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86|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彷徨之刃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10:4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野圭吾作品:彷徨之刃》主要内容简介:正义存于人心底,还是空洞的条文中?法律保护的是受害之人,还是凶手?无辜少女惨遭凌虐杀戮。在丧女的悲痛面前,世间哪个父亲不悲怒交加?长峰重树亡命天涯,发誓要为女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040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10 15:42:44 | 只看该作者
  深深地吸了口气,又缓缓地吐了出去,我静静地合上书,耳朵自然地过滤掉了老师讲课以及同学说话的声音,开始发呆。
  
  二十六万字的小说在一下午看完,同时还因上课的缘故转战了三个教室,两幢教学楼。这么劳神劳力的阅读体验结束后,不论是谁,想必都会松一口气的。尽管我做了深呼吸,但心情反而更加沉重了,没有了剧情催促我快点读下去的紧迫感,阅读过程中积压在心里的沉闷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只好用发呆的时间去理清自己的头绪。
  
  彷徨。
  
  没错,看到静静躺在桌子上的书的封面,我终于理解为什么这本书的名字是“彷徨之刃”了。失去了女儿的长峰,因自己的复仇行动是否应该继续下去而彷徨,尽管知道自己的行为错的,但身为一个父亲,看到那些害死自己女儿的凶手不能得到制裁,其痛苦尤其是局外人能理解的,逃亡过程中为了压抑放弃复仇的理性只能不断靠观看女儿被凌辱的录像来加深复仇的想法;追捕长峰的警官们,看到那些女孩子们被强暴的录像,谁还能说长峰的杀人行为是不对的,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了自己要保护的是多么卑鄙无耻的人渣,作为法律践行者的他们因自己的职业而彷徨;身为局外人的和佳子在帮助长峰逃亡的同时又希望他能放弃复仇,只不过最后导致了长峰的死实在不禁让人感叹人心的脆弱,她只是为了自我满足而已。
  
  当法律的存在成为犯罪者拿来保护自己的挡箭牌时,那受害人的家属又要承担怎样的愤怒。平日里在新闻中播放着的那些新闻离我们很远,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不负责任地说虽然少年犯的行为令人发指但复仇杀人是不对的。一旦这类事件真的降临到我们的身边,恐怕再也说不出那种话了。个人的不负责任叠加后就是社会的无责任,等犯了罪再去寻找借口那就太迟了。
  现代社会因为法律以及制度而被标榜为文明,但是杀人犯怀着而已故意为之却受不到惩罚时,文明二字岂不是苍白地可笑。还不如用习惯法来裁决,杀人者偿命。既是伸张了正义,也是对他人的警示,让那些躲在远处叫嚣着要民主人权的家伙见鬼去吧。
  
