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看书问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漠苍狼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1#
发表于 2012-10-23 09:41:52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我想说,三叔您老故事没写完的话好歹在封面上印个“未完待续”或者标个“壹”吧。兴冲冲买来读了下,这下好了,盗墓系列的坑还没填完,又多出无数个坑。不知道您什么时候能够给大家给完美的答案。
      三叔的作品里面每次有惊悚的情节出现,就挖一个坑。给我的的感觉更像是在创作的时候随兴所至而不是在构思作品的时候就有这样的安排。虽然这可能造就了三叔的独特风格,但是我十分怀疑三叔号称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不是有能力把这些坑一一填好。事实上,个人感觉盗六就是铺出去收不回来的失败作品,有些地方直接就用未知力量搪塞过去。
      小弟有个建议,三叔你能不能专心先写完一部作品,别一会儿盗墓系列,一会儿大漠一会儿怒江的。不乱么?老忙着出书赚版税。
     关于大漠这本书本身,虽然目前来看故事几乎才刚刚开始而已,但是题材还是很吸引人的。本人评价惊悚悬疑类的小说的标准之一是能不能让读者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在这一点上这本书还是相当不错的。当然感觉还是有点缺憾,故事的节奏安排的过于紧密,导致整个气氛过于压抑。
     最后祝福一下,虽然不高兴三叔一心三用,但是既然已经开售了,还是祝三叔能取得比盗墓更好的成绩!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
发表于 2012-10-23 09:41:52 | 只看该作者
  刚读完南派三叔的热门小说《大漠苍狼-绝地勘探》,有些感慨。
  
  《大漠苍狼》是我读的第三部南派三叔的小说。前两部依次是《盗墓笔记》和《黄河鬼棺》。我感觉,总的来讲,三叔的小说实在进步的。
  
  从《盗墓》说起。这部长篇小说已经出版了6本,第七本据说出版在即(三叔经常跳票)。总共大概写了两百多万字了。故事情节曲折,想象丰富,引人入胜。但是从第四本《云顶天宫》开始,商业痕迹明显变浓,即故事节奏放慢,情节被稀释,出版商想借此拉长战线以增加收入。但是很明显,三叔的笔力不够,不足以撑起这么大部头,这么大场面的巨著。所以读者会发现,读着读着,《盗墓》越来越没意思,越来越水,全是坑,没风景了,甚至会出现一些写着写着烂掉的情节。比如无邪,胖子,闷油瓶被困玉脉密室那一节。主人公最后拉着两个人爬了十几个小时脱出险境。而且是顺着怪物留下的路。这合理么?就像某些不大高明的武侠小说,主人公被困一个山洞无法脱身,就忽然在一片墙壁上摸到一部武功秘笈,学会之后一掌把山打塌了一半,然后顺利脱身。这是作者的无能。是对剧情控制力的缺乏。据说《盗墓》到第八本即将终结,看看三叔能不能给它做个有力的收束,来提高整部的评价。
  
  然后是《黄河鬼棺》。与另外两部不同的是,这步小说已经完结,全书共4本。有人怀疑该书不是三叔所著,但我认为,该书笔者确是三叔的无疑,最不济也是以三叔为主创的创作团体的产品。书中我们依旧能看到《盗墓》当中的一些特色。比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一些野史传说的探讨,分析,和再创作;比如一些三叔惯用的布景,人设。当然,两书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比如故事的构思。三叔吸取了《盗墓》中摊子太大,不易收束,坑太多,不好填的教训,将故事的切入点变小,从而集中他并不算雄浑的笔力,来进行更为细致的刻画,达到更为丰满的结构效果。但是这样的反面后果就是,小说显得有些小气了。总的来说,《黄河》的整体水平不及《盗墓》,但是在某些方面,我还是看到了三叔的进步。
  
