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神下凡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4:38: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配合《阿凡达》全球热映之潮,
      兰登书屋旗下皇冠出版集团
      2009年岁末重磅力作!
      中文简体版
      法律出版社
      2010年4月华丽呈现!
      二十出头的时候,怀揣电影梦的他,做过清洁工、加油员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54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4 19:45:33 | 只看该作者
             若你向深渊久久凝望,深渊也会洞视你。——弗里德·里希·尼采
             
          关于詹姆斯·卡梅隆,任何一位对电影稍有了解的观众应该都不陌生,从《异形》《终结者》《深渊》,到《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阿凡达》,他以电影为载体拓宽了我们的人生经验和想象。这里不再对他的生平或是电影风格作过多分析,因为早有专家学者完成了这些工作。我只想单从被遗忘或忽视的细小角落来完善我们对于这样一位奇才导演的想象,或许这些色彩能更丰富詹姆斯的电影。
             
          作者丽贝卡认为吉姆(詹姆斯·卡梅隆简称)的每一部电影都是基于他童年时代(正值古巴导弹危机)的恐惧而提出的警告。这些恐惧包括:原子弹、核爆、核战、科幻小说……吉姆这样描述他的“恐惧”:“我原以为这个世界安全无忧,美妙宜人,这不过是个幻觉,我们所知的世界随时可能终结。”这也就是吉姆为什么总爱在大银幕上让我们先人一步品尝各种世界末日的滋味:《泰坦尼克号》沉没,遭遇《异形》,被无坚不摧的《终结者》追杀,在《深渊》里与核弹亲密接触……他曾预言:“机器不会毁灭我们,是我们自己毁灭自己。只不过,我们将用机器做到这点。”
             
          虽然对未来悲观,对世界末日坚信不疑,但吉姆仍有自己的信仰:“我不信上帝,但我相信宗教。我们的本性中都需要感觉到某种更宏大的目的和秩序,需要相信一切都有道理,而且存在某种更超然的力量照看着我们。”在他看来,对UFO和外星生命的信仰,和宗教一样,源于我们大脑之中相同的的部位。有些人选择天堂,有些人选择外太空。无论如何,我们大多数人都相信,冥冥之中有着比我们更聪明也更仁爱的存在。
             
          作为整个群体,我们无药可救。但至于个人,仍然存有希望。
             
          虽然吉姆对科幻片很拿手,但他并不认为只靠无边想象就能赢得观众,“在科幻故事中必须要有规则,你必须把它们说清楚,并且遵守这些规则。增加复杂度能使幻想显得更为真实”。
             
          跟着吉姆干活可不轻松,他在圈里被形容为“片场暴君、花钱散漫、自我膨胀——几乎就差大肆屠杀群众演员了”。这当然说明他在片场恐怖的“独裁主义”,但这个霸君有也可爱的一面。吉姆情绪糟糕的时候,工作人员有一条屡试不爽的策略来分散他的精力。他们会问:“如果你来,这个镜头怎么拍呢?”吉姆必然情绪好转,开始大谈特谈,例如“摄影师没有胆量,不敢站到小车上……”就好像小孩问爸爸当年大学时玩美式橄榄球的经历一样,这个办法像咒语一样灵验(我甚至也想到自己父亲心情不好时,如果你和他谈当年上学时如何总拿好成绩,他必然上钩,“阴转多云”)。正是吉姆的这些独裁还有可爱的偏执创造了一部部伟大令人眩晕的作品。
             
          在娱乐圈,吉姆是个独行侠,除了拍电影,他几乎不出现在任何无关的饭局或派对上,也从来不将他激光束似的注意力放在“星闻”上。他对金钱不是很在意,对于电影版《蜘蛛侠》的剧本署名权旁落和由此可能带来的金钱损失,吉姆的亲友似乎比他更激动。“我不觉得受了多大伤害”,他耸耸肩,“被冷落了而已,但没受伤”。
             
