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0| 0
|
苍白的轨迹 |
最新书评 共 6 条
天天
在宁静而风景秀丽的箱根发生了一件离奇案件——靠爆料为生的记者突然坠崖身亡,随后不久当红女作家自杀,其丈夫和仆人相继失踪,这一切看似巧合的事件竟都是幕后黑手早已设计好的。
作为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的领军者,松本清张放弃了前人惯用的恐怖氛围和过分离奇的情节,转而以朴实无华的笔墨,极其细致的文风将这个谜团似的故事娓娓道来。这种中规中矩的写法将这个故事描写得极为真实,仿佛每个人物都是活在我们周围的活生生的人。白井主编,两个破案的年轻编辑,虚荣的女作家以及畏惧着她的丈夫和女佣。在这个“真实”的世界里出现的黑暗身影,即不乏想象力又充满真实感,这种教科书式的写法完全是读日式推理小说的入门首选。
这种即描写真实又环环紧扣的写法,在《名侦探柯南》中也屡见不鲜,毕竟,推理不是玄幻,越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怪事才越有解密的兴趣,当华丽古怪的人造氛围消失后,逻辑紧密的推理才显现出真正的魅力。
然而,不同于柯南和福尔摩斯,松本清张故事中破案的都是小人物,在这本书里是两个年轻编辑,这也许归结于作者一生的大器晚成,但也正是这些小人物,将我们拉近了作品,因为生活中本就没有什么名侦探的。
除此之外,书中的白井主编,两个破案的年轻编辑,虚荣的女作家以及畏惧着她的丈夫和女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其实在生活中,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都是怀抱着自己的故事匆匆来去于世间的,所以,不必太仰慕那些所谓“成功人士”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得以被人了解只是因为他们成功了。书中的那些人物,直到有侦查需要时才公开了他们的故事,有的很美好,有的很失意,有的干脆成了永远都不要提的秘密,松本清张以淡然地笔墨将日本现实生活中,或者说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的孤独感在不经意间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们似乎总是在希望被人了解与不愿被了解之间挣扎、等待,等待那样一个机会,或者那样一个人,将自己的心像洋葱一样一层层剥开,似乎总是在沉默中问着:If you are the one.....
此外,这部作品还涉及了一个敏感而深刻的话题——罪大恶极的人是不是就死有余辜。无论在日本文学还是动漫里,都流露出这样一种思想:无论正义还是不正义,双方的动机都是正义的。正是这种思想塑造了书中的“复仇圣女”。这个形象让我不禁联想起前几年红极一时的日本动漫《死亡笔记》,大场鸫和小畑健也塑造了这样一个本性善良动机正义的魔头——夜神月。而站在法律一边的警方和站在制裁恶人一方的复仇者,谁才是真正的正义,这是个值得每个人仔细思考的富有哲理性的问题。
这部小人物的悲歌中还蕴含了深厚的日本文化思想,比如,人们总认为女作家的成功源于先进的写作基因,因为她父亲曾是名震文坛的大作家。即使在动漫作品中,日本人的这种思想也屡见不鲜,相对于欧美相对开放和独立的文化,日本的思想相对传统,他们总喜欢一脉相承的说法,总喜欢一个固定模式,即使在日本娱乐圈里的明星,(如果在同一个公司的话),也总喜欢同前辈一样,以同样的模式发展。同主张全面发展的中国人不同,日本人喜欢把事情做精,喜欢世世代代都做同一件事,而他们在精细商品制造的成功也正是源于这种精神。
美丽的箱根风景,浓厚的日本风情,扣人心弦的案件交织成一张绵绵密密的网,一幅日本世情画,带你去了解当代日本社会,洞悉现代人的心声。
详情
婴宁
两个人的推理之旅
明明是一本扎扎实实一板一眼的推理小说,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读的时候却总是不断地联想到阿兰德波顿的那本《旅行的艺术》。坦白说,我对旅游的偏见不少,觉得跟着导游或各种攻略又或是口耳相传的讯息急匆匆地捋一遍目的地的各个必游景点是一件非常劳心劳力而且不讨好的事情。尤其遇上旅游旺季,拥挤的人潮把一些非得清冷孤寂才能体会其韵味的景点破坏殆尽的时候,就更加反感。如果非要行万里路,我倒觉得李白或是徐霞客甚得其中三味,非常值得效仿:他们对自己所停留的地方都真心实意地充满了兴趣,一丝不苟地深入了解,攀了山,游了湖,唱过歌,喝过酒,还顺带交了一大圈好朋友。我老是会想有小时候背下来的那首《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多么基情四射,这样的旅途才有意思嘛。
