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4 21:1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一本可遇不可求的书,一本独一无二的书,一本感人至深的书,一本记载历史的书。著名漫画家丁午在“文革”中(1969)被下放到河南干校,在干校,他想念留在北京的8岁女儿,只能用写信来寄托感情。由于女儿太小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675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6 15:25:33 | 只看该作者
      一  遮蔽与获得
      几年前听羊青老师讲《十诫》,说作者在电影中的表达是有遮蔽的。再问遮蔽的是什么,便不讲了。耗费不少时日,近来在阅读电影和文字中渐渐有了一些体会。有的作品,是作者自己不由地回避自己,有的则是刻意地欲盈则亏,还有各种。千姿百态的遮蔽仿佛显示了各样人格,看懂一个电影的遮蔽,也才能找到读通它的切入点。
      读这本书,又刺激了我对遮蔽的思考。或许有些被遮蔽了东西本就是需要遮蔽的,不必去讲清也难以讲清。我们获得撼动,通过张张信纸,也通过它们背后,我们所了解的所有分别、苦难、以及那个存在过而已然过去了的年代。这是最直接、最私密的证据,它仍然充满遮蔽,却是我们获得某种感受的幽径。
      本书的编辑是作者的挚友,相信他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有不少刺激卖点的发现,但他尊重作者的遮蔽。包括其中撰文的沈培金和作者的儿女,大家没有破坏丁午先生这份私人的创作,他们甚至继续遮蔽,一切只是一个给大家的纪念。它不能承载别的,也不必。就是在这样的阅读中,作为读者,我时时感到自己获得了丰富的感触。
      
      二  父亲与女儿
      也经历了几番情感波折,也概阅了几许人世变迁,终于感到自己也算是知晓几分人事、人情。好奇退却,初想逃避这些之时已近而立,开始不得不面对成人的责任和选择。作为女儿,与父亲的关系又在不断发生微妙变化,他总嘱我尽早成家,我多有责怨。为什么要催促我呢?我还有很多事要做!
      这本书多少影响和改变了我。让我想起人生几个时刻,父亲在我身边默默支持的细小情境,刚负笈离乡时受不了南方的气候,他给我写信,其中还有专门为我收集的剪报。祖母离世时,他留给我一段话,而今想来,他是最了解我情感的人。过了以他为天的幼年,还念着跟他像情人般依恋的少年,这却是到了膝下尽孝、接过承担的时候,我却千里之外甚至很少挂念起他。顿感羞愧。我知道他要的并不多,每一个父亲都是那样,他唠叨时,也许只是“特别特别特别地想你”!
      
      三  童年与童心
      浮生际会,千帆过尽后人往往早已离别了童年,反而愈发怀念,对旧有日子的留恋总带上几分想象和逃避现实的色彩。尤其在这个“童年消逝”的时代,人们“运用”甚至“利用”童年,装载一些其他内容。
      丁午先生衷情的不是童年,是童心。想他当年引进《机器猫》《樱桃小丸子》时,定还有不少趣事。这本书的分类是漫画,这是我读过最好的漫画。因为我读到的童心不是意淫,不是揣度,不是装饰的善良,不是回不去的昨日,是简简单单、踏踏实实继续生活,乐观向前的办法。
      
      辅文说丁午先生总是挂着“开心而苦涩的笑容”,翻书时仿若亲见。愿他欣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5 06:04:13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去方所,刚好经过就进去看看。随手就拿起这本书,主要是太顺眼了,泛黄的腰封与起毛的纸质上印着洗练的手绘图和好看的手写字!于是坐下来看,都是满满的温情啊!画在信上的图与文字看起来格外流畅,像旧电影一样在泛黄的纸上播放。
      看丁先生画他在干校的劳作生活特别有趣,当然他把劳累都趣味化地说给女儿听了,他生病受伤的频率还蛮高的,可他却总问小艾“好玩吧?”让人悬泪的地方还蛮多的,比如晚上熄灯后划一根又一根的火柴看小艾的相片、“别人的爸爸都回家了,可你的爸爸还没回家”……
      看到一半被感动到不行,怕被人看见于是赶紧抓起书付款走人。
      看完后真想养个女儿玩啊,也许给她写信是不合适了,但可以一起玩乐队去抓鱼骑单车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5 06:44:38 | 只看该作者
      “小艾”:特殊岁月里的童话和证言
      
      王小妮
      
      
      
          遇到年轻人问那个年代究竟是什么样,常感觉实在缺少细节而空洞苍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好像被沉在表面凝固的记忆下面,那个因为恐惧而只说假话,因为假话太多而无法还原真相的时代,每一个亲历者的参与使它渐渐恍惚,自我扭曲,真实的留存不太常见。偶然发现了年初出版的《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是已经去世的漫画家丁午在1969—1972年下放干校期间寄给自己小女儿小艾的配有插画的61封家信。这本可爱的图画书信集完好地保留了那个特殊年代的很多珍贵细节,它能传奇般地从作者的遗物中搜寻出来,得以在今天成书,又以特殊年代里特有的记录方式和生动的漫画让历史再现,让它成为一本“奇书”。
      