          虽然吉姆早已扬名好莱坞,但他始终不是一个自信的人,对于自己电影的首映式,他每次都紧张得像第一次上台演讲的小孩。比如众所周知预算超支风险超支的《泰坦尼克号》,吉姆的声誉、福克斯和派拉蒙的钱、别人的饭碗,都指望着这部电影“好上加好”。首映那天承受巨大压力的吉姆万分紧张,制片人桑奇妮回忆:“他说,‘早晚有一天我会死在自己的电影首映会上。我会心脏病发作然后挂掉。我清楚得很。我人生的终点站就在这样的地方。’”(就连这句严肃的调侃都不乏幽默)
             
          自《泰坦尼克号》后,吉姆息影了七年(43岁至50岁),这很可能是一个导演最多产的阶段,他将这段宝贵的时间用来做自己以前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探索新技术、深海和太空。“他想要生活,”吉姆的同行好友吉尔摩·德尔·托罗说,“他想活出我们多数人只敢梦想的人生。”或许这才是吉姆褪去导演袍后最真实的自我。七年后,他为我们带来了《阿凡达》。
             
          说句题外话,纵观吉姆的电影,带给我的第一感受是新鲜的视觉冲击,这是吉姆电影的一大特色,也是当年他选电影这行的原因。吉姆对视觉艺术很痴迷,他坦承当年的梦想是写一部科幻小说,并配上插图。如果绘图小说那时已出现的话,他就不会入电影这个门了。只想说,对于险失电影吉姆的我们,这个“玩笑”真惊险。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31 04:54:57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八错,完美的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之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 08:48:46 | 只看该作者
      原载《电影画刊》
      
      他是将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到一起的顶级范例;他是同时代中最具独特眼光的电影制片人;他将电影带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他就是完美至尊——
      
      如果你做到了这些,那么你也许能成为詹姆斯卡梅隆,或者超越他,但事实是,即使是在好莱坞,一个时代只会眷顾那么几个人,让他或者他们成为这些凡人的领头人。所以,詹姆斯卡梅隆很争气地用他的独特头脑和超凡脱俗的智慧站到了电影产业的风口浪尖上。所以,詹姆斯卡梅隆永远都只有一个。就是他,彻底地颠覆了之前电影业的传统,推动了一个新电影时代的蓬勃发展,这一切,发生在1980年代,当《终结者》登上了大银幕后,它和他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震撼的感官刺激。
      
      我们没有经历过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被发明出来时的激动人心,也没有见证过1935年第一部彩色电影上映时的举世震惊,而今天,我们将要见证一个全新的3D电影时代的全面降临,它将颠覆以往我们所熟悉的所有的观影习惯。这场声势浩大的电影产业中的巨大变革,将把詹姆斯卡梅隆推上一个新的峰口浪尖。
      
      理想成就事业
      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卡梅隆是一个电气工程师的儿子,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对电影着迷,他后来曾经提到过受到了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的早期影响。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卡梅隆一家在1971年移到了南加州,而这名导演也开始了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学习物理学的道路。毕业后,卡梅隆决定要进军电影业,为了继续他的剧本写作,他找了一份卡车司机的工作。
      一旦拥有了理想,就等于拥有了力量,卡梅隆用他的充沛精力同时做着多份工作,闲暇时他就专门从事写作,他真正决定以电影为终生职业是在看过1977 年的电影《星球大战》以后,这部由乔治卢卡斯执导的为电影开创新的理程碑的电影,给了卡梅隆很大的触动,也让他真正下决心要进军电影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Syd Feld的图书剧本,这本书启发了卡梅隆,让他清楚将艺术和科学结合在一起是有可能的,于是他同两个朋友写了一部10分钟的剧本,起名为《Xenogenesis.》,他们筹钱租了工作室以及一切的拍摄电影所用到的设备,为了弄懂摄像机的使用原理,他们甚至还拆分了那架可怜的摄像机。
      除了一边继续自学摄影技巧外,他还在罗杰科曼的工作室担任迷你模型制作师。这种快速,低成本的制作让卡梅隆练就了一身有效利用时间的本领,很快他就在由罗杰科曼担任制作的科幻电影《世纪争霸战》中担任艺术指导,之后他又在B级片导演心中的极致偶像约翰卡朋特执导的《纽约大逃亡》中担任特效设计和执导。在系列电影《食人鱼》的第二部《食人鱼2:繁殖》中,卡梅隆本来的职务是特效导演,之后,由于导演离开剧组,卡梅隆便被意大利制片人Assonitis聘用为该片的导演,这也卡梅隆获得了第一个导演的工作。他与自己的老东家罗杰科曼合作,整部影片是在罗马以及大开曼岛摄制完成的,而后期制作则转战到了牙买加,当卡梅隆进入剧组开始工作的时候,发现他的工作人员全部都是意大利人,而他们几乎没有一个人说英语,他们之间由于语言不通产生了一些矛盾,摄制组的工作人员甚至不允许卡梅隆参加影片的剪辑工作,再加上影片出现了一些经费问题,他后来学会了用意大利的机器剪辑影片,完全凭着惊人的毅力和天赋。然而这段时期,顶着巨大压力之下的卡梅隆开始夜夜做起了恶梦,就是这个恶梦居然成为后来让卡梅隆名声大噪的功臣。
      他将这个恶梦里的内容——“关于一个机器人和真正的人类争夺世界大战”的故事写成了剧本,在梦中,他遭受到了机器人的追杀,这点也充分地体现在了电影中。
      
