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飞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铁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发表于 2012-10-28 14:52:18 | 只看该作者
  内容走科幻路线,借着地铁说事,气氛悬疑,内核飘空,一不科幻,二无想象,三没真材实料~~~~~~~~~~~~~~~~~~~~~~~~~~~~~~~~~~~~~~~~~~~~~~~~~~~~~~~~~~~~~~~~~~~~~~~~~~~~~~~~~~~~~~~~~~~~~~~~~~~~~~~~~~~~~~~~~~~~~~~~~~~~~~~~~~~~~~~~~~~~~~~~~~~~~~~~~~~~~~~~~~~~~~~~~~~~~~~~~~~~~~~~~~~~~~~~~~~~~~~~~~~~~~~~~~~~~~~~~~~~~~~~~~~~~~~~~~~~~~~~~~~~~~~~~~~~~~~~~~~~~~~~~~~~~~~~~~~~~~~~~~~~~~~~~~~~~~~~~~~~~~~~~~~~~~~~~~~~~~~~~~~~~~~~~~~~~~~~~~~~~~~~~~~~~~~~~~~~~~~~~~~~~~~~~~~~~~~~~~~~~~~~~~~~~~~~~~~~~~~~~~~~~~~~~~~~~~~~~~~~~~~~~~~~~~~~~~~~~~~~~~~~~~~~~~~~~~~~~~~~~~~~~~~~~~~~~~~~~~~~~~~~~~~~~~~~~~~~~~~~~~~~~~~~~~~~~~~~~~~~~~~~~~~~~~~~~~~~~~~~~~~~~~~~~~~~~~~~~~~~~~~~~~~~~~~~~~~~~~~~~~~~~~~~~~~~~~~~~~~~~~~~~~~~~~~~~~~~~~~~~~~~~~~~~~~~~~~~~~~~~~~~~~~~~~~~~~~~~~~~~~~~~~~~~~~~~~~~~~~~~~~~~~~~~~~~~~~~~~~~~~~~~~~~~~~~~~~~~~~~~~~~~~~~~~~~~~~~~~~~~~~~~~~~~~~~~~~~~~~~~~~~~~~~~~~~~~~~~~~~~~~~~~~~~~~~~~~~~~~~~~~~~~~~~~~~~~~~~~~~~~~~~~~~~~~~~~~~~~~~~~~~~~~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发表于 2012-10-28 14:52:18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南方都市报2011年2月27日GB05版南方阅读/文学
      没有陆地红灯的阻碍,也不怕地心引力的牵扯,黑暗隧道中,光影闪动,笛声轰鸣,气压骤涨。地铁来了。上面有一位乘客名叫韩松。
      韩松身边挤满无数乘客。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并没有其它复杂想法,只是单纯地把地铁当做通往明亮未来的一个快速运载体。从这一站上车,到另一站下车,地铁里的旅途只是生命中极短暂的一部分,犹如白驹过隙,倏忽而已。蓝天里漂浮白云,陆地上滋长绿草,海洋中荡漾清水,一切都应该是这样美妙,这样正常,这样自然,这样理所应当,毋庸置疑。
      无数乘客包含一个韩松。他来自重庆,供职新华社,朝九晚五,有时值夜班。自从21年前的春天来北京查询研究生论文资料起,就与地铁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一次乘坐地铁,给他留下了“车厢里无比拥挤,充满强烈异味”的印象。而且他觉得地铁只能与首都联系在一起,它们同样具有诸如“高贵,封闭,神秘而灵异”的特质。随着在北京生活工作的时间渐长,韩松与地铁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共鸣,地铁的气场吸引韩松,韩松的心灵扫描地铁。
