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飞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1#
发表于 2012-11-22 17:45:55 | 只看该作者
      友人曾说,看完《家》这小说后,难受得一个星期吃不下饭。我心想:有没有这么夸张?如今看完《家》已过一个星期,心中确实有不少“激流”,这股激流渗入到我生活的每一刻,致使我刚才洗澡时突然有所感悟,为了不让这股感悟到“激流”流走,我决定记录下这些零散的火花,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大概如此。
    
     看小说比起看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的优胜之处在于,从墨纸文字中透出的信息会像锋利的刀锋一样直插入脑,中途少了绚丽夺目的场景,少了演员精湛的演技等等一系列的缓冲,文字所带来的震撼有时胜过一切!这次看《家》,所悟到的东西有确实前所未有,无怪乎有人会以《红楼梦》来悟道。再结合这两天看到《厚黑学》,融会贯通,颇有如鱼得水,入无人之境之感(“颇”而已)。有的东西,是否一直都在循环发生?
    
     一、旧社会的女性缠脚与新社会的女性瘦身
    
     《家》中有一段对女性缠脚的描写:“这样从母亲的话里知道了大脚的不幸,又从母亲的鞭子下体会到小脚的幸福,挨了许多次鞭子,流了很多眼泪,而且还有过一些不眠的长夜,她居然把自己的脚造成了这样的畸形的东西。然而结果她得到了什么呢?她成了母亲拿来向人夸耀的东西......”作者用最狠的语言给她心中的小脚下了定义:畸形、残废。当今之人看来,会觉得不可思议,一双畸形残废的小脚如何能让男人有兴趣。可知千百年前“三寸金莲”可是多少男士梦寐以求的美脚。甚至千百年来中古女性辛苦缠脚只是为了满足古男人奇怪的恋脚癖好,无怪乎奋起之士要发起新文化运动(纯粹猜测,对缠脚之历史不甚了解,望指教),把毒瘤除掉。然而到了今天,到了我刚刚洗澡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有的东西似乎没有变过。倘然时空穿越,古人,比如唐代之人看到如今女性拼命瘦身,会有什么感觉,其感觉会否想我们看古人缠脚一样呢?女性瘦身,其痛苦程度可能不亚于缠脚,缠脚是肉体上的痛楚,然而瘦身可是以疯狂节食+疯狂运动为代价,更有甚者以扣喉等自残方式瘦身,其恐怖程度不能想象。所谓食色,性也。当今女性以食换色,目的为何。或者《瘦身男女》这部电影可以解答:为了爱情,或者说为了男人(当然像SAMMI这种娱乐圈人物可能更是为了事业)。或曰:“以削肉剜膏自残之法,迎男人燕瘦环肥之好,其怪哉?其悲哉?”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当今审美趋势以瘦为美,女性估计一时半刻也不能摆脱这个瘦身魔咒,也许要等到下一个的“新文化运动”?只是忍不住劝告一句:瘦身请注意身体!
    
     李宗吾说世事往往循环而不重复,相似而不相同。女性为了“色”,不断向自己身体“开刀”此乃不变之循环,其变化之处只从缠脚到隆胸、瘦身而已。
    
     二、门登户对,扼杀情侣
    
     奴婢恋上少爷,然而碍于身份,最后或有缘无分郁郁而终,或私奔天涯远走他方,或红颜薄命以死殉爱,千百年来时有发生,现实中如是,《家》中如是。 一段美好纯洁的爱情就死于湖水之中,看得我戚戚然也。不禁大叹当今“自由恋爱“之美好,可惜此自由还不是真真切切之自由恋爱,世上依然有无数枷锁阻碍爱情。小如身边许多友人背负家庭巨大压力与人谈恋爱,大如世界各地同性恋组织游行要求争取合法权益等等......看来人类离爱情大解放还有一段日子。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老少恋忘年恋异地恋人鬼恋......都要为自己的爱情幸福而要努力争取,《牡丹亭》杜丽娘一句说穿爱情世界里面的“大同之境”:“倘若花花草草随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那边、便酸酸楚楚无人怨”——何其伟大的构想!当真是恋爱世界中的柏拉图!
    
