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飞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
发表于 2012-11-22 17:45:25 | 只看该作者
  大概是十七八岁的时候读过巴金先生《家》,当时虽然是囫囵吞枣般的看了一遍,但还是为书中的人物唏嘘不已。时至今日,大部分的情节已经没有记忆。高觉新这个角色却在我心里挥之不去。那个奉行作揖主义的人,不就是现在的自己吗?我好像不能再写下去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
发表于 2012-11-22 17:45:26 | 只看该作者
  刚刚读完了《家》,《春》,现在正在看《秋》。比原来想的要好很多。
  觉新
  觉新让我感到愤怒。我记得觉新的表妹芸说过一句:“我只恨我不是男人!”,当时决心就在旁边。他作为他作为一个男人又能怎样?不是不能怎样,而是他根本就没有做过!我是个偏软弱的人,所以看到我这样的缺点被强化、重复,我感到特别鄙夷和愤怒……这么做害了自己和家人,却让伪君子和卫道士等一干阴暗的家伙尝到了甜头,这叫做亲者痛、仇者快。这样不能称之为善良,这样的软弱让人觉得可耻。看到他的痛苦我甚至鄙夷多于同情;作为明白事情者,不施以援手即是犯罪。
  然而时代不同,很难设身体会到他身上刚的压力和处境。很想说的平和一点但那样根本说不出什么东西。更何况这样一个人几乎软弱的放弃了一切;他痛苦的思考着,承受过新思想却是僵尸一样的身体,他知道这是错的,然后他痛苦地说:这是无能为力的……
  觉慧
  他是个坚定的先驱者,在思想上、旧的势力对于他而言摧枯拉朽不堪一击;为了反抗为了争取为了除旧破新,他不惜一切代价。
  这样的行为激烈的让人敬佩,因为这么做是孤独的,最有利的支持只有自己;而且他的未来就未必成功,很有可能他就成了除旧迎新路上的炮灰。如果是我,就算成功了,回头看看我也会后怕,在成功之前我不敢肯定心里的未来就是百分之百的未来!所有我觉得他的行为是有些过激的,他的行动里面有着激情过多而理性不足的痕迹。
  而且它的成功也不是必然的完美,路上有很多个同样的“他”会倒下,最后所达到的成功也必然某种程度上要和现实妥协。
  但是社会将由衷的感谢觉慧们:必须有这样大量接近激情的钱去的牺牲才能让历史的车轮缓缓滚动。而且只要社会还存在,这样的牺牲不会结束。
  觉民
  觉民是我最喜欢的人。用“知行合一”最能表达我对他的印象:他明晓他的思想,他也是最会用合适的办法去达成目标的人。对于旧的事物,他没有觉慧那么毅然决然,他知道他还需要时间暂时妥协,他对一部分的“旧”留有一点点幻想,但他不会隐忍不发;到了关键时刻他会果断作出决定,他知道并且可以把事情筹画得滴水不漏,他能够斗争,也明白保护好自己。
  然而这样太过精干却又有了些世故的影子;他多半能等到最后的胜利,但是这胜利里面前有觉慧的冲杀,后有觉新的牺牲,没有两者的支撑也难有他最后的胜利。
  不过,说到了三位各自的局限也不得不承认,这三种人过去会有,现在会有,将来也会有;必须有各种不完整的人来拼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就像许多碎片拼出一幅拼图,谁都是有用的一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
发表于 2012-11-22 17:45:27 | 只看该作者
  真正的勇者,有铁一般意志的人,一定是随时随地都在寻找这打开牢笼的方法,他们有理想,有目标,在一条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前行;他们不需要家族,并不代表他们冷酷无情,只是他们不想再带着面具虚伪的生活;他们不去预测自己的失败,只因他们坚信自己定能成功。这样的人,一旦找到机会,哪怕只是一点点的缝隙,也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撞破牢笼,张开翅膀,朝着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展翅,翱翔。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
发表于 2012-11-22 17:45:28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时候看的呢
  模糊记得是初二吧
  许多情节已经记不清
  只是记得
  随着书中的人
  一起哭
  记得
  曾经不忍不想看下去
  不想细看
  
  
  
  
  
