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大道说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座城池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1#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同意阿北
  
   有时候所谓的成熟,就是看到生活中最多的颜色是灰色,而不是五彩缤纷。而我们在一片灰色中要作些什么,一切都在于你自己的选择。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2#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有点过了,
  觉得韩寒没掌握好自己的节奏。
  想表达的东西又自己也不清楚,
  所以就过火候了。
  以他的年纪,
  本来就是如果历练不多,写不出什么,
  好在他写出的很多东西还不错,
  至少在语言的表达上很老练,
  我喜欢他的一个原因是他说话很直,言语辛辣过瘾。
  这本让我觉得有点混乱,
  不知道为什么很无趣……
  大概是辛辣过火麻木了……
  不过还好能看就是可。
  比现在很多他这个年纪的写手好的多,
  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还当美来看,
  小资的让人呕……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3#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刚开始读起来还是觉得好笑,我是上课看了一些的,总是害怕老师发现。可后来越笑越觉得悲凉,情节好象十分荒诞。有些语句感觉就是那么开始平平淡淡的突然一个大坑,你就笑起来了。长江旅馆的老奶奶那些话,王谈论学校女生和她们的车,还有那些搞笑的“单纯”,都让人感到韩式幽默,但最后的结尾迷茫让人考虑到自己了,韩也经常说到中国人的围观,夸张又很现实。还是有深度,又能读下去,我认为还是不错。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4#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总是用一个瞬间很喜欢一样东西,然后用很多年的时间来拷问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东西。”《一座城池》,韩寒的小书。荒诞这个词并不能完全概括这本小书的特征,毕竟哈韩们并不想等待戈多。不等待,就寻找,寻找的过程中,我们迷路,迷路后只有选择毅然的等待死亡。还是等待,不等哥多,等死。还好还好,其实并没有这么悲观,只是感觉到一阵眩晕,看见几颗飘来飘去的传说中的小金星。
  
        其实韩寒的故事历来都是那么那么那么的简单,这次讲了“我”和“健叔”在上海的一次群殴中认为自己杀了人,潜逃到一座城,认识个“王超”三人一起混了一段的故事。书的前半部分是力力读给我听的,而且一直喜欢幽默诙谐地风格和语言。于是我不设防的捧书阅读后半部分,读毕,怅然若失......
  
        故事其实比较混乱,生活梦境幻想谎言交织在一起,没法回忆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只留下了被能量轰击成的粒子飘散在空气中,位移、碰撞、重组。
  
        关于一座城池:几个主人公不自觉的将自己囚禁在一座城池中,这算是给故事画了个布景,同样限定了社会背景。不知道是城中人们行为怪异还是这几个主人公太不靠谱,总觉得他们跟这城不能融合,“我”在生活的打磨下日渐绝望,开始做那个有关“森林和围墙”的梦。那片意识流般的树林和围墙,充满着若即若离的不确定性,不能确定的说围墙森林暗指了什么,但这些意向确实有明显的含义,只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走不出去吗?那就忍受接踵而至的故事好了。
  
        关于两次死亡:故事主线中穿插着“我”对两段死亡的回忆,一段是生命,一段是爱情,但两段都关乎理想。首先是“我”初中的同桌,一个纯朴的农村男孩儿,始终相信人性的善良。他坦荡荡的,将一个毫无遮掩毫无保护的自己置于这个社会,一方面显得格格不入,另一方面,注定死亡。其实上帝给他安排了很精彩的命运,以跳远为事业,最后又牵上了心爱女人的手。可是人类,从来都希望制造破碎的完美,总不放过打击幸福的机会。于是他从宿舍楼纵身跳下,准确降落到教室屋顶,就像“我”幻想的那样,带走所有留言,带走所谓的理想,却给“我”留下了跳楼强迫症。韩寒给我们个更悲惨的解密,告诉我们原来“盆腔炎”那么完美,又一个死在人类手中的牺牲品。第二个死亡来自小C,“我”亲手杀死了她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可以升华到普遍意义的男人和女人的爱情,男人总觉得应该受女人的敬仰,应该颐指气使,应该什么都不必太在乎,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事都理所当然,怎么可能如此理所当然阿?就好像灯箱上的那三个字。男人觉得自己背负了很重的负担,最后却什么也背不起,就把女人的爱情抛向空中,随着一声剧烈的爆炸灰飞烟灭,还转过头面无表情的说:“没什么大不了,爱情而已!”而在小说结尾“我”跟“永久妹妹”的相遇可以说是命运安排。通篇鞭笞拜金女,但好女孩儿总归还是存在的,而且时不时地出现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如果错过了小C,就抓住“永久妹妹”的手,随她出城。
  
