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天天向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九八四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
  
  充斥着黑暗窒息的空气,给一点零星的火光,正让人好不容易燃起希望,然后一步一步,拳打脚踢,痛的挫骨扬灰,割断你每一根神经。
  
  脑子里一团乱麻,很多疑问。
  
  党的集体权力理论表面似乎无法辩驳,但如果没有残酷至极的审讯和针对人致命缺陷的101室,那么思想犯还会被纯洁改造吗?我认真的想象过,如果101室给我准备了一个深水池,水底暗无天日,只给我一个氧气瓶,把我关在黑暗的深处三天三夜,那么我可能什么都承认了,正如思想警察给男主准备的装置——让老鼠活活的啃噬他的脸,光是看这段文字都不寒而栗,更何况老鼠是男主最恐惧的东西。
  
  但是,酷刑真的就意味着纯洁改造吗?思想上的,情感上的,彻底的改造?所以看到结局男主对老大哥充满了畸形的热爱,我觉得不可思议。或许男主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被改造了,因为周围的一切显得虚实难辩,毕竟在那个世界里,个人的生活空间极小,就算党规定怎样荒谬的结论,个人也无从反驳,假如党说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个人想要反驳,但是在党完全控制的世界里,没有书籍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传承,那么个人将永远无法辩驳,因为他找不到证据,因为他丧失了过去。奥勃良审讯温斯顿时,一遍又一遍逼他承认二加二等于五,不承认就是浑身可怕的疼痛,温斯顿开始还不屈服,最终他承认了,二加二等于五,但温斯顿曾在日记里写过这样一句话“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说实话看到这一段时有种沉痛的感觉,回顾人类的历史,有太多类似的悲剧上演。我觉得人类作为人类,难道不应该有一点守护真相的最基本的自由吗?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一定要疯狂的压榨呢?奥勃良疯狂的崇拜他的党他的所谓集体的权力,但实际上那也不过是两百万人的人数,为了这两百万人的权力,却牺牲掉其余几十亿人的智慧,自由,快乐和回忆。奥勃良居然也大方承认党的出发点就是对权力的无限追求,这样毫不掩饰的态度,倒也让我刮目相看,至少能看出这两百万人是一个头脑清醒的集体,或许不能说是清醒,而是极致的冷酷,这更可怕。
  
  双重思想真的就毫无弱点了吗?就好像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这个理论,对于核心党员而言,一方面他们知道这是一个谬论,但是更重要的一方面这无所谓,只要能巩固党的绝对权威,他们可以自我催眠毫不迟疑的大吼太阳绕着地球转。因为党永远不会犯错,这个集体永远英明神武,是啊,表面上看,这个党销毁一切记忆,重塑一切思想,监视,窃听,酷刑,暗杀……无所不用其极,更可怕的是,这还是一个有文化有思考有理性的团体,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他们在核心党的内部竟然废除了世袭制,因为这不利于底层民众的稳定,从这个角度上而言,他们对权力的追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注意这里用的是他们而不是他),并且是以集体为出发点的(如奥勃良),他们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极权社会。在高科技的监视科技的辅助下,他们一步一步控制了人民的思想,最终彻底维持社会秩序。而在这个伴随暴力和丑恶的过程中,双重思想就是核心党员的精神盔甲,刀枪不入,不择手段。因为它本身是悖论,只有悖论才会让人无从反驳。
  