      站在世界顶端
      完成了剧本的卡梅隆并不只是简简单单地将之卖掉那么容易,他认定了这部影片的导演除他之外无人能胜任,或许是亲身经历过那种恐惧和复杂的情感,让卡梅隆对这部影片格外地看好,然而,刚开始的时候,他接触的多家电影制作公司都没能将这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放在眼里,他们看中了剧本,却不肯让卡梅隆执导,多亏了他的坚持,才能够让日后的卡梅隆在电影界里有一席立足之地。
      最后,这部影片肥水不落外人甜地被卡梅隆的未婚妻拥有的制片公司以1美元的价格买下来了,条件当然是让他执导这部影片,这个专业的导演同好莱坞大制片人盖尔安妮赫德合作了这部电影,赫德同卡梅隆共同编写剧本,卡梅隆执导,赫德任制片人。《终结者》影片的背景设定在2014 年,人类和机器人组织“天网”之间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核战争,现代文明已经变成尘土。人类最终胜出,然而,“天网”派出一个看似不可阻档的勇士(阿诺施瓦辛格)回到1984年……影片在1984年上映,获得了轰动的反响。
      影片最终在票房上大获成功,本来负责这部影片发行工作的Orion影业公司高层并没有看好它,打算草草地在电影院放映一周了事。然而,这部小成本(650万美元)的电影却在全球掳获了7800万美元的票房。
      同年,卡梅隆开始执笔《第一滴血2》(1985年上映,系列最高票房),之后他又执导了《异形》的续集。回想起来,卡梅隆同《异形》间的联系似乎反复无常,因为卡梅隆偏爱有强硬作风的钢铁英雄为他的电影的角色,这也使得西格妮委弗饰演的里普利这个角色成为经典。如同《终结者》一样,《异形2》在1986年成为顶尖制作,这也使卡梅隆的名字开始变得家喻户晓。
      1980年代末期,卡梅隆开始设想和计划另一部电影《深渊》(The Abyss),故事讲述了一个美国核子潜艇突然被撞击沉入深渊,几位钻油工人奉命救回潜艇队员,最后,住在深海处的异形设计出让地球停止转动的计划来保持和平……
      该影片在1989年8月上映,作为卡梅隆的早期作品,本片以女权运动为主题,衬托了一个反对囚犯制的女英雄。影片在北美票房上的表现与卡梅隆的其它影片比较不尽人意,但是他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奇异的水下世界,以及雄伟的视觉特效,也让后来的许多部作品效仿不已。与此同时,卡梅隆的生活也面临着一个不如意的关头,他和制片人赫德,也就是他的妻子在制作方面产生了分歧,之后他参与了凯瑟琳比奇洛(他后来的妻子)的影片,他同时还担任了联合编剧。
      1990年,卡梅隆从《深渊》带来的失败阴影中重新站了起来,他开始编写、制作、执导《终结者2》,这部影片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卡梅隆在特效制作中运用CG影像的革命性技术,为他带来了很高的赞誉。
      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让卡梅隆又一次享誉全球,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这部影片囊括了最佳画面,最佳导演等十一项大奖,卡梅隆在众人的瞩目下成为了“世界之王”。虽然这部影片在评论界获得了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它却成为了有史以来全球票房最成功的电影,它也显示出了卡梅隆在商业价值方面的成功。
      
