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虫百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蜗居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1#
发表于 2012-10-23 09:59:34 | 只看该作者
  真的挺喜欢这本书的,感觉虽然有些夸张的地方,但是很多地方真的很写实。很喜欢里面的一些话:
  比如这段:
  俗话说,男孩儿要穷养,女孩儿要富养,不是没道理的。现在想来,我这一辈子吃亏就吃亏在没钱,没为你们姐妹俩提供好点的生活。但凡你们小时候经历过富裕,都不会为眼前这些小恩小惠所迷惑,感激到把自己的一生都搭进去。你都30多了,难道还看不明白吗,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一个人怎么可能不求回报地对你们好?他一定是有所图,图你的身体,图你的心。你和海藻是被他的表象迷惑了。没错,一个人能混到他那个位置上,一定有与众不同的能力和手段。可是,无论他在什么位置上,只要是公家的人,他就在替公家做事。他手里的权力也好,方便也好,都是我们给他的。也就是说,你们享受的那部分帮助,其实原本就属于你们自己。他为什么喜欢海藻?他真的喜欢海藻吗?不是的。与其说他喜欢海藻,不如说,他在享受手里的权力带给他的荣耀。一个人的荣耀如果压抑久了不释放会得病。他是一个当官的手下,他在单位里,在自己家里,都不能太招摇,都要俯首帖耳。那么怎么体现自己的成功呢?海藻不过是他借以炫耀成功的手段而已,没有海藻也会有水草、珊瑚。而海藻呢?她口口声声说爱他,这是真实的爱情吗?她爱的不是宋本人,而是宋那个光环照耀下的一种对所欲所求无不点头的畅快。你们姐妹俩,还是阅历太浅,看不穿,看不透啊!我把话放这儿!海藻这一辈子,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虽然她是我的女儿,我希望她幸福。但看她执迷不悟,我却无能为力。这是我做母亲的失败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2-10-23 09:59:34 | 只看该作者
  在麻麻的强烈推荐,实为逼迫下看了两集
  也许会再往下看一点,闲赋在家能做的事本来也不多
  麻麻的本意是想告诉我透过这部剧她更能体会我在上海“打拼”是多么不容易云云,但是我觉得这部剧太不真实了,不真实到让我觉得好笑
  
  明明是上海,非要矫情的说什么江州,说起来是为了避免地域分歧什么的,从事文化创作和工作的人,连这个也要诚惶诚恐的,回家种田好了。
  
  住的那房子,一看就是里弄老洋房。这种房子在浦东新区,莘庄区啊,普陀区啊,是看不见,只在相对市中心的几个区才有,一般都是不愿搬家的老头老太和附庸风雅的鬼佬以及一些高级白领才会住的,因为真的相对比较贵,他们650一个月的租金那是绝对找不到那样的房子的,少说也要2000以上。这样的夫妇,比较真实的情况是在中山公园这种中下层外来人员聚集地租一个2500左右的一室一厅全配的房子。
  
  还有比较崩溃的是哈更达斯冰淇淋和打折衣服的那一段。一个哈更达斯的单球也就25,我2000年到上海开始读的大学,第一年生活费每月500, 然后600, 之后800, 最后1000,在我们寝室是中等偏上一点,一般我还会做做家教之类的,一般25一小时,每次2小时,一个月下来也有几百块的,在读大学的时候说实话,觉得哈更达斯确实是有点奢侈的冰淇淋,但是还没有到要那么纠结好不好,何况是工作了以后。难道真的是民工还是怎么的。
   还有衣服,说真的,有点购物经验的都知道,小码的衣服被买走的速度远远高于那些大码的。海藻那小身材,等打折,她决计很难买到她的尺寸的衣服。
  
  其实这些都是小事,但是就是小事的不真实,让人觉得人物刻画的也很虚。
  
  ~~~~~~~~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2-10-23 09:59:34 | 只看该作者
         读过一半,《蜗居》还未知结局,只怕后来小贝和苏淳都变成了宋思明,萱萱后来变成了海藻,海藻和海萍最后变成了第二个宋夫人。那才是现代人生路上解不开的轮回。但更怕无数海藻变成了海草,海萍变成了浮萍。那些宋思明们还什么都不明。人生就是这样一锅乱炖。生老病死乃常态,悲欢离合皆过路。
     
      在读到结局后,我还是为宋思明和海藻而惋惜的,或者说是因为结局的震撼,或者是对宋夫人的愤怒,但读者总是站在一个角度或者一个角色的位置上来评判最后的结局,但如果我是宋夫人那我可能一定会这样做。结局最后只能说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蜗居总体来看是现实的,但从宋思明给海藻五百万来说是少有的,若将这一细节对比现实,那可以说宋思明简直是一个好男人,海藻简直是一个幸运的二奶。
  
