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血色浪漫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
发表于 2012-12-3 13:47:41 | 只看该作者
  都梁的书,说句老套话,不能光看文字语言,要看思想。确实,论文字,都梁很差劲,浑然一股天成的生硬劲儿,论情节转折,把人说的跟低级动物一样,毫无思想性格复杂性,说变就变,看得你巨纠结巨便秘。单论文章利益和切入视角,数一数二,忽略文字忽略语言能看的你热血沸腾恨不得那块板砖跟主角们一起战斗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2#
发表于 2012-12-3 13:47:42 | 只看该作者
  先看了电视剧,再买的书!钟跃民,一个让人喜欢,却又不敢托付终身的男人。曾经有位朋友问我:“如果你身有个像钟跃民这样的男人,你会嫁给他吗?”我说:“不会,不过我希望能和他成为朋友!”  每个女人都渴望安全感,而钟跃民的眼里只有他自己。小说里每一个角色的性格都很凌厉,如果拿到现实社会,可真不好做太多的评价,还好他们只活于小说之中。  最近失眠侵袭,把这些曾经回味的小说翻出来再读,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少了新奇,多了熟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3#
发表于 2012-12-3 13:47:43 | 只看该作者
  《血色浪漫》杂谈
  
  
  
  
  
  这本书看完有一段时间了,却一直没有写点什么,因为这不好写,作为一部优秀作品,对他的评论应该是多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剖析和认识,而我水平有限也只能对其作为一部很好的故事来阅读,看完了就拿起另一本其他的来看,所以也一直未有读后的感悟。
  
  以下只是对这部小说一点点很浅薄的文字记录,谈不上书评,写点打发时间。
  
  《血色浪漫》这是一本奇书,洋洋洒洒几十万字,但这样一部长篇巨制却一点都不臃肿,一点都不艰涩,语言调侃幽默富有激情,思想活跃激扬哲理丰富,故事曲折多样耐人寻味。这是一部时代特征明显的非常优秀的作品。内容从文革后期一直写到现在,真实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毫无夸张做作,读之欲罢不能。真实描写了文革后期那一代年轻人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让我们从中又能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打消了以前的种种疑虑和对段岁月那段人的认识,得到了很多的新体会。
  
  1.高干子女
  
  文革后期的那一代人,那一代年轻人,特别是作为高官子女的那一代,是非常特殊的一代。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带来的腥风血雨,没有经历过国民党统治下的白色恐怖,他们是生在新社会,长在阳光里,得到了全社会非常优越的照顾,他们身上每一个细胞都得到了温暖,但正因为有这样的家庭背景,他们的性格发生了扭曲,他们自恃高人一等,趾高气扬,又常常攀比,互不相让,建立属于他们的小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他们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当一场政治暴风雨文化大革命的突然袭来,当扰乱了一切正常的社会秩序,颠覆了人们以往的价值观念时,当造反成为社会流行,批斗作为家常便饭时。他们便有了展现自己的真正舞台,充分发挥着他们的特权和个性。其实他们中很多人因为父母一夜之间从高级领导干部成为阶下囚,他们也一夜之间从高干子弟成为不可教育分子时,他们的心里落差是巨大的。他们每天都生活在斗争中,生活中恐惧中,生活在不安中。从而使得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和对他人的认识出现了严重的偏离,于是他们更加叛逆而肆无忌惮,更加傲慢,更加放肆,他们对一切清规戒律都嗤之以鼻,他们每天都过着打架起哄,整天无所事事,唯恐天下不乱,把顽主的生活演绎的精彩纷呈,淋漓尽致。而他们的最高追求又是很简单,就是能受到别人拥戴和尊敬。
  