      探索不止的大师级导师
      当卡梅隆站在事业的最顶峰的时候,他选择离开。当然,那并不是因为成功的巨大压力,他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或者他想做一些疯狂的事,卡梅隆只是觉得他要完全地脚踏实地,他需要人们重新来审视他的优势。
      他在事业取得成功后,与他的制片人妻子离婚了,带着一个小女儿,在他的眼里,电影导演就是一个极大极丰富的世界,“在一段时期里,我几乎有长达一年或更多时间是与家庭生活完全脱节的,现在看起来,那样做似乎是个错误。”
      这位44岁的导演在功成名就之后开始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做一名科学家或者一名探险家,而事实上,他也做到了,他开始了一系列的远征航海,沿着麦哲伦的路线,他潜入到海底研究Bimarck沉船遗骸,在地图上标记出一系列的海底山脉,甚至是泰坦尼克号的尸体遗骸。结果,他拍摄了三部深海纪录片,实现了他儿时的梦想。为了在尽可能真实地呈现深海生命,卡梅隆决定用三维技术拍摄最后一部纪录片。问题是,如果你在4千米以下的海洋中,跻身于一个小小的潜水舱中,这里可能连一只猫转身的空间都没有,更不用说提一台IMAX摄像机,这些庞大的机器足以压碎摄影师的肩膀。
      其实现在的摄像机根本不能满足他的技术需要。卡梅隆说“根本就没有办法。所以我们开始寻找一种替代品,我的主意就是将两个高清摄像机并排放在一起。”这个结果就是他们创造了一个新的摄影体系——逼真效果摄影体系,一个更为逼真更为灵活,更适合拍摄三维立体电影的摄影方法。
      这个新玩意儿开始为电影导演们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我们已经开始享受这套新摄像系统的成果了——这两年来的一些3D电影都是应用了这套新的3D摄像系统。但是,对于卡梅隆自已来说则有着更多的个人意义。随着这套新型摄像机应用的展开,他开始意识到这是最好的时机去实现他在1990年代中期就开始的梦想——一个叫做《化身》(AVATAR)的梦想。
      
      一个圆了十年的梦
      1995年对于卡梅隆来说是一个重要之年,也是他的转折之年。在这一年里,他完成了电影《化身》的剧本创作,并努力寻找着能将之搬上大银幕的机会,可是当时的技术条件根本不允许这部成本为2亿美元的电影实现。于是,在接下来的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开始为实现这个梦想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努力前行。他曾经在5年内先后7次进行深海探险,他想要将海底世界的神秘以及惊人景象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于是他就发明了一种新的3D拍摄技术,经过了不懈的努力,这种技术在他的手里日益娴熟。最后,他在认为时机成熟的时候,开始筹备这部《化身》。
      他找到了老东家20世纪福克斯,对于这部电影前景十分看好的20世纪福克斯表示了支持。就这样,历时四年时间制作完成的影片,终于要在今年的12月上映。他通过这项新技术将人们带入一个身临其境的真实世界,整部运用3D技术的电影将会在电影史上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成为詹姆斯卡梅隆
      要想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电影产业内分一杯羹,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故事要新奇,并且如果想要赢得观众,那么必须将个人品味降到与大众一致,就是所谓的“俗”;
      2.要有挑对演员的精准眼光;
      3.个人的私生活要几乎为零,(除非你想要以负面新闻做为曝光率的保证)这意味着,四十岁以前可以有女朋友,但一定不会结婚;或者,四十岁以前可以结婚,但是一定要离婚。
      4.要不惧怕评论界苛刻的眼光;
      5. 即使成功了也要保持着冷静的头脑,寻找下一个绝好的机会;
      6.永远相信自己的眼光。
      
