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血色浪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1#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杜卫东一见钟跃民就兴奋地喊道∶"跃民,好久没见了,你丫最近干吗呢?"


  钟跃民停住自行车向杜卫东打招乎,他突然发现杜卫东身旁有个金发碧眼的洋妞儿,便奇怪 地问∶卫东,哪儿蹦出个洋妞儿来?是你带来的?


  杜卫东扭头用英语和洋妞儿嘀咕了几句,那洋妞儿很大方地向钟跃民伸出手,很生硬地用汉 语说∶"你好!我是爱玛。"


  钟跃民和洋妞儿握握手回头对杜卫东说∶"她还会说中国话?"


  杜卫东笑道∶"就会这一句,还是我教她的。爱玛是从巴黎来的,她姨妈也是外文编译局 聘请的专家,和我爸是同事,我们是在一次聚会上认识的,她对我说法语,听得我一脑袋 雾水,不知道这妞儿要干什么。我说我会几句英语,咱们用英语交谈好不好,她说自己的英 语不太好,我说没关系,咱们连说带比划,知道个大概意思就行,就这么着,我们交了朋友 。"


  袁军怀疑地问∶"卫东,你丫蒙谁呢?这妞儿撑死了也就是个阿尔巴尼亚妞儿,闹不好还是 地拉那郊区的农民。"


  杜卫东不爱听了∶"哥们儿,你挤兑谁呢?爱玛可是正宗的雅利安人种,你仔细瞧瞧她那两 只眼睛,一会儿是蓝的,一会儿又变绿了,阿尔巴尼亚妞儿的眼睛能变色么?"


  郑桐插嘴道∶"扯淡,哪国妞儿眼睛也不会变色儿,那是波斯猫。"


  钟跃民等人哄笑起来。


  大家说话时,爱玛站在一边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看样子她很想闹明白这些中国人在谈论 什么。


  杜卫东对钟跃民说∶"你听说了吗?巴黎那边也闹腾起来了,学生们建起了街垒,警察来了 就用大板砖拍他们,法国警察一点儿脾气也没有,哪象咱们,一听说警察来了,一个个溜得 比兔子还快。人家巴黎的学生就是浪漫,街垒上插面红旗,你猜旗子上写什么?'要(**), 不要作战。'街垒里乱套啦,不论是男是女,大家都是战士,绝对平等,看谁顺眼就跟谁睡 ,打着滚儿地睡,真他妈来劲,这才是革命。跃民,你爸可是老革命了,他参加革命的时候 有这么浪漫么?"


  "没有,那会儿恐怕素得厉害。"


  "就是,本来我还想学学格瓦拉,到丛林里去革命,后来听爱玛一说,敢情还有这么革命的 ?哥们儿立马改戏啦,既然都是革命,我干吗不挑挑,选一种适合我的革命?"

《血色浪漫》第六章(5)

  钟跃民问∶"这洋妞儿到中国干吗来了?"


  "巴黎那边完事了呗,学生们都回学校上学了,街垒也拆除了,爱玛对革命的失败感到痛心 疾首,她还没玩够呢,后来听说世界革命的心脏已经挪到中国了,中国的学生根本不用上学 ,不用做功课,每天都在干革命,连警察也不敢来找麻烦,有毛主席给戳着呢,谁敢犯葛? 爱玛别提多羡慕了,正好她姨妈在中国工作,就这么着,爱玛终于来到中国。刚一下 飞机, 就见机场上红旗招展,喇叭里叽哩咣当全是革命歌曲,毛主席的巨幅画像有几层楼高。你还 记得《红色娘子军》里那个吴清华吗?这妞儿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根据地,头一眼就看见 红旗了,吴清华一下子就把脸贴在红旗上了,热泪盈眶啊,爱玛当时就是这样,我非常理解 她当时的心情,可算到家啦,见着亲人了,这是世界革命的心脏啊,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爱玛想起在街垒里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他们还在暗无天日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受苦受难,她当 时哭得昏天黑地,鼻涕眼泪滚滚而下。谁知机场上的警察看她有点儿不对劲,心说这洋妞儿 有病是怎么着,刚下飞机就这么一惊一乍的?看来得好好审查一下,得,这一审就审了一个 多月,越审疑点越多,怎么看怎么象是国际间谍,后来要不是她姨妈做保,法国使馆交涉, 爱玛现在还在号儿里呆着呢。"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2#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钟跃民等人幸灾乐祸地大笑。


  郑桐说∶"这叫热脸蛋贴到冷屁股上,看丫还革命不革命了。"


  钟跃民笑道∶"爱玛没教教你怎么革命?"