  但他们中的很多人不是一无是处。时代造就了他们的性格,时代支配了他们的观念,时代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但时代又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困苦中练就了不屈的性格和坚强的斗志,他们比别人敏锐,机智,有眼光,有远见,加之后来很多高干父母得到平反后重新走上领导岗位,也从很多方面为他们在新时代的发展铺好了路,奠好了基,发挥了能量,为他们能做出的不平凡的业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们的成功一方面是借助家庭背景和高干父母的身份,,他们有后台,有背景,有特权,有资本,有关系,他们敢作敢为,他们能一呼百应,使他们能够出类拔萃,能够敢为人先,能够勇往直前;另一方面他们确实得到过良好的学习教育,良好的家庭影响,他们有强烈的大局意识,他们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也很好的继承了父辈们的革命优点,为他们在今后取得的成绩打下了基础。他们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是时代的推动者,他们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前进的助推剂。
  
  2. 普通人
  
  但我们又要看到,很多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都失败了,他们成了下岗工人,成了被救济对象,成了挣扎在低保线上的贫困者。因为他们没有厚实的家庭背景,原本安逸的生活因为文革的到来而支离破碎。文革后,他们原本稳定的收入又因为时代的发展,国家政策和经济格局的调正,再加上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改制,使他们的生活出现了滑坡。他们斗不过时代,他们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他们成了落伍者,他们成了时代的牺牲品,他们成了“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最好代言人。
  
  成功的人有他们成功的先天条件,但更多的是他们确实具备成功的要素,又能抓住时代的脉搏,能把内因和外因相结合;失败的人他们缺少对时代发展的敏锐洞察力,缺少适应社会前进的创新能力,又缺少独到的政治经济眼光和自身能力的不足,注定会被时代抛弃。
  
  当然很多没有背景的普通人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最后取得了成功,但他们的成功比之高干子女的成功来的艰辛和漫长。因为这个社会在很多方面还充斥着特权,充斥了不公平竞争,充斥着暗箱操作,他们是弱势群体。
  
  3. 钟跃民
  
  钟跃民,他感情丰富,性格复杂,机智幽默,敢作敢为,率真热诚。他是一位顽主,是一位勇士,他更是一位智者,相当的聪明人。同时他还是一个另类的人。成功对他带不来喜悦,荣誉对他带不来自豪,金钱对他带不来富有,贫穷也同样对他带不来自卑,他只是为了好好的活出他自己想要的人生。他能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出路,没有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太多的影响到自己,他总是执着着追求者他所向往的另样人生,不管在文革的混乱岁月,部队时参加战争的激情岁月,还是在复原后奢侈的从商岁月,到后来的个体经营自足自乐温饱岁月,他都表现出了一种不安现状,需要不断突破,不断变化,随心所欲,希望一直在路上的感觉,最终他找寻到了属于他的精彩人生。
  
  4. 我的认识
  
  作者并不要求我们都如钟跃民一样去追求一种在路上的生活,也不是来对成功或失败作比较,成功和失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又是相互转化,相互映照的,今天的成功者可能是明天的潦倒者,今天的失败者可能就是明天的统治者。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与别人的人生轨迹和生活经历,怎样活都在于自身。我认为作者通过这位顽主另类的人生轨迹,别样的奋斗历程只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副那代人真实的感情经历和人生旅程,描绘了一群真实的人,一群有失败,有成功,有辉煌,有平凡的人。他们演绎着自己不同的人生。
  
  背起行囊一个人踏上旅程,漂泊天涯,与风作伴,与自然为友,享受旅途中优美的风景,感受不断前进生命不息永在路上的人生。这是一种很多人都向往的生活,我也喜欢,因为这种人生充满了对未知的渴望,充满了永不停顿的活力,充满了别人无法感受的精彩,充满了渴望冒险的激情,但这样的人生却不能适合我,我也无法去感受和体验这种人生,因为它充满了荆棘,充满了坎坷,充满了无法预知的艰困。在“路上的生活”并不合适每个人。
  
  在我,追求的是一种安定中寻求发展得到提升的保守生活。
  
  
  
  
  
  2009年10月21日午
  
  10月21日晚修改
  
  
  