      如过江之鲫的乘客仅仅把地铁当做跟汽车、飞机、轮船一般的交通工具,没有觉察出任何异状,即便发生事故,不久就遗忘,仍如常搭乘。韩松却不是这样。在自然界中,剧烈的地震、海啸、洪水、火山等灾难爆发之前,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基本都是最后才感受到。而被贬称作“畜生”的其它动物往往提前预知,并且突然作出迁徙、狂跳、乱叫等反常行为。人类作为一个族群,只能对动物们这种奇异的与天象地征紧密相连的感官功能甘拜下风。韩松身边的乘客也许正如人类,五觉正常无碍,但韩松却超越了五觉,经过深埋于下的地铁刺激,激活了他的第六觉。他像是开了天目一般,感受到了游移不定的怨灵,目击到了盘亘不走的幽魂。这些怨灵和幽魂通常只在地下生存,地铁隧道的开掘和地铁站的运行,恰像外科医生给大地躯体切下一刀,露出深藏其中的脏腑来。一般乘客无法感知终日轰鸣的地铁里蕴藏的秘密,韩松却凭借其敏锐的第六觉,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更为幽深广阔的地下世界里的状态,然后通过他瑰丽诡异的文笔表现出来。
      在那个世界里,繁花似锦的城市成了一座浩阔的陵园,流光溢彩的摩天大楼呈现出骷髅般的苍白色,车头灯光相应地化为了不倦游荡的鬼火。达利所画的物件---剪纸般的挂钟---垂头丧气地停在了登上地铁列车的某个时刻。除了这些硬件以外,地铁世界里的软件更是产生了令人惊异的剧烈变化。所有车厢里的乘客都幻为了空心人,手可以直接从他们的躯体里插进并穿出,而且这些空心人居然全部沉沉昏睡,唤而不醒。梦游中,主人公在一个漆黑长夜中,看见一群绿衣绿裤的年轻人,把大铁钉砰砰地打进一排跪着的被缚老人的脑门里。从梦游回来后,他又看到成群结队的小绿人来回搬运那些沉睡的乘客,把他们装入盛有绿色液体的容器里,并渐渐消失于伸手不见五指的暗窟中。在另一些空间,地铁不断奔驰,车厢里的乘客为了生存竞争,进化成各种奇特的状态,甚至全部抱团凝成一体;也有老鼠创造出的包含高等智慧,人类却处于被奴役和支配地位的地底文明……
      从结构来看,《地铁》既像每一个章节之间有隐含联系的短篇集,也同时是藕断丝连的长篇小说。不少人觉得《地铁》很黑暗,但实质上其实是比较乐观的。五个故事里,不管多么困难,每一个主人公可能都会死掉,但他们下一辈子都还坚持着一定要找到那个答案。变异并不表示悲观,一般惯常的思维认为死亡变异,人类异化就是悲观,但是不一定。甚至吃人也不一定就是。对照历史经验,它反倒是一种正常发生过程。
      《地铁》里,文本实验性的东西特别多,不像以前我们经常接触的凡尔纳似的很通俗易懂的科幻小说。它极具跳跃感,很有拼插画的意味,逻辑性不是太强,思路也不是正常自然。各种意象纷至沓来。感觉重于情节。
      刘慈欣所代表的中国硬科幻,从内到外,探索宇宙终极规律的折冲樽俎。而韩松所领衔的中国软科幻,则由外至内,窥测人类心灵世界的颠倒纵横。外在的宇宙神秘莫测,却是被一些基本物理定律和宇宙常数所塑造,所定型,距离广阔,空间无垠,也许倒是可以预测的。内在的心灵貌似微小,却不容易被模型化、数字化,更加难以具体描述概括,像是百慕大三角那个终年旋转不休的海底漩涡,对趋之若鹜的探寻者产生出无穷魅力和吸引力。
      角色搭配,干活不累。我们非常需要刘慈欣这样“硬硬”的敢于正面碰撞的思想者,同样,我们也很召唤韩松这样的“软软”的擅长迂回探测的幽语人。只有包括以上两种类型在内的各个题材,各种角度,各套思维,发扬并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历经曲折的中国科幻在网络时代的再次复兴,才会具有更坚实的基础,更牢固的理由。
      韩松在自序里坦承,“那些偶像般的作家并没把中国最深的痛,她心灵的巨大裂隙,并及她对荒谬的挣扎,苏醒过来并繁荣之后,仍然面临的未来不确定性,以及她深处的危机,在世界的重重包围中的惨烈突围,还有她的儿女们游荡不安的灵魂,等等,更加真实地还原出来。抛开这些再去谈论其它,都是肤浅的”。在这里,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理想主义新闻人,热血科幻作家的韩松,对于中国这片土地的热爱,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生灵的关切,以及他的职责,胆量,良心之所在。
      “这就是那个吞噬了他一辈子的名叫‘生活’的怪物吗?那么,昨夜的又是什么呢?如果确有多个世界存在,哪个比较靠谱一些?他为第一次看见了横亘在昼夜之间的那条巨大鸿沟,而打了一个寒战。”太阳底下无新事,地铁这个巨大而幽闭诡谲的人性实验室,还将继续轰鸣运行下去。而《地铁》光怪陆离的外封皮下露出的漆黑幽深的内封面,也许恰恰暗示出了生活比我们眼之所见的,那更为真实的真相。
  
