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7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09:59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00:2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学院到厨房、不求学位只求美味
      作者与你分享专业厨房背后的秘密
      在厨房发现广袤的田野,以食艺色香写照众生面相。
      这不仅是一本记录厨艺学校和餐饮生活的书,更是一本蕴涵着人类学思想的生活小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797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5 09:48:44 | 只看该作者
      这书确实和人类学家没什么关系,但是我很高兴
      在日常的午餐时刻,突然兴起走进一家咖啡馆,想吃久违的奶油意面,对于目前正在兼职每日省钱的我来说算小小的奢侈,但是一想昨天一天都没粗门吃饭,也就坦然了
      咖啡馆的桌子很漂亮,是那种实木的老桌子,我也说不上来,但是感觉很亲切,中午刚开门,还在打扫,我坐下来点了意面,就到处翻检,找到了这本书
      人类学家什么的完全没体现,但是他带我进入了一个厨房的世界,一边吃着意面,一边默默的开始挑剔,太油腻,酱太少,面太硬
      其实我不是个挑剔的人,对于吃,只求新鲜干净,爱吃的东西分不出来好坏,因为怎么样都喜欢,不是很爱吃的东西怎样都行,反正也不喜欢,所以,对于吃不像朋友们那么热衷的评判,最喜欢的就是从小吃到大的味道,喜欢厚重的肉味,新鲜的蔬菜,一度觉得外国人好可怜,只能吃汉堡薯条可乐,所以也从未特别向往国外的美食
      但是这本书,带给我一个新的感知,原来一道简单的摆盘的西式菜,有这么多的讲究,原来和我们的老祖宗一样,有对事物近乎苛求的完美,不得不说,以前我太孤陋寡闻,在这个日常的下午,颠覆了一个观点
      书的作者,据说写论文一直写不出来,最后爱上了美食,毅然转行,虽然写出来有被美化的成分,也会默默的吐槽,是拖延症爆发了吧,不过她很幸运,身边的家人丈夫都很支持她,压力较小,很多人不是能轻易做到的
      说起吃,其实我觉得我很幸运,老家在一个高山上的农村,蔬菜自己种,鸡鸭自己养,酒都可以酿,13岁之后,就一直在外读书,吃食堂吃快餐,才发现家里的伙食是多么大的恩赐,每次回家吃到香喷喷的米饭,真的会想哭,直到现在,养成了吃东西种类很少的习惯,也不爱喝灌装饮料速食食品,偏爱新鲜的食材和简单的做法,对于人为的风景,也提不起兴趣,第一次旅行就去了纳木错,果然没让我失望,大概是因为从小生长在古朴原始的山村,体会过原始森林里的一吨绿箭都比不上的清新空气,对于风景会有更高的要求,偏爱原石,没有经过雕琢的质朴,大概对于所有的事物,都是这个偏好。
      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有平衡点,等真正的去过生活就会发现,哪来那么多惊涛骇浪,每一天也就这么过了,有的欢乐与痛苦都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的时间是平静的,除非你一直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作者坚持把论文写完,成为一个人类学家,也会有可爱的生活,只是一时的选择就走进了 另一个世界。
      本质上每个人追求的都是最简单的东西,23岁的我,总是很焦躁,焦躁的想找男朋友,焦躁的想攒钱过上好日子,焦躁的想成为成功人士,大概是因为从小出人头地的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直到两次走进工作的恶性怪圈,才发现自己把自己束缚的有多紧,不停的看书,不停的问,不停的找,想寻求一个答案,想一次通关,找到人生的最好形态,自然是不可能的,很多人和曾经的我一样,当我跟他们说些道理时,其实他们就算听了,也不会当回事,矫情的说,这就是过程,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过程,从别人塑造的自己中长出新的自己,只是有的人需要经历很多事,有的人学会接受,有的人就这样过一辈子。
