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白诗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3-9-8 19:16
  • 签到天数: 2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李白诗选》是中华书局精选历代诗词名家的名作,汇聚最新研究成果,为社会提供一套兼具学术品位和可读性,雅俗共赏的系统诗词选本。此次出版特意邀约了全国二十多家单位的三十多名专家学者共同编撰。
      一、以传诵程度作为作品入选的首要标准,同时兼顾思想性和艺术性。
      二、选文尽量使用权威版本,特别是权威的整理本,不出校勘记,一般异文不作说明,重要异文在注释中加以说明。
      三、每种书正文前设“前言”,对入选的作者、作品及其他相关内容作较全面、精到的评介。
      四、作品及其注释按编年为序,不能编年的作品集中放在编年作品之后。
      五、每篇诗词正文下设“题解”和“注释”,题解根据具体情况对诗的写作背景、主旨、作法、艺术特色及涉及到的人名、地名、年号等方面做出介绍;注释则针对一般读者的切实需要,特别注意对典故、名物、典制等专有词和难懂语词的解释,生僻字加注汉语拼音,难懂的句子有串讲。
      
      读者朋友通过阅读这套书,对中国文学史上优秀的诗词作家、作品能够有比较充分、系统的了解,在精神上产生共鸣,增加人生的兴味和体验;或者得到学习、仿效的榜样,有益于诗词的创作。

    最新书评    共 6 条

    Amy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古代汉字分为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阴平和阳平为“平”,上去入属于“仄”。古人作律诗,讲究吟诗时的声律美,因此平仄就自然成为了律诗中十分重要的砝码,平与仄在一来一去之间,将诗的天平调节到最平衡的状态。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有四种: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后三种平仄脚、仄仄脚、平平脚句型中,首字都可平可仄,而仄平脚句型的第一字则必须为平,否则就犯了“孤平”;四种句型的第三字的平仄如果用反,则犯了“小拗”,可以在对应的对句第三字上用一个平声字作为补偿,称为“拗救”,但可救也可不救。李白的这首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为: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郭”、“白”是入声字)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别”是入声字)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这首诗颔联出句第三字“一”应平而仄,对句中的“万”没有进行“拗救”;尾联出句第一字“挥”为平声,仍合乎平仄格式,而第三字“自”应平而仄,对句第三字“班”以平替仄,进行了拗救。除了讲究单句的平仄,律诗同样还讲究各句之间的“对”与“黏”,全诗四联中,出句和对句的第二字互为平仄,此为“对”,尤其是首联和颈联,出句与对句平仄完全相反;后联出句的第二字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同,此为“黏”,如颔联的“地”和首联的“水”同为仄而黏。   除了平仄,韵也是律诗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同一收音的字放在不同联的句尾,使得整首诗十分和谐,它构成声音的回环,形成一种音乐美。律诗的规矩是二四六八句押韵,且应为平声韵,而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李白的这首诗中,共有四个韵脚,“城”和“征”收音于eng,“情”和“鸣”收音于ing,都押平水韵中的八庚,吟来朗朗上口。   另外,对仗使律诗形成一种整齐对称的美,指的是出句和对句的词义成为对偶、词性相同,或者出句和对句的句式相同。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首联可用可不用。《送友人》一诗的对仗是十分工整的。首联“白水”对“青山”, “绕”对“横”, “东城” 对“北郭”,互为同类,此为工对。颔联对仗不完全,只有“一”和“万”用到了借对,即一个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实际是借用乙义与另一词成为工对,而本诗中与“万”相对的量词“一”实为助词,作加强语气之用;并且,这一联还是流水对,上下联合成一句,有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颈联“落日”对“浮云”,“故人”对“游子”,“情”对“意”,同样俱为工对;再者,诗歌的对仗要求句型的一致,而出句“浮云游子意”是一个没有谓语的句子,必须用另一个没有谓语的句子来与之相对,也即“落日故人情”。尾联没有用到对仗,符合律诗收笔的习惯。   而再从诗词节奏的角度来说,《送友人》全诗可以笼统划分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 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节奏就如同交响乐队中指挥家的指挥棒,挥舞之间赋予诗统一和谐、浑然一体的音乐美。   