  最后是当下热卖的《大漠苍狼》。由于只出了一本,所以在此不便对于全书的结构做什么讨论。但是从这个开头中,我还是能看三叔小说到很多喜人的进步。模式化场景的套用更加娴熟,像“密室模式”,“内奸模式”等。探险过程的节奏控制越发驾轻就熟。伏笔放得也不再那么突兀。同时,也保留了《黄河》的一些优点。切入点进一步细化,使得小说有了空前的“文化背景密度”,对于生活环境的描写也更融入到了故事进程之中。另外,我还惊喜的发现,三叔的写景功夫很有进步(怀疑是“创作团队”的威力)!但是,《大漠苍狼》也不是全无缺点。剧情的进展,这是该书最大的缺陷。许多剧情都让我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都是从《盗墓》,《黄河》中改出来的(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中)。比如主人公在电梯中的那一场,是不是像极了盗墓中玉脉密室那一段。只是三叔最后的表现好一些,主人公脱出的方式更加令人信服。
  
  总的来说,看三叔的小说还是比较过瘾的。情节精彩,但是经不起推敲。篇幅很长,但是笔力不足。所以这种小说适合一翻而过。希望作者新推出的“南派堂会”概念能改善我提到的那些不足,使得后续作品更加好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3#
发表于 2012-10-23 09:41:52 | 只看该作者
  跳坑也就罢了,关键是连续跳了同一个作者的大坑
  
  不过,这本书依然很好看,还 以为是照着盗墓笔记三人行的
  模式来写的,不过这次里面类似瓶子的老猫却很少与小吴和王
  四川一起行动,倒是那个小兵马在海有不俗表现
  
  很想知道“深渊”里有什么东东,不过MS又得等了
  
  不过  三叔不会异想天开让他们开飞机再去深渊一趟吧?
  
  我喜欢那个一次少一个人的那个房间~没说明之前好诡异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
发表于 2012-10-23 09:41:52 | 只看该作者
  看的我毛毛的,尤其这本书还是在坐晚上的飞机看的,外面那叫一个黑,我就用那小灯光看啊,那心叫一个纠结啊,第一次坐飞机害怕啊,不错,不错,我又要开始我漫长的追书道路了 啊 ,期待ing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5#
发表于 2012-10-23 09:41:52 | 只看该作者
      追《Lost》追了好几年,终于追到了最后一季;追《盗墓笔记》也追得辛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看到三叔博客上打出的广告,知道了《大漠苍狼》,误以为是个中篇,窃喜终于找到个能看到结局的,趁周末兴高采烈买回来一看,发现貌似才刚开了个头。
       最大的亮点是还是想象力,当年日本人在内蒙古一千多米的地下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深渊,于是在地下暗河中建造了机场,用飞机侦查深渊,还拍摄了录影带,但是任务没完成却突然撤离了;1962年,这个庞大的地下工程被ZF发现了,于是组织了人马下去探索。
      个人比较疑惑的是当初日本人究竟是怎样一种考虑,在地下发现这个黑乎乎的巨大深渊后,毅然的花费那么大的精力在地下建造工程要去探索它?
      情节和细节方面感觉一般了,也许是看了《鬼吹灯》《盗墓笔记》《藏地密码》一类的书后审美疲劳了;看书的过程中我关心的只是日本人到底在深渊发现了什么,可惜结尾只到主人公们抢到了录影带。
      尾声:
      “我们两个小时后回到了放映厅,在马在海的帮助下,我们启动了放映机。随着胶卷的转动,屏幕上开始出现了图像。
      事实上,直到现在,我还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否正确。我只知道,若干年后,我想起当时看到的东西,还是感觉到毛骨悚然。”
     唉,不知道又是何年何月才能判到头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6#
发表于 2012-10-23 09:41:52 | 只看该作者
  三叔的书我看过几本,居家旅行,闲时解闷之精品。其想象力之丰富,语言之搞笑笔力可见一斑,各代老中青年皆宜。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7#
发表于 2012-10-23 09:41:52 | 只看该作者
  仅以此文献给在祖国广沃大山中艰苦奋斗过的老一辈地质勘探工作者。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前言
  