  "不好意思,她还真是我老师,笫一次见面她就问我,我可以住在你家吗?正好那几天我爸 回国了,家里就我一个人,我心说这法国妞儿怎么自己往我枪口上撞?既然人家开口了,我 再拒绝就不合适了,跃民,天地良心啊,那天晚上哥们儿别提多绅士了,我把她安排在我妈 的卧室里,我睡自己的卧室,我心说笫一天可不能轻举妄动,慢慢地才能水到渠成,这种事 儿可不能急,欲速则不达嘛。谁知我睡到半夜,爱玛窜进我的卧室,二话没说,呼地一下先 把我被子掀了,哥们儿正睡得迷迷糊糊,身上只穿着条裤衩,我这人比较怕羞,连忙坐起来 抓过衣服盖住羞处嘴里还说着,爱玛,你不要这样,你能不能先出去?等我穿好衣服……哎 哟,没用,人家根本不搭话,一个饿虎扑食把我扑个仰面朝天,我挣扎了几下才发现身上仅 有的裤衩也不翼而飞,当时我把眼一闭,停止了挣扎,心说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哥们儿认 命啦……"


  钟跃民一伙大笑起来,袁军笑道∶"卫东,我们都很同情你,硬是让人家给糟蹋了,你可千 万要想开点儿。"


  郑桐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不能忍气吞声,告丫的,告丫(被禁止)了你,党和人民会替你 做主。"


  "算啦,我还是认倒霉吧,我知道早晚有这么一天,紧躲慢躲还是没躲过去,想想都他妈的 堵心,挺清白的一条身子……"


  钟跃民见时间不早了,便对杜卫东说∶"行啦,别侃了,就算失了身也不要紧,慢慢再找机 会从良吧。卫东,我们马上要去陕北插队了,你有什么打算?"


  杜卫东说∶"我也快回国了,下个月就走,我爸在东京给我联系了预科班,我想准备两年考 大学。"


  钟跃民叹道∶"倒底是外国人,折腾够了,拍拍屁股就走,还有大学可上,人比人该死,货 比货该扔,我们只能去修理地球了,再见吧,卫东,咱们后会有期。"


  杜卫东握着钟跃民的手说∶"你们多保重吧,早晚有一天我会回来,中国是我的笫二祖国呀 ,我还真舍不得离开这里,再见!跃民。再见!袁军、郑桐。"


  周晓白就要走了,随着离别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周晓白恨不得抓紧一切时间和钟跃民呆在一 起,离别的前一天,钟跃民提出为她饯行,周晓白感动得眼圈都红了,钟跃民对她每一点细 小的关怀,都能使她感动不已,甚至有些受宠若惊,她常常奇怪,自己什么时候变得这样没 出息?连起码的自尊都顾不上了。


  钟跃民家的客厅里静悄悄的,留声机的音箱里传来柴科夫斯基的《忧郁小夜曲》,两个人的 心中都有种淡淡的忧伤在流淌。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3#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钟跃民和周晓白每人手里拿着一杯红葡萄酒,他们默默对视着。


  钟跃民举杯道:"晓白,明天你就要走了,我为你饯行,干了这杯。"


  周晓白目光迷离:"别干,喝一口,好吗?"


  "为什么?"


  "杯子里的酒没了,宴会就要结束了,可我不想让它结束。"


  两人各自饮了一口。


  钟跃民叹了口气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周晓白固执地反驳:"有,就有不散的宴席,我的宴席永远不散。"


  "晓白,随缘吧。"


  周晓白流下泪来:"干吗要随缘?世上的事要靠努力得来,而不是靠随缘。"


  "我想当兵,靠努力行吗?"钟跃民轻声问。


  "肯定行,一旦你爸的问题解决了,我会求我爸把你送进部队。"


  "我爸的问题要是解决不了呢?"


