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饥饿游戏3:嘲笑鸟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3 21:5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22:0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饥饿游戏”系列结篇里,伊夫狄恩·凯特尼斯——燃烧的女孩,她的家乡十二区被无情摧毁。打猎伙伴盖尔逃离了虎口,成为了一名勇敢的战士,“恋人”皮塔被凯匹特抓走。传说中的十三区真的存在,那里出现了反抗和新的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508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27 04:02:34 | 只看该作者
      看着新政权一步步建立起,我已经开始怀疑最后新政权会如何处置凯匹特的幸存者。
      
      新的饥饿游戏!围绕在凯匹特当权者的后裔之间举行。Katniss竟然也同意了。
      
      在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中,动物们凭借策略和勇气,最终推翻了人类在农场中的统治。但是,人类政权的推翻并没有换来幸福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猪成了动物农场新的主宰者和剥削者。
      
      这和新的饥饿游戏的idea多么想象。
      
      人类推翻旧政权的统治,但无法改变的是许多人内心的仇恨。
      
      所以Katniss的箭最终射向了新总统,为了自己的妹妹,也为了终止无止境的杀戮。
      
      这本书黑暗的结局让人无法忍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27 05:21:05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请容忍我这个不时动动笔头的小巫将伟大的Suzanne Collins称为同行。
      对于我来说,《Hunger Games》作为一本经典的写作教材的话,那是极好的。
      先说说这本教材是如何命中注定是我一个命门的。
      Taylor的《Safe and sound》首先让我第一次知道这个故事的存在。百度了一下剧情,矮油~好像挺有趣的耶!然后我就若有若无地等待电影上映。看完电影后也就顺理成章地对这个故事着迷了,顺理成章地开始看原著。
      最开始的时候,这个故事对我而言最亮的点是什么呢?
      是残忍与娱乐的结合。
      我已经不想再重复我有多么羡慕嫉妒恨Collins这个灵感的产生是多么的信手拈来、多么的神来之笔、多么的精彩绝伦(怎么我就没遇到这种好灵感呢怨恨啊)。不需要什么变种人异型人超能者,只不过是有着平凡肉身的人类,但是故事已经足够有张力。
      为什么?
      战争之后,杀人成为了一种供人娱乐的节目,而且只是供一小部分人群的娱乐,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折磨。要是这放在惊悚片里,不知道会不会位列“世界上最高超的杀人方法TOP 5”。
      在21世纪的我们来说,杀人是杀人,是一个严肃、冷酷、沉重的字眼;而娱乐是娱乐,状态是这个字眼的人,是笑得前仰后合的、飙泪的、轻松的、愉悦的,乃至诙谐讽刺的。
      这样一对对立面碰撞在一起,想想吧,往刚拧开瓶盖的可乐里倒苏打粉是什么样?往石油工厂里扔核弹呢?这些都还不能形容这个故事的张力。因为这关乎生命,关乎自由,关乎灵魂。原谅我的词穷,只是我相信这样一个设定绝对能激发起大多数人的人性。
      这样两面矛盾碰撞,就是戏剧冲突所在。然而这不仅仅是平时偶像剧家庭剧里那种人际之间的摩擦,它是一个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更深的发掘深度的冲突。
      一言蔽之,故事内容的本身是极富创意又极利于发挥的。这是《饥饿游戏》先天的优势——也即是内容上占领了绝对优势。
      看了第一部之后,我是隔了很长时间再看第二部。在这个空档里,我一直觉得这个故事大概是要讲讲人权,讲讲生命什么的。同时,我非常担忧(其实担忧也改变不了反正都已经全部出版了)接下来的两部,会以一届饥饿游戏/一部的模式继续下去。(以下点名批评不喜勿拍)比如说《暮光之城》,从第一部开始,前三部是一部死一个怪,最后就吓一堆怪。又比如说一些极其没有技巧的日漫,比如《光之美少女》,也是一集死一个怪。同样异曲同工地,还有一部解决一个大难题的、一部出现一个新人物的,等等等等。