      庆幸的是,我还有个大脑,不服输的想要思考,这个世界刚好让我赶上,不早不晚
      我总是很焦躁,很焦躁的想将来如何生存,如何养活自己和家人,后来有一天,看见我挂在墙上的那幅画,海边开满了花,有一条路通往美丽的房子,那是我的梦想,居住在大海边,过着安逸的人生,最好还有爱人和朋友,然后我默默地看了看现在居住的房子,七楼的老宿舍,房间不大不小,挺宽敞,家具很质朴,床单窗帘也很简单,有一个窗户,几乎开了一面半的墙,所以视野极好,正前方是万家灯火和大片天空,后方是茂密的大树,前方是海港渔船,还有一条我最喜欢的横在海上的桥,再远就看到大海和鼓浪屿,厦门的天气总是很好,蓝色的天和绿色的海,还有堆砌的白云,让我想起电影云之彼端,虽然这个房子没有电梯爬的很累,没有保安和铁门,老旧的卫生间,但是却无比和我的心意,就像那个谁说的,你得到的是你想要的,你失去的是你不在乎的,这就是满足,默默的想想,未来的生活肯定会比现在好,将来的月薪肯定比现在多,将来我还会遇到我的爱人,就算是现在,其实我过的也很好,至少吃喝不愁,看得到白云蓝天,高兴就可以去海边,还有钱去游泳吃意面,想想当年学生的时候,每月只有100多的零钱可以供挥霍,买件衣服都要踌躇很久,那时候的我总想着,要是每月有1000块,都会高兴的不知道怎么花,哈哈,现在我不就是过着曾经梦寐以求的生活吗,也许将来我又会过上我现在梦寐以求的生活,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有爱人,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工作很清闲,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哈哈,不知道到时候的我又在想着什么样梦寐以求的生活呢?这一个月在做兼职,总是一个人呆在家里,接触的也就是盆友和房东,突然觉得心很平静,每天欣赏窗外的美景,独自一人安静的生活着,工作的时候听听音乐,工作完了追个电视剧,看个文,想粗门就坐上公交去鼓浪屿去环岛路看海,偶尔和朋友去聚会去看演奏会,除了因为太懒,经常饿的吃不上饭,真的挺好的,因为一个月之后就要搬走,心里更珍惜现在的时光,想起去年找工作时吃不上饭住在嘈杂的小房间,心里默默的觉得现在真是太幸福了
      现在的我依然很焦躁,但是默默的某一天也许我就会明白了,如何享受当下,活在当下,这是一篇乱七八糟的书评,如果你看不惯,也是正常的,因为我在乱写,没有人可以替你把自己过好,所以也从来不说祝你快乐新年大吉之类的话,管好自己就行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3 15:26:0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这本书是不错的,书里介绍了很多别人不曾介绍过的思想
      加上点红枣更好吃http://www.shunteng360.com
      红枣可以美容养颜,顺藤网-亚洲最具影响力品牌红枣加工集团
      我觉得这本书是不错的,书里介绍了很多别人不曾介绍过的思想
      加上点红枣更好吃http://www.shunteng360.com
      红枣可以美容养颜,顺藤网-亚洲最具影响力品牌红枣加工集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5 05:18:46 | 只看该作者
      看写美食的书并不仅仅是为了吃,而是隐藏在吃背后的故事,这才是最有趣的部分。
      祖宜在写到法式清汤那一节时,感慨清汤难得,现时又有谁会花大功夫去做一晚汤呢?其实还是有的,只不过没有读到这本书前,完全不知道清汤的来历。下次再去,便会晓得珍惜,即使一碗汤,其实亦难得。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5 14:46:11 | 只看该作者
      和人力学基本无关。
      
