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飞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间的盐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9-7 01:47:32 | 只看该作者
  昨晚带带拉拉读完了,说是读完了,是真的大声朗读,看到《味觉》这一篇,感觉风大师的文字通篇有趣,临时兴起顺手给睡前的小朋友读了,还差最后一段时,小朋友纳闷怎么开头是臭豆腐后来又讲美食了,这跟她11岁的智商不符,与所有学过的传统小学语文也有差别。我教育她,这位作者是发散性思维,能从一个点联想到宇宙万物,天马行空任我驰骋,但题目是味觉,总归不离吃字,这叫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一种写法。小朋友似懂非懂地说哦,我困了。我命令道,那你就闭着眼听完最后一段吧。
  一般来说,精彩的文字会让人手不释卷欲罢不能,可是,最近睡前读《盐》也是两篇就眼皮酸困头不能只,反倒成了解乏和治疗失眠的良药。大概是文字轻松,我们作为读者也没什么压力,一下子精神放松,它既不像阿婆的推理小说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不到结尾揪出真凶不罢休,也不像那些女主身世悲惨情节曲折离奇的小说让人浸淫其中不能自拔,反正都是些浅显的白话文字,每篇不长不短,2000来字,文白相间,机灵有趣,边读边思索边咀嚼边回味,有时某处会自然浮白让人浮想片刻,这么着,一晚两三篇,一个小时过去了,到11点我就正常睡了。
  这本书的责编跟作者大概意趣相投,随性自然,文中的几处民间惯见的骂人的粗话都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似乎也找不出更好的词汇表达作者彼时的心境,好在那些粗话明显都是语气词而非动词,不会跟颜色沾边。
  还有一处提到一位弄考古的朋友,讲了一堆从唐宋至明清石狮子的造型演变,反正我是猜测这位朋友是李某菜,若果真是她,那就太有趣了,因菜的职业是广告,石狮子月饼模之类是业余兴趣,作者特意用“弄”字说明并非专业考古工作者,实在妙笔。
  书中很多是写世间的小人物,我觉得是我有生以来读过最好的描摹众生相的文字,跟以前读过的结尾处大逆转的世界名著,或者伤情悼亡的哀怨小说都不同,话说完就完了,也不戛然而止叫你回味无穷,也没有中学语文中分析的点睛之笔,转承启合的中心句,总之,每一句话都那么美妙有意思有趣味,不由得让人狠想认识一下这位会下蛋的公鸡。
  书的封面设计感觉有些怪诞,是俗艳的风格,小朋友开始还以为封面上这位两颊酡红的魁梧汉子是个女的,说好丑的女人,我俩猜测了半天,封面男手拿一束荷花究竟是什么寓意,借其高洁之意?是要送给哪个女人吗?这人跟作者是什么关系?是自画像吗?我不信。
  风大师的文字在豆瓣上阅读常会噗嗤噗嗤笑出声来,装帧成书,就多了一层隔膜,自古书为圣贤之物,不可亵渎,好比一个美女屋里屋外床上床下的区别,多了一身正装,有了身份和尊严,就体面了神圣了端庄了。
  最后希望风大师再接再厉,多码字,多出书,一样挣钱。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3-9-8 07:19:44 | 只看该作者
  高军最初以“风行水上”的网名游荡于豆瓣网,我也是他的豆瓣关注者之一。
  
  《世间的盐》写的是世情,故事有趣,依我看,真假虚实羼杂,有些地方明显有虚构的痕迹,可归入说部。像《世说新语》,未必都是信史,但读来爽快有趣,文字幽默老道,雅俗之间拿捏准确,宣传说像汪曾祺,我倒觉得更像老舍。
  
  有趣,有着两个字就够了。僵尸只适合手机屏幕上打着玩,并不适合搁在枕边细细端详,就是美女,半夜卸了妆,一脸无趣的僵硬,你也看不惯。可惜太多文章有僵尸气,涂掉脂粉后不忍细看。高军的文章活泼,不是鱼缸里的金鱼,姿态优雅就是没有生气。高军的文章是静静一澄潭水中的一尾,往来翕忽,明净可见。
  