      个人觉得这样的处理方法过于规律生硬,失去了情节的韵律感。什么叫情节跌宕起伏呢?如果把情节的高潮低潮画成一个函数图,一般的作品有两种特点:一是不止一个波峰,也就是有几个高潮。但是二是三角函数型的居多。有些作者只关注了纵向波动,但我觉得,更优质的做法,应该是同时考虑到波峰之间的间隔,不应该像正弦余弦函数或者心电图一样周期性波动,最好就是疏密有致,详略分明。
      然而做到这一点很难。作者要把握高潮和低潮之间相隔的距离,以免读者丧失兴趣或者高潮不能突出。BUT!大神Collins做到了。
      如我所愿(不要讲得这么沾亲带故行不),第二部到后半部分才重新讲到饥饿游戏的本身——也就是世纪极限赛。从结构上,就已经打破了对称的局面。此外,第二部最后也是到Katniss被救出之后就结束,而没有像上一部一样讲到比赛结束后再结束,既突破了对称,也留下一个重磅悬念Peeta。
      于是,这就是Collins在情节处理上的第一个技巧:打破对称。
      讲到这里,我还想把Collins另一个创作特点归为这类。也许是因为写惯剧本,Collins几乎每一节最后都是突转,都是令人紧张到窒息的悬念。天赋一样的情节安排能力!完全拜倒(第一次)!
      第二个技巧,是我极为钦佩的伏笔技巧。
      从三部来看,个人认为埋得最深的伏笔是毛茛花这只猫。从最开头Katniss对它的完全排斥,到第三部这只猫起到的各种关键作用——甚至于到最后,是它给予了Katniss力量,是我比较意想不到的一处,因为这只猫实在太不显眼了。
      此外还有数不清的伏笔,都埋得十分巧妙,比如第三部中的银色降落伞炸弹,第二部中普林斯托(是叫这名么?)的金色嘲笑鸟怀表,等等。我经常说,埋伏笔就像埋地雷。而Collins显然是特种兵,不留痕迹,连环触发。不过,这个特点主要集中在第一二部,个人认为是情节的需要,因为到第三部之后,已经没有什么传统意义上的阴谋可言了,对于读者来说都是交代得十分明了的思路,因而也就少了伏笔可以埋的地方,相反,第一二部中无论是在竞技场,还是在斯诺总统阴影的笼罩,都需要大量伏笔来铺好线路。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个埋伏笔非常厉害的电影。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当时我看到伏笔揭露的时候,眼前展现的是参天大树被连根拔起的画面。不过,有时侯伏线埋得太长,容易对新读者造成困扰。当然,那是另外一篇长篇大论了。
      伏笔,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一个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想埋个伏笔,必然是对以后的情节有了非常清晰的掌控,而且基本是事无巨细的。起码小辈如我从来是想到个大纲就开始写的懒人是暂时做不到的=-=。
      大神之所以是大神,终究是有她的底蕴积累的。正如另一位我十分景仰的大神Stephenie Meyer,还有韩国的郑恩阙(《成均馆罗曼史》《拥抱太阳的月亮》),前者是正宗学院派出身,后者你只要看看《拥月》你就明白那些巫术描述的得到和运用绝不是一日之寒。
      同样地,我如此地坚信,即使遇到这样一个绝世灵感的幸运儿是我,我也只会毁掉它。然而Collins不会。
      哎哎,我不总是自我评价那么低的人,而是确实,我深知自己的阅历尚浅感悟力尚弱,HOLD不住这个故事背后那么宏大的母题。
      人性的善恶,以及客观的反战观。
      前面讲到,看完第一部的我只是简单认为主题有关自由或者反抗意识,并且,这一主题的最终塑造是通过革命达到。然而第三部是最让我刮目相看的,因为里面蕴藏的无比理性客观的对战争和人性的态度。
      在我看来,第三部绝对是我看得最艰辛的一部,没有之一。关于战争的描写实在让我无法跳读,但生理心理上几乎完全垮掉的Katniss让我心情无比沉重。颓丧的嘲笑鸟Katniss,天,我从来无法想象,也不敢想象。之所以说她颓丧,是由于从一开始,她许多时候都是狂躁、沮丧、神经质或者是在吗啡作用下处于混沌状态,在科斯的作用下,嘲笑鸟的翅膀也无处伸展,总之无论是十三区外,还是十三区内,乃至是Katniss的内心,都描写得非常压抑。
      BUT!这么做有两个效果。
      第一个效果。
      Katniss是什么人呢?嘲笑鸟,固执,反抗精神,强硬。
      因为无端卷入了革命,这样一个铁娘子般的人崩溃了,不知你会作何感想呢?
