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京日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09:59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东京日和》一书,最初连载于日本《思想科学》杂志1989年7月期,按先前的惯例,阳子撰文,荒木配图;但三期过后,阳子因患子宫癌入院,1990年1月27日,阳子离开了人世。整整一年的时间中,荒木沉浸在巨大的丧妻之痛中无法自拔,最终决定独自完成《东京日和》。在本书的后半部中,透过忧郁的写真和感伤的文字,荒木用自己的方式深切表达了对妻子永远的思念。

    作者简介
      荒木经惟(1940- )
      摄影师、当代艺术家。主要作品有《感伤之旅·冬之旅》《东京物语》《ARAKI by ARAKI》《空事》《去年夏天》《青色时代》《SUBWAY LOVE》等。
      荒木阳子(1947-1990)
      荒木经惟妻子,本名青木阳子,日本随笔作家。

    最新书评    共 5 条

    时光的     一口气看完了东京日和,书的开始是荒木的自序,第一句话便让我有了继续读下去的冲动“我的摄影人生,始于与阳子邂逅之际。”    前面几章是阳子写的,文章里述说着他与荒木每天简单平静的生活,文下感受到了这位女子静谧,典雅的气质,并充斥着一种不浓不淡的幸福感与爱意。记录的无非是生活中的琐事,不过读起来却很上口,惹得你继续读下去,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平静,快乐,悲伤。仿佛之间就好像你同他们也一同经历过一样。    看到阳子自述生病期间,前面的情感都化作了铺垫,那一章向日葵的温暖,柔柔的情感转化为浓烈。荒木对妻子的悉心照料,妻子细腻的情感的陈述。文章就寥寥几语却每一个字就那么的打在了你的心上。    简单截下几句“他的身影、他的温存、他的味道、感同身受,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思念是存在的,真的存在的,可以治疗疲惫的身心,这时我总算感觉到了。”“他的手很大,很温暖,每每总是能撼动我因治疗而疲惫的身心。现在想想,那一刻,唯有他手的温暖,才是支撑我生的力量源泉。”    读到这里忍不住潸然泪下。感受到了什么,大概就是生命吧。    在之后的文章是荒木撰写的。就像他在前文自序上说的那样。“和着Chiro俩,过着孤单的生活。一个人走在路上思念着阳子拍的《东京日和》,所有这一切都献给我深爱的阳子。”    我看着他的火星文和着他镜头下的景致,我感受着这个我曾经认为怪诞,色情的老头,我发现了他的另一面,他沉默寡言下尤之为浓烈的情感,他的温情,他的真切,他的思念。    荒木说“对我来说,拍照是自我的诉说。”“年初,妻子离我而去。妻子走后,我可拍的只有空景。”    他走过他们一起走过的路,他拍着变幻莫测的天空,他深刻的记着她的生日,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因为什么开心,因为什么不开心,日记短短续续的语言,却全都诉说着思念。他说,他想她。他说阳子的跑步鞋要和荒木的并放在一起,让鞋带连在一起。他把自己的阴毛割下当做头发,用阳子的腰带上吊于是完成了《上吊自杀的荒木》。看了以后我苦笑不得,而在那之后,却又被他打动着,是那么的轻而易举。我看见他镜头下她的样子,我看见年轻的荒木跟她在一起开心的时刻,我看见有关于他们的生活,我看见再她走后他把她的遗照拿下来坐到露台哪里带着Chiro,我看着他的空景近景,我知道他怀念着她。    从荒木沉默寡言下的火星文我感受到了那浓郁的深情。他的镜头是那么的赋予着情感,透过他的镜头,我感受到了他诉说的思念。我内心第一次近距离的感受到了荒木,有别于以前对他固执的看法,平凡又那么的真切的荒木。    感谢这次真挚的内心旅程,感谢阳子,感谢荒木,感谢《东京日和》。  详情 发表于 2013-7-21 23:19