  爱尔克的灯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发表于 2012-11-22 17:45:29 | 只看该作者
  少时的巴金,热闹,家居成都市北门东珠市街,那里有一口双眼井,现在也是市井繁华处。而今天在龙泉区的巴金文学院,虽说为大陆纪念这位著名作家的纪念馆,巴金生前的纪念物品在此收藏最为宏富,如手稿、生活用品、各种文字的作品、大量的图片,可谓琳琅满目……然而,又是门可罗雀,异常冷落。
  
  巴金的户藉在此处变了,从非农业人口转变为农业人口,逆向的“非转农”。龙泉距离成都市中心20公里,距他的老家那口双眼井,当在25公里以上。倘若步行,这漫漫为五十华里。一位著名的作家在身后的户藉转换,应了老杜的诗句:“名岂文章著”。其实,这也是当然的,因为在晚年患病期间,巴金曾说过:“我是为大家而活着的”,以此类推他的“非转农”遭遇也是为了大家。青年时的巴金,实际上是一位无政府主义者,这也成就了他的文学。中年的巴金在空前的浩劫中,失去了自由与自我。在晚年的巴金,实际上已成了植物人,也是失去了自由与自我的,身不由己“为大家活着”。
  
  从城市转到乡镇,本来也应为巴金的一种归宿。无奈龙泉的迅猛城市化,让巴金永远活在另一层面上的“热火”上。龙泉也不再寂静了,成为工业区;巴金的户藉又从“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
  
  转来转去的巴金,看来城中儿时的家,双眼井永远无望了,回不去了……可怜的巴金,只好热闹中坐话着《家》、《春》、《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6#
发表于 2012-11-22 17:45:30 | 只看该作者
    由我出生之日上溯一百年。中国那时尚处于一个绝望而痛苦的年代。整个中华民族的人们,或在无知中默默忍受着痛苦,或在激情中奋力为这个国家开拓一条新的生路。
    然后中国在一片欢呼声中拥抱胜利的光,但接下来又度过了一个疯狂的六十年代。
    无论怎么说,我出生的年代都太晚了。这时中国的一切都好,或至少都在向好的方向走去。我难以想象我的父辈、祖辈曾经生活的时代是什么模样。
    幸亏有那些年代的作家用他们的笔记录那段激情的历史,用他们沙哑的嗓音诵出那段峥嵘的岁月,——或至少,能站出来勇敢的喊出他们的“Jaccuse”(控诉)。
    我想知道曾经的中国曾发生过怎样令人激荡的故事;我拿起了巴金的《家》。
  
    如果让我客观的评价,我并不认为《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优秀的作家应该把自己隐藏在作品之后,冷静的观察世界,让世界自然呈现出来,让世界自身去说明一切,正如鲁迅所做的那样——但《家》更像作者在毫无章法的倾吐内心的激烈。
    但我们不能因此轻视巴金的《家》。因为这是部关于信念、关于成长、关于斗争的作品。凡是为了美好信念的,便是有些幼稚也不应得到嘲笑。
    《家》的年代是一个漠视人权、无视自由的年代,自然觉醒中的人们首先去争取的,便是属于自己的幸福。《家》也是一面号召青年追求幸福的旗帜,但正如一种说法“幸福都是互相交换的”,《家》中出现了一些为自身利益而无视他人幸福的人——但在此书中,他们反而是正义的一方:那便是觉慧与觉新的矛盾。
    一直认为真正冷漠的人应当是觉慧,而不是觉新。既然可以说觉新是被旧道德、旧思想毒害的人,那也可以说觉慧是被“新道德”毒害的人。他被一种新的八股锁住了头脑,奋不顾身的反抗书本上被反抗的一切。其实新道德与旧道德一样,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时是不会“毒害”任何人的。关键就在于这个“范围”很难把握。
    再说觉慧。觉慧伤害了许多人,更因为伤害的都是他的至亲,所以我说他是冷漠的人。然而没人忍心责备他,因为他的狂热来自年轻,而“年轻自有其偏颇的权利”。同时他又值得怜悯:他总生活在冰冷而僵硬的现实中,思想却飞翔在另一片完美的天空。
    还有:他心中总是充满了恨。尤其在痛失鸣凤后,仇恨完全占据了他的内心。有大恨的人往往是有大爱的。正因为所爱被毁灭,才产生了恨。所以,觉慧其实也是内心充满无限爱的人,才会产生这样酣畅淋漓的爱与恨。正因为他有一种广博的爱,他才不愿看到别人渐渐消亡,或牺牲,以至自己终生得不到幸福——心中充满恨的人也是值得怜悯的。
    他的爱也有局限。他知道去爱受苦的人,知道去为了这些受苦的人而与那些施苦的人斗争,却不知去爱这些被他斗争过的,向别人施苦,却游走在毁灭边缘的人。我有一个更天真的想法——也许他可以用自己的新思想去救赎几个已经跌入坟墓的“旧”的人,再说这也会使他的内心好过一些。
    觉慧对那些挣扎在旧时代、被旧思想困住并被剥夺了自由与幸福的人,所抱的态度也常常是鄙视,不闻不问。这当然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充满仇恨,但谁又能肯定此时他心中没有一点优越感。他缺乏改造旧社会的魄力,因为她只知道一味与“旧”的一切拉开距离,却不肯迈出高贵的双脚,进入泥潭去创造新的美好。
  