      战争是毁灭性的,特别是对于有要守护的人来说。如果崩溃的是约翰娜梅森,声称“已经没有要爱的人”的人,反而没有那么大的说服力。无论是斯诺,还是后来发明的烈焰弹,利用的都是敌方对亲朋的爱护心理。
      Katniss并不是无所畏惧的,她会担心家人因为自己的反叛行为被害,她为因自己而死的人而内疚,对多次舍身的Peeta更是如此。战争中她似乎连累了许多人,这就是折磨她的事情。我不知道这应该算是她高度的责任感和对人的关爱,还是本身她其实也不是那么的有反抗精神。也许她不过是想和爱的人过上平静的生活,没有饥饿游戏,但也不会有战争。这是为什么她会理解Peeta的劝说,会和Gale渐行渐远,最终也说自己需要的是“春天的蒲公英”而非“火焰”,选择了Peeta。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要平静就得战争。这是个矛盾。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看起来Katniss态度如此摇摆的原因。
      有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硬骨头”的一章。这段才是作者的态度。战争是为了自由,但是否应该为了自己的自由而牺牲自己同胞的自由?谁才是真正的敌人呢?这样的战争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宏大的母题,我迫切地要重申。
      战争胜利之后又怎样?也不过是短暂的和平。所有人都清楚战争永远不会消失。
      而在这场战争中Katniss失去了妹妹。于是她射死了新任总统科斯。
      政治角力仍在继续,利益斗争即使在十三区的时候,在统一战线上,也没有停止过。这就是人性。
      最后,Katniss需要从对一切的厌倦中恢复过来。
      这就是人类,和他的衍生物——战争——所带来的。
      所以,从我浅陋的角度看,宏大的母题大概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实现的。
      查资料有讲到Collins的父亲有越战经历。我想这大概就是Collins之所以对战争和人性有如此深刻体会的原因,或者说是小说中隐隐表现出的对所谓革命运动和所谓坚强战线的不屑和反感。
      下面是第二个效果。
      革命这个主题,其实很适合中国人来写。咱们绝对的有经验!
      而Katniss是一个革命象征,也是全书所有正面精神的一个代表,照理来说应该是完美的坚不可摧的才对。
      但那个也许真的是变种人了……
      所以,Katniss的形象是立体饱满的,她有棱角,也有软肋。
      同样的,对于其他角色Collins也是尽量塑造出多面的性格。比如Finnick,初次登场时是花花公子,然后是悲情痴心汉,然后又是柔弱温和的样子。比如Peeta,一般情况下他都是无私的、温和柔情的,然而他在演说时是强有力的,夜晚在楼顶时是坚持自我的,他甚至可以圆滑地和职业选手联合,完全增添了作为男人的魄力。
      所以,第三部这种虐心的残忍写作手法,是一箭多雕的,也是为什么第三部看完之后给我的回味最长的原因之一。所有的升华都完美完成。
      
      以上都是不断地赞叹。其实有几点我个人不喜欢的地方,简单说说(这种话是不能相信的)。
      这样的剧情局限在主角的智商,试想一个傻头傻脑的女主角下,如何可以通过第一人称来展现情节背后的逻辑?特别是在竞技场上?