  在写下这一切之前,我考虑了很久,因为很多东西,并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有的,到了现在我都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更有很多东西,不符合当时的世界观,本身就不应该流传后世。
  而我最后之所以决定记述下来,是因为我感觉这样的事,如果我不说出来,实在是一个遗憾,也是对某些人,甚至可以说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我是一个已经退休的地质勘探队员,曾经隶属于解放军地质勘探工程连。在那个红色疯狂的岁月中,我们幸运又不幸地游离于“大革命”风暴之外,穿行于中国的大山河川之中,寻找那深埋在地底的财富。在长达二十年的勘探生活中,我们穿过了中国80%的无人区域,经历了极端的枯燥与艰苦,也遇到过许多匪夷所思、惊骇莫名的事情。而这些事,你永远也不可能在档案资料中看到。那都是一些“不应该存在”的事实,被永远封存起来了。
  这些事情,有些是我亲身经历的,有些是我从老一辈的同志口中听来的,我们之中的很多人,都遵守着自己当年的誓言,没有把这些东西公布于众。我现在也不可能使用报告文学的方式来阐述它,所以请记住,你看到的,只是一本小说而已。
  
  
  一、        当年的七二三工程
  
  我的地质勘探生涯延续了二十年,经历了不下数百次可能到危及到生命的情况,但在我早年的记忆中,最致命的东西,却不是天涧激流,而是那无法言喻的枯燥。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看到连绵不绝的大山和丛林,都会有一种窒息的感觉,想到我还要在那里面穿行十几年,那种痛苦,不是亲身经历的人,真的很难理解。
  但是这样的感觉,在1962年之后的那一次事件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因为那次事后,我知道了,在这枯燥的大山之内,其实隐藏着很多神秘的东西,有一些,就算你穷尽大脑的想象力,也无法理解。同时我也理解了老一辈勘探队员那些对于大山敬畏的话语,并不是危言耸听。
  1962年事件的起因,很多做勘探工作的老同志可能都知道,如果年轻的读者有父母从事勘探工作的,也可以问问。当时有一个十分著名的地质工程,叫做内蒙古七二三工程,那是当年在内蒙古山区寻找煤矿的勘探部队行动的总称,工程先后有三个勘探大队进入了内蒙古的原始丛林里,进行区块式的勘探。在勘探工作开始两个月之后,七二三工程却突然停止了。同时工程指挥部开始借调其他勘探队的技术人员,一时间,基本上各地勘探队所有排得上号的技术骨干,都被摸底了一遍,写表格的写表格,调档案的调档案,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知道那些表格和档案最后是被谁收去了。
  最后,确实有一批勘探技术人员,被挑选借调入了七二三地质工程大队。
  当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传七二三在内蒙古挖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至于挖到了什么,却有十几个版本,谁也说不清楚。而1962年事件之外的人,往往了解了也就到这里结束了,后面的事情,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恶化,没人再去理会。那批被卡车送入大山里的技术人员,也很快被人遗忘了。
