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百个人的十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二十世纪的历史将以最浓重的笔墨,记载着人类的两大悲剧,法西斯的暴行和文革浩劫,凡这两大灾难的经历者,都在努力忘它,却又无法忘记它……

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最新书评    共 25 条

花朵安$    记得历史课本上对日军暴行描述质感十足,比如一种将人绑在竹子上,利用竹子张力慢慢将人分尸的酷刑,读起来就让人毛骨悚然,由此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关于自己人对自己人干下的罪行,只用文革是一场错误客观冷静的概括。所以对小日本咬牙切齿的青年们屡见不鲜,但是对文革历史痛心疾首的人士却不是普遍现象,也不会把文革当作与纳粹并行的一大罪恶。好了伤疤忘了疼是人的惰性,况且还是别人的伤疤。冯骥才先生在书中说,我们的民族忘性太大。因为我们从来不用一种正常的心态去对待历史。   “人民的经历才是时代的经历”,负责撰写历史的却都是人民的主人。对于这段历史的选择性失忆,历史教育就要负很多责任,洗白了历史固然外表光鲜,但却对内瓤烂掉的危险视而不见,真实的历史被忽略要付出重蹈覆辙的代价。   问题就出在这:代价由谁来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时代方兴未艾,“政治精英”们捞个盆满钵满后移民海外,在烂摊子里挣扎、骂娘的仍旧是没有过人才智,没有厚实家底的普通人,他们没有获得利益,却一直在付出代价。得失的不对等,让改变现状成为一件完全取决于个人良心的事,让冷静思考变成一件与窘迫现状分离的挑战。而良心在这种缺乏监督、全面拜物、没有信仰的文化中早已被腐蚀,思考的能力在灌输式教育中变得爱走极端。现实像黑洞一样,吸干所有希望。   希望应该在哪?我想是普通人的逐渐觉醒。这些年来网络普及,全面洗脑已经不大可能,成年青年只要稍有志向就可以不做睁眼瞎,但是一波一波的事情只是投石入海,暂时激起一片涟漪,却掀不起惊涛骇浪,进步与自由的船只依然搁浅。到底缺的是什么?民主自由的意识就好像输氧瓶里氧气需要强行接入,这个社会没有造氧功能。盛行的是上层怪下层,下层怪上层,推卸责任变成风潮,反省自身变得罕见。   书中有个故事说的是文革精神不是从具体某个年头突然无中生有的兴起了,这种拉一派打一排,扛着红旗反红旗的窝里斗艺术早就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了。而文革里让窝里斗合法化规模化,全面调动了人性丑恶的一面。至亲好友之间的相互揭发,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陷害盛行,青年流放边疆,武斗全面升级,出身成分决定一切,十年浩劫让中国失去了尊严、生命、良心,这些烂在骨子里的疤难以痊愈。   真正的爱国不是站队伍喊口号,而是在某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有自己独立判断,不只看见自己愿意看见的,了解真正的历史,不让丑陋的真相令自己走上另一个极端,甩掉非黑即白的思维,学会当理性平和坚定的公民。否则也许今天是一个隔岸观火的看客,明天就是火烧屁股的牺牲品。   这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10-19 09:39
毛文地$    一直想写点关于文革的感想,只是一来以前都是道听途说,不知从何写起,二来了解的事情都过于庞大和复杂,更加难以叙述,因此,这感想也只是一个纯粹的感想,并未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最初知道有文革这件事,估计还是从书上看来的。具体是什么时间,我早就忘了。然后我回去问我爹妈,我妈开始给我讲,她当红小兵的事情来。由于老家在农村,相对城市而言,诸如批斗和打死人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只是提到了,我爹将毛主席语录背的滚瓜烂熟,什么“老三篇”之类的更是不在话下。而我妈还清晰的记得,肩膀上红卫兵的红袖章,以及她信誓旦旦的说着那些“做毛主席的好战士”这类的口号。