  周晓白沉默。


  钟跃民轻轻笑了:"还是要顺其自然吧?"


  周晓白抬起头来凝视着钟跃民,久久地没有说话。

《血色浪漫》第六章(6)

  周晓白和罗芸走的那天,钟跃民没去送,因为这批新兵很可能会分在一个大单位,彼此之间 早晚会熟悉,女兵们对这类事更敏感,特别是象周晓白这种出身将门,长得又漂亮的女兵, 她的一举一动,总是受人关注的。钟跃民怕自己的露面会影响周晓白的前途,部队有纪律, 士兵是不允许谈恋爱的。


  钟跃民和袁军、郑桐到学校"赴陕北插队落户报名处"报了名,这倒挺顺利,也用不着政 审 ,袁军还跟报名处的人说便宜话∶"老师啊,象去陕北插队这么光荣的事,是不是也有个批 准的问题?我们哥几个出身都不大好,组织上要是不批准我们去陕北,我们绝不会背思想包 袄,保证不给组织上添麻烦,我们就在城里自谋生路了。"


  这几位都是学校里有名的刺儿头,报名处的人都懒得理他们,巴不得把他们弄得远远的,最 好一辈子别回来。


  钟跃民想起该去看看李奎勇了,他和李奎勇不是一个学校的,甚至也不是一个区的,按李奎 勇家的状况,他绝无留城的可能,下乡插队是他的必由之路,也不知他们学校的毕业生是去 哪里插队。


  李奎勇的伤已经好多了,也能够下地走路了,钟跃民搀扶着他在医院住院部的疗养区散步。 他们对以前发生的矛盾都闭口不提了,只是谈童年,谈将来。李奎勇最大的心愿是将来能到 重工业企业当一个技术工人,能养家,能给母亲养老送终,能顺利地把弟弟妹妹们拉扯大。 他问钟跃民以后打算干什么,钟跃民说他倒没有明确的打算,小时候还有点儿理想,有一阵 子他爸老揍他,他便认为"爸爸"这个职业挺有权威的,看儿子不顺眼可以随时揪过来捶一 顿,于是决定将来长大一定要当"爸爸"。后来长大了点儿,他发现"爸爸"不是个职业 ,似乎谁想当都可以,而且也不需要什么专业技能,于是他放弃了这个理想转而羡慕起海盗 船长,不知为什么,他对小人书上的海盗形象很着迷,那些海盗耳朵上戴着硕大的耳环,胸 口上长着浓密的胸毛,腰上插着短刀,还总有美女陪着,日子过得似乎很快活,钟跃民幻想 着将来长大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再后来,钟跃民干脆就没有理想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4#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李奎勇大惑不解,怎么会没有理想了?小时候想当海盗,也算是有点儿雄心壮志,怎么越大 越没出息了?简直是罐儿里养王八--越养越抽抽。


  钟跃民也想不明白,他怎么会没理想呢?报名参军算不算?长大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这是很多男孩子的梦想,可钟跃民小时候从来没产生过这种念头,前些日子他是想当兵,可 那是出于一种很现实的目的,当兵总比插队强,那跟理想搭不上边儿。


  钟跃民对李奎勇说,他虽然不知道将来要干点儿什么,但他肯定知道将来不打算干什么。譬 如守着老婆孩子过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稳日子,他却觉得挺没劲的,与其这样还真 不如当海盗去。


  若干年后,钟跃民看了美国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他脑子忽然开了窍,原来他喜欢的 是这种"在路上"的感觉。可惜的是,钟跃民那时已经是军队中的一名营级军官了,无论如 何也没法"在路上"了。


  钟跃民把周晓白临走时留给他的一百块钱留给了李奎勇,他知道李奎勇的家境,这次受伤住 院对这个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李奎勇没有推辞,只是淡淡地道了声谢,来自男人的感 激涕零是很丢份的。


  李奎勇听说他所在的中学有去山西和云南插队的,去陕北的好象不多,不过等他伤好了,他 也想报名去陕北,因为钟跃民都去了,他也应该去。钟跃民说陕北地方太大,去了也不见得 能碰上,李奎勇说碰不上也无所谓,反正都在一个省里。


