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地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10-17 11:46:47 | 只看该作者
  1. 构思比较精巧。世界观拉得非常大,时间线索也很长
  2. 每个章节都可以看成一个独立,且相互关联的小故事。中间衔接的留白给人很多想象空间
  3. 但是如果把本质拨开,其实是套上科幻题材的社会小说。银河帝国的崩塌,可以看成是人类文明的一个起源-----基地有新的核能,并用宗教控制人民进行统治,不也是人类历史的过程吗-----发现揭穿宗教的精英越来越多,就开始通过经济贸易来进行人类的控制,不就是社会发展到今天(20世纪)的一个转变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3-10-19 06:42:41 | 只看该作者
  所谓神作和经典之作,就是不断被引用,不断被学习,以至于最后成为一种符号,留存在文化记忆中的作品。
  
  比如说黑客帝国的子弹时间
  
  当我们再次回头,觉得一切都无新奇之处,但是彼时的存在,既是一个丰碑
  
  读《基地》第一感觉,铺面而来的星球大战风,基地每一篇章写在前面的文字,即使星球大战主题音乐响起,在浩渺的银河系背景上响起的宏大叙事,这成为了星球大战本身的标志,是所有星战系列必备的序幕。
  
  其次他的叙事方式也完全是星战事的,他只是记录了银河帝国上某个重要节点的重要事情,而其他只是以背景的方式介绍。星战动画片完全就是这个类型,整体的宏观的故事需要读者从各个小故事开始构建。
  
  我看书比较像看电影,基本上我就是用星球大战套基地,这样才能想象出整个银河帝国的壮观,当然trantro更加像英版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样子,机械的和原生的那种交界。
  
  百科全书这个东西,真是威力无穷,我很怀疑wiki就是来自于基地中的构建,你明白的毕竟四十年代的时候,没有网络。
  
  百科全书的还有个威力,估计只有美剧《迷失》迷才能理解,lostpedia是迷失整个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wiki和pedia是一个局部拼凑的整体宏观世界,但是彼此的联系方式根据读者不同,有自己的构造方式。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借鉴了基地。
  
  
  嗯,基地是个熟悉的名字,而我们都知道拉登对这本书的情有独钟,所以看了这本书后就对基地的很多行动,似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是我觉得拉登是个笨蛋,他不知道谢顿说的,越少人知道越好啊,参数变量越少,那么偏离计算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小。 所以拉登堂而皇之的吧基地作为他的集权中心,只能说明他是一个书呆子。更何况拉登并没有端点星一样强大的科技力量做后盾,所以他生生的被flop了
  
  。。。。。。
  
  我爱基地的理由之一,没有男女情仇,读起来多爽快啊,一读就是50年,中间乱七八糟的事情全都被省略了,这绝对有一种看美剧甚至是电影的快感,虽然一般来说开始阶段都是用一些落伍或是不明就里的人做视角,但是一般来说,视角一变必然翻盘,必然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这其中往往包含一个诡计故事,读起来有读春秋战国的感觉,那个感觉就是爽。
  
  之于,质疑阿西莫夫,我觉得完全不必,在整体设定上,人类墨守成规,导致科技和民主的分化,人类再统一的过程。我觉得就算作者耍赖皮吧,什么自由意志,和谢顿的变态不透露。这是整体设定的一部分,但是我觉得如果你真得想好好读读的话,不妨第二遍的时候想想在具体事情处理的时候,是不是像谢顿所说的,达到只有唯一方法的时候。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3-11-7 00:22:15 | 只看该作者
          人类历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说,这是书的封面上世界SF小说协会在1966年的一句简单的书评。我注意到他们的评价是系列小说范围内,并不特指科幻系列小说,我认为从作者对历史观的把握是基于在人类现实历史的,因此不单是科幻小说爱好者会喜欢。作者基于合理的历史观,然后在合理的假设前提下——心理史学的诞生,展开了一段磅礴的历史。而这段历史确如浩瀚的海洋,科学,宗教,经济贸易,同时将人物完美的融入到历史的情节之中,我看到了一段完整的历史,也看到了个人在历史中的作为。看完第一本我想说的是这本书配的上这样的恭维。而我的感觉是两个字:过瘾。
          基地诞生,要从一个科学巨人将一群科学家聚集到端点星编纂《银河系百科全书》开始,最有意思的一点是,端点星上聚集的是帝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盖尔也是其中一员。编纂百科全书只是幌子,重建帝国才是真正的意图。一个由科学家组成的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科学乌托邦式的社会,然后我不得不问,一个由科学家管理的社会真的会更良善,幸福吗?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一点是,科技的分化与隔离。因为谢顿将帝国最优秀的科学家聚集到了端点星,基地的科技在不停的进步,而其他王国的科技却不断的退化,最后只能仰赖基地的供给。最后的结果是:科学走向神坛。这是个有意思的命题。帝国人口如此之多,而掌控科技的是确只有少数人,大多数人都是科技的消费者。现实之中并不少见,当我们拿着触屏手机回家时,家里的老太太总会说:这太神奇了。这就是知识隔离,或者说是信息不对称,在信息化的现代,这确实影响了不同地区经济的发展。基地就是靠种科技优势,不停的向帝国内部扩张,基地仰赖这科技宗教将势力扩张的四大王国,在依靠科技消费品将贸易扩大到帝国版图的深处,通过经济战征服科瑞尔共和国。如同哈定所说:使用武力是无能者的行为。
          最后一点疑问,心理史学好像在谢顿的计了信息不对称。科技同样造成了民主的分化,在科技发达的未来专制体制还是依然存在。
          我不得不怀疑科学家管理的社会是良善的划实现之后就没有在任何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科学家有意造成的信息不对称。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3-11-12 09:01:43 | 只看该作者
  很精彩的作品。
  
