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大道说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12-14 02:14:10 | 只看该作者
  原本是给三颗星的,因为觉得书里的情节实在离现实生活太远,尽管里面的情感很真挚。但重读后,却被一个并不起眼的小细节深深打动。
  
  “李哥给自己买的是旧车,却给小波弄了一辆日本原装进口的摩托车,在当时绝对是百分之百的奢侈品,可小波很少用,仍旧踩着他的破自行车来往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间,我常坐在小波的车后座上,和他去小巷里寻找小吃。我们一起坐在乌黑厚重的木门旁,看走街串巷的老人浇糖画。一根扁担,一头挑着小煤炉和锅,一头挑着工具和材料。走到孩子聚集的地方,老人就放下扁担,支起炉子和锅,锅内是熔化的褐色糖汁,老人凭着一个大勺,从遨游九天的巨龙,到贼眉鼠眼的小耗子全能浇出来。一个罗盘,四周画着各种动物,五毛钱转一次,转到什么,老人就给你浇什么。我每次都想转到凤凰,可总是转不到,越转不到,越是想转,小波总在一旁沉默地笑着。其实我和他都知道罗盘有古怪,想破了这个作弊手法并不难,但是那不重要,这个城市拔地而起的高楼已经把这些人的生存空间压迫到了城市的最角落里。”
  
  “李哥给自己买的是旧车,却给小波弄了一辆日本原装进口的摩托车”可以看出李哥对小波的照顾。平时给别人的东西如果比自己的还要好,只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求于人,二是真心对他好。很显然李哥属于第二种。我喜欢这种细水长流的温暖,这比那些两肋插刀的兄弟义气更平实。也正因为这些点滴温暖,才能真正走进人的内心,是生死与共的基础。
  
  “我们一起坐在乌黑厚重的木门旁,看走街串巷的老人浇糖画。”很闲适的画面。小的时候也曾和小伙伴们在巷道里疯玩,你追我赶,青石板路上回响着达达的脚步声。又或者围在卖糖画的老人跟前嚷嚷着买各种动物。那些糖太甜蜜了,每次吃完,都有一股短暂的眩晕。后来才慢慢觉得,大概这种眩晕,就是所谓的幸福。可懂得的我,再也没有那种眩晕的甜蜜了。
  
  “其实我和他都知道罗盘有古怪,想破了这个作弊手法并不难,但是那不重要,这个城市拔地而起的高楼已经把这些人的生存空间压迫到了城市的最角落里。”很佩服桐华这一点,在细节处渗透悲天悯人的情怀,之前的步步惊心也是如此。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里日益被边缘化。当我们在为整齐规划的住宅区感慨时,有没想过那些拆迁户的日子。当我们终于觉得道路整洁无阻碍时,是否会想起那些摆摊小贩的生活。我无意说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只是在想,我们的社会是否缺少一种关怀。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一类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的社会要发展,不可避免要牺牲部分人的利益。但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仅是自然界的法则,作为灵长类的人,在人类社会中,不必也不能将此作为自己的准则。
  