      “我认为戈达尔完全说错了,电影不是每秒24格的真相,而是每秒24格的谎言。”卡梅隆是这样看待电影的。是的,卡梅隆一直在造梦。而他所造的每一个梦都影响了电影业的发展。不过要想完成他的在梦计划可不容易,这意味着要大把的钞票。他动不动就要刷新一下电影投资排行榜,这无论对于那加大电影制片厂都冒着巨大的风险与压力,更可气的是原本预算已是世界之最的片子,到了实际拍摄时他还要不断超支。这位著名的超支大爷可把老东家FOX弄得够呛。因此卡梅隆有一个既让人嫉妒又让人羡慕的称号“烧钱机器”。不过只投钱不赚钱的生意FOX可不干,FOX之所以敢给卡梅隆投这么多是因为FOX认准了这个人可以让自己投完巨资后赚钱赚到淹死在钱堆里。没错,卡梅隆不仅喜欢刷新电影投资排行榜,还喜欢刷新电影票房排行榜。让我们遥想12年前的《泰坦尼克号》这部号称每一立方厘米都是用美金铺成的电影,史无前例的投了2亿$,我想象不到FOX和派拉蒙当时有多大的压力,但我可以想象得到当《泰坦尼克号》卖到18.4500亿$后他们了的有多麽屁颠。18.4500亿$!!迄今为止票房之最!比第二名《指环王Ⅲ》多出一部《变形金刚》的全球总票房,去年的《黑暗骑士》也不过刚刚看到这遥不可及的泰坦尼克峰,任何电影在票房上与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相比时都显得多麽渺小。而且《泰坦尼克号》还收获了11项奥斯卡金像奖,卡梅隆在那个属于他的夜晚举着耀眼夺目的小金人高呼:“我是世界之王!”从此,卡梅隆又有了他的第二个称号“世界之王”。
      现在这个世界上最能烧钱也最能赚钱的人携手《化身》归来,在当今全球性经济危机下,也只有卡梅隆能让那些个抠门的大制片厂乖乖掏钱,FOX在近几年时运不济的情况下还又陪卡梅隆一起刷新了电影投资榜:《化身》预算3亿$(不过最终投几亿就很难说了)年底上映的《化身》是FOX的最后一搏,我相信FOX下的这个赌注是正确的,届时《化身》这部划时代改革性的世纪大片又会变成一个超级票房核弹,FOX就等着在家里数钱吧!
      不过卡梅隆可不是光会一味的烧钱或赚钱,几乎他的每一部电影多对电影界起到了革命或革新的意义,下面大家请一边随我感受他的电影对整个电影行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一边再体会他的电影神话吧!
      
      第一个神话:《终结者》(1984)
      投资:640万$
      全球票房:7837万$
      这个神话开始于这个故事:二十几岁的卡梅隆有一次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噩梦,他梦到自己被一个来自未来的机器杀手追杀。根据噩梦的内容,詹姆斯卡梅隆写了一个浸满其卓越才华的电影剧本,他把这个剧本以一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制片人高尔安尼赫特,条件是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导演这部影片。高尔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在1984年卡梅隆的第二部作品,电影史上的奇迹就诞生了——《终结者》。
      卡梅隆此时还不能烧钱,但这部电影搏回了投资的12倍票房。卡梅隆的赚钱能力初显。但《终结者》有着更重大的意义,他那精妙的剧本及对时空悖论的解释还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都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都成为了后人无法模仿的伟大作品。但!这只是卡梅隆的第二部作品。
      
