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迷雾之国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在阿瑟柯南道尔爵士逝世八十周年之际
  乔治爱德华查林杰教授系列科幻冒险小说中文简体版首次出版
  《迷雾之国》、《解体玄机》、《地球痛叫一声》中文简体版首次出版
  郑军、谢鑫、庄秦、长铗、陈楸帆、飞氘、杨波、说书人等倾情推荐!
  阿瑟柯南道尔爵士与乔治爱德华查林杰教授二三事(代序)
  在做这套书之前,我问过形形色色的很多人。我嘴巴一张一闭道出柯南道尔的大名,对方约百分之四十言必称歇洛克福尔摩斯,约百分之二十脑海里查无此人,另外约百分之三十则向你谈论江户川柯南和工藤新一,其余的百分比不理会你……
  但是人们所知所想的这接近百分之百,包括占比例大头的大名鼎鼎的福尔摩斯,它们——均并不是柯南道尔生活阅历的全部。柯南道尔的一生是那样爱好广泛,他对历史颇有研究,尤其是关于发生在不列颠岛上的“玫瑰战争”的历史,他对科幻小说的创作依然热衷,甚至执著,走了不少“世上本没有的路”,然后又引领着后人让其“走得多了”,“也便成了路”。科幻——是柯南道尔文学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分割!
  不走寻常路——甩了福尔摩斯,干科幻
  阿瑟柯南道尔爵士早就想在科幻上面干上一票了,但歇洛克福尔摩斯却始终缠着他不放手,爵士曾经感叹道:“他(歇洛克福尔摩斯)使我放下了更重要的正事!”
  在忍受夜以继日的“折磨”之后,我们崇敬的阿瑟柯南道尔爵士决定痛下杀手,于一八九一年安排黑社会头子莫里亚蒂教授去和福尔摩斯玉碎。
  爵士假惺惺地“怀着沉痛的心情提笔写下这最后一案,记下歇洛克福尔摩斯杰出的天才”。他非常得意地旁观着“一八九一年四月二十四日晚间”,福尔摩斯走进华生的诊室。他比“平日更为苍白和瘦削”,还故意残喘地躲着身后的狙击手……
  柯南道尔在暂别了福尔摩斯之后,就在同年创作了科幻小说名篇——《拉夫尔斯霍的所作所为》(又译为《点石成金》)(The Doings of Raffles Haw,1891)。这是他早期的科幻写作尝试,或多或少地带着点社会讽喻色彩。柯南道尔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画了一种由生产力变革带来的社会范式的流变,这种流变在N次工业革命搅拌下成长的维多利亚时代屡见不鲜。柯南道尔破天荒地想象出一种所谓的“点石成金”术,那是一位默默无闻却又才华横溢的化学家拉夫尔斯霍的所作所为,他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了从金属中提炼黄金的方法,于是他很快便成了一个亿万富翁和绝无仅有的慈善家。然而,结局也像许多人猜到的那样,霍先生的所作所为不失为善举,但简单的跨越式的生产力革命没有产生新的生产关系,与之相反的是,它招来了地狱来的魔鬼的惩罚。不少接受他施舍的人整日坐享其成——他们追求的仅仅是如何得到更多的施舍;更有甚者,竟然恩将仇报——向恩主霍先生伸出了罪恶之手。拉夫尔斯霍是单一的科学家,不是社会学家或者政客,他无力控制局面,因此陷入了无限失望和痛苦的深渊……
  柯南道尔解决“科学社会病”的方法很简单——“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他让拉夫尔斯霍在一天晚上,悲愤交加地毁坏所有的珍宝和仪器,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侦探福尔摩斯谢幕,教授查林杰登场
  时间又过去了将近二十年,到了一九一二年。所谓“二十年河西,二十年河东”,阿瑟柯南道尔爵士不想在福尔摩斯这棵老树上面吊死,虽然这棵老树也开了新花——他把歇洛克福尔摩斯从悬崖边上拽了回来;转过头,福大侦探让老爵士名利双收。但福尔摩斯毕竟还是步入暮年了——“他仍然像个流行歌手那样,在人老艺衰之时,频频为宽厚的观众举行告别演出……”事已至此,柯南道尔真正下定决心让老福来个“最后致意”,然后转身离开,退出江湖,养蜜蜂去……