《送友人》虽为送别诗,但所抒的离别深情并没有落入俗套、化为两行哀伤泪,相反,诗笔挥洒自如,节奏明快,全诗语言清新,回味悠长。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白水”指清澈明净的水,水自然不会是白色的,但此处“白水”要远胜“碧水”、“清水”,因为“白”更具色泽感和明亮感,与上句“青山”的“青”一唱一和,加强了画面色彩的清丽;“绿水”似乎也很好,不仅颜色鲜明,还更贴近实际,但它与上句的“青”字含义相同,不免会使画面单一呆板,缺乏色彩对比之美。再说到点睛之笔“横”与“绕”,两字可谓传神至极,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即青山横郭北,白水绕城东),这并不是简单的白描,而是用“横”表现出了山的刚毅伟岸,用“绕”表现出了水的柔情,一刚一柔结合得天衣无缝,就好比太极八卦图,阴阳相生;另外,山水本来是没有生命的自然界之物,但是“横”与“绕”两个动词化静为动,赋予山水灵气,其形象被生动地拟人化后便跃然纸上。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联直抒对朋友飘泊的深切关怀,是说从这里分别之后,友人就将像孤蓬那样随风而转,飘摇万里之外,怎不叫人牵挂。孤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在此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朋友。“万里”是虚数,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友人路途之远;而且上句的“一”虽然是助词,但“万”与之相呼应,因而赏诗时该句有视觉上的强烈对比,使得此联颇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迈感。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词要以寥寥数字来画万里景道千钧情,因此精练是诗词的显著特征之一,正如此联,仅四个名词便完整地表达出了“白云飘忽不定,就像离家远游的你的心绪,日落缓缓,正如我对你依依不舍的情怀”之意,无丝毫拖沓。其次,“浮云”与“游子意”、“落日”与“故人情”,一具体一抽象,原本没有关联,但诗人却找到了它们的共同之处,即一飘浮一不舍,构成了两个恰当而又新奇的比喻,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落日故人情”一句,红日徐徐没入地平线,那暖暖的光辉最后一次投向青山绿水,如同我看你的眼光,是浓得化不开的难舍难分。再次,“浮云”和“落日”被放在“游子意”与“故人情”之前,这不仅是为了符合平仄格式,也是为了达到即写当时的情也写当时的实景这一箭双雕之目的,先交代清楚当时浮云落日之景,然后自然地带出情,情也由此更加深沉;如果写成“游子浮云意,故人落日情”,则把重点单放在情上,景就被弱化了。而且这句诗的翻译顺序也值得细细品味,例如出句,翻译成浮云就像游子意,(而不是游子意像浮云,)用抽象的事物形容具体的事物,一则体现出原诗的另辟蹊径,二则极具意境美,使人玩味不尽。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自兹去”意为从此离开,“班马”指离群的马,即载人远去的马。此联出句“挥手”和“自兹去”十分洒脱干脆,并没有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而紧接着的对句也没有直接抒发离情别绪,而是写“马儿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萧萧嘶鸣,似有无限深情”,借用马儿的嘴道出人的感受,从侧面抒发了离别之情,比正面抒情多一层委婉之美而更加动人。并且,全诗以马儿长鸣收尾,一方面,在之前“有色”的基础上更添一份“有声”,使离别的画面有声有色、气韵生动;另一方面,这萧萧声还起到了余音绕梁的作用,飘走了却扯不断,这离别情也随之越拉越悠远。   全诗首联描景,颔联写情,颈联情景交融,尾联再次叙情,一环扣一环,读来紧凑有力。诗中意象丰富,意境开阔,青山、碧水、白云、红日、马鸣声交相辉映,画面生动鲜明。     详情 发表于 2013-7-28 13:09
    Ricky    李白的气质是不可学不可借的.虽然他的某些诗歌由于夸张而显浮华,可一旦他的那种气质融入诗里,境界便可望而不可即.    譬如【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的    天上白玉京,    十二楼五城。    仙人抚我顶,    结发受长生.   或<<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的       我欲一挥手。    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    于此卧云松.        详情 发表于 2013-7-29 12:55