  今天中午,写了这一篇读书笔记,本来名字叫《路上的生活不适合每个人》。晚上回来后又重新修改了,后来越写越偏离主题了,没有了侧重点,于是就把文章名字改成《血色浪漫杂谈》了,本来就是杂乱无章的嘛。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
发表于 2012-12-3 13:47:44 | 只看该作者
  带着菜刀上街的诗人  热血挥洒着属于他们那一个年代的浪漫  跃民、奎用、海洋、宁伟、周晓白那个特殊年代的特殊记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5#
发表于 2012-12-3 13:47:45 | 只看该作者
  头开始看的时候 觉的精彩  血色的人生  后来才觉得 这像是凝固的血色 有点发黑  钟跃民 袁军 张海洋是靠着父亲的关系参军  周晓白因为自己的父亲是师长 当了军医 罗芸因为袁军的讽刺 不知所踪 作者后面也没交代  郑桐当上历史老师是自己的努力 想想他在农村的努力吧  钟跃民 张海洋 可以在部队里偷吃团长的鸡 而宁伟因为救一个女的 把女的丈夫肋骨踢断了几根 便被退伍  这是宁伟的人生的转折点 他成了杀手 但是他认为自己做的是替天行道的事情 但是他生错了时代 在古代 他绝对是一位大侠 现在他只是一个危险分子 最后他死在了母亲的忌日拿一天 这真他吗的绝对讽刺  李奎勇 他是一个可怜的人 从出生到死去 唯一的好日子 是因为他父亲的死 因为国家给予补偿 并且按照人口分配 那时候是他们家最殷实的时候 最后 他只是一个悲剧人物 得了晚期肺癌 并且拒绝治疗  正如他说的 死对于他来说 是解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
发表于 2012-12-3 13:47:46 | 只看该作者
  那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父母曾是高官和将军,他们曾是满怀激情的红卫兵战士,但是到了一九六八年,这个群体正在残酷的青春中茫然游荡,他们穿着家里箱子底儿翻出来的将校呢军服,在北京的街头成群呼啸,他们身怀利器,随时为微不足道的理由大打出手,他们“拍婆子”,他们看白皮书或灰皮书,他们有自己的一套仪式、礼俗和黑话,在“革命”的废墟上,一种独特的青少年亚文化悄然形成,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周杰伦。     那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父母曾是高官和将军,他们曾是满怀激情的红卫兵战士,但是到了一九六八年,这个群体正在残酷的青春中茫然游荡,他们穿着家里箱子底儿翻出来的将校呢军服,在北京的街头成群呼啸,他们身怀利器,随时为微不足道的理由大打出手,他们“拍婆子”,他们看白皮书或灰皮书,他们有自己的一套仪式、礼俗和黑话,在“革命”的废墟上,一种独特的青少年亚文化悄然形成,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周杰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7#
发表于 2012-12-3 13:47:47 | 只看该作者
    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深受国内外政治的影响,他们拥有血性的冲动,拿着大刀在北京的街头挥舞着青春,又在战场上冲杀敌人,释放生命的色彩。他们拥有诗人般的情感,放飞理想,拥抱爱情。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成就了他们血色的浪漫。
    看完《血色浪漫》,我在手机的桌面上写了一句话:on the road,这是美国作家凯鲁亚克的一本书,同样也是也是一种精神,在路上,永远相信着我还年轻,怀着最初的激情,朝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我的人生,一直在路上……
  在路上,我们不必计较终点到底是哪里,只要用心欣赏沿途的风景— —用自己的眼睛,享受着别人看不到的景色;在路上,我们不必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因为一切的答案都等待着你自己去探寻,你的人生,只有你自己做的了主。我向往这种在路上的感觉,我的人生,正在路上。
    我还记得钟跃民的一段话:“在我看来,当年插队时要饭和现在当兵只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无所谓哪种是好,哪种是坏,两种生活方式我都会兴高采烈的投入进去,我把他当成游戏。如果这两种游戏我都玩腻了,那我就再换一种。”在他看来,人本身就不是主动来到世上的,所以我们都应该做自己喜欢的,更不用再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所以当年他会做出那种非主流的决定,选择复员,放弃当兵的福利,回北京自己发展。我佩服钟跃民,他总是在别人都怎么样的时候自己偏偏不怎么样,与其说这是另类,不如说他是真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办事。所以他活的充满激情,就算是摆摊摊煎饼,他都做得有滋有味儿,我觉得这样的人生,就是浪漫。