  柯南道尔由此步入了他后期的成熟创作,他秉承着“小说的幻境是避世消愁的唯一途径”这一理念创作科幻小说。这一年,长篇科幻小说《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1912)横空出世了。
  柯南道尔可能是厌倦了雾都伦敦的阴霾,欧洲大陆的混乱,他把这个科幻故事别具一格地安排在了南美高原。《失落的世界》文如其名,由科学家查林杰教授带领的这支探险队,深入的就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始世界,他们意外地发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停摆,那里有大量的史前恐龙……
  有史以来,这还是第一本由一大群恐龙和巨猿抢镜的小说。柯南道尔在不知不觉中做了《侏罗纪公园》和《金刚》等电影的祖师爷,而他的灵感据说只是他写作案前的一个几寸的恐龙模型。
  柯南道尔恐怕很难想象他的这部小说与日后多种文艺形式会扯上关系,包括重重地影响二十世纪众多的电影大师(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迈克尔克莱顿、彼得杰克逊,等等)。一九二五年,柯南道尔自己走了回穴,《失落的世界》被拍成了同名默片;其中很多技术都被直接沿用到了一九三三年的《金刚》中,堪称《金刚》的先声和“草稿”,只可惜伴随着《金刚》的大获成功,柯南道尔亦已故去三年,与“最佳剧本奖”失之交臂。
  本世纪初,彼得杰克逊版本的《金刚》上映,好多朋友在过了三个来小时的特效瘾后均和我谈论了这么一个剧情“硬伤”:即为什么片中的土人只献祭金刚,而不是崇拜、畏惧其他生物(包括威风凛凛的霸王龙)呢?实际上这是《金刚》编剧忠于《失落的世界》原著的特殊设定,因为在土人居住的地方与各种恐龙、怪兽、金刚栖息之所是隔离的,中间有一道万丈深渊,只有金刚具备强劲的跳跃能力从一端跳到土人居住的另一端进行袭击,其他恐龙和怪兽过不来。所以在柯南道尔的小说里,当探险队登上高原受阻于天险,差点要放弃一次扣人心弦的探险行动之时,富有经验的查林杰教授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天才办法——把这边的一棵巨树砍倒,倒下后树冠刚好落到对面高原搭成一道“桥梁”,探险队就可以走过去了……其实电影《金刚》里土著人献祭时所用的吊桥也是依据这个原理造的。
  柯南道尔在创作《失落的世界》时,有意想把其写成一部报告文学:卷首有一幅“探险队全体队员”的照片,照片上柯南道尔自己戴着一副大胡子装扮成查林杰教授,插页里还印上了一些别的假照片;而且,查林杰的头像还被镶在贴金的封页上,下面装模作样地写了这么一句套话:“您的真诚的乔治爱德华查林杰”。
  由此可见,查林杰教授就是柯南道尔的又一个“法身”。柯南道尔努力想把这部作品变成“男孩子的书中一部有影响的作品,就像歇洛克福尔摩斯探案对侦探小说有影响一样。”因此,不光主题要妙趣横生,主人公查林杰教授也要让人印象深刻。“查林杰”的名字直译就是“挑战者”。真是人如其名,这位教授就是一个敢于向一切未知事物挑战的科学家,而且是个特立独行、脾气火暴的科学怪杰,此后作为主角参加了爵士安排的多次科幻历险中,成为仅次于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又一号柯氏“御用演员”。
  麻烦缠身的教授
  受《失落的世界》大受欢迎的鼓舞下,柯南道尔再接再厉,于次年,也就是一九一三年,把查林杰教授又安排在以世界大灾难为故事背景的科幻小说《有毒地带》(The Poison Belt,1913)中。在这篇小说里,查林杰教授像先哲一样,预言了一个审判日的到来,他认为地球即将进入太空的一个“有毒地带”,人类的毁灭不可避免。为此他像《圣经》中的诺亚一样,在农庄里造起了避难室。但人们“愚昧无知”,并不相信他的预言,认为他是痴人说梦。最后只有包括他妻儿子女在内的四个人随着他进入了避难室。在里面他们争论这次灾难的成因和后果,得出的结论是:劫难之后,地球上有可能会出现另外一种生命形态取代人类。可是,地球很快就脱离了“有毒地带”,一切又恢复正常。不过,查林杰一家和他的朋友们觉得,虚惊一场却并不是一无所获,因为他们找到了生命的新意义。
