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猛虎细嗅蔷薇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有的时候,看电影,为的是报仇;有的时候,看电影,是接受馈赠。
      随书赠送电影索引小手册:“与韩松落一起看电影”,收录了为了报仇看电影1和2中提到的所有电影与电视剧,约八百部电影。
      本书是畅销书《为了报仇看电影》的续集,却比前传的内容更丰富更有质地。本书分为六辑,共93篇文章:“红粉与黑水潭”、“回不到水的水”、“漾开”、“又冷,又暖,又洁净”、“黄色黑条练功服”、“桥上的爱情”。
      王佳芝放跑了易先生,坐在人力车上,望着车头的风车出了神,那一刹那,我懂了;黑色大丽花案发,中年妇女跑到警局去,热情地承认自己是凶手,那一刹那,我懂了;漆黑的电影院里,众人之间,我仿佛看到剧中人突然转向我,定定地望着我,单只为我说出那一句台词。
      有时候,看电影,是接受馈赠。因为懂得,所以成为一种馈赠,而且,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最隐秘的馈赠。或许它同时赠给许多人,但那一刻,那馈赠仿佛只属于我。
      我把我收到的馈赠晒在这里,分为六辑。
      所谓馈赠,也不过是若干玻璃球、几对蝴蝶翅,我把它深藏在我的花园里,邀你同来翻检,共享喜悦。花园,在僻静小路尽头,钥匙,在你我汗湿的手中,走过去,打开。暮色里,雀鸟惊飞,红果坠地。
      电影,你我的秘密花园。

    作者简介
      先天属性关键词有:男,70年代,狮子座,A型血,祖籍湖南,生于新疆,常居兰州,身份证前六位数为620102;后天属性关键词为:专栏作家,娱乐事件评论者,电影爱好者兼影评人,音乐爱好者兼歌曲制造者,多个blog及微博拥有人,宅男,风景图片控,北欧迷恋者,热衷于荒野游走黑夜漫游,多年全身心深入学习实践僧侣式生活。
      韩松落是笔名,源于对本名的忍无可忍——同名者仅本区就有397个,“松落”两字,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自序:“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
      1997年开始散文及小说写作,2004年开始专栏写作,在多家媒体开有电影、音乐、娱乐、文化评论专栏。著有《怒河春醒》《为了报仇看电影》《我们的她们》《百年葛莱美》等。《读者》签约作家,《看电影》及《香港电影》杂志举办的第一、二届华语优质电影大奖评委。

    最新书评    共 7 条

    渡边卡     电影是什么?无论是第十放映室中的吐糟还是知乎的专业解答,张小北每次都会提到这个疑问,而他的回答每每都是,这个探寻、这个做法等等等等都是在走向关于电影的终极问题的道路上?    那么电影到底是什么呢?在我看来,电影与文学细细相连,如果说文学是以一种抽象的方式向人们表达思想的话,那么电影必然是以具象的方式,通过影像等各种直接的感官刺激来阐述自己的命题,而影评则是将这一具象的表达又化为抽象的分析。    影评是什么?由于能力不足,豆瓣、时光是我常逛的地方,也见识到了各种类型的影评。有对电影细节抠的很紧的技术流影评、有运用各种人文、社科知识解构的知识流影评,还有我最喜欢的——韩松落、张怡薇那样的生活影评。    张怡薇是在一部电影中,随性地写自己的想法、感悟,韩松落则是有点“掉书袋”的风格,因为某个电影的细节,由此联系到生活,并扩大层面,由小见大,又或者是,因为某个娱乐圈事件,细数那些相似的电影 ,阐述自己的想法。    他们已经不仅仅是将电影当做一个艺术品来欣赏了,而是将电影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电影作为具象化的表达形式,更适合人大脑的图像记忆,也更容易在人所睹相似场景时,浮现脑海引起共鸣。韩松落的书名起的很霸气,为了报仇看电影,为了向平庸的生活报仇。杨德昌在《一一》里就借由演员的口说出了电影的意义:使我们的生命体验扩大了好多好多倍。韩松落在书中自序也说了,这个书名是盗取来的,盗取的毕竟不是自己的,所以尽管书名霸气,但内容却让我看到的是,一个有着细腻感情、品味人生的男子。在第一本书的小试牛刀之后,第二本的开篇《红粉与黑水潭》着实让我惊艳,那将张爱玲的内心剖析,是那么深刻,深刻到我也仿佛如知道真相的张爱玲,被吓到了。还有由影片结尾的那个黑水潭想到张心如死水,也很贴切,是我喜欢的影像迁移式联想。韩的文字更像是一种随笔,他淡淡地讲一个故事,然后发散。