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寒调动他所有的调侃能力,试图搭建喧嚣与传奇的《一座城池》,结果和以前的几本书一样,他收获了一群低龄读者的“满城狂欢”。
《一座城池》不是很厚,书的封面赫然印着“2006贺岁巅峰长篇小说,韩寒迄今最满意的里程碑式作品。”不知这种断语是否是一种炒作,以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如果硬要给这部小说戴上大帽子,以里程碑冠之,只能让人失望的回应“言过其实也”。
文章语言通俗朴素,夹杂着小幽默。作品中的人物空虚而苦闷,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常见的精神状态。同时作者通过三个年轻人的经历遭遇讽刺了当代的现实。文章的意义在这里,但是它存在着不小的毛病:
一。作品有脱离现实的虚假感:二个无业游民,游荡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我们在小说中感觉不到一点现实生活对主人公的压力。一个主人公手脚骨折,可以住旅馆不付钱,旅馆老板还替他垫付医药费,在无法合理交待主人公的出路时,韩寒让他们中了五千元彩票。于是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而且接下来,他们可以在郊区一套二室一厅的公寓里一直住着。。。文中还有很多这样作者想当然的细节。
是否没有体验过真实生活中柴米油盐的压力,作者创造出来的世界就要这样的不真实。不要对我说他写的是魔幻小说,也许写作本没有所谓的规则或方法,但是魔幻类作品也会在发挥想象的基础上,在细节上追求真实,“这些来自于现实的可信的依据将故事里的每一个转折衔接得天衣无缝。”
二。作者用了过多的重复笔墨表达同一种意思。如年轻女大学生对物质的追求;如人们空虚爱看热闹愚弄别人的心理。这种心理和现象,作者竟然用了差不多雷同的三个事件去表达:
1. 城市发生爆炸,众人骑上自行车争先恐后的赶去现场看热闹
2. 小卖部失火,人们围看,并生怕火熄了,看不到救火车灭火的精彩,甚至阻止别人的救火行为
3. 雪天里,成群的人静静等在隐蔽的壕沟前,期待着小车一个一个掉下去,然后兴奋的发出欢呼声。
这些故事鲜明而有代表性,但是在这样薄薄的一本书里,多次重复出现,实在是笔墨的不节制。
三。作者为什么要给文章起名《一座城池》?在最后城市再次发生了爆炸,国家机器瘫痪,处于无政府状态,此时人们的表现可能会给看这部小说的人一定的冲击和深思。但是这些在梁晓声的《浮城》中早就给予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一座城池》不知是不是不小心步了《浮城》的后尘,有浮浅的雷同并远不及《浮城》对人性刻画的深刻。建议韩同学拜见一下《一座城池》的师父《浮城》。
文中穿插着一些小的闪光点,让我想起前几天一个同学的回贴,意思是为了让文章更可读一点,只得加上各式调料,“吃一会儿觉得没味道了,就一会儿撒点孜然,吃了几口又撒点辣椒”在这点上我得说韩寒同学是个不错的调味师。
来自: 豆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