  不管今天的评论家和读者戴什么有色眼镜来挑刺,《有毒地带》都仍然是一部不平凡的作品,柯南道尔是史上第一个想毁灭全球人类的“始作俑者”,虽然小说比起现当代的“灾难电影”来粗糙了许多。
  一九二九年是柯南道尔生命历程的倒数前一年,但他还是对于科幻小说的创作孜孜不倦,在这一年出版的《地球痛叫一声》(When the World Screamed,1929)中,查林杰教授又一次进入了读者的视角。这回他提出了一种奇怪的理论: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乃是一个生物,它不仅有自己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生理活动。地球的暴跳如雷当然就是地震和灾变的根源。这一危言耸听的言论一经发出,公众哗然。一位钻井专家觉得教授的观点很荒唐,于是教授决意要“让地球感知一下”。他们用钻机打了一口其深无比的井,结果世界各地的火山几乎同时发出了“喷怒的吼声”,人类世界又一次遭到了可怕的报复……
  最后想说的话……
  上述介绍的柯南道尔的科幻作品只是泛泛而谈,推举出的小说也均是“冰山一角”,回首柯南道尔科幻作品的百年历史,我们看到,在我国,对比福尔摩斯研究的关注度和福尔摩斯受欢迎的程度来言,以查林杰为主角的一系列科幻冒险小说鲜有人问津,翻译更是寥寥无几。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要说较有成就、著作等身的还是日本学者忠村中行和樽本照雄(包括日文著作书目有《柯南道尔在中国》五卷本、《柯南道尔汉译研究小史》、《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等等),这是他国人走在我们前面并且研究我们自己的一个例证,作为中国人应是感到莫大的遗憾,知耻后勇。借着纪念阿瑟柯南道尔逝世八十周年之东风,藉爵士的英气飘过半个地球,成就了这国内第一套全面关注柯南道尔科幻小说的书籍,由于水平有限,资料几乎等于〇,所以编译压力大,责任更大。编成此书,只是希望填补空白,为日后这个领域的发展起个“导火索”的作用,并盼能以点带面,繁荣文艺。

作者简介
  阿瑟柯南道尔爵士
  世界著名小说家,堪称侦探悬疑类型小说的鼻祖。因成功地塑造了侦探人物——歇洛克福尔摩斯和冒险家兼学究——乔治爱德华查林杰而成为通俗小说史上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从事创作的文学类型形形色色、林林总总:历史小说、爱情小说、戏剧、诗歌等也都是他的拿手好戏。
  中文名:阿瑟柯南道尔
  外文名:Arthur Conan Doyle
  国籍:英国
  民族:日耳曼分支的盎格鲁—撒克逊人
  出生地:苏格兰爱丁堡
  出生日期:1859年5月22日
  逝世日期:1930年7月7日
  职业:小说家
  毕业院校:爱丁堡大学
  林南山,本名许舒。做过科幻刊物与科幻网站,热爱科幻文学,且对柯南道尔创作的侦探小说有独到见解。译有乔治马丁的《风港》等。
  成追忆,本名成全。资深图书策划、业余作家。从小喜欢科幻,好读书,对柯南道尔创作的早期科幻冒险小说较有研究。

最新书评    共 2 条

Ifans    加粉丝网 - www.jiafans.com      为广大新浪微博用户提供加粉丝服务。所有粉丝均为真实粉丝,有头像,有博文,有关注。另招代理加盟。联系青岛www.jiafans.com      加粉丝网 - www.jiafans.com      为广大新浪微博用户提供加粉丝服务。所有粉丝均为真实粉丝,有头像,有博文,有关注。另招代理加盟。联系青岛www.jiafans.com      加粉丝网 - www.jiafans.com      为广大新浪微博用户提供加粉丝服务。所有粉丝均为真实粉丝,有头像,有博文,有关注。另招代理加盟。联系青岛www.jiafans.com      加粉丝网 - www.jiafans.com      为广大新浪微博用户提供加粉丝服务。所有粉丝均为真实粉丝,有头像,有博文,有关注。另招代理加盟。联系青岛www.jiafans.com  详情 发表于 2013-7-31 23:07