林夕的《原来你非不快乐》也是如此,但篇幅与思想深度实在让人有骗稿费之嫌。    有人说,这是平民写的平民影评。我就不信一个平民,能有那种信手拈来的电影、娱乐圈等无所不包的知识,以及那种将原本提炼自生活的电影在归还到生活中的能力。韩松落的这种风格,给我一种新的影评写作样本,它可以不用再死揪着一部电影不放,就比如他从007那个老婆婆苹果掉落的细节,那个大多数人看了都会大笑的情节,那个就是起陪衬邦德作用的桥段,想到了真实,体恤弱小个体的生活。这也解决了一直困扰我很久的问题,电影的大主题是确定的,但是其延伸出来的副主题,怎么在一篇影评中不呈跳跃式的体现。    中国电影停滞不前的最大问题是没有能指导它的电影理论。我这个门外汉是不赞成这个说法的。这最大后面还要加上之一,我对电影史了解不多,但国外对于电影理论的发展确实比我们早很多,我们由于特殊的环境,在这个区域是断层的。就像韩说的,我也仍旧还在抱着戴锦华的那本电影批评死啃着。而戴锦华作为女性主义的视角,仍然是片面的,也是不足以支撑起这个电影理论的。韩就更不用说了,这本书更是私人性质的,它是以自己的阅历,在生活、电影中的感悟,某些解读也许称不上解读,只是较为表层的想法罢了。所以,不客气的说,这本书你看得津津有味,但我绝不会去看第二遍,你可以把它当做类似于豆瓣的电影推荐。如果说戴锦华有过度诠释之嫌,所造成的效果就是我不会再去看那些她讲过的电影,那么韩则增加了我的兴致。    国内影评人我最佩服的是张小北,现在还要加上韩松落。    韩松落说,封面的那句话很适合北野武,我则从那句话中看到卡尔维诺所探究的元叙事架构。    in me the tiger sniffe the rose     详情 发表于 2013-7-26 15:46
    韩梅梅     在一个报纸的专栏里看到了韩松落老师的文字,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的疯读了韩老师的好多书。买回来放在书桌前,放在伸手就能够到的地方,在时间的空隙间看韩老师的书,就像是吃完药吃糖一样的甜。虽然每篇小文字都有细细的去读并且咂摸,但是每次重新再去读的时候都像是第一次读到,都会有新的想法。韩老师细腻的文笔、略带敏感而又独特的视角、字里行间的深情让我们在庸常的生活中能“矫情”的抽出一点点时间去“矫情”一会儿。    之前对电影的喜欢,只是处于只是好看好玩的去看,从没有深入的去想过电影想要传达的深层意义,即使有想过,也大都像是高中时自以为是的去揣测电影人的想法,总是很牵强。大学的时候选修了影视鉴赏,在老师的带领下着实看了几部很有名印象很深同时也在韩老师书中都有提到的一些电影,刚开始接触这些好的电影的时候,只是简单被一些故事情节震撼到,有缘读到韩老师的书,让我又从另一侧面开始去认识这些电影,这些生活的浓缩版本,这些给我们点滴启示的电影。    韩老师对影视的评论,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他的文字打破了长期以来心中固有的对影视评论的定义,总认为评论总会批判抑或褒扬,要么就是用一些专业的术语站在专业的角度去评价一部电影的专业度,会显得生涩难懂毫无新意。然而,在韩老师的笔下,影视评论则是可以抛开这些专业不提,单纯达到一种思想的共识的。正如韩老师提到的,笑点的不同,差一秒都差了好多,一秒前笑和一秒后笑背后就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而韩老师的文字就达到一种把各种散落的情绪和想法汇聚到一起的功能,我们或早或晚的看过韩老师文字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打开思路,去追忆似水流年,使一颗浮躁的心沉淀下来。韩老师的文字你看不到过分褒贬的词句,只是一些简单细碎的文字汇聚在一起形成的一股力量,有些作家的文字你读完之后会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脉络,清楚的知道作者的想法,而韩老师的文字,你读完之后也许会很乱,他会让你去思考,读到韩老师的文字其实是一种“折磨”,他在给你带来文字快感的同时也给你带来了一个个问题,一个个你需要自己去努力沉淀才能逐渐找到答案的问题。有时候你心情好的时候去读韩老师的文字会莫名的填上一抹灰色,有时候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去读韩老师的文字又会莫名的填上一抹彩色。文字的神奇就在此,就像是吃到一款完全合乎自己口味的食物,不多不少不过分的就是中意它,而韩老师的文字带给我的享受正是这样,不多不少正正好的中意。我很珍惜韩老师的每一篇文章,他们就像降临凡尘的天使,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触,如清风拂面、如落叶归根,在浮躁的当下,韩老师的文字带给我的是一种内心的安宁。  详情 发表于 2013-8-5 01:48