      本书其实就是大龄中年女子的厨艺求学笔记+餐馆打工经历,外加各种菜谱的综合体!
      
      照片质素不敢恭维,然后排版问题严重,推荐序要6个人来写,形式和拍马大于内容,没必要拿像素低的照片撑满屏啊
      
      庄女士书中提到高奢铸铁锅Le creuset和无名厂牌Chefmate其实平分秋色,于是我打算去amazon和ebay看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8 15:13:50 | 只看该作者
         两天时间啃完了这本书,因为内容很吸引我,对于食物的做法和餐厅精致菜肴背后的艰辛让我印象极其深刻,再加上作者对自己在厨艺世界经历的娓娓道来,轻松幽默的讲解,让我仿佛自己也身临其中。
         书分为三部分,分别讲述在剑桥厨艺学校学习,在酒店餐厅实习和自己的一些感悟,很喜欢作者在最后一章里介绍的一些菜和作料的做法~~~让我很有要自己试一试的欲望~~~作者在书里提到美食界大热的”分子美食“也让我对于大厨们追求美食最高境界刮目相看!
         因为本为四川人,看到作者对川菜的描述着实很赞同,并让我这个地地道道从小吃川菜长大的孩子有了一点点愧疚感~~文中大意是说:在很多不喜欢川菜的人看来,川菜只有辣味,其实相比较于广西、贵州等地来说,川菜的辣就不那么明显了 ,它们更加偏爱腌制和干辣椒,其辣的方式也多种多样,经过腌制的辣椒咸酸微辣,泡椒味;泡椒和葱姜蒜一起炒就是“鱼香”;干辣椒和花椒一起是麻辣;干辣椒和花椒冒烟炝炒为。。。(原谅我忘了是什么了!!!);除此之外还有酸辣,怪味......精辟!~的确,川菜很美味~~
        通过这本书对世界很多地方的美食,特别是法国美食的介绍,我觉得我应该抛弃成见,勇敢尝试一些觉得匪夷所思的事物(比如文中的酱油菠萝??!!),并做到不挑食,像美女作者一样燃烧起对事物的热情,特别是蔬菜!(因为看到书里面最后一章美女作者做的凉拌蔬菜真是口水长流!!!)
        总体来说,还是很推荐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9 03:12:27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高二,借了应岑的看,一看就是一个月,翻来覆去几十遍,抄菜谱抄食材,抄上面的一些话。耗在这本书上的时间比我那些日子吃饭的时间还要长,不知道怎么就那么喜欢,后来再看此类的书,无论是蔡澜欧阳应霁,还是《厨房机密》,都没有那些午后窝在教室里魂不守舍的感觉。
      这个冬天的末端,我在听《神曲》朗诵时想起了意大利菜,然后就顺势想起了《厨房里的人类学家》里关于米其林餐厅的一系列说法,那年17岁的自己,非常坚定自己一定会去新东方厨师学院这样充满了朝气的学校,然后去香港台湾拜师学艺去米其林餐厅打下手,没有预期到最后是来到了有蓝翔的山东,在崂山里学外语。
      
      上个月和朋友讲,很多时候你对语言的感觉是没有理由的,像我不喜欢德语却在为她加班加点,喜欢日语却不想下功夫去学,再比如说我不喜欢意大利语。
      朋友说,我倒是喜欢意大利语,也是没什么理由。
      今天听《神曲》的时候非常感动,觉得整个身心都放在他声带的一张一弛里,突然回忆起很小的时候听过意大利歌剧,我是唯一一个从头听到尾的,我不懂语言,但是那些声音那种情绪,非常非常走心。
      走心,这个词,是昨天韩笑和我说的,我们在天津的大太阳下面聊了一个下午。她说语言只是工具,如果真的懂不需要全都摊开聊,一个眼神就够了。然后今天我就在满满的意大利语中沉浸着,心肺充盈着富氧的欢愉感。跑题了,其实我要说的不是我突然喜欢上意大利语这件事。
      
      我想起当初为什么迷恋这本书,我喜欢那个叫庄祖宜的女人把食材的选择和菜系的制作等等精准地表现出来,抽开的不只是厨房和厨艺,更多是关于人的话,我喜欢她说,意大利人有时真是固执得让人受不了,他们在饮食上不喜欢创新,任何跟妈妈的菜做法不一样的都是错的,往往连品尝一下都不愿意。还有她说,我的手本来就因写字和弹吉他搞得厚茧斑斑,现在少块肉多个疤,算是跟天下的厨师歃血结盟了!
      为什么有人不是为了讨生活而去学厨艺呢?那时候有人问过我,因为我老是说自己要去当大厨。虽然后来没有做成大厨,但是我依然没有给她一个很好的答复。直到今天,我突然问自己,为什么你要不为了讨生活而去学语言呢?
      从这本抛在脑后很久的书里,我可以找到答案。当然了这个答案本身和讨生活无关。
      我之前非常不喜欢学语言,包括中文,我觉得当我在喜欢文字带给我各种触觉和味道的时候,过分去探讨背后的构成方式和深化方法非常可笑,当我学德语的时候,我看到自己在日语和英语和德语和中文之间纠结,我喜欢日本和美洲的作家,喜欢中国文言文,但是我不能够接受去结亲自单词语法……但是如今,越来越熟悉文字本身的玩弄性,我太清楚我说出来的话和做出来的事永远大相庭径的原因了,对现代汉语的那种熟悉,反而让我在表达的时候过分重视形式而真诚度大大降低。而近来接触其他的语言,因为期冀直接表达,反而没有太多的言语变化。
      然后可能就是文化,我到底想看什么呢,看人,我永远是想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看文化也是如此吧,而尤其是用那个语言看过去,会很不一样,就好像你看一个电影和你走在电影般的故事情节里浑然忘我本色演绎是不一样的。
      