  想起推荐语中毕飞宇老师说的一句话:这部作品真挚,真实,用一种返璞归真的笔法达到了击中人心的效果,整个故事有种低调的光华。我觉得主人公罗琦琦和她的故事并不低调,但作者笔下的社会与人情却真的有种低调的光华,淡淡的不刺眼,却叫你久久移不开目光。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3-12-27 18:21:14 | 只看该作者
  主人公罗琦琦说“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学习一件事情,就是不回头,只为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后悔,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后悔。人生每一步行来,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失去了我不想失去的一些。可这世上的芸芸众生,谁又不是这样呢?”
   一开始我就被触动着,思考着自己的过去一年,为什么要执着于已经过去无法改变的事实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4-1-2 06:30:2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个从小就比较敏感自卑寂寞的孩子,小学时,我不知道要怎么样和别人相处,爸爸说只要成绩好,自然就会有人跟你玩。所以我上课很认真,生怕漏掉老师的只字片语。好生的光环是明亮的,虽然我不怎么爱说话,但是和老师同学还算是相处融洽。家里人总是对我说,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不可以跟别人攀比,所以对于很喜欢很想得到的东西,我总是会装作买不买都无所谓的样子,怕妈妈为难。我习惯了对喜欢的东西表现的不在乎。
  曾经的我也是,他叫我,我总是不耐烦地说“什么事”。听到好友开玩笑的八卦,我拼命否认,还添油加醋地说都不想跟他坐了,结果在死党的怂恿下,拉不下面子,打电话跟他说不愿意跟他同桌,强硬地让他搬离。第二天看到他趴在桌子上,心里难受无比,他肯定是被我伤到了,一个晚上都没睡好。写了张纸条偷偷塞进他的铅笔盒里,一整节课都偷偷看着他,紧张地等待他发现我写的歉意。其实是我成绩掉的太厉害了,我害怕差距越拉越大,最终我们会是不同世界的人。然而,我的成绩并没有上去,他考上了外地的重点,而我留在了本地的大学。如今,他读了研,而我跑去当了乡干部,我们终究不会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我总是能在第一眼就从人群中发现他。生日那天晚上听到他说生日快乐的时候,比一整天听到的祝福都开心。我一直留着他扔给我的随手从杂志上撕下的彩页。我总是梦到他,梦里也是这样,他找我说话,我却不理他。无意中看到他和女生发短信,心里泛起阵阵酸意。他小心翼翼地问我可不可以坐我旁边,我装作不耐烦地嗯,心里却暗喜。我一直弄不清楚这到底算不算喜欢。
      大学那时可以设5个亲情号,我其实很想把他的设到,给他打电话,想到他肯定会吓一跳,说不定会心里暗暗地想我跟她又不熟。于是我又没有勇气了,反而设了他同桌的电话,经常联系,悄悄地打听他的现状。他看到我上线会窗口抖动,发个呲牙笑脸,我很紧张纠结着该怎么回,我以为我在他心中会是特别的,可是听到死党无意中说到他每次跳出来很烦,我才知道他并不是对我一个人这样。给他发短信,却回问我是谁,说手机掉了,于是删掉了他的电话号码。寒假聚会时,他叫我,我应了声,可是后来他居然问我那次聚会有没有来。我看到他的校内里特别好友里有个我不认识的女生,说是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忍不住偷偷关注他的微博,却发现他有喜欢的人了,于是取消关注。我想,我要忘记他了。似乎有一段时间我真的做到了,别人提起他的名字,我觉得陌生了,很慢才反应过来这个人是谁。
  当看到《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我却又仿佛回到了那年高中,他趴在课桌上,午后的阳光照在脸上,开玩笑地问我是不是喜欢我们班的第一名,我装作不好意思地转过头,心里面回答,其实我喜欢的是你,你信么?
  
