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迷可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牛棚杂忆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2-10-25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这的确是一本很精湛的书,详写了一段别人不敢讲述的历史,讲述了一个老人的十年浩劫,生动而传神。仿佛一切历历在目,大抄家、大批斗,劳动改造,他身体上和心灵上所遭受的痛苦,他心底沉着的那份怨气,都经由他平淡的文字深刻地刻画了出来,在我的心底、对这位老人的心疼怜惜,为其愤愤不平的情怀久久不能平复。
  
  文化大革命,这是部由领导人错误领导、人民盲目追从从而导致的悲剧史。他批斗的大部分都是善良的人,在北大这样的地方,批斗的都是搞学术的教授们,知识分子有错么?知识分子就是反动派么?愤愤不平啊、
  
  对于文革的深恶痛绝,对于当时文人的怜惜,这里也就不多说了,大抵大家都是相似的。单说说季老最后的镜子论,他的一生可谓是见证了二十世纪的整段历史,可是他的心境照见的从来都是积极而向上的东西,都是美好而富有希望的事物。他活了这么多年,经受过大起大落,人生境界开阔得很,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潜心研究学问,潜心治学。他所研究的学问也许我并不会涉及,但是他治学的态度我想大家都应该学习起来、并身体力行起来。这样中国的学术氛围也会有所改观。在现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真的应该学习季老的朴实与勤奋,切勿关注浮华、切勿只关注功名利禄,真实地不求名利地活着吧。关于学术,我们必须秉着不以功名为目的的心、平淡地潜心地研究下去。我觉得这个心态很重要。
  
      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是和泪写成的。能够活着把它写出来,是我毕生最大的幸福,是我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愿它带着我的幸福走向人间。      
      它带去的不是仇恨和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善和恶,丑和美,照见绝望和希望。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2-10-25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花了三个小时将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忆》一书读完,读后实在感慨万千。
  
        作为一个90后,虽然挂着大学生的虚名,但是对于发生在四十年前的中国的这场空前灾难却是知之甚少。文革,在绝大多数我们这一代人的脑海中留下的恐怕仅仅是历史教科书上不痛不痒的寥寥数语。如同季老先生所说,我们在听到关于文革的一些事情时“往往瞪大了眼睛,满脸疑云”,对于发生在这个时期的一些事情往往感到匪夷所思,简直怀疑是天方夜谭,我们常常会怀疑“天下哪可能有这样的事呢?”。
  
        这不得不让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野蛮,最残暴,最愚蠢,最荒谬”的十年浩劫的老人们痛心疾首。季老忧心忡忡的写道,“这场中华民族空前的大灾难把我们的国家推到了濒于破产的边缘,我们付出的学费不可谓不高矣。然而学到了多少东西,得到了多少教训呢?现在看来,几乎没有。才过了二十多年,我们的青年已经视若神话。这能不令我这样亲身参加过而且蹲过牛棚的人惊心动魄吗?”“我孤独,是因为我感到,自己已是耄耋之年,在茫茫大地上,我一个人踽踽独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年老的像三秋的树叶,逐渐飘零”。
  
        悲哀,孤独与恐惧,当看到十年浩劫就在这短短的数十年间被人们渐渐遗忘了时,季老先生无奈的发出这样的感叹。文革似乎结束了,但是遗留下来的问题太多了。拨开表面的安定团结,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将我们的国家陷于这场空前灾难中?它是怎样一步步发生的?为何它明明看上去荒谬至极却在中华大地肆虐了整整十年,为什么没有东西能够阻止它?为我们的是否要改变什么?这一个个的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拷问的深爱着祖国的每一个中国人。然而,这以千万人遭受苦难为代价而换来的经验教训就这么被大笔一挥,草草掩埋了。
  
       一个人如果记不住自己的耻辱,耻辱将吞没他的灵魂;一个民族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历史,不能正视那些血淋淋的伤痕,那么那些深埋于骨的痼疾就永远解除不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2-10-25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实在是没看出本书有啥深度可言,既没思想性,也没文学性。就是个流水账啊
  
  文笔平平,我可以理解,毕竟是个学者写的,干巴一点朴素一点没关系,相反简洁清晰也可以是优点。有关挨斗的起因,在牛棚的生活,还有牛棚内其他棚友的情况,都能忠实清楚的记叙,还原事件原貌。这一点给1星.
  