      在这个物质飞速发展的社会,蜗居中的这些过程我们是可能遇到的,更令人恐惧的是一些男人逐渐开始以情人多为乐,开始肆无忌惮的享乐,或是已经将一切美好的东西作为追求这样下流生活的工具,什么学习与爱好,甚至连身体都可以拿去交换。但若2012.12.21不是世界末日,那我或许永远也没有权利说这样的社会才是人类精神的末日,如果人类终究有一天会反智到像狗一样处理性关系的话。但此之间还是要理性。不论是对性还是对感情。
  
      宋思明是否真爱海藻,宋思明爱不爱老婆和孩子,但这些都没有讨论的必要,因为爱情的标尺每个人都大有不同,正如同评价是否有钱一样。只是说对于我们的未来,以及未来生活的定位我们还是需要在行走追求的路上思考清楚,不仅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有起码的安全感。海藻是没有安全感的,宋思明也没有多少,宋夫人也没有多少,每个人在这个世界都不会有完好的安全感,特别是在经历十几年的人世生活之后。因此一个人的定位在尤为重要,无数过来人都说,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我想海藻这个定位最好不要有。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最亲近的是父母,至少大多数是如此,因为被见证出生成长所以才会得到更多的关爱。但是纵然是父母他们都会有自己的立场,因此我们想要更多的安全感,就尽量在自我索取之间达到平衡,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或是介入别人的领地,否则钱只是冰冷的物品,没有人可以保护你。所有的保护都只是裙带关系而已。
  
      每个人都会很自然地追求自己缺少的东西,海藻也一样。但你无法保证别人会怎样抵挡侵略者,怎样对待抢走自己珍宝的人。在这个社会我想人所保持的底线并不仅仅是道德,道德只是可调节的标尺,而真正不可逾越的就是一种平衡,平衡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于中国传统的八卦,需要一种平衡。
  
      平衡在这个社会可能尤为重要。
  
      小说中让我觉得悲哀的是宋思明的女儿萱萱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找关系的意识,失去父亲的她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海藻呢。
  
      我之前所说的,人本质其实还是独立的个体,海萍最后的美满结局,一方面是她与丈夫之间的感情,一方面其实是海萍骑着海藻飞向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峰。所以人在自我的世界中还是应少一些对比,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人生。
  
      蜗居中的种种自然表现更让我觉得这部小说更像一本社会恐怖作品,当学历、爱人、钱都不会在危急时刻解救你的时候,人就更加独立个体,我们还是该自己认真的走好每一步,并且记得血债血还,这就是平衡的本质。
  
      蜗居的结局和每一个人物给我的感觉是小悲大痛。此外我还是要郑重记下在初读小说之后的一些感悟,二奶是条不归路。感情中破镜可以重圆,但裂缝无法修补。欲望是膨胀的,欲望膨胀是合理的,但纵容欲望膨胀却是必须付出代价的。正如在西方文学史的某一时期,一些约束不再存在,但文艺作品却并没有因自由而更光辉,这个世界的哲学之所以是辩证的,那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双向的。因为得与失,选择与放弃,从来就没有从这个世界消失过。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2-10-23 09:59:34 | 只看该作者
  花了几天的时间读完,特别喜欢六六讲故事的方法。深深共鸣的海藻和宋思明之间的有些畸形的感情。
  
  在感情变得越来越廉价和现实的社会里,海藻的遭遇已经被无数人复制过了。一个长得还不错的女子,就可以获得更多机会,也有机会选择更多的男人。这种老套的假设,让许多姿色出众的女孩子从小就生活在某种聚光灯下,以骄傲的姿态看待周围的一切,以为被人追逐就是实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也因此得到了许多好处,比如物质上的,精神上的,或者说,是一种可怕的依赖。
  
  海藻怀着对小贝深深的自责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宋思明。不仅仅是因为宋思明给了海藻的家庭如此多的恩惠,而是海藻已经知道了,还有另一种生活状态可以选择,还有另一个男人可以被自己征服,可以让自己在这个已经渐渐腐朽的社会里贪婪地品尝着最后一口伪道德的甜头。
  
