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虫百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澜本嫁衣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11-8 18:25:16 | 只看该作者
  看七堇年的第一本书应该是《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在那些百无聊赖的日子,读书似乎是生活唯一的乐趣,或许是年龄相近,经历相仿,于是很快的便沉沦进那些青春年华里的痛快诉说,喜欢她的文字,喜欢她文字里迸发出的青春的味道。
  再读七堇年已是毕业之后了,可能是走到了青春的陌路,也可能是社会与生活的磨砺,渐渐地不太喜欢空洞华丽没有深度的文字了,总觉得用最平凡最朴实的文字所表达出的最深刻的思想才更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澜本嫁衣》一书以母亲的去世与家世开头,到了后来更像是知秋一人的故事描述。故事里所有人的经历似乎都不平坦顺畅,不管是外祖母,母亲,叶青还是叶知秋,于是在悲惨的命运里活下来的人令人同情,苦难生活里对亲人的尽力照料令人感动,而知秋的遭遇似乎更令人惋惜,能怪谁呢?怪她惨痛的童年?怪她孤僻的性格?怪没心没肺的康以明?或许只能怪荒诞不羁的青春,那些年我们都从青春里打马走过,只是我们更幸运些没有经历如此的伤害罢了。如果,那些年我们更懂事一些,如果那些年我们更成熟一些,一切都是如果罢了!
  走过后,回过头来,为青春慢慢祭奠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11-8 18:25:16 | 只看该作者
  看到《澜本嫁衣》如此优美的名字,忍不住放进自己的想读,等到终于有机会看了,翻了两页却顿感不适。
  作者拥有优美的文笔却吝啬用于人物的描写,不惜用最丑陋的字眼放逐于知秋的身上,极力刻划知秋的风尘和肮脏,真心不知道是为了反衬自己是多么的纯洁高尚还是想要通过知秋来写尽社会的黑暗。
  说回作品本身,无病呻吟似乎是80后作者的通病,且不说80后更多的应该是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就算是要揭露社会的黑暗,人性的扭曲,一定要描写那么多悲苦、凄惨、死亡、失败的婚姻、性、暴力、卖淫、包养、吸毒吗?说实话,这与日本文学中即便透露着物哀的气息,却依旧闪耀着主人公坚强的光芒截然不同,为悲惨而悲惨,悲惨背后却没有能表达出更深入的含义,只能是一本低级而又无趣的消遣之书。
  我不懂,如此美好的生活为什么让80后的作者笔下尽是些如此丑陋和肮脏的世界?又一个张悦然。。。
  果然郭敬明旗下的作者不过如此,早知道是小4的人,就不应该看这本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11-8 18:25:16 | 只看该作者
  我印象中的高中岁月里第一本阅读后完全被压抑感觉充斥大脑的书籍,七堇年的轻描淡写,总能在心里留下重重一击。里面有一句:“我的感情碰洒了,还剩一半。我把杯子扶起来,兑满,留给第二个人。他又碰洒了。我还是扶起,兑满,留给第三个人。感情是越来像一杯酒。感情是越来越淡,但是他们每个人,获得的都是我完整的,全部的,一杯酒。”至今读到仍能在心里掀起一丝波澜。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11-8 18:25:16 | 只看该作者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时落了泪。
  
