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2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五颗小行星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9 16:2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年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十大好书中文创作”
  2011年台湾金鼎奖“文学奖”
  作者以书信体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15个生动的人,15段精彩的生命故事。
  “隐逝于宝岛山林 ”,讲述了一个新西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25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12-3 13:55:28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探讨的东西其实挺大的--活着的意义,17岁的儿子活着的意义其实是染发,而作者由此联想到许多其他,联想到他的山友们,他们将自己的生命置于茫茫无人之境的山路中,那么对他们而言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作者根本不想认真地说明这个,他只是很平淡地将他的友人们对于生命,对于探索的事情叙述出来,克制而悲痛,尽量平和地说明。
  
  “他们和我的孩子是不同的星球。色泽、明度、成分和质量都不同的小行星。”
  
  如果将每个人比作是行星,那么我们是围绕着什么在运行了?在行走了?在转动了?
  
  就是生命的意义啊。
  我们深刻认同并且为止而努力运作的意义。
  
  
  
  
  起因:熟悉的书店老板娘的推荐,“你一定要看。”基本上遇到老板娘这样推荐,我都会停顿一下呼吸,与她相识已经7年多了,她如此认真推荐的书其实不超过10本。
  
  阅读时间:4个小时,刚刚把尾巴看完;
  
  亮点:
  1、行文的风格,质朴,清新,感情流露而克制;
  2、整本书其实更多的是一本整理完整的悼文,友人去世的一种惋惜,从第一篇在台湾寻找失踪儿子到三毛,对于未年长便逝去的生命的一种惋惜,而对于他们生命中闪现的种种的佩服和仰慕,如是;
  3、作者本身是自然学派的绘画者,书中间的铅笔插画,美到震撼;
  4、我很难再找到一本如此完整而严谨的书,基本上看完这本书,你对作者也会有一种立体的理解。
  
  个人感悟:彼时少年,我也疑惑于生命的意义,当我此刻思维中对这个问题有些许领悟的时候,看到这本书,想来如果当时便已经有前行的人领路,也许我便不至于迷茫。
  
  使用手册:如果你在朝九晚五的班车上还在迷惑于日复一日的重复重叠,那么也许这本书可以让你对前进的路一下子明朗起来。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2 13:45:23 | 只看该作者
  在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上,我们不知觉地自转着,我们围绕着生活,工作,家人转。自己的轨道,是命定的,还是自已设定的呢?茫茫宇宙中,多渺小。仿佛璀璨星河,也许一个人的轨迹连构成沧海一滴的亿分之一都不足吧。
  
  可是,总有一些人,生得灿烂,死得寂然,却绝不平凡。
  就像刘克襄描述的小行星一样,在距离地球那么远的距离里,固执得按照自己设定的轨迹运行着,坚持着,坚守着,即使撞上了什么粉身碎骨了也无所谓。那留下的迹印这样地独特又孤独,竟使人无法理解,只有远望而叹然。
  
  “随着时日的延长,我发现自己,渐渐厌倦太多知识的羁绊,只想单纯地欣赏外在的世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4 08:49:40 | 只看该作者
  2012年的读书
  2012年12月30日星期日
  
      传说已久的2012年就要过去了。
  当阅读成了一种习惯,那么无论是不是世界末日总是要读下去的。每次出门,我花在考虑带那本书在飞机上读的时间,可能远多过穿哪件衣服。由此想来,如果真的方舟,登船时总要带几本书的吧。
  这一年乱七八糟的也很读了几本书,前些时有领导在会上说一年要读十本书,数一数倒也不止的。现在有了豆瓣读书这样的工具,记录起来容易多了。读完的书里面,除了那些消磨时间的网络的和流行的小说,值得说一说的有这些:
  《与拉玛相会》、《拉玛2号》、《拉玛迷境》、《拉玛真相》:克拉克的拉玛系列(四本),开始像硬科幻,到后面更多的是对人类的反思。
  《冰与火之歌》:乔治马丁,一部还在写作过程中的魔幻巨著,预计一共有七到八部,中文版目前出到第五部,共是十五本,因为想着也还没写完,所以并不太急着看,今年看了六本。
  《胡适杂忆》、《袁氏当国》:去年就买了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一直没读完,倒是先读完了这两本比较短的。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今年读了一二三册,第四册买了还没看。雾满拦江写的笑说民初的通俗历史书,文字戏谑了一些,不过清末民初是近两年历史阅读的重点之一,可以参考来看。
  《银河之心——天垂日暮》:江波作品,本土科幻小说里不错的一本。
  《悟空传》:今何在的成名作,十年前的书,翻出来看的更多是回忆。
  《柔软》:廖一梅的三个剧本,在广州机场买的,随后在两个航班上读完。因为出门一般带着书,所以很少在机场正经买书。买这本是因为连续出差,手头带的书都看完了。
  《不二》:冯唐著名的“禁书”,菩萨和尘世,解脱和轮回。
  《十五颗小行星》:年末发现的好书,有关旅行、自然和人生的观察以及感悟。
  
  一直在慢慢看着,一直没有看完的,还有《晚清七十年》、《我说参同契》、《论语新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6 18:33:09 | 只看该作者
  十五颗小行星
  2012年12月30日星期日
  
