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温泉洗去我们的忧伤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3-3-28 14:13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温泉洗去我们的忧伤》内容简介:郝誉翔是台湾都市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多部小说、散文、剧本、学术论著,并获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时报文学奖、台北文学奖等多个奖项。《温泉洗去我们的忧伤》是郝誉翔的自传体散文新作,以平和舒缓的形式追忆父母离异后随母亲颠沛流离、不断迁徙的成长经历,是一部忧伤哀婉的“寻父记”,亦是自身最诚恳最私密的人生告白。在毫不隐讳地反刍家族悲情、过往哀伤的同时,是对生命的重整和告别,感伤而张力十足,具有治愈人心的力量。
      往事如水汩汩地流淌,流成了文字之河,引领我进行一趟生命中时间最久、旅途最长的旅行。
      在我还没学会走路时,父亲就在我的生命中缺席。他总是在追,也在逃,从来不曾停留在任何一个人的生命里。
      外来者。流浪汉。逃亡之人。履历不明。
      我背负着父亲的姓氏,像背负着一桩桩不可洗涤的原罪,成为把别人的故事和岁月驮负在背上的苦行僧、老灵魂。我张开手,试图抓住流水一般的时光,它们却如稀薄云烟在指间飘逝,堕入虚空。
      只有泉水无言,把历史尘封的记忆和情感,一一地洗入我脚下的黑色土壤之中……

    作者简介
      郝誉翔,1969年生于台北,祖籍山东平度。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博士,曾任东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现为中正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教授。
      著有小说集《那年夏天,最宁静的海》《初恋安妮》《逆旅》《洗》,散文集《一瞬之梦:我的中国纪行》《衣柜里的秘密旅行》,电影剧本《松鼠自杀事件》以及多部学术论著。曾获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时报文学奖、“中央日报”文学奖、台北文学奖、华航旅行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最新书评    共 1 条

    黑心同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呵呵”了一下,有二:1、又是“忧伤”;2、作者在自序中说不喜欢名家推荐,但是腰封上又是“叮叮当当”的一串名字。不过看完自序又引得我继续看下来,同样有二:1、文辞清淡不乏细致,映上封面的淡绿色很有点“通感”的感觉;2、八点档元素的家族史。(--!好吧,“八卦”是女人的公因式。)    我觉得,这一定是个爱看电影的妹子。(--!好吧,只有这种不着调的称呼我才觉得亲近。)她能用轻声细语的言辞洇晕开一个一个镜头感十足的画面,来讲一个以“颠沛”为主题的故事,她说“说不出理由”地喜欢特吕弗,那便是被他的错总交杂的小宇宙吸引了去吧,她讲故事也是在当导演哪。    有一个地方,我印象尤为深刻,也尤为喜欢。当她想要交待一下自己并未曾亲见的上一辈的情杀事件时(P25,最后一段),你能感觉到,她像是在描绘一个电影的场景。声音,无声的欢乐节奏、噗通的心跳声、嗤嗤的血管破裂声、气球爆裂声、皮鞋声;颜色,红气球、白色衬衣、红色血泊;动态,心跳,血管爆裂,气球铺天盖地地飘来又爆裂,皮鞋来到眼前。具有张力的音效、视觉冲击的色彩,这都太像是电影片段了,“就仿佛有无数的红气球铺天盖地地朝他飘来”这又带上一些实验电影的感觉。对我来说,映入眼里的是线性排列的文字,但是流入大脑就汇成了立体的画面,看这一段实在是种过瘾的体验。大概,她把听来的故事先在自己大脑里电影化,再讲给别人听吧。    除却语言叙述上的惊喜,这其实是个实在够压抑的故事,封面上“异乡人、外来客”六个字似乎一直缠绕在这一家人身上。作者那段阴暗公寓闭塞角落里的童年记忆像是发了霉一样,我感觉这更是因为“父亲”这一角色的缺失,在这段孤单的成长史中,父亲鬼魅一般偶尔出现又不声不响地消失,这更加放大了父亲在这里的影响。    想来父亲真是将“颠沛”二字诠释了个透彻,一路从大陆颠沛到台湾,最后连名字都不是自己的,从这一个女人颠沛到另一个女人,最后却在一间出租屋里选择自杀。他来来去去地在找什么?我猜,排遣漂泊旅途的孤独感吧,像是房子之于母亲,像是学业之于“我”,像是年轻姑娘之于父亲,像是各种所求之物之于YMS以及其他排不上的字母的女人们,但这些又怎么能是长久可靠的呢。这让我想到,某次实习期间有一次外出,回公司的时候出租车被吭哧吭哧地堵在立交桥上,看着前方艳名远播的“大裤衩”我想,最后我将什么都剩不下吧,所有的时间、热情都投给了这个堵得不能再堵的“心脏”,我在这熠熠生辉的帝都是要做什么呢?所以,在他们有空停歇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想,我这一路是在做什么,就像是河内街头的老白人,“奇怪自己怎么会走到人生的这一步”。温泉洗去的忧伤,应该是独行路途上的风尘吧,但路途一直向前,风尘一直不断。    让人觉得感动的是,最后“我”凭着父亲死前的一张登机牌,逆流而上,寻找父亲的最后一夜。这是最近的距离也是最远的距离,近,是你能看其所看,闻其所闻;远,是即便你能感到自己与他并肩站立却仍不能感其所感。可我又觉得,这糟糕的一段路上,是父亲最能充盈“我”心间的时刻,甚至比他陪伴“我”时更能感受他的存在,尽管感受得迷惑又痛苦。所幸最后,我们算是互相谅解了吧,尽管明知这一段父女之路上颠沛坎坷,可“我”仍愿意在他的手上来到这个世界。    我们不需要彼此间分分毫毫都了解得很清楚,只要一想起你便减少一些人生来路上的疑惑与孤独,摸掉一些尘埃再上路,这大概便是父亲了。     详情 发表于 2013-7-31 23:34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3 22:58 , Processed in 0.288249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