qshiyu    转自http://blog.163.com/flowersbooks@126/blog/static/16908720920108402959255/                  在做这套书之前,我问过形形色色的很多人。我嘴巴一张一闭道出柯南·道尔的大名,对方约百分之四十言必称歇洛克·福尔摩斯,约百分之二十脑海里查无此人,另外约百分之三十则向你谈论江户川柯南和工藤新一,其余的百分比不理会你……      但是人们所知所想的这接近百分之百,包括占比例大头的大名鼎鼎的福尔摩斯,它们——均并不是柯南·道尔生活阅历的全部。柯南·道尔的一生是那样爱好广泛,他对历史颇有研究,尤其是关于发生在不列颠岛上的“玫瑰战争”的历史,他对科幻小说的创作依然热衷,甚至执著,走了不少“世上本没有的路”,然后又引领着后人让其“走得多了”,“也便成了路”。科幻——是柯南·道尔文学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分割!            不走寻常路——甩了福尔摩斯,干科幻!      阿瑟·柯南·道尔爵士早就想在科幻上面干上一票了,但歇洛克·福尔摩斯却始终缠着他不放手,爵士曾经感叹道:“他(歇洛克·福尔摩斯)使我放下了更重要的正事!”      在忍受夜以继日的“折磨”之后,我们崇敬的阿瑟·柯南·道尔爵士决定痛下杀手,于一八九一年安排黑社会头子莫里亚蒂教授去和福尔摩斯玉碎。      爵士假惺惺地“怀着沉痛的心情提笔写下这最后一案,记下歇洛克·福尔摩斯杰出的天才”。他非常得意地旁观着“一八九一年四月二十四日晚间”,福尔摩斯走进华生的诊室。他比“平日更为苍白和瘦削”,还故意残喘地躲着身后的狙击手……      柯南·道尔在暂别了福尔摩斯之后,就在同年创作了科幻小说名篇——《拉夫尔斯·霍的所作所为》(又译为《点石成金》)(The Doings of Raffles Haw,1891)。这是他早期的科幻写作尝试,或多或少地带着点社会讽喻色彩。柯南·道尔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画了一种由生产力变革带来的社会范式的流变,这种流变在N次工业革命搅拌下成长的维多利亚时代屡见不鲜。柯南·道尔破天荒地想象出一种所谓的“点石成金”术,那是一位默默无闻却又才华横溢的化学家拉夫尔斯·霍的所作所为,他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了从金属中提炼黄金的方法,于是他很快便成了一个亿万富翁和绝无仅有的慈善家。然而,结局也像许多人猜到的那样,霍先生的所作所为不失为善举,但简单的跨越式的生产力革命没有产生新的生产关系,与之相反的是,它招来了地狱来的魔鬼的惩罚。不少接受他施舍的人整日坐享其成——他们追求的仅仅是如何得到更多的施舍;更有甚者,竟然恩将仇报——向恩主霍先生伸出了罪恶之手。拉夫尔斯·霍是单一的科学家,不是社会学家或者政客,他无力控制局面,因此陷入了无限失望和痛苦的深渊……      柯南·道尔解决“科学社会病”的方法很简单——“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他让拉夫尔斯·霍在一天晚上,悲愤交加地毁坏所有的珍宝和仪器,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侦探福尔摩斯谢幕,教授查林杰登场      时间又过去了将近二十年,到了一九一二年。所谓“二十年河西,二十年河东”,阿瑟·柯南·道尔爵士不想在福尔摩斯这颗老树上面吊死,虽然这颗老树也开了新花——他把歇洛克·福尔摩斯从悬崖边上拽了回来;转过头,福大侦探让老爵士名利双收。但福尔摩斯毕竟还是步入暮年了——“他仍然像个流行歌手那样,在人老艺衰之时,频频为宽厚的观众举行告别演出……”事已至此,柯南·道尔真正下定决心让老福来个“最后致意”,然后转身离开,退出江湖,养蜜蜂去……      柯南·道尔由此步入了他后期的成熟创作,他秉承着“小说的幻境是避世消愁的唯一途径”这一理念创作科幻小说。这一年,长篇科幻小说《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1912)横空出世了。      柯南·道尔可能是厌倦了雾都伦敦的阴霾,欧洲大陆的混乱,他把这个科幻故事别具一格地安排在了南美高原。