  无产阶级真的不能成为救世主吗?核心党给了否定的回答,在他们看来,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五的无产阶级虽然人数众多,然而品质低劣,视线狭小,一盘散沙,如果没有党的领导他们只能加速灭亡,所以党的压迫也是理所当然,实际上无产阶级只是一个称号,他们和千百年来被压迫的愚蠢大众没有差别,他们也永远不会自动起来造反,只要没有比较的标准,没有多余的教育,他们永远不会意识到自己受到压迫。这些说法看上去好像有些道理,但是这不是唯一的结论,因为核心党的变态们,别忘了,人终究是人。人是为了快乐而存在的,权力能带来快乐,不代表其他的不能带来快乐,就算你们丑化性爱,杜绝娱乐,监控人民,但是永远无法灭绝人的天性——如果你们不能遮挡天空,就不能让每个人都厌恶晴天白云,如果不能把大家变成哑巴,就不能让每个人都不再聊天歌唱(书中反复出现的那个唱歌的无产阶级大娘形象)。正因为无产阶级没受到太多的知识教育,反而最大可能的保留了那份最原始的热情,只要人类天性中的热情还在,那么总会有一天,总有一个人,会意识到这样的生活不幸福,有什么地方出问题了,应该要改变,打破,哪怕还要再等一千年,但会有那么一天的,人类漫漫几千年来的进化发展正是铁证,就算核心党再怎么抹杀历史,但历史就是历史,它存在过,也势必对现在有影响,这是无法抹杀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书里最让我感触的一幕,当温斯顿被奥勃良的酷刑折磨的死去活来时,某一夜他却做了这样一个梦——梦里有金黄色的夕阳,树叶在微风中发出轻柔的声音,他,母亲,妹妹,裘利亚,还有奥勃良坐在翠绿的草坪上,大家说说笑笑,一条清澈的溪水悠悠淌过,空气中充满了清新的味道,温斯顿深深吸了口气,沉浸在前所未有的安宁愉悦中。乔治奥威尔行文冷峻,终于在此处流露出难得的柔情,虽然他没有说明什么,但我想他也找到了那个答案。
  