  现在买书大多在网上,很少逛书店了。上周六的晚上去中心书城买个小东西,办完了“正事”已经是晚上10点,经过旁边的24小时书吧,进去逛了一会,买了几本小书。这本书放在推荐台上,本来不太在意,不过随手拿起来,背面写着三毛、胡德夫、彭加木……,于是被吸引了。买了杯咖啡,坐在那里读了一小半,到今天下午读完。其间,还找到书中提到的三毛最后一篇文章《敦煌记》去读了,也算是附带的收获。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作者刘克襄,书页上的介绍是“作家,自然观察者”。百度的介绍如下:
  刘克襄 ,出生于1957年1月8日,台湾台中县人,本名刘自愧,台湾作家、自然观察解说员。刘克襄从事自然观察、历史旅行与旧路探勘十余年。至今出版诗、散文、长篇小说、绘本和摄影作品二十余部。其作品包括《野狗之丘》、《风鸟皮诺查》、《台湾鸟类研究开拓史》、《永远的信天翁》、《11元的铁道旅行》等。 刘克襄从事自然观察、历史旅行与旧路探勘十余年。至今出版诗、散文、长篇小说、绘本和摄影作品二十余部。2007年3月—6月于清云科技大学担任驻校作家。现任(2007年九月)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中心副主任。
  书的名字叫十五颗小行星,正文就是十五篇,按作者的话:“前五篇集中于走山探险的悲喜与荣辱,带来的生命撞击。第六到第十篇是他人的成长和漂泊,如何了悟生命的智慧。最后五篇则是个人探寻至今,接触自然家园的见识”,主题大多与自然、旅行、生命感悟有关,其中前面十篇都是面对对象的对话体,后五篇则是随笔的形式。除了自序和后记,还有一篇叫做“运行于相遇”,大概是年表的写法,按照时间顺序,从 1980年到2009年2月,作者与书中的人和事的交集。
  把每一篇的篇名和大概内容记录如下(前面是篇名,后面的我的备注):
  隐逝于宝岛山林——一个新西兰人在台湾寻找失踪于阿里山的儿子鲁本,在江蕙的闽南语歌曲的得到鼓舞,在与当地人的互相帮助中得到友谊。
  成为珠峰的一部分——台湾地方社团的登山者张致远、拾方方等人登山的故事。
  托泰布典的愿望——阿美人的长老陈抵带,三十年代日本自然学者鹿野忠雄的山岳向导托泰布典。
  首登玉山的日本女生——二十世纪初日本自然学者森丑之助的女儿,1922年成为第二个登上玉山的女性的十三岁的森富美。
  云豹还在吗?——一辈子都在寻找台湾云豹的野外观察者姜博仁。
  最后的撒哈拉——三毛,敦煌,关渡沼泽区的芦苇。
  夜鹰的大地——年轻的观鸟者张巍萨。
  向老鹰学习——以老鹰为师,投身“老鹰大梦”二十年的沈振中。
  戈壁来的呼唤——彭加木,以及被风沙吹没的水鸟。
  台风的子民——胡德夫,王志明,分别来自南部山区和云林的年轻人关于风灾和地震的故事。
  伸港来的阿嬷——每天坐公车到台中贩卖海产的阿嬷。
  荖浓溪上游的小村——高中部落的布农人对塔罗溪流的生态保护,非人类中心的深层保护。
  冬天的怪婆婆——平等里登山过程中遇到的不喜欢陌生人的怪婆婆。
  新中横的绿色家屋——坚守在环境脆弱的故乡追寻有机家园的老五民宿。
  家山——台北附近,猴山岳山脚的小村,坚持自然耕种的林家兄弟和清裕婆。
  
  最后,摘录开篇的小故事:
  “人生没有意义。”
  十七岁的孩子考完学测后,忧郁地跟我和内人说。
  “为何没有意义?”我们关切地跟他沟通。
  他提出一个要求,只要染头发即可。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28 14:48:02 | 只看该作者
         秋阳如酒啊,骆胖写脸书,回忆起许父亲多年前在深坑老屋的院子里,朝着那秋日艳阳慨叹道,浓浓的全是乡愁。是啊,秋阳如酒,我看着窗外远山的剪影,心早就跑到不知哪里去了。浇花,泡茶,看书,看的是刘克襄的《十五颗小行星》。
         那是你从未了解过的生命形态。十五颗小行星,十五位将自己放逐于原始山野、将生命交付于探险的孤独个体。隐逝于宝岛山林的日本青年,毕生寻找灭绝物种云豹的台湾年轻人,不顾生命安危登上珠峰而后失踪的探险家拾方方,走进沙漠消失的中国探险先驱彭加木,流浪至敦煌写下绝笔的奇女子三毛……对于将性灵与肉身都归附于神秘自然的他们而言,一只在沙漠中守巢的鸟、一座攀不上的高山、一条枯萎的河流、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原,都饱含着生命全部的涵义。他们的一生,痴迷于观察一头夜鹰,寻找一只东方环颈鸻,前往极度神秘危险的山林。为此,耗尽毕生心力。他们探险、漂泊与自然相遇,参透自然与生命万物的奥秘,最终自己也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肉身消逝,而灵魂永存。
        刘克襄,这本书的作者,一位同样热爱探险的鸟痴动物迷,他更能理解这些曾出现在自己的生命里、照亮自己前行道路的探险家朋友。他在每个小行星出现过的探险地,怀念、追忆,遥想他们当年在此,发生了怎样美丽的生命故事?
         每个人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宇宙中寂寞地发着微弱的光,在无边的黑暗和寒冷中照亮自己,也温暖着遥远的星系同样凝望着自己的陌生同类。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13:24 , Processed in 0.07636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