之所以喜欢阿兰的那本书也是基于这一点。作为一个知识渊厚富有逻辑思辨能力的作者,他对待旅行的态度非常客观。在他的书里,对旅途的寂寞,对一个人的独处,对美和艺术的探究都完全是优哉游哉的,完全没有那种我为了什么什么而来到这里的功利感觉。很单纯的,仅仅就是我恰巧来到这个地方,于是我就享受了的这种达观随意。
达观随意,松本清张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说是推理,然而他也并不过分追求佶屈的情节或是别扭的推理,也没有像东野那样煽动读者的情绪,就是简简单单地把事情经过、思想走向说清楚。读完之后,我难免想像了这样一幅场景——松本先生在写完这本书之后,轻松惬意地靠向椅背,带着满足的神情(完全一副卡卡西看完成人漫画的满足样子)宣告:又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写完了呢!到底松本先生有没有这样可爱,我肯定是不知道的。不过这样的想像,却完全是看完这本书之后的本能反应。
呀,好像扯远了。既然是本推理小说,那我就先说推理。旅行暂且搁着后边再接着说好啦。
逻辑思辨向来不是我的强项,所以我是完全追着典子和龙夫的脚步一点点摸索的。在追寻真凶的路上,崎野的“推理十三章”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同时也给了我很大帮助。这样按过时间顺序对相关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排查、对相关事项一一列表还真是厘清了不少谜团。虽然靠着女人的直觉(怎么这么像展红绫呢?)和看众多狗血剧集的经验,在典子第一次拜访畑中邦子我就猜测:会不会是这个看起来踏实温柔还有点书卷气的女人杀了田仓呢?但是随着谜团一点点展开,事实逐渐清晰,还是会被背后隐藏的故事震惊到,对于邦子的遭际实在无法做到无动于衷。而且,整本书的女人,除了典子和广子,人生际遇都让人唏嘘:围绕着田仓这样一个恶棍的女人们,一个两年前就自杀了(卧轨),一个在他死后自杀了(服安眠药),唯一反抗的邦子小姐最后也自杀了(服用氰化钾)。面对着这样触目惊心的自我毁灭,推理成功的喜悦被冲散的干干净净,只余下对于死者的惋惜和对于生者的祝福。所以后来看到两位业余侦探水到渠成地在一起之后,格外地感谢松本,在讲述了那么多灰暗的故事之后,这样的温情实在是让人心头一暖。
与这样的温情相映衬的,就是两个人在追查真相的过程当中的旅途了。不知道是不是考虑到女性的内心更为绵软细腻,所以详细描述了典子小姐的大部分旅途。通过她的眼睛,以清新柔婉的笔触描写了日本各地(典子小姐到过的地方)的风景和人情,充满了生活气息。我格外喜欢东山魁夷的那本《我的窗》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柔美绮丽,对于细节的关注和严苛追求隐含于细节中的美感的做法,充满宗教般的仪式感,文雅得叫人不得不喜欢。
这里摘录几段书中对于景色的描写吧。
典子初到箱根。“四周静悄悄的,但山道上也有不少汽车在上上下下,传来阵阵喇叭声,车灯射出的光芒在黑夜中飞驰着,时而连接不断,时而交错相映。高低错落地分布在山坡上的众多旅馆都亮起了灯,像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只只怪虫。一种静谧的奢华,笼罩着这一带的山野。雾,浓重起来了,四周一片白茫茫的,远处的灯光穿过浓雾淡淡地湮漫开来,恍惚间,直令人有置身于梦幻的感觉。”读起来真是美极了,整个人都舒展开了,翻译也美。
典子写给龙夫的信。“我从她家里出来时已是黄昏时分了,她手提着灯笼一直将我送到通公交车的大路上。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浓尾平原上,在散发着泥土气息的田野中,跟随者一盏小红灯笼悄然前行的场景,定将成为我终身难忘的回忆。现在,我正在木曾川河畔的旅馆里给你写信。窗外夜色阑珊,犬山上美丽的城楼早已沉浸在这茫茫的夜色之中了。”信写得多漂亮呀,收到信的龙夫读到这里,估计心都融化掉了。在办案的过程当中,这样的旖旎风景太诱人了。
类似这样的描写还有很多,无一不是字字珠玑。不过这里就不列了,要不然,离题就更远了。这明明是一本推理小说嘛,我却读出来这么多水一样温柔的东西,实在是很羞愧。逻辑思维差真是先天劣势啊,捶胸!