  最后,我想对自己说,珍惜现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在看《1984》之前也曾想过,比肉体折磨、杀戮更恐怖的是对精神上的折磨,但是在这之后,我发现这还远远不是!在小说中,有一种更恐怖,让人一想到就做噩梦:失去自我,背叛挚爱,把以前最唾弃的人和事变成从心底里的最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本书的成书背景可能直接影射的是20世纪上半期的特别是在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至于我这个猜测是否正确,我没有过多去做考证,只是从我自己阅读经验得来。但是本书的意义肯定超过了仅仅是对某种制度的影射,对一些更重要的概念,比如自由,比如人的尊严,以及现代性都有某种程度的思考包含在里面。
  首先,从书中来说,奥威尔描述的是一个丝毫没有出路没有希望的政体——极权主义。这个政体控制的不仅仅是人的身体,同时渗透到人的思想,把一个个作为个体的人牢牢地束缚住,除了热爱老大哥之外不能有任何别的个人感情。这个政体下全部都是极度扭曲的人,每个人都处在双重思想的控制下(“WAR IS PEACE,FREEDOM IS SLAVERY,IGNORANCE IS STRENGTH”) ,而且老大哥永远在看着你。(“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在这个政体下,充满了各种欺骗各种隐瞒各种名实不符和各种高压和恐怖。“The Ministry of Love was the really frightening one.” 历史可以随意篡改。主人公扮演的正是这样的角色。这是一个让人想到就毛骨悚然的世界。
  主人公作为最后一个人曾经希望找到出路,他把希望放在了无产者的身上,但是无产者却不关心这个世界,他们甚至于都不知道他们所处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有多么可怕和恐怖,他们的关心琐碎,记忆也支离破碎,他们湮没在细小的生活中不关心过去也不关心未来。事实证明他们似乎是最没有希望的人群。而关于群众究竟具有真正的力量还是只是一些乌合之众的争论历史上早已有之。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和托克维尔似乎有着很大的分歧。
  合上1984,我希望能从小说所描绘的情感和故事之外找到历史和政治的意义。
  极权主义历史上确实有之,汉娜阿伦特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中,系统地从历史的角度梳理和探讨了极权主义的起源性质以及演变。在她看来,历史上的极权主义是以希特勒建立的纳粹政府和斯大林时期的俄国为代表,阿伦特在第三部序言里提到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在这方面她因为档案的关系所以不作很多评述和分析,但是有写道“毛泽东的民族主义情感明显地和一切从前殖民地国家的革命造反起义一样,其强烈程度足以限制全面统治。这一切似乎不符合本书写到的某些恐惧。”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取得胜利之后立即将目标对准组织上国际化、意识形态全面化、政治抱负全球化,也就是说,它的极权主义迹象从一开始起就有所表现。”
  而极权主义究竟该如何定义,在网络上比较权威的维基百科是如此界定的:
  “totalitarianism (or totalitarian rule) is a political system where the state recognizes no limits to its authority and strives to regulate every aspect of public and private life wherever feasible. Totalitarian regimes stay in political power through an all-encompassing propaganda disseminated through the state-controlled mass media, a single party that is often marked by personality cultism, control over the economy, regul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speech, mass surveillance, and widespread use of terror.
  The concept of totalitarianism was first developed in a positive sense in the 1920s by the Italian fascists.The dominant version of totalitarianism was created in the late 1940s and 1950s by anti-communist Cold Warriors, who sought to emphasize the supposedly "evil" nature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its alleged similarity to Nazi Germany, for propaganda purposes.”
  而同时在阿伦特的书中,有一些逻辑结论可以分析到以下很容易被混淆的几点:
  1.        极权主义政权只严格地指希特勒执政时的纳粹德国政权和苏联的斯大林肃反时期。
  2.        极权主义起源于大众,潜在地生存于每一个国家,极权主义的政治根源存在于一切政治制度。