  发表于:
  南方都市报2011年2月27日GB05版南方阅读/文学
  http://gcontent.oeeee.com/e/f7/ef76a95879354195/Blog/b92/02a3b0.html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发表于 2012-10-28 14:52:18 | 只看该作者
  科幻作家韩松的《地铁》包含5个独立成文的中短篇故事,每篇故事的人物之间会有隐秘的关联。比如,上一篇的配角或龙套是下一篇的主角,上一篇的主角成为下一篇人物口中提及的背景。故事也有共同的线索,譬如C公司、人形项链,譬如时而成为杂志,时而成为地图,时而又成为技术手册,却都名之以《读书》的小册子。
  
  5篇故事在时间上具有接续性。在时间的延展中,韩松构建的世界已经从开篇的略带未来色彩但更像今天的现实,逐渐变成彻头彻尾的末世,及至末世之后、人类已消亡的世界。“地铁”这个贯穿始终的元素成为剧情暗线的标记,在第一篇仍作为正常的城市交通运输设备出现,午夜时分主角目睹了外星人在此降临的奇观,经过第二篇的事故与变局,到第三篇成为了进入地窟世界的入口,第四篇里的地窟已经发展为与地上平行的世界,两者毫无联系,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到最后一篇,地铁入口成为了寻访祖先灭亡原因的主角在途中发现的遗迹,谜底就藏于其中。
  
  用时髦的说法来讲,《地铁》很有一副B级Cult片的风骨,文字不算讲究,尤其是过多由作者代笔的人物心理,能力效果一般,谈不上是出色的文学。它的开篇看来甚至有些难以下咽,作者过于着力地向读者推送他想要传达的情绪,用一种“蛮力”式的表达来渲染情境。举个例子,为了描摹过度发展、超现代化的人类社会景观中的死亡气息,仅第一页就用了冥灯、骷髅、坟头、幽灵、鬼火、尸蓝色、巨冢等大量词语进行高密度的比喻。对于更有经验的读者,这种手法的效果恐怕有些适得其反。
  
  但当越过了文字瑕疵带来的“障”,进入韩松脑中那个引人窥视又值得探索的地铁世界之后,作品的魅力就开始浮现。篇幅最长的第三篇“符号”中,一种与前文不同的、奇异的叙述一下打开了读者的眼睛,那是一种浅尝辄止般的讲故事手法,前进方式几乎是匀速的,不因事件的发生、重要性和奇异性而改变叙事节奏。读者看到再惊异的事、再微妙的谜题,作者也没有花篇幅进行解释,途中出现的新人物也只有天经地义的属性,没有细节描写,一切信息似乎本来就在那里,作者根本没有展示来源的意图。这样看似极不工整的写法,却不断加大着读者的好奇心与文中世界的谜题之间的张力,不动声色的作者带来了一种类似《百年孤独》般的不疾不徐的奇幻阅读体验。
  
  韩松的小说中有一点几乎有点好笑,就是他的个人写作风格似乎尚不固定,一些段落就像囫囵吞下的旁人作品一样:独行主角的心理描写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当出现女孩时,两人的对话又像极了村上春树。以此为佐证,尽管从80年代就开始科幻写作,但记者身份的韩松本质上还是一个业余作家。不过,Sci-Fi作品拼的是世界观,韩松用业余小说家的文字营造出了一个复杂的黑色世界,它令人恐惧,开放而又迷人,它多意象而少解释,因此留有巨大的谜题缺口,又几乎可以自恰。那里不像20世纪的地球,还沉浸在向左走向右走的选择当中。在那里,世界无论看来是残破的还是金碧辉煌的,处于个体的人们都像蝼蚁般苟延残喘。他们的祖先(也就是我们)的人性之恶导致了这样的结局,我们搁置了正义,越过了选择,消耗掉资源,使组织权力最终与资本大鳄联姻媾和,让子孙后代处于“托管基金会的概率计算机”的绝对控制之中。
  
  忘掉外星人入侵与胸部喷火的女孩这些B级桥段,不是科幻迷的读者,或许能够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更加理解韩松的悲观世界。用句90年代摇滚乐手高旗的歌词吧,台湾女歌手杨乃文也翻唱过,她谈的是爱情,但在这里也正合适:“我对明天的恐惧,来自对今天的厌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发表于 2012-10-28 14:52:18 | 只看该作者
  
  
  大过年的不做准备,半夜不好好休息,不读点喜庆的东西,我一个人窝在被窝里,就着有些刺眼的台灯,读《地铁》。我把有些铁青色,有艳丽插话的封皮扯下来,读得晦涩难解,神志不清,或是过于疲惫需要活动腰肢的时候,就把书反扣过来,盯着封面的“地铁——SUBWAY——韩松”几个“符号”,懂不懂都忍不住要喊一声:不要在半夜读韩老师的书啊!凌晨2点,黑色的内层封面像是踽踽而来的末班地铁,缓缓停车,不容分说的把我像灰尘和吸尘器一般吸进去,再开往台灯光线之外的浓密黑暗。
  
  我承认我有点儿害怕的。(主要是想象力丰富,一直在联想)睡觉的时候窝紧了被子。我承认我有不少细节没读懂,这并不妨碍我在书里有些过分矫饰的,意象晦涩的,感情诡吊的短句的淫威下小小的颤抖一把。
  
  于是我睡不踏实。大年三十早上早早起床,准备了一肚子问题,在网上搜书评,想找到答案。发现,哎,没有答案。让我想起 Dia的书评里说:“比如,(这不是《地铁》里的情节)一只豚鼠胡子上挂着一把发着金属光泽的布制手枪,这手枪只出现了一次,它居然也没有响过。至于豚鼠从哪儿来的为什么胡子上要别着手枪,手枪为什么是布制品,又为何会有金属光,似乎根本不是作者该考虑的范围。在《地铁》里,营造荒诞场景是大多数短小句式以及比喻的主要用途,至于它们之间的关联和盖然性,完全漂浮在书本几光年之外。”
  