《失落的世界》文如其名,由科学家查林杰教授带领的这支探险队,深入的就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始世界,他们意外地发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停摆,那里有大量的史前恐龙……      有史以来,这还是第一本由一大群恐龙和巨猿抢镜的小说。柯南·道尔在不知不觉中做了《侏罗纪公园》和《金刚》等电影的祖师爷,而他的灵感据说只是他写作案前的一个几寸的恐龙模型。      柯南·道尔恐怕很难想象他的这部小说与日后多种文艺形式会扯上关系,包括重重地影响二十世纪众多的电影大师(斯皮尔伯格、迈克尔·克莱顿、彼得·杰克逊,等等)。一九二五年,柯南·道尔自己走了回穴,《失落的世界》被拍成了同名默片;其中很多技术都被直接沿用到了一九三三年的《金刚》中,堪称《金刚》的先声和“草稿”,只可惜伴随着《金刚》的大获成功,柯南·道尔亦已故去三年,与“最佳剧本奖”失之交臂。      本世纪初,彼得·杰克逊版本的《金刚》上映,好多朋友在过了三个来小时的特效瘾后均和我谈论了这么一个剧情“硬伤”:即为什么片中的土人只献祭金刚,而不是崇拜、畏惧其他生物(包括威风凛凛的霸王龙)呢?实际上这是《金刚》编剧忠于《失落的世界》原著的特殊设定,因为在土人居住的地方与各种恐龙、怪兽、金刚栖息之所是隔离的,中间有一道万丈深渊,只有金刚具备强劲的跳跃能力从一端跳到土人居住的另一端进行袭击,其他恐龙和怪兽过不来。所以在柯南·道尔的小说里,当探险队登上高原受阻于天险,差点要放弃一次扣人心弦的探险行动之时,富有经验的查林杰教授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天才办法——把这边的一棵巨树砍倒,倒下后树冠刚好落到对面高原搭成一道“桥梁”,探险队就可以走过去了……其实电影《金刚》里土著人献祭时所用的吊桥也是依据这个原理造的。      柯南·道尔在创作《失落的世界》时,有意想把其写成一部报告文学:卷首有一幅“探险队全体队员”的照片,照片上柯南·道尔自己戴着一副大胡子装扮成查林杰教授,插页里还印上了一些别的假照片;而且,查林杰的头像还被镶在贴金的封页上,下面装模作样地写了这么一句套话:“您的真诚的乔治·爱德华·查林杰”。      由此可见,查林杰教授就是柯南·道尔的又一个“法身”。柯南·道尔努力想把这部作品变成“男孩子的书中一部有影响的作品,就像歇洛克·福尔摩斯探案对侦探小说有影响一样。”因此,不光主题要妙趣横生,主人公查林杰教授也要让人印象深刻。“查林杰”的名字直译就是“挑战者”。真是人如其名,这位教授就是一个敢于向一切未知事物挑战的科学家,而且是个特立独行、脾气火爆的科学怪杰,此后作为主角参加了爵士安排的多次科幻历险中,成为仅次于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又一号柯氏“御用演员”。               麻烦缠身的教授      受《失落的世界》大受欢迎的鼓舞下,柯南·道尔再接再厉,于次年,也就是一九一三年,把查林杰教授又安排在以世界大灾难为故事背景的科幻小说《有毒地带》(The Poison Belt,1913)中。在这篇小说里,查林杰教授像先哲一样,预言了一个审判日的到来,他认为地球即将进入太空的一个“有毒地带”,人类的毁灭不可避免。为此他像《圣经》中的诺亚一样,在农庄里造起了避难室。但人们“愚昧无知”,并不相信他的预言,认为他是痴人说梦。最后只有包括他妻儿子女在内的四个人随着他进入了避难室。在里面他们争论这次灾难的成因和后果,得出的结论是:劫难之后,地球上有可能会出现另外一种生命形态取代人类。可是,地球很快就脱离了“有毒地带”,一切又恢复正常。不过,查林杰一家和他的朋友们觉得,虚惊一场却并不是一无所获,因为他们找到了生命的新意义。      不管今天的评论家和读者戴什么有色眼镜来挑刺,《有毒地带》都仍然是一部不平凡的作品,柯南·道尔是史上第一个想毁灭全球人类的“始作俑者”,虽然小说比起现当代的“灾难电影”来粗糙了许多。      一九二九年是柯南·道尔生命历程的倒数前一年,但他还是对于科幻小说的创作孜孜不倦,在这一年出版的《地球痛叫一声》(When the World Screamed,1929)中,查林杰教授又一次进入了读者的视角。