详情
兔纸饼
想了半天又起了个假大空的标题。其实这本《苍白的轨迹》本身并不是一本典型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它的诡计很正统,推理也扎实得有点一板一眼,谜底虽算不得出人意料,也是将繁复交错的各种线索收束得清晰工整,外加松本清张向来朴实明快又不失硬派的文风,还是颇有阅读快感的,对于喜欢古典本格的读者,也是相当值得推荐的作品。
既然是典型的本格推理,为何又要在这里提“社会派”的概念呢?这源于我最近阅读日本推理时遭遇的一个困惑——到底什么样的推理小说才能被称之为“社会派”,而松本清张、宫部美幸等社会派大师的作品,究竟何独特之处?有人说“社会派”是通过推理探讨人性道德、揭露社会黑暗的文学形式,然而纵观许多非社会派作家的推理小说作品,针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讨论和主张也比比皆是。譬如某新本格大师笔下的某位名侦探,就常常在推理到一半时突然拍案而起,发表大段慷慨演说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激烈批判。“杀人犯罪”本就是一种社会现象的极端化映射,“惩恶扬善”也是推理小说一脉相承的主基调,那归根结底,又何来“社会派”这一说呢?
在阅读《苍白的诡计》时,我偶然在一个许多人可能并不在意的细节上,找到了可以解释这一困惑的答案。书中那位剽窃他人创作为己谋利的村谷阿沙子,在自杀之前留下了一篇矫揉造作、文采低劣的遗书。这位虚荣心极强、却又苦于写不出作品的女作家,在临终时也要竭尽全力地让自己“死得像一个作家”,虽然无法洗脱哪怕半分罪孽,却能让人心生几分悲凉的怜悯之情。而被复仇意志浸染成冷酷杀人鬼的畑中邦子,为了能让被其牵连案中的坂本浩三悬崖勒马,不再制造更多无畏的罪孽,最终毅然选择自我了断。除此之外,《苍白的轨迹》中出场的众多人物,无论他们在故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即使不可能每个人都做到“有血有肉”,也都能在细节之处,让人感受到细微触动心弦的“人情味”。
如今许多推理小说为了追求谜题的标新立异,不惜演化成一种纯粹形式化的“推理游戏”,而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是为谜题服务的,就好比棋盘上的“棋子”,用完就丢弃,因而根本不需要花费笔墨将他们包装成一个个真正的“人”。所以读完这类小说,伴随着庞大精巧的谜题最终豁然开朗的畅快感,还有一种无以名状的空虚。那是每一个被作者抛弃的“人偶”空洞的灵魂不断堆砌的结果,久而久之便会让读者感到厌倦。此时像松本清张这样的作者所创作的小说——无论是否可以归类于“社会派”——就能以其字里行间透露的“人情味”,令人豁然开朗、回味无穷。
最后说一点题外话。都说《苍白的诡计》开创了“复仇圣女”的形象,而说到“复仇圣女”便让我想到京极夏彦里《络新妇之理》——虽说“幕后黑手”并没有一个明确到个人的复仇对象,那个“以失败为前提步步为营”的庞大杀人计划,至今回想起来都还会感到脊背阵阵发凉。恰好《苍白的诡计》腰封上的文字又将畑中邦子的计划比作“蜘蛛网”,虽然做不到《络新妇之理》那样充满“魔性”的程度,也应该是一种一脉相承的创作思路吧。光是这一点也不得不佩服松本清张呢。
详情
anZiet
受到大学导师的影响,看推理小说成为阅读学术著作之后的一剂解“毒”良药。看着各种匪夷所思的事件最终都能够有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而产生的巨大阅读满足感是无可比拟的。最常看东野圭吾是因为他是当下以平稳的速度还在创作好作品的作家,而且阅读他的作品体验到的智力上的优越感尤其强烈,因为悬疑设定得越“悬”,最终的醍醐灌顶就越痛快。他笔下的人物都符号化到“人类”层次(不是和动物、非生物对立的物种而言),是“世界人”。证据就是:1.看完他作品的感受都是对人性的唏嘘。2.他的小说由别的国家改编成电影毫无违和感。(比如《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在此吹捧东野是想突出松本清张的作品给我不同的阅读感受。不论是从书的封面还是作者不紧不慢地叙述方式,都有明显的日式风情在其中。整本书看下来,心中早已熟稔日本有一个叫做箱根的、大众喜闻乐去的温泉度假胜地;日本出版业的繁盛时期的运作; “外人”难以理解的日式性格特点:偏执的忠诚,女性对暴力的态度;男女相处之道(客套含蓄起来也是韵味十足);就事论事的超然(论情形不同,可以分别称之为客观、冷漠和变态)。