     三、文化毒瘤,不除不行,天之道也。
    
     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迷迷糊糊阶段,此阶段来于中学的教育,因此对新文化运动保有支持无敌,无敌支持的态度。第二阶段是反抗阶段,来与大学的阅读经历,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拾兴趣,抗拒新文化运动,一方面觉得过头了,把中国文化的根切了不少,可惜。另外一方面反对新文化运动也是表达我拒绝中学历史教育洗脑的方式。第三阶段,看完家后,完全理解当时的人为什么要这么热衷于把自己的文化之根切掉,皆因此根非彼根,上面已经长满的毒瘤,滋生害虫肥蛆,而当时国人也没有如此实力去糟粕纯精华,再加上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冲击,国人有此行为,不但正常,而且甚至不能用“过激”二字形容。有此态度看待新文化运动,便能释然。也许,为中国传统文化去糟粕纯精华的任务,沟通中西文化取二家之长的任务,落在当今我们这代人的身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唯有上下求索也......
    
     感悟到此,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2#
发表于 2012-11-22 17:45:56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我 大概是震撼以及悲伤的。
  
  看《家》一共哭了两次。
  一次是鸣凤投湖自尽时。一次是端珏难产而死时。
  
  她们 以及觉新 梅表姐 克明 克定 都是这个旧社会的牺牲品。
  而这样的牺牲必须要有它的价值 因此觉慧 勇敢的向前走了下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3#
发表于 2012-11-22 17:45:57 | 只看该作者
     面对厚厚的一本《家》,那段厚厚的故事,我明白短短几天的阅读根本不可能深刻地了解什么,甚至我无法完整地回忆出整个故事的发展顺序。我的脑海里那些关系错综复杂的人纠结在一起,迷失着,挣扎着,徘徊着,探索着,碰撞着,耳边甚至听见了他们的争执议论、呐喊咆哮,还有这么两句话: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里,就只有做牺牲者的资格。
     如果牺牲是必须的话,做牺牲品的决不是我。
     或许在这个沙漠般的家里,“牺牲”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选择,为了那些崇高或不崇高的执念。
     大哥觉新的牺牲是无奈的。他觉得他除了牺牲外,再也没有别的路了。
     他为了报答父母的爱和期望,甘愿“没有快乐,没有悲哀”地接受父亲寥寥几句便为他和爱他的人定下的人生;甘愿日趋妥协地卷入复杂琐碎的家庭纷争,违背己愿地唯唯诺诺;甘愿默默吞下他已破裂的梦想的碎片,在守旧的长辈和进步的兄弟间“从前做过傀儡的如今又来使别人做傀儡”。
     “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都是无奈的,并不是他不曾奋斗。懦弱的他也曾意气风发,也曾如饥似渴地学习新思想。或许就是在某个借酒消愁的夜晚,他看见一盏欲照亮整个屋子的明灯在破窗而入的夜风中,渐渐收敛起它的光芒了,渐渐暗了下来,只留下一点灯芯在幽幽地摇晃,一如他的青春,他与梅美妙的幻想。
     “我总算尽力做过了。” 他对觉民的婚事这么说,他同样也对自己的人生这么说,夹缝中,他的牺牲得不到任何一个人谅解。
  外强中干的琴原本会走上觉新的路,成为第二个梅姐。但她最终选择了牺牲了对母亲的顺从和为人子女的“孝顺”。
  她的牺牲是充满生机的。她的觉醒暗示着梅的时代即将结束,琴的或是许倩如的时代即将来临。她曾经为了不给含辛茹苦的母亲招来社会的嘲笑、她自己的希望破灭,宁肯牺牲自己,甚至忘了自己的爱情和抱负。 在她与倩如的对话中,面对倩如狂草里的愤慨质问,她那三个带着泪渍的“不要问我这个问题”,写满了她这个表面上坚定乐观的新女性内心的脆弱和空虚。当其得知自己已跪在那条“很长很长的血路”上时,她悲声做出了选择:不走那条路。
     牺牲,这样的牺牲究竟给谁带来了幸福?                 
     至少鸣凤的牺牲在觉慧的心里留下了一个难忘的疤痕和他对旧家庭更深的仇恨。
     我不知该用什么来评价在决定鸣凤命运的三十日晚,觉慧对她的放弃。也许那也是一种那个时代特有的牺牲。为了全心全意地把全部社会问题放在自己的肩头去解决,觉慧能只用一个晚上的思索,去决定是否放弃那个视他的爱为生活支柱的少女。而那个少女踌躇地面对那一汪湖水时,能为了不让他牺牲自己的一切来救自己而选择牺牲自己的明天。
  鸣凤用死保全了她清白的身子,成全了觉慧的壮志雄心,也最后一次向她卑微坎坷的命运表示反抗。她不仅仅是一个封建大家庭背后只知打骂、流眼泪和服侍别人,毫无朝气生机的丫环,,一个运气好得被少爷看上的愚昧女子。曾几何时,花前月下,梅林深处,双眸凝视,儿女情长。在她与觉慧遮遮掩掩的恋爱经历中,她无数次与觉慧用眼神交流,无数次想驻足在觉慧窗前,想请求他帮助自己脱离苦海。然而,从她出场开始,她便注定要当一种崇高理想和礼教束缚混合而成的意识下的牺牲品,她追求的自由与幸福都是觉慧他一个人所不能给予的。  
     他们的牺牲都是渺小而痛苦的,谈不上英雄血洒疆场、马革裹尸的豪壮,谈不上国家大义、民族兴亡的沉重。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孤独而凄惨的,无人知道,无人可以倾诉,却不知公馆墙外的天空底下还看似坚固地矗立着大大小小多少座这样的公馆,还有多少和他们一样正值青春华年的人们也做着同样的牺牲,承受着同样的痛苦。回首过去,落尽相思泪;期盼未来,望穿一汪秋水。可悲的不是他们是孤独的,而是与他们相似的人有太多太多。
     这些牺牲揭露,警示,宣告,最终拼凑成时代巨人蹒跚前行的一小步。历史并不看重牺牲的价值,它微笑地迎接的是在这些牺牲上建立起的新社会。        
     二十七岁的巴金先生是在空气中弥漫的哀愁和漫山遍野的矛盾里,随手地攫取了一些,带着些许觉慧的愤慨与“狂妄”,批判那段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他急切激扬的呐喊,时隔七十六年,犹能在阖上书细细回味的那刻震撼人心。
  
