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私的基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自私的基因》是20世纪最经典的著作,这版三十周年纪念版,在前版本基础上有两章增补和修订。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知自己?《自私的基因》充满想象力。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现象里的林林总总。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贡献在于,把根据自然选择的社会学说的这一重要部分,用简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横生的语言介绍给大家,这是第一次。他惊世骇俗地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人类窥见了社会关系中基本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在我们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后,我们的政治见解当会重新获得活力,并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必将对我们受苦受难的许多根源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简介
      理查德道金斯,1941年3月26日生,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著名科普作家,生物学家。200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05年英国《前景》杂志会同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络调查,评选出在世的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他是英国最重要的科学作家,几乎每本书都是畅销书,并经常在各大媒体引起轰动。他的畅销书中,于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为最重要的代表作,他的基因观念,颠覆了我们对自身的幻觉,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

    评分

    参与人数 1千钟粟 +3 收起 理由
    admin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最新书评    共 10 条

    豆沙包$    DNA的智慧不可小觑。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是一类借鉴生物界的进化规律(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遗传机制)演化而来的随机化搜索方法。   它是由美国的J.Holland教授1975年首先提出,   其主要特点是直接对结构对象进行操作,   不存在求导和函数连续性的限定;   具有内在的隐并行性和更好的全局寻优能力;   采用概率化的寻优方法,   能自动获取和指导优化的搜索空间,   自适应地调整搜索方向,   不需要确定的规则。   遗传算法的这些性质,   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组合优化、   机器学习、信号处理、   自适应控制和人工生命等领域。   它是现代有关智能计算中的关键技术。      看出问题了吧。   人工智能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是学会自私。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11-1 15:21
    can-do$     不记得是多久了,大概三年前吧,那时我18岁,第一次读《自私的基因》。之后也没再重温,如今碰巧看到这本书,即兴评论一番,记忆模糊,但书本的思想已大致吸收。    每个人做事的方式,待人的态度都是自私的产物。一个人爱另一个人,可以为她死,别告诉我这个人有多么痴情,他只是自私,他没有为任何一个她而死,他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死;地震中,老师为了救学生,将学生挡在自己身体下面结果自己牺牲,别告诉我这个老师有多么高尚,他只是自私;贫穷的母亲宁愿自己饿死,也不愿孩子挨饿受冻,别告诉我母爱有多伟大,她只是自私而已。    每个人做事的方式,待人的态度,都符合生物本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都源于他接受到的教育和自身的认知水平。拿在地震中为了救学生而牺牲自己的老师来说,他接收到的教育和自身的认知水平告诉他,为了符合自身的最大利益,他需要牺牲自己来挽救这个学生。因为如果他对这个学生视而不见,他可能会晚上睡不着觉、整夜失眠,就算睡着也可能会被噩梦惊醒,他不断在心底责备自己,看不起自己,最后可能会进精神病院,这样还不如死了的好。