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迷可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想国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10-31 18:35:11 | 只看该作者
  昨日夜聊说起若琪琪骑牛南下,自可称之为老子在世。今日鬼某踏上异邦之土地却也是骑着牛,至于发生的年份不怎么记得了。骑着这头奶牛的我虽远不比骑青牛的人儿高雅,却也是犹有风韵。行至一山丘,见一老者站于树下纹丝不动,自是上前询问。
  【鬼】:你好?
  【老】:……
  【鬼】:您怎么了?
  【老】:……
      老人站立半天,终开怀一笑。在下在旁观其如痴如癫,甚是担忧。
  【鬼】:老先生,您站立如此之久,出什么事了?
  【老】:想一些事情,关于智慧,年轻人。
  【鬼】:在下不才,学了些不入流的东西,也不知道称不称得上智慧,希望能和您探讨。
  【老】:这样的年轻人很好啊。现在的城邦风气不好,许许多多的人年纪轻轻的就去尝试辩论。
  【鬼】:我们那里也是,都是不得以为辩论而辩论。
  【老】:你的意思是?
  【鬼】:我是说他们只是为了辩论而进行交锋,磨磨嘴皮罢了。本不会对辩论的问题的合理性,探讨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老】:我再赞成不过了。辩论应为真理而辩,我们要找寻为真理而辩驳的人,与之学习和探讨。
  【鬼】:这样再好不过了。我是鬼小玉。
  【老】:我是苏格拉底。
  【鬼】:您就是大名鼎鼎的希腊三贤之一的苏格拉底。
  【苏】:看来我在死后世界所得到的幸福与现世的正义得到了统一与人们的尊重。
  【鬼】:那是一定的,无可辩驳的。
  【苏】:在你的国度爱智者多吗?
  【鬼】:不多,人们大抵下洋经商,哪怕是所谓学者也是大抵用前人知识在养家糊口罢了。
  【苏】:应当如此的,哲学家,当然我指的不是看起来像哲学家的人,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本不是那么多的。
  【鬼】:但是许许多多伪学术者掺杂其中是不正义的。
  【苏】:那什么是正义的呢?
  【鬼】:关于这一问题,您与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以及格劳孔的谈论我大体听说过。所以能够体会这一问题的难度。
  【苏】:是啊!没人能够否定,哪怕是最高明的诡辩术者。
  【鬼】:啊!我敬爱的苏格拉底,虽然您的伟大光辉照耀了几千年,但是我不得不说您的论证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苏】:哈哈,我能感受到你的真挚,我并非那些爱慕虚荣且用虚荣心推动去追求所谓智慧的智者。请快说吧!
  【鬼】:我认为您在论证的正义的过程中,虽然您一直说您一开始无法对正义下定义,无法一开始就明了,但是我从一些细微之处看到了您是先有结论再进行证明的。所以说哪怕是论证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也极易被掩盖过去。
  【苏】:能说的明了一点吗?
  【鬼】:这么说吧,由于您先有了结论后进行论证,所以说论证中不可避免的有些逻辑并非那么尽如人意。
  【苏】:我从未如此想过。
  【鬼】:这也并非您的错。您伟大的徒孙亚里士多德在此方面颇有建树,使得逻辑更加严密与标准化。
  【苏】:能举个例子来告诉我,我的辩论何以成为诡辩。
  【鬼】:这是一定的,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只被要求说歌功颂德的话而不能直言所处的痛苦。您的气度让我敬佩。
  【苏】:你快说吧,我快等不及了。
  【鬼】:关于“正义的人既善于管钱也善于偷钱”,善于本质上是说一种技艺,正义的人并不完全善于管钱,只是本质上让正义的人管钱,在被托管着的层面上来说风险更小。这把正义的人的本质与技艺相混淆。还有善于偷钱,我们不能把潜在的可能性当做绝对的必然,就像我们说一个好的统治者,人们拥戴他,给予他很多的权力,他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但是潜在来说他是一个可怕的独裁者,应该被放逐不是吗;关于立法者与统治者,您把两者相互混淆,当立法者与统治者统一的时候,当然您说的是没错的。但是往往立法者与统治者是有所区分的。立法者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所处的阶层,面前有一层无知之幕;医术、烹饪术与正义是无法类比的,至少在您的例子中是完全不符合形式逻辑的;您将现实中的正义与绝对的正义相互混淆,以至于迷惑了对手也迷惑了自己,“强者即是正义”对于现实正义的好的诠释。
  【苏】:请原谅我的无知,虽然并非完全理解,但也感到自己的论证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鬼】:不,您已经做的非常好了。
  ………………………………………………分割线…………………………………………
  突然一个猛扎,我醒了过来,蓦然发现我躺在一个石床上。
  【柏】:想必你已经见过我的恩师了。
  【鬼】:那您就是柏拉图了吧?
  【柏】:没人能够否认,但是这个问题我还在考虑。
  【鬼】:不得不说您的《国家篇》对于正义这个概念本身的理解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正义更像被您当成了工具,忽视了正义本身。
  【柏】:按照你的想法,那么“伤害任何人无论如何总是不正义的”就变成了空中楼阁?
  【鬼】:我指的不仅是那样,还指您对于主体与工具分的不是那么清晰。技艺本身不能支配对象。虽然这有点近代异化理论的味道。
  【柏】:但我认为这并不影响我们结论的完美,不影响我们对于正义的理解,不是吗?
  【鬼】:哲学家关注的是正义本身,不能过分纠缠于正义的事。
  【柏】:勉强可以接受,但是不过分关注不代表我们不应该让哲学家与政治家合二为一,实现统一。
  【鬼】:我们那个时代的哲学很多都在搞文字游戏,和现实脱离得太远。
  【柏】:这无疑是危险的。
  【鬼】:您是一位让西方人从人治走向法治,80年超越了我国2000多年没做完的事啊。
  【柏】:民主的土壤并非那么好,但至少让我有机会说了出来。
  【鬼】:苏格拉底或者您认为国家大还能保持统一是最佳限度,从古人那里引申法典足以满足城邦建设,加强孝道的建设都与我国孔老二的观点很接近。当然我不喜欢那些东西。
  【柏】:实质上,我是在认为城邦与个人是可类比的基础上,把智慧、勇敢、正义和节制这四点属于优秀城邦的特点赋予了人。当然正义是核心,国家的正义就是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个人的正义就是自身内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起各式各样的作用。
  【鬼】:标准问题是个大问题。
  【柏】:很困难,你是如何看的?
