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迷可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藍宇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发表于 2012-11-1 15:25:27 | 只看该作者
  看到小说的这些话,
  我哭了。
  我没想到我会哭,
  所以才哭的那么彻底。
  ,
  主啊!
  请您听我这个有罪的人的祷告,
  我曾爱上一个人,我曾给他带来那么多痛苦,
  可他死了,我再也无法弥补。
  我祈求您,仁慈的主,请您接受他进入天国。
  当他在人世间的时候,他从没伤害过任何人,
  他是那样善良、正直。
  他唯一做了件不该做的事:他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
  有了一段在人世间被看作荒谬、无耻、堕落的感情,
  可这份感情是纯洁的、无辜的、永恒的。
  父啊!
  我还有一个请求,请您务必答应我。
  无论您将那个男孩送到什么地方,
  当我离开这个世间的时候,
  请让我同他在一起。
  如果他在天国,让我们尽情在那里欢乐,
  接着诉说我们在人间的爱恋,也让我来弥补对他的亏欠;
  如果他在地狱,请让我也去那里,
  让我走近他,站在他身后,
  双手紧紧搂住他的肩膀,贴着他的脊背,
  让我们共同去承受地狱的酷刑和烈火的煎熬,
  我无怨无悔。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发表于 2012-11-1 15:25:27 | 只看该作者
  令狐宇同学对本文有1000多字的贡献
  
      先说蓝宇这个人物。他是故事的核心,毫无疑问的灵魂人物,在开头便被告知他已死去,故事在回忆中展开。用事件来表现蓝宇的种种个性就是本书的线索。“明亮的眼睛里充满了忧郁,不安和怀疑。他没笑,没有丝毫那种我常见的讨好的微笑。他长得不算白,但脸上很干净,面目十分清秀,鼻子直直的,嘴唇闭得很紧,似乎没什么表情。”这是捍东兄第一次看见蓝宇时的感受。“那眼神”三个字砰然入心,从此整个小说便陷入了一种蓝色的涡流。蓝宇身上第一样鲜明的东西,也是我们回忆他最重要的感觉就这样产生了——忧郁的眼神。听说金庸十分重视相貌问题,我深以为是。这个貌的背后就是出身。对小说人物来说,出身可以提升人的莫大的魅力。所谓知道一个人的底细,就看他身边的朋友。我们看不到小说人物身边的朋友。故而出身一出便默默的暗叹,果然那样的家庭造就了这样的他。此时蓝宇应该是个直男,一个为筹学费而“卖身”的名牌大学生,这种并不光明的开始给他们之间罩上层阴影,后来捍东也在自白中提到他们如果不是这种开始,会比现在更快乐吧。之后他们在一次次性爱中对彼此的需要进一步加深,他们在一起不只为了性,爱在期中悄悄萌芽。他们爱上了对方,而碰巧两个都是男人,在爱情面前性别不再重要,这话虽俗,但极适合同志文学,他们无一例外都着重表现被压抑被否认却义无反顾、无路可逃的爱,正是这种飞蛾扑火的爱引得无数女同胞为之如痴如醉,女人,需要消化爱情,假的也好,能使自已得到一时满足也够了。
  文中用浓重笔墨表现言语的真、善、自尊、自立,不想说就不说,不会用谎言搪塞,以至于捍东后来用天使形容他,我都丝毫不觉得作者夸张煽情。蓝宇这个人物不爱言语,他的心理活动只能从第一人称陈捍东眼里得到,每次对他表情的描写我都暗叫精彩。筱禾的语言并不华丽,甚至可以说是朴素,不见什么亮眼的语句与修辞却能牢牢抓住人心。我一向不喜欢看性描写,总觉得冗长、枯燥、无味,《蓝宇》中的性描写占得篇幅不小,甚至是剧情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筱禾描写的比较自然真实,如文中所说“那的确是爱,绝不仅仅是‘性’。无论是人如何看待,我可真的曾经实实在在感受到这些,每每回忆起来,我仍激动不已。”让蓝宇这个近乎完美的觉得已死亡收场确实有些残忍,而且在大家看到他们终于能走到一起把握幸福的时候那么突然的让他离去。可能作者对爱情,对同志爱情的态度太悲观了,让死亡留住刹那的美,永恒的爱情。面对现实,爱情显得很脆弱,正因为在乎才互相伤害,如果蓝宇还活着他们真的能得到普通人的幸福吗?我希望能,但筱禾显然认为不能,其实真的,很难吧。
     再说说第一人称“我”陈捍东,他的性格比较近于常人,以花花公子的形象登场,在认识蓝宇后一步一步被卷入名为爱的漩涡。他的自白中有一句“他的确要的不多,可却是我最害怕给的。”没错,他一开始在回避自己的感情,一直回避他有同性恋倾向的事实,甚至后来他承认对蓝宇的爱时也不认为自己是GAY,也不想为了爱情放弃身为一个正常男人的生活和责任。于是我们毫不意外地看到他结婚:“我以前总认为林静平就是那个引诱我的撒旦。我错了,其实那个魔鬼是我自己。”婚姻并不代表爱情,缺少爱情的婚姻毕竟难以维持,经历了一次婚姻的陈捍东更加梦缺了自己感情的归宿,当他再次遇到蓝于时两人之间的试探与无法压抑的感情爆发描写的相当精彩,作为读者只能屏息抑制自己的泪腺而已。这里陈捍东把蓝宇比作毒品,一接触就难以放手。之前说过对于蓝宇我们只能通过陈捍东来观察,他说过“我的爱是看得见,听得到的,可蓝宇的爱,我只能去感觉。”我觉得,第一人称成就了蓝宇,读者用心去感受他的眼神下的内心时已经对他倾注了太多情感,当蓝宇也用毒品形容陈捍东揭示他的内心想法时,全文的感染力达到了高峰。原文如下:
  “你是毒品,明知道不能碰,会毁我一辈子,可还是又碰了。”他笑着说。
  天!我们竟然不约而同地将对方看作毒品。我没说话。
  “那你又染上毒瘾,怎么办?”我也故作轻松地问他
  “等着下次再戒毒!”他说,我不明白。
  “你什么时候准备再戒毒?”我猜想他暗示我最终要分手。
  “等到你再结婚,或又找别人时。”他依旧笑着、轻松的、不在意地说!
  我看著他的笑容,听着他的话语,那种感觉真是难以言表。他完全不信任我,却义无反顾地和我在一起……
  