    高三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她的人生已经被她父母设定好了:先靠她爷爷的关系进入军校,然后转为国防生,考公务员,毕业后管工作,管分房,就差管找老公了。其实这种人生是很安定,一辈子恨不得都不用你自己考虑未来,可是换个角度想,是不是在这途中她已经不知道失去了多少她真正爱的东西。也许她做另外一件事可以更快乐,更成功,但是她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现在想想,这种人是可悲的。不如说她是在为父母活着,在过一种她父母希望看到的生活。
  人的一生,过程永远比结果更为重要,如果你仅仅只是追求结果,那不如直接去死,因为每个人最终都是会死的。就像一个运动员取得奖项,得奖只是一瞬间的事,完了就完了,真正能留给他回忆甚至是帮助他进一步提高成绩的是他在得奖前不懈的努力。我们听了最流行的歌曲,看了最卖座的电影,有什么事是你真正喜欢做的呢?人生没有定式,也许你追求的东西到最后也不属于你,但至少过程是快乐的,很多时候一旦你得到了,那反而不是你想要的了。所以,做自己想做的,没有必要总是考虑结果。
    I'm on the road……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发表于 2012-12-3 13:47:48 | 只看该作者
    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深受国内外政治的影响,他们拥有血性的冲动,拿着大刀在北京的街头挥舞着青春,又在战场上冲杀敌人,释放生命的色彩。他们拥有诗人般的情感,放飞理想,拥抱爱情。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成就了他们血色的浪漫。
    看完《血色浪漫》,我在手机的桌面上写了一句话:on the road,这是美国作家凯鲁亚克的一本书,同样也是也是一种精神,在路上,永远相信着我还年轻,怀着最初的激情,朝着最初的梦想,感受着最初的体验,我的人生,一直在路上……
    在路上,我们不必计较终点到底是哪里,只要用心欣赏沿途的风景— —用自己的眼睛,享受着别人看不到的景色;在路上,我们不必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因为一切的答案都等待着你自己去探寻,你的人生,只有你自己做的了主。我向往这种在路上的感觉,我的人生,正在路上。
    我还记得钟跃民的一段话:“在我看来,当年插队时要饭和现在当兵只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无所谓哪种是好,哪种是坏,两种生活方式我都会兴高采烈的投入进去,我把他当成游戏。如果这两种游戏我都玩腻了,那我就再换一种。”在他看来,人本身就不是主动来到世上的,所以我们都应该做自己喜欢的,更不用再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所以当年他会做出那种非主流的决定,选择复员,放弃当兵的福利,回北京自己发展。我佩服钟跃民,他总是在别人都怎么样的时候自己偏偏不怎么样,与其说这是另类,不如说他是真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办事。所以他活的充满激情,就算是摆摊摊煎饼,他都做得有滋有味儿,我觉得这样的人生,就是浪漫。
    高三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跟我说她的人生已经被她父母设定好了:先靠她爷爷的关系进入军校,然后转为国防生,考公务员,毕业后管工作,管分房,就差管找老公了。其实这种人生是很安定,一辈子恨不得都不用你自己考虑未来,可是换个角度想,是不是在这途中她已经不知道失去了多少她真正爱的东西。也许她做另外一件事可以更快乐,更成功,但是她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现在想想,这种人是可悲的。不如说她是在为父母活着,在过一种她父母希望看到的生活。
    人的一生,过程永远比结果更为重要,如果你仅仅只是追求结果,那不如直接去死,因为每个人最终都是会死的。就像一个运动员取得奖项,得奖只是一瞬间的事,完了就完了,真正能留给他回忆甚至是帮助他进一步提高成绩的是他在得奖前不懈的努力。我们听了最流行的歌曲,看了最卖座的电影,有什么事是你真正喜欢做的呢?人生没有定式,也许你追求的东西到最后也不属于你,但至少过程是快乐的,很多时候一旦你得到了,那反而不是你想要的了。所以,做自己想做的,没有必要总是考虑结果。
    I'm on the road……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发表于 2012-12-3 13:47:49 | 只看该作者
  源于YB的大学同学,他建议我看。说钟跃民和YB很像。看完之后,确实,向往自由,自我的生活态度……更确切的说是钟跃民不过实现着他实现不了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人生理想。  唯一不同的是下乡参军经历,他有难得艺术细胞,也很聪明,理转文1个月,拿起画笔到考试也就半年,就顺利考进NY……  只愿他在没遇到“秦岭”之前,不要过于自私。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0#
发表于 2012-12-3 13:47:50 | 只看该作者
   很少看电视,可是很偶然看了这两部电视剧,进而开始读作品原著。坦白讲,这是两部让人感动的作品。这是两部充满浓浓男性色彩的作品,血性、尊严、思考、浪漫。
  