    xiaoyu    昨天在书店里把这本书看完了,还行!有的评论说看后极为感动,可能我比较麻木,抑或迟钝,所以只给了三颗星!      荒木经惟对我的意义在于琐碎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成为拍摄的题材,这一点很有启发意义。      值得花时间去读读,但是买的话有点浪费,除非你打算反复体会。      仅有四篇长文,阳子患病后的那篇文章有些感动,之前的文章很琐碎,觉得很无趣,但是最让我感动的是夫妻周末同游的行为,有共同的志趣,很温馨——珍惜身边拥有的!   之后的文字几乎都是荒木经惟的碎言碎语,一页是原文的扫描稿,一页是翻译。      照片典型的荒木经惟风格。  详情 发表于 2013-7-26 15:49
    JJJJJJ    来聊聊一本书《东京日和》。这本书虽说有些厚度,但是由于基本上都是摄影作品,文字很少,我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浏览完了整本书。此时此刻的耳边响起《寂寞的季节》,呵呵,是不是很应景呢?!“我了解那些爱过的人,心是如何在慢慢凋谢。”   书的前半部分是阳子写的,无处不散发着她作为女人的敏感和细腻的小心思。   “凭靠桥栏,眺望河面,不觉让人沉浸在一股异样的浪漫氛围中。就这样,两人在河畔相依相靠,好似一年只相会一次的恋人,絮絮说着不知从前为什么把胜斗桥另劈出来一类的话。是否因在桥上之故,人类那种漫无边际的情绪才能如此无边无际,散发开来。“   在艺术上,阳子似乎也有着独特的品味。她说:”艺术不应该脱离其本身,应该以最平常的方式展示出来。“”再不懂的人看来,现代艺术不过就是胡乱涂抹而已。而在另一些人眼里,艺术就是个买卖,于是,也就成了奢侈的,孤独的,痴婆子吧。“   每年的七七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阳子说“其实夫妻间的感情,用话来说,反倒不好。虽说两人一心同体,也按照各自的方向各自坚持。伤害了对方后,突然醒悟,像赔罪似的,又一起去讨好Chiro(他们家的猫猫),这心情怎么形容呢,很难。”阳子文字里无时无刻都放不下的那句老公,是真的很爱很爱的吧?!   最后,阳子病重,每每等到荒木来看她,带着大把大把的花束。荒木走后,她目不转睛地看着,对他的一切,他的身影,他的温存,他的味道,感同身受。她说“思念是存在的,真的存在,可以治愈疲惫的身心,这时我总算感觉到了。眼泪吧啦吧啦往下落,无法止住。”   在最后的时候,她说:与其说是握手,不如说是老公是在把他的生命力传导给我。每当这时,我心里总不能平静。他的手很大,很温暖,每每总能撼动我因治疗而疲弱的身心。现在想想,那一刻,唯有他手的温暖,才是支撑我生的力量源泉。然后,就这样,阳子就这样离开了。   后面的大半本都是荒木的自述,像是日记一样。谈谈做了什么,聊聊最近的事,还有那只两个人曾经最宠爱的Chiro。   荒木的语言,很散乱,也很简短。就像一个个片段,需要你用一些想象或者画面才能更好的感受。他常提到一些风景:天空,云,他们的露台等等。当然,因为曾经陪他一起在这里,看风景的那个女人——阳子早已经不在了。   荒木会说:这样的日子,想起了阳子。在最后,荒木一个人穿着锃光瓦亮的鞋子,脖子上挂着莱卡出门。他说,要用莱卡,拍彩色的。用35mm镜头。最后,带着对阳子所有的爱和回忆,荒木一个人走在东京日和的路上。   本书结束。   合上书,我问自己:你看懂了么?真的看懂了吗?回答:我想我终究只是看懂了,却完全不能说我能感受到什么。我没有感动着流泪,没有心痛的沮丧,我只是看到了一段爱情而已,而这段爱情或许这辈子我都无法遇到。亦或者,等我遇到了的时候,我才会被感动吧。  详情 发表于 2013-7-28 06:33
    赵志明    《东京日和》这本书感觉和荒木经惟的个人气质是很搭的,例如顽童般的涂鸦,以及阅尽春色之后对阳子的万般迷恋。虽然后来有个年轻的欧洲姑娘出现在了荒木的身边,但那毕竟是阳子去世后N年之后的事了。    在这样的天气里,躺在树荫下的躺椅上,随手翻看《东京日和》,不经意间,那些随性的文字却击中了我。“这本书不是我献给阳子的,而是阳子献给我的”“我不知道阳子跟我在一起,是不是快乐的”“读到阳子最后的文章,哭了”“不烧送神火,是舍不得你离去”“如果阳子在的话,她一定会说‘去’”“应该有阳子入镜的”“妻子逝去,上吊自杀的荒木”“对着阳子的遗像”“花都已经枯萎了”“假如是阳子,会去哪儿呢?”“想起了和阳子大谈此事的场景”……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见情见性方见真。