  http://hi.baidu.com/%D2%E2%D0%D4%C0%CA%CE%F2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4#
发表于 2012-11-22 17:45:58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名著。至今印象深刻。从吃完午饭看到晚上2点多。哦,是在初一......突然忆起了小时候。
      我小时候不爱看书,就知道跑出去疯玩,玩累了吃个饭再玩玩就被催着去睡觉。挺没心没肺的。妈不管我,爸觉得有点可惜,他希望我是个爱看书的孩子。但我就是屁股上生油——坐不住,他也没办法。
      上了初中,第一次放暑假,除了好几本的暑假作业之外还有一张“书名单子”。要求我们看这些名著,完了还要进行征文比赛。于是,我就缠着要买书了。第一次去市区的新华大厦。整整三楼的书,看得我傻愣愣的。我又是个特贪心的小孩。一下挑了5、6本吧,晃晃悠悠地捧着书去柜台。感觉自己像个大富翁(那会还不会把富翁换成富婆)。一路上都趾高气扬。
      吃了午饭开始看《家》,一下就进去了。我特别喜欢觉慧,爱慕他却又有对哥哥般的崇拜。那感觉朦胧、纯洁、美好。也喜欢鸣凤,觉得她是一个清秀、美丽、纯洁、善良的人。虽然是丫鬟,但不卑不亢。不喜欢大哥觉新。他在我心里显得特中庸甚至没用。而对于觉民,忘了是个什么形象了。至少我现在已记不大清了。
      对于那时的我,当然是纠着觉新和鸣凤的感情看的。高潮应该是到后来,太太要把鸣凤给某某老爷做小妾时那节。鸣凤跪着哭着求太太不要把她送出去,我也是跟着哭。就像自己是鸣凤一样,恐惧、痛苦、快到绝望。那真是撕心裂肺般的痛。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5#
发表于 2012-11-22 17:45:59 | 只看该作者
  高中时忙于学业,平时很少有时间和精力看书。印象中就看看过三本:《鲁宾逊漂流记》《家》《红楼梦》《三国演义》(一半)。里边最揪心的是觉新,太软弱以至于命运坎坷。据说觉慧的原型是巴金先生,那个时代就是刺激,阻碍与反抗并存。觉新与觉慧是完全不同的性格,觉新是旧家庭的牺牲品。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6#
发表于 2012-11-22 17:46:01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感觉《家》写得有点粗糙,有时甚至以为电视剧看多了我也会写。但它肯定是巴老的人生经历与强烈感情,比现在写手们虚伪的感情与花哨的笔墨强多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7#
发表于 2012-11-22 17:46:02 | 只看该作者
  因为是“新课标”必读的名著,所以昨天看完了这部爸爸非常喜欢的《家》,只是有点好奇:结尾真的是出乎意料啊,还真是言尽而意无穷啊。这也是巴金先生的成功吧,给读者留有相当充分的想象空间。。。
  一开始真的很讨厌觉新这个人,他是那么懦弱,到底是不是男的。可是,再仔细一想,他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作为一个大家族的长子,他身上担着太多的责任,封建制度,礼教压得他似乎都喘不过来气了。在这重重重压之下,他选择了妥协。这个人物,我感觉塑造的很成功。在当时的社会里,应该会有很多自己本身想做一个激进主义者,可是,迫于压力,对旧社会妥协的人吧。
  爱情,何为爱情?我现在还没有真正感知过。但是,书中所描写的让我大吃一惊。怎么会这个样子?丫头就不是人吗?就可以想送就送,想不要就不要啊。妈妈说,在当时,就是这个样子。据说,太姥姥嫁给老太爷就是为了给他的弟兄换老婆。想想现在的新社会,我真是要感谢那些为了新中国奋斗的前辈们啊。是他们当时的不屈抗争,换来了现在的好时代。。。
  觉民觉慧二兄弟,相对于觉新来说,就要先进得多了。他们不坐轿子,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同时,他们二人兄弟情深,情同手足。在觉民为了反对冯家的亲事而住在外面的时候,觉慧怎么也不肯说出觉民的住址。
  琴、倩如和梅,都是先进的女性,她们对这个腐朽的社会充满了厌恶,她们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梅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的母亲钱太太,不顾她的反对把她嫁做人妇,造成了她的悲剧。
  瑞珏,很保守很传统的女子,天真的她,嫁给觉新,但是,因为觉新的懦弱,她的死,真的很冤。
  克明,他们的叔叔。虽然留过洋,还是省城有名的大律师,但是,还是成为了传统封建礼教的俘虏,对,就是俘虏。明明知道 什么“捉鬼”是无稽之谈。但是,因为不愿背上“不孝”的包袱,他默许了。而,觉慧,一个进步青年,他自己说,是封建礼教的叛徒。“捉鬼?你到见鬼。”,他其实是把很多人的心里话讲出来了。
  但是,还有一点,我感觉,小说不必那么明显的指出什么封建礼教的毒害啊之类的,自我感觉,含蓄一点会不会更好。。。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8#
发表于 2012-11-22 17:46:03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正是大一下学期
  上学期看了《青春之歌》
  昨天刚看完《家》
  