          它让小女儿看到了什么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的珍贵,首先得益于1969年时,下放干部丁午的倾述者女儿小艾只是个8岁的孩子。这本可爱的有字有画的书信集让我们看到,是人类本性中对单纯和乐观的热爱,在保护孩子的同时,更护佑着作者的艰难岁月。
      
          拿到《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先从头到尾翻看图画,然后再从文字中找寻那个年代特有的细节:
      
          1.全能劳动者
      
          持续三年多的信件中,这位爸爸在河南的干校里做过几乎所有农活,相信在下放之前,一个生活在北京的漫画家对这些劳动都曾经是陌生的:割麦,架桥,种西红柿,耕地,赶车,养猪,做土坯,杀鹅杀猪杀牛,插秧,砌猪圈,收玉米,扛粮食(170多斤),做饭,修路,做火炉子,挖鱼塘,挖塘泥,种树,做砖,做门窗,盖房子。
      
          2 .大自然里的食物索取者
      
          三年里,三次写到新年能够吃一次饺子,每次都有郑重的记录。吃,是这些信件中的重要部分,可见当时干校生活的食物匮乏,下面这些“美食”都来自于劳动开会之余在大自然里的意外获得:野鸡蛋,蛇,蛇蛋,兔子,鱼,田螺,青蛙,麻雀。
      
          3 .伤病
      
          三年中被记录下来的伤病:疟疾一次、捉猪被撞伤头手肩膀、伤手一次,腿一次,腿二次、左手和右手同时伤一次、眼睛一次、另又伤手三次、高烧七天、传染病一次。其中最有趣的是两手都受了伤,用漫画画出自己的狼狈和想象中的女儿帮忙洗脸的欣喜。另一次,受伤后包扎手的布条来自女儿在幼儿园用过的床单,父亲举起伤手时,赫然看见包手的布条上竟然出现了女儿的名字“艾”,意外的惊喜让这位伤了手的父亲得到特有的安慰。
      
          4 .符号
      
          无论漫画还是文字,每一封信中的父亲都在对小女儿强调自己很快乐,漫画中的父亲几乎全是笑着的,除去很少几处宰杀追赶家畜时。在生病或想念女儿的时候,眼睛里流出眼泪,嘴角仍然笑着。我把它想象成对自己也对孩子的必须保持乐观的暗示,可以抽象为父亲的人生态度。漫画中随处可见那个特殊年代的痕迹:衣服上的补丁摞补丁和没有了脚后跟的毛袜子。画家几次夸张地把自己画成肌肉发达格外健壮的“超人”模样、用铡刀斩苏修的鼻子、想象父女挎枪参军参战、表演“无限风光在险峰”、“夺过鞭子揍敌人”,念快板,唱“东方红”,面对一千多人高唱劳动号子,特别是用整整八个页码详细讲述出演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主角杨子荣的经过,这位父亲说自己“爱表演”,有时候到河边洗衣服,一个人唱好久,并想象和女儿同时表演。所有这些时代符号性的细节在时刻提示我们,在那个年代人们一刻都离不开符号,它出于自保的需要,也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渗透进了每个人的细胞。
      
          5 .叮嘱
      
          信中多次出现这样的提醒:要勇敢,不要害怕。要帮助别人。要坚强,要学游泳。游泳在这些书信中成了一种握有可控的安全感的象征。所以,当父亲听说女儿能游320米时,忽然弓着身子腾起来,鸟一样要飞的那种快乐。一定是出于对安全感的渴望或担忧,信中留下了在今天看来对一个8岁孩子的突兀的嘱托:“要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做五好战士”、要“写讲用稿”。一个时代是在这些看来琐碎的细节中复活起来。
      
          信中可能隐藏着什么
      
          以我们对已过去时代的了解,这位被下放干校的父亲在给孩子的信中明显存在着被有意隐去的部分,这些必须隐去的,除了真实的心情之外,一定还有非常具体的事件,这一话题移转到了今天,只能笼统地推测,很难找到真切的细节了。
      
          首先是疲倦和累。信中说到,早上四点多起床劳动直到天黑才能休息,可见劳动的高强度,有时候还有宣传任务:“元旦这一天,爸爸和好多叔叔阿姨到公社去宣传毛主席最新指示,爸爸还念快板,一天走了二十多里地。”
      