  临分手的时候,李奎勇有些激动,他紧握着钟跃民的手说∶"跃民,保重,你千万要保重, 下乡以后别再折腾惹事了,做个安份守己的老实人吧。"


  钟跃民半真半假的开着玩笑∶"打架的事是不干了,拍婆子的毛病可一时改不了,我是下定 决心在陕北娶妻生子过日子了,不然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呀。"


  等待出发的日子是漫长而无聊的,钟跃民和郑桐闲得难受,倒真盼着赶快下乡,在北京呆得 有些烦了。倒是袁军因为父亲官复原职,好久没有露面了。


  钟跃民和郑桐来到袁军家楼下,郑桐拣起一块石头,准备通知他一下,被钟跃民制止了:" 别扔,他爸要是在家就麻烦了,这老头子无缘无故被关了一年多,火儿正大着呢,再找咱们 撒气。"


  郑桐大声喊:"袁军。"


  楼上传来袁军的声音:"谁呀?"


  郑桐:"派出所的,找你有事。"


  袁军的脑袋露出窗户:"我操,是你们呀,我说这派出所警察怎么一副流氓腔?你们等着。 "


  不一会儿,袁军穿着一身崭新的草绿色军装,精神抖擞地走出楼道。


  郑桐推了推眼镜:"哎哟,你丫哪儿扒这么一身国防绿,还是两个兜的大兵服?"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5#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袁军得意地说:"发的,哥们儿当兵啦。"


  钟跃民点点头:"不象是扒来的衣服,这小子还真当兵了。"


  郑桐一脸不忿:"我操,你爸刚官复原职,你丫就当兵啦,这也太快了?几天以前你丫还' 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呢,就这么一眨眼功夫,你丫就成了'不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啦。"

《血色浪漫》第六章(7)

  袁军有些不好意思:"本来今年征兵都结束了,嘿,时来运转,我爸从号儿里放出来了,再 一打听,这批兵是去A军的,这个军可是我爸的老窝儿,我爸从三八年起就在这支部队,从 军长到师长都是老熟人,这还了得?A军招兵敢不招他儿子,这不是反了吗?我爸二话没说 ,一个电话过去找军长,事就成了,军长发话了,让我晚几天去,在家多陪陪老头儿,反正 新兵连集训三个月呢,晚几天报到怕什么。"


  郑桐把手一背:"有这好事也不通知一下哥几个?这可是严重违反组织原则的错误,我们经 过讨论觉得还是应该给你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下面的事你就看着办吧。"


  袁军知道对不起哥们儿,忙说:"我请客,我请客,向哥几个陪罪,你们说,去哪儿?"


  "当然是老莫啦,我们马上回家磨刀去,照死了宰你。"


  "跃民,不是我不想通知哥几个,我是怕弟兄们受刺激,本来我都报了名,和你们一起去陕 北插队,日子再苦哥几个好歹在一起,还能互相照应,可我突然变了卦,是有点儿不仗义。 "


  钟跃民笑着说:"袁军,这是好事呀,咱们这些哥们儿,有一个混出来也好呀,将来你要是 混个师长旅长的可别忘了弟兄们。"


  "将来我们哥俩儿没饭吃了,找上门去要饭,你不会轰我们吧?"


  袁军的眼圈有点红了,他紧紧抓住钟跃民和郑桐的手:"对不起……这事儿怨我,是我不仗 义。"


  钟跃民一推袁军:"这是什么话?谁不想去当兵?有了机会当然要去,哥几个为你高兴呀, 你怎么抹开眼泪啦?这可真不象条汉子。"


  郑桐这时候也不忘挤兑一下老对头:"你丫怎么跟娘们儿似的?真没劲,请我们吃饭心疼了 吧?"