我妈告诉我,她有一个同学,是个男孩子,因为他爹有些钱--好像是祖辈做过地主的--便要与自己的爹划清界限,在大街上用高过所有声音的音量喊道:“我要和XXX划清界限……”后来又怎样,我妈没说,我也没问。      再大些,我去一个亲戚家里玩--说是亲戚,其实具体也说不上是什么亲戚,只是同村吧,便也一直大哥大哥的叫着。他家里有两件宝物,据他说是这样,有次我有幸看到,那时我以为会是聚宝盆或者神灯之类的东西,谁想到是两个瓷像,光溜溜的白,不带有一点灰尘和刮擦的痕迹。发型油光可鉴,整整齐齐,我一眼看出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瓷像。据这位大哥说,那时每家每户都有,要像神仙的神龛一样供起来的,每次吃饭前,虔诚的人都会对着毛主席像进行一番祷告,诸如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之类的话,然后再进食。后来他更告诉我一个罕事,他有一家亲戚,是做百货商店的,某一年生意极差,简直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了。于是便请乡里有名的香头(村间神婆,可以传达神仙旨意的占卜者)来算一卦,香头说,算了一下,是有什么宝物被亏待了。全家上下开始寻找,终于在厢房的杂物堆里发现了一尊毛主席的瓷像,于是赶紧虔诚的供奉起来,说也奇怪,生意居然又好了起来,一家人欢欣鼓舞,看来真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显灵,保佑生意兴隆了。从此后,便越加供奉起来。      那时候我是当一件趣事看待的,多年以后,再次回想,却感到深深的悲哀。      初中以后,学了一篇老舍的文章,老师偶然提起,说,老舍是在文革里被迫害致死的。说老舍被红卫兵侮辱以后,回家,家人不给开门,并让其反思检讨。老舍不忍受辱,于是自杀。我们很好奇,不知道为何这个写过《趵突泉》的人,好好的会选择自杀。问老师,老师说,都是四人帮闹的……直到那个时候,我也一直都觉得,四人帮是最大的祸害,他们发动了文革,导致很多人都死去,他们是罪有应得,恶贯满盈。我不仅为国家铲除四人帮感到深深的骄傲和自豪,仿佛浑身多了许多力气,这力气里面包含着正气与信任、强势和信心。      每到农历春节快到的时候,爷爷都会去集市上买年画。别的可以不买,毛主席画像是一定要买的,买最大的,挂在墙上。我问爷爷为何要买毛主席画像,爷爷说,毛主席是最伟大的人。然后爷爷问我,你知道马恩列斯毛么?我说不知。爷爷说,马是马克思,恩是恩格斯,列是列宁,思是斯大林,毛就是毛主席。我说哦。爷爷说,他们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尤其是毛主席。我忽然想起,学校里,走进大门口,在显眼位置,是五幅巨大的油画像,就是他们五个啊。全世界最伟大的五个人,有一个就是中国人,而且那时候我我认为,毛主席之所以排在最后面,是因为他最年轻,而前面几个人都是离世的比他早,仅此而已。有次和爷爷聊台湾,爷爷说,现在国家太软弱了,要是毛主席在世,早就打到台湾去将其收复了。那时我心里忽然闪现五星红旗在台湾冉冉升起的画面。我也以为,要是毛主席在世,中国会比现在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富有,军队更加强盛。不论台湾外蒙古还是被俄罗斯抢占的土地,终究都是我们的囊中之物。      高中的时候,看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对里面的青年毛泽东简直佩服得更加五体投地。自信,成熟,好学,勇敢,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这在年轻时应该就会表现出来,我不仅为我的平庸和平凡感到深深自卑。在那以后,毛泽东几乎成为我所有偶像里面的第一位,有时候我甚至恍惚间,觉得自己能和他同姓,简直都是一种福气。      终于,我在大学时期,看了《霸王别姬》。影片最后,文革爆发,段小楼和程蝶衣等等诸人,平日称兄道弟你来我往,而在红卫兵的百般逼迫下,也终于互相揭发互相重伤。不知怎么,看到那些趾高气扬的红卫兵,那些歇斯底里的红卫兵,背脊一阵阵的发凉。我自小就特别讨厌这样的嘴脸,小学时候,每到重要活动开始,所有人在烈日下被晒得头脑发胀,而总有不知是什么职位的领导坐在高高的阴凉处喝茶。