      Katniss的心理描写越到后面越显得零乱和冗长。我是不太喜欢看心理独白的,除非是关乎爱情线的。到第三部的时候,Katniss零乱的思路让我感觉像蒙了眼罩一样困扰,看不清楚局势这种事情让人很不爽。
      其实我真的很不愿意看到Primrose被无辜烧死!!Finnick也是!!Cinna也是!!(我会尽量忍住不说Collins是后妈BJ的
      其实看到最后,Katniss和Peeta还有Haymitch三个人都能过上平静的生活,特别是Katniss和Peeta最终能走到一起,真的发自内心地高兴,也是到了这最后一页才觉得结局是光明的。这种劫后重生的感觉,真的很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28 03:53:31 | 只看该作者
      一口气读完之后,在电脑面前呆坐了半个小时,没理出个头绪。
      已经分不清这感觉是震撼还是压抑。
      作者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敏感,善良,不了解自己的女孩子。
      毫无疑问的是她是一枚棋子。
      她不愿意看到任何自己所爱的人受伤,她想要保护自己所爱的人。她所希望的是当初在竞技场,每个人都可以不用去杀掉对方,每个人都可以不用被凯匹特控制。
      但现实从来都不是如此。
      因此她反复在保护自己所爱的人和又不想杀害其他无辜的人之间做斗阵。
      最后她找到了出路,真正的敌人是制造这些饥饿游戏的人。
      在我眼里,她甚至算不上坚强。
      她也不是什么英雄,算不上伟大,还有些无情。
      真正伟大的人是皮塔。
      她无疑是爱皮塔的,不然作者也不用借助芬尼克和盖尔的嘴告诉我们“你确实爱他,只是你分不清是哪种爱。”
      是的,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在现实,战争,杀戮中弄不懂自己的心。她就是这样一颗弱不禁风的棋子。这就是作者想要给我们呈现的。
      她缺点百出,摇摆不定,脆弱无疑。
      直到整本书读完,我都谈不上喜欢女主。
      在皮塔落入凯匹特人手里之后,饱受折磨,心中唯一考虑的却还是让女主活命。
      但她却在十三区装她的精神病。
      是的,她甚至比不上她的妹妹坚强。
      在救回皮塔后,她的做法更是让读者心寒。她几乎没有做任何努力,就选择放弃了皮塔,最后男主可以说几乎完全是自我救赎,找回原来的自己,最后仍旧是义无反顾的爱她。
      她就是这样被现实折磨的体无完肤,亲情,爱情可以说是没有给她任何的信仰和力量。
      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给人真正压抑的原因。
      作者甚至没有给我们留下希望,留下美好。
      直到最后,女主仍觉得他们的孩子是在墓地上玩耍,从她的心中,透出的仍然是绝望。
      美好的从来只有皮塔一人,然而作者却不是从他的角度去描写整本书。
      其实仔细想来这不能怪作者,她所设定的女猪脚可以说是十分巧妙。
      只有这样一个人,这样一个sensitive的女孩才能深刻感知到在这场人类无尽欲望的争夺战里所有的悲凉。
      当然为什么盖尔不是女主的真爱,很多人说是他发明了杀死她妹妹的武器,无法再去面对女主。
      其实这也对,不过盖尔从来没有和女主有同等的想法。他从来都觉得杀掉那些战争中无辜的人时正确的。
      设想一个连价值观都谈不上和女主相同的人,又如何成为她的真爱呢。
      
      
      
      最后说一句,女主的人物想要深刻剖析还是比较复杂的,电影里永远不可能表达的那么深层次,所以选择詹尼佛劳伦兹来演绎,或许之后的几部想给人以女猪脚坚强的性格特点。包括男猪脚皮塔也有可能被弱化(第一部就有所反映出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9-16 14:20:04 | 只看该作者
           刚看完第一部的时候,我是感觉作者杀的都是敌人,没有涉及自己的朋友和亲人,在"饥饿游戏"这个这么残酷的大背景下实在是太小儿科了,顿时有这本书就是让小朋友看看过过瘾的感觉.但是随着第二,第三部的阅读,我才感受到作者冒着让第一部低龄化(其实一点也不低龄化,只是感觉情节有明显的避开真正挑战人性的部分,不够深刻,这是事实.)的风险,在后续写作过程中不断让"饥饿游戏"对主角的影响----更准确来说是摧残----越发深刻.也让看书的小朋友/青少年跟着主角这位勇敢的"燃烧的女孩"一起长大,作者实在用心良苦.