  写得很乱,整理u盘的时候翻出来的,当时看完书后有感而发的,现在已没有了当时写的时候的心情,修改无从下手,那就这样贴出来吧,纪念我的年少时光。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4-2-3 23:06:1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暑假看了好些言情,专拣网上说虐的看,只是因为很想再体会一把那种揪心的酸痛,这种感觉似乎会让人沉溺,让人欲罢不能。小一些的时候,什么都不懂,看个电影听首歌,看着窗外落叶飘零,天色在绯红之后逐渐转暗都能掉眼泪,觉得自己好像林妹妹似的。大了一些后就喜欢在人前一副倔强绝情的模样,不让眼泪肆意流下,明明感动的不行也只是借着电影院的黑暗偷偷擦掉眼泪。现在则是真的不太哭了,看了网上几篇众口一词的虐心文也没啥触动,睡了一觉后那些浮华的文字与情节就好像被橡皮擦掉了,风一吹,什么都不剩。这个时候对这些小说就只有厌倦了,这个时候翻到《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终于没有看了第一章就弃了,而是罗琦琦的心情,被她的友情与爱情,被她的光彩与苦恼牵引着,一口气看到了底,直到把番外也看外才回过神:这个故事已经结束了吗?
      十年后的故事作者是用第三人称叙述的,而十年前的是第一人称,有时会有以过来人或者第三者的口吻作出的感慨或评论。这种质朴而细腻的风格倒是让我想到了我的年少时光,想到了小学时候很热爱的《儿童文学》里时常会有的报导文学。那些文章总是记录了作者所采访的一些所谓的问题少年的悲伤故事,他们令人唏嘘的结局与成长代价,就好像晓菲、小波等。而罗琦琦无疑是最幸运的,在青春的跑道上她眼看着一个有一个身边的朋友同学倒下,她想去搀扶他们,却被他们推回了正轨,带着他们的期许与遗憾跑向光明。
      我想每一颗曾经敏感的心都能体会罗琦琦对孤独的恐惧,她孤注一掷地对抗,叛逆和自尊心让她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战役与角逐的“胜利”,却也让她付出了难以弥补的代价,她的英语如是,她与小俊的爱情亦如是。她的性格遭遇吸引了一些内心同样有一处空虚或伤痕的朋友,他们互相汲取温暖,又或者互相伤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处阴暗不愿曝露人前。我很感谢罗琦琦身边每一位朋友,不管他们是否伤害过她,都是因为他们,让我觉得罗琦琦到底是一个幸运的女孩。而她与小俊的爱情,不管最终能不能够修成正果,那份属于年少时光的回忆已经弥足珍贵。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4-2-5 15:08:4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第一次评书,所以个人意见不科学属于正常,字词矫情不干练属于正常,罗里吧嗦词不达意属于正常,感情真挚也属于正常。
    我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初二,我妈推荐给我看的,正因为我妈推荐给我所以选择看了免费TXT,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身为一个学生,省点钱的用TXT虽然不高尚但是也较为普遍。
    可能是由于我小学就开始看各类言情小说的缘故吧,推荐当天的那个下午就把这本书干完了,第一次看完什么感觉我也不清楚了,反正就是觉得还成,可以推荐给朋友,可以让朋友崇拜崇拜我这个有文化的人儿。
    第二次看这本书,是为了以后可以更好的和朋友联络感情,从而让她觉得我是个多么牛逼的朋友这种龌龊的目的。(现在看起来可能觉得好笑,当初那种心态啊不知道怎么说了。唉!)
    上边提到过,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朋友。但问题是我的朋友很多,但我认定的人却很少,所以事实是我一拖再拖从而到了我心水的那个人推荐这本书给我,这样的结局。
     书里有过一段关于累死人不偿命友谊的一点小事儿,那种关系应该和我心水的人与我的关系应该很像(看明白没?)。就是总而言之,我很想和一个人成为朋友,所以我无节操的为了迎合和保持这样一段友谊而做过很多事情。所以这一次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和她之间的关系于是开始了第三次阅读。(第二次阅读因为时间距离太长,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第三次阅读令我印象很深,因为我和心水妹的意见不合——她喜欢小波我喜欢张俊。【这姑娘甚至写了一篇许小波的作文,不过她自个儿是罗琦琦。】
     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有过一样的经历,就是一直以为小波其实是个跑龙套的大哥哥,张俊才是男主,如果不是最后终场的那么一小段,我还是会以为小波只是把琦琦当做妹妹【而已】。
  ----说到这,其实已经跑题严重了,所以请让我继续欢乐的跑题吧。---