不过,当然不是说松本清张的推理是日式推理(日式推理显然是不断发展进化的),而是充满近代日式风情的推理小说。“雅痞”龙夫邋遢、散漫,有主见有智慧,有时武断专横,是个十分讨喜的日本男人形象,当他吞吞吐吐问典子“你能够在我的一生中,永远赋予我勇气和智慧吗”,实在让读者(→ →我)为之倾心啊~
详情
豆司
现实中往往很穷很苦逼的屌丝编辑一旦进入了推理世界,总是能够成为机智无双的推理侦探。而秉承了社会派风格,于是本书中的两位主角最后不但破了案,而且还成为了一对应该被烧死的异性恋,终成眷属了。
最近沉迷于东野圭吾和岛田庄司,于是对本书最直接的第一印象是“已经很久不看如此稳健认真的推理了呢……”。没有各种邪魅狂狷的犯罪手法和华丽凛冽的杀人动机,于是暴露出的杀机与执念便显得格外真实与残酷,读起来也格外踏实。全书翻完,也就理解了何谓封面上所说的“遭受最悲凉的背叛”,当一切罪恶的欲望:虚荣、贪婪、感情的背叛、邪恶的情欲被加诸一个弱女子身上时,很容易让人去想象一个纯真少女的灵魂如何被杀意逐渐侵蚀。
而作为“复仇圣女”的开创性形象,书中的真凶畑中邦子又会让人联想到东野圭吾的《圣女的救济》,无论是松本清张还是东野圭吾都将书中的女凶手刻画成对情敌选择了同情,而将恨意转移到男性的贪得无厌上去这样的形象。不知现实中的女人是否真的会有这样的心理呢?总之这样做算是对拥有者纯真心灵却被阴暗现实所玷污的女性的最高敬意吧。
时代背景是另一个对本书感受很深的地方。通过一部作品你总是能了解到某个地方某一时期的社会环境(比如说眼睁睁地看着柯南的电脑从doc系统演化到ipad),而初读本书的过程中也同样时常会产生“什么?因为遭到性侵就爱上对方了这不科学”或者“孤身女子单独出游有什么好怕的啦”之类的感觉。每次读这类作品就像一次时代的故地重游,很有意思。
最后,还是忍不住要感叹一句,真是十分羡慕这种可以随时找借口翘班调查杀人事件的编辑工作呢!
教练我也想当侦探!!!
详情
旷野海
松本清张的文字很平实、生动,淡淡的笔调,平易近人。简洁明快,干净利落,无意中平添了自己迫切想读下去的心境。
很喜欢书中以编辑部两位主角为主线的故事题材。通常,编辑这个职业总给人一种神秘感,所以,在阅读的同时,会悠悠地产生一种奇幻的气息。典子与龙夫搭档的行动让我一口气就迫不及待得看完了整本书。
小说从一个侧面剖析了人性脆弱与的阴暗一面。像村谷阿沙子为了自己过于膨胀的自尊与虚荣,不惜用卑鄙的手段来得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她的下场自然是自食其果。事实上,任何以不正当手段得到的‘馅饼’终究会成为‘烫手的山芋’。而社会上正是有这类人物的存在,才致使如田仓这般善于运用人性弱点,利用奸诈手段的人从中获益。我是有点同情畑中邦子的,虽然自己被利用,但是可以看出她对哥哥的兄妹情。纵然她实施的手段是残忍的,但她也有痛苦、挣扎,其本质还是一颗善良的心。
可以说书中玄机重重,迷雾不断。而且,背景是景色优美深邃的箱根。同时足迹又涉及日本其他多个地方,不仅有大都市,也有小城镇,让人有种飘荡奔走的畅快感,使得故事情节更为环环相扣。
剽窃——在这个现在越来越关注版权的社会,这个词的重量变得更为沉重。小说从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于剽窃可恨的看法,以及对于社会在版权上处理不当的一种深思。
结局有点意外。总体来说是值得一读的。
顺便提一下书的封面,勾起了自己在箱根游玩的记忆,再度燃起故地重游之情。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14:55 , Processed in 0.395924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