    莫离     上下两册一同购买 读完觉得平平 我想并不是作者的问题 而是自己的问题 随书附赠的电影名录里 标注自己看过的影视作品 标完翻了一遍 少的可怜 因为看的电影太少 所以才会觉得无感吧    总是有一种少年不敢觊觎经典的心理 怕自己看不明白 怕自己不懂时代背景 怕自己的泪点和笑点与人差太多 所以总是对经典影片望而却步 或者大概是脑残韩剧看多了 竟然很少有状态看一部电影    而好的电影总会让人流连忘返 时过境迁 依然带给人力量与感动 这么一想 自己喜欢的电影真的很少 偏偏又容易被好的故事所打动 可打动我心和直达内心 还是有差距    文中作者提到自己疯狂看电影的年纪 一天看十几部 不分昼夜 我的脑中瞬时只闪过一个念头 韩松落一定是个高度近视 不过这两本书倒是很能给我启发 让原本自以为阅过无数脑残韩剧的人 清醒一点 多看点有益的电影 比总是沉迷在男色的韩剧里强多了    希望日子久了 看得电影多了 到时再把这套书翻出来 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详情 发表于 2013-8-5 16:48
    短毛小     在当当网上买专业课书的时候看到这本《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觉得书名有意思,便顺带着买回来了。是一本关于电影、生活以及社会现象和人性的随笔。两本书的主标题叫做为了报仇看电影,或许是吧,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平庸的时代,平庸到有时候会迷失了自己,但是我清晰记得自己在看《闪灵》的时候,周围安静的空气和自己急促的呼气以及自己想移开又不由自主盯着电影画面的眼睛,让自己有了一种真实的存在感——这便是对庸碌生活的反抗吧。       朋友总是问我你怎么那么喜欢看电影,我说我用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见证了别人的一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等我老了的时候,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不是活了一辈子而是活了好几辈子,多划算啊,看电影是一件投资小,收益大的买卖。真正喜欢电影,是刚上大学的时候有一门选修课叫做西方经典电影鉴赏,为了修学分和娱乐的目的去的。老师给放的第一部电影是《穆赫兰道》(这本书中也多次提到),后来又有《芬妮与亚历山大》《俄罗斯方舟》《爱情是狗娘》《现代启示录》等。我突然发现,电影不再是我印象中的唐伯虎点秋香和武状元苏乞儿那类型的,电影不是纯粹的娱乐,而是为我们理解社会和人性另辟了一个蹊径,它比书本更直观更夸张更让我印象深刻。所以大学四年里,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业,在别人努力忙着进学生会和打工实习的时候,我的时间几乎都用来看电影。大三准备司法考试的那个暑假没有回家,为了激励自己好好学习,我自己给自己规定每周奖励自己两个电影看,结果便是高分通过了司法考试,足以见电影对我的吸引力。大学里写过两篇论文,一篇是关于我国精神病人和精神病院现状,以杰克尼克尔森的《飞越疯人院》作序;另一篇是关于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以施瓦辛格的《蒸发密令》作序(这两部电影书中均有提到)。       看电影是看别人,也是看自己。电影《小武》虽是个小镇题材的小人物电影,却让我潸然泪下,因为我觉得我就是小武。表面上人五人六的,实际内心却卑微得不得了,在别人面前不敢唱歌,说自己不会,但一个人在澡堂的时候,却唱得那样响亮甚至有几分出色。最后小武穿着西装,被警察铐在电线杆上,周围的人越聚越多,而小武只是低着头,那些路人,是否也看到自己的影子了呢。电影就像把我们自己或自己周围人的故事放在了大荧幕上。       韩松落的笔触虽平实但却是犀利有哲理,就像一个站在人群中其貌不扬的小人儿,却把形形色色的路人心理看得透透的。韩先生一定是热爱电影的人,也是一个愿意观察生活的人,不然不会将电影和生活结合得这样紧凑。这本书适合像我这样喜爱电影而不是把电影当做专业的人看,韩先生自己也说这是随笔不是影评。影评太过专业和深奥,而我们只是在看故事。另外,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对战争题材或以战争为背景的电影提得少之又少,因为本人还比较喜欢像《现代启示录》《拯救大兵瑞恩》《钢琴家》战争题材的电影,若能有对这类电影的感触,就完美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8-6 13:18