  也许那些刻意矫饰的句子,过分装修的比喻,埋地雷般高密度的与黑暗和死亡有关的意象存在的目的,仅仅是铺垫出一种恐怖在场的氛围? 还是因为我没有迈过《地铁》的“读者门槛”,比起在大门里大呼“原来如此”,我只能在门外独自喟叹其“不知所云”?
  小说究竟是应该追求理解还是追求感觉?作为一个喜好转牛角尖,对文本的解读从“懂了才是好”的原则出发的读者,我只是觉得,不能理解的文本和叙事所蕴含的,复杂也好害怕也好的种种感觉,固然有其吸引力,但为之而读这本书,倒不如看恐怖电影来的干脆爽利。关于“陵墓”、“尸块”、“棺材”等等的比喻,读多了也就失去了锋利的触觉。
  
  所以全书最吸引我的是《惊变》和《天堂》里新的世界模型和生态变化。读的最“爽”的正是小寂(和“寂之神”有关系?)在地铁车窗外攀爬的探险和五妄的地下部落。语言也明快了许多,节奏也清晰了不少,而小说的点子仍然新鲜活泼,新世界的设定让人惊叹。
  
  也许我还是比较适合阅读凡尔纳的探险小说?
  “科幻星球太危险,施主还是赶紧打道回府吧。”
  
  
  
  -总的感觉
  《符号》看不懂,晦涩;《末班》看不懂,荒诞;《废墟》看不懂,因为草草收尾的结局中的剧情大转折。看不懂只想问到底这是神马意思?!
  唯有《惊变》和《天堂》看懂了,想说“痛快”。尤其是经历了之前仿佛在沼泽中跋涉的迟滞感。
  
  所有章节都像是浓雾弥漫的城堡,看不究竟中透着诡屌的轮廓。兼具酣畅淋漓的境界和些微颤抖的触觉的,我只喜欢《惊变》和《天堂》。
  
  
  
  以上个人的一点小看法。意在交流,切莫深究。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12-10-28 14:52:18 | 只看该作者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d0e8e10100pprg.html
     
                                       开往?的地铁
                             ——评《地铁》
                                                 
      新世界第一个十年行将结束时,共和国进入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两位优秀作家刘慈欣和韩松,对这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民族也都有些话要说。前者的《三体3》高调登场,以其一贯的气魄,为人们展示星空的壮美,试图唤回我们的理想主义激情,后者则低调地推出了《地铁》,刨掘着黄土深处的迷宫,露出那令人错愕的庞然根须,让我们对脚下的土地有了更深的认识。
  
      韩松是个温和体贴、善良聪敏、实力毫不逊色的作家,以写作阴郁晦涩的重口味小说著称,大概在中国当代被称为“科幻作家”的人当中,没有谁的作品在阅读和接受方面,能比他具有更大的分歧性。几十年来,他悄无声息地出版了几本书,多数都只粗糙地印刷了几千册,尘封在地摊儿盗版书风格的奇怪封面下。但韩松耐住了寂寞,继续默默地写着只能为“科幻”这一小圈子里的少数人所喜爱的作品,而他的热爱者们,虽也常说自己读不懂韩松,却以淘到一本他的书而欣喜,然后等待着有朝一日,这些稀奇的版本将因作家被世人承认而变得价值连城。
  
      然而,如果有系统地阅读韩松,能够发现他的写作始终围绕着一些特定的命题展开:生存的荒谬、人生的虚无、中国的现在和未来、人类历史的黑暗、文明的兴衰、面对强大国家机器和神秘宇宙时普通人的挫败感、时代的丑恶欲望、自我与他人的可恶与可怜,等等。白天,他是一名新华社记者,在形形色色的新闻事件中承受着时代脉动的撞击,晚上,他是一个深沉的作家,寻找着一种非如此不可的独特表达,去把他以异于常人的认知模式得出的惊人判断埋藏于诡异的故事中。这种表达,他称之为“科幻”,并把它改造成一种生存状态,一件可以使活着更有意义的事。对他来说,“科幻”有两个意思:批判现实的有力方式和完善自我的修行。
  
      优秀的作家总是创造一个有个人烙印的风格化世界。韩松也用笔组装出一个罕见而珍贵的宇宙体系。那些软弱具有强烈羞耻感的男性主人公,那些时空错置和历史反转的滑稽和荒凉,那些无法解释却颇有味道的神秘情节,那些在异常环境中的暴力和血腥,那褶皱而饱满多汁的语言,均以变形的方式勾画出一副暧昧、游离的时代风俗画,令人若有所悟又若有所失。《地铁》正是这一体系中最新、最圆熟的代表。在这里,地铁会不能自已地一往直前,遭遇离奇变故的人们这幽闭空间里上演一出出惊心动魄的进化/退化戏剧,释放着人性深处的恶与无奈,而这背后,却隐隐浮现着不同文明间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竞速实验,在天空与大地的竞赛中,谁也没把握地说末日的来临究竟是后发现代化国家在拼命地寻找前进道路时的实验意外,还是冥冥中的神秘力量在世界末日后制造的幻像。而后末日时代退化的民族在地底的挣扎注定是徒劳,早晚要被进化的鼠类取代历史的主角,一代代人对真相的追寻,直到最后一对少年男女重返祖先遗留的废墟,才终被证明为虚妄。
  