      这种不信任却敢爱的人彻底征服了我,我无法做到这种无悔的付出才特别羡慕他、喜欢他。他突然的死给我的不是感动而是叹息,他完全可以不用死,筱禾却选择了这一种结局,我感觉这里有点败笔的嫌疑。他没能创造出不落俗套的结局却落入了另一个俗套,筱禾还写过一个蓝宇没死的版本,听说两人依旧矛盾重重,纠缠不休。我没看,不喜欢旷日持久的纠缠,太过刻意的痛苦显得那么虚假可疑。当然客观的说结局带来的悲伤气氛配上“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还是很有感染力的。
  全书最了不起的,我想,对于我们这一代的读者来说。莫过于那个不寻常的夜晚了。在这故事里,筱禾的口气是那么平常。没有态度,无关政治,但却用寥寥数笔勾出了那个夜晚的一角,用一个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口气,说出了历史最真实的模样。过了那一天,我想我们都可以称蓝宇为——我们的蓝宇。懂得保护别人生命的人,是人类的骄傲。筱禾不承认北京故事是他的亲身经历,如果蓝宇是他虚构的,那么在那个血腥之夜他又经历了什么呢?如果这都是虚构的,那他既是一个高明的写手,也是一个有良心的作家。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发表于 2012-11-1 15:25:27 | 只看该作者
  竟然真的看完了《北京故事》,电影《蓝宇》的原著小说。据说是真实的故事。
  说实话,真的太写实了。H很多,又不像耽美小说那么唯美,看的我面红耳赤。看着捍东和蓝宇的分分合合,一次又一次。真的觉得捍东好懦弱,连爱都不敢承认。而蓝宇却是外柔内刚,所以在捍东入狱时,可以玩儿命的就他,而看看捍东前妻的表现,很讽刺吧。
  这个世界束缚太多,所以捍东用老母,生活来推走蓝宇。他们之间只开始于一场一千块钱的交易,一千块买走蓝宇的童贞。而蓝宇竟然爱上他。那个心理医生说蓝宇是个心理变态,是个抑郁症患者,是个偏执狂。而是蓝宇活于世上,伤害过谁?没有,从来都是别人给他带来伤害,他甚至可以死都不原意背叛捍东啊。
  所以看到蓝宇死后,捍东在太平间,在蓝宇的尸体旁嚎啕大哭时,我也流泪,我也释然。捍东终于敢于面对对蓝宇的情感,抛开了世俗,痛快大哭。而蓝宇却再也回不来了。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捍东就这样活着,娶妻,生女。一如常人。少了蓝宇,他终于确认自己gay的身份,并且再也不敢去面对自己gay的身份。是啊,如果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个年代捍东出柜,可能吗?太多的牵绊啊,况且蓝宇都死了。
  看了《蓝宇》的电影。一直不喜欢刘烨,但不可否认,蓝宇,只有他演得出那种阴柔和那为爱的坚强。
  看到了贴吧里,所谓的真实的蓝宇的照片,照片中的俊朗青年,在自行车上微笑,突如其来的窒息感。真的是你吗?蓝宇。那么来世也希望你可以这样无负担的微笑,那么来世不要遇到捍东。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发表于 2012-11-1 15:25:27 | 只看该作者
  2009年6月IV日凌晨三点,完成期末论文后,我犹豫要不要去天安门看一次升旗——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出生二十年以来第一次看升旗。
  