  有关文革的话题,很容易写的触目惊心血淋淋的,本书写的很从容很纪实,并没刻意渲染,平实自然的文字适合心理素质差的朋友们阅读,这一点再加1星
  
  除此之外就很恶心了,简洁并不等于不深刻,经过全民狂热互相倾轧人斗人的年代,分析根源和心理是很重要的事。可惜本书并没写到这一点。连最容易做到的  自省 都只有寥寥几笔。 一开始就写到 作者其实也参与了对别人的批斗,而且作者也知道被批斗者并没什么大的错误。当然他能写下这一点还是挺不容易的,但是写到他当时的心理就用春秋笔法一带而过,而且既然自己参加过此类事件,那后来对那些批斗者的思想是不是能更好了解呢? 可惜诸如此类的分析本书中实在太少了,这就是为什么说本书作为纪实文字是不错的,作为文学作品就太差了。
  
  而且最不能忍受的是作者对当时“统治”北大的那位女士也采取了一种扣帽子式的非黑即白描写方式,还暗示这位小将有着作风问题。感觉如有机会,作者一定会写一张泼脏水式的大字报描写此事。作者对其恨之入骨我可以理解,但是既然有 大师 之称谓看人不能立体一些 么? 能不能不要只写一些花边?可见文革式思维真是扎根在每个人的血液之中,人斗人的本事乃是中国人天生的。 从这一点看本书真不愧于是对那段历史忠实的叙述,因为它也忠实的描写了一个并没脱离低级趣味,并没那么高尚超脱的季羡林。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2-10-25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老先生在这本书里的语气几近调侃了,但读完整本书却全然没有轻松之意。
  
  书里描述的那个年代,与我隔绝经年,是我没有办法想象的。那种政治漩涡的猛烈,人性的恶劣,对文化的践踏,对生命的侮辱,甚于任何一种侵略。
  
  记得当时看《霸王别姬》真是恨死那个小四了,真是不明白怎么会有人那么忘恩负义,灵魂那么脏呢?
  
  人应该有信仰,有快乐,但那绝对不是对另一个生命的羞辱。
  
  那样会导致一个很坏的结果,所有人都要去承担这个罪恶:丢失了真的,好的,留下了假的,不好的。然后要等待时间去抚慰,需要一代一代人的救赎...
  
  这就是轮回吧。
  
  
  不过即使在那个年代还是有好人的,这是读完这本书和对于那个年代唯一的欣慰。
  
  
  ps.比较膈应的是这个出版社...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12-10-25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时候才能修炼到如此境界。
  
  文笔虽不如汪曾祺,也是我所心向往之。
  
  以后多读读这些老先生们,很有味道。下面读读金克木、张中行。
  
  人生有三老:
  
  1、寿则多辱;
  2、老而不死谓之贼;
  3、从心所欲,不逾矩。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2-10-25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可否极泰来,人间正道,浩劫一过,我不但翻身起来,而且飞黄腾达,‘官运’亨通,颇让一些痛打过我,折磨过我的小将胆战心惊。如果我真想报复的话,我会有一千种手段,得心应手,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进行报复的。”
  
  “就像巴黎领导世界时装的新潮流一样,当时的北大确实是领导着全国‘文化大革命’的新潮流。”
  
  “那时他们正在通向天堂的人民公社里吃大锅饭,谁也不肯卖力。”
  
  
  “我坚决认为自己应该归为好人一类。我除了考虑自己以外,也还考虑别人...我不是曹孟德” p42
  
  "仿佛是来自灵魂深处的最强音。我完完全全拜倒在领袖脚下了。" 143
  
  爱国主义是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 143
  
  
  感觉境界很差!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2-10-25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牛棚杂忆实在好看。
  
