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大道说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座城池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
发表于 2012-10-21 14:29:03 | 只看该作者
  一片灰白黑的城市里我居然能看到他们就活在我的隔壁,走在我的旁边.奔跑在我的前面.我自行车链条掉了的时候他们笑嘻嘻的从旁边骑过去...当他们开着车消失在夕阳中.我发现不是我追不上们.而是我的脚蹬子掉了.
  
  我也想把文字按照我的心情和内心的颜色表达出来.可是看过的书少.念过的书白学.背过的课文记不住.苍白无力.流水.无味...最简单的排版都做不好.看了让人疲惫.这样的东西还有什么吸引力呢,不喜欢用感叹号.不喜欢用惊叹号.我实在是无法有那么多种心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
发表于 2012-10-21 14:29:03 | 只看该作者
  蝉声大概是叫一整个白天,晚饭之前会停一下,接着再叫,直至深夜静止。
      我发现每到暑期无所事事之时就会怀念起那座城池的故事,继而找出来翻看,思想反复觉得百无聊赖之时也总浮现出健叔、王超、“我”坐在老旧的桑塔纳在路上奔驰,去往重庆饭店,工业大学,见识荒谬的行为艺术,调侃着虚渺无边的谰语。这样他们的城池就和我的城池完美融合。
      至少在这个时刻我的意识告诉我:讨论有无意义于生活来说丝毫无意义。在暑期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会占据我大脑大部分用来回想的部分,包括气味,声音甚至是小说里的情与节。思考用菲林支撑起的故事的好处在于,无论悲喜只于心中动容或极乐忘形,不伤及眼前的一根寒毛。无所谓意义无所谓无意义的事比如说,我们现在听的某首歌再过几个年头势必会勾起回忆而起了伤感,到那时听或不听就是你的权利了。而大部分人的伤感惯性会驱使你去听,最好能留下几滴泪,这就完美了这整个过程。
     娱乐再无穷但本质雷同,矛盾渐进就已是沉沦。
     这几日却是一直突兀的梦到旧人,那些旧人有的已离了我的城池,有的已不属于任何一座城池。但无论是哪般都以真的是旧了,旧的已落上了或薄或厚的尘土。让我再思起忆起就要沾染上一身客尘,于己无益。怕是世事提醒我太过无情与自私,为了不惊扰我的神经学会了不回忆的本领,让我梦到丰富的剧情。那天的梦里,我们不分新旧身份相差无几多,我们千辛万苦,兜兜转转终于艰难回合。亲爱的你却黑色风褛,满脸风雪,我在梦里拥抱了你,这个实则不属于任何地方的你。那一刻你身上的风雪俱化,我却在那一刻明了是在造梦,风雪归途的感觉添了异样。
     那座城池中
     “我”看见最远的地平线处被烧得通红。
      “我”说:难道是从火车上看到的那家炼油厂烧起来了?
       健叔说:笨蛋,那是夕阳。
    八月要来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3#
发表于 2012-10-21 14:29:03 | 只看该作者
  郭小超的新书,看着封面真的挺文学~正如大家所评价的一样,《一座城池》是低龄者的狂欢,用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社会现象,毕业找工作,包二奶,中国人的本性等,韩寒是一个时代的愤青,和广大群众愤的都一样,喜欢他的语言风格,也许我喜欢用文化上“流氓”来形容,呵呵,当然这个词对于我而言还是个褒义词,如果把哲学上的著作比作是一块五花肉,文学上的则是这其中的调料,而像韩寒,郭敬明,安意如这些80后的潮流作家,则是盘边必不可少的点缀,而这一切构成了我最爱的红烧肉,嘿嘿,请见谅,我刚吃完饭,联想能力仅限于此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4#
发表于 2012-10-21 14:29:03 | 只看该作者
  一座城池看过来,韩寒所要表达的,我想他个人也不清楚,他只是写,把他这些年来的感悟写出来,这些感悟无法用言语来述说,只能把它们穿插在这个有些沉重的故事里面,人性中丑陋,中国现实社会中不均衡,一些年轻人的盲目,一些官员的腐败,一些社会的病态,在他的这部新书里都表露了出来。看过了,明白了,很沉重,很沉重,像心里某个一直坚守的东西一下坍塌,那个城堡垮了,像他书里最后那一声巨大的爆炸。将人性中所有的丑陋释放出来的爆炸,只剩下茫无目的的奔跑,想逃避,逃避生活,逃避这个病态的社会。语言很简洁,大多时候让我感觉到是在看剧本。处处有感悟,不能不说很有思想,但可惜的是,我能很快想到曾经在别处也看到过惊人相似的手法。讽刺的幽默感很强,有时候让我感觉非常有力度,但一直看下去之后,就会发现,所有的机智与幽默却浅薄地像浮在水面上的一层油腻。通篇读完,韩寒要做的还是在娱乐大众,但能够做到这一点已属不易。娱乐大众,实属不易,这话在理。因为许多以娱乐大众为己任的人往往没有娱乐,而是糊弄了大众。话又说回来,现在的大众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钞票在人家手里捏着,买不买可由不得作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5#
发表于 2012-10-21 14:29:03 | 只看该作者
  