  当时的我,就在这批被遗忘的地质工程技术兵之中。据我后来了解,七二三总共挑选了二十四个人,我们都是根据军区的调令,从自己当时工作的地质勘探队出发,坐火车在佳木斯集合,也有少部分直接到齐齐哈尔。在那两个地方,又直接被装上军车,一直就晃晃悠悠地从黑龙江开到了内蒙古。早先军车还开在公路上,后来就越开越偏,最后的几天路程,几乎都是在盘山公路上度过的。在去之前,我一点也不知道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听了几耳朵一路上同行人员的说辞,我也感觉到了,山里发生的事情,确实可能不太正常。
  不过那时候我们的猜测,还是属于行业级别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可能是发现了大型油田,其中有一些参加大庆油田勘探的老同志还说得绘声绘色,说当时大庆油田发现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情况,勘探队发现油气田了,也是全国调配专家,经过了几个月的讨论验证,才确定了大庆油田的存在。
  这样的说法,让我们在疑惑之余,倒也心生一股被选中的自豪。
  等到卡车将我们运到七二三地质工程大队的指挥部,我们立刻意识到事情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我们下车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山坳里连绵不断的军用野战帐篷,大大小小,好像无数个坟包,根本不像是一个工程大队,倒像是野战军的驻地。营地里非常繁忙,其中人来人往全是陆军工程兵,我们就傻眼了,以为上头疯了决定要攻打苏联了。
  后来才发现,那些帐篷并不都是行军帐,大部分其实是货帐,几个老资格的人偷偷撩起帐篷看了几眼,回来对我们说里面全是苏联进口的设备,上面全是俄文,看不懂是什么东西。
  那个时代我们的勘探设备是极端落后的,我们使用的勘探办法,和刚解放的时候差不了多少,国家只有少量的“现代化仪器”,其中大部分都是用极高的价格从苏联买来的。像我们的基础技术兵,从来没有机会看见。
  问题是,当时这种设备,都是用于深埋矿床勘探的,勘探深度为一千到一千五百米,而以当时的国力,根本没有能力开发如此深埋的矿床,就算坚持要搞,也需要经过五到七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投产,属于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对于发现这样的矿床,国家的政策一向是保密封存,并不做进一步的勘探,留给子孙后代用。我们当时最大的勘探深度只有五百米左右。
  这里竟然会有这样的设备,就使得我们感觉到纳闷,心里有了一丝异样的感觉。
  当夜也没有任何的交代,我们同来的几个人被安排到了几个帐篷里,大概是三个人一个帐篷。山里的晚上冷得要命,帐篷里生着炉子也根本睡不着,半夜添柴的勤务兵一开帐子冷风就嗖嗖地进来,人睡着了也马上被冻醒,索性就睁眼看到天亮。
  和我同帐篷的两个人,一个年纪有点大,是二十年代末出生的,来自内蒙古,似乎是个有点小名气的人,他们都叫他老猫,真名好像是毛五月,我说这名字好,和毛主席一个姓。另一个和我年纪一般大,大个子膀大腰圆,一身的栗子肉,蒙古族,名字叫王四川,黑得跟煤似的,人家都叫他熊子,是黑龙江人。
