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阿努比斯之门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09:4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古埃及神明的注视下,他将从20世纪回到浪漫时期的伦敦……如果时间是一条冰河,冰层上有通往各个时代的洞……
  英语教授道尔接受疯狂集团总裁的邀请,前往1810年的伦敦去听浪漫时期诗人柯勒律治演讲。阴错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372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21 20:11:08 | 只看该作者
  宗教色彩下的科幻小说赛高,描绘了一个不为人所知的伦敦。
                                                                          致   黑夜十二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21 20:35:22 | 只看该作者
  “最终幻想联盟”是一套国外幻想小说译作丛书,第二辑已于近日面世,因为个人阅读蜗速,不久前才看完第一辑的四本小说,特作些摘录,兼作推荐。“最终幻想联盟”第一辑的四本小说分别为:提姆·鲍尔斯的《阿努比斯之门》、杰克·麦德威的《神秘失踪的太空船》、乔·霍尔德曼的《飞向火星》、以及康妮·威利斯的《末日之书》。
  
  
  
  提姆·鲍尔斯《阿努比斯之门》(1983)
  The Anubis Gates, Tim Powers
  
  译者:颜湘如
  
  Tim Powers(1952)的蒸汽朋克(Steampunk)代表作,荣获1983年度菲利普·迪克奖(Philip K. Dick Award),以及1984年度科幻小说编年史奖(Science Fiction Chronicle Award)。
  
  蒸汽朋克,最初指“鲍尔斯/布雷洛克/杰特尔三人组”(Powers/Blaylock/Jeter fantasy triumvirate)写作的“异化历史”(gonzo-historical),现在则成为一个有着广泛受众的科幻类型;Tim Powers的另一部蒸汽朋克小说《陌潮》(On Stranger Tides, 1988),将作为加勒比海盗系列第四部电影(《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On Stranger Tides》)的故事原型于2011年搬上大银幕。
  
  Tim Powers出生于纽约水牛城一个天主教家庭,成长于加州,在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Cal State Fullerton,《阿努比斯之门》中的主角Brendan Doyle就是该校教授,当然是虚构的)学习英国文学期间,在那里他第一次遇见蒸汽朋克三杰中的另外两外,James Blaylock(1950)和K. W. Jeter(1950);而这三位也正是在富勒顿校园中结识的Philip K. Dick。
  
  在七十年代的校园生涯中,詹姆斯·布雷洛克(James Blaylock)和Tim Powers合作创作了一个虚构诗人William Ashbless,并以其名义在校刊上发表一些毫无意义的自由体诗(free verse poetry);八十年代,这个虚构的19世纪诗人先后出现在Tim Powers的《阿努比斯之门》以及James Blaylock的《挖掘舰利维坦》(The Digging Leviathan, 1984)中,这种不自觉的行为双方都未相互察觉,直到,两部小说竟然有同一个编辑,在编辑的建议下追溯了统一性。1985年,他们又合伙出版了《阿努比斯之门》中提及的《夜的十二个小时》(The Complete Twelve Hours of the Night: 1785-1985)完整版“架空”诗集,并且一人William一人Ashbless煞有其事地伪造了亲笔签名;他们甚至写了本《诗人的纪念食谱》(The William Ashbless Memorial Cookbook)。James Blaylock本人还写过多部三部曲,他的许多作品的故事背景都设置在自己的居住地加州橙县(Orange County),他的作品有时也被归类为魔幻现实主义(magic realism)。
  
  至于三杰中的另一位,K.W.杰特尔(K. W. Jeter)除了蒸汽朋克写作之外,写得更多的可能是赛伯朋克,他创作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赛伯朋克小说(《Dr. Adder》),受到Philip K. Dick的热情推崇;不过《Dr. Adder》出版时(1984),Philip K. Dick已经逝世两年,根据他生前的小道消息,因为小说中极端的暴力和色情描写让小说的出版搁置了十来年(小说完成于1972年)迟迟不得成行,按照他的看法,这就是第一部赛伯朋克小说。Jeter本人后来则不遗余力地续写了三部根据Philip K. Dick的小说《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1968)改编的电影《银翼杀手》(Blade Run,1982——同年,Philip K. Dick去逝)的小说。此外,Jeter还创作了多部基于《星球大战》(Star Wars)和《星舰迷航》(Star Trek)世界观的小说,他的蒸汽朋克代表作之一《莫洛克之夜》(Morlock Night, 1979)则被作为H. G. Wells的《时间机器》(The Time Machine)续集,听起来十足的同人作家。当然,他的另一部蒸汽朋克代表作《酷刑器》(Infernal Devices)则被评论家称之为“或许是科幻小说中的权威蒸汽朋克表述”。
  