这时,话筒前,就有一个或者两个学生代表,用高亢的话语,讲着我们为社会主义献身的梦想。他们涂红了脸蛋,戴着鲜艳的红领巾,脸上明显擦了粉,音调抑扬顿挫,仿佛在演戏,又仿佛在进行一场战争。仿佛,声音不这样的话,就没脸站在讲台上一样。      之后,读了余华的《活着》,看了张艺谋的同名电影,看了袁腾飞的视频,读了茅于轼的文章,冯骥才的书……慢慢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自己以前所想,以前所思,居然被一点一点的否定。以前的那些正气和自豪,也慢慢的变了味道,一种被愚弄和被欺骗的感觉也越来越强烈。      一天,我在维基百科上搜索了一下文革,最后面有一项,是文革十年来被迫害致死的名人和被毁坏的古迹。那些名人里,有的是作家,有的是戏曲大家,有的是体育世界冠军,有的是电影演员,有的是工程师,有医生,有科学家,有知识分子,更有国家领导人,有开国元勋。那些古迹,有的有上千年的历史,有的上百年,这些统统被无情的毁灭。在描述人被各种各样的极刑迫害致死的文字里,我见识到了或许是中国独有的精神迫害法,而且是迫害的极致!我知道人性都有恶的一面,那些衣冠楚楚的外国绅士,那些听着小提琴喝着红酒参加舞会的贵族,他们每个人心里可能都有恶的一面,人性如此,无可厚非。但是我相信,那些外国人可能做梦都想不到,致人死地的方式有如此多的花样,人类的聪明才智可以发挥到这样的地步。在文革期间,北京某处存在一名为63号的地方,那里是关押犯人的所在,据从那里逃出来的人讲,里面发生过的惨剧,可以用惨绝人寰来形容。如果真有地狱,就应该在那里了。他看过记录纳粹集中营的文字和影视记录,其惨烈程度和63号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有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中国会爆发文革呢?历史教材的编者说,是因为四人帮。这是扯淡的,我就不多说了。还有人说,毛主席刚开始的目的是好的,是想让我们的队伍更加干净和纯粹一下,所以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至于后面事态发展超出了自己的预想,而他已无力阻止,是被坏人利用了。这基本也是扯淡的,我也就不多说了。还有人说,因为主席想铲除反对自己的人,防止别人来夺权。而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事态的发展超出了预估,加上小人当道。这个原因还是比较合理的,我本打算简单聊聊,关于毛泽东,关于大跃进,关于红卫兵,关于上山下乡,关于窝里斗。可是我发现,这都是太过庞大的话题,我没有足够的知识和体会来谈这些,这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的清楚的事情。所以,话题到此处也就该结束了。      我庆幸自己出生在八十年代以后,我也非常期盼国家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文革的影响还远远没有结束,带来的危害还很深远。我想,我们完全走出文革的阴影,还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我越来越觉得,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每一个普通人,都是身不由己,随波浮沉。      其他再不想说些什么了,到此止。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10-19 09:39
liying$    抱着想多了解文革这段历史的目的,找到这本书,读后由震惊、质疑、同情转变为最后的平静。为什么平静呢,一个人、一百个人的命运,就是当时整个时代的命运,没有自由、民主、理性可言,甚至人性也被极度扭曲的大环境下,死于崇拜,生死在于一言一行,人人自危,各自都无法掌控命运的时候,真如作者所说那样“在灭绝人性的时代,人性的最高表达方式是毁灭自己。”悲剧就成了习以为常的宿命,麻木了,这就是一种平静,一群被冷血的幽灵的常态。。很喜欢作者在每一篇文章结尾处的一句话总结,一针见血,道出了读者呼之欲出的省思。。   人民的经历,才是时代的经历。   被崇拜者搞垮崇拜者,是一种心灵的屠杀。   在灭绝人性的时代,人性的最高表达方式是毁灭自己。   夕阳想用它最后的光,照透这个世界。   畸形的社会,智慧也是畸形的。   这十年毁灭不了的,都能永恒。   月亮发光,是为了证实太阳的存在。   那时,一个人的命运,也是千万个人的命运。   创造了人的上帝,曾经被文革战败。   世界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圣徒受骗。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10-19 09:39