  2005年,我从网上下到了全文,开着电子词典的背光从头看到尾。看后唯一的感觉就是,这篇小说精准地扎在了我的泪腺上。
  
  2006年暑假,写作业到半夜,听收音机里说,《蓝宇》的电影已经允许在大陆发行正版DVD了。然后我放下作业写了一篇纪念文,至今还在被一些同人网站批量转载。
  
  2007年,一个旧日同学看了《蓝宇》,感动得半宿睡不着,给我发短信倾诉。我只回了一句——“去看《北京故事》的原文吧,你会知道电影有多烂。”
  
  最初,我热衷于猜测那些刻意隐晦的人名与地名,例如大前门,例如南大、华大与天大,例如运动村。与真实世界的一草一木对应后,就像发现了历史的惊天秘密一样兴奋。后来渐渐明白了自己的自以为是——作者从未试图隐瞒,那些稍加留意就可以揣摩出的名字,实在不需要智慧。作者的态度如此懒散潇洒,任由旁人评说。
  
  2008年,我把全文传给一个在外读书的密友,她熬夜看完,在看到蓝宇见到悍东送的凌志后说的那个“操”字时,眼泪倏尔而出。
  
  《北京故事》,我没来由地喜欢这个题目,因为有太多感情以外的内涵,不像电影,被导演一厢情愿地弱化成一个大款包养穷学生的故事。在这个方言概念缺失的城市,小说仿佛一部缩微的当代史,直指人心地刻画了一个时代的茫然与冲动。
  
  那天,我终究没有去看升旗。
  北京城的三点,夜凉如水,校园里静寂无人,全然不是二十年前的惶恐与压抑,没有一个白衣沾满旁人鲜血的少年,与悍东紧紧相拥。
  回到宿舍前,我下意识地回望了一眼,树影婆娑,藻荇交横。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12-11-1 15:25:27 | 只看该作者
  作为大多数同志的入门级教材,直到现在才读《蓝宇》。但其实也没什么损失,不读会更好,因为它对同志生活不会有任何帮助。
  
  刚发现自己是同志时的“启蒙教材”应该算是耽美小说,但属于偏真实的那类:不得不提的是《Sven的忘却日记》,看得我泪流满面,到最后号啕大哭。那年我19岁,暗中的为自己骄傲、鼓劲。
  
  最近在别人推荐下再读耽美。《雾霭》和《晨曦》,都是前半部分好看,到最后我却会因那过分偏离现实的情节而发笑。另外一部叫《十年》的,简直就是青春残酷物语。
  
  耽美这东西,初看的确易让人感动,最后不能自拔,我认为都是因为一个人对爱情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说白了,耽美小说里的那种意淫让人上瘾,而对同志所要面对的未来而言,这是鸦片。
  
  都三年了,我了解了一部分现实,世界观爱情观都大有改变,不变的是我仍然对未来抱有希望和憧憬。我向家人和朋友出柜,是为了让自己诚实坦荡的生活,更是为了给将来的伴侣减少压力;我和同志圈保持距离,是为了让自己和平常人一样生活,为了减少受到混乱的影响。
  
  《蓝宇》不是耽美,它描述了很多现实,掺进历史事件甚至还容易让人信以为真了。但它也有耽美情节,比如两个壮实的、性生活和谐的男人,比如有钱,非常多的钱。
  
  耽美故事的美好大多是由金钱做前提的,他们的美好生活更多的是钱铺平的,多少钱由作者说了算,写出来轻而易举,读者看到的不会是同志生活的艰辛,和在艰辛中的珍贵爱情,掺杂在富裕物质生活中的爱情,被弱化了。
  