      第二个神话:《异形Ⅱ》(1986)
      投资:1850万$
      全球票房:1.31亿$
      1986年,詹姆斯卡梅隆自编自导的第二部作品《异形Ⅱ》问世。这部影片是著名导演瑞德利斯科特的科幻经典《异形》的重拍版。詹姆斯卡梅隆编导的这部影片的续集明智地避免了重复原片的风格,而是把人和异形的战场从单个的太空船搬到了一个巨大的太空基地,以一种动作片的风格重新演绎了发生在太空的恐怖故事,整部影片洋溢着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异形Ⅱ》获得了七项奥斯卡提名,其中包括西古内尔韦弗的最佳女主角提名,结果获得了最佳音响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奖。
      《异形Ⅱ》投资比《终结者》高三倍,卡梅隆的烧钱能力初显,而且票房依然如《终结者》那麽辉煌,这证明卡梅隆已经在商业领域玩的游刃有余了。《异形Ⅱ》开始体现出了卡梅隆在视效方面卓越的天分:纯粹的(而非形式主义的)机械审美快感,而其特技制作也堪称达到了电脑生成影像参与电影制作之前的高峰。但!这只是卡梅隆的第3部电影。
      
      第三个神话:《深渊》(1989)
      投资:6950万$
      全球票房:9000万$
      1989年,詹姆斯卡梅隆自编自导的第三部重量级作品《深渊》问世。这部科幻影片和卡梅隆的其它同类作品有些不同,虽然其中穿插了很多惊险的打斗和关于海底神秘生物的描述,但它重点还是用一种比较慢的节奏,在一个科幻的背景下讲述了一个关于夫妻感情的故事。在撰写《深渊》的剧本时,卡麦隆正在经历和第二任妻子——电影制作人高尔安妮赫德的感情危机,自然地把自己的经历带入了创作之中,把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纠葛写得感人至深。但!这只是卡梅隆的第四部电影。
      
      第四个神话:《终结者Ⅱ》(1991)
      投资:1.02亿$
      全球票房:5.198亿$
      这个神话宣告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人们终于相信,电影特技表现已经无所不能,唯一的制约只是人们的想象力。
      卡梅隆的烧钱能力、赚钱能力、视效天分完美的融合到了此片中,但这只是卡梅隆的第五部电影。卡梅隆是《终结者》的灵魂,不相信看看依然有施瓦辛格的《终结者Ⅲ》烂到什么地步,伟大的电影是模仿不了的,尤其是卡梅隆的电影。
      
      第五个神话:《真实的谎言》(1994)
      投资:1.1亿$
      全球票房:3.788亿$
      这是上世纪90年代最伟大的动作片,也是影史上最伟大的动作片之一。卡梅隆成功的挖掘了施瓦辛格以及动作片的幽默感。而《真实的谎言》在1994年投1.1亿$。不是谁都玩得起的,卡梅隆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烧钱大王。但此时卡梅隆只有40岁,这也只是他的第5部作品!
      
      第六个神话:《泰坦尼克号》(1997)
      投资:2亿$
      全球票房:18.4500亿$
      FOX和派拉蒙把影史上最大的赌注压在了这个只拍过6部电影的男人上,当然他们押对了。 《泰坦尼克号》成为了电影工业史上最大的神话,成为了迄今为止电影票房之最。而且在电影票房排行榜上第二、第三、第四名都差了十万八千里,《泰坦尼克号》比第二名《指环王Ⅲ》多出一部《变形金刚》的全球总票房,去年的《黑暗骑士》也不过刚刚看到这遥不可及的泰坦尼克峰,任何电影在票房上与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相比时都显得多麽渺小。
      这部影片更是获得了14个奥斯卡奖的提名并获得了其中的11个,平了《宾虚》的纪录。詹姆斯卡梅隆也因此获得了第70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在颁奖晚会上,卡梅隆近乎疯狂地举起奥斯卡奖,大声说出片中的著名台词:“我是世界之王!”
      