    蓝勺子    之前看电影,那只是一个娱乐项目,当我在周末的行程安排上空白着不知该写什么的时候,会下意识填上“看电影”,也不管到底要看哪一部电影,什么时候去看,看电影本身就是一件随心所欲的事情。    现在呢,每次看电影之前,都会默默的双手合十,深深的埋下头,胸腔里被生活折磨的遍体鳞伤的小人满血复活,举着红旗呐喊:为了向庸常的生活报仇!然后,请看大屏幕。     韩松落似乎并没有可以用报仇的方式来书写影评,或者他说的随笔,《猛虎嗅蔷薇》中他的文风冷静但不刻薄,无论是对待电影还是由电影延伸出来的对生活的态度。他貌似没有批判,没有居高临下的傲慢,没有卖弄的意思,而是用一种平白的描述让你从文字中了解电影,电影叙述之后,他也不会说好在那不好在哪,每个人看过之后都会有自己的体会,他从不把自己放在一个权威者的位置上,发表言论,没有把读者或者观众当成傻子,这是我最欣赏的一点。     可是最狠的是他在每部电影之后附上的故事,以及他的思想,他的问题,他的态度。     常常语出惊人,有时候看书都会觉得这家伙就是一把锋利的小刀,嗖嗖几下,电影和生活就都被他剖的只剩骨架,恐怖却也真实。所以看《猛虎嗅蔷薇》果然有一种复仇的快感,几句话就戳到痛楚,也真不知道是向生活复仇还是向自己复仇。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千差万别,可是我们每天都只与自己这一面镜子迎头相撞,抬头看见的永远都是眼前这些烂摊子,每天睁开眼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闭上眼又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我们憧憬过无数个不同的人生,唯独没料到自己现在的剧情。电影,变成了我们生活中一剂合法的毒药。《盗梦空间》中,有一幕是那个拥有造梦药水的人指着眼前一片正昏睡在床上的人对里昂纳多说:他们当中很多人长时间服用这个药水,为的就是逃避现实,在他们的世界里,梦境才是现实。我想,于我们,如果有一部只要点开播放,就没有时间终点的精彩至极,会吸引人一直看下去的电影出现,这部电影就相当于药水。     但如果有人中途按下了暂停键,八成是看了韩松落的影评吧。     他不会指着屏幕唾沫横飞的说13分二十八秒的时候男一在路口徘徊拍的虚假又做作,他会拍拍你的肩膀,问你一句:回头看看你的生活吧。     这就是韩松落的影评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吧。他冷静,但不刻薄。无论是对电影,还是生活。他的态度在文字里表现得不明显,因为他一直把自己放在一个尽量客观,普通的位置上,他的处境就是我们的处境,但正是这种周全了读者的体贴,也出卖了他的态度吧。     谢谢韩松落,像你的朋友说的那样,你给自己起了这个名字,韩,松,落,扬声平声顿声都有了,自然又舒适,是出于作家的本能和天赋,从你的文字里我听到了声音,也看见了这个未曾看完整的世界,你用文字剪辑这个世界,谢谢你。  详情 发表于 2013-8-7 14:16
    旖旎     开始是看了本好书,好书其中一类定义为有共鸣,引发自身思考并能与人分享。这本就是:噔噔噔噔(配音!)《为了报仇看电影 》!名字让人觉得是无病呻吟且无聊的书,但翻开你会被它的思维方式吸引,一部电影,一个片段可以让作者想到人生,时代,自身经历,并带动读者去思考。(确实O哈!)    之后难的是要整理自己的思路,并动手写下来,各种诱惑,如看多集行尸走肉好过啦,再如这信纸那么丑怎么写!(快进正题吧!挑其中两篇文章写下读后感哈哈!)    《职业美感》他说“终其一生,我们寻找的,崇拜的,就是一个仿佛做得了主的人,不管是对电脑系统,抽油烟机,柳叶刀,还是命运。”   [/ft][ft=,4,] 文中提到[/ft][/ft][ft=,4,]斯德哥尔摩综合症,[/ft][ft=,4,]简[/ft][ft=,4,]单理解[/ft][ft=,4,]为[/ft][ft=,4,]人[/ft][ft=,4,]质爱上歹徒症[/ft][ft=,4,]。歹徒的专业,给你的小恩小惠,以及你已别无选择只能完全依赖他,而慢慢被驯服并爱上他[/ft][ft=,4,]。