    让我们先从《血色浪漫》谈起吧,在谈这部作品之前,先让我们来看看这部电视剧的片尾曲。
  
  远方的人 请问你来自哪里
  你可曾听说过她的美丽
  她带着我的心 托付给流云
  多年以前播撒在养我的土地
  多年以前播撒在那养我的土地
  啊.........啊.........
  流浪的人 请问你来自哪里
  你可曾看见过她的美丽
  她清澈的眼睛是否还多情
  可曾听见我心底忧伤的声音
  可曾听见过我心底忧伤的声音
  啊..........啊........
  从南往北的大雁 我问问你
  你能否将我的思念带去
  不管是日落 还是黎明
  痴情人在等待她归来的消息
  痴情人在等待她归来的消息
  用最美的声音 我等你的消息
    
  这首曲子是刀郎的《新阿瓦尔古丽》重新谱词而成的。旋律和歌词充满了一种淡淡忧伤的浪漫,正如作品本身。如果“血色”代表现实,那么“浪漫”则代表理想。作品本身似乎也就是在现实和浪漫的思考中纠缠。
  
  让我们先来看看钟跃民在陕北插队和蒋碧云的一番对话:
  “钟跃民笑道:"你没听说这样的故事?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回到家乡,第一眼看见的总是自己的恋人变成了别人的老婆。"
    "照你这么说,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真情了?"
    钟跃民指着黄土地说:"咱们脚下这坡地能种玫瑰花吗?我看不能,只能种高粱玉米,这环境太恶劣了,漂亮的花朵需要有合适的温度和水分,感情也是如此,需要有个好环境,别人不忘旧情,那是人家有觉悟,咱自己就不能太当真了。"
    蒋碧云吃惊地说:"跃民,你简直冷静得可怕,你的血也是凉的吧?"
    钟跃民显然不愿进行这类谈话,他脱掉了破背心,赤膊站在山坡上,扯着嗓子唱起《信天游 》
    只要和妹妹搭对对,
    铡刀剁头也不后悔
    ……”
  的确,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在极度贫困而且看不到未来的环境里,会对身边的爱情抱有执着的幻想,也正像钟跃民在对周晓白的分手信上说的“陕北的生活很苦,我们的粮食很少,整天都在为吃饭而操心,残酷的现实让我变成了一个现实主义者,我希望有人能和我相依为命,在精神上互相支撑……”,相爱和婚姻是两个概念,相爱相恋是无条件的,可是婚姻却是有条件的。说到这里,记得和知心朋友闲聊过类似情感和现实的话题
  “你看看现在女孩儿找对象,谁不是先问问你的工作、收入、有没有房子,父母有没有退休金……”不要觉着难听,也不要急着评价这样的女孩好不好,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你结婚的对象,他的父母是个瘫痪,呵呵,没特殊情况,你这一辈子就光忙活这个行了。”坦白讲,朋友的话让自己陷入了沉思,甚至有一丝寒意。原来恋爱和婚姻的选择有的时候是很悲凉的,甚至是残酷的。这样的问题其实也困扰着很多年轻的男女。说到这里,想到了钟跃民说过的一句话:“我父亲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属于你的,但有一样除外,那就是本领。”
  