  同样的追求新思想
  同样是在矛盾,迷茫,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主人公
  
  《家》给了我一些在20年生活未曾注意到,想过的事情
  比如,琴小姐在害怕军火袭击的时候,觉察到自己在生活中关心的,诸如“女禁”“新思想”的大事件,却变得渺小得微不足道
  她自己感觉到那是一种悲哀
  
  我想是一种无奈吧,对生活得无奈,对命运得无奈
  更是嘲讽吧
  
  人类得感情总是那样得奇怪
  
  《家》带给了我惊喜
  
  尊金巴老.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9#
发表于 2012-11-22 17:46:04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好看的小说,不过只适合看一次。就像作者所说的,他是凭着激情画出这一道“激流“的。让人欲罢不能的故事发展,纯洁的女孩,总是能扣住我的心扉。巴老在小说里面也是哲理名句不断,很多多值得细细品味。人们躺下来,取下他们白天历代的面具,结算这一天的总帐。在巴老笔下,每一个人似乎都是合理的,都能让人忍不住的同情。原来一直觉得巴老是在编故事,而看了后面连续好几篇的后序,巴老一直在不同时期里强调了自己的情感和里面角色与0现实对应的情况,如此重复着颠来倒去,可想见巴老用情之深。
  青春是美丽的东西,我们要珍惜。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0#
发表于 2012-11-22 17:46:05 | 只看该作者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高中时候看过了,现在印象最深的只有《家》,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强烈感受到那种冲破封建阶级束缚的情感。时间过去那么久,当时的具体感受写不出来了,但是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想再一次重温经典。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6 22:14 , Processed in 0.04552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