      “过去百多年来,铁道的修建,已成为了中国崛起的一个标志,浓缩着这个泱泱大国的现代化奋斗历程……如今,这个修建了万里长城的民族,已然修建出了超过万里长城的铁路网,无论从速度、长度,还是从密度、高度,在世界上都名居前列乃至首屈一指……如果说现代化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城市化的话,那么,地铁正好是这一进程的写照。”在《自序》里,韩松如是说。实际上,也正是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最深的痛,她心灵的巨大裂隙,并及她对抗荒谬的挣扎,乃至她苏醒过来并繁荣之后,仍然面临的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她深处的危机,在世界的重重包围中的惨烈突围,还有她的儿女们的游荡不安的灵魂”,使得韩松选择了以奇崛的方式,写出了时代的寓言。
  
      在一篇创作谈中,韩松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比卡夫卡还要荒谬的时代。确实,在今天,个人的经验被碎片化、同质化。能否从总体上认识和把握这个时代,并将贬值的经验和破碎的认知整合成一幅有效的世界图景,并带着可贵的诚意和信念呈现给读者,越来越成为当代作家的根本挑战。有时看某些所谓“主流文学”简单地将社会新闻平移到作品中,我总觉得不过瘾,疑心在文学已失落了文化先锋地位的今日,这种对“时代丑恶”的简单批判不过是精英人士在标榜良知而已。而有些“魔幻现实主义”,又放不开手脚,好比电影中的轻功,再神奇也只是吊钢丝。然而《地铁》却好比从地球来到了月球,因为重力的不同,不用道具,也可以飞檐走壁,更加飘逸和痛快。而那些难于理解的时代经验,就在这惊艳的黑色世界里获得了曲折的展示和宣泄,那个冷静的观察者也就在写作与抗争中,重新找到了信仰。
  
     值得关注的是,《地铁》的部分内容曾以单篇小说的形式发表过,并令很多读者困惑不已。如今通过情节的改动和新写的篇章,五个短篇被整合为一体,首次为我们呈现出其背后那个统一的宇宙图景,细心的读者通过潜藏的线索,便可大致还原出谜局的真相,窥探到作家对于“地铁”及时代的思考,甚或可发出苦涩的会心一笑。正是这从零散断章到统一世界的整合,预示着作家或许已不再满足于散篇的表达,而要开始以成规模、有系统的方式去建设他心中的宇宙,使其愈发成熟和厚重。《地铁》无疑是新世纪十年里最好的华语文学之一,随着它的呼啸而过,韩松的更多作品将要被发掘和认识。如果说四十岁是一个作家最好的年龄,那么,是时候让更多的中国人与最好的韩松相遇,去领略往那神奇的幽冥世界了。
  
  
  
  附:1关于韩松其人,可参看北青报《韩松越界求真》,有人看了报道后说,“韩老师不开口时让人想要远观,一开口就想要亵玩,比大龙猫还可爱。”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76415179
  
      2本文发在《时代周报》114期。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发表于 2012-10-28 14:52:18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我承认我可耻……我是从网上下载的电子版图书…………………………………………………………………………………………………………………………………………………………………………放到我的bambook里……在睡觉前……一口气读完……之后感觉自己的卧室仿佛飞驰在黑暗腔洞中地铁的车厢……再无睡意……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发表于 2012-10-28 14:52:18 | 只看该作者
  刚拿到书,从卓越订的,一个礼拜才到手。先说说第一感受:封面设计颇有新意,刚到手的时候还以为是腰封,准备习惯性地拆了扔掉。才发现原来是副折起来的海报。全书印刷质量一般,最后几页还有重影。版式设计上,上方和左右的页边距好窄,下面的倒是挺宽,第一感觉是切边的时候出了问题,大概是为了契合本书的”妖气“有意设计这种不平衡感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发表于 2012-10-28 14:52:18 | 只看该作者
             