     书评我就不打算透露情节了,因为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我自己的回忆远大于书里内容带给我的共鸣。
      第三次阅读之后我就放下了这本书,转战更多朋友和更多小说去了,直到中考。
      我现在正值暑假末尾,我们这里考试时间定的很早,所以将近有三个月的时间供我们折腾,当然,前提是你考的好的情况下。
     回忆中考啊,脑子里都是一堆浆糊,就记得最后做卷子做到上了正式考场给玩的呢,甚至还想睡一觉,完全紧张的氛围都没有,思想都麻木了。
     不过毕竟还太嫩,考试上场之前自个儿不紧张,老师家长也得给你整紧张了。于是那天晚上我把这本书拿出来来看看,缓解一下心情。
      说实话,《那些》不一定是最好看的青春类小说,《致青春》可能更有名些,但是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意义很重大,可能是因为我还没上过大学,也没谈过轰轰烈烈的恋爱,我只有一些很不舍的朋友在身边的缘故吧。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优点是,当你想起这本书的时候不再是罗琦琦的故事,而是你自己的,关于你周围所有朋友的故事。它让我们忘记了罗琦琦而想起了更珍贵的过往,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很多记忆。
     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我妹妹的时候说,一本书的好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可以让你领悟到很多,第二种是可以让你感悟到很多。我认为《那》对于我妹妹来讲可能是第一种,对于我来讲肯定是第二种。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过安东尼的作品,他序言里曾说过可以把书名拆开来读。
     那些 回不去的 年少时光
     你看,字字精炼。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4-6-30 22:08:54 | 只看该作者
  断断续续的看完这本小说,开始看的时候只是用来消磨时间,但是后来愈看越想看,用这本书纪念自己再也回不去的高中,纪念自己即将逝去的大学。以前不理解为什么有人喜欢看悲剧,虽然这本书不是彻彻底底的大悲,但是却是那种小小的淡淡的悲伤,一直抓着我的心,很揪心的悲伤,今天上午看完这本书后面的时候鼻子酸了好几次,我标注了好多话,打算在看一遍。
  关于张俊和琦琦,琦琦在和张俊的这段恋爱中的骄傲又自卑,看似相反的两个词在这个女孩子身上完美的诠释了。我特别理解琦琦的感觉,骄傲又自卑,骄傲着假装不在乎,却又自卑的觉得自己配不上他。我看着为他们着急,可是谁为我着急呢,人人都知道表达才能让别人知道你在想什么,可是我们又有什么勇气去表达呢未知真的太可怕了。我真的希望他们能在一起好好地,用合适的方法去沟通,去爱对方。十年之后,蓦然回首,曾经一味的一切都是错的,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张俊说出那句“她唯一的缺点就是她不爱我”我的心真的跟着疼了一下。这里两个可怜的人。在彼此最好的时光遇到了对方,明明都很相爱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突然理解了那句话“最爱的最后都不在身边”
  关于小波和琦琦,在看前面的时候我就总是把自己幻想成琦琦,希望有这样一个大男孩关心我照顾我,在我伤心难过时候给我依靠。小波真的是一个很让人温暖的男孩子,我开始一直在揣摩他对琦琦的感情到底是什么,是仅仅 把她当成妹妹吗?当我看到在水一方书屋的时候,我明白了 不是,他不是把她当成妹妹,她的一句话他能记着这么久,他能记住她的梦想,并且去帮她实现。我看着看着就哭了。罗琦琦太幸福了 他有小波这样的人爱她。高考放榜那天琦琦一直等到很晚才回去,我猜到了小波一定在暗处看着她,但是还是很心疼琦琦。
  这是三个人的悲伤。
  我们每个人都是罗琦琦,骄傲又自卑的爱着别人,内心阴暗的嫉妒着身边的好朋友,希望自己在乎的人也在乎自己,只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张俊和小波这样的男孩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发表于 2014-6-30 23:59:32 | 只看该作者
  心理学家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所有的行为都受童年的影响,所以,一切的因果都要追溯到生命最开始的地方。罗琦琦的童年在放榜日那天就被封印了,那些曾经一起长大,一起欢笑和悲伤的同学们如今已是相隔天涯,是要感谢他们,那些快乐和疼痛让罗琦琦在不断的成长,不断蜕变。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4-7-7 04:55:23 | 只看该作者
  听朋友推荐这本书时,听了大致内容就觉得很喜欢。自己一直在做乖宝宝,骨子里特别渴望能够义无反顾的叛逆,毫不畏惧的桀骜。
  