  【鬼】:我认为这样的思路如果稍有不慎将会走向集权主义。
  【柏】:能说的详细一点吗?
  【鬼】:您曾经提出,痛加谴责被认为是假的故事,删除毁灭一系列的悲剧与异样的神话。一切要以城邦整体为目的,个人仅仅是国家发展需要的力量。因此可以强迫培养出的哲学家来管理城邦。
  【柏】:但与此同时,城邦也会为他们带来健全的人格,好的环境塑造好的人。
  【鬼】:但这种标准的制定有些一厢情愿,实现的方式也是令人担忧的。
  【柏】:如若可以建成,哪怕是接近建成也是好的。
  【鬼】: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世界与一个坏的世界会使得人们失去向其发展的动力。
  【柏】:那你认为如何呢?
  【鬼】:我认为作为前提,个人的正义基于自身理智的判断,让他们面对世界上的纷纷扰扰,有所决断,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正义的人。而不是一般被洗脑教育得到的看起来那么正义的人。
  【柏】:那必定是困难的。
  【鬼】:真实不虚的正义一定能经受考验。这比构建那个王国要容易得多。
  【柏】:哲学家王一定可以。
  【鬼】:在我们的那个时代哲学被冠以无用之学。
  【柏】:哲学家无用的责任不在哲学本身,而在于别人不用哲学家。
  【鬼】:所谓的无用应该指的是哲学无法挣钱什么的,但有用无用对个人而言自然是无一绝对标准的。
  【柏】:一个国家里尊重了钱财,尊重了有钱人,善德与善人便得不到尊重。
  【鬼】:从形式与实质上来说是这样的。
  【柏】:那是一个危险的国度。你们的教育如何?
  【鬼】:代数、几何学与天文学已经很普及了,但算得上强迫学习吧。
  【柏】:啊,我的朋友,千万不要强迫孩子们学习,要用游戏的方式啊。
  【鬼】:人口太多了,没有办法。
  【柏】:要控制规模,运用理智与知识,远离信念与想象。
  【鬼】:要告诉您,您的伟大在于后人对您的学说发展是如此的努力,但是不得已看到很多的据为己有的行为。
  【柏】:举个例子?
  【鬼】:您说在僭主制度之下无法进行战争,少数统治者要打仗,非武装人民群众不可,但他们寡头害怕人民甚于敌人,如果不武装人民群众,就要亲自作战,他们会深感自己是孤家寡人。
  【柏】:是的,我说过。莫非这么一句话也成为了后世经典的源头。
  【鬼】:我想是的。
  【柏】:年轻人,灵魂不死,他能承受一切的恶与善,让你永远走向追求正义与智慧的道路,不要停下脚步。
  【鬼】:谢谢。
  ……
  ……
  ……
  醒来,趴在图书馆的桌子上。《理想国》静静地躺在我的手边,其实理想国真的是理想,重要的不是建立理想国而是正义与智慧的道路。
  看着对面的妖同学深情地说,【鬼】:“我伴着小亚细亚的七弦琴而来,爱琴海的波涛嬉戏于我的趾间,我心中怀着一个墨者的心态,数个世纪不眠不休。”
  【妖】:说人话!!!
  【鬼】:肚子饿乐。φ(≧ω≦*)
  2012.5.4下午
  漳校图书馆3楼夕阳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10-31 18:35:11 | 只看该作者
    上来就被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那无敌的辩论所打败,要不是必须写篇文章,估计真正读这本书会在20年后了。。
    有人说这个理想国是个极权国家,看都不看就说不好。或许是受了天朝太多的压迫有心理阴影,其实细细看来还是有可学习的地方的。
    为什么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个极权国家?稍微了解一下时代背景就知道,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的很多朋友都是被希腊式的民主所杀害。即,大多数人认为他们该死,于是就把他们杀死了。所以民主并不是适用于每一个国家,他必须要有国民素质作为底子。意味着普遍国民要有参与政府职能的能力。就算到了近代,在美国,民主的不适用性依然存在,当年威尔逊总统精选的时候仅因为他再婚的时间离妻子死亡的时间很短,被认为不仁不义,而差点儿就落选。如果落选,这会是多大的一个损失。如果民主放到现在的中国呢?当选的会是春哥么?