这回他提出了一种奇怪的理论: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乃是一个生物,它不仅有自己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生理活动。地球的暴跳如雷当然就是地震和灾变的根源。这一危言耸听的言论一经发出,公众哗然。一位钻井专家觉得教授的观点很荒唐,于是教授决意要“让地球感知一下”。他们用钻机打了一口其深无比的井,结果世界各地的火山几乎同时发出了“喷怒的吼声”,人类世界又一次遭到了可怕的报复……               最后想说的话……      上述介绍的柯南·道尔的科幻作品只是泛泛而谈,推举出的小说也均是“冰山一角”,回首柯南·道尔科幻作品的百年历史,我们看到,在我国,对比福尔摩斯研究的关注度和福尔摩斯受欢迎的程度来言,以查林杰为主角的一系列科幻冒险小说鲜有人问津,翻译更是寥寥无几。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要说较有成就、著作等身的还是日本学者忠村中行和樽本照雄(包括日文著作书目有《柯南·道尔在中国》五卷本、《柯南·道尔汉译研究小史》、《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等等),这是他国人走在我们前面并且研究我们自己的一个例证,作为中国人应是感到莫大的遗憾,知耻后勇。借着纪念阿瑟·柯南·道尔逝世八十周年之东风,藉爵士的英气飘过半个地球,成就了这国内第一套全面关注柯南·道尔科幻小说的书籍,由于水平有限,资料几乎等于〇,所以编译压力大,责任更大。编成此书,只是希望填补空白,为日后这个领域的发展起个“导火索”的作用,并盼能以点带面,繁荣文艺。               附篇:柯南·道尔非福尔摩斯小说的中译历代记      二十世纪初,柯南·道尔在西方通俗小说文坛名声鹊起之时,他的作品也无不例外地被刚刚敞开国门看世界的国人所译介进来,正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      最早的非福尔摩斯中译作品是一九〇五年刊登在《女子世界》二年二到三期上的短篇小说《荒矶》(The Man from Archangel,1885),译者署名为“萍云”,其实就是鲁迅的弟弟周作人。《荒矶》讲述的是关于极地的恐怖经历,有科幻和冒险双重色彩,由于柯南·道尔本人曾经在一艘北极捕猎船上当过船医(这也是他为什么把华生塑造得那么专业的一个原因)。最早的非福尔摩斯长篇中译作品是一九〇七年林纾、曾宗巩(一作魏易)翻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金风铁雨录》(《米卡·克拉克》)(Micah Clarke,1889)。      这里提到的《米卡·克拉克》是柯南·道尔创作的第一部历史小说,而历史小说也是老爵士颇为倾心的一种文学类型。《米卡·克拉克》的故事发生在一六九五年的蒙默斯叛乱(蒙默斯公爵是詹姆斯·斯科特的封号,查理二世的私生子,在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继位后率兵反叛,兵败后被俘并斩首)时期的英格兰。主人公米卡·克拉克是个虚构人物,但他符合柯南·道尔心目中的男子汉形象。小说出版之后颇受好评。      《白衣纵队》(The White Company,1891)是柯南·道尔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和巅峰作,这部作品让他和著名的历史小说作家华尔特·司各特爵士并驾齐驱。《白衣纵队》讲述了英法百年战争背景下,著名武士奈杰尔指挥的白衣纵队从特维斯海姆城堡出发四处征战的故事。虽然骁勇善战的白衣纵队最终以全军覆灭告终,但是主要人物则各有戏剧性的归属,也算是皆大欢喜。奈杰尔爵士是小说中的核心人物,他镇守着特维斯海姆城堡,虽然身材矮小、口齿含混,却是英勇果敢、知人善任、决断英明的骑士。后来,柯南·道尔又创作了《白衣纵队》前传《奈杰尔爵士》(Sir Nigel,1906),讲述奈他早年在英法百年战争中为国王爱德华三世效力的传奇故事。      