最起码死了之后,还可以留个好名声,照顾自己的后代,让自己的基因繁荣地繁衍下去。若他本身就是个混蛋老师,没有舍己为人的意识,那么他的自身认知水平是很低下的,为了符合自己的最大利益,他压根就不会为了救学生而牺牲自己,他也不会为此失眠、看低自己,也不会进精神病院,他会活得好好的。所以在这里不管这个老师是什么样的人,做了什么样的选择,他最终的选择都是利己的,都是自私的。    当然这个老师在生死关头并不会真的想那么多来衡量利弊看是否选择是对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他只是按自己的直觉行事,在不知不觉中,人就是会选择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来做事、待人。    虽说自私是人的本性,每件事都可以归于自私。但愚以为自私并不丑恶,不管自私的结果对周围造成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自私是人的天性,我们不应该鄙视人的天性。但我们可以通过后天教育改变其认知水平,努力使天性的自私对周围造成的影响成为正面。    小小感悟,若表意不清,推荐赏读赏读原文。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11-1 15:21
    Ray-L$    20121007      关于 自私的基因 这本书   近几天每天都把它背在书包里   早晚上班途中翻几页   可是这本书虽然写的难得的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却也着实是一个要费点儿脑子的活儿大概我自己对进化的自然选择海了解的不够—只在高中的记忆了,作为生物人 深表惭愧。。因此有些地方很难看懂。   这是本充满智慧的书,看书人如我,有地方看不懂,但为了愚蠢的“赶进度”大多时间竟不愿回头仔细琢磨直至自己至少给自己一个解释。而且在看的时候,因为脑子不够用lol...已经无暇去仔细思考或是举证立论来试图和作者分庭抗礼(好吧,我检讨,但是近期要改还是有难度)。好在我们的作者是这样一个人:他会抓住每个机会来旁征博引,而且会多多的找到别人的观点来指出矛盾,并证明他的才是对的,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一方面它使你更加笃信他的观点 基因才是自私进化的最小单位;另一方面你会时不时发现新的惊喜,作者像是有个百宝箱,永远有让你惊喜的东西。当然幽默必不可少,而他也做的很好,因为至少我经常会忍俊不禁,我的室友只是听我说了几个梗就预订了这本书的“第二阅读权”!   事实是我只看了一半现在   我开始看的时候,觉得是很后悔的:既然一切都是为了基因的生存,我们只是运载工具,人生或者世间的一切生命忽然没有任何意义!   但我还是看了下来。   我有两个理由,两个可能并不准确,可能有更多,但我不确定我可以准确的在这里描述它们—我毕竟是个“语言的矮子”。。我只好尝试一下先说两个。   首先,我说服自己不去相信。关于生命的意义,众所周知这是个终极谜题,或许从人类文明出现以后以前就开始存在,无数的学者牛人都没有找到的答案,现在道金斯告诉我的,我凭什么要相信?我只是把他当作多种答案中的独辟奚径的一种。况且,虽然书中的论据很充分,论证也很精彩,我相信yidi更有我没发现的破绽存在,他毕竟不会是完美的。   第二,我相信我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措施:在进化论的问题上,我支持本书作者,但是不把它视为对生命意义的答案,在这个问题上采用“正常人的答案”,或者说继续自己寻找答案。不理会我只是被设计来保住基因的机器人这种观点。   说实话,我一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一直。我也问过很多人为什么会有人?人为什么要活着?但是今后我可能不会轻易问出来,因为我发现这让我显得好像很奇怪一样,我不清楚他们怎么看,但如果这让别人感到不安或者为我担心,我就真的没有必要再问。还是继续自己试图寻找。   我也确实是因为想要寻找生命的意义而买的这本,      没想到发现了一个我自己不愿意相信的答案。好在它很有趣,而且算是丰富了答案库,在看书的过程中我很享受。   这是本好书,但是如果你也要寻找生命的意义,我觉得拿也不愿意认同作者的答案。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11-1 15:21
    yycend$    基因与计算机程序何多相似,复制做为基因的核心功能之一,在计算机中何曾不是。   面对基因,我们什么也不能做,因为那是造物的工作;但对于计算机,我们什么都能做。   因为,我们就是计算机的造物主。      价格太贵,看看电子书就可以了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11-1 15:21
    Athen$    --------------------------------------------------------------   这是一本将会改变你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一本书。   有宗教信仰的人千万不要买,切记,切记。   --------------------------------------------------------------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11-1 15:21