        关于三场灾难:韩寒设计的三次火灾分别发生在化工厂、小店、市政府区;而每次着火都会聚拢更多的人来观看,可以说是一次比一次疯狂,一次比一次荒诞,这样也显得比较有始有终,首尾呼应。不知道哪个子曾经曰过:“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座城池的人们不但是看客,更是演员,而且自己并不清楚自己在演,看也不知道自己在看谁演戏,
  为何来看,何时是个尽头。最后一次爆炸中被扒光衣服死去的男人让我想起了“我”的同桌,同样被扒光,被抢夺,失去生命,差别只在于灵与肉的不同。
  
        小说字里行间无处不在含沙射影,那叫一个高兴,骂人的痛快也不过如此!韩同学的新尝试--意识流,也在不同程度上帮助骂了不少人。书中有很多对梦境的叙述,有主人公做过的梦,也有据说做过的梦,不管怎样,也都是我们韩大仙人想表达的某些意向。那就是绝望。
  
        总觉得韩寒的心智发育超出同龄人的速度很多,甚至超出很多饱经社会的那些人物们很多。他在博上论战的时候,我只赞叹并不崇拜,然而,在阅读他的小书的时候,我们才看得到平和叙述下一把同样锋利的剑,内敛的象个思想家。就像这句“我们总是用一个瞬间很喜欢一样东西,然后用很多年的时间来拷问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东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5#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以前,教我们舞蹈的老师曾问我们,“什么是艺术”。他给我们的答案是“精品就是艺术”。
  
      多年后,我有了自己的答案。艺术不在于它的意境有多高,而在于它触动你的灵魂有多深。
  
      我以前性格和写文章的风格都和韩寒类似,我一直认为我是能了解他的。不过,这不是我喜欢看他的文章的原因。
  
      我只是为了找寻过去的那种感觉,年轻的感觉,快乐的感觉……
  
      我一直没用眼睛去读韩寒。我相信这也是韩寒所想的。一本书,如果它能触动你的灵魂,那么它的故事是什么又有什么重要呢!?
  
      《围城》、《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以及韩寒的作品其实都是没什么故事性的,读来我都是很压抑。我从没考虑过为什么亦或书的内容到底是什么甚至我能学到什么。我考虑过如果当年我在大学安分的把书读完是否会有比现在更高的成就。后来我觉得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成长并非单纯知识的积累,而是情感的历练。
  
      以前,我写“人们总是认为女人很感性,男人很理性。因为当女人看到一个帅哥时,她就会幻想与他相貌相符合的性格,就觉得他就是她的白马王子,就感觉自己爱上他了。而男人看到一个美女时从不会幻想她的性格,而是考虑如何才能把她拖上床。”
  
      现在,我不写了,我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一个人为了自己的梦想是需要放弃很多的。韩寒也不写了,但我感觉他骨子里从没变过。看到一个人坚持自己的活着,让我感觉到快乐。虽然,走在路上的人未必是快乐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6#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可以看第二遍一本书
  
  我反正只看了一遍
  我相信看第二遍会有更多感觉
  
  韩寒哥哥写的这些故事觉得不是凭空编造
  他有他的经历
  他也有困难过但他说:"我宁可幽默的困难着,也不愿意像现在的年轻人一样顺利的忧郁着."
  我喜欢韩寒那类人,不喜欢后类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7#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花了一个多月,才陆续将这本书看完。(有一点点情节透露)。
     有不少朋友评论说觉得失望,其实我是觉得,韩寒开始老练,整本书有让我觉得有废都的味道,也有倾城的味道。但事实上还是韩寒自己的东西。
     他说出了很多我们这个年代的想说,却没有途径说出来告诉别人的很多东西,永久妹妹和阿雄就是我和你。韩寒已经能够把普通人茫然,无奈、和尴尬的感觉简单溶合到情节中。看这本书,你会觉得是就是自己在找一条路,在城里找一条路,而其实路就一直在你脚底下。至于城池,不过是你自己锁住自己的围墙。
     说起来,韩寒肯定不喜欢像做语文卷子一样猜测他的文字用意。尽管,在游刃有余的叙述中,有些文字语言的设计还是有一些匠气的存在。比如有关时间那一段描述,如果不是那么大段不是那么突兀的放在一个场景里体现,或许会更好。
  
     至于结局,说实话有点猜到“我”会遇见“永久妹妹”,但阿雄的不知所踪总是觉得有点欠缺。
    
     不想说太多的情节。其实把韩寒的书都拿出来看一遍,还是会发现他的改变和进步。很惊喜,需要的只是时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8#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我和我室友都觉得韩寒最近两本书的结尾结得不好,感觉像是幽默尽了匆匆收笔的那种。其实《三重门》也是这种感觉。
    大伙不必苛责韩寒,他自己也说了,写书只是玩的,开车才是正业。想看的买,不喜欢的也别当回事情。如果韩寒不玩车了,开始把写书当回事了。
      第一次看韩寒的书。一直没有看是因为一种逆反心理,当初韩寒刚出来的时候被说成是天才云云,就让我没了兴趣。所以至今也没看过三重门。
    这次的一座城池,是一个朋友说好,然后我自己在当当买书的时候,还差几块钱就到免送货费的金额,就买了它。
    