  袁军立刻回骂:"你丫才是娘们儿呢,找抽呢是不是……"


  钟跃民觉得该办的事差不多都办了,最后一件事应该是看看父亲去,张海洋的消息果然很准 ,的确是有一批老干部被放出来,可钟山岳却不在此列。据说,他的问题很复杂,一时还搞 不清楚。


  钟跃民好久没来这里了,这个隔离审查学习班似乎比以前正规多了,变得越来越象个监狱了 。钟跃民和父亲相对而坐,父子俩中间隔着一张桌子,两个穿便衣的看守站在一旁监视谈话 。


  钟跃民告诉父亲,他要去陕北插队了,问父亲有什么要交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6#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钟山岳一听倒是很高兴,他在陕北呆过,对那里很有感情,他抽着儿子带来的香烟说:"哦 ,去陕北,那可是个好地方,虽然贫困,可那儿的人好,善良、纯朴,交朋友能掏出心来, 四二年我们部队休整,就在陕北驻防,我了解那里的老百姓。"


  钟跃民不大关心这个,他关心的是父亲的案子,他试探地问:"爸,袁军他爸被解放了,官 复原职了。"


  钟山岳回答:"这我知道,他本来也没什么事,三八年的干部,从参军起就没脱离过队伍, 就算是想叛变也没有机会呀,说他是叛徒,纯粹是瞎胡闹。"


  "可您的问题怎么总是搞不清楚?"


  "我的情况不一样,当年在河西走廊,部队被打散了,战友们大部分战死,一部分被俘,我 是少数突围成功的人,我在一个老乡家里养了半年伤,后来回到延安,四二年延安整风我被 审查,解放后肃反我又被审查,这是第三次了。"


  钟跃民问:"为什么不找到那个老乡作证呢?一问不就清楚了吗?"


  "组织上不比你傻,人家还不知道去调查?可那家老乡早找不到了,抗战时,那个村子都被 烧光了,人恐怕早没了。"


  钟跃民大声道:"问题搞不清楚,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把人关着,这也太不讲理啦!"


  钟山岳一拍桌子制止道:"跃民,不许你这样说话,组织上有组织上的考虑,怎么能用这种 口气议论组织呢?要相信人民,相信党,我的问题会搞清楚的。"


  钟跃民大叫:"爸,您别傻了,他们这是故意整人,没有这件事,他们也会想出别的办法来 。"


  钟山岳大怒:"住嘴!你给我滚……"


  "爸……"


  "你别叫我爸,滚……"


  看守把钟跃民推出会见室。


  钟跃民伤心地喊着:"爸,我明天就走了,我要再看你一眼,你别轰我走啊,爸……"


  钟山岳狠狠地关上门,他的脸上充满愤怒。


  这次会见,总共不到十分钟。


  出发的日子终于到了,永定门火车站人头攒动,锣鼓喧天。一条红色的横幅标语悬挂在月台 上方,上面写着"热烈欢送北京知识青年赴陕北插队落户"。喇叭里传来毛主席语录谱写的 歌曲,歌声激昂。插队知青们个个胸前佩戴着大红花,一群有组织的中小学生在工宣队员的 带领下高呼着口号:


  坚决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


  热烈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送行的家长们拥挤在列车的窗口前向孩子们含泪告别。


  钟跃民和郑桐坐在窗口,身穿新军装的袁军站在月台上为他们送行。他双手紧紧抓住两人的 手:"跃民、郑桐,你们要保重,有什么需要的一定要写信给我。"


  郑桐说∶"扯淡吧,就你那六块钱津贴能干什么?我们哥俩儿要没饭吃了,你能给我们寄饼 干么?你丫就吹吧。"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7#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血色浪漫》第六章(8)

  袁军争辩道"我他妈总不能永远是六块钱津贴吧?万一哥们儿提了干,五十二块钱的工资总 够买饼干的吧?"


  钟跃民拍拍袁军的肩膀,他知道这个家伙最好冲动,也最不让人放心:"回去吧,袁军,以 后常通信,到部队可不能惹事了。"


  月台上响起了铃声,列车要发车了,送行的人群突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声。列车上的知青 们哭着从车窗中伸出手,向亲人们告别,离别的悲痛瞬时笼罩了整个月台。


  袁军和郑桐泪流满面地握手告别。


  钟跃民微笑着凝视哭泣的人群,他点燃一支香烟,从挎包里掏出一支双响爆竹。


  列车徐徐向前滑动了。


  人群中的哭声更响了,很多送行的人在跟着滑行的列车跑动。


  砰!啪!双响爆竹被钟跃民点燃。


  人群被惊呆了,哭声嘎然而止。


  钟跃民仰天长笑:"小家子气,又不是上刑场,哭什么?大丈夫横行天下,这才刚有那么点 儿意思,好玩的事还没开始呢……"


