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连接你我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像少年啦飞驰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
发表于 2012-10-24 14:14:19 | 只看该作者
  我看这本书是在去年,我只记得是韩寒写的.
  现在我都忘了作者都说了什么,主角是谁.
  也许是我看书太马虎,
  那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太乱了,没有主题.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
发表于 2012-10-24 14:14:19 | 只看该作者
  《三重门》是模仿《围城》的风格,《像少年啦飞驰》是模仿石康的《晃晃悠悠》,都可以看作是韩寒初期的“稚笔”吧(虽然语言文字很老道,但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后来的小说就成熟多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3#
发表于 2012-10-24 14:14:19 | 只看该作者
  我感觉这本书还不赖的`
  里面的出来的一个个人物都能让人想起来点什么`
  虽然现实不一定和书里的一样SB
  但是也差不离`
  以前把那本书放在卫生间
  翻啊翻的`不知不觉就看很很多便
  不知道哪一天忽然消失了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
  倒也不去想找来再看看了`
  也许过了年少轻狂的日子`
  韩寒的文字也不是那么喜欢了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4#
发表于 2012-10-24 14:14:19 | 只看该作者
  刚出的时候我14岁,看了一遍,再没动过,虽然,是他的超级粉丝,那时候积极向上努力上学的我,还是很不能接受他这样没有一点语言亮点,没有漂亮文字,没有深刻句子的,胡言乱语。那时自己还是沉在三重门中,喜欢那些现在看来有些刻意修饰的句子,我一直都喜欢表面的华丽,《少年》这样的当然不会喜欢,直到最近,同学那的合集,拿来随手翻翻,才对这书有了新的认识。
  五年可以发生很多事,比如我,虽然一直都不知道数理化有什么实际的作用,但在那时的我看来,一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现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真的觉得,一切都不重要。
  7年来他的文笔没有变过,思想越来越深,从三重门到如今的一座城池,虽然我最喜欢的是长安乱,但从这一本本的书来看,离开学校的他,真的比我们更早的成熟,懂得。少年中的他,刚离开学校不久,整天和一帮人的改车飙车,生活无所事事,依旧是对教育的不满,相对于经历过赛车失败后写成的长安乱,确实是有些嫩,即使现在的我,看他对教育的失望和心痛,也只是淡然苦笑,学生,在学校呆多少年,对事物的认识也只能是这样,面对整个社会,整个生活,进步才会是明显的。这书之后的毒和通稿我没有看,现在想想,那时的他便 有先见,提前出了博客集,现在大家闹的火热,不过是拾慧罢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5#
发表于 2012-10-24 14:14:19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看来,韩寒是有些偏激!
  不过以前读起来,对比那些虚伪的文学```
  呵呵,可来劲了
  现在韩寒还是那么有性格,没有改变
  这年头,又有几个真汉子
  难得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6#
发表于 2012-10-24 14:14:19 | 只看该作者
  韩寒,我最喜欢的少年作家,他的每一本书我都认真看过,这本是最喜欢的。名字怪怪,可内容好看,超级好笑,韩式风格特别吸引人。直到现在还记得那些描写他宿友的段落,当时边看边大笑不止,想:即使是他为求搞笑而写得夸张了,也没有哗众取宠的感觉,因为实在写得太有意思了,太喜欢这种文字了。快乐得单纯、自然、洒脱,让看的人也快乐到不行。这就是在他众多书里,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7#
发表于 2012-10-24 14:14:19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小说很零碎,虽然写的东西很黑暗,但是你能看出一点光明的东西。
  还记得里面有一个老师叫什么光明来着。
  “这是我一辈子看过的唯一光明的事。”
  要是本来看不清楚,那最好不要看清。
  要是看清了后觉得痛苦,那本小说至少能让你笑一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8#
发表于 2012-10-24 14:14:19 | 只看该作者
  社会上猛烈批判韩寒有两种人:一种是的确非常“忧国忧民”以至于担心“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受到不良影响的;另一种是借批判韩寒来提高自己身份或知名度的人。社会上热烈崇拜韩寒或者是支持他的也有两种人:一种是欣赏韩寒的才气并衷心反对现在的充斥着种种弊端的教育制度的人;第二种是看上韩寒的帅或酷的那帮为数不少的女孩子(我不敢否定其中还有某些男生)。
  我无法归入上面四类人,因为我很中庸。尽管我把韩寒三本书看遍,却还是能冷静的去像他写的东西,而且非常反感社会将韩寒作为一种所谓的现象。
  他的确非常幽默,写出来的东西虽带满脏字却不乏智慧,还有真实,有点像《麦田里的守望者》那样的叛逆气。而且在无意中,他借主人公的目光,毫不留情的刺向社会的阴暗面,并用钱式幽默将它们表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比一些中小学生通篇的歌功颂德的虚伪要让人看得惯得多。
  但是,他长篇小说中的幽默只是点,没形成面,显得支离破碎,不成气候,使人读毕只记得其中一两个小笑话而不是整个作品的整体幽默。即使是散文也要求形散意不散,而这部作品我认为是形散意更散。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9#
发表于 2012-10-24 14:14:19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很适应这样没有什么中心的小说。
  
  韩寒为讽刺社会(也许单纯为了搞笑吧)而造出一个个黑色的包袱,如果你不懂社会,你会觉得他说得是真的。
  
  其实也差不多吧。
  
  但是如果你看了这本小说开始对社会失望以至于绝望,那你真的被韩寒骗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0#
发表于 2012-10-24 14:14:19 | 只看该作者
  把韩寒的书找来,是因为刚做过一个生于80年代的选题,想多了解一点。
  看韩寒文字里的生活,很熟悉。因为我的身边似乎也是那样的人,虽然我可能比韩寒大几岁,是另一个年代的人。但大家的青春状态都很相似呵。
  看韩寒骂学校还是很过瘾的。中国这样的教育环境,不按那种模式去走也是有道理的。如果自己走过了这一坎,就昧着良心说它好也是不对的。我始终也没有把自己当做好学生来对待。而中学和大学期间的自己,很多状态不也和韩寒小说里的很相似吗。只不过我不是小说里的主角,我是那些主角旁边的、外围的人。我曾认识的一些朋友,他们都比我早熟,以至在青春期能做出点激烈的事情来,而我是慢熟的那种,等我内心激赏地看完,等于自己也将之体验完后,却发现自己已经按步就班地毕业了,然后找到一份工作,然后积累成一种职业化的生活——不管是有趣的还是无趣的。
  我想,大多数人都是像我这样的。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18 19:10 , Processed in 0.0483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