  
  我也记得,里面很多潸然的句子。
  
  
  我记得,那个叫叶知秋的女子。
  
  
  很喜欢小七的这本书,大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11-8 18:25:16 | 只看该作者
  之前听过人说  小七的书带着两个人的影子  就是简媜和安妮宝贝  现在看来 小七的文字能明显看出有着简媜的风格  而人物则显然带着安妮宝贝的特征和宿命。
  本来 博采众长没什么不好的  只是这样一来却让自己的东西变得模糊起来。其实也本无可厚非,这个年纪的书写似乎都不约而同的有着这个特征 就是擅于模仿别人。但是毕竟不如这二人的炉火纯青,无论是《澜本嫁衣》、《大地之灯》还是《尘曲》 ,小七还是显得有点急于表现自己的才华,不论是哪个人物,都如出一辙地显示出作者自身的思想和心智。所以,正如小七自己也说的,如果能在够在表达上做到举重若轻,讲是个多么大的进步啊。。。
  虽然,她的书写还难以够得上大家的高度,但是我想我依然会继续支持着这个年轻的女作者。起码,她对文字的虔诚以及慎重,还是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显得难能可贵。随着成长,相信她必能够带给我们更加上乘的作品~~~~~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2-11-8 18:25:16 | 只看该作者
  看这本书好像是在初中的时候吧,那时候看《最小说》然后,很沉迷的溺在青春小说之中,《澜本嫁衣》其实只看过一遍,而且,是那么久远的事情,可是里头的故事还是依稀记得一些。叶知秋,是怎样一个女子,她的种种行径真的是让人不耻,可是,她又是那么的让人心疼。是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这样活得不在乎所有人的眼光和看法???还是说,这需要把自己逼到如何一个绝境才能这样不要脸。
  看完之后,我明白了一件事儿就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你可以不认同,但是你不能否认,因为,别人就是要这样的活下去,和你不一样,不代表是错误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2-11-8 18:25:16 | 只看该作者
  这一年来,渐渐爱上了充满伤痕的文字,或者是文字中带有的伤。每一次看那破碎的故事,就像在再一次狠狠撕裂滴血的伤口,但我看到伤口生出的却是妖艳的蕾。我仿佛刚刚知道,伤才是能真正打动人的东西,但这伤却仅仅是被用来阅读的,因为真的没有谁愿意为了上演一个令人惊惧直至颤抖的折子戏而在世事沉浮中撞得头破血流。我们的青春其实不过如此,要么在平淡中将微风荡起的波纹当做惊涛骇浪阅读,要么就在风口浪尖沉浮游荡,前者不过是随时可以被旁人调剂的苏打水,本身无所谓味道了,而后者却是必然无法全身而退的:短则赔上青春,长则赔上一生。《澜本嫁衣》,第一次让我如此切实的思索,思索爱情、人性、独立、漂泊甚至于作为一个女孩子该有的命中注定……一生是作为一个同台演出的看客来惊叹知秋的生命。我惊异,原来世事可以被压缩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灵魂与肉体上;世界可以被缩小到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瞳孔之中,而作为看客的看客的我却把那已经压缩的世界在头脑中不断放大、放大、再放大,直至膨胀到无从安放。于是,突然不想在再把自己禁足,想去寻找我的自由,我的独立,我的寄托。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2-11-8 18:25:16 | 只看该作者
  再重新读一次,还是那种压抑又爽快的感觉。
  
  
  
  有些人不喜欢,不过是不想面对世事的那种丑恶。
  
  
  
  
  七堇年总是在人心惊肉跳呼喊着“别说出来,千万别说出来”的时候,轻描淡写地说出那些我们认为恶心的,黑暗的事实。
  
  
  
  
  在我看来,《澜本嫁衣》不过是用最直接的笔触写出了世间最平常的丑陋,那种人们不当做丑陋的丑陋,不加修饰地。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2-11-8 18:25:16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这个煽情的题目是否属于我这个不煽情的人。
      一本书,20块钱。一个下午,一杯茶。
      就这样渐渐的再看过《澜本嫁衣》,心里却仿佛不如第一次读的热血和感伤。一叶知秋,一叶一生。渐次明白生命中不如意的事情太多太多,可是却没有办法阻挡这种心性渐渐任由它发展的趋势。
      喜欢七堇年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了。从第一次知道这个女子冗长的句子和条理清晰的层次开始,已经习惯了分析她的长短句,习惯在字里行间的间隙中寻找某种情感。
      故事还是那样的故事,可是用这样的言语叙述出来总会有种特定的心理活动。常常觉得七堇年在告诉读者的不是一个故事,甚至也很少用大段的文字叙述这个故事的脉络走向。
      她写的,是一个一个在人间常常看到却又无法常常遇见的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2-11-8 18:25:16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这是一个善良的故事,因为最后叶知秋死了,死得其所,足够让人领悟和故事结尾。
  