  读读读其实不过半页就会因为书里的荒诞为之一笑,笑完又会感叹那个年代某些荒诞的逻辑。
  这是一本季老的书,一本说出那些故事的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2-10-25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用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季羡林先生的《牛棚杂忆》,此书述写的主要是对文革时期回忆,可以算作是一本回忆录了。季先生以一种务实的精神和态度向我们展示了十年动乱期间自身的真实感受和北大的面貌。
  对于我们,也许只是在他的描述中对那个时代有个整体的印象和愤慨。然而我们的愤慨,只是暂时性的一种深刻的愤怒,就如旁人永远理解中国为什么对日本侵华有着如此刻骨铭心的记忆,而我们就是那个旁人。我们不明白喷气式坐姿是什么样子,不明白走在路上想老鼠过街时的那种感受,不明白那个时代火热的“热情”。他以及老一辈受过迫害的政治家和只是分子的愤慨却是刻骨铭心的,是深刻感受且难以磨平的。
  季先生的语言是调讽的,这种调讽正式一个有血有肉有灵性的作者最真切的表露方式。季先生本来是可以“躲过”这场浩劫的,然而他因对那位“老佛爷”(江青)不满,所以才拿去批斗,成了“黑帮”。可见季先生是耿直的。
  在这本书中,季先生回忆了自己被打成批斗对象的前后事情。这简直就是在炼狱中的回忆。在他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季先生自称自己是被开除了“人籍”的。走路走沟道小路,总是低着头,“每个人都有权利打我们,而且这种举动还会被看成是‘革命’的行为,是被载入个人的功绩的。路边的八岁小孩也可以打我们”。“我们觉得我们真的是有罪的,我们已经被开除人的行列了。”在那个时代,肉体和灵魂就这样被摧残着,而各种方法,也是这般的你想也想不到的。“两眼睁着,看准太阳:不许眨眼,否则就拳打脚踢……谁要是想实践一下,保管你半分钟也撑不下来。这样难道不会把人的眼睛红火的弄瞎吗?”当然,方法很多,是难以写尽的。那个社会,已经变成了一个人间炼狱,让你都没有了死的意志。
  然道就没有几个有良知的人出来制止吗?那个发疯的时代,疯狂已成了一种病毒,你不想染上也不能躲开。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寓言故事。是说一个国家所有的人都在说谎,你说了真话反而成了谎话者,背负罪名。我们那时候就是这种状态吧,所有的人都在说谎,说真话的人反而成了谎话者。
  我以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小说,像《芙蓉镇》、《平凡的世界》。当然,《平凡的世界》中只是有所涉及,并不够具体。《芙蓉镇》写的是农村中的文化大革命的景象,是农民阶层的,而《牛棚杂忆》写的却是知识分子的所受的迫害。在那种炼狱中,知识分子恐怕是最大的受害者了。其实对底层人民的摧残,可能更多是他们的肉体。而对知识分子的摧残,那就触及深层的灵魂了。而这种摧毁,将是无法修补的,不管是十年还是二十年。季先生也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文化大革命真的过去了吗?我说不是。那些迫害者心里的不平将是无法修补的,也将是在祖国未来的建设中的一个隐忧。所以我们将以一个如何的态度来对待那些在那个年代受迫害的人,也是季先生写此书的目的吧。
  季羡林先生写作此书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自省,对过去的这段记忆自省,对这段时期自省。我想这不应该是一个人的工作,也应该是一个国家的工作。季先生应该也想藉自己的力量来自省历史吧。有的东西不是说过去就过去的,不仅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历史的作用就是让我们自省我自己,以来迈开我们的未来的步伐。
  自省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是一种虔诚的态度和生活方式,是内心的自我净化。想起卢梭的《忏悔录》一千多页厚的一本书,对自己一生做了的客观的回忆和评价。先不说他这本说有没有价值,单有这种精神就够我们敬佩的了。又想起德国对自己的历史的坦荡与自省的态度。想想,这样一个国家,是有什么不可以继续迈向未来的呢。季先生也是,他本着一种可感自省的态度来对待这段历史,对待自己的遭遇。他是令我敬佩的。同时他也抛出了一个提问:曾经在文化大革命中迫害了别人的人,有过自省吗,有过良心不安吗?而新时期的我们,又将怎样看待这段历史呢?也许,《牛棚杂忆》只是开了一个头,接下来的事,还是要我们来做。
  藉此,很敬佩和尊重季羡林先生,他的耿直,他的忧思,他作为一个学者应有的态度。都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2-10-25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让我踌躇阅读的一本书。
         字里行间透出的匪夷所思和腕骨之痛在季老“风趣自嘲”的笔锋下喷涌而出,甚至中间部分章节的重复描述都能体会出老人那种情不自禁的悲痛和彷徨。虽然读过《血色青春》系列并听过老一辈关于昆明当时的种种“禽兽现象”,但季老的这种幽默平静中透出的血泪还是让我颤抖。
         本书写于90年代,并于21世纪得以出版,正如前言所述,这一代的人由于种种原因,过于不堪回首也好,环境也好,没有真正的把这一段历史呈现出来,也没有把这种几近亡国的惨痛代价提升起来,遗忘,让当年的有识之士愤懑而惋惜。
         书中叙事的方法和矛头无不显示大师风范,也是此书能得以出版的原因,在这个地方,季老告诉我们这段悲剧的历史现在需要用什么样的面貌告知大家。而此时此刻,季老已经远离我们而去,当年的绝大部分经历者也悠然仙去,这本书的“皮毛之叙”也许真的是老一辈知识分子留给我们的一个片段,其背后的深沉与教训,来年昭然。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发表于 2012-10-25 15:24:42 | 只看该作者
  今年寒假期间,可以说读了几本好书,其中就包括季老的《牛棚杂忆》。
  此书主要是回忆文革那段的黑暗历史。
  其实我一直不明白当时的中国人到底是怎么了,怎么一个个都像是吃了兴奋剂了,变的如此的疯狂,甚至是残忍,嗜血,有些人以整人为乐。难道这就是盲目崇拜的结果?我觉得也不尽然。
  而季老在《牛棚杂忆》中也没有给我门一个明确的解释,只是回顾了那段历史,提供了一些史料,以让后人铭记。这本书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季老在面对敌人羞辱打骂时的那种忍耐,那不是苟且偷生的消极悲观,而是一种悲天悯人的匡世情怀。。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28 01:12 , Processed in 0.0536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