  冷静下,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要再道德和法律之间寻找平衡点的话那就是加入陪审团制度了,虽然有不少弊端,但好歹也算是一种解决办法。作为社会责任的体现,陪审团能用自己的想法直接影响判决,作为旁观者,这是负责人的最佳方式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2 10:32:16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本书,我想起了一部日本电影《告白》,同样说的是日本的少年犯罪因为明知到年龄达不到刑法裁判期即使作恶也不会受到法律制裁,那么便由受害者的父母亲自给予加害者惩罚的故事。只不过,比起《告白》来,《彷徨之刃》更具有现实意义、结局更沉重和更能引人深思。法律的制定一方面保护了未成年人的权益却完全忽视了受害者家属的感受,另外,对于未成年人的定义又是什么,是不是以年龄为限搞一刀切。对于《告白》和《彷徨之刃》的行凶者,他们明确知道法律对自己的保护而做起案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这样的人需要保护吗?我对《彷徨之刃》中的父亲能亲手为女儿报仇而感到欢欣,为警察为保护犯人而枪杀父亲感到愤怒。东野和书中的警局里暗中帮助父亲的大人物一样,对于这样一种法律这样一种社会现实感到深深的无奈和无助,只能用自己的良知与之对抗,写出了这样一个沉重的故事来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大多数读者都希望结局会是父亲所想,手刃两个仇人再自首,然而结局却不能如愿,留下遗憾,这中遗憾让人对现实发出更深层更愤怒的呐喊,故事的深度一下就提高了,这也是东野的高明之处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4 07:11:21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学法律的,而且基本是个法盲,从来没有关注过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通过保护少年犯的法律,目的是保护未成年罪犯,促使他们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不至于把才开了个头的人生大好时光耗在监狱里。但前提是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意识,且当前社会有适当手段使得他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错误并改正。然而实际上有时(甚至多数时候?)却是事与愿违的。书中的几个作恶多端的少年惯犯,一次又一次犯下肮脏豪无人性的罪行的很大“动力”,就是自恃未成年,法律会保护他们,从轻发落,在牢里呆个几年就能出来。最后,法律究竟维护的是谁?公平和正义达到了吗?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保护了作恶的未成年罪犯,而让受害者的亲人陷入万劫不复痛苦的法律,是在捍卫正义吗……也许法律只是维持社会安定的一种规范,在道理上无须承担维护公平正义的责任?(想不通只能求科普了。)
       好在法律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有缺陷甚至漏洞,但会慢慢完善,也许需要社会更大的关注,问题才能得以充分暴露。主人公长峰重树最后发现,为人父的自己,在女儿遭此劫难之前从未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有过丝毫关注,可是当悲剧真正降临到自己身上时,才发现自己想还女儿一个说法是多么困难。所以他意识到自己也是这个社会悲剧的缔造者,如果有更多的人奔走呼告,使更多的人报以关注,或许情况将大为不同。
      天一黑,我就把这本书读完了。不禁想到了天一。抛去天一“永远未成年”的身份,他嚣张跋扈蔑视法律的理由跟他官二代的特殊身份似乎关系更大。权力大过天的关系社会是恐怖的,它甚至能让很多人难以喘息,连活下去都逼得你做不到。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必须追求正义的伸张。自私一点讲,很难说别人的事一定跟你我无关,谁也不能保证不公正会不会轮到自己头上……面对社会阴暗角落,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26 11:33:5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日本的少年保护法究竟合不合理的作品。这个问题其实应该也引起日本社会关注许久了吧。
  刑警说,我们保护的不是市民,不是受害者,而是法律,然而法律绝对是正确的吗?法律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保护这样不完善的法律的我们,究竟能否伸张正义呢?(大意如此)我觉得这是整部书最核心的句子了。
  结局是令人唏嘘的。长峰死于刑警的枪下。少年犯被逮捕了,然而究竟会怎样判刑是不知道的,反正是从轻处理。我在想我如果是那个刑警,肯定会装傻充愣,绝对不开枪,任由长峰打死那个不知悔改的人渣。
  也许我是激进派吧,我觉得少年法应当废除。因为知道有少年法的庇护,所以那些已经可以用自己脑袋思考的家伙们才会做出各种无法无天的事情。没有了少年法,必须承受和成年人一样的量刑时,他们才会考虑后果,才会像成年人一样思考。这样对受害人来说也相对公平一点。
  还有更激进的想法:杀人犯怎样杀人的,就怎样判处死刑,用刀砍的就判砍死,受害人挨了几刀犯人也挨几刀,掐死人的就判绞刑。人干不了就用机器代替。不过这种立法肯定不会通过的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17 22:59:59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我会陷入这失去女儿的痛苦中,为什么我的女儿会遭受如此惨无人道的欺凌。是我曾经的罪孽是我如今遭到这样的痛苦吗?那么那些双手沾满血腥的变态罪犯,是不是也是一身罪孽呢?那他们也应该受到该有的惩罚吧!既然如此,那谁又知道今天我的复仇是不是上帝借我之手做出的审判呢?彷徨之刃无需彷徨!!!
  
  
  附摘抄:
  法律是不会制裁犯罪者的,说法律会拯救犯罪者其实比较恰当吧!
  
  
  西洋棋就像人生,一开始我们就拥有所有的棋子。如果能一直维持这样,就会平安无事,但这是不被允许的,要移动,要走出自己的阵才行。越移动或许越能打到对方,可是自己同时也会失去很多东西。西洋棋和象棋不一样,从对方赢来的棋子,并不能算是自己的棋子。
  