据目前的资料来看,林纾只翻译过一部福尔摩斯的长篇小说,不过他对柯南·道尔的其他作品兴趣更浓厚,翻译了不少柯氏的历史小说。除《金风铁雨录》外尚有:译自《难民》(The Refugees,1893)的《恨绮愁罗记》(1908);译自《贝纳克叔叔》(Uncle Bernac,1897)的《髯刺客传》(1908);译自《白衣纵队》的《黑太子南征录》(1909)。还有其他类型的小说,包括我们前文提到的《拉夫尔斯·霍的所作所为》,林纾翻译为《电影楼台》(1908);译自《远离城市》(Beyond the City,1891)的《蛇女士传》(1908),等等。(以上书目均为商务印书馆出版)。      此外,商务印书馆在这一时期还出版了陈大灯、陈家麟翻译的杰拉德准将系列两部:《遮那德自伐八事》(1909)和《遮那德自伐后八事》(1910)。书名中的“遮那德”即“杰拉德”。这些故事是一八九四年十二月柯南·道尔在《海滨杂志》开始连载的短篇历史小说,首篇即是《杰拉德准将得奖记》(How Brigadier Gerard Won his Medal)。这个系列由十八篇短篇连作小说组成,发表时间跨度从一八九四年到一九一〇年。这个系列的故事主角杰拉德准将曾是拿破仑战争中法国陆军轻骑兵。他是个自负的人,深信自己是“法国第一勇士”——“最勇猛的士兵”、“最伟大的剑士”、“最老练的骑手”和“最浪漫的情人”。他的自大常常成为最然而然的喜剧化因素。      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张其讱和包公毅联合翻译了柯南·道尔的短篇小说集Round the Red Lamp(1894),这是柯南·道尔撰写的关于医生生活的系列小说,有科学幻想和冒险传奇色彩,可读性强。张其讱和包公毅把它们翻译为《红灯谈屑》,陆陆续续连载在《小说月报》(11—14期)上,共十五个故事。      我们本书的主题——查林杰教授的系列故事也没有被落下,李薇香在一九一五翻译完成了《失落的世界》,当时的译介书名也颇为有趣,名曰《洪荒鸟兽记》(商务印书馆)。一九一六年,《有毒地带》由常觉和小蝶合译发表在《春声》杂志第三集上,名为《毒带》。同年,袁若庸的《有毒地带》译本也发表在《小说月报》上。      刘延陵和巢干卿在一九一七年部分翻译了柯南·道尔的悬疑冒险短篇集Round the Fire Stories(1907),译作《围炉琐谈》(商务印书馆)。Round the Fire Stories共收录十七篇小说,《围炉琐谈》选译了其中精彩的十二篇,包括《东塔影事》、《围城哀史》、《巴西之猫》、《多表之人》、《古屋惨闻》、《铁窗泪痕》、《黎屋古事》、《昆虫学者》、《黑色医生》、《专车》、《海面奇景》、《宝石》,缺《皮漏斗》(The Leather Funnel)、《铤而走险》(Playing With Fire)、《撇脚商贩》(The Club-Footed Grocer)、《桶中恶魔》(The Fiend of the Cooperage)、《布朗琐事》(The Story of the Brown Hand)。其中,《布朗琐事》虽然没有收录在《围炉琐谈》中,但其早在一九一五年,就以《赤鬼手》为题,由太常仙蝶(陈蝶仙)翻译,发表在《小说大观》第三期上。      在日本学者樽本照雄的专著中,列出了柯南·道尔一生发表的小说总共二百三十二篇(包括短篇、中篇和长篇,但不包括The Case of the Man Who Was Wanted和一些近年来陆续发现的柯南·道尔的遗落作品),一九四九年以前有一百二十二篇被译成中文,其数量是相当可观的,而且时效性也是与时俱进的(见前文中柯南·道尔作品的发表年代与翻译年代的对比)。柯南·道尔可以说是当时极少数在自己有生之年就被中译的作家(当然老爵士自己恐怕不知道自己的作品被如此大批及时的译介到中国,要不他就要打洲际电话申诉稿费了)。      新中国成立后,柯南·道尔其他作品的中译工作恰恰被忽略了,翻译成果也有些裹足不前。直到一九五九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才出版了柯南·道尔的科幻小说《玛拉柯深渊》(The Maracot Deep,1929),这是柯南·道尔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一本长篇小说,是篇压轴大作。