  老猫的资格最老,话也不多,我和熊子东一句西一句唠,他就在边上抽烟,对着我们笑,也不发表意见,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熊子是典型的北方人,热情不夹生,很快我们就称兄道弟了。他告诉我,他爷爷那一代已经和汉族通婚了,一家人是走西口到了关内,做马贩子。后来抗战爆发,他父亲参加了华北野战军的后勤部队,给罗瑞卿养过马,解放后又回到了黑龙江老家,在一个煤矿当矿长。
  他因为这层关系才进了勘探队,不过过程并不顺利。那时候国家基础工业建设需要能源,煤矿是重中之重,他老爹的后半辈子就滚在煤堆里了,偶尔回家,也是张嘴闭嘴矿里的事情,连睡觉说梦话都还是煤,他老妈没少为这事和他爹吵架,所以他从小就对煤有强烈的厌恶感。后来分配工作的时候,他老爹想让他也进煤炭系统,他坚决拒绝了。当时他的梦想是当一个汽车兵,后来发现汽车兵是另外一个系统的进不了,最后在家里待业了半年,只能向他老爹妥协。但是他那时提了个条件,希望在煤矿里找一个最少接触煤的行当,于是就进了矿上的勘探队,没想到干得还不错,后来因为少数民族政策被保送上了大学,最后到了这儿。
  我听着好笑,确实是这样,虽然我们是矿业的源头,但是我们接触到矿床的机会确实不多,概率上说,确实我们遇到煤矿的概率最低。
  他说完接着就问我家的情况。
  我的家庭成份不太好,这在当时不算光荣的事情,就大致告诉他是普通的农民。
  其实我的爷爷辈也确实算是农民,我祖上是山西洪洞的,我爷爷的祖辈是贫农,但是我爷爷据说做过一段时间土匪,有点家业,土改的时候被人一举报,变成了反动富农。我爷爷算是个死性子,就带着我奶奶我爹我二叔跑了,到了南方后让我爹认了一个和尚做二舅,随着那和尚才把我爹我二叔的成分定成了贫农。所以说起我的成分是贫农,但是我爷爷又是反动派,这事情在当时算是可大可小的事情。
  聊完背景又聊风土人情,聊这儿发生的事,我们一南一北,一蒙一汉,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说,好在我们都是吃过苦的人,熬一个夜不算什么,第一个晚上很快就这么过去了。
  第二天,营部就派了个人来接待我们,说是带我们去了解情况。
  我对那人的印象不深,好像名字叫荣爱国,年龄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的样子(搞勘探的,风吹雨淋,普遍都显老,所以也分辨不出来)。这个人有点神秘兮兮的。带我们四处看也是点到为止,问他问题他也不回答,很是无趣。
  从他嘴里,我们只听到了一些基本的情况,比如说七二三其实是三年前就开始的项目,但是因为人员调配的原因直到今年头上才开工云云,其他就是食堂在什么地方,厕所怎么上之类的生活问题。
  之后的一个月,事情却没有任何进展,我们无所事事地待在营地里,也没有人来理会我们,真是莫名其妙,老资格的人后来忍受不下去,在我们的怂恿下几次去找荣爱国,却被各种理由搪塞掉了。
  此时我们已经严重感觉到了事情的特殊性,大家都人心惶惶,有些人甚至猜测是不是我们犯了什么事情,要被秘密处决掉了?这种事情样板戏里很多,我们听了传言只能心里直发涩。
  当然更多的是一些无意义的猜测。内蒙古的秋天已经是寒风刺骨,南方过来的人很难适应,很多人都流了鼻血,在我记忆中,那一个月我们就是在火炉炕上,一边啃玉米窝头聊天,一边用破袜子擦鼻血度过的。
  一个月后,事情终于出现了变化,一个星期三的清晨,我们迷迷糊糊地重新被塞上了卡车,和另外两车工程兵,继续向山里开去。
  此时我的心情已经从刚开始的兴奋和疑惑,变成了惶恐,透过大解放军车的篷布,看向临时架设的栈道外连绵不绝的山峦和原始森林,再看看车里工程兵面无表情的脸,气氛变得非常僵硬。所有人都没有说话,大家都静静地靠在车里,随着车子的颠簸,等待这一次旅途的终点。
  