    ╄盡→    今天我们谈的是唐诗主题的第一大类,我把它叫做“咏怀诗”。什么叫咏怀诗?概括地说,就是用诗歌抒写诗人的怀抱,写他心中的思想、情感,他的精神活动,他的内心世界。中国的诗歌跟西方诗歌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中国的诗歌从本质上讲都是抒情诗。我们读欧洲的诗,看到很多叙事诗,从《荷马史诗》开始,到拜伦的《唐璜》,诗歌中总要讲一个故事,有情节,有人物。中国的诗不一样,中国的古诗主要是抒情的,它主要的功能是写诗人内心的一些情感,一些思想。唐诗当然也不例外,所以顾名思义,咏怀也就是唐诗中最重要的主题。从现存的唐诗作品来看,情况也确实是这样子的。我们知道,唐诗在初唐时期还处在草创阶段,到了盛唐才发展到它的顶峰。而盛唐时期有两大诗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那么,这两派诗人,在他们的诗歌之中,又各自表现了什么样的志向呢?   到了盛唐,诗坛上有两大流派,一派是边塞诗派,写战争题材的,写边疆生活的;另外一派是山水田园诗派,写山水风景的,写田园生活的。写边塞主题的诗,毫无疑问,那些诗里都充满着昂扬、积极、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气概。哪怕是在西域,在那种非常艰苦的自然环境里,在非常紧张的军营生活中,诗人依然如此。我们看岑参,岑参到了西域,那么艰苦的环境,八月天就下大雪了,但是岑参的诗中是怎么表现的呢?八月就下大雪,天气又是那么寒冷,对于中原人士来说,没见过这样的情景。但是他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果没有高昂的气概,没有为了保家卫国不怕吃苦的那种精神的话,是不可能写出这样充满乐观精神的壮丽诗句来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朝的士人希望人生能够奋发有为,甚至不惜走终南捷径,这种在后世往往会受到讽刺的行为,也成了唐朝士人为了实现人生志向而可以选择的途径。唐朝有一个大诗人,就是通过走终南捷径进入了仕途。这个人是谁?他进入仕途后实现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吗?他的咏怀诗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李白具有济世安民的理想,但在现实中,他的人生理想并没有实现,他仅仅成了皇帝点缀太平的工具。李白想报效国家,却报国无门。他的人生理想在现实中遭遇到挫折,那么,在屡经挫折后,李白的诗歌还能表达他的远大志向吗?    李白的作品中比较常见的是写他的失意状态的诗,他很失望,他的理想得不到实现。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虽然失意,他虽然在诗篇中间反复地表达他的失意,但是他失意而不失志,他的志向,他的胸怀,他的理想始终没有丧失。所以我们在李白的诗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状态:他好像是比较悲观,但是马上又变得乐观了;他好像是有点绝望,但很快又充满希望了,各种心情混杂在一起。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上天生了我这样一个人才,肯定是要有用处的,否则生这个人才干什么?“千金散尽”,我的黄金就是全用完了,也不用愁,它还会再来的。唐代并没有股市,我们现代人炒股,也许会今天千金散尽,明天又来了,熊市变成牛市了。李白没有这种机会,他是出于对自己的人格,对自己的能力的高度自信,对于未来充满着希望,所以他才能说“千金散尽还复来”。   同样,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李白的那首最有名的《行路难》中,也是忽悲忽喜。这首诗的标题叫做《行路难》,就是道路难走,这个“路”字当然不是真的指地上的道路,“路”就是前途。李白觉得自己没有前途,前程在哪里?找不到。《行路难》里说得很清楚:“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古人都说,路是走不完的,歧路里又岔出歧路来,地上有很多路,但是现在路在哪里呢?哪里有路?没有路!刚说完这几句,照一般人想,他都悲观到这个程度了,连路都找不到了,还能怎么样啊?可是他接下来马上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有一天,我会驾长风,破万里浪,一帆风顺地、意气风发地实现人生的远大理想。所以在李白的诗中间,甚至在那些最失意的诗中间,也始终都不失志,这大概是李白的诗歌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正因为如此,正因为他失意而不失志,所以李白就始终有一种充沛的精神力量,他甚至蔑视权贵,蔑视功名富贵。他是一介平民,他是一个布衣,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其实很低,但在他看来,帝王将相也没什么了不起,也不需要向他们卑躬屈膝,他甚至看不起他们。李白觉得人间的荣华富贵、功名仕途都是短暂的,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李白在汉水上吟诗的时候,他就说:“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我们都知道汉水是从陕西发源,流到湖北的汉口进入长江,一路都是向东南流,李白却说,假如功名富贵能长在的话,那么汉水要向西北流了。汉水当然不可能向西北流,言下之意就是功名富贵不会长在。那么长在的是什么?长在的是人生的理想,人生的追求,以及人生创造的某些事业。所以同样就在这首诗里面,李白又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平就是屈原,李白说当初屈原被楚怀王怀疑,然后疏远、放逐,屈原很悲观,很失望,后来跳进汨罗江自杀殉国了。但是时光流逝,到了现在,楚王的宫殿早就灰飞烟灭了,而屈原的作品,他的《离骚》,他的《九歌》,像日月一样悬在天上,它们的光辉永远不会消逝,这才是有价值的东西。    因此,李白的为人,李白的举动中间,有一个非常为大家瞩目的特点,就是蔑视权贵。