  人群中的袁军双手抱拳喊道:"好样的,跃民,你是条汉子……"他的话音没落,泪水却涌 出眼眶……

第三篇

  县城唯一的一条大街上,走来一支奇形怪状的讨饭队伍,这支奇怪的队伍引起了县城居民的 好奇,旁边围了不少看热闹的人。其实,这一带属于贫困地区,每年青黄不接的季节,农民 集体外出讨饭早已蔚然成风,县城的居民也已司空见惯,本来没什么可奇怪的。但这支讨饭 队伍却很引人注目,因为这里面居然有北京知青,特别是还有女知青,这倒是件新鲜事。还 有,往年讨饭的农民都很安静,他们在乞讨的时候都是小声哀求,绝不喧哗。可今天这支讨 饭队伍却闹闹嚷嚷,很是热闹,县城的居民们都闹不明白,讨饭吃怎么可以如此气壮如牛, 就象谁该他们的。

《血色浪漫》第七章(1)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凛冽的寒风从北边的毛乌素 大沙漠吹来,卷着草叶和细细的尘土,在广袤的原野上打着旋,发出尖利的呼啸,哦,我的 陕北,我的黄土高原。


  天是铅灰色的,地是黄澄澄的,远沟近壑积留着斑斑驳驳的残雪,凛冽的寒风从北边的毛乌 素大沙漠吹来,卷着草叶和细细的尘土,在广袤的原野上打着旋,发出尖利的呼啸,不 一会 儿,人们的身上落上厚厚一层黄土面儿。


  陕北的冬季,不是黄尘蔽日,就是阴霾漫天,四野一片苍茫,风如刀剑,侵人肌骨。


  钟跃民、郑桐一行十个知青被分配到石川村落户,这里地处绥德和靖边两地的中间,无定河 和大理河的一条支流在此交汇,顺着山峁拐了个九十度弯向东流去。石川村离靖边县城有几 十里地,这是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一个小县。安边,定边,靖边,统称三边,又都在边墙沿线 ,从安、定、靖这些字眼看,这些地方是古代朝廷绥靖的边境地区。靖边的地层都是黄沙堆 砌的,这里没有窑洞,几乎全是平顶泥屋。离靖边五十里的石川村座落在大理河支流南岸的 黄土峁上,这里却是典型的秦晋高原地貌,黄土层被雨水切割得沟壑纵横,千山万壑犹如凝 固的波涛,一道河流的分隔使两岸的地貌泾渭分明。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8#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钟跃民他们七男三女共十个知青坐上石川村派来的大车,一路顶着漫天的黄尘奔石川村而去 。赶车人是个姓杜的老汉,一身典型的陕北农民打扮,头上扎着白羊肚手巾,身穿光板山羊 皮祆,不过所谓的白羊肚手巾已经脏得看不出曾经是白色的,变成了一种深灰色。杜老汉不 大爱说话,知青们问一句他答一句,显得很拘谨,他实在闹不清这些知青娃咋好好的京城不 呆,到石川村干吗来了。


  这十个知青都不是来自同一个学校,彼此之间还不认识,钟跃民对那几个男生没兴趣,因为 一看就知道这些男生下乡之前都是安份守己的学生,不是玩主,钟跃民和郑桐跟他们没有共 同语言。不过,钟跃民倒是仔细看了看那三个女生,发现其中有两个长得还不错。他挺满意 ,扭头对郑桐说∶"县知青办的干部对咱石川村的哥们儿还不赖,没给咱分来几个猪不叼狗 不啃的女生,要不然可惨透了,这儿本来就穷山恶水,咱再成天守着几个丑妞儿,出来进去 老在你眼前晃悠,想不看都不成,这日子怎么过?"


  大车上的男生都哄笑起来,那三个女生则绷着脸不吭声。


  钟跃民躺在行李包儿上继续发牢骚∶"这鬼地方真他妈没劲,走了半天连棵树都没见着,哟 ,前边那条河是黄河吗?水怎么这么黄?"