  不是说海藻是个物欲的女人,但是,海藻也是一个现实的人,希望自己的家庭可以因为自己小小的“牺牲”而获得某种好处,虽然这些好处最后被揭开出处的时候,是能够预见到地将会受到唾弃的。
  
  小三是什么?小三是不依靠婚姻也能够得宠的状态。男人很贱,总是以为自己每次喷涌而出的情感都是爱情,至少,不低于当初对妻子的爱情。婚姻是个让人乏味的东西,而情人不是,多少男人的毕生希望是能够找到一个红颜知己,一个有些傻有些呆,一个能够听着男人一边跟妻子表忠心一边可以接受重重压在自己身上的力量,一个该沉默时就沉默,该消失时就消失,不会打扰到男人却在男人需要自己时挺身而出的女人。一个被精心包装的身份,一个只在这个男人面前出现的唯一的合理的身份。
  
  再说说宋思明。好像每个男人都需要被肯定的能力,而如果这个能力恰恰是被一个不怎么讨厌的女人捕获,那还有比这更顺理成章的事了么?男人爱的只是一个女人,管你是海藻还是谁,一个能够满足他虚荣心的女人即可,能够展示他把家庭和事情安排得仅仅有条的能力,当然,还有把情人同时安顿好的能力。偶尔耍些浪漫的小把戏,女人就会在所谓承诺的谎言里越陷越深。好了,目的达到了,宋思明有了海藻。至于钱,对,海藻正好缺钱,这样就更加顺理成章了。
  
  如果小三甘愿做一个小三,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和平许多。但是贪婪、自私、道德,以及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良心会把这些看似和平的状态狠狠打碎。每个男人的妻子都是这整出戏的悲剧,但也是整出戏唯一可以作为“杀手”的身份而出现的人物。
  
  宋思明的妻子深谙作为妻子的得与失。她什么都得到了,即使失去了宋思明的一些爱,那又怎样。她把海藻看成可怜的人,一只过街人人喊打的老鼠,一个被嫌弃的可怜虫,一个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却自以为深谙男人心理的女人。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妻子的角色永远得到社会道德的支撑,从这一点上,女人似乎找到了某种平衡。
  
  故事的结尾是个悲剧。海藻只能拥有更强大的内心才可以看淡自己愚蠢却悲壮的过去。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小三,还自以为那是爱情,在病床上的海藻如果知道宋思明去世前最后呢喃的是自己的名字,会不会好过一些呢?
  
  如果海藻甘于做一个小三,如果宋思明的妻子甘于做一个容忍丈夫出轨的女人,如果宋思明甘于做一个只付出身体不付出感情的男人,那结局可能就会不一样。
  
  感情是天使,感情也是魔鬼。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12-10-23 09:59:34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看,结尾也满惨烈的。
  这本书是卓越活动时的赠品,前段时间随着电视剧很流行,直到最近才读了。看着海萍,想想自己,觉得自己有时候和海萍很像,一个思路。心心念念就是想着房子的事情。
  说实话,生在这个青黄不接的年代,小人物都是可悲的。神马好日子也就想想,如果我们的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国家再富强一点,百姓福利再好一点,他们的日子就能过的好一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2-10-23 09:59:34 | 只看该作者
  房价太高物价太贵,以色列45万人举行大游行
  
  这次示威活动开始于三个星期前。最初,几个年轻人在Facebook网站上发起倡议,呼吁租不起房的年轻人到最大城市特拉维夫的大街搭帐篷。这一倡议很快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以色列人参与,7月14日,全以色列的“帐篷之城”汇聚了5万人,到了21日就发展到了8万人,30日演变成了15万人。
  
  没有革命,不可能改变现状,50多年前中国人就学会了示威游行,虽然这也就是动动嘴皮子,表示一下自已的牢骚罢了,但这也是需要勇气的,不可能让当权人士改变社会,起码也能让政府多一点认识,让百姓好过一点。
  
  中国人到现在是连示弱都不敢做了,已经被高昂的房价压的都出不了声了。
  有谁能领导中国人,在精神上向政府要求出台一种新的房产政策呢。限购,调控房价,这治不了根,只是在你伤口上擦点消毒水,腐烂的内部,已经非手术不可了。
  有谁能站出来,想出好主意,一起抗议中国的房价,再想一些好的政策出来。
  试想一下,都是有钱有权的人做了政权的领导人,他们的思想,能为百姓作主吗?就像是公司的大股东一样,永远不可能一直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考虑。
  
  
  100年前,英国,日本就有了航空母舰,100年后,中国还是没有自已的航空母舰,联合国“五常”唯独中国没航母 。
