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12|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雪岩(全三册)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8 09:5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05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11-5 11:00:22 | 只看该作者
      高阳描写胡雪岩,高明有三。(剧透)
      
      其一,将胡雪岩的一生分成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命名为《胡雪岩》《红顶商人》《灯火楼台》)。起——成——败的丝丝缕缕被作者纳入这三部分中,高阳不仅写了胡雪岩这个人,把他的势(得势失事)也分析地相当透彻了。
      
      其二,笔墨大部分用于对人物的描写,而对人物的描写又都寄予一件件小事之中。作者写了很多小事,例如关于婚姻作者就费了颇多笔墨,尤五、郁四、古、包括胡自己等等与妻妾之间的关系用了很多的篇幅,我想古人所谓“修身、齐家、治天下”,胡雪岩有12个老婆但家和才是他万事兴的一个基础,小说没有着墨于香艳,却去描绘男女之间更深层次的关系,可见作者对人性的洞悉和对齐家的理解。
      
      其三,没有一般小说力求圆满的固执。小说里很多人物前面出现了,后面却消失了,后面出现的人物,前面却不铺垫,这些看似写小说不应该犯的错误,却被作者运用成使得这部小说与众不同的因素。三套书三个阶段,却略去了中间很多的篇幅。(这就像武侠小说只写主人公如何获得了传世秘籍,以及如何潜心修炼,却花很少的笔墨去写他如何大战五大门派,惩治恶人这些能激发人荷尔蒙的段子)可见作者的高明,就如画画,留了大片的白,只将一只展翅欲飞的鹰画在那儿,其余的都是多余的,繁复之中抓住根本的功夫,岂是当代大部分作者所能达到的境界。至于旁边绿叶人物的安排,我想真正地做到了只为突出胡雪岩这个人以及展示作者的理解。
      
      在当代来说胡雪岩的意义何在,依我之见又有三:
      
      一中国特色的政治环境,依旧带有浓重的官僚主义色彩,胡雪岩之所能成功,在于他是官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商,他一有红顶,二也是某些时候替官办事的。在官本位的体制下,现代企业家想要成功不说搞权力寻租,但官商搞好关系是必要的,胡雪岩算是个好商,他只是借了官的声望,凭的还是自己的本事,并没有搞一些侵害他人利益暗箱操作的事情出来,这在他自己说来是我要搞也搞外国人,甚至于在工业化浪潮面前他为了保住以丝为生那批人的生计而放弃了对自己更好的选择。说白了,胡雪岩能起来,不是依靠坑蒙拐骗,而是看到了洋务的势,有了好的眼光,借了对的势,起来了。
      
      二胡雪岩为商的准则是与人为便,从来只有人家占他的便宜,很少他占人家的便宜。说起来他是看透了人性的,花花轿子人人抬,与人为便,自己为便。如果是相互倾轧,那么都不得好死。从这点来书胡雪岩更像是个官,而不是个商,商人为利不计后果,但是这样的商人能否达到胡雪岩的高度,则要打个问号。胡雪岩为商站得直,看得远,值得当代商人学习。
      
      三胡雪岩之看人对人用人亦是一绝。这篇小说描绘的是人不是事,这是看透了为商之道的高阳先生的笔法。胡雪岩之成在于他见人识人用人,即使是各路混混也能用得恰到好处,他之不能成事那就没有天理了。但是在他的败因之中亦有这一条。是作为反面教材给当代的人所明鉴的。人性之复杂,亘古未变,胡雪岩之败也是他还是个凡人,凡人就会有失误,就会在胜利面前失去警惕。也许如谷雨春夫妇劝他那般早点把摊子收拢来,享享福才是老子得天知道。局内人看不透,只道事在人为,实际上劫数如此人难胜天之事不在少。
      