thomas$    读了这本书才知道,那个年代受迫害是如此的惨烈,人性竟能沦落到如此残忍的地步,这是共和国建立以来最黑暗的时刻,也是封建残余被辛亥革命击退后的再一次报复性肆虐。为那些无辜死去的人民默哀,愤怒至今未能平息,因为国家欠他们的还没还清。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10-19 09:39
jorja$    与我们以往接触的影视作品中的脸谱化文革人物形象不同,看完本书,对文革还是有新的了解。这本书的视角很多,不光是被迫害者,也包括红卫兵、造反派头子,那个年代被裹挟进运动的形形色色的人。也许很少人能说在这期间完全对的起自己和自己的良心,但也很少人不是这场运动的受害者。   其中有一个人评价文革不是十年,是五十年、一百年、两千年,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文革有深层次的政治原因,但是发生的这些惨剧与我们的民族性不无关系。想起前些日子看的关于64的记录片,个人在群体面前如何逐步变得身不由己,在小小的64中就可窥一斑。如果不能自省,如果为了所谓过去太黑暗而回避这段历史,那文革的荒诞就离我们并不遥远。   前两天有个新闻,一个上海的女孩想要跳楼,记者拍到楼下围观的很多人哄笑,让她赶快跳。事后再采访当时在场的人,每个人都说自己当时没有起哄,纷纷指责他人。这本书同样没有采访到当时把人往死里整的人,权力斗争中别有用心最终得利的人,没有那些真正泯灭人性人的忏悔。只记录了被迫害,却鲜有加诸于他人的苦难。所以在自省的路上,我们的民族还差的很远。   书的文笔很普通,没怎么加入作者的评论,风格有点类似夹边沟纪事,不过坚持看下去,越到后面越震撼,推荐一读。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10-19 09:39
sunxia$    问起姥姥对文革的记忆      姥姥说,那年月,就是黑变成白,白变成黑,什么都是颠倒的,全乱了套。      高尚者败给卑劣者,善良人变成阴险者。那一个年代,一股力量,把人最恶的一面挖掘出来,自此以后,斗争成为常态,整人成为艺术,活着成为行尸走肉。      忽然想起百年以前的义和团,为什么他们那么相似?      一样的愚昧,一样的盲从,一样的乌合之众。      一样的山河,一样的黄土,一眼的中国人。      什么时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才能最终独立思考,信仰科学和理性,尊重契约和自由??      什么时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够目光清冽,不再蝇营狗苟??????      什么时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才能有底气说,文革,永不再来。 来自: 豆瓣  详情 发表于 2012-10-19 09:39
沙皮    看完这本书的那个晚上我做了一夜的噩梦。   我梦见周围都是恶鬼的眼睛,一举一动都被盯着;我梦见我被恶鬼折磨、拷打,逼我交待我的罪行;我梦见我变成了厉鬼,去监视别人、折磨别人……   我在这梦中挣扎,痛苦。我想终止这恐怖的梦。我在梦里发现这不是噩梦,是电脑中的强力病毒,像一个僵尸游戏、恐怖电影,不停反复的播放。我要关掉电脑,却怎么也关不掉,我拔掉电源,电脑依然在运行……   然后我的手机响了,叫我快点去上班,已经迟到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7-23 01:50
