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看书问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侠隐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10-27 09:48:00 | 只看该作者
   大风的北京天,零下10度的天气,我裹着厚厚的围巾和帽子穿过对街的马路去吃一碗炸酱面。
    切的细碎的萝卜丝,黄光丝,黄豆,豆芽,香椿,不规则的手拉面条,盘着髻的服务员微笑的端着一壶热豆浆,门口的服务员大着嗓子问:“几位啊,您?”玻璃窗上朦朦胧胧的染满雾气,昏黄的灯光在大堂里的食物蒸汽里缓缓晕开。
    我大概是这个时候恍恍惚惚的想到了侠隐。
  
    那个时候的北京还叫北平,胡同口的杨树秃了又盛,盛了又枯,日子悠悠的过,庙会在东城西城各个地方热热闹闹,豌豆黄,炒肝,焦圈,豆汁,卤煮,拿着糖葫芦穿着深蓝色土布棉袄的孩子睁大了眼睛。“六百年的帝都,一景一物都有它的来头”。
    李天然在自己家里请客,嘱咐王妈烙饼,说“有钱难买末锅饼”。恭王府的西府海棠开了一季又一季,顺着皇城根慢慢溜达,不多时就能围着整个城转一圈
    然而那个年代的北京已经过去了。
  
    这本小说,有字里行间的凄凉之意。古都已经逝去了,再也回不来了。
    现在的北京不能说不好,南锣鼓巷兴起了,前门的当当车回复了,我不怎么听戏,只能常常在夜初黑的时候穿越王府井去人艺看一场一唱三叹的话剧。
    只是,只是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只要恍惚间能听见那个年代的北京的余韵悠长的尾音,还是会蓦的怔好久。
  
    然而时代终究是要前进的,也没什么好惋惜的。
  
    吃完这一碗炸酱面,就曲终人散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10-27 09:48:00 | 只看该作者
  看这本书,像是和张北海心中的北平恋爱,字里行间似有若无的缠绵让人欲罢不能。
  简直舍不得跟人推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10-27 09:48:00 | 只看该作者
  当时看的这个小说的原因。是听说姜文说要把这个小说改成电影。就觉得,这个小说肯定有特别之处。看完了之后发现,这完全是一部老人思乡之作啊!非得扯上一个武侠的外衣。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2-10-27 09:48:00 | 只看该作者
  书里北平的味道太淡。
  
  或者换一种说法,这北平是图书馆里的北平,没精神的北平。
  
  另:“少于50字的评论将在前页右下角"侠隐的论坛"里发表。“这是我见过的最扯淡的规则。这年头,把评论拉长到50字还不容易么。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2-10-27 09:48:00 | 只看该作者
      没有想象中的惊天的才气。我原以为阿城推荐,或者,《三联生活周刊》做了一个专访的张北海要写出什么样的北平来?事先看网友的评价,发现不是一本武侠小说,确切应该是一部“北平回忆录”,还有许多人在感慨主人公好能吃好能走啊!
       原来,这本书的定位是“风物志”罢~听听吆喝,逛逛胡同,吃吃炒肝尖,过个年点个炮仗……国仇家恨的北平城就在这里了。
      不过,风物志也有风物志的风情,一切最难的不过是”恰好“二字罢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2-10-27 09:48: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把这本书当作武侠小说来读,会失望。书中几乎忽略了对武功的细部描写,蹭就上了房唰就出了掌,干净利落,没留想象空间。
  如果你把这本书当作推理小说来读,也会失望。书中最大的悬念没出几章全都自己揭开了,情报来得和银子一样容易。
  如果你把这本书当作历史小说来读,肯定无语。虽然那是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但是书中对于要事要人一律都是侧面描写,仿佛话剧舞台上的背景一样。
  如果你想要江湖秘史,那么整部书都在告诉你,江湖不再有了,连大侠也都一并隐于时代之交了……
  