      ——————————————————————————————
      
      最后,胡雪岩和他的旧友人们重聚一堂,用曾经自己财富的零头去做他最后的一点绵薄的帮助,却得到了莫大的幸福和感慨。当螺蛳太太要打开盒盖确认朱太太有没有做对不起胡雪岩的事的时候(偷里面的东西),“胡雪岩拿起锡盒,有意无意地估一估重量,沉吟了一下说:‘罗四姐,你不看了好不好?’'不看,东西好好儿在里面,你的心放得下来'”
      胡雪岩在经历了这些大起大落之后,是真正地放下了看开了,这是一种无奈,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得道。在他用最后的力量帮助别人的同时,他也看清了人世间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真正的友谊很亲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莫马蹄。
      
      这个代价,只是沉重了点,让人不禁扼腕。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11-5 11:00:22 | 只看该作者
      这几天,高阳先生的《胡雪岩》把我折磨的很,我终于把全传看完了。细细品味起来,《平步青云》系列是写的最好的,叙述胡雪岩由钱庄的小伙计,鲤鱼跃龙门般成为杭州城内有名的商人。
      
      虽然,每个人的成功很难进行复制,但是不妨碍我们吸取其中有益并且值得借鉴的地方。
      
      我觉得,做事先做人。只有成为一个有担当、肯付出、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的人,才能做好生意,做好事业。
      
      一、花花轿儿人抬人 这是一句俗话。不过说明了两个道理。第一、主次有别,要认清主人和仆人的区别,不可僭越,不可做出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第二、要同心协力,轿子才能走的又快又稳。坐在轿子里的人不要随便乱动,抬轿子的人要同心协力,一路向前。
      
      二、前半夜想想别人,后半夜想想自己  作为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宠着供着,我们很少会理会别人的感受,从对方的角度想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硬伤。但是,现在都强调客户至上,如果不能从客户的角度想问题,做事情,我们的事业肯定一败涂地。当然考虑别人,绝不意味着委屈自己,赔本赚吆喝,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事情还是要少做。
      
      三、贫贱之交不可忘 胡雪岩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他得势后并没有忘了在钱庄的伙伴们,他对于故人的联系是很密切的。而且,胡雪岩经常做些雪中送炭,这远远比锦上添花来的更不容易,因为人心总是势利的,喜新厌旧,嫌贫爱富。
      
      当然,胡雪岩成功的最大助力是王有龄。没有王有龄,他的事业也不会这么大。不过胡雪岩拥有这样的素质,即使没碰上王有龄,自有一番不错的天地。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11-5 11:00:22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是历史小说,背景也久远,但书中所授的从商、做人之道放在今日却也让人十分受用。虽感慨没能早日阅读,但也庆幸自己终究也还是读了。
      
      “花花轿子人抬人”,这是书中多次提到的句子,于我而言,一件事做得好,不仅是自己受益,相关的人也要受益。仔细想想,胡雪岩的经商之道于西方管理上提到的“win-win”有异曲同工之妙。做事情,如果损人但不利己,这种事最好不要做,对自己无益,最后还得罪人,留下后患,不利往后;如果损人但利己,这也都要斟酌,因为利益而得罪人始终是不好的;而最好的就是利人利己。书中描述胡雪岩做生意,虽然铺垫很多,但最后并不获利。但他在过程中,因为秉承利人利己的原则,交下了不好朋友,收服了不少得力的手下,这些都为他以后做大做了铺垫。有人脉即有资源,有问题时,门路就广,这样何必担心生意做不好呢。
      
      看问题长远、周到,是胡雪岩的第二特点。把握好大方向,凡事趋利避害,替人考虑周全,这样才能做到“win-win”。在书中好几次碰到看似解不开的死结,都被胡雪岩轻松化解,让人非常佩服作者。乱世中虽然充满着危机,但也处处是机会。一如职场,如进入一个体制完善的企业,压力虽小,但是机会也不多;但如果进入一个处于混乱的企业,那有能力的人便有了冒尖的机会,当然,如果是无可救药,任你是法力通天的孙悟空估计也是无计可施。所以,一切也看眼光,瞅准了,是机遇,或是陷阱都都在一念之间。
      
      再来不断反思,根据事情的发展及时改变自己的策略和方法。在书中,胡雪岩经常都是料事如神,但但凡碰到自己没有意料到的,他便反省,是自己在何处考虑欠缺。如此一来,以后处事时,考虑事情便更周全。换而言之,胡雪岩也在学习。“不进则退”,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不管是胡雪岩,亦或是职场中的芸芸众生,想要发展得更好,必须学习。学专业知识,学沟通,学处事,处处皆学问。一旦不学,停滞不前,则终有被淘汰的一日。这么一想,岂有终日无所事事之理。。。
      