     
    那么柏拉图是如何建立他的理想国的呢?首先,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之口驳斥了当时的几种正义观。而后通过以大见小,以国家见个人的方式,推出了国家的起源,推出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推出了合作分工才能大家好,才是正义。对于国家,正义就是各部分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哲学家当老大,军队保护国家,工人劳动去。对于个人,正义就是,欲望,意志,理性的各司其职。。
    那具体怎么实现呢?是通过柏拉图式的教育,他封杀各种不符合他要求的音乐,诗歌,言论。(这点乍看上去如天朝一般,但目的则又本质不同)筛选之后音乐诗歌培养健全的心灵。而天朝。。。。。。
    之后讨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哲学家?就是永远跟随真理的人。前5章内容大概如此。
    6,7章中论述了哲学家如何养成,还有他著名的洞窟观影。
    8,9章抨击了当时的4种社会体制。
    10章批判了诗人,画家。
    汇报完毕。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10-31 18:35:11 | 只看该作者
  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构建了他理想中的社会。读罢此书,其中关于哲学本质、政治学、社会伦理和教育体制的论辩让我印象颇深。无怪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言: “欧洲哲学传统的最没有争议的一般特征是:它由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释组成。”纵观全书,不难发现西方历史甚至当代西方社会价值观根源许多便在于此。
  全书从形式上吸引我的是对“三段论”的大量使用。文中苏格拉底每每会给谈话对方提出问题或假设,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地寻求认可,最终达到自己思想的核心。在雄辩中也充斥着大量的类比。在这众多的修辞中,绝大多数都可以成功地导向最终结论。只是在一些地方,连接这种三段推论的节点非常脆弱,在我看来,有些假设略有单一和理想化,甚至有改换特点之嫌。譬如第一卷中,苏格拉底同众人辩论正义与不正义究竟孰好孰坏,他们先就“正义者不想胜过其他正义者(或正义行为),而想胜过不正义者(即相反类);但不正义者既想胜过正义者,又想胜过其他不正义者以彰显自己、得益最多(即胜过同类和异类)”达成一致,即“正义者不要求胜过同类,而要求胜过异类;不正义者对同类异类都要求胜过”。而聪明人,如医生、音乐家,则想胜过异类而不想胜过同类,但愚昧的人便两者都想胜过——苏格拉底从“有知识的人是聪明人”、“聪明的人好”、“一个聪明又好的人不愿超过和自己同类的人但愿超过跟自己不同类的人”、“一个又笨又坏得人反倒对同类和不同类的人都想超过”,推出“正义者和聪明又好的人相似,而不正义的人同又笨又坏的人相似”(P36)。在我看来,这样的推导是值得推敲的。首先,苏格拉底一直回避着“正义”、“好”的定义,因此很多类比都运用了这两个词在不同环境下不同的意思(虽然我不确定在翻译过程中损失掉了多少原汁原味的哲学论点),使环环相扣的推论搭建在一个错位的基座上。医生、乐师的“好”,很多是指技术,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和统治者、哲学家所应有的“知识”属于两个不同范畴,正如在第十卷中所说,前者类似于对真理的模仿术甚至是真理的影子,后者则是真理本身。因此,虽说我个人同意苏格拉底的大前提,即正义比不正义好,但是他的论证从逻辑上并没有说服我。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对书中涉及的一些观念的看法。第二章中依然谈论的是正义,其间格劳孔兄弟俩问及苏格拉底其对正义本质的定义,阿德曼托斯说人们“谆谆告诫并不颂扬正义本身,而只颂扬来自正义的好名声”,询问“正义或不正义的本身是什么、它们本身力量何在?”但我觉得遗憾的是苏格拉底仍然回避了这个问题(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误的话),而是将辩论的话题由“个人的正义”转移到了“城邦的正义”上,进而谈论城邦的构建和青年人的教育。(而这含糊的转移会不会是后来西方世界根基中的不稳定因素呢?)就我看来,割裂行为“本身”和其意义、后果,是欠妥的,因为这样的行为是不完整的行为,倘若真要把“不正义”同惩罚、谴责分开,把歌颂“正义”同歌颂褒奖、名禄分开,而去探寻人们正义或不正义的行为本质的起源,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追溯到人性中高尚的节操、品行——就如苏格拉底后来谈到的构建的城邦中教育合适的护卫者一样,二是,同黑塞《荒原狼》中的比喻一样,会发现解构这个话题就像剥洋葱,没有什么期待中的内核,有的只是一层层的皮即表象,仅此而已。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在《理想国》中一直苦苦追寻着一切事物、一切性质的本质,对于很多情况我认同它们是有“本质”、“内核”的,但我个人略微倾向培根的经验主义,仍对丢掉一切现象去观察持保留态度。
  我很喜欢柏拉图论述对青年人得教育的部分。虽然有些理想化,但很美好,让我看过之后心中充满了希望。他主张青年人应当学习音乐文艺、从事体育锻炼,从小接触真善美,远离丑恶,因而需要选择合适的城邦护卫者。在第三卷中他论证说“好人在年轻时便显得比较天真,容易受骗,因为他们心里没有坏人心里的那种原型”。(P119)他们年龄大了之后才学习到不正义是怎么回事,把不正义当做别人心灵里的别人的东西来认识,仅仅是通过知识,而不是通过本人的体验认识清楚不正义是多么大的一个邪恶的。第四卷中,他又说“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这种对孩子的教育之重视让我动容。这样的教育也是大胆的教育,同时我认为也是非常正确的。孩子小的时候应当把他们保护起来,关在象牙塔中,接触美好、高尚的东西,让他们建立起是非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到足够大了,能够在激流中把持自己之时再让他们接触污秽的思想和人性。当下很多人呼吁孩子从小接触社会,让他们从小适应,我非常方案此类做法,认为这样只会让孩子提前变成没有脊柱、随波逐流、缺少底线的人。《理想国》中强调四种品质:智慧、勇敢、节制、正义,这也是不论何时都应当被培养的品格。