     钟跃民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他身上的洒脱让人觉得过于理想化,可同样是那张贫嘴又能说出深刻理性的思考。钟跃民的思考不同于郑桐那种刻意的思考,而是特有的那种“在路上”的思考方式,他愉悦的融入每一种生活角色,它既喜欢用贫嘴扯淡来制造快乐,也喜欢和你进行深邃的交流。我们不妨这样理解,也许作者本来就是想通过钟跃民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向人们引申出一种思考——在复杂的现实中,你既可以选择无条件的去适应这个社会,因为你可能更注重结果;你也可以顺其自然的去作为,也或许你觉得过程更加重要,因为在得到和失去之间,人类有一种情感叫做痛苦。我想这也是钟跃民为什么痴情于秦岭的原因,因为两人身上有一种思维意识的共性。
  
     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去思考钟跃民那种“在路上”的洒脱,其实我和绝大部分读者的观点一样,钟跃民向往的那种海明威式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遐想、但不能当真。其实,我更想谈的是钟跃民的泪水。或者说这样的一个人,他的情感观是甚么。
  
  钟跃民似乎是一个很容易感动的人,这和他洒脱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杜老汉的野菜团子;憨娃的老鼠肉;秦岭的信天游;吴满囤的贫穷;李奎勇的去世,每一个生活细节,都能让钟跃民流泪,钟跃民在情感上远不像他在当顽主时的那种老谋深算,可以说,钟跃民是一个很单纯的人,他善于思考,但不会让思考的结果困扰自己。同时在情义上,它又是一个古典浪漫主义的人。或者说,在他身上散发着一种特有的华夏民族的浪漫——书香、侠义。
  
     我们首先来看看钟跃民的“书香”气。
  “……好的音乐都会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画面,我看见的画面是这样的,先是俄罗斯风光的大背景,……辽阔无垠的草原,绮丽的外高加索风光,波涛汹涌的伏尔加河,圆顶的东正教堂,我的耳畔似乎听到熟悉的俄罗斯民歌。。。。。这歌声忧郁而深邃,让你心里酸酸的,忍不住要流泪。。。。。”
   周晓白愣了,他没想到钟跃民的语言竟有如此的感染力,寥寥几句话,京勾勒出俄罗斯深邃而广袤的大背景。
  “。。。。。。。一个静静的湖泊,岸边是茂密的白桦林,深秋的白桦林色彩斑斓,秋风轻轻掠过,白桦林飒飒作响。。。。。。。。我们的小船静静的划动,桨声轻柔,水波荡漾,林中的夜莺在婉转歌唱。。。此时,你的心里没有悲伤,也没有欢乐,只有一种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惆怅。。。。。你的眼眶里贮满了泪水,但它不会滚落下来,泪水会渐渐被眼球吸收,会自己干涸。。。。。。。。在如此氛围下,你的心中只有感动,只有柔情,还有一种。。。。深深的眷恋。小船渐渐远去,桨声在消失,涟漪在水面上消失,带走了感动,带走了柔情。。。。。。还剩下什么呢?只剩下那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惆怅在心中久久徘徊……..”
  
  这是钟跃民第一次展示他的艺术气质,或者称之为一种“书香”的气质。也正是这种气质,深深地吸引了周晓白和秦岭。所不同的是,周晓白喜欢依偎身旁温柔地倾听,而秦岭却可以和他交流。也正因为如此,钟跃民和秦岭这两种相同的性格,注定二人的恋情也像艺术一样,激情浪漫却不会有结果。
  
  我们再来看看钟跃民的“侠义”
  
  我们先来看看钟跃民和李奎勇在陕北的一次对话;
  “奎勇,我不是也来插队了吗?”
  “你是一时走了背运,早晚你要远走高飞。”
  “你这么肯定?”
  “不信走着瞧。”
  钟跃民很苦恼的说:“奎勇,我就不明白,咱们从小学到现在想出一直挺好的,怎么一说起家庭出身就总是谈不拢?你总是用一个旧社会穷人家孩子的眼光看我,好像我是地主家的少爷。”…………………….
  钟跃民握住他的手说:“奎勇,无论怎么样,咱们是朋友,过去是,将来还是,就算这个社会还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可你我之间永远是平等的,你记住我的话。”
  