      读书读的只是文字,文字中传达的内容和道理需要自己去领悟。虽感慨没有早日拜读,但也无憾。就自己之前的阅历和见识,即使读了估计也只是看个热闹,读不出个所以然。书,不同的人读出不一样的味道;而即使同一人读,在不同的时间点读,也有不同的感触,只因心境和经历已大大同了,而这就是所谓的成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11-5 11:00:22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胡雪岩具体的发家过程着墨不够,反倒對於胡雪岩的娶妾過程關注太過。太過注重人際關係中的軟衝突,對於胡先生的為商戰略,除了花花轎抬人以外,其他方面略顯缺乏,讀之可知胡雪岩之為人,卻很難確切理清胡發家致富到巔峰最後沒落的整體脈絡,想來也和先生此作歷時過久之故。然而期間風俗民情,言語機鋒,為人之道頗令人感佩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11-5 11:00:22 | 只看该作者
      先说明一下,这套《胡雪岩》我只看了第一册《平步青云》一半,但是给我的感觉....这本书里的情节,完全可以跟金庸的武侠甚至现在流行的YY小说有一拼。我们的主人公,红顶商人、商界巨子、大情圣胡雪岩同学的运气也太好了:首先胡雪岩同学仅凭在茶馆的萍水相逢就把巨款投资给落魄的王有龄同学去干不靠谱的捐官,而且还不留借款字据......王有龄同志也还真争气,在路上居然发现儿时的奴才何桂清成了钦差大臣.....而且何桂清同志也真是不忘本,不仅不怕王有龄把他当年做书童冒籍赶考的底掉出来,反而出力使劲,帮其谋官.....再说等王有龄荣归故里报谢大恩后,胡同学用海运局的公款进行“资本运作”,居然畅通无阻,不仅原来钱庄同业的上司张胖子不排挤,还鼎力相助胡同学顺利成立了钱庄....后来胡同学作为海运局的官员,居然和竞争对手漕帮的老大攀上了关系成了“爷叔”,顺利的打开了漕帮的局面.....还有以后的郁四,以及送钱的罗尚德....总之危机时刻必有贵人现身,这运气搁现在去买双色球,500万虽然必然中不了,但火锅奖肯定每期必中.....怪不得连王有龄都说:顺的让人犯嘀咕!反正在胡同学大手大脚的银弹攻势和不怎么高明的笼络术的施展下,所到之处无不是所向披靡,各色人物纷纷拜倒降伏.....
         得,我就看到这儿就打住了,各位,久违的那种看YY小说时产生的很爽代入感已经让我的肾上腺激素水平提高了.....
         也许我不该这么认真,毕竟是一本小说,人家作者靠码字挣稿费,我们读者就是靠阅读产生快感.....
         不过我还是想在这里告诉各位想从中学习经验的同学,历史上那个胡雪岩同学的成功还有他的失败,就和马云、牛根生、史玉柱等同学们的成功一样,都不会是表面上那么简单,也不是靠能“把信送给加西亚”就能做到的。
      
      ps:以上评论是我2009年写的,今天偶然再翻居然在豆瓣上找不到了?幸好我早对中国国情略有了解,所以写文总有备份。难道豆瓣不允许差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11-5 11:00:22 | 只看该作者
      《胡雪岩》系列,是高阳先生的代表作。全书七册,分别为《发迹江南》、《红顶商人》、《灯火楼台》三部。从书名,我们显然可以看出,胡雪岩的一生轨迹:白手起家,赐红顶、赏黄马褂、富可敌国,却终究是灯火阑珊、人去楼空。高阳先生同时是一位资深的红学家,因此,此书结尾处,颇有一番“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悲凉之感。
      
