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迷可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牛棚杂忆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发表于 2012-10-25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季老这本书还是比较含蓄的,但是毕竟说了许多实话。
    “实际上,我最初确实没有写这样一部书的打算。否则,十年浩劫正式结束于一九七六年,我的书十六年以后到了一九九二年才写,中间隔了这样许多年,所为何来?这十六年是我反思、观察、困惑、期待的期间。我痛恨自己在政治上形同一条蠢驴,对所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一场残暴、混乱、使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蒙羞忍耻、把我们国家的经济推向绝境、空前、绝后—(这是我的希望)—至今还没人能给一个全面合理的解释的悲剧,有不少人早就认识了它的实质,我却是在“四人帮”垮台以后脑筋才开了窍。我实在感到羞耻。
     我的脑筋一旦开了窍,我就感到当事人处理这一场灾难的方式有问题。粗一点比细一点好,此话未必毫无道理。但是,我认为,我们粗过了头。我在上面已经说到,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受蒙蔽的。就算是受蒙蔽吧,也应该在这个千载难遇的机会中受到足够的教训,提高自己的水平,免得以后再重蹈覆辙。这样的机会恐怕以后再难碰到了。何况在那些打砸抢分子中,确有一些禽兽不如的坏人。这些坏人比好人有本领,“文化大革命”中有一个常用的词儿:变色龙,这一批坏人就正是变色龙。他们一看风头不对,立即改变颜色。有的伪装成正人君子,有的变为某将军、某领导的东床快婿,在这一张大伞下躲避了起来。有的鼓其如簧之舌,施展出纵横捭阖的伎俩,暂时韬晦,窥探时机,有朝一日风雷动,他们又成了人上人。此等人野心大,点子多,深通厚黑之学,擅长拍马之术。他们实际上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潜在的癌细胞,迟早必将扩张的。我们当时放过了这些人,实在是埋藏了后患。我甚至怀疑,今天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总起来看,是安定团结的,大有希望的。但是社会上道德水平有问题,许多地方的政府中风气不正,有不少人素质不高,若仔细追踪其根源,恐怕同十年浩劫的余毒有关,同上面提到的这些人有关。
         上面是我反思和观察的结果,是我困惑不解的原因。可我又期待什么呢?...”
  
      我总觉得文革早了40年,以前斗老师,斗领导,斗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挨整的都是无辜的,善良的,是对祖国和人民一片忠心的人。如果给个比较客观的比例,我看是75%的人是被迫害的。而如果文革发生在当今,我看这个比例就该颠倒一下,老师,领导,干部,所谓的装B知识分子75%都是该整的“非人”!如果不幸伤害了25%的好同志,我认为也值!!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发表于 2012-10-25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的确是一本用血与泪写成的书,自己所谓的不幸对比季老的遭遇,根本算不上什么!——还是学会坚强点吧!
  
  P.S. 后文对知识分子的描述很生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发表于 2012-10-25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也是一个党棍,如今却来诉苦了,他每次运动都是活跃分子,文革是北大某一派的负责人,只是后来被先帝一挥手,扫进了臭毛厕而已,如今却隐去自己之恶,专一诉人之恶,岂是读书人之为?会混的党棍也。从有有多少领导人看过他就知道他是如何会混,如何不倒,如何听话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发表于 2012-10-25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我相信季羡林先生写出来是作为警示作用的。
  他不光给我们描绘了人们在极端心态下的恐怖的所作所为,更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假如再有这么一场事故,假如站在被动一方恰好是我们平时嫉妒的那个阶层,我们会怎么做?
  我们的教育,我们给别人的教育(我作为一个母亲),在给他将来赖以生存的本领凭借之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宽阔而真实的心胸,除此之外,要再有自我判断的能力,就什么也不怕了。
  起码,不会迷惘,不会后悔,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完全属于自己的正确选择。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12-10-25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看了牛棚杂记,终于切身的体会到了文革时期是怎样的生活,那样鲜明活生。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觉得人际斗争天昏地暗的时候读过这本书,较于文革我当时受到的待遇真是太小儿科不值得一提,所以当时对于那些不公释然了许多。现在再读似乎就是了解一段历史。现在无比相信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人生这种变数真的不是你我可以改变的,珍惜眼前的生活是最好的活法。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发表于 2012-10-25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一、正如作者所说,除了一些不疼不痒的伤痕文学和夸张渲染的小说作品,当事的双方(整人者、挨整者)还没有人客观坦诚地记录下这段真实的历史。而今的淡化处理和时光飞逝,如果被忘却,苦难就白受了,历史就有重演的可能。
      二、很真诚,作者没有为自己讳,也有过头脑发热、胆小怕事、逃避放弃、明哲保身,这些都可以从作者的文字中读出。正因为如此,才可以更令人印象深刻地看到这种颠覆人性的浩劫对知识分子内心造成的真实伤害和折磨。
      三、难得是过来人用了一种含泪带笑的讽刺口吻,充满自嘲、幽默和调侃,很多地方甚至让人忍俊不禁。不禁更让人同情和共鸣。
      四、值得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季先生此做乃以身垂范、抛砖引玉。不过也许正因其后来“翻了身、飞黄腾达、官运亨通”(作者自云),才更无所顾忌一些。其他人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发表于 2012-10-25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总是听身边的长者说文革的一些事情,但是总是觉得无法理解,这次季老离世了,不管是怀念也好哀悼也罢,买来了“牛棚杂忆”,3天之内看完了,感慨万千。。。
  有人说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因为Ta无所畏惧;看完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盲目信仰的人更可怕,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那时的世间用疯狂来形容,只能算是勉强通过。。。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发表于 2012-10-25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才刚读了几页,就吃惊于竟然会有这样的时代,这样的人生经历。既然那样的生活都有人可以忍受,那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还算什么呢?
  