  在第八章中,柏拉图谈到了无政府主义。在我理解,他所指的无政府主义是说过分的自由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缺乏尊重和敬畏的状态。如他所说,“不顾一切过分追求自由的结果,破坏了民主社会的基础,导致了集权政治的需要”。在社会中,这种情况的反应可能是:教师害怕学生,应和学生,学生反而漠视教师;年轻人分庭抗礼,侃侃而谈,老年人则顺着年轻人说说笑笑,像年轻人那样行事,生怕被他们认为可很可怕。这样的社会将会产生潜在的矛盾与内耗,很可能产生混乱的局面。同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所说情况类似,“自然状态”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幸,因此需要约束,需要摆脱这种状态。这种自由状态,在柏拉图看来,是僭主政治的源头。
  然而,我不能赞同的则是第十章中,柏拉图关于将诗人逐出理想国的雄辩。在他看来,诗人从事的是模仿术,离真实的距离很远,人们欣赏诗歌,就像“受了他们的骗,以致看着他们的作品却不知道这些作品和真实隔着两层”。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批判荷马,说“如果荷马真能教育人、提高人的品德,他确有真知识而不是只有模仿术的话,我想就会有许多青年跟他学习,敬他爱他了。”而就我看来,这个论点是犯了一定的逻辑错误——不被当代人所接纳并不代表作品本身不值得欣赏。另外,在第一、二章中,柏拉图谈及哲学家在城邦中的地位,在第七章中引出著名的洞穴比喻,也谈到了哲学家因为看得更远、离“实在”更近,所以有时谈论当今世界的事物反而会显的笨拙而不被人们尊敬。我认为柏拉图逐出诗人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诗人使用的是模仿者的技术,比使用者的技术、制造者的技术低劣,而且他们创造的悲剧诗歌等会滋长人们心中的非理性部分,不是模仿善,不利于理想国的构建。这个观点存在很大的时代局限性,一是当时诗歌的类型主要是悲剧和史诗,诗歌还没有成为哲学探讨、思想碰撞、情感抒发的成功载体,二是柏拉图心中理想国主要部分,是构建哲学家般严密的思维模式,培养完全纯洁的心灵,去探寻真正的实在。这样的理想国很大程度上考虑的是城邦的集体利益,而将人假设为缺少对自己内心情感活动主宰的个体——尤其是柏拉图设想的拆散家庭单元的集体社会。虽说这样的国家机器在理论上可以良好的运作,但是其中很多伦理观念在当时——甚至两千余年后的当代社会——仍然难以实践。因此我不赞同将诗人逐出城邦的设想。
  读完《理想国》,我觉得自己给西方思想发展中其他的观点、著作、流派找到了许多解释与源头。《理想国》中的许多观点在当代仍然极大地影响着西方社会,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霸权主义在思维领域逐渐渗透,世界各种文化也难免不受其影响。另外,柏拉图往往为了追求本质而牺牲丰富性,譬如逐出诗人、拆散家庭单元、贬低“模仿者”,这一点倘若把握不当,我认为是一种遮蔽——也正如海德格尔曾言。而且,把城邦的统治建立在哲学家的自觉自为、善意屈就上,难道不是一个无比脆弱的节点吗?相反,我认为黑格尔“恶是历史发展的杠杆”更有说服力,虽说也更为赤裸裸,缺少《理想国》中的“理想”。不过无论如何,人类的导师柏拉图的这本著作中体现出的许多观点,和他辩论中包含的对未来的期望、对本质的探讨,仍是值得当代人深思的。
  参考文献:
  [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 郭斌和 张竹明 译. 北京:商务印书, 2012.
  [2]乔国强, 何斌辉:西方思想经典选读[C].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10-31 18:35:11 | 只看该作者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其成于不惑之年的代表作,反映其“哲人王”政治哲学思想的专著。《理想国》采用对话体的形式,以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的口吻,通过与玻勒马霍斯、阿德曼托斯、色拉叙马霍斯等人一问一答的辩论表达柏拉图关于“正义”“善”和“理想国家制度”的理念与思考。全书涵盖了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数学、经济学、军事、体育及文艺等庞杂的领域,内容博大精深,辩论玄奥难懂。
  
  全书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的原则和制度,包含了“理想国”的自然形态和阶级分层,以及家庭婚俗制度,最后由“理想国”的外交政策兼及谈到“希腊的内讧与战争”,另外还对比分析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僭主政体之间的差异及互相转化。第二部分柏拉图大力阐述自己的正义观,试图找出正义的确切定义和实质内涵。第三部分,再回到“哲人治国”的理想国政治上。
  
  对于柏拉图的“哲人王统治”理论,卡尔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将之与黑格尔的国家哲学、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列为现代极权主义的起源,进行了深刻有力的批判。
  在柏拉图的笔下,“苏格拉底”口口赞美的“理想国”是一个社会各阶层各行其是,一切生活以物质生产和平静安逸为中心的寡民小国。“苏格拉底”建立的这个“理想城邦”的一个首要的正义原则就是“国家在于个人之上”,另外“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多种技能”,亦即“每个人、每个阶层都必须严格遵守各自的本分”,理想国还严格禁止会令人产生(属于非理性的)激情的音乐、诗歌和戏剧,禁止奢侈生活对人民思想的侵蚀。按照现今的政治学理论,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个不折不扣的极权主义暴政国家,实行最严厉的社会控制和思想禁锢。柏拉图的理想国固然是极端地指出了“第一等城邦”是人类所只能指望也最应得的完美状态,但是其中隐含的国家主义、极权主义和精英主义思想仍然令人警惕。
  
  在理想国中,甚至家庭婚俗制度都要进行激进地变革。柏拉图认为自由婚嫁和家庭是导致社会混乱、斗争的根源,在后面柏拉图甚至将军人政体的出现归咎于阶级间的通婚结合——“理想政体由于三个等级间的不善婚配发生混杂,引起斗争,堕落为军人政体……”子女的抚养也都交由集体,由集体来抚养国民经过甄选的优良子女,任何未经许可或体质孱弱的子女都会“被秘密地处理”,柏拉图丝毫不关心被处理的后代,“有关的情况我也不清楚,暂且不论”——因为“这是统治者力求民族优化的必要条件。
  