      胡雪岩成功的内因,与他自身性格颇为相关。出身钱庄伙计的他,没读过多少书,因此,较少受各种儒家教条束缚,与迂腐无关,懂得圆通。总之在他眼中,就是一个“利”字,这种功利思想起源于墨家。墨子提倡兼爱,却不是基督无偿爱世人,而是一种“我对你好,反过来你也会感激我,报答我”的互利行为。面对敌人,他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而是给予他再生的机会,敌人因此就变为战友。对于达官显贵,胡雪岩与其结交,更是不遗余力。“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奉行此一准则的胡雪岩,自然是畅行黑白两道、华夷各界。
      
      他成功的外因,如书中所言:海禁大开与左宗棠西征。所谓历史,一半是故事,一半借鉴与讽刺。一个半世纪之前,我们固步自封,在列强们的坚船利炮的威逼下,不得已开放通商,因而改变历史。一个半世纪之后,我们主动寻求开放,再次改变现状。唯一不变的还是那套陈旧的框架。好了,前者就此带过。
      
      至于后者,我们可以说那是时代原因,也可以说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成功的共同原因。嘉庆道光以后,清政府自上而下,腐朽以极。面对早期的白莲教与后期发捻之乱,清政府的国家军队——绿营,不堪一击。洪秀全占据东南半壁,震慑清廷,后者不得已求助于民间武装。因此,各地封疆大吏,纷纷办团练,抗击洪杨。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壮大。洪杨之乱平后,手握重兵的督抚们功高权重。晚清四大奇案,杨乃武小白菜一案,之所以轰动全国,军机内阁严命办理,实是因为,慈禧想拿几个督抚开刀了罢了,以此解除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们对于朝廷的潜在威胁。然而,大势所趋,终不可避免。清末北洋军兴,辛亥武昌起义,民初军阀混战,与彼时办团练留下的私人武装不无关系。
      
      既然朝廷授予外臣们创设私人武装的资格,显而易见,需要他们“自负盈亏”,朝廷没有为他们买单的责任与道理。当然,清廷也没有这个财政能力。因此,办团练的最大难题就出在粮饷之上。曾国藩创设之初,到处设立关卡,抢收厘金,一时商贾莫不怨恨。而左宗棠西征回乱,则有胡雪岩这位活财神,为其凑足军饷。左文襄西征的成功,胡雪岩自然也是因此得利,两位私交甚笃的宾主,同时到达个人地位与声望的巅峰。
      
      可以说,那一代人是时代创造的英雄。
      
      胡雪岩失败的原因,也很简单。木秀于林,风必折之。曾文正去后,李鸿章与左宗棠,一山不容二虎,两位重臣开始争斗。欲击败左宗棠,李鸿章必须剪除胡雪岩,欲去掉胡雪岩,只有从商业上拖垮他,如果华商不能,那就联合洋商!内外夹击之下,胡雪岩就算有三头六臂,也难逃一败!
      
      胡雪岩除了有着全国最大的阜康钱庄与大名鼎鼎的胡庆余堂之外,同时兼营丝绸。而其生意上的命门正是在丝上。利用大量存款,囤积干丝,在时机合适之时,售予洋商。洋商也的确为胡雪岩咄咄逼人的气势所怯场。然而,还是体制的问题,或者说是时代的原因。欧美列强所赖以维系与壮大的是资本与商业,因此,各国在华商人的利益均有政府保护。而胡雪岩则没有,他是一个人在对抗一群国家!焉有不败之理。如果在危机时刻,清廷能果断援手,胡雪岩的结果究竟如何呢?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或许那就是命!
      