  ------------
  1983年苏联军方决定建造库兹涅佐夫级的二号舰“定单106”(1143.6),由当时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承建,初名为“里加”号,1990年更名为“瓦良格”号,1985年12月4日开工,1988年11月下水,由于苏联解体,其后期建造工程被迫中断,并被划归为乌克兰拥有。1998年,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买下瓦良格号。2011年7月27日,中国国防部首次证实,目前正在改造一艘废旧航空母舰平台,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2011年8月10日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这也只不过是一个试验品罢了。
  
  朝鲜为了研究核武器,而被美国封锁经济,受到各方面打压,终于成功了,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惨重的,至今还是属于一个贫困国家,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这寒冷的冬天不知又有多少人冻死。
  
  就像是共产党的发展,当年被国民党当成共匪,被屠杀,被逼上雪上过草地,革命的上一代,多少军人(其实就是农民)当了炮灰,没享受过战争胜利的喜悦。
  谁想的到,现在的不少共产党,在政界贪污受贿,利用权利为自已谋私利。毛泽东的土地公有制,现在变成了各个省各个市政权的私有财富,70年,70年,永远的卖下去,永远卖不光,价格也是一路飞涨。历来任何一个朝代,也不敢这样一直把人民的银子通过土地代代剥削下去吧?这还不如你买了房子永远传下去呢,人活一世,虽说没有像以前地主一样,几亩几百亩的地传下去,下一代越来越富,起码安家之处总能传下去吧,要不人哪还有安居之想?
  
  有个报道说现在的城里人连邻居也不认识,根本就没有了街访邻里的感觉,30年,50年就要收回,不收回的话到时拆了,转卖掉了,搬到别的地方了哪还会有认识的人。广州政府的财政40%收入来自卖地,想一下,要是清朝或某个朝代,大部分的政府收入都用卖地来获得,这世道能不乱吗?这官方赚了一大笔,这房地产公司赚了一大比,这中介公司提成几万,年终奖几万几十万,这一次,2次的倒卖,新房子没人住过已经成了二手,三手,价格加了20万,50万,最终苦的还是老百姓。
  
  中国人呀,历来就是这样,一个和尚提水喝,2个和尚抬水喝,3个和尚没水喝
  外国的CPU都已经多核,纳米工艺越来越精细,一直在超越,而中国的龙芯,也算是个CPU吧,以为有研究出来了就在世界前列了,可是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在用自已的CPU,光是CPU,笔记本,手机,宽带,这些东西上面,被外国人赚却的钱估计每个中国人都能发上几十万元钱了,要再多点,每人都能发上一套房子了。
  
  中国人,只会炒大蒜,炒地皮,炒房子,官商勾结,鱼肉百姓。
  发展起来的也就是一些游戏公司赚了几亿几十亿,都是毒品呀,不知多少中小学生被害的像吸毒一样。投机取巧已经成了中国人的天性,根本没有了挑战外国人的斗志。资金用来放高利贷,用来炒股,再放假消息,钱又被大户庄家卷跑了。
  
  为什么中国人现在就不肯放下心态,好好把钱投资在实业上,投资在技术上,去赚外国人的钱呀,中国的技术,历来都靠外国,却一直沾沾自喜,火药是我们发明的,却也只能用铁刀和日本的炮火对着干。要是没有老一代的革命先烈,也许再过50年,中国也没有自已的核武器。
  
  在美国,土地买卖自由,所以遍地是别墅,你想买在哪都行,年年交钱就是了,4%左右,这样房子就能代代相传了,这要在中国,100万的房子很常见,那每年就要交4万呢,要交这么多的话,哪个人还敢炒房?当然,100万也值不了这么多,值个30万还差不多,这样算一下也就是交一万元,也就当是交房租了。想一下你150万的房子,加上贷款,平均一下你一年不还是得交上2万3万元嘛。
  
  在中国,你要么就是当农民,勤奋的学子,毕业了能有份不错的工作也不容易了吧,难道还回农村?要不你想在本村近一点的城市立足,也要交上50万-80万的钱,才能变成非农村人,想留在学校所在地的大城市,或许是很多人的梦想,那就更不可能了,没一二百万休想留下来,再加上外地人限购,最终还是要把你打回原地。这一来,地多的地方,没人住,空房多的地方没人租,大城市却被挤个头破血流,搞来搞去,钱都给国家和房产商,中介赚走了,做中国人真难。
  
  想一下未来美好的前景,你想在哪落户就买块地,只要土地价格不乱开,年年交钱给国家又有何不可,人人交房钱,国家何愁不富?这样,小城小镇都会变成美丽的城市,再也不用都挤到上海,杭州,北京了,只要努力,各个小市都能像是小上海一样。
  
  错误的土地政策,造就了一批炒房人,肥了政府,苦了人民,公有的土地,却都成了人民头上的大山。各位有何良策?