  柏拉图在“理想国”的构建中还有鲜明的集体主义倾向。柏拉图把整个国家比喻为一个整体的人,每个人都是构成这个巨人的部分,每个人都用国家的身份来审视“我”和“我们”的利害关系。对于柏拉图来说,一个人只有在“理想的城邦”里为城邦做出贡献,那是真正的正义,柏拉图在后面为“统治者”定义的时候说,统治者把统治城邦当做自己的一门手艺服务于人民,而丝毫不应该考虑自己的得失,理想国中统治者甚至不得拥有自己的事由财产。从共产、共妻、共子到共和,柏拉图在开篇举例说明自己的辩证方法时就把“由国家的正义套到个人身上”称为“由大见小”。
  
  理想国基本上是柏拉图“(哲)人治”思想的集中展现,据史料,写作《理想国》时的柏拉图,时值四十不惑之年,更是在其师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政体下的议会判罪处死之后,当时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又都陷入内讧与外敌侵略的纷争当中,整个希腊民族非但没有因为先贤梭伦和伯利克里的民主化改革而继续发展,还进入了不可挽回的衰落时代。对此,柏拉图率先进行了深刻的深思反省,虽然已经过犹不及。
  
  如同卡尔波普尔所提出的民主悖论、宽容悖论与自由悖论,柏拉图在对民主的批判上显然有失科学,柏拉图心目中那个博学至善的哲学家统治着的完美城邦或许必然只是人类可望而不可及的彼岸之邦,真正的“理想国”应该是柏拉图晚年摒弃“人治”走向“法治”后提出的“第二等城邦”,重而回归苏格拉底不惜以死殉道的法律至上的国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10-31 18:35:11 | 只看该作者
    【说明:1)句号后面的数字是表示句号之前的内容在商务出版社出版的白本的《理想国》一书中的那一页或那一页前后可以找到相关内容。
  2)本文我自己写完回过头来看了一下,觉得本文主要是是对书中内容的“总而言之式”或“简而言之式”的梳理和整合,个人观点并不多。】
     柏拉图在讨论国家的时候,总是在拿国家和人做类比,逻辑是“人是这样,则国家也是这样”或者“国家是这样的,人也一样”。但凡举例,他举得都是与人的生活接近的例子,受众容易接受,当他论证完人应该如此后,他就以同样的方式论证国家也应该是这样。在家国层面,他重点讲的是什么样的国家是好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才是好的。
          什么样的国家是好的呢?首先要明确的是,建立国家的目的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而是不是某一阶级更不是护卫者的幸福。全民无一例外的根据他的天赋适合什么就派给他什么工作,护卫者的后裔如果无能就应该降入其他阶级,让其他有能力的人担任护卫者的角色。 138护卫者不应该有私人的房屋、土地及其他私人财产。他们从别的公民那里得到每日的工资,作为服务的报酬,大家一起消费。200在这样的国家才能找到正义。133
          具体而言,好的国家是标准有四个,即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正义的。智慧是指护国者的知识,拥有这种知识的人按照自然规律总是最少数。147知识跟意见是不同的。有知识的人(爱智者)是能够认识美本身,能够区别美的本身和包括美本身在内的许多具体的东西,又不把美本身与含有美的许多个别东西彼此混淆。有意见的人(爱意见者)是能够认识许多美的东西,但不能认识美本身,别人引导他去认识美本身,他还总是跟不上。219意见比知识阴暗,但比无知明朗。223诡辩派的私人教师其实只是教授众人在集会是所说出的意见,并称之为智慧。像一个驯兽人一样,他只知道按猛兽的意见使用所有这些名词,猛兽所喜欢的,他就是称之为善,猛兽所不喜欢的,他就称之为恶。他讲不出道理来,只知道称必然的东西为正义的和美的。他从未看到过,也没有能力给别人解释必然者和善者的本质实际上差别是多大。242   
  勇敢则是一种保持,无论在在苦与乐还是欲望或害怕中,都永远保持一种信念而不抛弃它。这种信念是指法律通过教育所建立起来的关于可怕事物—即什么样的事物应该害怕—的信念。148说到节制,他提到了两个名词“自己的主人”与“自己的奴隶”。人灵魂里有好的和坏的部分,当坏得部分受好的部分的控制时,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当好的受坏的控制时,自己就是自己的奴隶。150国家和人一样,国家什么时候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呢?其实各种欲望、快乐和苦恼都是在小孩、女人、奴隶和叫做自由人的为数众多的下等人身上的,靠理智和信念的帮助,由思考指引着简单的而有分寸的欲望,只能在少数人中见到,只能在天分最好又受到最好教育的人中间看到。所以为数众多的下等人的欲望被少数优秀人物的欲望和智慧统治着,这样的国家才能被称为自己是自己的主人。这极少数的优秀的人就是下面会提到的哲学王。151
      正义的国家则是指,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一个国家各个阶层的人,护卫者和辅助者必须各司其责,做好自己的工作,互不干扰时才能使国家和谐发展,此时各个阶层的人就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134正义是能够使智慧勇敢和节制在这个国家产生,并且在产生后一直保护他们的的品质。154简而言之,正义是其他品质的基础和条件,正义就是各司其责各尽所能。讨论、抽象的正义有什么意义呢?他又做了一个类比,说如果一个画家,画了一个理想的美男子,一切一切都画的恰到好处,只是还不能证明这种美男子存在,这个画家会被认为是糟糕的画家吗?他认为研究正义本身是什么,不正义本身是什么,以及一个绝对正义的人和一个绝对不正义的人是什么样的,那是为我们可以有一个样板。看着这些样板,是为了我们可以按照它们所体现的标准,判断我们的幸福或不幸,以及我们幸福或不幸的程度。我们的目标不是并不是为了要表明这些样板能成为现实上存在的东西。213
      类比到人身上,其实人跟国家一样,好的人是智慧、勇敢、正义和节制的。一个人的激情无论在快乐还是苦恼中都保持不忘理智所交给的关于什么应当惧怕什么不应当惧怕的信条,那么我们就因他的激情的部分而称每个这样的人为勇敢的人。由理智起领导作用的人为智慧的。三个部分和谐友好,理智起领导作用,激情和欲望受其领导而不反叛,就是有节制的人。正义的人则是心灵的各个部分各起个的的作用,领导的领导着,被领导的被领导着。170