  《一座城池》不是一个故事,所以可以开头不明朗,结尾依旧模糊。它只是一些碎片,仿佛是不完整的拼图,拼到最后也不能看清楚全局的样子,理不清整体的脉络,它虽然是不完整的,但是你可以大概看个究竟,那座城池,大概就是那么一个样子。
  去打架了么?去了。
  打了么?有人打了,有人没打。
  谁打的?不知道。
  那个倒在地上的人真的挨刀子了还是装的?他死了没有?不知道。
  从荒诞中,作者开始了旅程。打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没有人知道。好在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和健叔从上海逃跑,跑进了一座城池。
  荒诞的在河边淋雨的姑娘,荒诞的不断出现的围墙,荒诞的梦境……姑娘是谁,她想不想跳河,她跑到哪里去了?城池到底有没有围墙,为什么走来走去终于又回到大荣公寓?为什么反复出现那样的梦境?没有解释,人生的每一步都是谜。
  健叔的名字里有“健”字,可是他并不健康,从脚到手到眼睛。他们三个想办网站赚钱,最后希望落空,忙活半天还不如去骗一个老头买电暖气。他们想找女朋友,可是健叔仅仅停留在暗恋,而作者停留在怀念。或许我们都是有理想的,无论高低贵贱,然而理想总是不容易实现,我们开始妥协,妥协到麻木,麻木之后嘲笑自己的理想,嘲笑完了就嘲笑别人的理想。阿雄,我相信他真的想让大家保护动植物,热爱地球,可是大家只是热爱看他的笑话。我们小的时候说保护地球会招来老师的赞扬,长大之后说保护地球别人会说你有病吧你。也许理想只是童话的一部分,小时候说说还可以被当作童言无忌,长大后只能被当作傻逼。
  泼水灭火的老太婆仿佛小说中的大侠出手不凡,可是心地单纯的人都不能融入社会的主流。社会的主流是看客,谁打搅了看客的心情,谁就是众矢之的。开桑塔纳冲过结冰的桥的片断是最典型的,“被社会戏弄的人也愿意看着别人被社会戏弄”,大家都在看热闹,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看呢?我们看工厂爆炸,我们看小卖部着火,议论着“宝马妹妹”“永久妹妹”等的种种轶事奇闻,编造着“盆腔炎”的流言,我们大肆咀嚼着别人的痛苦以满足自己的胃口,以此度过无聊的光阴。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世界就是以强凌弱。打架的时候,对方三十人,我们十人所以不敢动手。我们可以肆意欺骗老实的男排。我们可以欺骗想买暖气的老头。我们可以从阿雄那里抢下两只鸡。我们可以装作黑社会震慑小饭馆的老板娘。我们面对修车的师傅及他的儿子又只得乖乖掏钱。
  大爆炸后,城池一片混乱。难道真如荀子所说人性本恶?难道所有的人都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平时遵纪守法只因为顾及警察以及各个店铺的各个保安?难道我们内心都是如此真诚地希望不劳而获,从内心里热爱抢银行抢婚纱店甚至连买西瓜的卡车都不放过?
  盆腔炎、男排、C、……他们都是善良单纯的人,或者说,是傻。所以他们都没有好下场,这世界容不下善良,“自谦自卑之人必被高举”,是的,他们被高举,然后被狠狠地摔下。当年,作者曾经戏谑他们,以强者的姿态俯视他们。如今长大,不知这感情是否有变化。在最后,在奔跑中,作者在怀念C,在肮脏的乱世中,在四散奔逃的人群中怀念C,怀念当初单纯的美好,怀念自己亲手摔碎的美丽水晶。是不是必须这样:每个人都要怀着纯洁美好的感情仰望上苍,然后低下头,仍然换回世俗的模样面对世俗的生活?
  于是四顾茫然,于是只有奔跑。奔向何方?这座城池毁灭了,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城池。我们不是隐士,不会躲在无人的海边,造一座房子,每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必然要生活在这些城池中,必然要面对世上种种丑恶的嘴脸。所以必须奔跑,在奔跑中才能觉得安全。于是更加茫然,于是继续奔跑,不知奔向何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6#
发表于 2012-10-21 14:29:0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没看出什么道道,不过给了5星。无他,看书就是要看得高兴。如果有一本书能让我手不释卷,一口气把它看完,那就是值了,而这本就是。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7#
发表于 2012-10-21 14:29:03 | 只看该作者
  “当然,漂亮是相对的。比如你总能觉得这个服务员或者那个纺织工很漂亮而很少觉得那些漂亮的空姐很漂亮一样。这说明只要降低标准,世界就变得多么美好。”——选自韩寒的《一座城池》。
  