      第七个神话:《阿凡达》(2010)
      投资:5亿美元
      全球票房:27亿美元(截至2月底)
      这位从影28年的大导演,如果不算他那3部不怎么是电影的纪录片和一部电视剧,他也只是拍摄了8部电影,但其中有7部化身神话!!(只有他的弟一部电影《食人鱼Ⅱ》不受人重视、被人排挤才未能成功)或许天才就是这样,总要留下点遗憾才能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才能让我们更加期待完美。《阿凡达》已经无可挑剔的刷新了所有记录,让我们共同期待他的第8个神话《铳梦》,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世界上最能烧钱也最能赚钱的人,让我们共同期待“烧钱机器”与“世界之王”,让我们共同期待詹姆斯 卡梅隆,期待他的第N个神话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2 03:37:40 | 只看该作者
      《阿凡达》的主题(本书节选)
      
      福克斯当初对剧本提出的异议之一,就是卡梅隆没解释清楚“Unobtainium”这种珍稀的神秘元素,而人类在剧中正是因为它而前往潘多拉进行破坏性开采。“Unobtainium”是工程师们多年以来的一句玩笑话,用来描述一切稀少、昂贵或难以取得的必要材料。卡梅隆解释:“‘Unobtainium’就是法国殖民加拿大时的水獭皮,或者南非的钻石。它仿佛茶叶之于十九世纪的英国,或者石油之于二十世纪的美国。由此可以列出一张长长的清单。正是这些东西驱使人们漂洋过海去将另一群人打得屁滚尿流,掠走在其故土上生长或大地里埋藏的东西。”对卡梅隆来说,“Unobtainium”具体是什么并不重要。他将其比喻为《低俗小说》(Pulp Fiction)中约翰·特拉沃尔塔和萨缪尔·杰克逊要找的那个黑皮箱——你不用管里面究竟是什么,只要知道大家都愿意为它赴汤蹈火就行了。虽然有福克斯的反对,卡梅隆在电影里始终未曾解释为什么“Unobtainium”值得人们不惜星际跋涉。其实,问题的答案在于,这种物质在室温下的超导性能可以使石油枯竭的地球上发电成本大大降低。可见,它正是那艘将人类从地球运送到潘多拉星球的“创业之星”号星际航母不可或缺的东西。一个不幸的讽刺在此浮现——人类从潘多拉取得愈多的“Unobtanium”,就愈有能力前往潘多拉。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性循环。
      
      和卡梅隆的所有电影一样,观众既可带着纯粹娱乐的目的来欣赏《阿凡达》,也可以将其看成是对人类现状的严重警告。这次他发出的警告不是核灭绝,而是一个关于环境的灭顶之灾。卡梅隆说:“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彼此关联的,而其关联的方式仍然是我们的科学试图要破解的课题。但是,我们的工业社会正日益惊人地影响到这一生命网络,由此将不可避免地引起生物多样性的过度退化,并最终导致环境对人类的严重报复。我们取之于自然,却不做回报,秋后算账的时刻就要来临。”
      
      就像从《终结者》到《泰坦尼克号》的每一部电影一样,在这部电影中,卡梅隆为我们提供了危机当头之际人性之光闪耀的角色,从一个受伤的战士,到一个消瘦的科学家,再到幸存下来的一个种族。卡梅隆说:“对于纳威人,我进行了拟人化的处理,让他们表现出人性中某些为我们所敬仰和激赏的特质,因为我希望观众能够与之产生共鸣,不光是把他们视为外星异类。他们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感情充沛,而且身体强健。他们勇敢,不惧怕死亡,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一个更大的循环的一部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存,不是嬉皮式的空想,而是真切地落实到生命中。他们知道自己可以是猎手,也可以被捕猎。而且,他们明白不能使用技术来扰乱自然的均衡,只能取其所需。”在《阿凡达》中,卡梅隆对未来的幻想首次摆脱了现实布景的限制。最终的结果是他拍出了自己最梦幻的电影,里面的生物和环境都符合科学的规律,又不拘于现实世界的道具和凡人之躯。卡梅隆描绘的并非未来,他是在讲述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担忧——我们将会毁掉我们的星球。《阿凡达》表面上是讲述发生在一个有着十英尺高蓝色外星人的星球上的冒险故事,背后的实质则是卡梅隆对于环保精神的召唤。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6 15:41 , Processed in 0.04389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