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念真情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4 21: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家介绍】
      吴念真是台湾全方位的文化人、创意人,本名吴文钦。1952年出生于台北县。1973年开始从事小说创作,曾连续三年获得联合报小说奖。1981年起,陆续写了《恋恋风尘》《老莫的第二个春天》《悲情城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70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4 23:05:27 | 只看该作者
      下山的时候,在另一处茶园遇到一位老伯伯,正在逐渐西斜的阳光下喷药,我们问他:“这些茶什么时候开始采?”“这些茶不能采了,是老茶树了,而且这里是管制区,再也不能翻种了。”“那你干吗还这么勤劳地除草、喷药?”“啊!种个不死罢了!”(《永远安静的“永安村”》)
      
      监工林振行先生指着另一位矿工说:“他七岁时,他的爸妈带他去算命,算命的人说他有戴帽子的命。以前戴帽子是当官,想不到长大却戴安全帽。”(《三峡插角里的矿坑世界》)
      
      不管什么时候,杨丰林医师口罩都不离身,连祷告的时候也一样戴着。他说口罩不只是口罩而已,工作的时候它叫口罩,平常是医生的领带,是一种职业的尊严。(《坐娃娃车的医生们》)
      
      这是一只准备明年比赛才重用的压箱宝,而现在为了村庄的面子,阿明拼了!我们跟他说:“阿明啊!这样好吗?”他有点激动地说:“没关系啦!老婆死了,还顾得家里的尿桶吗?”(《学甲镇鸽笭大赛》)
      
      安心就是外在有依靠,而内在有自信。(《和泰雅列祖列宗沟通的意大利人》)
      
      传说一旦成了信仰,真假就不重要了,相信就好,只是传说像真的一样留下来了,而真的事情有时候反而变成传说,被人遗忘了。(《大甲镇的传说与历史》)
      
      迁村也许是一种解脱,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会不会是一种记忆的剥离,一种失根的遗憾,或是原本里邻之间情感的抹煞?(《时光停止流动的港口》)
      
      或许岛上人少,彼此都没有秘密,而生活背景也都一样,讲别人的故事似乎讲的也是自己的一生。(《被遗忘的土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5 11:00:11 | 只看该作者
            忘记了哪天在哪里看见吴念真这个名字,当时也是以作者的身份出现。我想哪天找本他的书翻翻。正巧,去图书馆时图书推荐里放着好几本《台湾念真情》。
          翻目录时,看到都是地名:台北,桃园,新竹,台中……我特地打了份台湾的地图,准备“按图索骥”,对台湾有个大致地了解,不错!结果呢,错也!实则讲得是温情脉脉的,处处透露着人情味的故事。就像冷得跺脚的冬天,捧着一杯热开水,你看着开水冒出暖气,喝进去温暖全身。
          作者有句话特别让人动容:“这辈子给我养分最多的是人,跟他们的教育程度无关。有时候,知识分子反而令人讨厌。一些单纯的人的想法却会触及到你,让你发现,自己那些单纯、美好的东西早就不见了。”我想,正是作者写得是“人”的故事,并且是那些“单纯的人”,如一潭老井里澄清沉静的水,给予我种种人世间自有这种纯粹和美好存在的感动。而这些“人”,又是代表了台湾这片土地。矿工也好,泰雅人也好,海岛的居民也好,他们身上流露出当地人那种生生不息的质朴的气息。有时,也会有种文化的元素呈现。让我对台湾这片土地,有更多地期待和向往。所以看这本书时,我以为在盛夏的夜晚,坐在石头弄堂里,老爷爷吱咯吱咯地摇着蒲扇,跟我娓娓道来这些故事。
          转念一想,这书讲得是17年前的台湾啊!那现在地台湾呢?只期望那十个人的海岛还存在,那黥面文化还存在,那面茶我过去时还能尝一尝!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8 01:00:25 | 只看该作者
             喜欢吴念真的书,喜欢他用朴实的文字记录“这些人,那些事”,让我可以更贴切地去感受生活,体味生活的五味杂陈、世间的人情冷暖。
          这本书仿佛是一部地图,导览了繁华落尽的寂寞角落,每一篇散文,记录了每一个风华年代。曾几何时,那锣鼓喧天的小镇,如今消失殆尽,只剩一条条寂静小巷,见证岁月的流逝。    ——台湾读者
          《呼唤记忆的米香老人》让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爆米香情景,但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加上当时年纪小,很多细节已回忆不起来,不免有些遗憾。遗憾书中所说的再也无法实实在在地重新接触一次。
      不知在最深的夜里是否还能听到面茶老人温暖的呼唤?不知有没有人接过集福社老人的锣鼓唢呐,替他们吹吹打打?更不知《彭公案》是否还在热烈上演?经济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许多传统的技艺、文化渐渐被冷落。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传统文化,不让历史进步留下太多的遗憾,是我们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
          “反七轻,保卫七股潟湖”龙山村民,回乡的望安乡东吉人,让我感受到当地人对孕育他们的故乡特有的感情。只有十三位同学、七位老师的永安小学以及具有超高保准自由的朗岛小学,让我看到的台湾的明天是充满希望的。流浪狗的保姆,天使徐小姐,“饱了别人瘦了自己”的阿婆,让我体会到台湾社会的温暖。与太阳抢时间的采芦笋妇女,跟潮汐抢时间的采蚵男人,驾驶大拖车的小飞侠,躲在门后哭给自己听的“在大地作画”的人,让我理解生活二字的份量……看书过程中林林总总的感觉,给我留下一个社会生态是健康的,是有生命力的台湾。
      
          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好好去过活,明明每天都在生活中,却在生活里留下太多的空白。为了这个那个目标,总跟自己说,以后再怎样怎样,很少花时间花心思在生活上,未能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错过了生活里太多的美好。
          看《这些人,那些事》、《台湾念真情》,吴念真帮我看到我所看不到的生活一面,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不断追问自己想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6 00:00:08 | 只看该作者
      听吴念真娓娓叙述一个个故事,风俗、传统、传记、事件、活动……,这些,都让人对生活有了更深的体会。恰一起买了新周刊的《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一书,两下一对照,彼此呼应、互为题注,妙不可言。不单单是台湾吧,所有有人的地方,就有美好的风景。那些寻常的美好,总是让人忽视。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6 19:07 , Processed in 0.0502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