便衣    最近我们国家发生了一连串的事儿,领导人们总结了一下,多难兴邦。自古以来,数不清的天灾人祸降临于这个世界,促使人类在痛苦边缘挣扎,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力量,而反思却渐渐显得懦弱和无力,历史被我们抛在脑后,那些伤疤使我们不忍直视再到无视,本是一道尖锐敏感的创伤不经意的变成了痤疮,只留下耻辱和掩盖。   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故事会,诉说了无数那个年代的故事,正如书中某个作家所说,这是一部荒诞剧,现实本身就是荒诞,是另艺术创作无法企及的高点。我想起小时看的故事会在和这书中讲述的真人真事相比较,显得那么幼稚和无趣,每一个故事都那么匪夷所思,每一段往事都那样刻骨铭心,看吧,我们的历史多么有趣,看吧,这段早已被人遗忘的往事,你还提他做什么。   中学历史书上,浓墨重彩是哪一笔我也记不清了,只记得考试总会考许多会议以及各个会议表现出的精神,有此种精神指导,我们的革命就会战无不胜。而文革这一段,只有几页的篇幅,当时历史老师说,既然是错误,何必再去费口舌讲述,就让他过去吧,let it be,真好。更好的是考试不会考文革,这长达十年的历史从不被考试所亲睐,我们也由衷的感谢历史教材的编者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人更期望能够获得新鲜的血液,有些人却一直驻足在历史的门外,不断向里面探望着,可总是被看门人撵走。这样的历史要他来做什么,可惜,他确确实实存在过,无法抹去,我们不忍心看到这样的历史出现给我们的祖国抹黑,唯有回避,我们看到了但我们从不谈论,这样还不成吗,你还要哪样。   事实总是残酷的,而且总有一天真相会骑着高头大马而来,居高临下的看着你,让你无地自容。我们真的尊重过历史吗,我们关心的 是真相还是掩盖真相的光环,任凭那夺目的光辉照亮我们的精神世界,这样就真的足够了吗。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真相,我们总是对日本咬牙切齿,对于那段历史耿耿于怀,想我泱泱大国竟然被我们变相的子孙所欺凌,这能不让人恼火,还好我们赶走了他们,可战场是却是国民党占据了主导地位,那好吧,我们拍点抗日电视剧借此发泄一下,精神胜利法永不过时。可你日本人还不承认这段历史,这太可恶了,我们就持之以恒的拍电视剧,电影,时刻提醒国人勿忘国耻。但轮到自己时,我们就害羞了,摸着脑门说都是自家人,何必呢。文革终究是一次无产阶级大革命,出发点是好的,就是被一群居心不良的人利用了而已,可那些始作俑者们呢,他们的存在感真是弱,就这样消失了,没人为那段历史的错误来买单,无数个十年,无数人的十年,冯小刚说我把青春献给你,他们说我们把十年的光阴献给了谁,给了革命吗,不是,这是一次错误的革命,给了党和人民吗,不是,党和人民是抵制这样的错误的,这十年,究竟在哪里,有人说干嘛非得纠结这事,你现在不过得挺好,不,我们害怕还会有这样的十年,害怕没人站出来说,我错了。历史,从不需要我们的认错和忏悔,他需要真相。  详情 发表于 2013-7-24 19:20
醒在梦     “常态”这个词,我们究竟该如何定义,我认为,“常态”应该是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生活的一种状态,《一百个人的十年》描述的就是在文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人们的一种“常态”,尽管这样的“常态”在现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一种“变态”。    为了父亲可以不再受罪,她杀死了她父亲......    她男人入狱,周围人劝她离婚,她对爱情的坚守倒成了一切罪的源头......    他出身农村,可是偏偏被“资本化”,最后连他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了......    他只有用一种“笑话”般的膜拜,去拯救一群崇拜的小孩......   看《一百个人的十年》,放佛在看某一家精神病院的记录册,每个人都是迷茫,都是癫狂的,而这种迷茫与癫狂却是那个时代的常态。    在那个时候,也不乏有能保持清醒的人,他们想用他们最后的光来照亮这个世界,可是,在畸形社会中的常态反而成了畸形,他们不被理解,不被支持,最后,在异样的目光中不知所措。    我不觉有些唏嘘,知道社会经历了什么,才知道社会的进步,至少,现在的我们是真正的处在一个正常的社会,至少,在这个社会,追求和才智都是正常的。    历史,往往比现实更能发人深省。            PS:   在灭绝人性的时代,人性最高的表达方式只有毁灭自己;   真正的残暴是针对无辜;   一个人的命运往往也是千万个人的命运;   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圣徒受骗;  详情 发表于 2013-7-26 02:08