  
  当年的南京政府,不也是相同的道理嘛,只要当官的都是富人,再挪用公权,哪里还会为百姓办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2-10-23 09:59:34 | 只看该作者
  海藻成了姐姐的牺牲品,宋某成了权利的牺牲品,贝利成了爱情的牺牲品。在所有人都失去一切时,姐姐却得到了最想要的幸福,这幸福又是建于多少人的牺牲下的。海藻穿插的身影穿梭在整个故事中,但姐姐却好似主角一般。阴谋论,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姐姐的计划。只有这样才能觉得这是部不错的小说。用劲力气所描述的人物们,就像嚼蜡般无味。贝利也许是下一个老宋,那么下一个海藻又在哪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2-10-23 09:59:34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人老来懒,三十的我好久没写日记和感想,很多内容都是觉得合我胃口直接来个Ctrl+C加Ctrl+V,或者来个转载,原创已经离我越来越远。现在把时间定义为投资品而非消费品的我,被工作的忙碌、客户的胡搅蛮缠、上司层出不穷的考核机制,搞得心力交瘁。回家的时候累得像只癞皮狗,围着妈妈做好的菜,大喊好累好困好香好吃还要吃,洋溢着温馨平凡的小民幸福。工作两年来,麻将,学会了且当“输记”,现不来劲了;KTV,看着叔叔们搂着公主们也不当一回事,开始唱类似《闯码头》的俗歌,腻了;酒吧,看到霓虹灯下,穿得暴露的、寂寞的人扭腰摆姿,妖媚百盛,搂搂抱抱,烦了。经过2年的寻寻觅觅,碰到相见恨晚的朋友,才知道底子里的我居然还逃脱不了书,原来我的兴趣居然是看书,匪夷所思,不可思议,可敬可叹?现在下班之后,饭足之后就躺在床上看书听音乐,是另外一种别致的生活。
  
  《蜗居》这本书在我的书架很久很久,《蜗居》这部剧每次看见都会刻意躲避,我和里面的海藻很多经历是相似的,看了之后我怕给我人生带来多少的负面影响。朋友一直推荐这本书,我看了几集电视剧,一发不可收拾!整整7集电视剧,书只有短短的30页,坑爹的,还是看书快!
  
  海藻,这个从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在社会环境、成长环境、性格、虚荣、金钱、权利、欲望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下,最后从事了小三的事业,最后以杯具告终。很多科学研究证明:高学识高智商的人,对爱情的忠诚度高。以前的我傻傻地认为,原来是这样呀!以后的我要找一个高智商高学识的伴侣,相互忠诚,相互支持。现在的我,学识不能代表一切,关键在人心,如果一个人有着崇尚的道德观,自律自控,环境可能不得不让其逢场作戏,但是关键时刻还是会喊“Cut”!乐观学派会说:这样的人虽然少,还是存在的。悲观学派会说:姐姐,火星都没这样子的人存在,更何况地球呢?书中的海藻有着“外面是淑女,床上是荡女”的感觉,让我很是鄙视,可能由于我是女人,如果我是男人的话,也喜欢征服别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吧。
  
  宋思明,让我想起我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我觉得宋思明就是以后的他,但不代表以后的他会包2奶。宋思明,一个心思缜密、善于算计、玩弄权术、自私自利、城府极深的人,如果他出招的话,海藻死在他的手上是必然的。宋思明说过很多经典的话,其中一句“一个男人,一生总要一辆好车、若干知己和一个情人,否则这一生多失败”,我问过我的同事,他回应“一个好的情人,会在背后支持你,让你人生改变”,我纳闷:这不是LP的事情,什么时候变成小三的职责啦?养小三不是要你贴钱,难道是吃软饭?宋思明,我喜欢他的圆而不滑、步步为营的处事之道,但是同时会敬而远之,什么时候成他的棋子都不知。
  
  小贝,一个阳光、纯情、率真、持家的好小伙,在这小三盛行的时代,他成了牺牲品。虽然很同情他的遭遇,不敢想象他在别墅下面等着偷情的海藻,那种煎熬,那种痛楚,把一个男人的里子烧得外焦里嫩。但是他嘴巴原谅了海藻,行为上刻意的躲避,这样的执着更让我不可理解,让我觉得不可理喻。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选择小贝还是宋思明,现实的女人会选择宋,感性的女人会选择小贝吧。我喜欢小贝,让我选择,我毫不犹豫会选小贝,一个可以同苦,一个可以见证感情的人,但是以后的小贝会不会另外一个宋思明,我就没信心回答!