      这些话,至少是我现在,决意回归语言的时候想到的。希望开学的时候还没有被混沌冲淡。
      
      ——2013、2、24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8-17 10:08:44 | 只看该作者
      有四星半的话,一定打四星半。
      
      同时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又重温了一遍《舌尖上的中国》,赶巧2013年一月的三联生活周刊又出了一份春节美食的合刊。作为一个爱吃而且坚持爱吃几十年如一日的吃货,对本书给予最高评价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吧。
      
      可惜可惜,作者也说,人类学家的工作方法是田间共组,是通过一个陌生人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给出对研究对象的客观评价。关键的关键,是观察者不能参与到被观察者中去,以免自己的主观判断会影响对观察对象的研究。
      
      然而饮食毕竟是一个和文化千丝万缕混在一起的东西。加上中国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一个吃的文化,中国人爱吃,敢吃,能吃。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怎么能把人类学的方法应用到厨房里来呢。
      
      所以,前半段,看到的是一个站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背景下的小厨子介绍西餐,后半段,看到的则是一个新晋的西厨介绍各种各样的菜谱。
      
      前半段看起来比较有趣,可以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比比,后半段有点过于专业,可能这个时候,连半搭子人类学观察方法也用不上了吧
      
      书还是写的很好的,文化冲突交流本来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更何况是好吃好玩的饮食文化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8-18 10:00:2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回想过去,在人生这场路途的最初,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对自己要走的路有过憧憬。就像小学时都写过的作文“长大后我要成为谁”,无论是老师、警察、司机还是看大门的,每一条路都是带着我们最初梦想的设定。那是各种机缘所铸就的梦,是我们曾经想要使劲全身力气达到的彼岸。
      
      然而年深日久,路越来越多,在不同的岔路口,因为不同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都走上了一条与曾经梦想完全不同的道路。有些人是暂时的偏离,兜兜转转又会回来,而有些便是渐行渐远,最后淹没在生活的汪洋大海里。这一条,另一条到底有那些不同,好或者不好,都是生活,后来便也不再深究了。可在某个时候,想起最初的梦想,会不会也有些唏嘘:如果当初我走了那条路,今时今日又会怎样?
      
      如果2006年的庄祖宜,没有路过“剑桥厨艺学校”的玻璃窗,没有看到那锅高汤蒸腾出的热气,或许她已经完成了自己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人类学博士论文,成了一名人类学家。在若干年后,突然回想起自己曾经热爱的美食,也许会有点唏嘘有点伤感,而生活已在一条不同的道路。
      
      可命运的转折总是不期而至的。2006年的一天,正在准备博士论文,只有在买菜做饭中才能短暂逃避压力的庄祖宜,偶然路过一家有着落地玻璃的店面,抬头看见招牌上写着“剑桥厨艺学校”,窗子里是一群身穿厨师服的学员正围着一锅热气腾腾的高汤。就在那一瞬间,她做了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放弃博士学位,去学做菜。
      
      对于即将博士学位到手的人来说,这样的决定并不是很容易下的。可她却就这样头也不会的扔掉了书本,拿起刀叉锅碗。那时的她远不是厨艺高手,烹饪知识完全空白,但美食却是她觉得最能善待自己的方式。她说:“写论文,绞尽脑汁大半天也不见得写出多少,可剥豌豆十分钟就能有一整碗,成就感看得见摸得着。”
      