           如果你认为<饥饿游戏>这本书讲述的只是一个在强权控制下让小朋友去送死的背景下,主角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和喜欢的人手拖着手从此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的冒险历奇故事,那就图样图森破了.诚然,第一部的确就是这样而已,但这只是明线,暗线讲述的反革命思潮才刚刚开始.第一部的时候,我觉得和女主角有关系而又死掉的人都不是死在主角手下太小儿科,以为这又是合家欢结局;后面就无情地让保护主角,爱主角的人领便当了(尽管也基本上跟女主角没一毛钱关系),在第一部时以为能大团圆结局的侥幸心态荡然无存,随之而来的是希望不要再死好人的忐忑心态.我想这是作者想告诉青少年的事情之一:不要把任何东西当成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没有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任何东西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瞬间离你而去,永远地离你而去,哪怕有些人不该死的死了,该死的却没有死,世界就是这样,从不根据你的意愿而转动.即使你是燃烧的女孩.
           关于两个男主角对女主角的争夺,这也是成人世界的一个重要问题:该和一个你爱但不爱你的人一起,还是和一个你不爱,但他却很爱你的人一块?但显然地,皮塔和盖尔都爱凯特尼斯,而凯特尼斯当然也爱他们----或者说盖尔吧.第一部凯特尼斯对皮塔可不是一见钟情的,而盖尔甚至还有青梅竹马光环.但随着故事的深入,我们看到:皮塔是一个身陷险境,仍然对凯特尼斯不离不弃生死相随甚至希望以死来保证凯特尼斯安全的性情中人;而盖尔,或者是嫉妒心,或者是事业心,又或者他只是被高官厚禄,花花世界迷走而已,不管哪样,反正他在凯特尼斯从神坛掉下来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反倒是皮塔,一个和凯特尼斯有着相同伤势的人能够和凯特尼斯一起静静地互相疗伤.这么说可能对盖尔不公平,因为他也和凯特尼斯同过甘,共过苦,但选择的人不是凯特尼斯,是他自己在凯特尼斯和事业的单选题中选择了后者.感觉作者在这里其实写凯特尼斯选择了谁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凯特尼斯的选择理由也足够合理,"我已经是燃烧的女孩,不需要另外一把火焰了",又或者是从凯特尼斯勇于为拯救妹妹挺身而出,而盖尔却没有的时候,就已经证明了,他俩,的确非天生一对.
           说到反独裁,主角一行到达首都之后的顺利出乎我意料,是作者想表明代表革命的主角切入独裁心脏地带就已经足够表明革命趋势浩浩汤汤不可阻挡,已成定局,还是作者想表示政治是垃圾?反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凯特尼斯在处死斯诺时候反而杀死科恩的片段,篇幅好短,甚至可以用太短来形容,但是这又挺好玩的,感觉这是要表现出,在别人看来大逆不道,起码是违背常理的行为,在凯特尼斯心里一文不值的状态.也足够表现出女主角"不听使唤"的特点.嘛,她就是这样,你想咋滴?