    水图腾$    内容不说了,的确经典,2000年时买的,当时喜欢心理学,凡是相关的一律拜读,此书让我很有收获。   关注一下新版的价格问题。中信出版社这是要疯啊,当年我这本《自私的基因》标价才24元(吉林人民出版社98版),15元就拿下了!中信一出版就要68元?!镶了金边?——看了下译者,还是联合翻译,流水线作业,基本上没出过几本好的!!!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11-1 15:21
    然家的$      作为一个从小读文科,长大学文学的人来说,虽然《自私的基因》中有着大量形象生动的比喻,但它对我来说仍旧是一本专业性比较强的生物学书籍。我必须要承认,书中有许多涉及生物学内容的章节我都没能读懂,所以在此我只能凭着自己浅薄的理解,来谈谈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作者认为“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我们自己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作为一本探讨生物体的书籍,作者以“基因”作为单位,而非某种具体的物种,或是某种更小的生物体单位。“我将要论证,成功的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是其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然而我们也会看到,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上面一句话中,‘特殊’和‘有限’是两个重要的词儿。尽管我们对这种情况可能觉得难以置信,但对整个物种来说,普遍的爱和普遍的利益在进化论上简直是毫无意义的概念。”作为本书的中心论点,它并非想要鼓吹一种人生而自私的观念,而是想要标明“survival of the stable”稳定者生存,既适者生存。我不想去评论作者是否在鼓吹人性本自私,但我对于作者“稳定者生存”的解读比较赞同。这种“稳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的最普遍形式是指实体的差别性生存。某些实体存在下去,而另一些则死亡。”而具有稳定性的基因就会以“复制”的方式永久生存下去。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了寻求“稳定性”,基因采取了一种利己的自私方式,来进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残酷淘汰。        总的说来,这篇书评写得过于简单,但在我能理解的基础上,我已经对于自己感兴趣,有感触的部分做了简单解读。无论如何,对于一个生物学的门外汉,毫无此基础的读者来说,我觉得《自私的基因》还是一本并不那么容易阅读的书籍。以上仅为我个人的拙见罢了,在此献丑。非常感谢中信出版社给我寄的样书,书评让您失望了,非常抱歉!          以上,仅为一个无知的普通读者对此书的简单看法。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11-1 15:21
    小赵同$     读完《自私的基因》这本书,我发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有了解释,也更深的体会到了生物多样性的可爱。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我们和其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自己的基因所制造的机器,基因的主要特性就是极端的自私,而且会在个体行为上表现出来。简单点说,你可以把基因想象成有意识的个体,我们的行为都是由它来操控的。有了这个观点做基础,很多事情都有了顺理成章的解释,当然所有这些解释的前提是无关道德的。    可能很多父母会催着子女结婚生子,这都是基因在作祟。因为基因本性自私,它的目的就是一代一代不断的复制,然后长存下去。所以父母会在基因的“控制”下表现出传承后代的意愿和行为,而且希望自己的后代也这样。以前我老想不通,子女生育后代,对父母有什么好处呢?他们何必苦苦相逼呢?现在才知道是基因的自私天性在起作用。    母性可能也是不易解释的一种想象,其实这也与自私的基因有关。还是那个理论,因为基因要存活、复制、再存活,所以父母要好好照顾幼仔直至它成年,以便自己的基因能传下去。听上去冷冰冰的,但这么解释好像也行得通,也无关道德。    我说得比较粗略,作者则是用了大量的实验、例证和精密的推论来支持他的观点,读起来趣味横生但也颇费脑力。    书中还说,复制者是基本的单位,是所有生命的主要动力,它的起源也是偶然的,是源于一些随意碰撞的微小物体,复制者一旦出现后,就可无限制地自我复制。这句话使我想到,如果有一天,偶然出现了另一种更强势的基因,创造出了比人类更强大的物种,到时候就会换作人类被统治了。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11-1 15:21
