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0
|
漂逝的纸偶 |
最新书评 共 12 条
唐书钰
不用恐惧死亡,因为它不会让人分离,我们会永远在一起,以记忆的方式。
北村熏以写推理小说出道,他的小说除了拥有奇幻的谜团,更有着完美的结构和细腻的人物描写。这样的一个作家转而写出《漂逝的纸偶》其实不足为奇——越是诡异的场景,就越隐藏在平凡之中,因为生活是他们最好的庇护。
很多作家缺少对身边真挚情感的妥帖记录。他们可以疯狂的呐喊,以洞察这个时代的能力把创作的螺旋越转越高,以各种精怪去发酵自己的故事,却没有办法给予读者一份真挚的生活。比起描述,他们更善于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擅长描写贵族学校里灰姑娘的爱情故事,千回百转,眼波流离,仿若少女;却连街边一个卖白薯大叔的真实人生都描绘不出。
若是如此,读者便能清楚的分辨虚拟与真实。故事是好看的,但不会入心。
在我看来,《漂逝的纸偶》这类的治愈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日本私小说的延续。私小说就是心境小说,更倾向于描写个人身边的琐事和心理活动。作家采取自我暴露的叙述法,以细琐的心理活动和平凡的场景描述来展示生活的一个侧面,属于写实小说的类型。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漂逝的纸偶》中,我们重复看到的是极为主角细腻的生活片段。没有夸张乖戾的情节,没有个性张扬的人物,甚至没有一条脉络清晰的文章线索。唯一的连接点就是生活,以及平行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上的,人的记忆。
*
06年《武林外传》火爆荧幕,有人问为什么那个杨慧兰明明就几集的戏份,居然可以在片头压轴?答曰因为李大嘴每天想着她,惦记着她,所以她的剧情覆盖率其实是相当于主演的。
这当然这是笑谈,却也说明了其实在人们心中,记忆中的人物也是占据分量的。换句话说,一个人的存在不仅仅指在物理层面,而是心灵层面的。人们常说,一个人去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话多少有些红色,但不可否认的是,人过必留痕迹。即使肉体离去了,精神还依然会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心灵之中。
《漂逝的纸偶》中有一句话被很多人引用——“就是那么不起眼的小事,不知为什么会一直留在记忆中,也许你在厨房吃酱煮青花鱼时会突然想起我。那时,我就在你的厨房里复生了,还问你:‘酱煮青花鱼好吃吗?’” 这就是一个记忆的缩影。只要一个人存在,她就会以一个记忆的形式活在每个人的记忆当中。书中有一句话说的十分别致,“生命要以各种方式延续下去。”也许在这个多灾又爱挑事的日本,这是每个人都悲哀的懂得的道理。
每当想到关于亲人的往事,那个亲人就好像又回到了身边一样。他的智慧、他的感情、他的心情,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给正在活着的人。
这本书的中心主题也是这种传递。好像写满了千波和妈妈心愿的纸偶一样,是记忆的传递和流动。人会以记忆的方式永远活着。他活在地球上,离开了似乎就断了,而如若活在记忆中,这个人就永远不会消失。这样的想法似乎才是战胜死亡恐惧最好的方式,以一种永不磨灭的方式,活在别人的记忆中。
详情
兜兜是
“真的是件很小的事,到了第二天就会忘掉。可就是这么不起眼的小事,不知为什么会一直留在记忆中。 与别人共有这些记忆的碎片,就是与那个人共同度过人生的佐证”
这是一个讲述友情的故事。嗯,简介里是这么说的,三个40岁的女人——千波、牧子、美美——之间的友情传递。
这是一个叙述亲情的故事。千波和母亲,母亲在世的时候,千波并没有觉得和她有多么的亲近,有时也会弄出些小状况让母亲担心,比如和牧子一起去电站。而母亲离开后,她反而觉得,母亲时时都在自己身边,陪着自己,看着自己;牧子和沙希,离婚后的牧子带着女儿沙希独自生活,当沙希考上大学,离开她开始住校生活后,牧子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街角巷尾都成为她思念女儿的触媒,即便知道,儿女大了,总是要离开的;日高类和日高玲,一双紧紧抓住衣角的小手,却成为日高类先生活着的意义,也成为两个陌生人之间最初的信任的纽带。牧子对阿玲说“父母能为自己的孩子做些什么?孩子成了父母愿意为他们付出的对象,就已经十足地回报父母了”,如果父母们都抱着这样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儿女,而不是期望别的更多的东西,子女的成长之路会不会更轻松一些呢?