  衷心期待将来会有更多的蒸汽朋克中译版小说推出,特别是这三位流派开创者的代表作,希望能一部不落。
  
  
  
  杰克·麦德威《神秘失踪的太空船》(2004)
  Polaris, Jack McDevitt
  
  译者:高天羽
  
  小说是Jack McDevitt(1935)的Alex Benedict系列之二,其它三部分别为《为战的天赋》(A Talent for War, 1989)、《探寻者》(Seeker, 2005)、《恶魔之眼》(The Devil's Eye, 2008)。
  
  本作获得了星云奖提名,十四次提名的其中之一,到次年同系列的《Seeker》,七十出头的Jack McDevitt才终于斩获了人生的唯一一座星云奖。不过就一位四十过半才真正开始创作的人来说,这点已经是让人相当惊奇了;当然更让人惊奇的是Jack McDevitt的创作历程,他在大学期间其实就赢得过一个新人奖,在某次采访中他透露,他那时候正准备在创作路上整装待发,然后他读了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突然间就意识到自己永远也达不到那样的境界,于是放弃了写作,但总不能无所事事,所以他就去参加了海军,开过段时间出租车,后来还成了个英语教师,以及海关边检员,过着种种不同人生,在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里再未写过半个字,直到八十年代初在妻子的鼓励下才重返年青时的战场。
  
  Jack McDevitt有很大一部分故事与外星人有关,而考古学以及外星考古学(xenoarchaeology——这种假想的考古学现在也就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而已)也是他重要的创作主题,像Alex Benedict系列中的主人公Alex Benedict就是一古董商贩,和他的美女搭档满宇宙找古董垃圾,然后兜售给附庸风雅之人。
  
  《神秘失踪的太空船》是部远未来科幻,但细节的描写让人觉得非常近未来感,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部推理科幻,进一部细分则是密室推理,大概描述一下就是“无人生还”太空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但推理其实并无特别精彩之处,甚至另一个重要主题“永生”都不是最吸引人的,倒是像“电波考古”等等有趣创意,以及利索的文字才是Jack McDevitt给人应予的深刻印象。作者显然对自己喜欢的主题(考古学)与其它故事元素进行混搭轻车熟路,而且擅长制造悬疑,并且也不试图去解读最终答案,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有些东西最好留给读者们的强大想象力”(Some things are best left to the reader's very able imagination),就像《神秘失踪的太空船》结局中抛出的第二场无人生还,是不是也如第一次那样的诈死呢?他的意思是,就让小说中的主角们,以及小说外的读者们,见仁见智吧。
  
  
  
  乔·霍尔德曼《飞向火星》(2008)
  Marsbound, Joe Haldeman
  
  译者:姚向辉
  
  《飞向火星》(Marsbound)是Joe Haldeman(1943)一个最新三部曲的第一本,第二本《飞向群星》(Starbound)已于今年年初出版,而剩下的《飞向地球》(Earthbound)则还在酝酿。
  
  这是本青春向小说,一线到底,能让人得到一场干脆的阅读体验。虽然以火星为背景,但完全不似金·斯坦利·罗宾逊的火星三部曲那样展现一个翔实的红色世界,火星只是个背景,起点或中点站,特别从全局三部曲着眼;倒是智能设计论(Intelligent Design)是个更重要主题,因此与罗伯特·查尔斯·威尔森的《时间回旋》更多一些联想。
  