    唐山$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作者试图从基因的角度来解释人类社会构成与演进的“根本原因”,作者试图告诉我们,基因决定了,我们生而自私,正是因为我们都有这个潜质,才为道德提供了可能,当我们震惊于社会组织的完密与互利性时,不要忘了,每个参与其中的个体都是出于自私的目的,并从中实现了最大化的自利。      其实,这个解释框架并不新鲜,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已经有非常精彩的论述了,但亚当斯密也不知道这个“因自私而利他”的解释边界在哪里,只好笼统地称为“经济理性”,然而,经济理性是有前提的,只有当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它才会存在,当市场尚未进化到相应阶段时,我们不能设想经济理性。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经济理性是近代的产物,以玛雅帝国为例,它有灿烂的文明,工艺水准、技术能力颇高,但由于地理环境多山,运输不便,加上没有马,所以不能形成长途贩运,商业始终得不到进步。西班牙殖民者第一次来到玛雅时,震惊于它的卖场规模之大,数千种产品在交易,上万人来来往往,但所有商品都出自王宫,是各地给国王缴纳贡品的剩余。毫无疑问,在这里,并不存在经济理性。      经济理性要求最大化的自利,但调查可知,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地方,当两个人共同捡到一笔钱时,大家都倾向于均分,如果一方提出51%的比例,很可能导致合约破裂。这说明,我们对公平的爱好远远超过经济理性。      然而,理查德道金斯的独到之处在于,他独辟蹊径地提出:我们似乎先天的“公平的爱好”,其实是基因选择的结果,因为不能坚持这一行为模式的人最终都被人类社会淘汰了,所以,剩下的都是懂得这种自利策略的人,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自私,而是环境让自私得到进化。这就像人类容易发胖的道理一样,经常性的饥荒让不善于储存能量的人们饿死了,而吸收好、脂肪转换快的“优秀基因”被留下。      本书试图通过基因考古的方式,追溯人类行为的源头,这显然比亚当斯密大大向前跨越了一步,但应该看到,这是一套决定论的解释框架,逻辑上高度自洽,却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支持,否则只能说它是一个好的猜想,未必符合事实。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11-1 15:21
    米尔格$    这本书确实是本好书,论述很好,但结论却不一定如此。      人是自私的吗?这个判断似乎已是“常识”,但却始终无法让人心悦臣服的同意。因为,认为人是自私的,就解释不了为什么会有“无私”这种现象,而这确实又是存在的,如果解释为无私的目的是为了自私,都是自私了,还有什么必要说无私这个词语呢?          我们谈论和思考一件事情,总是要弄清楚事情的本身是什么,才有可能正确的进行探讨,否则,就会出现偏差。可惜,在“人是自私的”这个论断里,自私一词的含义没有被大多数人搞清楚。          “自私”一词,到底它是什么意思?          这个似乎人人都很清楚,因为大家日常都在用这个词语,而且经常用。但是,我们真的清楚它的含义吗?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就要了解我们是为什么和怎么用这个词语的,因为词语本来是用来指代意思的,脱离了它的用途,它就不过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符号而已,如同哲人所说的,“世界”、“本质”这些吓人的哲学用语并不会比“桌子”、“板凳”这些词语高级一点。          那么,我们是在何种场合用“自私”这个词语的?          肚子饿了,我们吃点东西,有没有人说我们是自私的?没有嘛?可见对于个人在谋求生存这一点上,不能称作是自私。          但是,肚子饿了,别人的肚子也饿了,如果在“自己力所能及,且别人确实需要”的情况下,我们自顾自己吃东西,这时,应该就会有人说,“你太自私了!”          根据上面这个简单的例子(当然也可以推广到其他情况),我们可以归纳出自私的本来含义上来:          所谓自私,就是在能够帮助别人的情况下,不帮助别人的行为,称作是自私。再说白点,自私就是人们对“能帮助而不帮助别人的行为”的评价,目的是贬低这种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会让生存的几率下降。         反过来说,何谓“无私”,我们也可以推导出这样的定义:在能够帮助别人的情况下,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不能从这件事情中直接得利,叫做无私。再说白点,就是对“能够帮助而帮助别人的行为,同时自己又不会直接得利”的评价,目的是鼓励这种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会让生存的几率上升。      那么,怀着明确为了自己利益的目的来帮助别人(比如,别人的车坏了,但是挡住自己的去路,为了自己的车能够走开而帮助别人修车),叫做什么呢?显然与自私无关,但也不是无私,因为从中直接获利了,可能叫“互惠”比较好。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才会有自私这个评语,而对个体来说,是无所谓自私的,当然也无所谓无私        说到底,自私也好,无私也罢,它并不是用来形容人的本性的一个用语(比如爱吃肉、需睡眠这些才是真正的人的本性),它的全部用处,只是人们用于评价同伴行为的一种用语,“自私”等于“不要那么做”,我想可以称之为“道德评价”。          