驯服,让我想起小王子和他的玫瑰花,当你每天对她浇灌,为她抓毛毛虫时,她已经习惯了你,离不开你,而被你驯服,她也因此成为了一朵区别于其它玫瑰花对你而言最特别的那朵。这也是恋爱中的女人为什么显示出一种特别的美丽(如那个某某清清陈那样哈哈)。也是分手后为什么会那么难受,把曾经的习惯都要改掉。(离题了,回来!)在某个领域上能做得了主的人总是吸引人,如能唱一首好听的歌,即便他长得略抱歉。那就更别说在人生的重大决定上可以帮你做主的人了,所以前不久那个婚恋观调查,大叔控为什么越来越多,能够帮你决定好一切,今后的规划他都帮你定好了,你就安心照做无误了。   [ft=,4,] 《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他说“那些太美的,太好的,太慎重的,太重大的东西,总让人下意识地去躲避。”    前几天公布国考分数略高,一想若这样都能考上也太对不起那些日日夜夜复习的人了,然后终日[/ft][/ft][ft=,4,]惶恐不安,小窃喜兼对未来的无助感充斥着内心。最后公布面试名单差0.5分没进面试,终于可以吐一口气,心安理得地在网上跟着一群人吐槽国考太难了吧怎么考得上好不好,然后又可以发誓认真准备省考啦。太美好的事情若那么轻易就发生在你身上,总生怕这美好会用尽了你积攒十几二十年的RP,还透支了今后好几年的。这就是所谓的犯贱呵,容易得到的总是不珍惜。所以默默耕耘再得到会来得更踏实。    想起最近看植物世界,危险却又美丽的有毒植物,用鲜艳的颜色、外表吸引着你,却是不可触碰的。“怪你过分美丽,[/ft][ft=,4,][ft=,4,]如毒蛇狠狠箍紧彼此关系(自己唱出来吧!)”再想到那些美好的人,长得如李敏镐的男神若出现在身边,怕且我也不敢去触碰,小心翼翼地假装在他身边走过,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然后,再喷句,尼玛!男神也要吃饭上厕所的吗!   [/ft][ft=,4,] 把自己的想法赤裸裸的与人分享总需要勇气,怕听者觉得无聊而敷衍应付,自己也会后悔当初何必掏心掏肺,每个人的经历、想法不同,谁也不能完全理解谁。如歌里唱的“[/ft][/ft][ft=,4,]如果心声真有疗效,谁怕暴露更多。”所以还是感谢那些愿意耐心倾听我吐槽,即便没能陪我到最后的朋友们。或者是自己不善经营,本来可以继续下去,或发展更好的朋友好多都没联系了。生活像洪流猛兽,终于到了大学的最后阶段,每个人都好像在为未来的幸福生活而奔波,谁又有闲情逸致和你去吃好的喝好的呢~    最后,非喜勿喷。  详情 发表于 2013-8-17 15:05
    谁都别     我不太习惯用豆瓣的笔记功能,但是书里的太多句子,实在像是在叙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惊艳之余觉得必须做点分享。    1.电影替我们压缩了时间。即便是在它装作表现的痛苦的时候,其实也遗漏和篡改了痛苦,因为痛苦是个时间概念。而电影压缩了时间。    2.即便你能计算出自己与神之间的距离,你仍然无法计算那个到达的时间,也许你和神只有毫厘之距,但这毫厘之间却要花掉一生的时间。    3.属于我们的时间,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我们需要用各种东西来充填时间,劳役、游戏、爱情,无休无止,周而复始,宛如西西弗斯滚石上山。    4.地铁或者公交令人痛苦和厌烦之处就在这里,它把这个过程提纯了,而且毫无掩饰,它的目的是如此赤裸裸的:让时间过去,让我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我所感受到的最大的痛苦,就来自于这种赤裸的、干燥的、火星表面一样静止的时间。    5.电影可供我们“报仇”之处,大概也就在这里,它充填了时间,让时间比较不那么赤裸,它也加速了时间的进度,以貌似公平的方式。    6.电影和我们达成了默契,它的手段我们心知肚明:让人生加速,让时间在各种情节、经验、景观中变的浓密,而不是那么荒芜和漫长。当痛苦在电影里加速之后,就不那么难耐了,甚至因为它貌似现实、装作残酷,反而带给我们慰藉——它终将结束,而且很快结束。这足以使我们对生活产生类似的期待。    7.我们都得置身上路,将这毫厘之距慢慢经过,不那么紧张——也不那么重视。    8.  详情 发表于 2013-8-18 17:19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09:44 , Processed in 0.406849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