兔虫    记得刚进大学不久读了这书,时光荏苒,如今竟要做个冯先生的纪录片。生活真是这样一点点展开,不断和那些世界知名的人们发生了关联。      一百个人的十年 与 十三亿人的今天   作者通过书与现实的对比观照,吃惊得发现那十年中曾有的东西或许正以一种高级变种的形态继续上演在当下的生活,而这,令人不寒而栗。正文主体为五段落:前言,恶的根深蒂固,过来人的命运,愚民教育,小结。      前言   呆望着桌上摊开的《一百个人的十年》,轻舒一口气,真希望能点上一支烟,在烟晕中祭奠那一切一切我不曾见过的人,默哀那所有所有不可理喻的悲剧。   读书多是一种幸福的享受,然而它现在却是一种煎熬。以一种知识分子的敏感心态穿越那些荒诞,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荒诞的事呢?面前的这本书,是令人毛骨悚然的,这种恐怖远凌驾于对生理抑或精神的刺激。它的残酷不在于破坏了人,而在于完整得肢解了人性:它竟然不是一个个虚构的情节。如果说读《1984》好像是看到别人当众排泄而心生厌恶,仍然带有一种感官与精神的刺激色彩,那么《一百个人的十年》则让人意识到其实自身就是一团粪便,从而开始全面怀疑恐怖。   合上这本书,关于悲剧,我不再说什么;关于人性,我不再说什么;关于政治,我不再说什么。   记住不仅仅是为了回忆,在那一百个人的十年中,我看到的是一个民族曾有的癫狂,回首生活,这一种癫狂又何尝不是以一种极为凝练的方式,继续流淌在我们血液之中,灌注于我们的全身?      恶的根深蒂固   “文革”是一个民族疯疾的总爆发,而这疯疾的造就者是人,是国人千年被造就的劣根性,根深蒂固。   “在这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地消失,人间演出原始蒙昧时代的互相残杀;善与美转入地下,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家庭被轰毁,千千万万生命被吞噬。无论压在这狂浪下边的还是掀动这狂浪的,都是它的牺牲品。”   我从故事里的主人公们身上读到了痛苦、冤屈、悲剧,读到了哀莫大于心死,可是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故事里的配角们:“有两个人的地方就有两派,就斗”“搞互相揭发,乱成一团”,让八岁的孩子当死刑陪绑者,玷污下乡知青女子,按照上头的指标判人死刑,诱骗伪证,63号惨绝人寰的迫害,“从"四清"到"文革",中国没有真正搞科学的地方,处处,人人都搞政治。但不是政治家,是小政客们,政治小应声虫们。又不是真正搞政治,而是搞整人,互相整人”“"四人帮"离老百姓远着哩。实实在在害人的,还是各地方各单位这一帮人。弱者的依靠只有法律。那么,法律的依靠是什么”……   文革的创造者或许是政治家们,可文革的缔造者、参与者、将其推向高潮者不正是人民自己吗?“创造历史的是人民”这句话完全可以适用于这疯狂的十年。难道把帐全算在"四人帮"头上,过去那段事就能全都按下算了?   整人的凶手们长期通遥法外,做官的做官,升官的升官,这不过是变相的销赃灭迹罢了。如果没有决心去挖掘旧伤,没有勇气去承担错误,那么罪恶的结果将永远没有句号:看如今,“人斗人”的事情难道少了?恰恰相反,变本加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背后捅刀,人人变得更狡猾,更年轻,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造谣、欺骗。没有信任,不讲诚信,嫉妒厌恶。或许像文革那样对人肉体的直接打击折磨是没有了,因为犯法,可是在精神上、经济上的互相争斗不是更愈演愈烈,无声却澎湃的开展着。   自从文革被历史一脚踢开,生活又换了一套新解释。