  在我看来,捍东对蓝宇的爱,莫名其妙又理所当然,一个花花公子遇见了干净纯朴的人,当然会觉得不一样,就像皇室和平民的爱情,生活阅历虽大有不同,却很容易擦出火花。蓝宇,生活上和情感上都是弱者,对捍东的爱仅仅是因为觉得从来没有人对他那么好。我很反感书中的性爱描写,更反感捍东这样对蓝宇,他还一而再再而三地服从,蓝宇对他笑,对他哭,都让人心疼。蓝宇是真真正正地爱捍东,捍东却未必如此。
  
  没什么好多说的了,只是我在想啊,如果我三年前就看了这部小说,我会感动、会流泪吗,我现在又会成为怎样的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发表于 2012-11-1 15:25:27 | 只看该作者
  昨天看完电影,今天看了下书,其实也就电子书,看了2小时就没了,没觉得像很多人说的那样,电影有多么不如书,因为觉得电影和书还是有很多出入的,特别是陈捍东这个人物,小说里的明显更细腻,更感性,也不是说胡军演的不好吧,就是觉得电影的篇幅限制了他表现内心细腻的情感,对于蓝宇,倒觉得刘烨演的很不错,蛮符合我内心的形象的,不只说外表,说那种感觉,那种眼神,那种爱的表现。看完书,我没怎么伤心难过,也许电影最后为死亡铺垫了很煽情的背景与音乐,相比之下,文字透露出的感伤没有伤到我,好多人都说哭的稀里哗啦,我是不是太冷血了。。。应该是电影先影响了我吧
  想起还有一篇BL小说十年,据说很真实很经典,但我看时也没啥太多的感觉,倒是纸大的琼觞虐的我心痛。哎,小说毕竟是小说啊,不过看了2小时会计再看这个,精神一下子可以很集中,算是一种放松吧,我觉得自己有点SB~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发表于 2012-11-1 15:25:27 | 只看该作者
    去年圣诞节的时候我回原来的城市看哥们儿去。百无聊赖的呆着,就看他电脑里的电影,一直挺喜欢刘烨和胡军,于是就看了蓝宇。开头就平淡 哀伤的说 那天早上你走了以后 我就一直为你担心。这样的口气,似是责怪 又似自言自语。这部电影让我记住了那首歌 记住了北京灰蒙蒙的冬天。我从来没有在冬天去过北京,但是这个城市即便在夏天,也没有鲜艳的颜色,蓝宇这个人的形象也是这样 灰灰的蓝色。
    
    原著小说的名字叫《北京故事》,很简单的名字。京城如此之大,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罢了,淡淡的,就和开场陈捍东的口气一样。我在最忙的时候断断续续的开始读这本书,直到昨天一口气看完了全部,哭得面脸泪水。这是出于什么心理,是感动这样的爱吧 这时候 性别已经早就不在我脑海中了,或者正是因为他们是同性,这样的情节才显得更加悲怆,动人。
  
    和很多都市里的恋爱一样,他们的相识出于满足欲望。一个有钱,27岁的花花公子和一个17岁的穷学生,本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人,在偶然的机会下相遇了。他们的爱情很矛盾,曲折,常常分离 见面,性交,陈一直把他当成一个不认真的性伴侣,用他惯性的思维以为钱可以买到一切,解决一切。而蓝宇从来都是认真的对待着这份情感。他们说他是偏执狂,妄想症,他都默默的接受 试着戒掉陈这个‘毒’,却又压抑不住对他的爱再次沾染。他像一个女孩儿一样,在陈说我们就这样断了吧的时候 惶恐,卑微,失落,颤抖嘴唇;说了狠话后又轻轻的亲吻,抚摸陈说 对不起 我不是那个意思;在分手2年后 从后面一把抱住要离开的陈 躲在他怀里痛哭。
    开始和一个朋友一样觉得 “陈捍东真坏”。
  
    陈总是在逃避,觉得自己不是爱蓝宇的,还是得找女人,而蓝宇也不应该和他在一起,而等他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已经太晚。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不是么,认真不起来,想要认真,对方却不认真了。可是爱是这么炙热强烈的时候,为什么还有那么些个顾虑呢。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人,让你真正的爱上而他也一样的爱你,别的一切 是不是就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你已经足够幸运的碰上了这个人,性别 只是一个附属 没有意义的东西。
  
    蓝宇说,我只喜欢你。说的很坚定,他说我不后悔这辈子遇见了你,但是下辈子我不想遇见你,我仿佛看见了他帅气的剪影,无力的挡在陈捍东面前。我还是哭了。我只喜欢你 这样的话 我怎么敢说的出口。或者是 没有人让我有足够的自信说这样的话。
    