  
  警察到底是什么呢?是站在正义的一边吗?不是,只是逮捕犯了法的人而已。警察并非保护市民,警察要保护的是法律。为了防止法律受到破坏拼了命的东奔西跑。但是法律是绝对正确的吗?如果绝对正确,为什么又要频频修改呢?法律并非完善,为了保护不完善的法律,警察就可以为所欲为吗?践踏他人的心也无所谓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17 23:10:04 |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一切都可以相信吗/是的是的是的/你做的一切都可以原谅吗/是的是的是的
  想必以上的歌词,能够概括日本的少年法对于少年犯罪的态度。
     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对他人的肆意伤害上的草菅人命的少年,麻木不仁包庇纵容的父母,隔岸观火评头论足的市民,利用受害者伤口博取眼球的电视节目制作人,振振有词道貌岸然的知识分子和社会专家,躲在阴影中默默流泪的受害少女,痛失爱女的父母,内心矛盾的警察。东野圭吾以冷静的近乎残酷的笔触将这一切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宛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划开皮肤,顿时鲜血直流。所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莫过如此。
     从小就被育要懂得宽恕,学会大度,做到原谅与释怀。要相信好人会有好报,邪恶终将被惩治。可是现实的剧本并不如我们所想,它总是让我们失望甚至绝望,善行并非都有好报,恶行却不被付以应有的惩罚。唯一的女儿被不良少年蹂躏致死,长峰重树的人生被被彻底摧毁。对于生活,他已经没有任何的期望。但法律却无法给予他一个满意的答复。代表着公平与正义的法律却倾向于犯罪者一方,并未给予他们足够的惩罚。夺取了爱女生命的少年犯将受到十分轻微的惩罚,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助长了少年犯们的气焰。既然违法的成本如此之低,那么犯下罪行也无可畏惧。
      法律不能践行正义,那么只好自己身体力行,长峰重树踏上了为女复仇之路,支撑他的唯一信念就是复仇。可是东野圭吾再次给了我们一个残酷的结局,长峰依然没能手刃菅野,而是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倒在枪口之下。对于这个结局,我实在是无法释怀。
      法律对犯人,尤其是少年犯的权利保护过多,自己的女儿被凌辱致死,杀人犯却毫无悔改之意,就算判刑,刑期也只是轻描淡写,那些人的名字不会公开,刑期也不可能很长,待到三五年之后,他们就可以重新步入社会。与此同时,法律往往忽视受害人家属的感受。因为犯下罪行的人是未成年人,就对他们无比包容,原谅他们的所作所为,期待着能够救赎他们的灵魂,而让他们从此改过自新。一朵幼小的恶之花,在宽容的阳光下,就能够突变成为善之苗?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缺位造成了他们冷漠残酷,没有底线,以他人的痛苦取乐的灵魂,事后也没有一丝半毫的悔过之意,而是想着如何逃脱罪责。“那些受害的少女要是自杀就好了”这样的灵魂,也有值得救赎值得宽恕的意义所在吗?为何要选择原谅他们?我实在是做不到如此大度。一颗小苗弯弯曲曲地生长了这么多年,已经成为了一颗歪脖子树,妄想用这样的法律来使他们重回正途,在我看来着实可笑。恐怕也是因为少年法的纵容,他们才能如此有恃无恐吧。不难预见,这些人出狱后,悲剧还会一次又一次地上演。不仅如此,更坏的结果是,因为这样的法律,会有更多的少年效仿,更多类似的事件会上演。不再能代表正义与公平的法律,是否还能称为法律?
     知识分子和法律专家声称让少年犯们改过自新才是最好的解决之道。“我们要让少年犯们改过自新,重新走上社会。”那么躲在墙角默默流泪的受害者呢?他们又做错了什么,招来这样的伤害,他们的权利又该如何保护?死去的绘里与千晶不能再复生,只留下两个支离破碎的家庭。还有更多的受害少女,会在夜晚的噩梦中惊醒,从此生活在阴影之中。他们理应得到补偿,但却得不到。法律为何在保护他们权利时缺位?法律面前本该人人平等,一视同仁,但现实往往是个讽刺。我从不相信原谅释怀这样的说法,我也从不认为这是值得褒奖值得歌颂的美德。覆水难收,伤害一旦造成已经无法挽回,受害者的痛苦又有谁能感同身受。时间只能让伤口结痂,轻轻一碰,依旧血流不止,痛彻心扉。一再要求受害者对罪犯持宽大态度,就是往他们的伤口上撒盐。。因为事情并非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讲出这些话也是十分轻巧容易的,往往还能显示自己的高尚品格。不仅如此,还可以指责对方只是感情用事,缺乏理性,只为自己考虑,不为社会考虑云云。这样的说辞,一抓就能有一大把。当宽容无底线时,有谁会想起受伤害的人及其至亲一辈子无法弥补和修复的伤痕?
     还有令人作呕的媒体,肆意玩弄受害者的感情,撕开他们的伤口,为自己谋取私利。可怜的是受害者家属竟以为这是发出声音的渠道,却不知自己已然沦为他人眼中的笑柄与可怜虫。市民们酒足饭饱后咀嚼一番,实在不错。试问媒体的道德何在,底线何在?
      村上春树在耶路撒冷文学奖上致辞说道:这个世界上有坚固的高墙,也有撞墙破碎的鸡蛋。不管高墙如何正确如何坚固,鸡蛋如何弱小如何错误,我总是选择站在鸡蛋一边。“。长峰重树便是一颗小小的鸡蛋,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撞得粉身碎骨。
     当法律无以为能的时候,是否能够容忍我们拿起手中的刀,去为自己求得正义?
     我想,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18 03:59:01 | 只看该作者
  很久前读过《彷徨之刃》。只记得大致情节啦。
  
  妻子故去,把唯一的宝贝留给了他,但女儿却在烟花大会之后,被两个未成年的少年强暴致死!!!于是,他开始复仇计划——或许,他的复仇也和激情犯罪——用菜刀杀了其中一个少年有关吧。
  
  这本小说内在的冲突不止是复仇和法律的矛盾,还有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监护人,看到女儿遭强暴的录影带,那种内心的自责、忏悔与社会大环境的激荡冲突。
  
  这本书,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的某些少年,在宾馆轮奸一少女的案子。真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道德竟沦陷到如此地步!
  
