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摄影大师布列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3 19:45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布列松是一位与中国颇有渊源的摄影大师,他在1948年和1958年两次来到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作摄影交流,并编成过一本名为《从一个中国到另一个中国》的画册,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和好评。本书是他的摄影精品集,收录其代表作品30余幅,所有作品都以16开本大小印刷出版,极富冲击力与现实感,比较真实的展现了这位摄影大师镜头中的魅力。

    作者简介
      布列松生平概要
      
      1908年8月22日:生于法国香特洛浦(Chantelop)。
      1922-23年:上中学时对绘画产生浓厚兴厚,每周师从科特纳特(Cottnct)学画一次。
      1927-28年:师从安德列洛特(Andre Lhote)学习绘画。
      1931年:第一批照片在纽约尤利恩李维画廊展出。
      1934年:作为摄影师参加一个人种考察团前往墨西哥。
      1935年:住在美国,师从保罗斯特兰德(Paul Strand)学习拍摄电影。
      1936-39年:担任电影导演让雷诺阿的助手。
      1937年:在西班牙共和国的一家医院里拍摄了一部纪录片。
      1940年:在二次大战中被德军俘虏,两次逃跑失败后第三次获得成功。
      1943年:积极参加一个代号为"MNPGD"的地下组织专门援救战俘和逃亡者,同年开始为著名艺术家、画家和作家拍摄肖像。
      1944-45年:参加专业摄影师群体拍摄法国被占区和巴黎的解放。拍摄了一部战俘归国的纪录片。
      1946年:到美国协助完成一次他个人的"遗作展",因为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以为布列松已在二战中"消失"。
      1947年:与罗伯特卡帕、大卫西摩尔和乔治罗杰尔共同成立合作性质的"玛格纳"(Magnum)图片社。
      1948年-50年:用三年时间到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和中国进行采访。他还采访了刚刚独立的印度尼西亚。所摄甘地之死组照获海外新闻俱乐部奖。
      1952-53年:在欧洲摄影采访。
      1954年:被允许进入苏联采访,所摄照片获海外新闻俱乐部年度最佳报道奖。
      1958-5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之际,到中国进行了为时三个月的采访,所摄照片获1960年度最佳报道奖。
      1960年:到古巴和加拿大采访,再到墨西哥进行为时三个月的采访,古巴照片获1964年度最佳报道奖。
      1965年:到印度采访六个月,然后到日本采访三个月。
      1966年:离开玛格纳,但同意这个图片社继续出版单位供应他拍摄的照片。
      1969年:用一年时间筹办他将于1970在巴黎展出的个人影展,为CBS拍摄了两部纪录片。
      1973年:主要从事绘画,有时也拍摄照片。
      1975年:获牛津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最新书评    共 2 条

    BTian    他的抓拍能力非常厉害,      梦露的表情很娴雅,      他的抓拍能力非常精彩,      抱酒瓶的男孩很得意,      他是专在街头巷尾抓拍的摄影家,      果然脸皮厚如钛合金 学习学习      不愧是现代新闻摄影之父     详情 发表于 2013-7-24 18:56
    CHINA    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缔造了一种可能,这种可能是他排除了所寻找目标的主题,而是沉迷于一种瞬间所形成的构图结构所造成的冲击力,如果说照片的原始意义本身是一种对于时间空间的凝固,或者说赐予人以固定瞬间的能力,那么布列松就是剥离了这种时间空间延续的可能,通过刻意的削减照片的主题性和潜在的主题延续,强化构图所具有的意义便是对于摄影原始意义的背离。但这种背离却标签式的让人们认识到了瞬间的表面所能形成的现实的荒诞和不真实。      布列松早年跟立体主义画家安德列。洛特的对于绘画的学习使他更专注于几何形体之间的构成感,尽管摄影和存在于世上任何的表现形式一样并不能完全做到客观,但不可否认它是最接近客观的一种形式。而这种对于照片构图的苛刻却不可避免的削减了摄影的客观性,它更多的是展现了被摄物体的超现实一面,而对于摄影细节表现的缺失,以及过度注意的构图对于照片主题的冲击,更加深了这一点,这正是一种被摄物体的非常态的理解和表现方式,他强调的是被摄体的瞬间形态,是一种主观的观察之道,而并不是被摄体的内涵的揭示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更像是一位立体主义的画意摄影师,而摄影的独特意义在于对于消逝的事物的真实捕捉性,布列松并没有注意到被摄体已有的独特内涵正通过他画意的干涉而缺失,图象语言可以通过画意重复,而被摄体本身内涵的决定性瞬间却随着时间流逝而永远无法重复。      所以布列松并不能被认为是摄影领域的精神大师,而是一位为我们开启了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的角度,一位观看之道的先驱者。     详情 发表于 2013-7-25 12:49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7 01:14 , Processed in 0.227738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