    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男孩儿躺在床上,我以为我是喜欢他的,他突然问我,你到现在为止有没有很喜欢很喜欢过一个人,也许已经到了‘爱’的地步。我想了半晌,还是承认 没有。直到现在为止 我真的不曾有过这样的感觉,一个人你看到了 就无法自拔的想一直和他在一起下去不分开。每次从我脑子里跃出的想法都是,能在一起多久,而不是 能不能一直在一起。我和陈捍东一样,是都市里视感情为玩物的人,也终将得到和他一样的报应,痛苦。
    一直记得廊桥遗梦里的台词,这样确定的爱,只有一个。
    也许说的就是他们这样的人吧。
    我嫉妒这样的确定。
  
    哭的最凶的地方是陈在和蓝宇分手2年后,离了婚,再次回“北欧”的时候,看见那些家具,云雨过的床,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痛心疾首。还有陈和蓝宇再次见面后哭着抱在一起,做爱,然后躺着说话,而第二天,仿佛那些话都没有说过了。蓝宇对他做的一切,小小的细节里,对他都是那么在乎,他却直到最后才觉悟。说不联系他就毅然的断,而蓝宇却总是在他回来的时候,宽容的满足他,原谅他。而他最终是感动了,可是那个为他肯两肋插刀的人已经离开了。
    电影里胡军说 每次经过你出事的地方,我都会停下来,不过 心里总是很平静,因为觉得你根本就没有走。车子开过北京同样灰蒙蒙的高架桥。而他的心也死了吧。他的内心已经被掏空了。他终于明白自己那些玩世不恭的岁月是错误的时候,已经为时太晚。
  
    这是一个北京的悲剧故事。我不禁想,蓝宇在遇见陈捍东的时候是17岁,而我已经19,快要20了。我从来不懂得这所谓的爱,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对什么人付出那么多。突然有一天我起床后 决定要认真的对待感情了,却还是力不从心。
    
    又是一个春天,而看完这本书  我觉得窗外的云仿佛把这个季节变成了深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发表于 2012-11-1 15:25:27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看,在是网路上.那个还没有那么多的BL小说.
  
  如果撇开乱性与疾病的危险不谈,BL与所有人的爱情一样,平凡且卑微的付出, 然而,这是值得尊重的.任何真诚地感情都是应该被尊重和肯定的.而且因为他们难于被世俗所接受,所以那份坚持不放手的真诚更难能可贵.
  
  我没有去看电影,任何有纸张作为载体的文学,我都会逃避影视这一表现手法.有了影像,虽然清晰,但毕竟众口难调,难免有失偏颇,让人满心期望而来,失望败兴而去.而文字不同,一个一个方块字,码在脑子里,最后累积出你想要的形象,刻在心底.
  
  我喜欢<北京故事>这个书名胜过<蓝宇>. 它以一种缓慢然而坚持的节奏讲述了一个爱情.
  你可以为了生活所迫而选择一个人,
  你可以为了感恩而选择一个人,
  你可以为了恨或者爱而选择一个人,
  你可以为了物质享受而选择一个人,
  你可以为了游戏人生而选择一个人,
  你可以为了结婚生子而选择一个人,
  你可以为了对自己的未来有所交待而选择一个人,
  你可以为……
  无论你给爱情套上怎样美丽或丑陋的外壳,它就是这么发生了.
  
  不是喜欢男人或者女人.只是,只是喜欢的那个人,是你.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发表于 2012-11-1 15:25:27 | 只看该作者
  清华建筑系名为蓝宇的才子,他清秀干净,敏感单纯却又正义感十足,若是没有遇见陈捍东,他会有他不可估量的前途,他会是一个人人称羡的年轻人,命运就是喜欢如此地捉弄人,1988年,16岁的蓝宇遇见了他一生最爱的那个人,他爱他,用尽了一生的感情。1988年的中国,两个男人的爱情,捍东有他拥有的东西,财富,地位,他有他要负责的人,他的家人。蓝宇死后,捍东老母才吐出了一句“如果那孩子没死,我也不会反对你们了”,一切,都迟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发表于 2012-11-1 15:25:27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看有关同性之恋题材的文学作品,也是第一次窥视到两个男人之间的深刻情感。因为它的异类,所以震撼!也许文字本身并无太多技巧,但所传达出的情感却是如此真实,充满着张力的美感。受电影《蓝宇》的影响,刘烨忧郁的面容一直在我脑海中浮现,那个干净、单纯的大男孩,那个有着强烈自尊、爱的义无返顾的大男孩。当读到撼东和蓝宇分手的时候,我更是泪流满面,替蓝宇心酸。看来只要是人世间真挚的情感都能打动人,不论是异性之恋还是同性。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9 12:09 , Processed in 0.0420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