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0
|
克虏伯的军火-德国军工巨鳄的兴衰(全三册) |
最新书评 共 2 条
shumi2
翻译中有硬伤不假,上册开始部分特别明显。但三册读下来,总体还是通顺易懂,个别专业术语的错误,也不影响整体理解。这样大部头的书,多人合译,又有那么多德语和典故,译文能到这个程度,坦率地说,绝对远超平均水准了。
整本书洋洋洒洒百万字,信息量太大,一时半会儿消化不了,今后还要细读。但有一个关键点,作者并没有深入讲述。二战前,银行家们是如何帮助克虏伯转移资产到国外的?二战后期,又是如何帮助他兑现巨额德国国债的?出狱后,银行业与政府给克虏伯大量援助金输血的细节,等等。克虏伯历经二次大战战败而不倒,运营资金不枯竭是关键;后期的公众化,也是缘于资金链的断裂。大概作者是畅销书作家,而非经济史或企业史人士,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还是其中猫腻忒多,涉及健在人士或巨型金融企业,尚不便深究?
详情
月亮照
发表于第一财经周刊2013年第1期 文/李翔
本书是德国军火大王克虏伯家族的传记。克虏伯这个名字长期以来实质上是权力的同义词,时至今日,它仍然意味着冷酷无情、玩世不恭、贪得无厌,以及最重要的—战争。作为国际军火商中最著名最成功的一个,克虏伯是个真正的国中之国,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没有哪个国家连续多届政府如此紧密地与一个工业家族联系在一起。著名史学家威廉·曼彻斯特用生动的语言、极其引人入胜的叙述,通过给克虏伯作传书写了现代德国的历史。
在曼彻斯特的描述里,和所有让人赞叹的人类成就一样,在克虏伯工业王国建立之初,人们并不能发现可以证明克虏伯能够统治德国工业界长达数百年的蛛丝马迹。第一位克虏伯仅仅是个精明的商人。他的儿子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继承了父亲的小生意。回溯历史时,人们会发现,他是这个工业帝国的真正缔造者。同时,人们也会发现,阿尔弗雷德本人的早年生活充满了让人绝望的失败,他所有的言论都在表达对世界的不满。他在后来获得的巨大成功,可能让他自己也感到意外。
其幸运之处在于,他赶上了一次机会爆炸期。四处铺建的铁路催生了对钢铁的巨大需求。一方面美国的钢铁巨人如安德鲁·卡内基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钢铁王国;另一方面,克虏伯成功取得了火车轮毂的专利,使克虏伯在鲁尔生产的轮毂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给美国和欧洲的铁路公司。但仅仅是民用钢铁的生产并不能满足阿尔弗雷德在商业上的雄心。在一个私营企业巨头们还未崛起、普通人的消费还没有被充分唤醒的年代,还有什么能够比同国家做生意更加赚钱?国家和帝王才是最大的客户。当时最强大的金融家族罗斯柴尔德发现了这一点,正在崛起的克虏伯也发现了这一点。而在同国家和帝王做生意时,又有什么比卖给他们武器更具吸引力?况且,从钢铁到大炮,距离并不遥远。从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出售给德皇威廉第一批武器开始,这个家族的命运就已被注定。“阿尔弗雷德想制造大炮,威廉想购买这些大炮。这是一场金钱婚姻,甚至连死亡都不能将其终结;威廉的每一个继承人都必定要与老克虏伯他这一代的人结成联盟。从那以后,克虏伯就以其民族的国家主义抱负而着称。”
同国家的结盟让克虏伯家族被置于公共机构的照顾之下,造就了他们至高无上的地位。“克虏伯本人对其权力之源深有自知之明。每遇到一场危机,他都会向国旗立正敬礼。如果这还不行,他会咆哮威胁,他会离开、去寻找一个赏识他的君主。”在阿尔弗雷德写给德皇威廉的一封信中说,他将自己的公司看成“一家国家的工厂”。也就是说,克虏伯超越了公司,和国家的利益融为一体。
终其一生,弗兰茨·克虏伯和德皇始终保持着亲密无间的关系。当这位德国最有权势的工业皇帝被发现有同性恋的爱好时,尽管这在当时属于最大禁忌,威廉仍然宽恕了他,并出手为其收拾残局。在一次不道德的狂欢中,弗兰茨·克虏伯意外身亡。克虏伯家族面对了第一次继承危机。因为弗兰茨只有女儿,没有儿子。这时,正是皇帝本人安排了弗兰茨女儿的婚姻,精心为这个家族挑选了继承人,让古斯塔夫·克虏伯进入这个工业王国的历史之中。
事实证明,古斯塔夫·克虏伯是位真正的克虏伯。在他“统治”期间,他保持了克虏伯的商业模式:同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不断向其出售军火。更为惊人的是,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打击之后,理论上这个家族已经失去了其权力的源泉,古斯塔夫却能让克虏伯迅速地再次崛起,就像德国这个国家一样。