  人性中有恶的劣根,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还会爆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现在的人多看看这样的书,是很有必要的。
  
  这让我想到了秦始皇年代的焚书坑儒,在新朝代建立的时候,就要对旧朝代的思想进行一番清剿,不管你对不对。说白了,就是为了“巩固统治”。可叹秦始皇这么折腾,最后存在不了几年就改朝换代了,独裁导致灭亡,那么文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9#
发表于 2012-10-25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读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忆,是抱着对文革的窥探心理。书后记中季先生对青年一代不识文革为何物,表达了担忧历史的断裂与遗忘,这样的担忧现在早已成为事实。而在这个神奇的文字大国,文革这一红色的疯狂历史,也已不过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标记——青年一代已经有了不断去中化的成长记忆。
  
  最后一位“国学大师”走了,伴随着离去之后的各种消费和争论也随之而来,鸡犬此时不飞升又更待何时呢?离去前三辞大师之封号,走后还是略显尴尬得冠上了常识错误的国学之礼帽,早年留学的情史和封建婚姻与家事被严肃得八卦成了缅怀之祭文。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这样喧嚣,也从来都在为防止寂寞而不断折腾着,好似服用了青春宝美容胶囊一般。文中记述的北大文革往事讽刺又诚恳,字字是剑,字字又穿自己的心。灭人性存斗争的年代过去了,但也并非老化作古到埋入黄土,不可追忆。只是神州大地欢喜改革开放的喜洋洋30年,不愿陈芝麻烂谷子的臭老九一再唠叨曾经的灰暗荒诞。趴在国民党背上与其纠缠怒骂到今天的李敖大师,骂过了盛世的蒋氏父子,骂过了妄图独立的李扁二浑,如今老矣,再骂九英公子已是膝下有子却无对手了,火力即使开足也把自己骂到了千刀万剐之地。若是李敖当年宝岛之行未遂,留在大陆,怕是躲得过白色,抵不过红色。
  
  在顺民也会遭飞来横祸,横来房塌,网瘾即疾病,群众即无知,访民即神经,gong盟即有罪,qiang迁即合法,XXX即敏gan词的神奇大地上,文革中的种种惊世发明创造与荒唐疯魔之事谁说已经随着实事求是和思想解放而全部结束了呢?只是盒xie一直都在,只是斗士一直冤狱,只是历史一直前进,只是前方一直豆腐成渣。
  