          最后的最后,凯特尼斯和皮塔终究是一块了,讲到平凡的生活的时候,作者是这么说的:
          这就像一场游戏,不断重复的游戏,二十多年已经过去了,这游戏有点令人疲惫.
          但是,这是一场更加艰难的游戏.
          "这游戏"是代指凯特尼斯摆脱不了饥饿游戏和革命的阴影和创伤,还是指平淡无味(相对于饥饿游戏而言)的生活呢?我不得而知,但是我主观认为指的是后者.因为我想这也是作者要告诉青少年孩子们的最后一件事情:life is hard,but you gotta move on,cuz life goes on.生活是很艰难的,不过你还是得向前着走,因为生命是不息的.多辉煌,多灿烂又或者是多悲惨,多暗淡的日子终究会过去,平平淡淡才是真,也最难.
           这也是我在<饥饿游戏>这本书里看到的,最喜欢的一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18 00:22:54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哈利波特》那样的故事,他没有承载我们的青春回忆;不是《指环王》那样的故事,他并没有塑造一个宏大的奇幻世界;不是《冰与火之歌》那样的故事,他并不是雄奇壮丽的魔幻史诗。但不可否认,他的主题深刻性并不亚于以上任何一部大作。
      从书名即可略窥一斑,饥饿游戏—燃烧的女孩—嘲笑鸟,三部曲完成了主题的升华与深化,环环相扣,天衣无缝。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全书描写了三次饥饿游戏:第一次皮塔和凯特尼斯相遇,第二次世纪极限赛,第三次451分队克服重重险阻刺杀斯诺。三次反叛的意味一次强于一次,如果说第一次的反叛是星星之火,第二次是燎原之火,第三部则足以成为焚天巨焰了。那么,之后呢?
      烈火过后终归是灰烬,这就是全书的灵魂。
      我们不妨回头看看这三次饥饿游戏,第一次皮塔和凯特尼斯联合起来参加饥饿游戏猎杀参赛者,第二次则是历次获奖冠军联合起来反抗举办方,可以看作是革命的预演,第三次则无关比赛,纯粹是个人恩怨的复仇。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把自己熟悉的人亲手杀死(第三次不是亲手而是通过capital的守备军,实际上是凯特尼斯间接杀死),这才是饥饿游戏最残酷的地方—杀死所爱之人。第一次饥饿游戏结局的浆果不过是拖延了这一命运,第二次包括包格斯,韦利斯等等,他们一个个陷于死境,直至第三部的451分队,当然,最后的最后,波丽姆。
      读者发现这是一场高潮迭起环环相扣的饥饿游戏,作者的思维从单纯的人性残酷上升到政治斗争直至最后的人性救赎。主人公凯特尼斯经历过烈火的锻炼,在灰烬中浴火重生,终究领悟大智慧,成就大境界。
      初读第一部,我即被主人公所吸引,忍不住要探索以后的情节:当愤怒与仇恨的烈焰吞噬了凯特,她究竟会怎么样反抗命运反抗现实?我们可以看看主人公凯特的性情变化,最初的凯特是如此纯洁的小姑娘,甚至一想到危险,第一反应是带着全家人去逃命,经过饥饿游戏的洗礼后,斯诺总统的威胁之下,凯特权衡利弊之后,已经不再习惯于消极的逃避现实,学会了妥协,决定于皮塔假扮恋人保全家人。直至第三部,凯特看清了现实中深植于根源的丑恶,变身“嘲笑鸟”,不仅仅对当政者,甚至是革命军,女孩燃烧自己,烈焰吞噬了一切,包括她自己,“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在战场上,我们看到的是和饥饿游戏异曲同工的TVshow。