  3.        极权主义政府同专政和暴政不一样,在它们之间划分区别的能力绝不是可以安心地留给理论家们讨论的学术问题,因为全面统治是唯一一种使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共存其中的政府形式。因此,我们很有理由严格地使用“极权主义”这个词。
  奥威尔描述的世界具有极权主义的特征,书中的预言甚至在后来的历史上有着令人惊奇的相像,让人不禁感慨奥威尔的天才和洞见,但是毕竟作为小说,该书有着太多的虚构和想象。尽管如此,1984作为一个对人类的提醒,将永远敲响警钟。
  对于未来世界的想象,不同的想象和意见就意味着对未来和当下世界的不同的诊断。对于自由民主的尊重及捍卫很可能是本书背后的深深立意。但是究竟是不是我们防止了走向极权主义和极权政权,人类的未来就不会有隐患?
  在另一本同样伟大的小说《美丽新世界》中,阿道斯赫胥黎作出了不同于奥威尔的对未来世界的诊断。在阿道斯赫胥黎看来,可能可怕的不是极权主义,很可能我们不被极权主义强迫和压榨,但是我们却自觉而乐意地接受机器的奴役并浑然不知。“让人们失去自由的并不是“老大哥”,而是人们所热爱并崇拜的工业技术。换句话说,将毁掉我们的,并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而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同样《娱乐至死》中,波兹曼有着和赫胥黎相似的判断。“奥威尔警告人们将会受到外来压迫的奴役,而赫胥黎则认为,人们失去自由、成功和历史并不是老大哥之过。在他看来,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而在波兹曼自己的著作中,思考了一个相关的问题,娱乐业的发展给我们当今的社会带来的是什么?他认为“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 在最后一章赫胥黎的警告中,波兹曼说:“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波兹曼指出的危险正在于,技术以及娱乐媒体的发展已经让人类分心于各种繁杂琐事,文化生活甚至政治活动全都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他在书中一开始就讲述了因为电视的存在,总统的选举是如何被形象所限所影响。事关国家大事的总统选举都可以被电视的存在而左右,那么所有重大的事件和意义都可以被娱乐所肢解,一句话,娱乐似乎在使我们变得平庸变得迟钝甚至变得愚蠢而更加卑微。人在娱乐的世界中慢慢失去了人本来为人的尊严和意义,变得矮小,精神萎缩,变成婴儿,变得不再具有思考力和判断力。在这个过程中,人必然自己会抛弃掉自己的自由而湮没在工具技术和娱乐中。在奥威尔那里被老大哥所限制的自由在赫胥黎以及波兹曼那里成了人类自愿放弃自由。波兹曼说:“到了这个时候,如果你还不能意识到技术必然会带来社会变迁,还在坚持技术是中性的,仍然认为技术始终是文化的朋友,那么你实在是太愚蠢了。”
  波兹曼在这句话上触及到了一个更根本的问题。什么是技术?而关于什么是技术,海德格尔曾有专门的论述,收录在演讲与论文集中,其中开篇即为技术的追问。海德格尔苦苦追寻技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通过对招致、遮蔽、无蔽、解蔽、促逼以及集置一系列概念的考察,他说:“技术之本质现身威胁着解蔽,带着一种可能性逼人而来;那是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一切解蔽都在订造中出现,一切都仅仅在持存物的无蔽状态中呈现出来。人类的行为决不能直接应付此种危险。人类的所作所为决不能能单独地祛除此危险。不过,人类的沉思能够去思考:一切救渡都必然像受危害的东西那样,具有更高的、但同时也是相近的本质。”
  海德格尔引用荷尔德林的诗歌:“但哪里有危险,哪里也生救渡。”对于海德格尔来说,这个救渡在于艺术,他说“艺术是一种唯一的、多重的解蔽。” 他同样引用这位诗人的诗句:“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这是他对现代性病症的诊断和解药。在现代性的问题上,不管是奥威尔还是赫胥黎或者是波兹曼都有触及到,也是三本书背后共同的大问题。人类告别了上帝的襁褓,虽然开启了自己的步伐,兴奋且勇敢而坚毅,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却在兴奋之中带着紧张,带着无所适从,甚至是巨大的恐慌,背叛之后如何重建一个更加坚定美好的世界这是很多大的思想家关注的问题。甚至有很多思想家如施特劳斯告诫我们在启蒙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一条歧路,似乎古人的智慧才是更高的智慧。韦伯告诉我们要清明要勇敢,即使局势如此,也要清醒成熟。而如哈贝马斯这样的晚近的思想家寄希望于新的出路------‘“交往理性”。由此可见,现代性的问题作为一个大的话题各位大的思想家都做出了不同的论述。有共识的同时不免也存在重大分歧,于是到现在为止,现代性的问题正如刘擎的著作所选用的词语:悬而未决。
  从极权主义到现代性,这是只有人类现代社会才会遭遇的问题。世界真的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一个小国走向一个大的区域进而到现在走向了全球,我们遇到的问题不是某国人民遇到的问题,而是全人类共同的问题。相应的,问题的解决越来越需要全体人类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也许,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历史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感到深刻的恐惧
  但没想到即使在这样暗无天日的,2+2=5世界里也是有爱情的,这样人暂时忘记了恐惧
  