  最近看网上评论,发现爱放议论者,很多都喜欢谈论深刻的思想。无论影评、书评,只要是认为没有讲出什么新鲜的道理,就一概斥之为无聊浅薄,以此凸显自家眼光之超迈高远。其实世间的道理翻来覆去,并没有太新鲜出奇之处,倒是人生的际遇远比枯燥的道理多姿多态。喜欢看道理,追求缜密的思维乐趣,宏大的理论体系,当然也好,尽可去读读康德、费尔巴哈、福柯、哈维尔,何苦一定要在几篇随笔里搜掘深刻独到的思想性。但凡看随笔,也要看思想性的,求灵魂升华的,真有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未必看得下去。
  
  高军笔下的人物,个性毕现,比如混迹洗头房的余教授,一定要辞职跑到北京找人讨论德国古典哲学的蔡大脑袋,你可以说他刻画人性不够深刻,描写人物不够立体;高军落笔不忘加幽默的段子,嬉皮笑脸中泪就出来了,偶尔还有点恶趣味,比如开放房地产的拿到火葬场的地,盖好楼的广告语就该是“与灵魂起舞”。下乡的知青不知道该怎么抱起牛来把尿,为了得到香喷喷的粥往粥锅里放牛粪,你就能批评浅薄谄媚,低俗煽情;反正这类文艺青年看事情,眼光极毒辣,只要有他们能通顺的部分,都能跳出错来。我们实在很难满足文艺青年的高标准严要求,只能自甘堕落,希望文字有趣、生动如《世间的盐》就好。
  
  高军的文字没拘束,一看就不是写理论著作的料,像他写的王八拳,全是野路子,但他的文字又不是王八拳,全无章法,当然也不是少林派堂皇的正派武功,他是乾坤大挪移,闪转借力,圆圜通融,有趣不村俗,活泼里蕴优雅。
  
  书名典故出在《圣经马太福音》。《马太福音》是新约开篇之作,记述耶稣的生平,这句话是耶稣开始传道不久,教训门徒的:“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高军呈献的,是生活的盐味。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3-9-11 06:29:08 | 只看该作者
  名字叫“世间的盐”,不过我觉得味道有点淡。初读尚可,三分之一之后就觉得寡淡无味了。我喜欢汪曾祺的文,有湿润的诗意,即使是油盐酱醋也别有一番风味,我更感觉他对生活对周遭一切的爱。与之相比,作者的阅历并不够丰富,文笔又不足以将平淡的故事写出精彩。更重要的是,在这本书里,我感觉不到一种阅世之后的关怀与情感,似乎只有叙事本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3-9-19 11:42:47 | 只看该作者
  王小波生前的好友写了一篇怀念他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个片段:
  
  我坐在王小波君的家里,翻看他刚办来不久的货车驾驶执照。“实在混不下去了,我就干这个。”他对我说。我看了看他黑铁塔似的身躯,又想了想他那些到处招惹麻烦的小说和杂文,觉得他这样安排自己的后半生很有道理。于是我对这位未来的货车司机表示了祝贺……告辞出来。他提起一只旧塑料暖瓶,送我走到院门口。他说:“再见,我去打水。”然后,我向前走,他向回走。当我转身回望时,我看见他走路的脚步很慢,衣服很旧,暖瓶很破。
  
  这是1997年4月2日的事情,9天之后,王小波先生就去世了。
  
  我在一篇书评里读到这段文字的时候,五卷本的王小波全集就摆在案头,触手可及。不过,我已经很久没再翻过了。因为过去看得太多,看伤了。当时,冬天刚刚过去,乍暖还寒时候,阳光还不肆意。我在脑海里反复想着王小波黑铁塔般的身影,把这个场景和文字里那个热爱智识和有趣的王小波联系到一起。我突然觉得,无可救药地迷恋这个人,说出来也没什么可耻。
  
  最近在读《世间的盐》。作者高军何许人也?不知道。简介里说他“现居合肥”,不知道他是合肥人呢,还是移居到那里的?我在那地方长到十多岁,看到书里的遣词造句和风土人情,都是记忆里小时候的味道,觉得很亲切。这本书刚上市的时候,朋友推荐给我,我看了下封面和内容简介,以为是闲书,就没出手。我那会儿忙得热火朝天,书翻得哗哗响,都是给自己充电或者打鸡血的。终于闲了下来,想到了这本书,买来一读,心里不禁嘀咕一声:幸亏买了,不然又要错过怎样的美好哟。
  