      就这样,人类学家转行当厨师,学术调查从民族霸权搬到了厨房,于是有了这本《厨房里的人类学家》。 书的一开始记录了她在厨艺学校的生活,每一个篇章都是一道菜肴。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成为优秀毕业生,一路走来可不像当初做决定那么容易。庄祖宜接受的是正统法式烹饪教育,同学里男多女少。可老师并不会因为她是女生而有任何优待。揉面、剔骨、剁肉、切菜……忘记家庭式烹饪的小情小调,她的用风趣的笔触记述了在专业学校里学厨的酸甜苦辣。
      
      毕业后,她去了香港星级厨房实习。和我们想象的悠闲烹制美食的潇洒不同,真正厨房里的工作,更多是辛苦和寂寞。这里分工明确、界限分明。甭管你在学校里多么出类拔萃,都要从最基础的开始,择菜叶、切洋葱、调酱……每个人都是流水线上的一道工序,可能连续好几年都只是在同一岗位重复同一件事。庄祖宜的实习便是从冷台开始,日复一日拣叶子、切丁,练就了一身切丁绝技,却始终没机会去做真正的煎煮工作。实际上,厨房里除了主厨谁都没机会从头到尾做完一道菜,可能需要在这道流水线上辛苦很多年,轮换过各式各样的岗位,才能最终成就一身精湛的厨艺,成为梦想的主厨。
      
      或许是真实与梦想的落差,让实习结束的庄祖宜没有选择在专业厨房里,为成为主厨去奋斗。因为对她而言,能走在美食这条自己喜欢的路上,其实比辛苦多年成为一名主厨更为重要。对于学来的一手好厨艺,哪怕只是用来为爱人做一顿晚餐也已经非常值得。对她来说,做菜并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生活。
      
      现在的她, 拥有两个混血宝宝,每三年会跟着做外交官的丈夫吉姆换一个地方生活,做菜更多是一种让自己开心的方式。闲暇里写写评论,出食谱,教学视频,用自己的方式追寻着美食之梦。这么多年,那个只差一篇论文就拿到的人类学博士学位,反而不是遗憾而是一种纪念了,纪念在当年的那个分岔路口,她终于相信直觉,选了一条自己喜欢的路。
      
      (已发表,请勿转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8-23 16:40:25 | 只看该作者
         看《厨房里的人类学家》缘起于在优酷看到庄相宜教煮红酒炖牛肉的视频,她将茱莉亚的名菜红酒炖牛肉化繁为简,省去了前一天要腌制,放入烤箱等等复杂又可望不可即的步骤。先煎后炖,煮出来也十分美味,当然,我是按照茱莉亚的食谱放了培根的!
      
        如果你当《厨房里的人类学家》是一本普通小女生的厨房日记,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是一本大厨养成记。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人类学的台湾女生,放弃了博士学位,跑去厨艺学厨。本书分成三个部分,前面是讲在厨师学校学厨的故事,第二部分讲的则是在香港星级厨房实习的历程,第三部分则是一些关于食物和厨房的杂文,作者可是拿出人类学文献研究的功夫研究一只厨房铁锅。
      
        之前在豆瓣上看到评论说,这本书都点学究气太重。可是读起来全然不觉得,随着庄相宜调皮的笔触,仿佛跟她一起经历了在厨艺学校新鲜有趣的时光,在香港星级厨房一天苦干十个钟头只为了把甜菜叶切得整齐划一。书中有一段记忆特别深刻,里面说有一次庄小姐义务帮一位大厨做助手,去到菲律宾的星级酒店,不知情况的工作人员误以为她是某个大人物,礼遇非常,还让她去冷厨做示范指导。庄小姐切出来的整齐划一的刀工让一众厨师叹为观止佩服不已,殊不知眼前这位庄小姐彼时在香港只是厨房里专门负责切菜的实习生。
      
        读书难免用现在的心境去对号入座书中的故事,庄小姐的境遇就像大学生的境况,科班训练,满怀期望的进入一个行业,却面对的是枯燥乏味的工作内容,在厨房里工作分工明确,切菜的就一直切菜,煮酱料的就一直煮酱料,至于烹饪创意那只是大厨的事情,而做到大厨至少需要八年时间。可也有人为了梦想,甘愿接受一天十小时,低薪甚至没有薪水的工作。
      
       不过都非常非常羡慕庄小姐,起码她走在自己喜欢的路上.
      
       sailulu.diandian.com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16:23 , Processed in 0.0501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