         《地铁》据说是最先在光合作用书店铺货的,我也是在这家书店里发现并第一时间购买的,不过不是传说中首批签名版中的一本,扉页光滑如新。买来之后断断续续看了很久,第一篇始终不能看完。慢慢的书放在床头一次又一次滑落到地板上,索性我住的房子没有裂口,小区又离最近的八宝山地铁口很远,因此我怀疑这本书买张票企图逃离的阴暗理想最终没能实现。为了报复对我的不忠以及一点点恶趣味的小满足,我决定在地铁里趁着阴郁的灯光把它读完在此之前,我特地买了一瓶绿茶,并把瓶口撑开……
        1.关瓶子的妖精
        末班地铁发生怪事,被搭乘末班地铁的“他”发现。在这里“他”发现怪事的那个夜晚之前我是可以断定在之前许多年“他”规律性的下班搭乘地铁的时间里是没有发现这样的怪事的。但是怪事还是发生了,就在眼前,“他”的手伸进了一名昏睡的年轻男乘客的身体里。第一个故事仅仅是发生的怪事,是五个相互串联故事的第一幕场景,是蝴蝶的翅膀。蝴蝶诡异的扇动翅膀,不久之后海啸便会来临。
        蝴蝶扇动翅膀的时候恰巧被“他”发现,这可以理解为有组织有几率有预谋的巧合。幕后的力量操纵了‘“他”发现怪事“这一事件。在这起连泰晤士小报都不会关注的小趣闻事件中,“他”应当扮演传说源头者的角色。因为在第三篇《符号》中主人公小武曾听北方周姓老人关于xxx的传说,而周姓老人就是”他“的女婿。”他“发现了绿色液体绿色液体瓶子、小矮人,以及目睹乘客被搬走的全部过程。为了能够知晓真相,也为了驱散心中莫以名状的恐惧焦虑不安,“他”小心翼翼地做了一些失败的、令人沮丧的寻找,并对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敞开心扉,但最终都无法释怀。
        或许绝望之下,只有深切体会当晚乘客被塞入绿色液体瓶子的感受才能发现什么,于是他出现在办公室,自己浸泡在绿色的液体瓶子里。是想唤醒人们对于渴求真相的欲望,或是出于我和“处长”都不能理解的目的?人们很快遗忘这个在麻木的机械化的大楼里突兀的怪异的东西,它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只有瓶子里老王一副心满意足的表情,“像一个胎儿,在子宫中安睡”。
        “他”被火化,剩下一个十字形的结晶体。
        【个人低声: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就去跟上帝们喝茶好了】
        2.飞走的蝴蝶
        无聊之极的蝴蝶舒展一下翅膀,接着去找菊花唠嗑去了。它不知道自己引起了一场巨大的“海啸”。
        地铁再也停不下来之后,处于封闭环境的人渐渐地变异。人们首先是惶恐,惊诧,但仍抱有希望。初期在怀着“地铁会停下、外面的人会来救我”的心态下,人们安静的接受目前所处的困境。当小小骚乱、少数人情绪变化,警察适时出现,并被大家在潜意识里接受为秩序的权力执行者,兼最低生活保障发放者。在困难时期,偷吃食物是无耻的不可饶恕的行为(已经超越杀人成为最不被原谅的犯罪),哪怕是愚昧的农民。于是农民瞬间被打死,在警察至高无上的威严下食物被平均分配到每名乘客的手上,此时,“会有Mr.X来拯救”仍然
  充斥在每个人的脑中。
      乱世出英雄。既然不能坐以待毙,便有挺身而出充当探险家战士新希望天行者的人冲破藩篱,进入到未知的黑暗。
       车厢在飞速的地下变成一个独特物理规律支配的世界(《霜与火》),扔掉最后一块生理遮羞布的人们发现自己在急速的衰老,为了继续活下去(“地铁会停下”这样的想法什么时候被遗忘的?),人们几近疯狂推出各种“理性生存方案”,比如吃掉小孩、杀掉一些人等等。这是科学家再一次出场,告诉大家其实还是有一种被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我这里有一台机器……
        天行者离开车厢一点点的攀爬,一节车厢一节车厢的目睹平行世界里在独有的物理法则支配下的人或挣扎或沉寂或直接消失不见【我怀疑没有人的车厢是不是为了春运时加座用的】,然后带着一个失望的发现轮回到原点——出发的世界。他惊讶的发现这节车厢的人已经进化成为王晋康了【《蚁生》作者】,不明所以的曾经充满希望的英雄/攀岩者,被蚂蚁晚餐了。
        【看来人是很难进化成老鼠的】
        3.符号
        小武所在的S市出了一点小意外,不知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答案的小武邂逅了邻家女孩卡夫卡,两人相约一起深入地下寻找失踪列车的真相。他们在莫瑞亚矿坑中遇见了另外7名同伴(分别是阿拉贡、波罗密、金厉等),于是具有西方侠义精神的九人小组各怀鬼胎开始了幅员辽阔的远行。首先消失的是外商,由于消失的很突然,只好把原因归结于他回到爱隆王那里讨要没被带出来的戒指去了。剩下的八个人继续他们通向M国,也就是那个什么火焰的山口你们知道。但是终究要分开,于是在被老农民狠狠地K了一顿之后,代表精英阶层的记者联合小情侣和代表等待戈多的未知的空姐娘俩不情愿带着农民分成两大帮派——洪兴社和三合会。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各走各路。
        不过很快外商化身白袍甘道夫再次出现,这令小武和记者很是不安,卡夫卡的失踪更加加剧的小武内心的焦虑与后悔。为了继续漫无目的的走下去,大家一致决定没有目的的继续前行,同时还要防范进化了的农民与外商在某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刻将他们撕成碎片,一口一口的吃掉。
        小武逃离洪兴社,或许他认为洗白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可是他误入克隆岛,看见无数被复制的羽/鸟人为了一个宇宙大同的崇高目标辛勤忘我的工作,这让小武很感动,他很快便投身到革命的洪流当中去了。