  
  二、目的地
  
  山里的路都是工程兵临时开出来的,一路上到处可见临时架设的桥和锯断的树木,不过这种临时的山路,依然和真正的路有巨大的差距。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沿着山坳走,很多地方,都只是开出一道树木间可以通过的“空隙”而已,一路上的颠簸和曲折,已经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在车上的时候,我们还曾经试图推算出我们所在的位置和要去的地方,根据来之前听到的消息,七二三工程部应该在大兴安岭地区,但是一路过来又感觉不是很像。有去过大兴安岭的人告诉我们,这里连绵的原始森林和其他地方并无差别,但是显然地势地貌并不相同,气温也没有大兴安岭冷得那么霸道,说起来,倒有可能是内蒙古狼山一带。而现在,显然是要把我们带入森林深处。
  这些当然都只是推测,其实直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当时那一片区域到底是哪里,按照老猫后来的说法,他说那一片山区的广阔程度,让他感觉我们甚至有可能已经过了中蒙边境,是在蒙古的境内。
  这一路走得极其艰苦,因为车是跟着山坳的走向走,而山坳是随着山脉走,车在山里绕来绕去,我们很快就失去了方向感,只能坐到哪里是哪里。车又开得极其慢,中途不时地抛锚,车轮还经常陷在森林下的黑色落叶土里。我记不得有多少次在瞌睡中被唤起来推车了,最后到达目的地,已经是四天五夜之后。
  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出现在筋疲力尽的我们眼前的目的地,是一处山谷,这里应该已经是原始丛林的核心区域,但我们却在这里的草丛里,看到了大片已经生了铁锈并且爬满了草藤的铁丝网,眼尖的还看到,那些绑铁丝网的木头桩子上,涂着几乎剥落殆尽的日本文字。
  在那个年代大家对于这种场景都不陌生。这里是东三省,日本建立伪满之后,在这片土地上偷偷干了不少事情,我们搞勘探的时候也经常在山里看到被日本人废弃的秘密掩体和建筑,大部分在他们撤离的时候被浇上汽油整个儿焚毁了。有些建筑里的设施都很古怪,我在东北曾经看到过一座三层楼,里面的房间都只有半人高,没有楼梯,上下靠一根锁链,根本不知道是用来干什么的。
  穿过铁丝网,树木之后出现了很多破败的木制简易屋,上面爬满了几层草蔓,屋顶都被树叶压塌了,看样子废弃了没四十年也有三十年了。在简易屋的一边,有我们解放军的卡车和十几个军用帐篷,几个工程兵看到卡车过来,都走到跟前帮我们接行李下车。
  我们在这里又看到了荣爱国,但是他没跟我们打招呼,只是远远站着看我们,表情还是一如既往的严肃。
  后来想想,这是我最后一次看到他,事实上,他到底是不是叫荣爱国,我也不能肯定。这个事件结束后,因为工作关系,大部分人我在后来都不止一次见到,唯独这个人,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听说过。当时也问过很多工程兵部队的老军官,其实不乏一些人脉相当广、待过很多连队的政委,但他们都告诉我不知道这个人。所以我后来想想,这个荣爱国的身份并不简单,肯定不是普通的工程系统里的人,当然,这是后话,和这个故事一点关系也没有。
  下了车之后,我们被安顿到了那些简易木屋里,那些房子以前是给日本兵住的地方,各种家具都很齐全,只是破败得实在太厉害了,木头一掰就酥。我们进去的时候,发现屋子已经简单收拾过了,撒了石灰粉杀虫子,但几十年的荒废是收拾不干净的,木头床板一抖全是不知名的死虫,木头非常潮湿,根本没法睡,我们只能用睡袋睡在地上。
  我个人很不喜欢那些简易木屋,感觉在里面气氛很怪,相信和我同年代出生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一站到和日本有关的地方,就会感觉到一种沉重,很难释怀。无奈当时无法选择。
  收拾完后,有小兵来带我们去吃饭。
  我们几个混得比较熟的人,都跟着老猫,因为这里似乎就他最有谱。我看见他下车的时候,看着那些帐篷似笑非笑了很长时间,好像知道了会发生什么事情一样。老猫这个人喜欢玩深沉,我站在他身边,就感觉比较有安全感。
  一个下午无话,傍晚时分,我们被带到了一个帐篷里,二十几个人闹哄哄地席地而坐,前面是一张幕布,后面是一台幻灯片机器,我们叫做拉洋片机。这摆设一看就知道,这是要给我们开会了。
  主持会议的是一个大校,我记得以前应该见过他,但是想不起来是在哪里。他先是很官方地代表七二三欢迎我们的到来,又对保密措施给我们带来的不便道歉。当然,脸上是看不到任何一点歉意的。接着也不多说废话,用一听就是廊坊人的口音,直接对我们说道:“接下来开会的内容,属于国家绝密,请大家举起手跟我一起宣誓,在有生之年,永不透露,包括自己的妻子、父母、战友以及子女。”