  
  
  如果你能降低自己对文字的鉴赏标准,那么韩寒的书偶尔也会变得有那么一些味道了。同时韩寒那种怎么钻牛角尖都能把些社会现象描写的颇具逗笑搞怪的姿态,而且看似其辩驳能力有板有眼的,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一派胡言,无非是找些噱头颇众人之彩,而短口相声没什么两眼。所以韩寒的文字只能称之为小品文了。
  
  
  
  不过韩寒对社会的了解有些入木三分之感,而且通过自己的独特视角将那些荒诞幽默在更荒诞的调侃里,可见其犀利的笔刀篆刻现实态的那份拿捏自如的功力。小说的开头部分还是非常吸引我的,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经历,同感而倍显亲近之态,只不过主人公似乎有些懦弱,所以才会被别人砍去四十元人民币;而我的经历是坐火车坐过了站,下车在一个陌生城市的出站口,急急忙找到一个公共电话,场景是车站出口左侧,一张桌子,摆着一个电话,两大男人悠闲地坐在其后,其中一个将脚架在桌的空挡处,我没都想就拿起电话拨通亲人的号码,报告现况(大约两分钟),而后挂了电话问多少钱(其中韩寒这句描写特有意思“我马上把逃出来的两张一块钱收进钱包”),和我当时的情况相仿,我估摸着最多霸道一点也就2、3块,可对方用剔着牙签的嘴吊儿郎当的说道:二十。(比韩寒描写的敲诈要少二十,夸大现实的荒诞手法更具震撼力)当时我一听到这个数字,欺诈了,这不明白着敲诈吗,我也狠狠地说到:怎么可能,最多也就两三块。而对方又继续吊儿郎当说:两三块,那好啊,你就别给钱了。他那架势就像在威胁你,你该不给么,要给就给二十。我脑子里立刻窜出黑帮两个字,我想要是不给,估计他们要杀人啦。我想的很坏,不过当时的我带着一副深紫色墨镜也和黑帮没什么,我迅速反应过来,挺起胸,哼的一声走人,头也不回,强作镇定,还在偷听后方是不是有拥堵追杀的气势,可我走远了也没有什么人跟过来,这才放下心,呀,惊叹了一下,自己才是强盗,打了一次免费电话……
  
  
  
  这就是小说开头所描写的火车站敲诈案带给我的时光倒流的回想感悟,感觉真好。而这也是小说的基调,其实整部小说呈现的场景都是类似开头这样调侃而幽默的回旋曲,只是内容更多元化,通过几次爆炸事件,再窜插一些梦境和回忆,就将一部145千字的小说给弄了出来,换取了更多的生活钱财,没什么不好,正如韩寒自我的辩解“我的小说主人公基本上没干什么事,就这么混混沌沌过着。这就是生活。为什么一定要高于生活?”。是,韩寒呈现就是他眼中所观测到得社会倒影,在利用球体放大镜或者哈哈镜将它们映照出其本身扭曲的姿态,用随意调侃的笔调,反复唱诵着落魄、苦闷、无所依的那种混忙的世界。在通过他自身独特的解读来带给阅读者逗乐的情调,就像如今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紧迫感需要通过更多荒谬的笑点来解脱人与人之间那一丝丝的紧张感一样,这是社会趋势所然,它们拥有其存在的价值以及价码。
  
  
  
  所以,如果你生活也苦闷了,不如找个乐子来开心一下也没啥不好,生活嘛,就是这么过着。你有点钱有点时间,那么就去买一本,让生活消遣一下也无妨。
  
  
  