  郑桐拿出地图册看了一下∶"你丫整个一个地理盲,黄河在晋陕交界处,离这儿远着呢,这 条河可能是无定河。"


  钟跃民猛地支起身子∶"无定河?'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就是唐诗里说 的那条河?我操,我说怎么不对劲?闹了半天这地方在古代就是充军发配之地,得,把哥几 个发配到这儿来了,闹不好就成了无定河边骨了。"


  郑桐笑道∶"你好歹还是春闺梦里人,我呢?无人认领的遗骨。"


  前边路上一阵铃铛响,一个青年农民牵着一头毛驴,毛驴背上坐着个青年女子,象是对回娘 家的小夫妻。知青们觉得新鲜,都伸长了脖子盯着小夫妻。


  赶车的杜老汉突然张开缺了门牙的嘴,扯着嗓子唱起了酸曲儿∶


  正月里来哟是新年,


  我给公公来拜年。


  手提一壶四两酒,


  我给公公磕一头。


  ……


  杜老汉这冷不丁一声吼,可真把钟跃民听傻了,这可是真正的,原汁原味的陕北民歌,从土 生土长的老农民嘴里唱出来,那股味道是任何歌舞团的专业歌手也模仿不了的。


  ……


  二月里来龙抬头,


  公公拉住媳妇的手,


  拉拉扯扯吃个口。


  人家娃娃的好绵手


  ……


  钟跃民乐得栽倒在行李包上∶"这老公公扒灰呢,也不怕儿子跟他拚命……"


  ……


  三月里桃杏花开,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9#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媳妇又穿枣红鞋,


  走起路来随风摆,


  爱的公公东倒又西歪


  ……


  回娘家的小夫妻走远了,驴头上挂的铃铛发出的叮咚声还隐隐可闻,杜老汉也歇嘴不唱了 。


  郑桐小声说∶"这老头儿勾搭人家新媳妇呢,咦?跃民,你怎么啦?傻啦?"


  钟跃民两眼发呆地盯着杜老汉,他还没从这首酸曲儿中醒过来……


  石川村的打谷场上,正在召开全体社员大会,一块破烂的红色横幅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 "热烈欢迎北京知青到石川村插队落户"。


  衣衫褴褛的村民们目光呆滞,表情麻木,他们散乱地坐在打谷场上,妇女们纳着鞋底,男人 们吸着旱烟,他们不大关心开会的内容,只是在毫无顾忌地大声说笑,一群孩子在谷草堆中 追逐着,打闹着。


  钟跃民、郑桐和七八个男女知青坐在地上正交头接耳地说着什么。


  石川村党支书常贵正在讲话。他五十多岁,脸上皱纹纵横交错,一双小眼晴却闪着狡黠的光 芒,和他周围目光呆滞的村民们比起来,这样的人在农村就理应混上个村干部。常贵头上也 同样扎块脏得看不出颜色的白羊肚手巾,身上披一件光板老羊皮袄,看打扮和赶车的杜老汉 差不多,所不同的,是他手里拿着两尺多长的烟袋。

《血色浪漫》第七章(2)

  常贵用烟袋敲敲面前的破桌子,清了清嗓子,噗地将一口浓痰吐出两米开外,这才开始讲话 :"乡亲们,现在开会了,大家静一静,莫说话,今天,咱村来了十个北京知青,我代表石 川村党支部……咦?狗娃,我日你娘,你个驴日的咋还说话?拿领导说话当放屁是不是?小 心我开你个驴日的批判会。"


  陕北穷,交通工具主要是驴,因为驴好养,所以陕北驴多,人们对驴也比较喜爱,因此 民间 张嘴闭嘴都是"驴日的",有时这未必是骂人,很可能是一种表示亲热的语气助词。


  村民们似乎早已见怪不怪了,会场上仍然是闹闹嚷嚷。


  知青们听到支书骂人,忍不住哄笑起来。


  常贵见知青们笑,连忙解释:"娃们莫笑,日子常了你们就知道了,咱村有些愣种是属驴的 ,轰着不走赶着走,你得拿酸枣棵子老抽着才行。咱接着说,嗯,说啥来着?"