    除了觉慧,《家》中的其他主要“新”人物,都在内心里有一种自卑。因为他们大都是封建大家族里的孩子,而今站在另一些背景纯粹的“革命者”面前,自然“低人一等”。有一个人,他绝对算不得纯粹的新人物,但他绝对是“自卑者”的代表。他是觉新。
    觉新受过新教育。又处在那样年轻的生命里,怎能没有反抗的意志。但他又受了旧的教育,旧的教育让他去接受旧的责任,让他不能像觉慧那样可以随意举起反抗的大旗。
    我们可以看到《家》中的主人公都为着自己的不幸而愁苦终日。相反,最坚强的反而是被觉慧骂做“作揖主义”的“麻木”的觉新。其实最痛苦的人恰恰是觉新:在他的世界里,“旧”的人压迫他,他却不得不听命之;“新”的人鄙视他,反对他,他却奈何之不得,也常因爱他们而不得不纵容之。这样的情形下他才学会了接受痛苦的本领。他接受了他能接受的痛苦,忍受了他不能接受的痛苦;牺牲了自己的幸福,维护了其他所有人的幸福。觉新才是真正伟大的人。
    觉新又是有智慧的人。除了那种用尽各种方法维护他人幸福或甚至权威的智慧(其实他的这种智慧并不高明),还有一种智慧就是上文提到的避开痛苦的明智,不至于像觉民一类人那样,为自己的不幸而哀愁终日。
  