  生命的无常和苦难也包括死亡,但是死需要多少勇气,在一个人一点点长大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和珍贵,在身边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一点点儿灌注爱与希望,跌跌撞撞地满怀记忆成长,这是一件多麽难以割舍的事。
  
  所以年少的时候,没有体会到时间美好和感情珍贵,觉得生命犹如尘埃可以轻易抛弃。
  
  在我们逐渐长大以后,觉得生命中总有那么多难以舍弃的部分,渐渐就成为一生的母亲那样的人,在苦难的重压下,隐忍坚强,因为人生中那微不足道的快乐,支撑着自己微薄的尊严。
  
  如果知秋还继续活下去,无非是一个逃不开的结局,大家都能一眼看到结尾。
  
  或许女人的悲哀,很大程度是从美貌开始,有了略优于他人的美貌,开始有了心高气傲的心性,有了不属于自己的幻想,总觉得男人因此会更看高你一等,殊不知等待她的依然是低劣的现实,甚至比原本相貌不如自己的女子都更甚。
  
  美貌或许是一个条件,一项优势,也可能是一个不甘心的借口,在精致的妆容背后,素颜的脸,大家都没有什么不同。男人不爱女人,他们只是需要女人,从来爱这个词,都是第一个被打破被抛弃被唾弃的,在漫长的岁月里,讴歌爱的人不在少数,无数故事都指向我们真爱宝贵这个理想。甚至在选美比赛里,女人的梦想也是世界和平,然后必须爱情至上,不能只爱工作。
  
  其实在男女之爱以外,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珍惜和等待,激情的火花就像捕蚊草口袋里的蜜,总有惊喜和感动,却需要付出不菲的代价。飞蛾扑火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赞的举动,所谓爱情也不仅仅是付出生命就是真爱,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如何抵御那些各色的诱惑始终对身边的人忠贞不二倾心相爱,这样的爱情,才尤为珍贵。
  
  在华美的故事下,有残酷的真相。锦绣的旗袍出自残疾并且丑陋的女人手中,却承载她耀眼的希望。光鲜的知秋背后是诡异的毒品和低贱的卖淫。平淡的一生背后是鄙夷妒忌以及不甘,其实如果一生最后能原谅知秋,给予脉脉温情,知秋未必会有如此结局。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斗争,从来都是因为男人,这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有故事的女人,或许吸引某些男人,却不会吸引到为她驻足。如席慕容所说:“若所有的沧桑都是因为我,我如何能不爱你备受摧残的容颜。”
  
  扪心自问,所有的沧桑都是因为谁?
  把生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将两个人的人生牢牢地禁锢在一起是危险的,这就好比两个木板都不整齐的水桶,打散了木板再拼成一个大水桶,原有的缺陷并不会消除,反而两个人的缺陷都会被放大,或许还不如原先那一个。
  
  但是拆散了再拼回原来的,不知不觉会令自己千疮百孔,慢慢忘记最适合自己的,是哪一个。在喝过了太多掺水的酒,走过了太多温情脉脉的门,便渐渐失去了爱的信仰和崇拜的姿态。原来人与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大家都是残缺的部分,没有完整的契合自己的木桶。
  
  我喜欢故事里的旗袍和青苔,也爱这故事决绝的美感,虽然在那些狭小的空间和哀怨的神情里,这并不是一个讨喜的故事。
  但愿喜欢言情和青春文学的孩子都读一读这个故事,因为爱并不是想象那么简单,也因为叶知秋和叶一生的状态,其实也是很多人的常态,书籍可以是一面镜子,照见自己的卑劣可憎,也能照见自怜自爱,其实不管你是哪一种人,难免都会有各自的结局,只要没有走向知秋的结局,依然有微薄的自尊,在苦难的世间,哪怕坏一点儿,哪怕饱经沧桑苦难,做你想做的,虽然未必能要你想要的,但依然是一种幸福。
  
  心安则生平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5 01:28 , Processed in 0.0810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