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词赏析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 18:2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沈祖棻先生的《宋词赏析》一书出版于1980年,当时我是用六角四分钱买到的。书中《北宋名家词浅释》部分是我最爱读的,据程千帆先生撰写的“后记”说:它“是一部没有写完的讲课笔记”。当初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们提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378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2 10:14:3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周日,看沈祖棻的《宋词赏析》,书中“北宋词名家浅释”部分,有分析晏几道的鹧鸪天一文。“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文章结尾处说,“道学家程颐,也很欣赏“梦魂”两句,笑道‘鬼语也’。——这样的词,只有鬼才写的出来!……沈祖棻笑道:“连这个老顽固都被感染了,也说明这两句的确富于魅力。”
  
  道学家,对他们的一般印象有顽固守旧,或严重点说是陈腐的感觉罢。喜欢引经据典的词曲欣赏类书籍,几乎不见引用道学家们的话。这也难怪,词曲来自民间小调,婉约柔靡乃是它的基本风格;诗歌追本溯源,也是来自民间小调,但是孔子修编诗经,一句“诗言志”,诗的地位就比词曲高出了那么不止一点点。孔子的隔代弟子们,自是以诗为正统,词曲乃是小道。小道鬼词动人,冬烘的道学家也为之侧目,乃有鬼语一说,文学移情,于此可见。
  
  程颐的这句话许是太有名罢,傅庚生,在他的《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一书——仙品与鬼才一章,也提到程颐的这句。傅庚生说,林逋的山园小梅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皆是仙品;晏几道的鹧鸪天和王实甫的《西厢记》等,皆是鬼才。这里引用两篇全文,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此诗,仙品;纳兰容若的临江仙“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相思。如今憔悴异当时,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 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却到渠溪。匆匆刚欲话分携,香消梦冷,窗白一声鸣。”这首词,傅庚生说,鬼才也。
  
  傅氏说,仙品与鬼才,非止谓作品之光景如仙似鬼也。凡情旨超越,能脱却烟火气者,皆仙品;意境奇突而机关诡谲者,皆谓为鬼才也矣。话虽如此,看了他说纳兰词——”香消梦冷,窗白一声鸣“乃是鬼才之作,其时看书正值午夜,想起香港鬼片,此刻乃是黑山老妖出没之时,天亮鸡叫却还早那,脊背寒颤阵阵。
  
  仙品(才)也罢,鬼才也罢,在这里,其实并无高下之分。温庭筠、纳兰容若、苏轼、王实甫等,包括被沈祖棻视为老顽固的道学家程颐也罢,皆是各自领域内的一代大师。读他们的作品,除了此刻,平时唯有吟咏赞叹,遥想往昔大师超然飘逸风采。盛唐弱宋,五胡乱华的魏晋宋元,代代更迭,大师辈出。清末民初,积贫积弱几近亡国的中国,一如魏晋宋元,也是大师林立。而现在,当张中行、季羡林等旧时学人,一一离世时,人人嗟叹,大师时代,渐行渐远。以至于钱学森老人临去时,都不忘问温家宝总理,也是问天下人,为什么现在的中国学校培养不出大师?
  
  电影《天下无贼》,葛优扮演的贼头儿披着军大衣,一如大决战里德林总,看着火车车窗外急闪而过的青山绿水说,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小偷勤学苦练,多练出了一只手,严格意义来说,这是纯技术的活儿,属于技术人才。讲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新材料、新能源、新经济时代,技术人才或不缺乏。其实,二十一世纪,与其说最缺的是人才,毋宁说,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仙才和鬼才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2 10:58:47 | 只看该作者
  家里的书是1981年10月印刷的。深褐色的封面,感觉很有味道。的确是一本好书,沈老师的遗稿,由其夫整理而成。
  书中精选了北宋代表词人的传世之作。还附有作者对苏词的评价和清代词论家的比兴说等雅文。
  不夸张的说,沈老师的当年让我对宋词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9-4 09:06:12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本残疾的书,作者还没来得及对这本书理清脉络,就已经驾鹤西去了。因此,本书从结构上就比较混乱。
  上半部分北宋词,倒是几个名词人都有涉及,只是感觉似乎评论也无甚新意,而且由于作者去世非常早,文中还带有浓重的“阶级斗争分析”理论,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抵触。
  下半部分南宋词仅仅有姜夔和张炎,而且,对于这两个人作品的分析,更像是作者本人的读书笔记,对一些重点浮光掠影匆匆提过,并没有深入探讨,如姜夔清绝的个人风格并没有讲透,另外一些必需一些背景了解的典故也都没有提及,对于读者和作者本人,这些都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01:43 , Processed in 0.05085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