  这部小说要写的是一座城市的古老风貌,是一节长长文明的渐渐消隐,是一种无处呼愁的恋旧情怀。作者在意的完全不是人物情节和武侠凶杀,他竭尽全力地营造着一座曾经那么真实地老城池,一屋一瓦,一声吆喝一盘吃食都细细道来,仿佛高明的电影技师一点点地还原着城市的模型,更像是一个老人在记忆尽逝之前用颠巍巍的双手,带着稍许倔强的孩子气,小心翼翼又充满伤感地记下自己一生抛撒到的地方。
  这种写作的难度其实比奇幻和架空著作要大的多,因为一个简单的道理:这座城市真实的存在过,而这种情怀至今仍有传承。那些执著要求保护旧城风貌的人要求修旧如旧的人拍摄胡同儿废墟的人保存资料的人都是当代的侠隐。
  
  倒是前一阵看到的帕慕克那本《伊斯坦布尔》的扉页上引用的那句话挺适合用在这本书后:“美景之美,在其忧伤。”
  再次表扬一下陆智昌的装帧,颜色和用作背景图的老照片处理得当,极符合书的内容和风格。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2-10-27 09:48:00 | 只看该作者
  书的开头节奏不是很快,我耐着性子看了下去,有几次都想放弃了。实在是也太慢了,不知道作者想说什么。总是在不停的吃吃喝喝,想到那时的有钱人真是奢侈,会享受的恨。
  还有作者的短句,在开始看来,无疑一种折磨。以前很少看这种不紧不慢的叙事方式,实在有够着急的。但是这种短句渐渐的却成为我继续看的动力之一。短的有力,读起来也没什么障碍,总比罗罗嗦嗦一堆强。
  等到人物铺陈得差不多了,高潮在小说的中段上演了!两个日本人被杀被废。主人公李天然在社会夹缝中隐的漂亮,隐的有胆。
  最后手刃仇人,在饭馆一对四全身而退精彩绝伦。
  留下一个乱世的身影,转身投入抗日的大潮中。
  这本书算是一个狭义故事,也算是一部爱国主义作品。很有张力。
  但是有些地方的描写过于详细,反倒影响阅读快感,故事性有所减弱。可能是作者想追求全面的结果吧。
  总之,能理解作者为了这本书,查了很多资料。值得尊敬!!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2-10-27 09:48: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看不懂古文写的老北京记略,有不喜欢畅销书里记录的介绍的北京的景点,大可以看看这本小说。主人公在老北京城内城外地飞檐走壁,带你领略老北京的寒来暑往。没当另类武侠小说读,只当一本有意思的老北京行知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2-10-27 09:48:00 | 只看该作者
  无知的人会将它归于武侠小说,从书名而臆断其意。而它应归属于一部历史小说。张北海的文字功底虽不及那些历史小说的大家,也不及曾以《北京法源寺》显赫一时的李敖。他的文字没有太多的力道,只是在历史的北京下添加了些许的柔骨侠情,剂量不多,但足矣。
  这是关于北平的故事,一段里我很近的地带,他所说的每条街道我都知道,也曾走过,但那里的故事和情境确实陌生的。以师们恩怨为背景,写出了70年前的北平。一段无以复加的记忆,活生生地展现在纸面。
  不知道他所写的是否是事实,那是的张北海只是个婴孩,旅居在外的经历不知会对这描写老北京的故事产生多大的影响。但那些文字的确很真实,是需要用记忆和知识叠加出来的,而不是空想便可以呈现的一番场景。
  这部书,貌似很适合拍成电视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2-10-27 09:48:00 | 只看该作者
  侠的精神是言必诺,行必果。《史记·游侠列传》的记载,主要是复仇或助人复仇的义举。
  
  张北海通过叙述李天然报仇的经过,追忆了侠者的精神。而北京在他这个华人的心目中有不可磨灭的记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已经植入一个身在异乡中国人的情怀。
  
  他把侠者复仇的故事设置在日本人入侵北京的节骨眼上,家仇国恨缠绕在一起,个人命运与民族前途生死攸关。侠者的古典爱情、中国女性的柔中带刚的魅力、儿时的北京记忆、中国乡土情结、侠者的经历是张北海梦回北京的方式。
  
  他的精神寄予与游历脉络是一首挽歌。
  心愿已了,一段温暖的悲情诗:一切面目全非之后,只有记忆中的荣光。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5 11:53 , Processed in 0.0527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