  可以说李奎勇是钟跃民最敬重的一个朋友,二人虽然在一块的时间很短,但是在钟的情感里占的比重很大,其实在钟跃民和李奎勇的友谊中,也能反映出钟的对于情义的趋向,首先李奎勇打架是个好手,在孩童的年龄这是最吸引人的一个方面,或者是一种本事。彼此打架都是好样的,这也是两个出身不同的孩子相识相交最初的原因(钟跃民喜欢宁伟,也是这个原因)。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奎勇的家庭负担和家庭责任深深地感染着钟跃民,身为长子的李奎勇散发出一种强烈的家庭责任意识,在钟跃民拍婆子,在老莫胡吃海喝的时候,李奎勇是在照顾母亲,抚养弟妹。已经较早的挑起了家庭的担子,而且思维也已经早熟起来。李奎勇是个有骨气的人,从不抱怨,玩命的挣钱,甚至给钟跃民以精神劝慰。这都是男子汉的气节,也正是这些气节,感动着钟跃民。可以说,钟跃民成长中的责任意识,钟李二人的友谊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在李奎勇临终告别时二人的对话就可以看得出来;  
  钟跃民制止住他的话“奎勇,你这样评价自己是很不公正的,你做的已经够多的了,别说你的亲人,就连我这个朋友,也在最困难的时候接受过你的帮助,我钟跃民永远也忘不了,记的那时你对我说过,谁都有走背运的时候,你要是条汉子就得咬牙抗过去。奎勇,你知道吗?就这么一句话,当时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人在失意的时候感情是脆弱的。奎勇啊,我们是朋友,朋友之间是要互相帮助的,我曾经接受过你的帮助,现在我的情况好些了,也有能力帮助朋友了,希望你不要拒绝我。”
  
  这种责任意识,对于女人钟跃民也同样秉承着这一理念,高玥也是这样被带进正荣集团的。在情义和利益面前,情义是不可替代的。
  
  说道高玥,其实这个女性是一个让读者容易忽略的女性,他没有周晓白大家闺秀的气质,也没有秦岭的那种另类,但是,她是一个让人喜欢的女性,或者说,它具备了周秦二人共同的优点,高玥和周晓白一样重视婚姻,但不似周晓白那样爱上一个人就难以自拔,高玥有着自己的个性和理想,有着独立个性的女人是让男人喜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再者,高玥身上充满一种灵性,他能理解周跃民,同时也知道应该怎样和这样一个另类的男人相处。呵呵,说到这里,如果现实中碰到这样一个女孩,反正我是绝对不会放过她的。呵呵,开玩笑。
  
  让我们再来看看作品中的血性,作者都梁在两部作品中对于军人的段落,其文笔总是酣畅豪迈的,不同历史背景下,不同时代的人所塑造出来军人,其军魂是不变的,那就是一种不怕死的战斗意志。
  
  “钟跃民笑了∶"好啊,都明白死是怎么回事了,我就不再打预防针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我们都是军人,当我们穿上这身军装时,就应该做好将来有一天死在战场上的心理准备,我的战前动员不讲大道理,我只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提醒大家,这就是契约精神,当我们穿上军装时,就等于和国家签订了契约。这就是说,如果天下太平,国家就养着你。如果国家有事 ,你就要理所当然地去流血牺牲,这是你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你必须要履行的契约,逃避契约的人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即使不是骗子,也是个缺乏信誉的人。一个人可以有很多方法谋生,但决不能把当兵当做谋生的手段,军人不是混饭吃的职业,大家明白吗?"
    "明白!"特遣队员们吼道。
    钟跃民笑了,他话锋一转道∶"这倒让我想起了另外的一个话题,人到底有没有灵魂,要是有,这灵魂会不会真象书上写的,去找阎王爷报到?好,咱们就把他当成是真的,弟兄们, 要是我中了头彩,我还要成立个特遣队,有愿报名的一会儿跟我说,我带着弟兄们去阎罗殿逛逛,咱们用冲锋枪手榴弹端了他阎罗殿……”
  