李商隐感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但在荒木经惟这里,此情虽已成追忆,当时却是真享受。归有光对亡妻的怀念浓缩在“盈盈一握的树已经怀抱”。荒木经惟则用大量的照片显示一个自己挚爱的生命体物理的过程,从阳子有形的存在,到她无形的存在。    这在我认为是经典的“一双跑步鞋”中得到充分体现。荒木经惟从自己和阳子的跑鞋中各取一只,放在一起,形成一对,鞋带接近,像亲密的男女头颅靠在一起喁喁私谈,足以诉尽荒木经惟和荒木阳子的爱和遗憾。    从和阳子相识,到热恋,结婚旅行,到漫步东京,再到阳子生病,去世,去世之后,围绕着阳子的在和不在,荒木经惟拍摄了巨量的“私照片”,从而记录、保持、还原了一段伤感的旅程。虽然伤感,却是美的无以复加。    这些荒木称之为“空景”,颇有中国水墨画中讲究的“留白”意境和情趣。不过物是人非,荒木经惟所留恋的阳台已经荒废,飘过阳台的白云和吹过阳台的清风安在?爱猫奇洛和阳子一样死于癌症,它还会叼着壁虎走过怪咖老头的镜头前吗?还有已经枯萎的鲜花,那像是一份死者留给生者,生者又反过来祭奠死者的语言,寄托着怎样的哀思?    即使荒木经惟本人,也得了癌症,不过终于能幸免。然而在2012年接受上海《外滩画报》的专访时,荒木经惟“死期将近非常快乐”还是让人心生悱恻。这句话到底是说给自己,说给他人,还是说给冥界中的阳子听的,到底是一句戏语还是真情告白,也只有老顽童荒木经惟自己能明白了。    我的问题是,荒木经惟到底是爱呢,还是爱呢,还是爱呢,还是爱呢,那个叫荒木阳子的女人,应该是幸福的吧。在荒木经惟的世界里,唯有荒木阳子和爱猫奇洛,才是荒木经惟塑造的传奇,面对这两个逝者,荒木应该是落寞而孤独的吧。  详情 发表于 2013-7-29 05:39
    朱白    【南都周刊】      “荒木经惟:感伤之旅/堕乐园”广州展被安放在一栋19楼的展厅里,从一楼签到处到乘坐电梯来到19楼,空间感仿佛是被特意强调的。而通过逼仄仪器达到空间的变换,犹如一部时间机器将你的躯体带到另一个如同被重新格式化后的新空间——当电梯舱门打开时,你已经置身于一个被刻意营造的艺术展厅。      荒木经惟作为一个艺术标签,符号感十分强烈,这一点无论是看他的摄影集,还是置身于摄影展的现场,都非常明显。如果说有一种可以打通精神与物质世界的强悍艺术形式,那么荒木经惟通过按动快门实现了这个。不仅仅是黑白交错出来的强烈映画,还有那种对于不经意的扑捉,以及对肉身痛与爱的敏感,这些都成了我们对荒木经惟一触即发的“领悟”。               永无止境的伤感      不久前出版的这本简体字版《东京日和》,对于读者来说,是一种形式感鲜明的艺术,通过文字和照片能够让人知晓作者在创作这一刻的心境变化;而对于荒木经惟和荒木阳子两位作者来说,更多的应该是水到渠成的生活形态吧。      这本荒木经惟在他妻子过世三年后整理出版的摄影集,前三篇是荒木经惟老婆荒木阳子写的随笔,当时是给一个刊物用来与荒木经惟摄影作品合并发表的文字。两者相得益彰,荒木经惟的怪诞和在冰火处理时显示出的冷峻、疏朗,正好与荒木阳子的调皮、和谐、温暖交相呼应。如果说荒木经惟那时作品是消极中对艺术的敏锐捕捉,那么荒木阳子的文字则是充满阳光和火质感的梳理,前者疏离和荒诞感浓重,但正是建立在有后者这样的亲人在身边围绕的对比之上。      不幸的是荒木阳子在这个系列出版三期之后便入院,直到离开人世也只刊出这三篇文章。没有了荒木阳子之后的荒木经惟,镜头里少了笑脸和生机,更多的是一种灰暗模糊的基调。阳子的死,流连在日后荒木经惟的镜头中,变成一种跟想念和恍然有关的哀愁。此后在荒木经惟大量的摄影作品中,不管镜头里出现什么,天空、白云、乱草、破宅、陋巷、老房、荒地、小路……所有这些都被打上了一种哀愁的色调。好像荒木经惟的镜头上安装了一个叫做“哀愁”的滤镜,任何物体进来都难逃其设定好的色调。      这本摄影集中还有不少荒木阳子的旧日照片,选择这些再配上荒木经惟的日记,那又是一种格外分明的心地荒凉之感。仿佛你在看一个创作者在如何跟自己的生活打招呼,每一次亲切的问候,都像是创作者在撕开自己的伤疤,鲜血和绽开的白肉一股脑地摊在了读者面前。      死人的无奈是永无止境的,它不会因你的意志与虔诚而发生改变;对死去爱人的怀念是暗无天日的,在记忆中那种欢愉有多清晰,你用来怀念过去的现在时的痛苦就有多模糊。《东京日和》甚至让人感受不到这是一种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多的是生活随手而得。