          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好的呢?政治制度是从城邦公民的习惯里产生出来的,习惯的倾向决定其它一切的方向。314他提到了以下的五种制度:王者型、贪图名誉型、寡头型、民主型、僭主型。理想的政治制度应该是王者型,即由哲学家来统治国家。只有哲学家出来管理国家,或者当权者及其后裔们真正爱上哲学时,城市、国家还是个人才能达到完善。251因为哲学家能严肃的认真的追求智慧,是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二为一;而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现行的政治制度没有一种适合哲学本性的。248现行的四种政治制度,按照优劣来排序,第一种叫做斯巴达和克里特政制(荣誉政制),第二种被叫做寡头政制,第三种叫做民主政制,第四种是僭主政制。313
          荣誉政制中,人民尚武,好战,爱荣誉,喜爱锻炼身体,喜爱打猎;统治者会仔细规划生育,好财,自信,缺乏文化。314政治制度的变动全都是由领导阶层的不和而引起的。如果他们团结一致,哪怕只有很少的一致,政治制度的变动也是不可能的。315荣誉政制的领导者的争斗使政治体制产生变动。寡头政制是一种财产资格制度,政治权力在富人手中。321寡头政治失败的原因就是他过分贪求财富,为了赚钱发财,不顾一切。至于民主制度,其实从寡头政治过渡到平民政治的是经历过贪得无厌的追求最大可能的财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贫富对立和斗争,如果平民胜利,把敌党一些人处死,一些人流放国外,其余的公民都有同等的公民权及做官的机会——官职通常抽签决定,一个民主制度就诞生了。331由于有广泛的自由和宽容,民主制度成为一种无政府状态的花俏的管理形式。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分的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333这种制度下的人纵情纵欲。无论在个人还是再国家方面,极端的自由的结果只能变成极端的奴役。342极端的奴役就是僭主政制。因为不顾一切的过分追求自由的结果,破坏了民主社会的基础,导致了极权政治和人民领袖的需要。340这种人民领袖控制着轻信的民众,不可抑制得使人流血;诬告别人,使人法庭受审,罪恶的舔尝同胞的血液;或将人流放判死刑等。最后,这种人或自己被敌人杀掉,或由人变成豺狼,成了一个僭主。345
      在具体构建国家中他还探讨了两性婚姻生育、教育和军事纪律等。
          柏拉图的理想国里人民是“共产共妻”的。为什么要实现妇女儿童共有呢?因为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最恶的是闹分裂,最善的是讲团结。197辅助者之间妇女儿童公有对国家来说是实现这种善的原因。200然而他又是倡导男女平等的。他说哪种性别更适合哪项职业就把这个职业分配这个性别的人。护卫者和他们的妻子也可以担任同样的职业。185男女应该享有共同的教育,有共同的子女和共同保护其他的公民;无论是国内还是外出打仗,女子和男子都应象猎犬一样,一起守卫一起追逐,尽可能以一切方式共有一切事物。204也就是说,能不能从事一项工作,得不得到一个机会,是看人的实力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而不会应该因为性别而将某些人排除在外。他的平等其实是一种形式平等。因为鉴于当时女性的生理弱势和已有的教育不足,总体而言女性的实力并不足以与男性竞争,所以女性依然不能得到实质平等。
          为了从源头上优化人口,他也有提出了自己的计划生育政策。结婚的人数的多寡要考虑到战争和疾病等因素,由治理者们斟酌决定,保湿适当的公民人口,尽量不使城邦过大或过小。194他也将优生优育的观点发挥到极致。有战功的年轻人要给以荣誉和奖金,并且给以更多的机会,使与妇女结合,从他们身上获得更多的后裔。生下来的孩子由管理这些事情的官员去抚养,优秀者孩子带到托儿所由保姆抚养,一般或其他人生下来的有先天缺陷的孩子则要被秘密处理掉。生育时间,女人是20岁到40岁,男人是从跑步最快的年龄到55岁。不在这个年龄范围的人生育的孩子是亵渎不正义的,是得不到祷告和祈福的,是愚昧和淫乱的产物。未得到治理者的准许而苟合后生下的私生子也是不合法和亵渎神明的。195为了避免乱伦,他提到可以让新朗将所有在他结婚后第十个月或第七个月里出生的孩子为自己的子女,直系三代血亲不能有性关系,但法律允许兄弟姐们们同居。
          在教育方面,柏拉图是十分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的。一切事物都有其与生俱来的恶。410灵魂不能被一个外来的恶所灭亡即一个事物被他事物的恶所灭亡。正如食物的恶对人体造成毛病时,我们会说身体因为这些食物而被它自己的恶,即疾病所毁灭,而不是被食物所毁灭。411一个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把它引导到哪里,就会决定他以后走到哪里。142天赋最好的人受到坏的教育之后就会变得比谁都坏。巨大的罪行和纯粹的邪恶来自天赋差的,往往来自天赋好的但被教育败坏的人。因为一个天赋贫弱的人是永远不会做出任何大事(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的。240他认为,灵魂对于学习中的艰苦比对体力活动中的更艰苦是更为害怕的多的,因为这种劳苦更接近灵魂,是灵魂所专受的,而不是和肉体共受的。302所以要用做游戏的方式而不要强迫孩子们学习,以此让他们爱学习而不是怕学习。304
          如何才能培养出哲学家呢?首先他有挑选儿童的十分苛刻的几个条件,一个人如果不是天赋具有良好的记忆,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他就认为这个人是不能很好地从事这一学习的。233他制定的计划是循序渐进的,从娃娃抓起,分阶段教育。当他们年少时,他们的学习和哲学功课应该是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当他们正在长大成人时,他们主要应好好注意身体,为哲学研究准备好体力条件;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他们的灵魂开始达到成熟阶段时,他们应当加强对心灵的锻炼;当他们的体力转衰,过了政治军事服务的年龄时,应当让他们自在逍遥,一般不再担当繁重的工作,只从事哲学研究,如果我们要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幸福,并且当死亡来临时,在另一个世界上也能得到同样幸福的话。250对于哪些学科是要有益于把灵魂引导到真理,他提到了算术算学、几何、天文学、音乐和体育。尤其是音乐和体育,他说音乐和体育的协调作用可以使激情和理智得到协调,优美的言词和良好的教育培育和加强理智,和谐和韵律使激情变得温和和平稳而文明。169