它讲述的是玛拉柯博士和好友黑德里等人潜入到大西洋海底探寻古代文明的故事。在一个宽大的海沟中,他们发现了一座早已沉入海底的古代城市的遗迹,并且见到了头上罩着玻璃球的“水下人”(这个创意很像《大西洋海底来的人》)。这些“水下人”正是传说中的大西洲人的后代。在第四纪时,由于大西洋海底巨大的火山活动,使得大西洲顷刻沉入海下。幸亏“水下人”的祖先事先已建造了许多密闭的安全房屋,才使他们勉强逃过一劫,免遭被大自然制造的灭顶之灾搞得身死族灭的下场。《玛拉柯深渊》的成就可以与凡尔纳的海洋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相媲美,柯南·道尔运用了娴熟的小说技艺和科幻想象的手法,把西方家喻户晓的“亚特兰蒂斯”的故事描画得惟妙惟肖。      自八十年代以后,针对柯南·道尔其他小说的翻译工作便主要集中在《失落的世界》上。一九八〇年海洋出版社出版了孟乡的译本,名《失去的世界》,是删节版;一九八一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裴家勤的译本,名《被遗忘的世界》;一九九二年,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再版了裴家勤的译本,之后又有多个译本流于市面,较新的是二〇〇九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戴欢的译本。      另一部科幻小说《有毒地带》曾以英语读物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二〇〇〇年的出版的一套“福尔摩斯探案故事丛书”中。非常不伦不类。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〇〇二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柯南·道尔恐怖疑案故事集》,译自柯南·道尔的短篇小说集Tales of Terror and Mystery(1922),收录了十二篇小说,分为恐怖篇和疑案篇。其中有好几篇侦探题材作品,比如《失踪快车》、《神秘的男人》等,虽然没有歇洛克·福尔摩斯出场,也颇为精彩绝伦,让读者爱不释手。            参考资料:      一、《论惊险小说和惊险电影》,【苏】史高莫洛霍夫等编著,群众出版社,1958出版。      二、《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外国文学》,北京图书馆编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出版。      三、《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郭延礼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出版      四、《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范伯群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      五、《柯南·道尔在中国》,【日】樽本照雄编著,2001年出版。      六、《柯南·道尔汉译研究小史》,【日】樽本照雄编著,2001出版。      七、《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日】樽本照雄编著,齐鲁书社,2002出版。      八、郑军的博客网文。      九、刘臻的博客网文。     详情 发表于 2013-8-1 14:41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9 00:04 , Processed in 0.205170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