  乔·霍尔德曼(Joe Haldeman)童年时候与旅行成性的家人南征北讨,生活过的足迹南到波多黎各北至阿拉斯加,也许正是这样的经历在他的老年期成就了这个在星间追忆往昔的三部曲系列,就像参加越南战争负伤的经历让他下笔写了第一部小说《战争之年》(War Year, 1972),以及后来那部获得雨果星云双奖的《千年战争》(The Forever War, 1975——将被《Blade Run》的导演Ridley Scott搬上大银幕)。他有个兄长,Jack C. Haldeman II(1941-2002),也是个写科幻的,而且他们都写过基于Star Trek世界观背景的小说。作为作家的身份以外,Joe Haldeman还是个画家,或者说那些画其实更像是旅行日记。
  
  从去年开始,Joe Haldeman因为胰腺炎长期住院。愿他健康长寿。
  
  
  
  康妮·威利斯《末日之书》(1992)
  Doomsday Book, Connie Willis
  
  译者:杨蓓
  
  这是Connie Willis(1945)“牛津大学历史系穿越部”(a time-travelling history department at Oxford University)这样主题下的一部小说,荣获1993年雨果星云双奖,相同背景下的作品还有:同样获得雨果星云双奖的中篇小说《烈火长空》(Fire Watch, 1982)以及获得雨果轨迹双奖的《别忘了还有狗》(To Say Nothing of the Dog,1997);今年推出的一个新的两卷本故事也基于这个架空宇宙,第一卷《漆黑一片》(Blackout)已于二月份出版,第二卷《一清二白》(All-Clear)预计于八月份推出。
  
  康妮·威利斯(Connie Willis)和厄休拉·勒奎恩(Ursula K.Le Guin)在男人济济的科幻界可谓巾帼双壁,横扫雨果星云,是两大奖项最大赢家,甚至可以不用加上“之一”。不同于Ursula Le Guin的严肃写作,Connie Willis的风格则颇为轻喜剧向,人物往往被塑成一根筋的性格,极端二元对立化,相当戏剧感的逻辑。在她的作品中往往有个科学家主角,作品中弥漫着一种对无处不在的政治正确性的厌恶嘲讽情绪,细致入微楔合主题的考据,以及在试图努力挽救局面到突然而至的悲伤主题间的急转直下的转折——这一般被视作Connie Willis幼年丧母落下的阴影。
  
  2009年,Connie Willis入选科幻名人堂。
  
  
  
  总得看来这是个美国科幻老人作家专辑,虽然四部小说中的两部穿越小说(或者严肃点说时间旅行小说)发生于英伦,而且写得相当地道;穿越,英伦,这两个特征让人第一刻想到的就是《Doctor Who》,很奇特不是,有人说,所有的神话都存在着真实的阴影,难保这些小说或电视电影到了未来就不会成为某种形式神话,那么说到底,排除巧合的因素,让我们奇思妙想一下,也许时间这种属性真的与北海边上的那堆小小群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呢,或者在过去,或者在未来;关于记忆,我忍不住又想起了A.C.克拉克(又一个英伦佳人)那个关于岛的比喻,我想我已经不厌其烦地引用过许多遍了:
  
  记忆就像是海面上的一座座岛屿,它们表面上看是毫无关联的,但在海底的基础却一直紧密相连着。那片海就是时间,当有一天海干涸的时候,所有的记忆将会真正融合,不管是过去的,现在的,还是将来的,你的,或是我的。
  
  或许时间跟英伦的关系是某种必然的结果在人的潜意识中留下的烙印呢?谁知道。
  
  两部小说展现过去,两部小说展现未来,这是第一辑的其中之一特点;四部小说都存在着相同世界观背景下的其它作品,这是之二——这一点到是可以利用起来,比如之后断断续续又推出了一些相同系列的作品,最后可以做个系列套装重版。
  
  最后,关于“最终幻想联盟”第二辑:查尔斯·斯特罗斯的《奇点天空》、拉里·尼文和爱德华·M·勒内的《行星舰队》、以及罗苹·荷布的《萨满桥》,仍然是全美籍马甲,但不再局限于科幻小说,毕竟以“幻想”之名,奇幻类作品也是一广阔天地;详细情况待看完再议,预祝这个译丛圆满,一直持续下去,我几乎有小时候看五角丛书的感觉了。
  
  
  Ethermetic|http://ethermetic.com/archives/2498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19 05:59 , Processed in 0.04629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