          信中多次提到开会“开到很晚”,“开会”二字,粗看不带任何情感色彩,在当年一定链接着无数的内心波动和让人心惊肉跳的后果。开会,同时可以写成:批判、批斗、揭发、检举、清算、定罪等等,在信中,这位父亲没用一幅画一个字描述过,只用“开会”两字略过。有一封信中忽然夹有这样一句:“你告诉婆婆,爸爸现在白天都劳动,晚上才搞运动。”
      
          在看这本书的同时,我也在看另一本书《徐铸成自述:运动档案汇编》,其中和《小艾,爸爸特别特别想你》时间上重合的1969年中有24篇“恳切”的“思想汇报”,也有写在1970、1971年的分别题为《交代我污蔑无产阶级司令部的罪行》、《交代我在旧文汇报为草木篇翻案的滔天罪行》的两篇文字,可以佐证当年的“开会”和运动的真正气氛。
      
          现在的年轻人常爱说看不见未来和活在当下,在《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写作的年代,没人有能力想像未来,所以真正能把握的只有当下,你拥有你这个肉体的全部感受,累,饿,怯懦,恐惧,你最充分地感受着这些的同时,还很知道你完全无力掌控明天,明天已经从感知中消失,如果你非要想象它,只有忧虑和害怕。书中有一封写在1970年8月30日的信,在左下角有三行补充:“爸爸给你写的信都收好,不要给别人看。”只要是真的,就必然是怕人知道的,这是那个年代的基本思维方式。
      
          偶然从这本书的责任编辑那里得知,写这些书信时的丁午先生正是内心很痛苦的时候,出身和家庭变故都在折磨他,所以,他才急切地需要写这些信,在最无助的时候,自己不谙世事的孩子才是最安全可靠的支撑和救星。
      
          很显然,这是一本快乐有趣的书,一个8岁孩子认知力以外的世界在这本书里是不存在的,万物依照自己的规律运行,鸟在生蛋,树叶在落,雪默默地下,这世界的美好一点没少。一位父亲用一整本可爱的有字有画的信努力地屏蔽掉了不想孩子看到的全部的现实的恶行和谎言,它都被藏在大人的世界里,这本书让我们发现了什么年代都会有美好的童话,而它的珍稀在于它是一本真实的童话。
      
          一本书的价值
      
          曾经有朋友在整理70年代的日记后感叹:虽然每个字都是自己写的,现在却看不懂了。记日记,曾经是最令人担忧最危险的行为之一,它会把自己轻而易举轻置身于不安全之中,我的这位朋友当年在日记中设置了很多的“埋伏”和“暗语”,只有他自己能解读,时隔40年,再翻出来看,能回忆起来的几乎只剩了:男的他,一律都写成女的她,其他的暗自埋伏都忘了,拿着一本表面亢奋抒情又暗号密布的老日记本,写作者自己已经不解其意了。
      
          也曾经有大学生在课上发言中不解,为什么那个年代孩子会揭发检举自己的父辈,难道亲情也不存在了?《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恰恰是在风声鹤唳噤若寒蝉中被保留的真实又充满温情的记录。
      
          丁午呈现给人们的这本可爱的书中有这样一幅漫画:夜深了,因按时拉闸停电,父亲在床上一根根划亮了火柴看女儿的照片,火柴的光亮被画家夸张成了很大的一团,而画家自己正两只眼珠跳出来,一边笑着一边流眼泪。在特殊年代里的这位爸爸恨不能把生命中所有盎然有趣的瞬间都画给孩子,以此传达那种因不能亲近而无限放大的爱,传达着超越困难岁月的温情的力量:越悲惨却反而也越温馨。尽管不同的时代各有不同冷峻,温情总一定不能缺少的。
      
          因为经历过1969年同父母下放农村,很多的回忆能使我把那个年代里,极力想告知给孩子和极力想对孩子隐掉的部分自然地勾连起来,也相信会有更多的读者从中搜寻到相对完整客观的历史真实。同时,我想到我经历过两个人伦亲情被严重毁坏的时代,一个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另一个是现在。人们只能偶尔在回忆文章中见到那个儿女揭发父母,父母只顾自保和革命,这也正是《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的大背景,也是这本书尤其值得留存的价值,是我们人类关于爱的一份证词。而今天抛家舍子远离家乡外出打工的群体,人数远大于当年被下放干校的人员,新一代离家者面对留守乡村的后代,努力做到的大多只是寄钱回乡,满足孩子们最基本的衣食和求学。作为父辈,在精神上几乎断绝了对下一代的关照和抚慰,很少人去关注这样的两代人之间也是需要互相理解认可感知和更细腻的亲情的。所以,希望这本书能被更多的人看到和喜欢。
      
          王小妮,诗人,作家,著有《上课记》、《方圆四十里》、《一直向北》等。
      
      http://epaper.oeeee.com/C/html/2013-05/05/content_1851461.htm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1 15:36 , Processed in 0.04324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