  对于发誓我们都习以为常,很多勘探项目都是国家机密,进入项目组都必须宣誓保密,而那个年代对于这种宣誓也是相当看重的,这叫做革命情操,不像现在,发誓可以当饭吃。
  当时国家保密条例把秘密分为三个等级:秘密,机密,绝密。一般的勘探项目,比如说大庆油田的勘探,虽然属于国家机密,但还有照片可以上报纸。国家绝密的勘探项目,我们都没有遇到过,也不知道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猜也猜不出来。
  大家郑重其事地发誓,很多人都互相对视,显然对折磨我们这么久的悬念的即将解开,有点期待。当然也有很多人不以为然,因为那时候也经常有雷声大雨点小的事情,很多时候搞得神经兮兮的,搞个国家绝密,最后一看也不过是屁大的事情,只不过牵扯到某些“老人家”的行踪,或者生活习惯之类的东西。
  后来有人总结过,牵扯到民生的,那叫秘密,牵扯到经济军事方面利益的,叫做机密,关于“老人家”或者某些无法解释、颠覆世界观的,才能叫“绝密”。
  什么年头都有刺头,我是看见前面的老猫,宣誓的时候,另一只手在大腿上画了个叉,意思是这次宣誓不算。这个有点儿江湖上耍小诡计的意思,而我自己也是不以为然。也是因为家庭出身的关系,我家里解放前干的勾当,比违背誓言缺德多了,也没见得我父亲有什么心理阴影。而且,现在这个时代,我说出来,别人也未必会信。
  各怀着各的心思,仪式完成后,大校把灯关了,后面有人开始放幻灯,而幻灯一打起来之后,我就发现自己太没见识了——那幻灯机其实是一架小型的放映机。
  那是个新奇的东西,我们平时看的电影屏幕很大,如今有这么小的,感觉都很好奇,不过我们也只是稍微议论了一下就被大校用手势压了下去。接着,所有人都鸦雀无声地看到了一段大概二十分钟长的黑白短片。
  我只看了大概十分钟,就感觉到了一股窒息,知道了这一次这么严肃的保密工作绝对不是虚张声势。我们现在在看的影片,是一段绝对不能泄密的《零号片》。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8#
发表于 2012-10-23 09:41:52 | 只看该作者
      南派小说堂会打头的一本(开山巨著啊),作者本来很神秘,基本不露头,大家都猜是马甲,小说在网上才连载了几天就被传疯了,三四年来都被它的粉丝们追看,而且队伍不断壮大。
      整个小说写的是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第一批地质勘探队队员的一次惊竦经历——地下1200米处的洞穴探险。作者的口气活生生是个亲身经历者,虽然我们明知道不是……这年头,聪明渊博的人太多了,足以突破人类想象力的极限。
      后来我们非常骄傲地人肉出了这个作者是谁!然后意料之外又意料之中地发现他是畅销大作家南派三叔!难怪设置紧张气氛的能力超级强,几乎每个章节都有悬念,要命的抓人,跟陷阱一样,明知道不能跳还是心甘情愿地走进他的小说世界里。而且这类题材的小说以前没有,以后有没有好的也很难说,总之可以拍成类似好来坞大片的电影了。
      鉴定:开创新流派的极品小说or南派小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49#
发表于 2013-7-26 01:01:37 | 只看该作者
  故事真是很不错,三叔又真的很会讲故事,一天一夜看完了整个故事。
  绝地勘探到绝密飞行,三叔肯定没想好最后要写成个“恐怖游轮”式的故事。不过,问题不在故事,而是前后的矛盾。三叔在绝地勘探多次提到事后如何,几十年后和裴青和老猫再聊起来如何,结果到了绝密飞行,裴青跳了,老猫没有个结果。话说,三叔能不能不要这样。虽然知道不是真的,知道事小说,不过这样的矛盾还是抹除的好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50#
发表于 2013-7-27 13:51:00 | 只看该作者
      三叔中篇中较为不错的一本小说。
      三叔是一位非常会写故事的人,他的书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如果说《盗墓》有点害怕,那么《大漠苍狼》读着真有点慎人,是有点发自内心的恐惧,那个时空漩涡让我有点拔不出来的感觉,虽然有很多东西三叔还是没有解释,但是好在我这么纠结,想不明白就不想,不钻牛角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8 09:40 , Processed in 0.0742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