表面上,凯特的利用自己的经历唤醒人们对于capital的仇恨,实质上是将饥饿游戏的理念深入人心,使每个人成为战争的贡品。仇恨蒙蔽了民众,革命政客野心急剧膨胀,革命军又开始了对于capital的邪恶统治,开始了另一场必将绵延持久的“饥饿游戏”。甚至就是凯特自己也被复仇的欲望蒙蔽人心,带领451分队企图刺杀总统,结果只有伙伴的相继牺牲与波丽姆的无辜丧生。女孩燃烧了自己,却没有带来和平,只有无尽的废墟。我相信,全书的最后,凯特明白了,仇恨的土地上并不会结出果实,她被大面积烧伤毁容,并且身背刺杀总统的大罪,永远无法成为公众人物,成为嘲笑鸟了,但她却重获新生。
      如此,我们并不难明白皮塔的意义,他才是凯特真正的精神支柱,是凯特不可或缺的灵魂伴侣。皮塔的意义正在于提醒凯特心中的爱,从第一天饥饿游戏的一晚,皮塔即洞悉了这一切:仇恨不会结束饥饿游戏,只会加剧,我们都是命运的棋子。在之后的经历,皮塔一直努力保护着凯特,甚至第二部开始时的故意疏远。我们可以看到,皮塔身上所体现的善良宽容与正义正是那个社会所缺少的高贵品质。最后,在决定是否重启邪恶的饥饿游戏的五人投票中,皮塔第一个站出来义正言辞的反对,也说明了皮塔是正义的化身,作者的意图很明显,凯特选择了皮塔,相应的,在人生抉择中也就选择了出世隐居,洗净了内心的仇恨与狂躁,回归本心。
      至于黑米斯,完全可以看作本书主要角色之一,一个曾经赢得实际极限赛的胜利者,为何会沉溺酒精无法自拔?他原本应该成为革命的领袖不是吗?我倾向于认为黑米斯已经看破世事,他明白一个政权的倒台往往意味的另一个政权的统治开始,一切都还是饥饿游戏。在全书中一闪而过的黑米斯的比赛记录中,黑米斯也曾是反叛者,或许是他抗争失败了,或许是他屈服于capital放弃抗争,我们不得而知。五人投票中,他和凯特都出人意料的投了赞成票,他也许明白凯特的心意:决心以自我毁灭结束这场罪恶,所以在明知不可能的情况下放弃与野心家谈判(又或者他根本不屑于谈判),凯特杀死总统后,与凯特,皮塔一同隐居,象征着内心获得了安宁与救赎。(书中多次提到,黑米斯是最理解凯特的人)
      全书的结局是美满的,却也不无遗憾。凯特见到斯诺后领悟了仇恨会毁灭自己于是毅然刺杀另一个总统——野心家科恩,完成自我救赎,结束了永恒的饥饿游戏。凯特,皮塔和黑米斯避世隐居,依旧是打猎,画画和喝酒,三人均大彻大悟,黑米斯也得到解脱,将前二十三位贡品的事迹说出,意味着丢下了沉重的包袱,开始了新的生活。
      余音绕梁。
      一部探寻人性真谛的小说,一部包含血泪思考的当代《圣经》,柯林斯讲述了一个超现实的架空世界,却足够给我们带来震撼与反思。三部曲中围绕饥饿游戏刻画了权力斗争中的众生相,展示了面对生死抉择中善恶分别。主人公凯特与我们一起成长,遭遇了种种诱惑与历练,经历过熊熊烈火与灰烬,明白了人生的至理。或许每个人都会经历一场生命的饥饿游戏,善恶之念,存乎一心,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18 00:35:3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三部曲中最差的一部,不过结尾寓意的深刻性提升了整部作品的品味。喜欢#嘲笑鸟#这个称呼,对凯匹特是一种讽刺,对反抗军是一种讽刺,最绝的是对凯特尼丝自己更是一种无言的讽刺,因为在“饥饿游戏”中没有赢家,这可能就是这部作品的精髓所在。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7 17:18 , Processed in 0.06653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