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需要澄清一点,我是从侦探解谜小说的角度给这部作品三星的评价的,如果单以小说而论的话,我会给这部作品三星半到四星的评价,但是对于身为一个因为喜欢推理从而喜爱奎因的逻辑,并且一路坚持下来的读者而言,我不免要对这部作品发发牢骚.我看推理小说,从阅读感受而言大体上分为四类,第一种是在小说的中前期感觉十分沉闷乏味,看时觉得昏昏欲睡,但是当最后的解谜部分到来时,能够让我精神一振,甚至犹如醍醐灌顶,让我大呼过瘾,奎因第一时期的作品大多都可以归为这一类,其中以”X的悲剧”最为典型;第二种是小说无论是从前期铺垫,到中期发展,再到最后解谜都十分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卡尔的许多代表作都可以归结为这一类型,如”三口棺材”,”女郎她死了”,”犹大之窗”(我不认为揭示凶手的身份部分是烂尾,因为我觉得凶手的身份在这部作品中根本就不重要)等;第三种是在直到揭示事件的真相之前,小说都十分精彩,但是当真相大白的那一刻到来时,让人感觉一落千丈,直呼坑爹,一些日式作品,奎因的”埃及十字架之谜”就可以归为此类;最后一种就是无论是故事发展还是解谜都没啥意思的,这类小说不提也罢。“双面莱特”给我的感觉是第三种。其实在看“双面莱特”之前,我已经不指望这部小说的解谜部分能够给我带来多大的震撼,毕竟在看过莱特镇系列的前三部之后,我已经逐渐习惯了奎因淡化逻辑推理,强调人性的风格,但是我至少觉得奎因能够给我带来一个圆满的解答。之前的三部莱特镇作品,虽然解答部分所占比例较之以往大大降低,但毕竟奎因给出的解答还是颇为合理,基本解释了所有的疑问,可是在“双面莱特”中,埃勒里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他对案件的解答显得颇为牵强,另外还有一些疑问也根本没有得到解答。
凭心而论,“双面莱特”在故事设置以及情节发展上还是颇为吸引人的。小说的故事发展十分流畅,悬念的设置也十分到位,再配合上奎因较之第一时期要细腻得多的文笔给小说所带来的浓厚的文学气息,“双面莱特”在可读性上确实要强出第一时期不少。随着各色人物逐一登场,一场暗合童谣的连续杀人案悄然上演,随着受害者的数目逐渐增多,故事发展也渐入佳境。当埃勒里中枪倒在车中昏迷时,我忍不住要为他捏一把汗。应该说一直到这里,我对本书还是颇为有好感的,但是当埃勒里指出真凶身份,对着记事报的主编阐述案件的原委时,先前建立的良好印象开始逐步崩塌。我对凶手的设置并没有太大的怨言,毕竟莱特镇系列发生的案件相关人物通常都很少,因此凶手身份缺少意外性并不算是什么缺点。我对“双面莱特”主要的不满在于埃勒里确定凶手的方式太过依赖于直觉,而且解答中巧合所占的比例太大,一些谜团并未得到解答。虽然已经习惯了莱特镇系列中,埃勒里确定凶手的方式较之以往,由于逻辑比重的缺失,说服力有了很大的下降,但是本作中埃勒里仅仅是依靠存在动机这一点来确定凶手的身份,着实是让我难以接受。动机这东西最多只能用来确定嫌犯的范围,怎么能用来确定凶手的身份呢?动机这一在昔日的奎因作品中比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成分,在本作中却被夸大到了极致。虽说在作品中开始探讨人性并非是坏事,但是作为黄金时期的拥泵,我实在是接受不了以动机来确定凶手这种方式。解答中巧合太多是本作的另一个硬伤。凶手在杀死他真正想杀的目标之后,这场童谣杀人案本该就此画上休止符,但是之后发生的一连串事件却鬼使神差地将这场童谣杀人事件进行到底,当真是应验了“无巧不成书”这句话,也难怪埃勒里只能说这是上帝这只手在安排着这一切了。这样的情节安排戏剧性倒是丰富得很,但是身为侦探小说,过多的戏剧性场面是否合理,实在是一件值得商榷的问题。许多事情没有交待清楚,是我对”双面莱特”不满的另一个原因.酒鬼安德森突然下定决心要戒酒的真实原因,凶手如何引诱雅卡尔到多德府上翻箱倒柜(雅卡尔有安德森的5000美元,为什么还会去多德那行窃),这些事情都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还有那个神神秘秘的哲人园丁托伊菲尔,他像是一个灾星似的到处带来死亡,几乎贯穿整个故事,但是却证明和案件一点关系也没有,让人觉得奎因似乎是为了给这场童谣杀人案添加更多的神秘色彩而故弄玄虚.而且和托伊菲尔在一起的人似乎都怎么待见他似的,侍奉了麦卡比那么多年,麦卡比却没给他留下一点钱,身为朋友的安德森却更信任窃贼雅卡尔,选择让雅卡尔而不是他来保管5000美元.托伊菲尔这个人物的设置以及在他身上的事情实在是有些莫名其妙,似乎奎因就是为了给这部小说添加哲学气息而生生安置了这么个人物似的.
一口气说了”双面莱特”那么多的坏话,并不是说本作真就是品质多么恶劣,主要是因为我向来对侦探小说的结尾十分看重. 有许多读者不喜欢第一时期奎因的作品,觉得其小说在故事发展上太过单调,尽是现场取证、向证人询问等情节,不过我实在是很喜欢这一风格的作品,虽然有时对奎因太过淡化人性的因素有些不满,但是当看到解谜部分,埃勒里或雷恩娓娓道来真相的时候,所有的不满都烟消云散,仅余下对奎因的敬佩。因为坚信奎因能在最后给我一个精彩的解答,使得我能够忍受中前期那些千遍一律的情节,甚至觉得在那些看似平淡的场景中探察线索也不失为一种乐趣。宁可忍受前九分钟的昏昏欲睡,只要能有最后一分钟的酣畅淋漓,就足以让我牢记住这部作品的好,因此”X的悲剧”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不管怎么样,对于那些喜欢享受过程,结果如何相对来说不那么看重的读者而言,这部”双面莱特”还是很值得一读的作品,从中能够看到奎因文笔细腻,富有哲学气息的一面.至少对于喜欢奎因的人来说,只有尝试奎因不同风格的作品,才能真正体会到一个完整的埃勒里奎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