  我觉得最好这样来读这本书:桌上要摆猪头肉一碟,白酒一瓶,左手拿《世间的盐》,右手拿煎饼卷大葱,蘸着猩红的辣酱,塞进嘴里,狠狠拽一口,看一页纸,正好嚼碎咽下,拿起酒杯啜一口酒,吧唧嘴巴,夹一筷子猪头肉,再翻一页,重复以上动作。如果是夏天,则要赤着上身,肩膀搭一白布毛巾,擦一擦脸上的油汗。读到兴奋处,得这么喊:“操!好!”老婆大人从身边走过,给了一个白眼,没好气地甩下一句:“神经病。”我胡扯了这么一段,就是想说:读这本书真的很带劲。其实,你果真如此读书,就和这本书的气质很符合了,就是原汁原味的生活。
  
  我感觉,高军就是以前住在我家隔壁的张三,就是每天推着三轮车到处卖水果的李四,就是晚上在大排档喝啤酒白天卖色情光碟的王五,就是留着一口枯黄的头发还号称艺术家的王二麻子。他们走街串巷,有着自己的小营生,整个人灰突突,不光鲜亮丽,也不时尚,不白领金领。他们做的事情很小,微不足道,甚至是卑贱的,他们压根不知道什么是伟大意义,也没有理想和抱负。他们满口脏话,粗俗污秽,高军竟然也把这些脏话带到书里了。不过我觉得,如果小朋友不在身旁的话,是可以高声朗诵这些句子的,它们听上去比那些所谓的高雅人士用夹生英文叽叽歪歪悦耳多了。
  
  我当然希望生活朝美好的方向发展。比如,不会有人在楼道里放鞭炮了;路边不会有人打架斗殴了;电线杆上不会有人贴小广告了;卖小吃的小贩们能把烤肉串弄得干净点,收摊的时候也能自觉清理一下油污;喝醉酒的人不再开着车到处撞人;等等。我希望总有一天如愿以偿。不过,在《世间的盐》里,这世界充满了不美好,许多人莫名其妙地死去了,有人在里面打架,骂人更是寻常事;还有更多小人物碌碌无为地活着,有很多怀疑和困惑,可是似乎对这些又早已麻木。这些生活的种种不堪,作者没有避讳,照录不误,统统写进了书里。不过,你又发现,作者的笔触是带着悲悯的。在看似粗鄙和智趣的描述背后,藏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悲悯有什么济世作用呢?我想,作用大概是:像我这样读了书的人,知道了有些人有些事,本不应该是那样的,于是,我收获了寥寥的阅世经验,我的心也更向善了。在我看来,第二点更可贵,使人心趋善,不是佛吗?可是,善心太重,会不会就懦弱了?我也不知道。
  
  李海鹏在他的书里描绘了“伟大社会”的场景:
  
  天气好的时候,城里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念诗的唱歌的全来了,丑态百出。市政府或者基金会出钱,市民们点心随便吃,汽水随便喝。贪财的小老百姓都出来摆摊儿,而武功最高强的城管们也不来踢他们的摊子。高台之上有一个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伟大人物在演讲,说的是银河系的和平与发展,这边厢却有个流氓搭张吊床,高卧酣睡,睡到一半儿还支起身子骂人:“怎么这么吵?”于是警察们无计可施,表情很囧。
  
  在遥远的古代,孔圣人也描绘了他认为的理想场景:暮春时节,春服既成,大人五六个,孩子六七坨,下河洗洗澡,上岸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了。这场景真是无与伦比的和谐。不过,我更喜欢李海鹏描绘的场景,伟大的社会不应该宽容地接受五花八门吗?比起孔圣人的和谐,李海鹏的五花八门其实妙趣横生、好有活力、好生猛的。
  
  其实,在这个五花八门的世界里,大家都忽略了另外一个角色:他们混迹在蠢蠢欲动的人群之中;或者心不在焉地坐在路边,翘首看向不远处。他们可能是路人甲,可能是张三,他们和千千万万个攒动的人头一样,灰突突的。不过,他们的心里敞亮敞亮的,他们把触角伸到市井生活里,然后,他们记下了人世百态。有人想过河,他们却不能提供一辆红尘摆渡船,干脆这么说吧,他们本来就是泥菩萨。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这句话地球人都知道。在我看来,“脚步很慢,衣服很旧,暖瓶很破”的王小波是一个,高军是一个,李海鹏是一个,还有其他人。
  
  本文来源:http://blog.sina.com.cn/sanwendi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13:32 , Processed in 0.0571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