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s has become a kind of mythic arena onto which we have projected our Earthly hopes and fears.
-Carl Sagon
如果换位作家写《火星编年史》,会是怎样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呢?如果是海因莱因来写,这会是部尔虞我诈的样板戏,我们更多的会是哀叹;如果是洛夫克拉夫特,哥特风会刮起地板;如果是艾西莫夫,你估计能看到一部更现实主义的《基地》。有关火星的科幻作品太多,但像布拉德伯里这样描写火星移民的寥寥无几。布拉德伯里在这部短篇集中如中国画师一般用轻柔曼妙的几笔勾勒出了一个种族的一段重要命运。
布拉德伯里笔下的火星显然是不可能存在的,即便是他1946年开始断断续续的描写火星的时候就没有这种可能性。在我看来,布拉德伯里写火星,更多是让读者将其当做寓言来接受,这么想来,如果你把这本书划分成软科幻就值得商榷了。倘若你把这本小说认作纯幻想作品倒是有很多理由的,因为你会发现将背景换到大萧条时期的美国西部,所有的主要内容都可以满足,当然火箭,月球和看到地球等纯粹模仿科幻情节除外。
布拉德伯里自己宣称,两本书给了他最大的灵感,一本是Winesburg,Ohio,这本书成了美国近代小说史上一个极大的争议,因为当时的读者发现在俄亥俄州真的有这么个地方存在,幻想立马成了噩梦;另一本就是John Steinbeck的《愤怒的葡萄》。他们给了布拉德伯里两个重要启发:编年史写作创意和对新领域的开拓,再结合上20世纪中期空前的探索宇宙的热潮(某种程度上也是军事竞赛),诗人加小说家的雷·布拉德伯里为我们提供了一部充满了瑰丽辞藻和奇思妙想的幻想小说。
《火星编年史》由13个故事依照时间顺序串起。从开篇”1999年火箭之夏“到终篇”2026年10月 百万年郊游“,约27年的火星开拓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阶段之间都是以灾难为分界点。第一阶段到”2001年6月 异乡明月“,重点描述了四次地球人探索火星的活动以及火星人对地球人的反应,在”异乡明月“中我们知道火星人在一次严重的瘟疫爆发中损失惨重,于是地球人顺理成章的定居了下来;第二阶段终于”箱包行“,地球人开始对火星实行殖民统治,在看到地球爆发核战争之后又有很多人重返故土去;最后的一部分关于着战后的火星生活,终于新一批火星人的诞生——永久居留的地球人。纵观整个故事线,火星人或火星人与地球人的接触,基本是在第一阶段前半段和第二极端最后两章,简言之,火星或火星人的故事在小说中并不是主线,但地球人的各种活动却是小说的重点。
如果我们回顾这本小说的灵感来源可以知道,《愤怒的葡萄》提供了一个充满怨恨和不解的时代背景:大萧条导致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流离失所,他们被迫向未知的领域进发,小说的主人公Joads一家在失去了在Ohio的生活基础后踏上了向加州前进的征程。而在《火星编年史》的”纳税人“一章中我们可以知道,地球上爆发了大规模核战,绝望的人们都争先恐后的想离开这个难以生存的星球,于是他们看上了火星。”蝗虫“中对于新到来的人群的比喻,”命名“中写到火星移民者”带来了蔓延整个地球的官样文章、繁文缛节“,并在结尾暗示说”他们当中总有一些人会起来反抗的“。这种与现实完全对应的隐喻在小说中比比皆是,所以我完全有理由可以说布拉德伯里写了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现代寓言。
但是,如果说布拉德伯里只是构造了一个美好寓言也未免过于简单,根据他先后时期的作品可以发现,雷还在另一层次处理了上述经历:除却对现实的映射,他还试图创造一个完全脱离现实的影子世界,换句话说,我们能看到的更多是富有象征性的经历,但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作为诗人,作为幻想作家,他并不真正关注现实,他所关注的还是我们脑海中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东西,以及富有魅力的表达方式。他用自己诗一般的语言弥补了缺乏知识所造成的真空,转而塑造了一个比现实社会更美好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投放了各种希望和可能。
我个人情绪上最喜欢的中篇”厄舍古屋的续篇“中,布拉德伯里仿佛爱伦坡附体一般,在火星上竖起了新的厄舍古屋,并用这座建筑来调和人们对于集权政治的愤怒。该篇的主人公司汤达尔(这也是个具有隐喻性质的名字)在梦想架构师比格罗的帮助下,模仿坡多部作品的情节将审查官员们骗入府中并用机器人替代了他们,实现了自己颠覆非自由社会的梦想。故事线固然精彩,但这篇小说并没有提出真正具有改造意义的手段,而是学古人一般满足了自己的恶趣味。结合当时美国社会的气氛可想而知,人们对于集权及其象征(不用我说你肯定知道)持有强烈的敌意,但持续的敌对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调和,布拉德伯里聪明的用引用,线索和咏唱调的辞令实现了人们那不可能实现的”梦想“:颠覆和毁灭,这种没有胜利的做法,但读者读到这里时会有极其强烈的Deja vu,文章达到了极好的情绪释放作用。这恰恰说明了他的一个长久的问题:长于情绪而短于现实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