20世纪影响最大的经济学家之一梅纳德·凯恩斯已通过《和约及其经济后果》雄辩地证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和英国坚持让德国赔付巨额战争赔款是不明智的。它只会激发更加强烈的民族主义的反弹。但德国的再次崛起和其后果却仍是让人惊讶的。
克虏伯家族始终站在国家这一边。这一次,他们站在了第三帝国和希特勒这一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克虏伯代表了商业最黑暗的一面。如果人们会为沃森家族的IBM[微博]曾经为德国生产过打孔机而谴责这家公司的话,那么克虏伯就应该被钉在商业史上最沉重和最不可饶恕的耻辱柱上。是他们为纳粹军队供应着源源不绝的大炮和坦克。正因为如此,克虏伯进入了战犯的名单。而且,在经过了纽伦堡审判之后,没有人能想到这个家族还会再有未来。
在这次审判中有一个戏剧化的场景,充分表明了克虏伯和美国的巨头们如福特、洛克菲勒或者卡内基的差异。威廉·曼彻斯特写道:“在一次不常见的感情大爆发中,他(阿尔弗利德·克虏伯)说道:‘我不希望你跟我说一位美国企业家在战争期间会对他的政府说不。’下面一片不自在的寂静。他们认识到,他对美国人的理解,同样不深。尽管他非常聪明,但他还是没能领会德国之外的潜规则不同—不知道有些事情美国政府是不敢要求企业去怎样做,也不知道美国主要的工业家是在未获得政府同意的情况下也敢去做任何事情。”克虏伯的成功来源于其和国家成为一体;但这最终也会终结这个工业家族。
尽管存在争议,阿尔弗利德·克虏伯仍逃过了最严厉的惩罚。他年老的父亲古斯塔夫接受了最严厉的指责,他被囚禁了3年就获得了自由。而且,出人意料的是,当他在1951年2月3日上午9点钟从监狱走出来时,他惊讶地发现自己成为了国家的偶像。这个强大的工业家族的复苏被视为德国再次振兴的一部分。阿尔弗利德·克虏伯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当他被记者问道克虏伯是否还会生产枪炮时,明智地回答应该是否定,阿尔弗利德却说:“我的生活是由历史进程来决定的,而非我本人。”
虽然历史的记载语焉不详,但克虏伯的再次崛起却是毋庸置疑的。阿尔弗利德对董事会平静地说:“我原以为需要半个世纪才能建造起来,但我从不怀疑东山再起的那一天。”就像他的父亲、入赘了克虏伯家族的古斯塔夫一样,他决心不被命运拖垮。古斯塔夫在《凡尔赛合约》签订后,秘密地重新开始准备武器生产,打定主意“不放弃希望,未来会更光明”。没过几年,法国杂志《现实》报道说,克虏伯联合企业已经成为欧洲第四大公司。路透社则说,阿尔弗利德在1950年代的东山再起超过古斯塔夫在1920年代的表现。似乎没有什么能摧毁克虏伯。除了下一个继承人。
阿尔弗利德的长子昂德特·克虏伯注定是个会让每一位克虏伯失望的人。他对记者说,“克虏伯公司耗光了我家祖上数代人的幸福,如果把我父亲的业绩折算成工作时间的话,他工作的时间要比他的生命还长,我不想过这样的日子。”威廉·曼彻斯特评价说:“这位数典忘祖的继承人尽管没有为家族带来任何收益,但他的花费在家族中无人能比。艰苦创业的祖先们终于学会如何花钱了。”
与此同时,阿尔弗利德也发现自己的家族已经无法再承受债务之重。这个延续了数百年的工业帝国竟没能摆脱商业中最幼稚的危机:债务。按曼彻斯特的说法,尽管从个人财富来讲,阿尔弗利德·克虏伯是欧洲最富有的人,但他同时也是联邦德国最大的债务人。想要幸存的唯一方法是,将这个家族私有化的公司改组为一家股份公司。这是历代克虏伯的掌门人最为深恶痛绝的事情。克虏伯想要拥有对自己的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为了这种绝对控制权,克虏伯家族遵循着严格的长子继承制。但这一天终于还是要到来。1967年,克虏伯被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即便如此,克虏伯集团也没能坚持几年。
很难说清楚这个20世纪欧洲最着名的工业家族之一究竟给商业世界留下了怎样的遗产,因为他们同国家和政治过于接近,甚至已经成为政权的一部分。和同期的所有商业帝国一样,他们的商业模式就是同国家和君主做生意。在这种模式之下,巴尔扎克那句着名的话显得无比正确:每一笔巨大的财富背后,都是同样巨大的罪恶。未来属于新的商业帝国,他们将自己的模式建立在向普通消费者出售产品和服务之上。克虏伯已成过去。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相关帖子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 11:42 , Processed in 0.235954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