  
  夜深了,人困了,懒劲又上来了,很多思路不能很好组织,倾诉,什么继续写就不得知了。匆匆写个结尾吧!
  
  看完《蜗居》后,闷闷的,心中有几股气没有理顺。一夜情是赌博,小三是投资,婚姻是投资,现在的时候很多人钟情与赌博和投机,投资是很多人不得已的、无奈的选择。不管你喜欢怎么的方式,这是你自己的人生,你要有勇气去承担,有胆量去负担。《蜗居》里的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两种态度觉得你会成为什么的人,要么忍,要么狠。很多时候逼不得已的时候,你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忍变狠,是很多人最后的自保!不管2奶、小三、情人都是现在很多90后、00后的追逐的潮流,女人何必为难女人,大奶想方设法保住你的爱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2-10-23 09:59:34 | 只看该作者
       一世一书之《蜗居》
  这世界上,男人是树,女人是灯,一棵树不能拥有好几盏灯,但是一盏灯却可以照亮好几棵树。
      海藻早做了小三,进入了这个朝阳产业,过上了富人的生活。海萍还在努力为了早日把40平米的小房子扩大到80平米而奋斗,过着节俭的日子。小贝,努力奋斗也买不起郊区的一套房,一个可怜的娃,在现实面前什么才是爱情!!......
      这就是蜗居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的故事。最近流行这样一句话“没有挖不倒的墙角,只有不努力的小三。”这是在鼓励做小三吗??这个社会是怎么了?还是一夫一妻制发展到尽头了!!不然全部做gay得了。
       现实有点残酷所以我们喜欢小说,得不到爱情所以喜欢上了韩剧。六六的小说 总是走在现实的泥土上。把生活中的人和事用很诙谐幽默的语言写成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她的小说就像水,我们每天都在喝,通过她的眼睛我们看到了现实的另一种演绎,虽然我们刚开始就知道结局,但是我们还是喜欢蹲在沙发上看着电视上的《蜗居》,why?很简单,因为我们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正因为有感受我们才会有意愿。不能不说六六的东西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所以她的东西只要一搬上电视收视率就会飘红,《王贵与安娜》《双面胶》《蜗居》一个海外作家能做到这样真的很不容易,有时候我都觉得电视拍的比书写的好。
  
  六六用40天完成了《蜗居》在《蜗居》的世界里我们找到自己的影子,用了15天写成了《王贵与安娜》在《王贵与安娜》的世界里,我们找到我们的童年,看到父辈的生活。用了30天写了《双面胶》在《双面胶》世界里我们看到了爷爷奶奶的身影。
      幸福一种东西,或是一种状态,正常状态下,他是变化的。这才是生活的魅力所在,任何痛苦与幸福,都不是永恒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发表于 2012-10-23 09:59:34 | 只看该作者
  《蜗居》
  
      好久不读小说,是因为好小说太少,《蜗居》在我的书架中方了很久,也没打算读。后来读了六六的《心术》感觉不错,才开始关注六六的书,上网一查才发现《蜗居》也是她的作品,赶紧从书架上找出来,打开还真不错!
  
      故事挺现实的,不要说在一线城市,北上广买房,就是在我所在的三线城市买房,都感觉挺吃力的。如果没有父母的积累,没有父母的资助,没有以前买的旧房子,没有公积金贷款,仅仅靠自己攒钱,永远也买不了房子。留在大城市生活真的很不容易,想当年我父亲大学毕业分配留在了北京,可是怎么也不能把我母亲的工作调去,最后为了母亲只能调出北京。在大城市的第一带移民,生活的压力很大,要买房子,身边也没有亲属帮助,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工资不高,做什么都无比艰难!这是走进大城市的成本,如果没有这么高的成本,那么所有人不都跑到大城市里去生活了吗!人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必须付出代价,有时候只有得到了以后,才会知道付出的代价到底有多大!这个帐其实永远也算不清楚!因为人生只有一次。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13:23 , Processed in 0.0772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