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门下书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前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10-17 09:54:09 | 只看该作者
  董桥的文章像是用珍珠一粒粒镶嵌到纸页上的,读来不由得不亮起眼睛,仔仔细细捡拾他亲手排列出来的每一个精巧的文字。白话文在董桥的精思巧运调动之下,既具有时代的活力,同时也保留着怆然古风。譬如手边这套三联书店出版的董桥自选集——《从前》,一如以前出版的小品文集,精细、凝练、隽永。白话文能做到如此,可谓不易。
  《从前》是董桥两年前为台北《壹周刊》写的三十几篇忆往小品,他顺着营造小说丝丝缕缕的敏感追寻走过的从前,烟柳拂岸,幕云牵情,“笔底斑驳的记忆和苍茫的留恋,偶然竟渗出一点诗的消息。”以董桥的文字论,他无疑是位高手。数年前,文汇出版社曾专门出版过一本陈子善编辑的评论董桥的文集《你一定要看董桥》,搜集了海峡两岸文人学者的文章,对董桥的钦佩之情氤氲满纸。
  《从前》里的董桥,让人嗟叹的当然不仅仅止于那对中国传统文化卓越的见识和品位,不止于那博学众才的信手拈来。重拾一枝心香,浅墨淡彩勾描前尘影事,才令人如啜毛尖,品之只觉处处皆清雅,清雅却无迹可循。浑然天成的文风大抵如此。
   “前尘影事多忆故园故人”,董桥的人物如绣像,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快乐,那些故人迷蒙得如在江南烟雨中,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已在字里行间阅尽他们一生的辗转。董先生的忆往小品担得起是字字珠玑,篇篇华章。回忆故事里的女性,董桥多有神来之笔。萧姨“长年穿着浅色丝绸旗袍,花白的头发梳得丝丝服帖,圆圆的发髻永远插着一枝翡翠发簪”,“细腻的粉红肤色衬着精巧端庄的五官,简直钱慧安的淡彩工笔仕女”。 云姑“拢到背后编成松松一握辫子的长头发更浓更黑更亮,夜空中寒星似的眼神天生是无字的故事,藏着依恋,藏着叛逆,藏着天涯。她的鼻子不高而挺,雕得纤秀,鼻尖素素的,刻意呵护贴紧人中的那一朵工笔朱唇”。碧娅“笑得鼻梁眼尾都荡起千山万水”。蛮妞生活在“背心、木屐、飞机榄的清白岁月,小家碧玉都从鸳蝴册页和扇面斗方的潇湘水云中款步走来,满身都是幽幽的书香”。
  读《从前》里的故事,我不敢放过每一个字,董桥把自己文章中诗意的、怀旧的氛围渗透进了每一个字里。他的每篇文章都做得极为精心。董桥说自己这本文集用的是小说的笔法,我在他的文章里的确读到了小说中的东西,如其中的《云姑》。他用了不足两千字写了云姑的一生。不见渲染,只见点染,似不动情,但处处牵情。“起初写的总隔阂,融不进我要的氛围里,这本书不收。”为了这本文集的篇什在风格和氛围上的严整,他不惜将初写的文章割舍不收。文章写作如此认真,令人起敬。与其他文人以“下笔千言不能自休”而自傲相反,董桥写文章,真正做到了“惜墨如金”。文章短小是董桥的一贯特色。自一九八六年他在台湾出版《这一代的事》至今,近二十年的写作时间里,董桥文章始终以精短的小品文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他的“不改”,一则是写作习惯使然,一则也是在努力捍卫白话文汉语文章的精纯凝练。董桥的努力已经使他在写作领域成为卓然独立的一位,成为使无数人瞠乎其后的文章领跑者。
   红颜早已如“萧萧墓草一样寂寞”,步入六轶的董桥却难免萦怀挂心这些邻家凡人的风尘沉浮,通篇只是千来字,却足以让读者惊叹沧桑。《从前》曾经数次令我想起潘月云的那首惊世之作《浮生千山路》——“小溪春深处,烟树满晴川,独立人无语,蓦然回首,红尘犹有未归人。”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10-17 09:54:09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这是董桥对好的一本书,在这些文章中董桥已经将自己的学识、阅历于那骨子里的怀旧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说人,忆事,谈书,无不显示出一位散文大家的风范,随意中给人慰籍。
  
  陆智昌的设计更是没有话说,淡淡的,三着旧时文人的气息。
  
  董桥说自己是个遗民,此言极是,在浮躁的今天,任何遗的事物都变成了稀罕,何况是个游历欧美,品茗弄墨的文字大师。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5 01:27 , Processed in 0.04835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