  不思过,自遗忘,十年浩荡处处成童话。遗产、版税、功名、逐利,谁人肯休息,谁人愿离场,谁人不轧脑忙?人人都在戏里,只梦不曾醒。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0#
发表于 2012-10-25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国学大师同时对佛教,梵语文化,吐火语等这些因为衰颓或者消失而成为隐学的科目中有权威的发言权,多重光环同加于一身,光华扎眼,引用一些媒体语就是"国宝".
     以前看书店海报宣传季老出了一本反思文革的书,就兴冲冲买了下来,这些类型的书在中国太少,即使流传开的也有很多是当事人的狡辩和托词.季老作为一个声名显著的学者,应该不会在著作中撒谎和矫情.
     <牛棚杂忆>一书说是写的文革,其实写的是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其中重点讲述了文革.季老用诙谐的语言,深沉的情绪讲述了缘起,做人,"半兽人",非人,半自由,完全解放等不同时期自身的状况和其时身边一些人的境遇.既有初期做逍遥人的暗自得意,又有后期作为反革命分子的恐惧,忧愁到最后的破罐子破摔.季老在文革思考了很多,但其中关于社会主义"特色政治"的思考,农民现实与宣传中双面性,还有派性之毒做了深入思考,这些也是我本人感兴趣所在,所以关注甚多.
     先谈谈社会主义的特色政治,季老回忆中说他在建国前对共党不甚了解,但也不反感,只是觉得国民党做的有点糟糕,但坚决不涉及政治,因为他认为政治是肮脏的.而建国后不久季老就习惯口喊万岁,积极群众运动.想来是周围氛围的作用.其实这也无妨,历史上总是有人大声鄙夷政治的肮脏,但我觉得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话更有道理"政治有时更是光辉事业的起点".习惯后季老参加了很多运动,包括对北大前校长陆卫平的批判,季老在书中承认自己当是是糊涂蒙了心肝,表示很忏悔自己的言行,但又同时强调当是绝没有私心.....其实这是没必要的,错都认了,还解释什么.用香港电影的台词说就是:犯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老人始终有局限,估计当年在运动中养成的"谨小慎微"的习性已深入骨髓.....
     历史学家教我们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期,氛围中去看,去观察,不能以现在的观点评价.这一点对于反思文革是很重要的标准.季老在文中慨然道堂堂国家主席都可以不经程序就拉出来批斗,何况他一个小小的北大系主任.这讲的是个体制问题.人终究是人,绝不可能是神,是人就会犯错,这在今天已经是常识,但在那荒诞的年月,不由你不信,谁敢言语,批斗伺候,所以大家都觉得有神的存在.既然人治有缺陷就该让位法制,尽管法律不外乎人情,但只有实行法制才能保障最广泛的公平.
     山西的赵树理在现在文学史中创立了一个流派叫"山药蛋"派,不管这流派能在纸媒中保存多久,至少目前官方是肯定他的.他的代表作<小二黑结婚>什么的把农民的品质觉悟好好的颂扬了一番,影响了一代代读书断字的人,因为官定的教科书里就有他的必学文章.再加上小时候的一些"激人奋进"的音像资料的大量传播.我们对农民始终抱有好感.季老在文中也提到在下乡支农时的情形.那时在文革前,农民已经享受特权的政治地位了.小农的狭隘性并不因为新时代的到来而寿终正寝,农民的自私,目光短浅,一盘散沙,仍然如鬼魅般存在并不时闪现.这种劣根性某种程度上也是民族通病,因为我们是几千年的农业社会走过来的.我无意丑化什么.但我们至少应该正视现实,农民离管理国家的公民素质还相差很远,再也不能搞出个农民副总理什么的,那不是创新,是笑话,耽误的是整体国民.
     中国有五千年历史,常常被国人引为骄傲.事物都有俩面性,历史太长有时也是个负担.我常常想24正史中那些宫闱秘术,朝堂霸术的广泛流传是否有历史的影子在里面.人说中国人是最有历史精神的国民.我不知这是在夸奖还是在暗讽.太多de狡诈,阳谋,阴谋被历史家刻在岁月的石柱上,不断赶来的后人,有的抬头瞻仰,有的低头阴笑.于是历史的画卷总是打来了,卷起来.又打开又卷起.人的因数,情怀被大浪淘沙的干干净净.留下的只是干瘪的文字.文革是中国几千年来劣根性的集中爆发,各种诈术,诡计在文革的字典里不断被解释.据说文革中历史这学科很火,既可以作为炸药桶扔向对手,把对手粉身碎骨,也有概率玩火自焚,自投地狱.历史在那一刻异化成投枪,匕首.人来人往,只为你踩我,我踩你,大家管这叫"上进心".
     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也没有什么不共戴天,有的只是大家都入了戏,把自己当成了剧中人.自己心态早就失衡,变态了还谈什么拯救他人,解放世界?狂风骤雨都散去留下的只是一个个受伤的灵魂,波涛汹涌后大家才发现原来自己才是裸泳者.
     季老在书中寄语人性要热烈而恬静,勤劳而质朴,温柔而高傲,微妙而率直.其中的分寸得失当由各人自己把握.正所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 19:23 , Processed in 0.0515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