        不幸的是小武差点挂掉,他再一次改变决定:
       要有爱,要知道为啥自己叫“小武”。
      【……】
        4.天堂没有地下铁
        十七世列车长挂掉之后,十八世继任者五妄终于在法定年龄上完成了蜕变。五妄注定要到达地面,无论这节车厢里幸存的人们在进化后已经面目全非。然而地下的世界已经成为充斥着轰隆隆的拆迁声的新农村建设大工地,一方面五妄要带领着村民躲避大机器的破坏;另一方面又要带领大家本想美丽的新世界。“那里空气总是宁静,那里湖面充满澄清……
       老鼠中出现了新的物种——鼠语者,老鼠群体中率先进化到介于老鼠和人之间的智慧老鼠。五妄与鼠语者对话,并继续前行。
       最后仅存的光杆列车长五妄爬到地面,然而地面已经被老鼠占领,它们把五妄包围起来,高呼着:
        克里兹!克里兹!
       【阿尔及侬终于可以瞑目了】
        5.一头雾水
        此时人类早已灭亡,幸存的宇航员后代孤独的在小行星带苟延残喘。人们被分成许多的帮派,相互之间尔虞我诈。
        露珠和雾水身负神圣的秘密使命,被老头从小行星派出和老头一起到地球参观,在躲过了史莱克好朋友的监视之后重新生长进化,在废墟与黑暗之间寻找被祖先隐藏起来的文件夹。
        这时一个叫做李刚、实际上是系统插件的男人开着一辆黑色迈腾出现在雾水的面前,并表示可以提供帮助。雾水相信了他的话,跟着他来到地下铁的遗址中参观拍照。可是螺柱很快发现了李刚的真面目,她杀死了李刚,但也被李刚打中,奄奄一息。临死之前楼主对雾水吐露了真相:她是老头派来监督+帮忙的。
        雾水发现了真相,并将文件复制到了自己的硬盘——大脑中。然而李刚再次出现,杀死了雾水。
        被复活的雾水发现文件夹被剪切,历史记录和cookie也被清理的干干净净。李刚告诉他其实雾水发现的真相并不是人类灭亡的真相,而真相与曾经在地球上建立的一家”C“标志的可乐公司有很密切的关系。不过这一切都他妈的变浮云了,因为老鼠告诉雾水关于阿尔及侬的实验失败了。
        【最终雾水一头雾水,什么都不知道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发表于 2012-10-28 14:52:18 | 只看该作者
  刚刚从当当网买来《地铁》还没来得及看,无法全面地点评此书,在这里想谈谈自己对“果壳阅读”的一些看法:
  包括这本《地铁》在内,“果壳阅读”目前已经推出了四本书,其余三本书《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和《吃的真相》,都是科普类书籍,作者均是科学松鼠会的成员,内容也大都来自网站或博客上的文章。
  这四本书可以分为两类:前三本是一类,科普类;《地铁》则属于科幻类。由此可以初步看出果壳阅读在出版方面也基于这两种类型。
  从目前的稿源来看,科普类图书的出版基本会和之前的三本一样,主要以在松鼠会官网和果壳网上的科普小品文为主,走流行科学阅读的路线,这也符合松鼠会一贯倡导的“让科学流行起来”的主旨。
  但在科幻小说的出版方面其实并不乐观,稿源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出版国内作者的原创作品,还是引进国外的畅销名著?或二者兼顾?这要看果壳阅读的定位了。
  原创出版这一块,所有科幻出版者都知道美国的先进经验:科幻要想繁荣,必须从期刊市场转变为图书市场。在国内悬疑小说领域,已经基本形成了图书出版市场,而科幻还没有,因为什么,没有充足的长篇小说稿子,怎么出书?目前国内还基本处于以杂志发行为主、图书出版(指原创出版)为辅,以杂志带动图书的模式,即使有了中长篇,也大多会先发在杂志上,而后再出版单行本。细算下来,国内一年能出版单行本的科幻长篇屈指可数,如果果壳阅读将科幻出版定位在直接出长篇单行本上,难度可想而知。
  长篇原创出版可以参考新星出版社的“午夜文库原创系列”的选稿理念,要出只出质量过得去的精品,要么不出。
  那么出版中篇集呢?是一种思路。其实刚刚出版的《地铁》就可以看做是韩松一系列关于地铁的小说的合集,可以算是一个专题的合集。果壳网开了“微科幻”主题站,站内的优秀作品完全可以考虑定期、分主题、分作者结集出版,这是将自己的短篇科幻资源进行整合的一种不错的做法,此是其一。
  其二,可以搜罗整理旧有的科幻资源,整合出版。最典型的做法就是出作家的作品集,比如已故科幻作家柳文扬、绿杨等人的。当然不一定出全集,可以选择和果壳阅读定位、主题相契合的来出。也可以出些普及科幻文化或涉及浅显通俗科幻理论的通俗读物,这些都有利于科学文化的普及,比如柳文扬在《惊奇档案》上发的一些文章。但其中可能牵扯到和一些作品的版权问题,则要和杂志社或著作权持有人等进行沟通和合作。短篇的稿源相对多一些,结集出版相对容易一些。
  从果壳阅读对《地铁》的定位可以看出,有推向主流文学的意思,旨在让更多人关心科幻,让科幻也流行起来。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发表于 2012-10-28 14:52:18 | 只看该作者
  不是书评,也不想做明确的解读,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感悟,下面只是将《地铁》中一些能让人会心一笑的语句和段落摆放在这里,与大家分享;精彩的、发人深省的段落和语句还有很多,还没有读过这本书的读者快快自己去发现吧!
  部分书摘如下:
  “他们为什么仍然保留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两样稀罕的能力,不是早已被地面的新闻信息聚合器和纳米市场监视器给摧毁了吗?”
  