      在军事方面,他区分了在战争和内讧时应有的不一样的纪律。国内的冲突是内讧,对外冲突才是战争。209战争是希腊人与野蛮人之间的冲突,他们是天然的敌人。希腊人和希腊人的冲突,他们是天然的朋友,不过是希腊民族不幸有病,兄弟不和罢了。210战争应该像目前希腊人对希腊人那样,蹂躏土地和焚烧房屋。内讧时则不准这么做。211
      对待士兵,既有高要求又有高福利。任何士兵开小差丢掉武器或因胆怯而犯错,要被下放去做工匠和农夫。活捉成战俘就任敌人随意处置。206战场上,对于被击毙的敌人,除了武器以外,不能剥取死者的其他东西。禁止抢劫死尸,要给死者埋葬。208战役期间,士兵要爱谁谁都不准拒绝。因为如果他在爱着什么人,他就会更热切的想要赢得光荣。207
       在个人层面上,柏拉图重视是剖析灵魂,或者说是人心的构成。灵魂由三部分组成,即激情、理性与欲望。一个人用以思考和推理的部分是理性部分。灵魂用以感受爱、饿、渴的是无理性或欲望部分,它是满足与快乐的伙伴。激情在理智与欲望的分歧中经常站在理性的这一边,是理智的天然辅助者,除非被教育给败坏了。165探讨到后来他又提出四种灵魂状态:最高是理性,第二是理智,第三是信念,最后是想象。几何学家和研究这类学问的人的心理状态叫做理智而不叫做理性,把理智看成是介乎理性和意见之间的东西。271信念和想象合称意见,知识和智慧合称理性;意见是关于产生世界(可变世界)的,理性是关于实在(我认为实在即是世界的本质)的;理性和意见的关系就像是实在世界和产生世界的关系,知识和信念的关系、理智和想象的关系也像理性和意见的关系。300怎么样达到理知的巅峰呢?他说要通过辨证的过程。即个人企图靠辩证法通过推理而不管感官的知觉,以求达到每一事物的本质,并且一直坚持到思想本身理解到善者的本质时,他就理知事物的顶峰了。298
  他是如此的推崇理性,以至于他认为应该拒绝诗人进入城邦。在他看来,任何事物都有三种技术:使用者的技术、制造者的技术和模仿者的技术。任何事物的使用者乃是对它最有经验的,使用者把使用中看到该事物的性能好坏通报给制造者,例如吹奏长笛的人报告制造长笛的人。398画家在作关于每一事物的画时,不是在模仿实在的本身还是在模仿看上去的样子,是对影象的模仿。392我们灵魂感情感性的部分给模仿者提供大量各式各样的材料,而那个理智的平静的精神状态,因为他几乎不变,所以是不容易模仿的,模仿起来也是不容易看懂的。诗人和作家的创作都是跟心灵敌舰部分(感情感性)打交道的,他们的创作鼓励培育加强的低贱部分,会毁坏理性部分,所以应该拒绝他们进入治理良好的城邦。404统治者应该是只许可歌颂神明的赞美好人的颂诗进入城邦,如果放进了甜蜜的抒情诗和史诗,那时快乐和痛苦就要代替公认为至善之道的法律和理性原则成为人们的统治者了。
          他将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哲学家或爱智者、爱胜者、爱利者。那种人的生活更快乐乐购?如果问他们自己哪种生活最快乐,他们都会说自己的那种最快乐。财主们会断言,和利益比起来,受到尊敬的快乐和学习的快乐是无价值的。爱敬者会把金钱带来的快乐视为卑鄙,把学问带来的快乐视为无聊的瞎扯。哲学家则追求真理的快乐。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会参与自身心灵的快乐,不去注意肉体的快乐。231 由于哲学家享有看到实在的这种别人享不有的快乐,所以最快乐。其次是爱敬者,最后是爱利者。368与前面的政治制度联系起来看,王者政制里快乐最近,僭主政制离快乐最远。378
          在宇宙观方面,他提出一个陀螺状的宇宙的构想图421。他认为神会帮助正义者,一个人生前对别人做过的坏事,死后每一件都要受到十倍的报应。419这种因果报应理论在多神论的文化背景下可以被理解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2-10-31 18:35:11 | 只看该作者
  值得读的,可怕的哲学王,柏拉图时代也许需要哲学王,但今天,我们不需要·····················································································································································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2-10-31 18:35:11 | 只看该作者
  大多数经历过自己赚钱的风险,手中又有遗产可继承的忍却都不会太贪财,而那些凭着自己的力量挣钱的忍对积攒下来的钱财就会有特殊的感情。
  2.钱财固然能给人们带来许多好处,但对于一个有理智的人来说,明白事理才最重要。
  3.凡事都不能等有时间了再去做,而应该自觉地、全心全意地去做,还要力争把它做好。
  4.若一个国家中绝大多数人对相同的事都以“我的”和“非我的”来做价值判断,则这个国家最好管理也最团结。
  5.寡头政治,置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自己却养尊处优,以此让下一代仿效。
  6.正义是为强者利益服务的,而非正义仅对个人利益有好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2-10-31 18:35:11 | 只看该作者
        好吧,开学4周,前两周被学校逼着写材料,第三周孩子生病,这个星期有点时间但被人拉着聊闲天!痛定思痛!于是今天好好安静坐下来,把《理想国》看完了。
      嗯,其实现在我很喜欢苏格拉底他们这种对话的模式了。尽管由于苏格拉底太强势也太会运用语言交流技巧,所以无论本书还是蒂迈欧篇中他的对手基本都被他牵着鼻子走(要命的是这些对手被苏格拉底巧妙的灌输了想法还自以为是自己的想法,唉!譬如商务2002年版P317第二段格劳孔这勺子的话),但是作为阅读者(旁观者)可以充分的去思考。读完此书,我心底油然升起一种渴望,想穿越到古希腊,和苏格拉底或柏拉图对话。
      首先,此书讨论的重心是一个正义的城邦应该是何种模式。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不是一个抽象主义者,他善于演绎推理,从普通日常的事物演绎推理出抽象的真理。所以,他认为人的属性和城邦的属性是一致的。由人的正义性推理城邦的正义性,先证明正义者才是真正的幸福者,然后再论证正义城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这样“完美”的城邦必须是“和谐”的,既按智慧的高低来使各人有适合自己的位置。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妇女公有,孩子公有。从而才能一方面摒弃私欲,一方面对孩子进行挑选,从中选择出卓异分子来加以培养。(这里面就开始出现矛盾了,既用伪造的神话来建立政权的合理性,还要使用诡计使得所谓的不优秀者在抽签上吃亏,使他们少生产出不好的后代!所以,柏拉图的理想国是用不正义的手段来达到他的“正义”结果!)