      胡雪岩有过一个机会,得以往回颓势,但是他没有这样做!洋商曾提出,如果胡雪岩愿意引进欧美制丝机器,那么他们愿意合作,买下那批囤积的干丝,销往欧洲。但是,胡雪岩没有同意。因为,中国的传统的制丝业,仍然是家庭作坊,或是手工运作。湖州一带丝民以此赖以生存,一旦引进制丝机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也意味着大批手工制丝者的破产!社会将因此不稳定!帝国主义从早期的侵占领土,掠夺资源到倾销商品,到19世纪末发展成新帝国主义——输出资本,因此改变或者说粉碎当地的原有生活方式,这无疑是一场革命。后期的胡雪岩,因为身份与地位的提升,自然而然的读过不少书,此刻儒家观念已然进入他的经商理念。他没有答应洋商的合作,是因为他同情因此而破产的农民,更不想自己留下骂名。这时,我又想到了曾国藩,平定洪杨之乱之后,曾国藩功高震主,手握重兵,曾有人劝其称帝。无论从他当时的地位还是从汉人主体地位,这一建议合情合理,但是他没有。很简单,刚刚逃离战争之祸的黎首,岂能因他一人的私念,而再遭祸乱。而忠君爱国,又是一时读书人的内心食量。作为一名立德立功立言的儒家信徒与理学家,他都不能让自己这样做。还有李鸿章,梁启超为其作传,开篇即言“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还是时代观念与大势,左右了胡雪岩与曾国藩。如果曾国藩能像他后来的那位湖南老乡一样,历史又将会如何呢?同样没有如果,这也是命!历史给予曾国藩机会,却不是曾国藩改变历史,这就是他与那位后来者的区别!
      
      最后,干丝滞销,银行存款无法套现,内外夹攻之下,胡雪岩帝国终告破产。抄家之时,胡雪岩诸位姨太太,走的走,死的死,只有他很淡定的一句“就当一场真实的梦吧,反正我已经什么都经历过了!”令人肃然起敬。人生最难面对的就是瞬息之间的繁华与落寞,胡雪岩只是一笑了之。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土地同样在发生着革命。大批农民因征地,而进城务工。从此,我们的字典上多了一个叫“民工”的词。在城里,他们居无定所,或者说无处可居,受人鄙视,处处受限,俨然二等公民,用自己的血汗换来微薄的工资,撑起这片虚假的繁荣。不是他们不想回到农村,耕种田地,而是他们已经无家可回。想起多年前看过一部NHK的纪录片,记者采访藏民:“青藏铁路的修建,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处?”,淳朴的藏民惶恐的答道“给了我们几万块钱作为征地补偿,但是我们不会做生意,钱花完了还真不知道干嘛呢?我们只想世代居住这里。”在官二代、富二代频上媒体的同时,又有多少人关注过这些“农二代”甚至“农三代”呢?我本不相信阶级说,而现状又令人不得不面对。这时,我又想到了胡雪岩,宁愿自己破产,也不愿广大民众破产的儒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11-5 11:00:22 | 只看该作者
      记得这是大学时看过的书,那时候在图书馆,这类书没什么人看,很好借,我多时间是在上英语课、电子电路课的时候把这三册看完的,现在虽然忘记了里面的故事情节,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真的是一本好书,依稀还记得这书是从胡雪岩出生,写到胡雪岩的家境,从胡雪岩石的潦倒时期,写到他的事业顶峰,再到他的末路狂途,看完结局后很是叹息,胡雪岩的成功在于他敢做敢为的作风,在于他官商勾结的机遇,在于他孤注一掷的勇气,之后我还卖过几本关于胡雪岩的书,都没有这本传记写得酣畅淋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2-11-5 11:00:22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写的传神而且逻辑思维严谨的小说,读了第一本,让我对于别人心中的想法有了一点点认识,但是让我好奇的是,在胡雪岩的命运中,好像所有人都能够成为推心置腹,无话不说的朋友,他似乎在当时的社会中没有矛盾,我不怀疑胡雪岩办事情和笼络人心的能力,但更让我感兴趣的是他处理矛盾冲突的方法,作者在这方面描写的很少,至少我读完的第一本书里面很少涉及。期待接下来的两本能给我一个满意的阅读体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11-5 11:00:22 | 只看该作者
           高阳先生的书是我最爱读的,笔法细腻,总是将人物的内心描写写到了极致。
          胡雪岩系列是我最喜欢的,受益匪浅,是一套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来细细品味的。高阳先生的其他书也让人收获颇丰,《李娃》让人知道什么是真爱,《印心石》让人明白什么是寒窗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荆轲》让人知道爱情和忠义等。
          高阳的书就如那冬日的黄昏,总是让人充斥着无限的悲伤,让人寓情于景,内心此起彼伏。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27 13:56 , Processed in 0.0458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