  另附:开篇的一个用扭扭歪歪的毛笔写的序言,还是竖排的里,不过毛笔字好像都这样——“这部快速而缓慢的,幽默着忧伤的小说。纯粹的是不需要言多余的预言的。”——也够幽默和简洁意概。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8#
发表于 2012-10-21 14:29:03 | 只看该作者
  从开始读就觉得一切都像是幻觉,有时候美妙,有时候刺激,有时候梦里充满了黑色的幽默和悲伤,这些幻觉又总像现实,鄙视着这些自以为是的家伙,总又在失去中寻找幻想,总在这样没有太阳的幻想里,迷失在自己最熟悉的梦里,梦的角落里。累了,就醒了,可梦还在现实里继续,就像是一座城池,总想看清那边是什么,围着这城池走着,却总能看见熟悉的回忆。原来这座城池是圆的,总能留下梦的脚印。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9#
发表于 2012-10-21 14:29:03 | 只看该作者
      我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读韩寒的书,到现在已经十一年了。那时候还是《零下一度》《三重门》。当时就对这个叛逆的还有点帅的男生迷住了,当然之所以点燃我热情的也是他那激烈反对应试教育以及他那的种种传奇行为。之后随着自己的成熟,对他也不再是盲目的喜爱,开始会理性地看待他的作品,而不只是看个心里痛快。
      他的作品我是肯定不会错过的,所以我也是在第一时间买了这本《一座城池》,不夸张的说,是迄今为止我最喜欢的一部韩寒的作品。
      韩寒的书总会有或多或少让人读不懂的情节,我觉得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时候了,所以对于《一座城池》来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座城池。我也觉得这是韩寒的伟大之处,他创造的不只是一座城池,而是不可计数的。他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去猜测,去幻想,去建造一座自己的城池。
      这本书我读了大约三遍,每一遍都会有新的体会。那些怪异的梦,以及令人费解的人物关系,我最后终于在某一刻有了顿悟。说是顿悟,其实也不然,而且自己悟出来的也未必是这座城池的真正样子,只是自己的那座城池不再朦胧,而徐徐铺展开来。我想更深层次地分析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我建造的这座城池,有了温情,有了爱,虽然可能它并不真正存在。但是我愿意这么相信。我相信书中主人公是爱着C的,要不然不会在整个城市乱成一团即将毁灭的时候突然想到C,给她打电话,希望她此刻在自己的身边。这让我想到莫文蔚的《忽然之间》...
                        忽然之间 天昏地暗
              世界可以忽然什么都没有...
  我想这是一种爱,埋藏在心底,不曾察觉。我还相信“永久”就是C,在这个即将毁灭的城市和故事主人公相遇在街口的女孩。她和C一样,会说:“你什么都知道。”她也会说“胡说。”以及在最后的那一个拥抱。让我深深相信这就是C。
      不管这是不是这座城池的真相,但是我愿意相信这样温情的结局。至少在曾经的年月,温暖了我。这就是我的城池。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0#
发表于 2012-10-21 14:29:03 | 只看该作者
  在最新一期的《格言》上看到韩寒的IN语,于是这两天拿出这本书又重读了一次,记得上一次看的时候,还没上大学,而现在大四,将近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
  
  远久的上一次阅读,在我脑中几乎没有留下任何一点东西,除了当时读后的第一感觉——这本书到底想表达什么?我没读懂!
  
  这次重读后,现在脑中留下以下的东西:
  
  “我觉得安全感来自心的安宁。”
  书中“我”在谈到自己曾有一个女朋友很想要有个自己的窝,她觉得窝给她以安全感。“我”发表了这一看法。
  
  ——我也一度在想关于“安全感”的问题。曾今有一次寝室熄灯躺在床上,感慨自己很没安全感,泪星在眼窝里打转,觉得世界上没有比我还可怜的人了。L很不耐烦地说了声,别以为只有你才有这种感觉,只是你一直说出来而已。现在想想,安全感这东西,可能很多人都缺吧,只是有些人不吱声说自己缺。不过说也奇怪,最近不大会感慨自己没安全感了,让生活丰实些,哪有空想这些呢?
  
  
  “在不是冬天的时候,我会想念冬,因为只有冬这个季节,才会让人感受到一下子进入一个温暖的地方的感觉。”
  
  ——我很不喜欢冬天,觉得太冷了。现在放寒假在家里,家在乡下,气温尤其低,整个人就像被冻住一样,不喜欢动,从床旁走到书桌前都没勇气,觉得就那么坐在书桌前,太冷了。看了这句话,突然,觉得豁然开朗,冬也有冬的好呀!
  
  
  “可以用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的前面部分曲子,套入七言绝句提高背诗效率。”
  ——这真是韩寒的一个重大发现,看到这部分内容时,我忍不住笑出了声,想象着书中提到的“日照香炉生紫烟”,“不及汪伦送我情”被代进曲子中唱出来的感觉……
  
  看完后,脑中留下了以下几个疑问:
  
  1、近尾声的时候,提到了《明天会更好》这首歌,这难道象征着现实的明天会更好?但它是用破旧的机器播放的,而且据“我”觉得这磁带也是盗版的,到最后,电力耗尽,这首歌也停播了。这意味着什么呢?对明天的担忧?
  
  2、C象征着什么呢?“永久妹妹”象征着什么呢?这样一个与“永久妹妹”并肩一起跑的结尾,是什么意思呢?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10:01 , Processed in 0.05167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