不管是不是所谓“极度自私”的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里,我们都崇尚助人为乐(即无私),反感能帮助而不帮助同伴(即自私),这样说不是大话吧,你想想你自己是不是这样的?我们都会指责所谓的自私,也害怕别人指责自己自私(舆论压力?)          为什么会这样,你可以说这是受了社会或他人的影响,是后天的环境作用,但是,没有那个社会哪怕是原始社会崇尚“自私”,以“自私”为美吧?很多认为人是自私的论断(如经济学),都隐约包含了无奈与失望的语气。          我觉得,要解释这个问题,还是要从生物的本性说起,生物始终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人则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所以互相帮助,生存的几率就要大一些,互不相顾,生存的几率就要小一些,大家都吃过“万人糕”嘛,所以大家内心里会有这种“道德潜意识”。          归纳一下,我的结论就是:          1、自私是对人们在群体中活动的一种评价用语,并且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明显的倾向性(谁对谁错一目了然)。这种评价的目的,是鼓励人们互相帮助,而批评可以帮助而不帮助别人的行为(最终目的是为了两更好的生存)。只有人与他人发生互动,才能用这个词语,不然是无所谓自私不自私的。这个词语是人际评价的专用语,不能用于其他,包括形容“人的本性”。          2、一般认为人是“自私”的,是因为把自私等同于了“求个体的生存”,这就搞错了“自私”的真正含义,形成了误解,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          3、“无私”更能使人更好生存,“自私”则往往坏事。所以就算做不到,我们内心深处也是觉得“无私”是好的,即便是做了,内心深处也认为“自私”不对。          4、如果硬要无聊的讨论人的本性的话,需要睡眠、必须进食…这些看似废话的东西才是人的本性。        为什么,人往往表现出来的是自私,而不是无私。我觉得进化心理学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在遥远遥远的过去,人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活动的,即小群体的活动,而有文明以来,人却是以社会为单位进行活动,即大群体的活动,所以人经常性表现出来的自私,不过是适应于小群体活动的个体,对大群体活动的不适应而已,人对子女的表现,可以算是存在“无私”的一个证明,以及对人曾经是小群体活动者的证明!        顺便解释一下什么是进化心理学,这是个相当流行并且自负的学说,就是说生理、情绪等等东西还停留在原始社会的人类,对于因为文明(文字使人开明)带来的种种新东西,本能地表现出种种不适,因而造成了种种的问题。感兴趣的可以看看《生猛的进化心理学》这本书,虽然这本书看起来涉及男女关系,但精华在前面的序言里      自我感觉写得不太行,好像没能完全表达我的意思,改天我会修改的。谢谢大家的阅读。      附:关于自私的定义的果壳大讨论   http://www.guokr.com/post/335470/?replypage=1#comments      关于以上的讨论,感觉果壳里的很多朋友都不能理性的认识这个问题,因为大家对自私的认识是根生蒂固的,如果有人反对就会大惊失色,也不管我说的有没有道理,只是反对反对反对,我实在疲倦了,给了一个总回复,如下:      我都不想再和大家争论了,因为:      凡是一个科学客观的论断,比如“人是自私的”,只要能举出反例,就不成立,而这个反例是显然存在的,如有人为了救人不惜牺牲自己,所以人到底自私,还是不自私,根本就不是我想争论的问题,我只是想说人为什么不是自私的。      最近,我又发现了新的反例,两个,如下:      1、南方周末报2012年10月18日登载的生物人类学者王道还先生的文章《人是唯利是图的动物吗》,里面例举了2012年9月20日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的实验结果,即“人的利他倾向似乎出自热情的自觉,而理性反思才让人变得冷静、算计因而小气”。这一结果,说明什么?说明利他是发自本性的,而自私是出于算计的。      2、著名主持人、歌星黄安先生刚才(我写这些字之前)发表的微薄:女儿从英国打电话回来关心我的病情,真的很贴心。现在流行一句话:你幸福吗?我所认为的幸福,就是大家过得好好的,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我自己累一点也无所谓。所谓幸福,就是为他人付出,先人后己。总想到自己的人,是无法体会幸福的。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11-1 15:21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02:22 , Processed in 0.391831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