  “直到那个疯魔迷醉的梦游时代结束之前,...他们...天真无邪地生活着,从不去构想未来的灾难。这个世界已经足够大,南北东西均相距五千余公里...让人闭着眼睛,随便地走来走去...在五千公里乘五千公里的疆域上,再增加上下五千年这个尺度,其实就连爱因斯坦的多维连续时空观,也早早包含进去了...”
  
  “...实验的目的正是为着S市居民的未来着想,而这也许是要在灾难来临之际,与M国人的星际移民飞船进行较量,争一口气,赌一赌谁能幸存下来,也就是为了面子吧。...”
  
  “这个虫洞肯定是我们凭借自己的科技力量,独立自主人工制造出来的。不靠M国人,也不靠外星人”
  
  从可口可乐的广告牌到C饮料:“C饮料的C,其基本含义已根据我国国情,进行了重大的拓展和提升。它就是control,contain,caculate,circle... C饮料也由我国资本控股了吗...UFO研究会最后也被C饮料公司收购了吧...搜索引擎只需要用C饮料进行润滑,就能以超光速运行...C就是液体本身...世界是咸湿的......”
  
  C饮料的C(control,contain,caculate,circle),... 与S市的S(submit,sustain,survive,succumb的打头字母)相匹配,形成美妙的生命进化双螺旋图形......
  
  (他们不停地把 “地铁之友”装上卸下,卸下装上,循环往复)... “鬼影幢幢,却妙曼神圣,热血沸腾,洋溢着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的豪迈。小武在令人窒息的恶臭中,感受到了久违的幸福,心中激荡着仪式般的虔诚与庄严。”......
  
  废墟探险者说:“迷宫很早就有了,不知是谁建造的。现在成了老鼠的乐园。它们把跑迷宫当作了自己的进化方式。老鼠们相信,跑出去就可以获得更高级别的智力及地位——至少可以加入马面人的序列。也许它们都急切着想要为我们打工吧,嘿嘿。刚开始时,我们以为,老鼠们是在寻找另一个宇宙的入口,但显然它们还没有具备这样的能耐,只能一步一步的来。不过,这仍然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阴谋,目的是为了搞垮我们,现在只是初现端倪。不管怎样,跑迷宫已成了老鼠们的宗教——在我们看来自然是邪教,但这才是最可怕、最要命的。也许正因为这个,当年,这些同样生活在黑暗地底的小动物,才没有与你们的先辈一起,在大爆炸中俱亡。它们好像更能适应环境的剧变。它们既不像机器人,也不像人类中的大多数那样,只会按照程序基因中设定的惟一机制运行。老鼠们懂得学习,还善于记忆。它们很少有压力性失误。它们早就比大型猿类更加聪明,却一直小心地在人类面前掩饰了自己的平均智力水平。老鼠中智商最高的家伙,现在的确正在为我们工作。但我们猜测,这一定不是它们真正想要的未来。未来会怎样呢?不同的物种的脑海中,未来是不一样的图景。因此未来永远是不清晰的,永远像是一团又一团的迷雾……按照这个画面,为物种设计的进化路径也各不相同。只知道老鼠的行为最近越来越超出想象,有几个亚种的鼠群,已能把人类潜意识中想要看到的东西复制并模拟出来,幻化给前来遗址公园的游客们观赏,目的不明。这很不寻常。似乎,鼠辈们攒足了劲要创造新的文明,这越来越显而易见了。如此的锲而不舍而低调行事,是你们那些死要面子的先辈们无法想象的。毕竟是千万年来就生活在贵部族地盘上的老鼠啊。其实它们与早期的你们倒是很相像的。这才更加让我们警惕了。”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8 15:16 , Processed in 0.0532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