  如果我们把《血色浪漫》定位成一部纪实文学类作品的话,那么书中每一个人物的故事历程都值得研究,坦白讲,正像作品的名字一样,这是一部充满血性浪漫的作品,主人翁钟跃民追求的那种“在路上”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遐想,但不能当真,除非你是个艺术家或者诗人,像许巍那样。
  
  如果作品中那个人物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话,郑桐这个角色是我非常喜欢的,在钟跃民当兵离开白店村之后,郑桐只能扎身于书海,在历史的研究中他找到了属于他的快乐。也正是通过学习,考上了大学,拜托了贫穷,婚姻也是一番风顺的。让我们来看看郑桐在陕北和蒋碧云的几次对话;
  
  “郑桐和蒋碧云并肩坐在村口打谷场一个石头碾子上,两人久久地沉默着,突然,郑桐开始抽泣起来。
    蒋碧云大惊,这是她笫一次看见郑桐流泪,她惊慌地把手放在他的肩上∶ "郑桐,你怎么啦?"
    "这日子……真没盼头。"
    "大家不是都这么过吗?"
    "人……就怕没有希望,这么活着有什么意思?"
    "郑桐,你从来都是乐观的人,今天怎么变得这么消沉?这可不象你。"
    "你不知道,我想上大学,连做梦都想,可今天我去公社一问,被选上的工农兵学员都出发 了,当时我就觉得眼前一片漆黑,心里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
    蒋碧云说:"可你不能放弃希望,我就不信,咱们会永远呆在这小山村里,机会总会有的。 "
    郑桐心灰意冷地说:"机会见了我,恐怕也会绕着走,我这个人运气不太好。"
    "要是有一天,机会到了你眼前,你却无法抓住它,因为你不具备抓住机会的本领,到那时候,你将无话可说。"
    郑桐沉默。
    "我知道,你的精神状态很糟糕,生活艰难,前途无望,还有……你很孤独。"
    郑桐低声道:"是的,是一种灵魂的孤独,漫漫长夜,我在独自行走,何处是归程……"
    蒋碧云轻声说:"如果心中有了爱情,也许情况会好得多,那时你会觉得温暖,觉得有了依 靠,觉得灵魂不再孤独,觉得生活从此充满了色彩。"
    "可我眼前是个没有色彩的世界,只有缺少植被的黄土。"
    "郑桐,你不想对我说点儿什么?"
    "我万念俱灰,实在提不起兴趣说话。"
    蒋碧云扳过郑桐的肩膀,注视着他的眼睛说:"那我说,你听好,我想向你提个建议。"
    "你说。"
    "一个人走夜路实在太孤单,两个人结伴而行不是更好吗?"
    郑桐睁大了眼睛:"你的意思是,和我一起走?"
    "是的,咱们一起走夜路,一起抵御孤独,一起寻找光明,你愿意吗?"
    郑桐背过身去,不吭声了,蒋碧云温柔地从后面轻轻抱住他。
    两行热泪从郑桐的眼中流出……”
  
  “"你自学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我真为你高兴。"
    郑桐的眼睛望着远方,沉思道:"知识……真是个好东西,它能使人清醒,使人大彻大悟, 就象在漫漫长夜中的火把,给你光明,给你温暖,当你进入一种境界以后,世俗的东西就不 太重要了,你无暇去考虑物质生活的富足与贫困,你获取知识,是为了进行一种思考,一种 自我完善。"
    "那么你在思考什么?完善什么?总之,你想做个什么样的人?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当年陈寅恪在悼念王国维先生的悼文中提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真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令人高山仰止啊。"
  ”
  关于《血色浪漫》钟跃民的贫嘴和幽默并不能掩盖整部作品那种淡淡的忧伤感,特别是作品最后宁伟命运安排下的悲惨结局和李奎勇的去世,让这个本来就特立独行的钟跃民更加难以心安理得去过平稳的生活,而是真的走了,去了可可西里。也让整部作品,延续了题目的内涵,血性、浪漫;理性、感性。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7 03:52 , Processed in 0.0745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