这是一个描绘爱情的故事。美美和日高类,千波和良秋。类一定很爱美美,仅仅只是看他对阿玲的那份关爱就知道,如果一个人真的爱另一个人,一定是会爱屋及乌的吧。至于千波和良秋,很自然的就那么在一起了,没有千波所想的像一部连续剧,有开始、有铺垫,然后渐入高潮,但并不让人觉得突兀,似乎在那个时候,那个地点,他们之间,就应该是那样发展的,老天爷都是安排好的。
然而,无论是数十年的友情、亲情,还是不期而遇的爱情,北村薰都只是用淡淡,如果讲出来都不会有太大的情绪起伏的文笔落于纸上,通篇没有大起大落,但生老病死这些人生大事却一件不落,点滴之中,还原了生活的本真。
详情
咳嗽的
温馨。一个词概括了我所有的感受。
如果是一句话,那么我会概括为,小小的琐事,带着每个人的用心,透露出汹涌的感动。
第一个场面落泪是牧子与沙希谈论千波为什么养猫。顺着牧子一步步的阐述,我的思维也在不停地变化,起初是她没有养猫的这一爱好,然后是觉得母亲过世,接着是沙希住进千波的家里,她会觉得沙希走后要有一个精神依托。可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是因为沙希的原因,最让我欣慰的是,沙希对牧子用了非常肯定的语气说了一句话,“她是为了我才养猫的,果然是这样”。
千波的爱情来的太突然了,很富戏剧性,也算是不完美中的完美。
但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十几年的朋友,美美在最后向牧子吐露出离婚的真相,同时顺着这个时机,牧子也交代了自己离婚的原因,难道作者是刻意安排的?不得而知了,可能我不了解日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如果是我,我想我离婚的原因肯定早已对知心朋友诉说,而不是在十几年后的电话筒内一下子全盘而出。
TOM=石川,这个还真挺有意思,不懂得汉字的人还真是无法理解呢,文化也不是孤独的家伙。
当然,小说中有些地方也很牵强。比如日高类与阿玲的对话,让我觉得有点做作。父亲的言语生硬,刻意。论述的内容没有说服力和深刻性,感觉像是自己在高中时写的议论文。
虚构源于现实,这是我最想交代的,千波的爱情太虚幻了,也许在现实社会很不真实,但有一件事是真实的,我和千波做过同一件事情:养猫。就是在那个无锡的小巷子里,我就是一眼看见了那只小小的小生命,拼命的叫着,我走到了它的身边,没想到一下子就抓住了它,我从没想过要真的去养一只猫,但当我抱起它的瞬间,我决定把它带回家,因为家中有一个人的梦想就是养一只猫,可从小到大都没有实现过,开门的瞬间,我的朋友惊讶的不得了,从此它也融入了我们这小小的空间,是一个突如其来小三儿的身份,所以我们就叫它“小三儿”。
初秋的季节是我最喜欢的季节,故事也是在那个季节结束的,我在初秋的季节读完了属于那个季节的故事。
详情
以花为
北村薰的作品虽然多被置于推理小说一类里,但描写的大多不是大事件。这本少见地跳脱出推理题材的《漂逝的纸偶》,用恬静淡雅的笔致描写了三个中年女子的生活。
爱猫银次郎、酱煮青花鱼、年少时在哈哈镜前嬉笑的时刻、年过四十命运多舛的女人生活里细碎温暖的时光……六个章节如接力赛般,从这一章的末尾到下一章的开头,从这个人手里到那个人手里,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东西。而和这些东西一并传递的,还有人们内心的温情。每个人都是一人生于这世上,一人死去。但这一路下来,既有陪跑者,也有接过接力棒继续奔跑者。虽然是一个人,但并不孤独——就是这本书传达给我的强烈信息。
讲述的是弥足珍贵的温柔情感,这部作品却竭力克制着感情的起伏变化,用淡淡的笔致将感动一点点渗透到读者内心深处,与 “催人泪下”、“不流泪便不能读完”之类煽情的句子无缘,不添加任何合成着色剂和化学调味料。那是烛光中映现出的人的真实模样——他们对事物投去的目光是温柔的,伸出的救助之手是真诚的,小小的欢喜也能让他们无比幸福。易读、温和,没有多余的悲怆,而读到最后,却会有种刻骨铭心的感动。
这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充满正能量的故事。喧嚣的世界里,这样的书能暖人心脾。疲于生活的繁忙,很容易只考虑自己的事。但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开始想念自己那为数不多的朋友们。
详情
爱久见
买到书匆匆读了一遍时心中感慨甚多,周末在家再读时,却发现书腰上的“正能量”这个词已然在各媒体上处处出现。北京这次的暴雨灾害让所有人再次震惊于日常中一件件小事给人极大的正能量。
“真的是件很小的事,到了第二天就会忘掉。可就是这么不起眼的小事,不知为什么会一直留在记忆中。 与别人共有这些记忆的碎片,就是与那个人共同度过人生的佐证。”多少与他人共有的记忆的碎片,会长留心间,那是相互映照过的让人留存感情的某段经历,或许是件很平常的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却永远被铭记了。
千波、牧子和美美三个闺蜜,以及各自的家庭相互的各种联系和互动,就能让人看出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美妙的牵绊,人与人之间传递的除了实实在在的物事,更有不可替代的情感、心灵和精神。朋友、孩子、父母、夫妇,任何一种身份都包含着彼此牵绊的那些琐碎往事温暖地包裹着每个人的心。
这部作品最感人之处就是用最细微的日常一幕幕最自然地讲述出关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每一章都会出现扣人心弦的语句、感人至深的故事,反复品味、细细咂摸,透过文字似乎能看到许许多多自己和身边人的影子,切实地感受到支撑我们活在这世上的东西,的的确确存在!
所谓正能量,我想正是这样化入生活的东西,不是口号不是其他。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12:00 , Processed in 0.241413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