  整部小说感觉像是总分总,第一部和最后一部的风格很像,谢顿和崔维兹都是为了自身的目标,四处游历,许是细节的角度从个人的旅行入手。而中间的几部分都是落笔于基地大环境发展,社会变迁~
  
  觉得最精彩的部分还是中间的第一基地、第二基地面对各种危机的奋斗,场面恢弘,解决之道又极富寓意。而第二基地和骡斗,掩饰自身存在这两部更是斗智斗勇,让我大呼科幻还可以写成像武侠小说,别样的观感。
  
  看到一半的时候,很纳闷,为什么丹尼尔销声匿迹了,十分不科学。作为谢顿计划的sponsor,能这样酱油么?还好阿西莫夫安排了他的戏份,最后机器人的出场让人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是有一点让我十分好奇,崔维兹具有以直觉正确判断的天赋(姑且认为这个设定正确), 那在星际旅行中他反复强调的索拉利人小孩”菲龙“会给他们带来麻烦。但全书结束也没有看到菲龙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值得注意的是,全书结束的几句话,“菲龙——这个懂得转换能量、雌雄同体的异类,此刻正望着他,眼神深不可测。崔维兹并未低头迎向那对出神的目光。”我怎么都觉得这句话是阿西莫夫埋的另一个坑。好吧,难道有下文?
  
  关于心理史学:
  如果真的能预测未来,那么谢顿说是1W年的混乱状态,但是改进以后就是1000年,那他之前的预测就不准了,有种悖论的味道在里面。当然,可以这么理解,因为1W年是没有将心理史学这小部分人的因素考虑进去。
  
  另一个感受,任何保佑都无谓的,唯有自己自求多福。
  
  比较坑爹的地方:
  感觉《基地边缘》的情节太扯,太鸡血了,找一个人,让他决定整个银河的命运,理由就是:他的直觉常常十分正确……如同一场闹剧,虽说情节描写还是很紧张刺激。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3-11-25 15:31:24 | 只看该作者
      一口气读完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科幻文学史上无可争议的NO.1,看的哥直挠头。这经历,像极了若干年前看《公民凯恩》时的情景。同为备受推崇的大BOSS,一样的见面不如闻名。大BOSS和我,面面相觑,一句场面话也憋不出来,低眉垂眼,尴尬的笑笑,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如果说《基地》系列的前两部,还能凭借着宏伟的布局和欧亨利式的结局,来吸引眼球的话,这第三部简直就像是二三流的网络文学作品,牵强附会,缺乏起码的写作诚意。出产于上世纪40年代,不能成为其推脱的借口,一百多年前的乔治.威尔斯显然更配得上“大师”的称号。
      科幻作品,对我的吸引力,除了在于其出人意料的想象力,更在于作品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对人类存在意义的哲学探寻。好像《异形》、《时间机器》、《我,机器人》、《黑客帝国》,都是个中翘楚。但若只是戴个头盔,耍上几把花花绿绿的荧光棒,哥觉得,还不如去看苍老师,更加真刀真枪一些,是吧?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2:08 , Processed in 0.0558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