  少年时期的懵懂爱情,和姐姐妹妹的虚荣争宠,和老师的明争暗斗,朋友间的小小心思,拼凑出了整个童年,谁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是琦琦经历了更多,心思敏感,成就了不一样的她。看多了电视剧电影中的黑社会打架斗殴,校园中的情情爱爱,看到琦琦能够成为生活这部电视剧的主角,不禁感叹自己的童年自己的青春太过于平淡无奇。但当回忆一点点浮现上来,感觉就像是一个失忆的人突然清醒,大脑中多了太多东西盛不下,只能跟随线索一点点穿起来。我一直扮演着乖乖女的角色,骗过所有人,竟也骗过了自己,现在看当年的自己,何尝不是一个叛逆的孩子。
  
  曾经也爱过恨过喜欢过讨厌过,曾经希望某个人从没出现过,也希望某些人能够永远在身边,时间冲淡了一切后,这些都成为记忆中闪耀的星星,填补一个少女空白的心。每个人以及遇到的人都是一个行星,相遇碰撞后互相改变轨迹,生命中出现的人都不仅仅是过客,而是改变生活轨迹的那颗星。
  
  小学,莫名其妙就成了老师眼里的好孩子,所以也学习动力十足,经常在课堂上被老师夸奖年龄又小学习又好,让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想想当时也是很多男生的女神嘞,不过那时候很敏感什么喜欢的话题,觉得被男生喜欢是另类,男生喜欢女生的方式也很变态,就是欺负到哭,所以那时候我一直特别讨厌男生。直到学校里班里开始出现小混混,对见识少家教严的很多小学生来说,这真是些新奇的生物,也吸引了几乎所有女生的眼光。像小说里一样,坏到一定境界就会被大家仰视。几个男生的出现,摆平了幼稚地以欺负为喜欢的几个男生,也有了一种暧昧不清的东西。第一个男性朋友以误会决裂,他帮我报仇跟别的男孩子打架被老师发现,我们轮流被老师叫去谈话,最后他认为是我向老师出卖了他,和我决裂。决裂那天,我回到家放进一盘伤感的磁带开始边听边哭。放假之后就把他全忘了,此后好像再也没说过话,却也不曾多想或是尴尬,这就是年少无知的好处。五六年级,老师开始找我单独谈话,还会威胁我要找家长谈话,可是还是任性地与所谓的坏男孩玩。六年级,是眼泪留的最多的一年,现在还是很憎恨当年挑拨我和一个男孩关系的那些女孩们。当年也真是傻,总是思想慢半拍,嘴又不伶俐,被别人欺负。我也有两个非常要好的女朋友,整天一起叽叽喳喳,不那么耀眼,却也让很多人羡慕。可惜现在有一个已经断了联系。
  
  突然间不想再提幼稚的自己。算了,就写到这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19#
发表于 2014-8-2 08:39:50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史,每个人的成长中都无一例外的受过伤,流过泪,等到回首,其实最珍贵的不是那几年的时光,而是那些年遇到的人,无论是爱过我们的,还是伤过我们的,或许是两者都有的。一首歌唱的好“痛的让我流泪的人,给的感动一定是最深!”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4-8-30 12:52:48 | 只看该作者
    文中有些内容还是不慎赞同的,80.90年代的远远达不到那么现代化,小女生的心思也无法像作者描述的那么深沉。
  
    最近正好在看《回答吧 1997》,感觉最让我们留恋和怀念的非高中莫属。小学的时候只知道玩儿,初中的时候调皮的无以复加。少有人有罗琦琦那么命运多踹的年幼时光,却是所有人都有一个难以忘怀的高中时代。
  
    骄傲的罗琦琦和同样骄傲的张骏,经过10年的磨平棱角,是不是所有人都希望他们在一起呢?但是他们的爱好像真的并不是那么完整,否则为何张骏10年后在当年的河边看到扔石头的罗琦琦却不敢上前。
  
    但是整本书看下来,我并没有觉得晓波是那个MR Right。番外才发现,或许晓波才是真正懂罗琦琦真正疼罗琦琦那个人。潜移默化之后,罗琦琦的心里应该也是有晓波的。只不过同命相连的感觉,让他们忽视了心中的想法。
  
    这么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虽说不太符合我心中的完美伦。但是最终罗琦琦总会有个归宿,不管是谁,都是极好的。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5 14:33 , Processed in 0.04420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