    刚开始看时是笑着看的,开头的段落里充满了调侃逗乐的片断。
    后来就慢慢地沉重起来。
    看到后边,恍恍忽忽的,感觉一切都是那么不美好。
    心里很不舒服。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9#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上海肄业青年“我”,由于一次群架事件,与同伙“健叔”逃到了某小城,结识了在当地工业大学就读的“王超”,开始了飘摇的日子。
      几个看似荒唐的年轻人,却有着相对单纯的心灵;而他们赖以生存的这座城市,正在不可扼制地腐烂。最终,以“一座城池”失火,达到了矛盾的顶峰。
      没有读过韩寒的其他作品,包括《三重门》,所以,无从比较。单就本书而论,感觉遣词造句都显得粗糙,不过,力道够足,通篇的黑色幽默。比如,殴打顾客却放着《让世界充满爱》的日本料理店,中奖后玩儿文字游戏把奖金缩小十倍的工作人员,路面结冰后在桥下欢欣鼓舞的吊车师傅,爆炸后不想着逃命只想看热闹甚至趁火打劫的市民。
      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加重了“一座城池”的阴暗与“我”的迷惘、绝望。看似叛逆的韩寒,也在追寻似乎遥不可及的梦想。
      尽管贯穿始终的调子不高,可是,读的时候,我笑了很多次。这就是韩氏风格?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0#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韩寒调动他所有的调侃能力,试图搭建喧嚣与传奇的《一座城池》,结果和以前的几本书一样,他收获了一群低龄读者的“满城狂欢”。
  
  《一座城池》不是很厚,书的封面赫然印着“2006贺岁巅峰长篇小说,韩寒迄今最满意的里程碑式作品。”不知这种断语是否是一种炒作,以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如果硬要给这部小说戴上大帽子,以里程碑冠之,只能让人失望的回应“言过其实也”。
  
  文章语言通俗朴素,夹杂着小幽默。作品中的人物空虚而苦闷,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常见的精神状态。同时作者通过三个年轻人的经历遭遇讽刺了当代的现实。文章的意义在这里,但是它存在着不小的毛病:
  
  一。作品有脱离现实的虚假感:二个无业游民,游荡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我们在小说中感觉不到一点现实生活对主人公的压力。一个主人公手脚骨折,可以住旅馆不付钱,旅馆老板还替他垫付医药费,在无法合理交待主人公的出路时,韩寒让他们中了五千元彩票。于是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而且接下来,他们可以在郊区一套二室一厅的公寓里一直住着。。。文中还有很多这样作者想当然的细节。
  是否没有体验过真实生活中柴米油盐的压力,作者创造出来的世界就要这样的不真实。不要对我说他写的是魔幻小说,也许写作本没有所谓的规则或方法,但是魔幻类作品也会在发挥想象的基础上,在细节上追求真实,“这些来自于现实的可信的依据将故事里的每一个转折衔接得天衣无缝。”
  
  二。作者用了过多的重复笔墨表达同一种意思。如年轻女大学生对物质的追求;如人们空虚爱看热闹愚弄别人的心理。这种心理和现象,作者竟然用了差不多雷同的三个事件去表达:
  1. 城市发生爆炸,众人骑上自行车争先恐后的赶去现场看热闹
  2. 小卖部失火,人们围看,并生怕火熄了,看不到救火车灭火的精彩,甚至阻止别人的救火行为
  3. 雪天里,成群的人静静等在隐蔽的壕沟前,期待着小车一个一个掉下去,然后兴奋的发出欢呼声。
  这些故事鲜明而有代表性,但是在这样薄薄的一本书里,多次重复出现,实在是笔墨的不节制。
  
  三。作者为什么要给文章起名《一座城池》?在最后城市再次发生了爆炸,国家机器瘫痪,处于无政府状态,此时人们的表现可能会给看这部小说的人一定的冲击和深思。但是这些在梁晓声的《浮城》中早就给予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一座城池》不知是不是不小心步了《浮城》的后尘,有浮浅的雷同并远不及《浮城》对人性刻画的深刻。建议韩同学拜见一下《一座城池》的师父《浮城》。
  
  
  文中穿插着一些小的闪光点,让我想起前几天一个同学的回贴,意思是为了让文章更可读一点,只得加上各式调料,“吃一会儿觉得没味道了,就一会儿撒点孜然,吃了几口又撒点辣椒”在这点上我得说韩寒同学是个不错的调味师。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6 13:53 , Processed in 0.0474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