      然后,苏格拉底又通过对当时存在的四种不理想的城邦政体逐一批判:斯巴达这种荣誉制太爱荣誉,争胜爱名,忽视了智慧(谁说柏拉图理想国的原型是斯巴达?人柏拉图已经指出其弊端和虚伪处。当然,可以把理想国看成斯巴达的升级版哈);寡头制爱财,政权在富人手里;民主制太放纵过于自由;僭主制是最糟糕的体制!
      在这部分里,柏拉图演绎推理法的优缺点都暴露无遗。优点是很多剖析很切实,尤其是关于僭主制形成的过程直接让人联想到“天朝太祖”的一系列运动!我的娘啊!余英时先生还说“太祖”只看水浒、三国等国粹草莽书籍,所以善于用传统的阴谋阳谋。我现在直接怀疑太祖是受了柏拉图的启示!当然“英雄所见略同”,枭雄也所见略同,也不能因为《1984》太像WENGE,《动物农场》太像前苏就说人奥威尔对communist有指导作用,只能说明奥威尔和柏拉图眼光都很敏锐。
      缺点嘛,正应了柏拉图自己的话: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已。所以,柏拉图自己没真正见识过民主政体,所以他所谓的民主制其实是无政府制,过于放纵。在此基础上他的批评都是不切实际的。另外,为啥这四种体制就一定要有前后承继的关系呢?未免太简单化和程式化。
      另外,柏拉图太贬低诗人和艺术了啊!他只认为诗歌是模仿,没看到文学(真正的严肃文学……妈的!用了“严肃”这个词我自己感到自己也“柏拉图”倾向了!)是创造,是内心的真实。他对非理性的悲观也导致他对人的悲观及缺乏怜悯。而且,他居然举荷马贫困的例子来说明诗人是没用的!这个也太扯太违背柏拉图他自己崇尚精神的原则了吧!虽然他说正义的人注意保持财产的合理性,不太多也不太少,但是人荷马没生活在你的理想国啊……对了,生活在你的理想国更糟,你早给他戴上桂冠再毕恭毕敬的把他赶走了。
      从整体来看,柏拉图是个纯粹主义者,他的理想国追求的是对人的私欲的一种强势积极的干预。尽管其出发点是为了正义,尽管他反复强调不正常的欲望才是他约束的对象,但对人性的悲观,对他人弱点的不宽容,对强大、庄严、宏伟的极端追求,为了达到目的不顾手段的非正义,还有他自身积极的行动力,都预示着这样的理想国如此实现的话,无疑是人类的一场浩劫。
      但无论如何,理性思考的乐趣,在阅读这本书时获得很多。尤其是在肯德基喝完奶茶,看完最后关于命运的描述后满意的合上书,却听得邻座的一fashion女子沾沾自喜的对同伴说:“那个算命的说我就是当老板娘的命!”,劳资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柏拉图所说的“优越感”,哈哈。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2-10-31 18:35:11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实话说在看的途中我一度觉得它很难读,只要稍许的不注意就容易漏了什么。而且,对于苏格拉底那从头到尾辩论式的解说有点反感。
  在读完它后,这些的感觉就少了点。反而被文章里难得的思想给打动了。
  真的必须说,几千年前的古希腊人,居然能给如今的我们带来如此多的反思。有几点真的得谈谈。
  首先关于教育,柏拉图提出音乐与体操两大课程。我就觉得可贵,看看如今我们的教育,音乐内容下的文化教育都交得那么死板,更何况那容易被忽略的体操类的身体教育呢?
  再者是关于对于荷马的评价,认为他不过是真理的第二层的描绘模仿者。不提倡荷马的精神,这让我想到最近看的周作人《国粹与欧化》,将模仿者誉为奴隶的文学,他也一样注重对真理、文化自由性的追求。 可是现如今真正自主自然自由的文学作品缺如此少。
  最后,我很爱他关于灵魂不死的解说,虽然受马克思主义的感召让我成为了无神论者,但听柏拉图的言语后,我真的很愿意去假设我的灵魂不死,那么我在现实的所有努力,热血,精神,就不会在死去后什么都不剩,至少还有灵魂它没死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2-10-31 18:35:11 | 只看该作者
  起初,从图书馆拿到《理想国》的时候,只是把他当作一本深奥的哲学书来读。太多太多的赞誉和评价加在了这本书上。而他的作者也是烁古耀今的大哲学家。所以这本书应该是用十分严肃的口吻讨论十分严肃的问题,我想,就好像很多哲学书那样。
  
     但是真正翻开书读起来的时候,发现本书是一本十分有意思语录。与其说是一本哲学书,不如说是一个大型的相声集。在主角苏格拉底和若干位捧角之间展开的充满智慧却又不乏幽默的严肃的对话。原谅我用了这么多的形容词来形容这些对话,因为严肃的话题是掩盖不了先贤们追求真理时喜悦的心情的。
  
   故事从一次看似无理的偶然事件开始。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苏格拉底就被“绑架”了。当然故事发展的中间,也充满着对苏格拉底的“恐吓”。也许这是古希腊的常态,也许苏格拉底已经习惯了,因为在真理面前,每个撒谎者和亵渎者都是罪人,对待真理的基本而严肃的态度,现在的我们又剩下了多少?
  
   讨论是从正义开始的,从对正义的定义和正义不正义的对比中不断争论而深化的。围绕着正义和人心之中最基本的善与恶的讨论,苏格拉底,更准确的说是柏拉图,建构了一个由哲学家作为国家领袖的“王国”。这个王国,没有压迫,没有私利,统治者为人民着想,每个人兢兢业业的完成本职工作。国家安定,和谐,生生不息。
  
  这个政体,现在我是有些可笑的,最要命的是它处处体现着对人等级化的区分和对人欲的压迫。但是,其中对善和正义的褒扬,却是透过两千年的时光而愈发光亮的。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他的乌托邦,自由,民主,尊重人性等等。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少不了善和正义的支撑与维护。就像书本最后一章写到的,追求不正义的人最终将受到惩罚而正义的人会最终得到他应该得到的。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10:48 , Processed in 0.04966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