可是它的幽灵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过去几十年,往上几百年、几千年,我们用了多少精力互相伤害。将来几十年,往后几百年、几千年,我们还要在恶上停留多久?   恶可以被惩治,但它将继续;只有当恶切实认识到自己为恶,才具有了向善的可能性。换句话说,要找到恶之根源,认识到恶之根源,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将其消灭。不然它将同腐败问题一样,永远出现在我们身边:如果仅仅把腐败视作一种个人道德的败坏,而忽视了全球化经济的环境与政策的漏洞,那么它怎么可能消失?      过来人的命运   文革结束,受难者平反昭雪,但是法律只能惩罚罪恶,却永远不能医治受害的心灵。   《拾纸救夫》中被糊里糊涂烧死的乡下女人和孩子,《63号监狱》“我们这些犯人,离婚的有百分之九十还多;几乎可以说,进去没个不离的;也有为离婚的事自杀的,杀人的,神经的,也太多了。”《我到底有没有罪》无奈得亲手结束父亲的生命,这样的负担用一辈子何尝能卸下,《红与黑》带着复仇的心态结成婚姻,“人人都说我是狗崽子,但我这回偏要看我是不是能和这个红五类结合。愈反对,我愈要这样做。”还有那么多为了返城不得不出卖肉体的下乡女子们,不得不摧毁自己的男子……   其实被写进书中的人已经是极幸运了的,我们不知道,到底还有多少,成千、成万抑或成千万的受难者根本已经成了隐形人,无从追究,无从考证。"文革"浩劫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看不见的创伤累累的灵魂。生命如何赔偿,青春如何赔偿,灵魂如何赔偿?   我当然明白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有时甚至物质的东西也未必能赔偿。比如《八岁陪绑者》中的那个女孩“我才十九岁,又没有工作、工资、住房和查抄物资的问题,落实能落实什么呢?”   这一点其实无可厚非,我们也不一定非要钻进牛角尖里,让一切变回从前,毕竟生活还是得继续。可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得抛弃那些曾被时代丢弃的人,没有安慰,没有抱歉,一句“对不起”的确不能了结受害者的一生,可是连一句对不起都不愿意说的社会又有什么希望?   不幸的是,今天我仍时时看到那种理所当然式的埋葬,因为无足轻重,因为不再有用,将过去的英雄打入记忆的冷宫。比如“体育兴国”,本意上算不错,可这路好像越走越远,越来越不对味了。体育机构早就饱和,仍有那么多人挤破脑袋想进去。结果是万人挑一,剩下的9999就只能自生自灭了,于是这才有了奥运冠军澡堂擦背的“光辉事迹”,这才有了运动员街头贩卖金牌的“趣事”。既然选了人,那么当然应该要给他们以出路,以着落,然现在呢?退役老球员只能靠赌球为生,而中国所谓的新生力量却拿着根本不对应他们的钱,这难道不是一种本末倒置,把对英雄们的慰问金全转成对新生力量的鼓励,只能使新生们更加趾高气扬,不可一世,而让老英雄们走向末路。   “将过来人弃之不顾”何时成了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伟大传统了呢?      愚民教育   《绝顶聪明的人》“人们都是抢着跪,谁先跪下谁就忠得最彻底,最坚决,最不犹豫。可那时候人们这根弦绷得一样紧,几乎同时唿喇喇一齐跪下,白连长也跪下。但这一跪就麻烦,没法起来呀,毛主席像摔得粉碎,谁先站起来谁就是不忠……在这星月之下,荒郊野外,大土道上,黑压压,不知是傻是疯,跪着这一大片人,可没人吭声,无人敢动,谁也不敢看谁。都以一种悔罪心情面对着前边,地上,那片给月光照得白花花、不成任何形象的碎瓷片儿。畸型的社会,智慧也是畸型的。忠诚也是畸形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畸形?为什么会有这种集体愚昧?   造就文革的是人民,造就人民的是教育。   什么是教育?   教育是传递人类文明的工具,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有目的的选择,将经过概括、加工、压缩的知识系统地传递给受教育者。   我国的教育做的怎么样了?   基础教育相当普及,高等教育蓬勃发展。   教育难道应该仅此而已吗?   其实中国还是多文盲,即使饱读诗书,也是文盲,不是知识盲,而是一个个文化之盲。   