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8| 0
|
裁判有误 |
最新书评 共 2 条
忍野的
趁着在动车上看完的第二本书,起初我并不太喜欢安东尼·伯克莱的书,其实除了这本也才看过三本——《毒巧克力命案》、《皮卡迪利谋杀案》和《事实之前》。其中《毒巧克力命案》虽为多重解答第一作,但我认为充其量只能作为多重解答的开山鼻祖,却无法成为多重解答的教科书;而《皮卡迪利谋杀案》看了几十页就没兴趣看下去了,后面基本是跳着看了;《事实之前》看了一点就直接弃掉了,这本只能算是犯罪小说吧。所以在看本作前我对其并没有什么好感,会拿出这本也只是因为当时书包里只有这本了……抱着这样的想法开始阅读,难免会对本作有一些歧视心理,以至于在读了100多页后我放下了书本,但看看时间还有2个多小时,不得已又拿起本作,这次再度捧起后我一口气读完了全书,此刻我在暗喜我很幸运地没有错过这一佳作。
陶德杭特先生被告知身患绝症,只剩几个月的性命了,于是他邀请了自己的朋友,委婉地询问一个只剩下数月时间的人怎样度过余生才有意义,出乎意料的是最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谋杀”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于是陶德杭特先生开始搜索目标,接近目标,在这不得不提的是作者在这一阶段写得太过无味,这也是我在读完前100页后打算放弃的原因之一,但接下来的展开才是本作的精髓。
真正进入高潮是在谋杀案发生后,本以为一切都会安然无恙的陶德杭特却发现自己的行为使得无辜者被怀疑为凶手甚至要被送上绞刑架,于是陶德杭特立即奔赴警局自首,但警方却丝毫不相信陶德杭特的供词,他们认为这只是一位绅士为了解救一个青年而做出的自我牺牲,而陶德杭特所提出的证明自己有罪的种种证据也被一一否决,难道陶德杭特在无意中进行了一场完全犯罪?
接下来便是本作的精华所在,传统推理中嫌疑人要千方百计证明自己是无辜的,但本作中陶德杭特则要费尽心机证明自己是有罪的。此即作者最大的创新,陶德杭特不断奔走于犯罪现场,不断收集证据,只为证明自己犯下了罪行,这也正是后面的主要内容,从收集证据到法庭审判,没到最后,谁也不知道陶德杭特的命运将会如何。
本来应该就这么结束的,一切都很简单:陶德杭特谋杀了死者却使得无辜者受到怀疑,于是他挺身而出承认罪行。但作者在最后的最后设置了一个逆转,以至于一切都不再简单,我们所知道的黑将不再是黑,而我们认为的白真的是白吗?构建一切,颠覆一切,这就是安东尼·伯克莱的《裁判有误》!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8 13:42 , Processed in 0.264784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