    觉新是不是应该为了自己的幸福而丢掉撑起增个家族的重担?
    如果我是觉新,我就不会。我不可能逃避,当然可以选择抗争一部分,损害一些人。
    《家》意在描述“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大家庭的家族史”,却对家族中的所谓互相的“倾轧”着墨太少,让人看不到这个“家”更值得崩溃的理由。
    但是《家》确实像他当年曾激励过许多青年一样也激励了我。它让我想起了当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我们,想起了丢失许久的澎湃的、渴望斗争并获得胜利的激情,让我重又感到肩上的责任。
    青春确是美好的东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7#
发表于 2012-11-22 17:45:31 | 只看该作者
  那个时代虽然与现在的我们相去甚远,那种感觉却让我们感觉如此相似;虽然在封建社会中故事的发展是如此的荒诞,但有何尝不是我们一方面生活的写照呢。刚读是怜悯书中的人物,而后来则是叹息人生,巴金有一个家庭的变迁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时代,表达了一种复杂的情感,是悲哀,抑或希望?或者是在滚滚红尘中随波逐流的态度?
  高家有着四世同堂的繁荣景象,兄弟和睦,子嗣团结,而在这个气派的背后,无不是压迫。大哥觉新为了履行在父亲临终前的承诺,为了让这个大家庭继续幸福、兴盛,以牺牲自己的幸福为代价,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责,结婚、生子,听从长辈的一切安排,毫无怨言,只能默默心伤,梅的影子也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而他错了,他的付出并没有换来全家人的感激,家庭中几乎每天都上演着悲剧,他仍受到长辈的压迫,兄弟的不解。苦苦挣扎中,他或许是幸福的,他还有海儿,而这有能给他带来什么呢。
  觉民和觉慧,新时代的青年,和这个时代中的青年一样选择了反抗,宣传新的思想。这种新的思想无疑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勇气和力量,不至于被大家庭的封建气势所淹没。然而他们的力量是微弱的。面对爱情,觉民和琴心照不宣,而他们却担心走上大哥和梅表姐的道路。梅表姐如死了一般活在回忆中,痛苦地数着余下的每一天,对于她而言,死是一种解脱,而大哥的家庭多的是责任,连气都透不过来又哪会有爱情。二十来岁的觉民尝试地选择了反抗,逃离家庭,而最后或许是他成功了,或许是大家庭的某种固执思想轰然倒塌了。他们无疑是幸福的。
  而觉慧,家中比任何人都具有反抗精神,即使被爷爷关押,心还是自由的,向往着革命,向往着新的时代。可他最终还是失掉了鸣凤,这个可爱而命薄的女子,在无助时她没有得到所爱的人的庇佑,而选择了自尽。她太年轻,不知道怎么解救自己,只知道前方的路是孤独而黑暗的,嫁人是难逃的命运,痛不欲生的遭遇,还不如清净地死了。失掉了心头的爱,更让觉慧认清了这个社会,只有逃离是最好的方法,试着换一种生活,至少还有希望陪伴。
  而觉新呢,当温婉的瑞珏因迷信死于难产时,流着泪,他突然明白了,“这两扇小门并没有力量,真正夺去了他的妻子的还有另一种东西,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但此时,失去的都失去了。
  生活总是充满了牵绊,即使现在的我们亦如此,一次次的妥协换来的是一段非己的人生,而我们曾经最美好的理想和最纯的本性都丧失了。回过头来,只是一生叹息。我们原本有自己的灵魂,是时候让自己的思想自由地在广阔的蓝天里飞翔,用自己的思想主宰自己的人生,适当地反抗,适当地释放,勇敢地追求梦想,活出新的自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8#
发表于 2012-11-22 17:45:32 | 只看该作者
  