  村民们和知青们又哄笑起来。


  郑桐说:"常支书,你说有个叫狗娃的是驴日的。"


  笑声更响了。


  常贵点上一锅烟:"不是这,噢,今天是欢迎北京知青来咱村,知青来农村落户是毛主席他 老人家的主意,既是毛主席说了,咱石川村没二话,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咱石川村没别 的,就是人多地少,粮食不够吃,如今又添了十张嘴,咋办?我也没办法,毛主席他老人家 让这十个娃到咱村落户,咱就是粮食再紧也得给毛主席这个面子,咱村男女老少一共是四百 一十七口,再添上十口是多少?张会计,是多少?"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0#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一个剃着锅盖头的中年男人站起来回答:"四百二十七口。"


  常贵说:"对,四百二十七口……这是谁呀……"


  一头觅食的老母猪正用嘴拱常贵的裤裆,村民和知青们又爆发出一阵大笑。


  常贵狠狠踢了老母猪一脚,老母猪嚎叫着逃走了,他继续讲话:"咱村的人口实在是太多啦 ,倒退二十年,咱村的粮食还没这么紧,那时没这么多人口嘛,现在可好,地没见多,人倒 多了二百多口。咋回事?这得怨婆姨们,生娃生上了瘾,象老母猪抱窝,一生还就收不住啦 。就说狗娃的婆姨吧,手里抱的还吃奶呢,肚里又怀上啦,这是第七个了,你还有完没完? "


  看样子这个狗娃是常贵的出气筒,动不动就给拎出来骂一顿,知青们伸长脖子往人群里看, 也不知哪个是狗娃,却见一个四十多岁的婆姨站起来回骂道:"常老贵,放你娘的屁,生娃 是一个人的事么?你们男人哪个不是偷嘴的馋猫,闻着腥味儿就往上凑?这会儿又往婆姨身 上推啦?"


  看样子这是狗娃的媳妇,村民和男知青们哄笑起来,女知青们都臊得低下头去。


  常贵一副大人不记小人过的样子,只是揪住狗娃不放:"好男不和女斗,我不和你说,狗娃 ,你个驴日的咋不说话?你婆姨顶撞领导,你是咋管教的婆姨?还没王法啦?"


  一个个子矮矮的四十多岁的男人从人群里站起来∶"常支书,我家婆姨当家,我说话不作数 。"


  村民和知青们又是一阵哄笑……


  常贵恨铁不成钢地说:"你个驴日的咋就让婆姨夺了权呢?你就捶她一顿还能咋的?晚上还 能不让你上炕?不说啦,咱说正事,乡亲们,我常老贵求求你们,别生啦……"


  哄笑……


  "咱石川村就这点地,养不活这么多人口呀,这不,又添了十张嘴,明年开春青黄不接时, 我还得带乡亲们外出讨饭。嗯,知青来了也好,都识文断字,能说会道的,要饭都比咱村人 强,去年栓柱带人去米脂讨饭,吭吭哧哧连句整话都说不出来,丢人那,这下可好啦,明年 让知青娃带队,咱也让人看看,咱石川村不是没能人……"


  钟跃民站起来:"常支书,明年开春我带队去讨饭怎么样?"


  常贵喜道:"好小子,有种,就是你啦。"


  钟跃民恭敬地说:"感谢领导的信任,我一定努力讨饭,决不辜负村领导的信任。"


  常贵问:"你这娃叫啥?是党员吗?"


  "钟跃民,不是党员。"


  "嗯,好好干,明年让你入党。"


  "谢支书栽培。"


  常贵大吼一声:"散会。"


  石川村的知青点设在两个已经废弃的破窑洞里,这两口窑洞以前是村里一个老光棍的家产, 他死了以后这窑洞就渐渐废弃了,这次支书常贵得到公社通知,要他解决十个知青的住处, 还按国家规定发下了知青的安家费,以常贵的精明,当然不会用这笔钱给知青打新窑洞,他 叫人修整了这两口破窑洞,就算是完成了上面交待的任务,按他的理解,这些知青娃呆不长 ,他们以为农民就这么好当?要是没点儿扛饿的本事,就趁早卷铺盖卷。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9 20:36 , Processed in 0.05445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