  小说的结尾,他没能手刃少年,但他在这个追凶过程中,却表现出一个父亲 复仇的心理历程,其坎坷,磨难,痛楚,恐怕也只有他自身能体会得到……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9-19 00:21:3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15年来相依为命,即使生活辛苦辛酸疲惫,只要看到女儿的笑就觉得什么都值得了。就这样视为掌上明珠的女儿,却被凌虐致死,凶手不但不思悔改,还能够受到法律的保护而逍遥法外。「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显然我没有书中的长峰勇敢,即使一辈子都活在巨大的仇恨和绝望中,也没有胆量向凶手伸出复仇之刃。但我想我支持他。像那样的人,仅通过司法程序,真的能知错并改过吗?我不相信。而仁慈最终会换来更多的伤害和牺牲。
  
  
  
  法律的不完备,导致犯罪的未成年人不用受到惩罚,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向规矩做人的长峰的复仇以及死亡,而回溯到根本上,我想家庭教育以及青少年心理问题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分量。
  
  书中反复提及敦也和快儿的父母在事情发生后的反应,纵容、包庇、事不关己。他们身为人父人母,却对自己的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甚至放任自流,完全不理会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误入歧途,这样的父母真该为这次的事件承担后果。自己好不容易生出来的孩子,不应该好好呵护他,好好教导他吗?这应该是父母的本能和责任吧!没办法认真管教的话,当初又为什么要生下来呢?
  
  比起敦也和快儿的父母,城的父母还算是关心自己的孩子的。至少在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的时候,会找孩子谈话,会坐下来一起商量解决办法。可是,却采用了一种卑劣的方式,让本来就信念歪斜的城更早地见识到成人世界的欺骗,虽然结果是为他好。
  
  毫无疑问,城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灾祸时感到害怕,感到不知所措,他非常需要一个人来听他讲述心里的恐惧,非常需要一个人来告诉他该怎么做。可是,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朋友,即使于敦也和快儿,自己也不过是他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小跟班。不喜欢他们,甚至不认同他们的做法,但为了不被孤立,即使被使唤被威胁,仍旧不吭声地跟着他们。他没有真正的朋友;父母,大概从来都不曾交心,如果告诉他们换来的是一顿责骂以及「早就告诉过你怎样怎样你就是不听」的言论,那宁肯让心事埋在心里。
  
  懦弱、自卑、极度缺乏安全感,否定自己的价值,这是我对城的判断。又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成就感,于是便躲到漫画的世界里,逃避身处的一切。
  
  这样的性格是如何造成的呢?我隐约看到了一个从小被骂到大的孩子,仿佛做什么错什么,只会低着头默默承受大人的责备,长久的不被肯定于是便开始自我否认,开始逃避,开始畏首畏尾。是这样吗?我一直认为鼓励式的教育比批判式的教育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长,无论是对他的自信心还是人格的养成。所以,多对孩子说「你真棒」这样的字眼吧。
  
  
  
  同时,「陌生的人我们习惯漠视」。很明显,这三个少年的恶名众所周知,可曾有人直接或间接地出面劝阻?这样的坏习性又岂是一两天便立时养成的,如果早早地就有人把他们带回正途,还会发生这样的惨案吗?我们围观,我们批判,可我们很少站出来。真是悲哀啊。
  
  就像新闻每天都在播报人间不同的欢乐悲喜,我们感动感伤感慨,可终究不曾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我们总是能义正辞严地发声,然后转身就忘掉。
  
  什么是正义?正义就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调味料吗?我们总是显得义愤填膺,显得!
  
  
  
  故事的结尾,组长才是那个泄密的人,不免让人觉得无奈。是对法律有多失望,才会导致一个执法的高级主管人员丛恿受害者家属去复仇去犯罪的。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原则,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无可奈何。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9-19 11:31:09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喜欢东野圭吾的作品,是因为他的推理小说中总渗透着很强的社会性。这本书也不愧为争议之作,法律保护的和道德同情的到底是受害者还是凶手?给予少年犯所谓的改过自新的机会就一定是对的吗?不禁想起前阵子一直在追的周播剧,也是东野圭吾的脚本,其中一集也是在讲少年犯的问题。我不认为未成年人出于任性或以自我为中心的杀人动机就应该被原谅或减轻刑罚,有些代价是必须要付出的~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24 08:38 , Processed in 0.05022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