传说在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有一天他喝得醉醺醺的,骑着一头毛驴,不知不觉地就闯到华阴县的县衙里去了。县官正在坐堂,一看,怎么一个人骑着毛驴闯到衙门里来了?就把他拿下,问:“来者何人?”李白行吟图你是什么人,竟敢随便闯到衙门里来?李白就招供了。“我是谁?”李白说我是这样一个人,他说了四句话,一共16个字。首先是“龙巾拭吐”。什么叫“龙巾拭吐”?就是一块手巾上面绣着龙,那就是皇帝的手巾,“拭吐”就是呕吐以后弄脏了身上,用这个手巾来擦。除了皇帝本人,谁能用“龙巾拭吐”啊?李白。传说李白在长安时,有一次喝醉了酒,唐玄宗要叫他去写诗,他醉得当场吐了,唐玄宗就掏出他的龙巾来帮他擦。第二句,“御手调羹”。皇帝的手才是御手,“御手调羹”,一碗羹汤,可能太烫了,拿个调羹把它搅一搅,让它变得凉一点,好让人喝了醒醒酒。谁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也是李白。第三句,“力士脱靴”。力士是高力士,靴就是皮靴,叫高力士帮他脱靴子。高力士何许人也?大家肯定知道清代的李连英,权势熏天的大太监,高力士的权势跟李连英差不多,但是他实际得到的有名义的地位,比李连英更高,他被封为“骠骑大将军”。唐玄宗时代,高力士在朝廷里简直是炙手可热,连东宫太子,就是后来的唐肃宗(那个时候还是太子),见到他都要称他为兄,一般的什么公主、驸马爷见他,要称他为爷,他是名副其实的权势熏天。但是李白不管这些,李白喝得醉醺醺的,坐下来要写诗,指着高力士说:“你,来给我把靴子脱了!”因为有唐玄宗在场,高力士只好上前替他把靴子脱了。最后四个字,“贵妃捧砚”。杨贵妃给他捧着砚台,让李白写诗。当然,这可能有一点夸张,但绝不是无中生有。所以李白就在华阴县的衙门里招供,说我是谁呢?我曾经“龙巾拭吐,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我就是这么个人。县令一听大惊,原来是李太白先生来了!后人无数次复述这些故事,封建时代的文人津津乐道这些故事,大家也许会说,这体现了李白的狂,他性格狂傲,所以目中无人。帝王将相,在他看来都没有什么了不起,他根本不需要向他们卑躬屈膝。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不是性格狂傲,而在于李白认为自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的,一个人即使是平民,即使是一介布衣,他也应该有他自己的尊严。他的尊严即使在帝王将相的面前,也不能打折扣,他同样需要维持这样的尊严。李白以平等的态度,平等的心态来跟帝王将相交往,来看待那些人,他才可能有这样的举动。后人说到李太白,经常会有很多误会,从前人就开始了,宋朝的王安石说,李白诗不好。为什么呢?说是十首诗里面有八首诗写酒、写女人,太颓废了。一般的读者也会觉得李白的诗确实写酒写得太多了,成天写喝酒,他有两句诗:“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就是我一共活一百年,每年三百六十天,一共三万六千天,每天要喝三百杯酒。不得了啊,是个大酒鬼。后人好像觉得李白一天到晚就是喝酒,终日醉醺醺的。其实李白的意义不在这里,李白的最大的意义,他的那些咏怀诗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他体现了一个平民的人格尊严,这在封建时代是非常难以做到的。            详情 发表于 2013-7-30 17:37
    azure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七绝·山中问答 >>      以为知道一些,   发现不是太知道,   于是,   想要知道的再多一点,   嗯  详情 发表于 2013-8-21 08:08
    pippol    李白的诗剧,自幼便知,课文中,课外读物中都能读到。可是那是节选,是有目的的选给我们这般幼小的祖国花朵看的,每句后面都配着教育工作者们那有失水准的解释,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竟然能联想到李白的悲壮情怀之类的地方去,贻笑大方,何必在那误人子弟呢      读诗,只需要将原文呈现出即可,每个人在看的时候都能有自己的感受,李白的诗也许真的是自己情怀的体现,但我们又何必去了解他当时的政治感受呢。1000多年的岁月流逝,中国早已经物是人非了,我们又何必去究其封建社会的时代局限呢?我读诗从来不想去考虑那其后的政治背景,诗是美的,诗是好的,诗是虚空的乌托邦,我只想自己能够好好品尝文字的美妙,好好感觉那情,那爱,那景。政治。。。请远离,让我好好的感受诗的美好吧  详情 发表于 2013-8-28 08:58
    简婕     绿了,夏更深了。我无故倚着那些树干,我在不停地想你。想你临别天姥的无奈,想你攀援蜀道的艰难。诗人,该起云了吧!    “苹果花开罢,开的是碧桃花”那伤心的绯红,含愁的碧色。诗人,你两肩风露在天涯。我们离得太遥远了,不仅时间、空间,还有思想。你的白袍,你的蓝带,你憔悴,在这落寞的夏季。    多少神话,多少奇妙的音乐和诗篇,都从云深处传来,叠叠高升着……从千年前的长安,从雨中,从泛出青光的石板路上,从你的困倦中回归。我但愿拙朴,但愿是年少轻狂的书生,伴清风,守滋露。也如你轻吟,为你放歌,候你,“愿同尘与灰”。  详情 发表于 2013-9-5 21:29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14:04 , Processed in 0.223268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