  以我现在的情志和政治觉悟理解这样一部寓意丰富的小说
  但至少我能理解这种恐惧给人、社会、文明的伤害
  
  还好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
  民主、言论自由、人民当家做主仍旧写在宪法的最前页
  祝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乔治奥威尔,在其短暂而颠沛流离的一生中创作了为数不多但影响甚广的文学作品,其中以《1984》、《动物庄园》为甚。小时候目睹了殖民地的尖锐冲突,青年时在缅甸当警察了经历让他深深同情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后又参加西班牙内战,随后流亡,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宣传工作。他虽出身英国中产阶级,但一生都在与处于底层的贫苦大众接触,同时接受到的英国传统教育让他难以彻底摆脱这种阶级烙印,所以他的一生都是在思想挣扎中寻求平衡和解脱。
  《1984》和《动物庄园》的主题其实相似。我以《1984》为例,作者给我们构造了一个集权主义严重的小型国家——大洋国,主人公温斯顿对这个集权小国从怀疑到思想上的反叛,到与其情人裘丽娅行为上的反抗,最后被思想警察进行了思想改造的这么一个故事。
  其实我一边看一边想,这样的社会在现实的历史长河有没有出现过呢?彻底的集权主义,完全的控制思想,荒唐的篡改历史记录.......这是另一种乌托邦的想象,同欧文的新和谐公社不一样,欧文的和谐公社是一个世外桃源,没有电幕,没有两分钟仇恨,没有老大哥,没有思想警察,没有101房。欧文的和谐公社,起码有说2+2=4的自由,有独立思想的自由,它没有集权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尽管仅仅是空想社会主义。
  电幕下的大洋国,连最细微的表情变化都会被认为是背叛的征兆,无处不在而又隐形的思想警察时刻监视着你的一举一动,靠维持着等级社会的永久化来实现虚拟“老大哥”的寡头统治。我觉得这个社会什么东西都是虚假的。记录是虚假的,战争是虚假的,生产是虚假的,统治领袖是虚假的,甚至人们的思想都是虚假的。党的口号: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思想被改造已是家常便饭,只要不符合党要求的,一律改造合格为止。文中的主人公就是经历了一场思想改造,最后成为一个盲目崇拜老大哥领袖的愚民。
  看了此书,我对集权主义有了自己的理解。集权主义最基本的就是学会自欺欺人,最重要的是学会放弃自己的独立思想,最核心的是忠实于执政党的统治。我觉得在人类历史发展史当中,真正的集权主义没有出现过。就连在最疯狂的法西斯统治时期,集权没有出现,有的只是希特勒的个人独裁主义,而我理解的集权主义应该是集体的集权专制,没有明显的领袖却人人自危,这样的集权才真的“深入人心”!但幸好,这样的集权只是在虚构的小说当中,若真的出现在真实世界里,那人类的处境该会是如何的悲剧?容易轻信、盲目无知、恐惧、仇恨、领袖崇拜、欣喜若狂、颂赞......同时,人类的一切正常的本能都被压制,代之以意识的控制。生命会无故消失,历史会无故篡改,记忆会无意识地改变.......一切都是虚假。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乔治奥威尔,在其短暂而颠沛流离的一生中创作了为数不多但影响甚广的文学作品,其中以《1984》、《动物庄园》为甚。小时候目睹了殖民地的尖锐冲突,青年时在缅甸当警察了经历让他深深同情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后又参加西班牙内战,随后流亡,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宣传工作。他虽出身英国中产阶级,但一生都在与处于底层的贫苦大众接触,同时接受到的英国传统教育让他难以彻底摆脱这种阶级烙印,所以他的一生都是在思想挣扎中寻求平衡和解脱。
  《1984》和《动物庄园》的主题其实相似。我以《1984》为例,作者给我们构造了一个集权主义严重的小型国家——大洋国,主人公温斯顿对这个集权小国从怀疑到思想上的反叛,到与其情人裘丽娅行为上的反抗,最后被思想警察进行了思想改造的这么一个故事。
  其实我一边看一边想,这样的社会在现实的历史长河有没有出现过呢?彻底的集权主义,完全的控制思想,荒唐的篡改历史记录.......这是另一种乌托邦的想象,同欧文的新和谐公社不一样,欧文的和谐公社是一个世外桃源,没有电幕,没有两分钟仇恨,没有老大哥,没有思想警察,没有101房。欧文的和谐公社,起码有说2+2=4的自由,有独立思想的自由,它没有集权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尽管仅仅是空想社会主义。
  电幕下的大洋国,连最细微的表情变化都会被认为是背叛的征兆,无处不在而又隐形的思想警察时刻监视着你的一举一动,靠维持着等级社会的永久化来实现虚拟“老大哥”的寡头统治。我觉得这个社会什么东西都是虚假的。记录是虚假的,战争是虚假的,生产是虚假的,统治领袖是虚假的,甚至人们的思想都是虚假的。党的口号: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思想被改造已是家常便饭,只要不符合党要求的,一律改造合格为止。文中的主人公就是经历了一场思想改造,最后成为一个盲目崇拜老大哥领袖的愚民。
  看了此书,我对集权主义有了自己的理解。集权主义最基本的就是学会自欺欺人,最重要的是学会放弃自己的独立思想,最核心的是忠实于执政党的统治。我觉得在人类历史发展史当中,真正的集权主义没有出现过。就连在最疯狂的法西斯统治时期,集权没有出现,有的只是希特勒的个人独裁主义,而我理解的集权主义应该是集体的集权专制,没有明显的领袖却人人自危,这样的集权才真的“深入人心”!但幸好,这样的集权只是在虚构的小说当中,若真的出现在真实世界里,那人类的处境该会是如何的悲剧?容易轻信、盲目无知、恐惧、仇恨、领袖崇拜、欣喜若狂、颂赞......同时,人类的一切正常的本能都被压制,代之以意识的控制。生命会无故消失,历史会无故篡改,记忆会无意识地改变.......一切都是虚假。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到那时,你是否还会记得,那张皱皱巴巴的的字条里,写满了爱意。——题记
  
  
  
        “你记得吗?你在日记中写到:‘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
  
        “记得”温斯顿说。
  
        奥勃良举起他的左手,手背朝着温斯顿,大拇指缩在后面。四个手指伸开。“这是几个手指头?”
  
