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 0
|
逆转死局 |
最新书评 共 2 条
水天一
从故事开始,我就认为巴洛是凶手,这是直觉。
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我开始推翻自己的第一判断,怀疑过珍帕纳特小姐,后来又认为是艾顿小姐,而法官凭着自己的多年的经验很自大狂妄地为保护女儿掩盖罪行而在拼力搅局;
事情接近尾声,警官竟然说巴洛是凶手,证据确凿,我又迷惑了,这个时候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分析是不是错了,很有可能艾顿法官就是凶手,他的学生巴洛和女儿都在为他作伪证,从一开始艾顿小姐的证词就让人怀疑;
到了故事结尾,艾顿法官真的是凶手,他虽然写了自白书,却杀人事实无法成立,没有任何证据证实他所用的这把枪的出处,这可能就是他们的社会他们的法律吧,我还无法理解。
巴洛无罪释放,就连艾顿法官也不会受到惩罚,他本想死后给自己的女儿留下一大笔保险金,使女儿以后生活无忧,可是故事发展逆转了死局,艾顿还要继续没完没了的去还银行的账单,过着表面奢侈,背后债台高筑的日子,他本想让巴洛娶了自己的女儿,可事情变得扑簌迷离,女儿爱上了一个喜欢张扬的年轻人,而巴洛不久后就会和珍结婚。
关于珍和巴洛的爱情,我实在没兴趣,不知是翻译有误,还是故事真的没什么情趣,总之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
书看完了,想来想去,本来事情看着很简单,却搞得如此纠缠复杂,这可能就是大侦探们挣钱的本事,有意思。
详情
锐奇学
如果单以故事的素质来评判,本作完全有潜力成为卡尔最具水准的作品之一,在本作中,卡尔在人物描写方面有些固有的弱势,也得到了十分明确的补充。故事叙述方式中规中矩,又暗藏波涛,一个开门见山的起头,一个开放却余味苦涩的结尾,一个自以为洞悉一切善恶世象的法官,一个饱受偏见眼光,内心饱含火焰的青年,一个蜜罐里泡大,一瞬间眼前就展开了残酷人间的千金小姐,还有一对历经情感磨难,找到真心归宿的波折爱侣。这就是卡尔“不可能不犯罪”的抱憾之作《逆转死局》。
法官的不幸,在于他过于相信自己是法理道德的化身,更在于他过于相信自己的一切举动是替天行道,此类正义偏执,在文学作品中并不罕见,但法官的杀人行为的原始动力,却无可抵赖地要归结到他的经济窘况,只是压在他道义的大旗下自圆其说而已。换句话说,如果他所信赖的正义站不住脚,那他的所作所为除了卑劣的图财害命,别无其他解释,所以,法官的悲剧源于虚荣而非偏执,他没有那么高尚,他以为自己的高尚口碑是自己谋杀行为的挡箭牌,却不知道这也是助长他愚蠢行为的催命咒,正是蒂固根深的虚荣,让他亲手毁掉了心爱女儿的幸福,也毁了自己体面的晚年。
对社会生活中高高在上的威权者采取讽刺态度,几乎是推理小说家一以贯之的一种传统。这类人出现在推理小说中时,不是扮演倒霉的受害人,就是充当事件悲剧后果的承担者,而且承担的方式往往十分愚蠢和可悲,菲尔博士在小说中最后“放虎归山”的举动,其实是一种冷酷的必要,他仿佛传达一种讯息:无论你以为自己多伟大,你最终能承担的东西实在还是少得可怜。
受害者的不幸,在于他低估了这世界上非理性的顽固力量能够达到何种疯狂与荒诞,上帝没有同情他的正直和坦率,却加倍惩罚了他的偏激与冲动,以至于他在中枪垂死之际,最后一刻不是哀叹自己的命运,而是仍要用尽最后的气力去报复仇家,也难怪,本作本来就是一个上帝缺场,庸人自扰的故事。《逆转死局》让人不由得想起加缪的戏剧代表作《误会》:一个人发财后衣锦还乡,隐瞒身份投宿了母亲和妹妹打理的农家旅店,希望在适当时候给她们惊喜,结果却被当作路过的富商,由亲人亲手谋害。《逆转死局》比荒诞派大师的作品问世还要早三年,故事的结构却更为巧妙,内容也更加残忍,全书给我震撼最深之处,无非那句心底恶意与慈悲夹杂的低语:“老家伙,他杀错人了!”不知道学养不俗的卡尔,是不是也对那时风靡欧陆的存在主义思潮有所倾心。
除此之外,书中那一对对情感之事不够坦率的男女形象鲜活,在卡尔的金童玉女中也属上品,然而十分可惜,如此一个精妙的故事,却被作者那无法服众的诡计拖累了,《逆转死局》其实是一部诡计有没有都无所谓的作品,却非要塑造一种到处红鲱鱼的假象,一个满分的故事,一个似是而非的不可能犯罪加上一场彼此都心知肚明的斗智这,这便是卡尔的贪欲和野心——他想在一部解谜小说中融入太多东西,或者说,他想在一个天才的构思上披一件相配的华丽外套,可惜他有时成功,有时就不太成功了。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11:41 , Processed in 0.382011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