  
  巴金的《家》《春》《秋》是我很喜欢的现代作品之一,第一次看是在高中,先看了《家》,喜爱得不得了,又去找《春》《秋》,最后一本还是我委托弟弟在他学校的图书馆里找的。不过我已不记得当初看这部书的感触了。现在自己能赚钱了,我也开始买书,喜欢书在手中的香气,就是不看,光捧在手里就有一种怡然自得的愉悦。偶然间突然想起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我就在网上买了回来。
  再次翻看这部小说时,仍然还是很喜欢,看着一个个年轻人用自己的青春去争取自己的未来,我也有种感同身受的兴奋;看着腐朽的老一辈残害年轻一代,我也很难过;看到年轻一代,不珍惜自己的青春和未来,我又很愤怒。
  就说觉新吧,我很不喜欢他,甚至经常被他激怒。我讨厌他的懦弱,害死了别人也害了自己;我讨厌他年纪轻轻就有80岁的沧桑,然后不停地给自己的退步找借口。一年轻人活成这样也够凄凉。还好他后来有所改善,不怕,因为年轻,所以有时间重新来过。
  觉民吧,我觉得他比较温和,所以也没特别喜欢,但绝对不讨厌。但是他对爱情的坚定和对自己未来的坚持让我感动。如果一个女子遇上这样对自己的未来如此负责人的男人,也是一生的幸福了,所以我就觉得书中众多女孩当中琴最幸福了。
  觉慧,我还比较喜欢,虽然激进了点,但是该反抗的时候就是要这么坚决,不然夜长梦多,拖得越久受害的人就越多。
  其他人我就不一一说了,就觉氏三兄弟也足以让我看到年轻的光芒。正因为我们年轻,所以可以不顾一切去做一些我们想做的事情,即使失败了还有时间重新来过。正因为年轻,所以可以对传统的腐朽say no,然后用自己的行动去开创年轻人的新天地。正因为年轻,所以我们要好好积蓄力量,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年轻真好!
  我是穷二代,毕业前耗尽了父母的钱财耗费了他们大半的精力,毕业后毫无背景,身无分文在这个纷繁的大都市里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虽然什么物质条件都没有,但是我有双手和大脑,我有年轻的冲劲,我有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我还有对梦想的憧憬。虽然我不知道未来会是怎样,但是我脑海中很清楚我未来不想过怎样的生活。有些在社会上打滚了一段时间的男女朋友会笑我,他们以为我刚毕业,有一股年轻的冲劲很正常,但是时间长了,也会被这个城市的腐朽氛围腐蚀。未来的事情,我不可知,但是我可以把握现在,而且我如此年轻,我可以花费时间去奋斗,去争取自己想要的春天。如果我现在这么年轻就有了不合时宜的沧桑,那么我也枉有这一段青春。我这人性格比较犟,别人对于我的努力奋斗不以为然时,我也会一笑而过,但是笑过之后我会在心里惦记着,我不能这么轻易放松,我就不相信,我一个女孩子就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创造一番天地。我不是一个太好强的姑娘,只是无依无靠的孩子,只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只有自己的力量够强大才能保护好自己,才能让自己过上向往中的生活。我想这就是年轻的力量和勇气吧。
  年轻真好,我不想随意去挥霍,我会用好我的每分每秒,因为青春只有这一回,我要让它是不可后悔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9#
发表于 2012-11-22 17:45:33 | 只看该作者
          巴金不愧为大家,《家》这本176页的书给我的感觉是情节环环相扣,人物的思想真实而深刻。这是一个大家庭,其中三兄弟中最大的觉新的性格是懦弱而顾家,排行老二的觉民的性格有新思想的影响,但又不会太偏激,属于不温不火的类型。最小的觉慧的性格颇为偏激,有着坚定的革新理想。
      我第一次读《家》的时候,还在读书,那时有着很幻想的情绪和自怜的情结,浪漫的爱情大概就是学生最关注的主题,那次我被鸣凤跳河的情节感动的哭了。读到鸣凤在觉慧房里欲言又止,即使是卑微的想留在心上人身边做他的奴隶的想法都变成了奢侈,她来到湖边,她是那么的希望活下去,那么的希望能继续留在心上人身边。但命运没有留给她太多的选择,最后她想到自己不能连累觉慧,于是决然的跳进湖里,任由湖水吞没她年轻的生命。而觉慧,知道鸣凤的死讯,他那么的伤心痛苦,他来到湖边,到处寻找她留下的痕迹。他又是绝情的,因为在他以为鸣凤要嫁到冯家时,他接受了,他为了他的生活和理想,他其实放弃了鸣凤。不对等的爱情,即使美好,但终成悲剧。
      再读《家》时,我辞职在家。这100多页的书我读了一个多星期,很仔细的阅读它的每一行字。这样的小说,给我的感觉是,非50岁以上的有着丰厚底蕴的人是绝对写不出来的。那些情节的描写,人物矛盾心理的刻画以及对时代的理解,是现在在任何一本青年小说里都看不到的。这一次读《家》,我还是流泪了,却不是在鸣凤跳湖的那个情节上,而是在瑞钰难产的那一段。我自己的理解是,因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人生的理解不同了。与学生时代的充满幻想和斗志相比,现在的我,更多的感受到生活的无奈和对生活的妥协。觉新顺从了家人荒谬的决定,让就要生产的瑞钰搬到城外冷清潮湿的房子去,并且在瑞钰难产时,那时的她那么的需要他,也许只要见到他,她就有足够的勇气活下去。然后就是那扇看似千金重的破门,觉新妥协了,即使他心理明白,这样的妥协那么的不值得,那么的没有意义,那么的让人心痛,但他还是妥协了。他败在腐败的家庭观念上,他败在他那毫无原则的妥协上。葬送了他的爱妻。那种因为自己的愚蠢而失去的宝贵的东西,那种失去了就再也要不回来的东西,实在是让人心碎。
      三兄弟中,其实我最推崇觉民,那个有思想,有奋斗,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要怎么做才能达到和谐的觉民,确实是最让人羡慕的,最可靠的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0#
发表于 2012-11-22 17:45:34 | 只看该作者
  初一时看的,萧晖的姐姐刚好负责学校图书馆,于是我俩每个假期都去图书馆淘一大袋书,带回家看。 《家》、《春》、《秋》三部曲一口气看完的,但现在记不得详细的内容了TOT,就记得大哥觉新是个充满矛盾的悲剧人物,二弟觉民比较理智,是大家族中用自己的智慧“存活”的人物、觉新热情、单纯、有一点点冲动,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有点像现在的年轻人。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10:53 , Processed in 0.04679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