        “四个”
  
        “如果党说不是四个而是五个,那么你说是几个?”
  
        “四个”
  
        话还没说完便是一阵电击的剧痛,电椅仪表上的指针转到了五十五。温斯顿疼得汗如雨下。奥勃良看着他,四个指头仍然伸在那里。他把操纵杆拉了回来,不过那剧痛只是稍微减轻了一些。
  
        “现在是几个手指头,温斯顿?”
  
        “四个”
  
        指针升到了六十……
  
  
  
        倘若没有了解奥威尔的无助,你决然不会懂得以上的场景。到那时,时空只剩下了粘滞,昔人只成为眷影,一切都在骗与被骗中残喘,而春天的鸟儿呢?
  
        竟要躲到郊野去歌唱。
  
        刚刚看完《一九八四》,心中升起的是一种莫名的惆怅。这其中,自然有对那种黑色预言不可名状的恐惧,而更多的却是悲伤,痛到心底的悲伤!读罢,我不禁问自己,人类的社会真的会那样吗?面对人性和权力,我们真的不讲一点点情意吗?非要把一个人逼到绝路,眼睁睁的看着他背叛自己的灵魂,才肯罢休吗?虽然,那只是个预言,但是却终究有着现实的影子,恍惚间,模糊了界限。
  
        到那时,你是否还会记得对视时的坦诚,记得我们在电幕前的私会?
  
        温斯顿,我们的主人公,一个外围党员,面对老大哥那胜似“阳光”的可靠面庞,你竟然产生了怀疑。你竟然动摇了对党的笃信。在一个大街小巷到处布满了监视器的国度里,这样的怀疑是多么的不易!然而仔细想想,这确又是一种必然,为什么呢?在一个真理部负责撒谎,友爱部负责战争,富裕部负责贫穷的地方,你要人民踏踏实实,幸福安康的跟着“永远正确的老大哥”,岂不是痴人做梦吗?就这样,你在同自己反复的斗争中明白:这不是我要等生活。
  
        “打倒老大哥!”
  
        “打倒老大哥!”
  
        “打倒老大哥!”
  
        在电幕的监视范围之外,你的手不受控制的在日记上写下了你的思想,然而你却害怕,这并不是因为会有警察冲进来逮捕你,你早已想好,自从失去崇拜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成为在友爱部的地下室里化为乌有的人了。那么你在怕什么呢?原来是孤独啊!坐在每天例行的所谓“两分钟仇恨”的会场里,你觉得只有自己一个人清醒,周围全是愚民。狂热的尖叫,顶礼的膜拜,不过全是些群魔乱舞罢了。在这孤独间,你准备放弃。直到有那么一天,你在楼道里遇见了那个你曾认为是思想警察的女孩,那个你曾经准备要灭口以绝患的姑娘,递上了那么一张皱巴巴的纸条。是什么呢?是威胁?是传票?是暗杀令?是劝你自首的纸条?是让你化为乌有的前兆?你颤颤巍巍的打开了茱莉亚的纸条,上面却写着:
  
  
  
                   “我爱你”
  
  
  
        炙热的泪水夺眶而出,原来你不是一个人!在那个没有“生活”的土地上,有人和你一起在怀疑,在挣脱,在高压线的一旁勇敢的爱恋。这,便是对老大哥最为有力的讽刺!就这样,你们相爱了,为了短短的约会,你们不得不设计一个精确到分钟的碰头计划,因为所有的误差都可能导致被捕。为了久别的相见,你们不得不装作是在系鞋带,是在买东西,因为所有的真情都是党所不能容忍的“thoughtcrime”,你们明知道结局必然是枪毙,却还要义无反顾的去爱,还管这叫“活一天,算一天。”你难道觉得这是一种颓废吗?不!好了腿疾,胖了身体,有了精神,戒了烂酒,来了热情,这不是证明吗?真理部自然可以给这种行为定义成是无产者低俗而不求上进的放纵,但活着就是活着,快乐就是快乐,它不会随一天删改七遍的报纸而抹杀。说到这,核心党的奥勃良恐怕要笑了吧?“我们还有遗忘炉呢!”
  