这可能会让读者充满狡猾的感激——不用经历生死,你却已经感受到离别之痛和生活之无奈。      如果仅从艺术作品上来审美,对于《东京日和》来说是不公平的。我们尽可以说荒木经惟抓住了文学叙述的情感精髓,他还紧握住摄影图片所能传导出的人间温度,积累和释放,放任和收紧,他都拿捏精准,但这种情感上的动容其实并非真的是一种创作,至少不完全是,而是一种掏心挖肝的现实流露。         悲情至死是一种怎样的形态      穿越整个“荒木经惟:感伤之旅/堕乐园”影展并不需要多少时间,但是在很多幅照片前你可以停驻的时间却很长。漫不经心也好,随遇而安也好,即便脚步匆匆一闪而过,这里的气氛都已经在每一个观者身上形成了气味,乃至被人带离现场,成为一个人可以在日后不断回忆起的一种伤感。      荒木阳子的死一定对荒木经惟的创作给予了重大影响。谁也无法断定和分析出假如阳子不是那么突兀地离开,我们看到的荒木经惟会跟现在的有多大分别,但至少荒木经惟的情色世界,一定不会那么多的放纵和堕落。      无论是看荒木经惟的纪录片,还是阅读国内媒体对他的采访,你都能感受到“反差感”这个关于艺术审美的词,在他身上无时不散发出来的魅力。一方面荒木经惟对妻子悼念之情融入了他长达几十年的创作过程中,忠贞与怀念随处可见;另一方面荒木经惟对情色和女性身体的掌控,几乎成了摄影世界里的一种标杆,他与摄影对象的放肆行为又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两相对比所产生的巨大反差感,是我们在欣赏荒木经惟作品时,无法抹去的印象,而正是这种反差感在创作者身上形成的美感,也同时注入了我们的审美意识。      跟荒木经惟的摄影作品比起来,他的文字也同样具备了美感。简短、跳跃、零碎,但这些文字犹如被注入了一种天然的气味,不管写什么都充满了一股悠悠的断肠之情。对于阅读文字作品就其形式来说,很少有阅读过如此文字的经历,说不清它们是诗,还是日记,当然不会图片的文字说明,但他们与摄影作品偶尔相遇,总是相得益彰。      哀愁丝丝连连,荒木经惟对标注时间的这种文字甚至没有规划和章法,只需记录,将心境如实刻录下来。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搭救死亡带来的失去,纵然有工作、稿费、啤酒、日复一日的日出日落,也无法真的令光阴重聚。愈发美好,也就愈发怀念,愈怀念则愈不可逆转的荒凉。      荒木经惟对生命的无奈,甚至绝望也在他日记体的记录中一一再现了,他说:“拍桌上干枯的花。想着阳子/Chiro(两人养的猫)进入画面/想拿给阳子看/献给阳子的写真集《近景》拍了芋头/结尾是蝴蝶……”      在竹中直人根据《东京日和》改编的同名电影中,色调和剧情分外浓重,“太阳和暖,天朗,风和,气清”的基本生活常态,与一张张按动快门之后留下的定格照片一样,都成了我们端详艺术和理解生活的一种借口。作为一个观者,在摄影展、摄影集和电影中与他及他的作品相遇,你也就成为了在荒木经惟的堕落感伤里的一个元素,你们一起构成了生活一种。      画面的震撼不一定非得是内容上的绝望或者伤感。那幅《妻子逝去 上吊自杀的荒木》自然惊世骇俗,而那些平平常常的断瓦残墙也都让人随时感受到荒木经惟的伤感与痛心,还有那些曾经二人的同光时光,荒木经惟用重新再走一遍二人曾一同走过的路,来极端处理自己的痛苦和怀念,那些街巷和小吃店,荒木经惟会臆想此时如果荒木阳子在会说什么、会做怎样的决定。此时他就像一个被再三遗弃的老人,一边让过去的往事无比清晰地重复再现,一边将自己眼下的日子过成失焦状态。你甚至会忘却荒木经惟就是拍摄了无数情色照片的那个胡子拉碴发型怪异甚至有些猥琐相的摄影大师了。      在一幅荒木阳子与沙发上白猫合影的照片中,阳子的眼神充满温暖,画面中仅有的“道具”是毛毯、沙发和猫,这么一张稀松平常的照片,传达出来的是与柔软有关的日常生活。可能与此同时,你也才能感受到对于荒木经惟来说失去阳子是一种怎样的伤痛和冷酷。        详情 发表于 2013-8-5 05:46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15:19 , Processed in 0.455632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