看看小学校门,暴露在骄阳下和凛冽北风中的学生毕恭毕敬向老师敬礼,却对过往学生视而不见,甚至带有高人一等的傲慢。看看小区大门,保安一个个对过往住户车辆点头哈腰,却对蹒跚老人横眉冷对。其实历来所有的事都是串在一条线上的。   前辈人为的挑选出他们认为学生能理解的概念,一些片面的概念能让我们更安静更平和的生活。如果告诉孩子形而上学是第一哲学,唯物主义的脚跟就站不稳了。或许数理化的高压教育也含这种因素,题海可以让你少点时间思考。我们知道,思考久了思考广了思考深了,多少会出点事情,更何况是中国聪明的几亿人一起思考?   18年的旧知识便起到了作用,它们会让你安分,会让你今后碰到问题时脱离不了旧观念框架。学生好好读书了,大家也就放心了。只注重高考教育让人没有了思辨的能力,诺大一个校园,对于物质和精神的看法竟然完全相同,这难道不奇怪吗?   日本人当初受的是愚民教育,我们受的其实也是。两种风格,但都有好听的名字。前者是“达尔文理论”,后者则是“扎实基础,素质教育”。同样是让大家停止思考,日本人愚忠,我们却越来越涣散。   永远把孩子当孩子,那年轻人永远是孩子,永远把百姓当百姓,那社会栋梁也永远是芸芸众生,这不是愚民教育是什么?怕乱,是实行愚民教育的原因;灭乱,是实行愚民教育的目的,乱,则是愚民教育的借口。愚民教育不是不教给学生知识,但没有思想驾驭的知识是无用甚至是危险的。这就像我们不清楚我们要做什么,而只知道如何做,核滥用等问题就会发生。 从前日本人不思想什么是正义?于是他们可以草菅人命。如今中国人不思想什么是思想?于是我们继续扮演为世界刷盘子的角色。   我们这样一个泱泱5000年大国,决不应该没有“思想”的传统,可一个接一个推行的“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的愚民政治教育却渐渐抹杀了“思想”二字。拒绝思辩,就意味着“人云亦云”,跟风而浑然不知,无论偏激还是漠然都是因此而生。   “我历来就是听共产党的话是吧,听党的话就不怕。从来也不再多想,根本不用什么"曲线思维",靠条件反射就行。”不能这样下去了,真的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小结   自由遭到剥夺,思想受到钳制,人性遭到扼杀,而尤为可怕的是:它已堕落到不分是非善恶的程度:这是《1984》的小说剧情,是《一百个人》的生活现实。改革开放已经30周年,文革也被渐渐被剥离于我们的回忆,现在我们的身边不再有对毛主席的过分崇拜,更没有“老大哥”的专制统治。   然而文革的阴影似乎从不曾远去,国民身上的盲从、戽斗在延续,言论禁闭的处境虽大大改善,却仍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报喜不报忧的习惯不曾被动摇。媒体扮演着真理部,我们身边也有看不见的电幕。“老大哥在看着你”——严厉的警告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摇摇摆摆令人惊心——拍摄与主旋律不符的电视剧要小心,老大哥在看着你!在键盘上敲打出敏感字眼时要小心,老大哥在看着你!在街头、在闹市、在学校,老大哥无处不在,目光炯炯。   闭上双目,在奥维尔的年代过去之后,在“文革”已经成为所有网站中的屏蔽符,在媒体高度发达却仍然没有文革纪念活动的今天,我感慨民族的健忘与懦弱。整整一代人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换不来我们的记忆和保证?为何我们不敢于深究这场灾难的根由,不愿意铲除培植灾难的土壤?   如果我们仍然无法抽去那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那么我害怕,我担忧,我悲观,一如既往。记住过去是为了审视当下啊,是为了让那一百个人的十年不再发生在十三亿人的今天,是为了拒斥它在未来莅临的可能性,在纳粹主义抬头的今天、国际纷争激剧的今天、民族情绪高涨的今天,这一项任务迫在眉睫。     详情 发表于 2013-7-31 19:13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9-22 04:13 , Processed in 0.280841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