         那又怎么样?
  
         既然是黑色政治预言,结局自然是悲剧,奥威尔要表达对于极权的讽刺与愤恨,在渲染了核心党和老大哥无以复加的荒唐变态之外,也给读者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当曾经最信任的老头以思想警察的身份冲了进来,当拳打脚踢连带冷漠绝望呼啸而来。你沉默了,看着茱莉亚被打晕带走,你竟然没有想法去反抗。那一刻还是到了,再欢愉的生活还是逃不过老大哥残酷的审判。绝望吗?
  
  
  
        电椅仪表上的指针又上升了。
  
        “现在是几个手指头?”
  
        “四个!快停下来!快停下来!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我!四个!四个!”
  
        电表又上升了。
  
        “多少手指?”
  
        “五个!五个!五个!五个!”
  
        “不,温斯顿,这没有用,你在撒谎”奥勃良说,“你心里仍然认为是四个,到底  是几个?”
  
        “四个!五个!四个!五个!你爱说几个是几个!”
  
        电流停了。
  
  
  
        太残酷了吧,他们可以让你把四个说成是五个。太无情了吧,他们竟然可以用你根本就无法承受的恐惧去逼你出卖爱人。就是这样,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你走出了友爱部,你被改造好了,“你热爱老大哥!”
  
        熟悉的街道上,你又遇见了茱莉亚,然而那漠然的眼神绝然没有了先前的感觉。那是木讷的,空洞的,没有灵魂的摄像机。没有办法,她也热爱老大哥了啊!
  
        树灌里的幽会,教堂里的相见,弹坑里的热吻,闹市旁的呢喃。一切的一切都随着真理部那些本应是真理的废纸一起飘进了遗忘炉里,那深不可测的大口仿佛昭示着,不要感动,没有什么存在过,一个人消灭了就是消灭了,什么情都是乌有。奥勃良笑着:“倘若你要是说你是明白的,老大哥是坏人,那恐怕你就是那明白人里最后一个了吧,我们会枪毙你,这样所有人就都纯洁了,不是吗?”
  
        温斯顿,放心的去吧。虽然你最后还是归顺了“伟大的永远正确的老大哥”,然而你毕竟清醒过,明白过,爱恋过,抗争过,这就足够了。真理部的职责不就是让谎言成真,让人们相信这些胡言吗?你用短暂的锋芒,证明了只要有一点点自由的希望,那块吱吱歪歪的电幕终究会闭上他罪恶的嘴巴。在明白了的范畴里,你绝不是最后一个人。
  
        此时此刻,我又来到了这片芬芳的草地,我看到了,那躺倒的嫩草,那相识的鸟儿,那真的存在过的,抹杀不掉的,爱意。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爱天朝,那么看看《1984》吧
  如果你恨天朝,那么看看《1984》吧
  如果你爱天朝,那么看看《1984》吧
  如果你恨天朝,那么看看《1984》吧
  如果你爱天朝,那么看看《1984》吧
  如果你恨天朝,那么看看《1984》吧
  如果你爱天朝,那么看看《1984》吧
  如果你恨天朝,那么看看《1984》吧
  
  泥煤 够长了吗?
  豆瓣,你很喜欢长的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感觉很堵,不知道怎么说出来,那么就把自己能够想到的写出来吧。 记忆最深的是那帕森斯家的那两个小孩子,只因一个陌生人的鞋子奇怪就向警察告密;看到老人用有“老大哥”照片的纸张包东西,就在老人背上点火;听到亲生父亲晚上的梦话就向警察揭发自己的父亲,这些让我看到的是两个长着幼齿的恶魔。
  这个太牛逼了我现在去完成我的网站http://www.catonimaritime.com/等下在来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2-11-6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经典的政治讽刺小说。绝对的权力带来带来绝对的异化和恐怖。随时在电幕的世界里生存,随时被监听监视,没有个人的自由更没有思想的自由,爱情更是奢侈。那样的世界里,怀疑都是一个恐怖的词语,消灭思想成了必然,灌输思想和编造历史是自然的,奥威尔伟大的前瞻者!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15:31 , Processed in 0.0445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