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略论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3 21:5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3:45: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间接路线是当代英国战史大师
      李德哈特毕生所提倡的战略观念。
      在《战略论》一书中,李德哈特以
      西洋军事史上的三十场战争,二百
      八十多个战役的研究为例,归结出
      间接路线为最有希望且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35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7 12:15:27 | 只看该作者
      算是一本好书,不过对李德哈特的“间接路线万能论”实在不敢恭维...而且把每次失利都解释为对方采用了间接路线战略,果真是学究气十足的作品。再加上此书写作年代久远,部分史料未经过严密考证。方法上又以质性研究为主,对量性研究有所忽视,故而数据论证不足。
      
      最简单的例子,在分析太平洋战场胜败时,从未提到美日的造舰能力差距,乃至工业和国力差距。抛开工业产量谈战略,我认为是不太合适的。而且,一场战争的胜负难道真的是纯粹取决于战略高明与否吗?我认为不然。因为战略是一种方法,究竟该采用哪种方法(战略),则取决于双方的地理位置、国力差距、目标差异等等,不专业的叫法是“战略形势”。战略就是对战略形势进行分析之后,确立的。问题在于,我军战略形势与敌军可能有很大不同,所以采用的战略也有所不同。因此,我认为战略只有适合自己的战略形势与不适合之分,并无高明与否。或者说,采用的战略符合我军的战略形势,即为高明;不符合,则不高明。但无论如何,参照物是我军,任何对战争史上战略的分析,都要立足于我军的战略形势上,不可能脱离这些形势。所以,如果抛开战略形势于不顾,单纯的去对比双方战略,得出”间接“必将战胜”直接“的结论,未免先入为主了。以太平洋战争为例,李德哈特对美军的跃岛战略赞赏有佳,认为这是他宣扬的”间接战略的另一种形式“。还有,后来又写道,“在整个后期的作战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值得注意。美军在每一次采取越岛跃进的迂回机动的,总是在目标的选择方面迷惑敌人,使其无法判明他们的主突方向,同时又能利用敌人防御中的弱点来发展自己的胜利。这样一来,他们的每一次突击行动都在战略上具有间接性,保障了作战的胜利。” 事实上,决定后期作战胜负的真的是间接战略吗?如果在后期的作战中,日本拥有和美国相同数量的航空母舰,美军是否还敢深入日本海军的后方基地,或者分散兵力进行迷惑式的袭击作战呢?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迷惑敌人的佯攻袭击作战,本就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在美军运用之前,山本早就反复使用过了。但是,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经常使用三到四个航空母舰特混大队进行广泛袭击,使日军难以辨明美军的主要进攻方向。与其称这是佯攻,不如说这是外线上的同时出击,每一个方向都投入了相当多的兵力,成功率自然很高。能够采用这一方法,是因为此时美国在航空母舰数量上,已经远远超越了日本。如果双方的航空母舰数量持平,那么很难想象美国会分散兵力进行这种袭击,因为一旦与日本的机动部队相遇,美国的特混舰队将不得不在兵力劣势下迎敌。所以,是作战力量上的优势,使美国具备了实施间接路线的条件。打赢一场战争,靠得是优良的战略形势与与之相应的正确的战略方法。抛开敌我形势去谈方法,无异于空中楼阁。李德哈特认为决定一场战争胜负是战略的高明与否,然而战略归根到底只是一种方法。决定战略的是战略形势,而决定战略形势的各种因素,才是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在战争史上的某些战局中,战略方法自然具备决定性因素,甚至有依靠高明的战略方法来挽救不利战略形势、从而反败为胜的例子。但是,不能因此断定整个战争史都充满了这种例子,如此断定是十分武断的。至少,第二次布匿战争与太平洋战争,胜负并不是纯粹因为胜利一方采用了间接路线战略那么简单。
      
      最后,个人认为李德哈特十分适合写战例的战略分析,即对某次会战或某次战役,进行战略分析。但对于一场战争的胜负,其观点完全从战略高明与否这种头脑游戏上出发,就十分偏狭了。更不用说他想把这种观点当作一种战争史上的普遍真理继续论证。相比之下,他的老师富勒,作为一名退役的职业军人,在写书时注重客观事实和辩证分析法,展现了更高的军事学术功力。
      
      附
        
      1943年,美军第58特混舰队包含4个特混大队,每个特混大队包括2艘大型和2艘轻型航空母舰,有1-2艘快速战列舰,3-4艘巡洋舰和 12或15艘驱逐舰。相比之下,联合舰队只能使用翔鹤、瑞鹤和瑞凤3艘航空母舰。也就是说,美军一个特混大队的航空母舰数量都超过了日军的机动部队。在这种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下,美军采用多线出击、迷惑敌军的战法,成功率是很高的,日军兵力处于劣势,又要分兵把守岛链,很难有效集中兵力,机动部队因实力不足无法分兵作战,疲于奔命也是没有办法的。与其说是美军战法高明,不如说是实力雄厚。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8 07:44:45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国内战士出版社1981年内部发行过,由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翻译,比较流畅,但一些地名人名的翻译有些问题。
          此书不同于《战争论》等理论著作,而是通过分析战史以说明理论,揭示出了战争中种种部署的优势与不足,简单易懂,相信每个人读完此书后都会对他的“间接路线”印象深刻。
          但作者所谓“间接路线”就是中国古代兵书中所说的“奇”,而此书过于强调间接路线的重大作用,让人感到只有采用间接路线才能事半功倍,不能使人对战争有个全面的认识,反倒不如《李卫公问对》中对“奇正”的综合分析全面。此外,作者在此书中对一战、二战的叙述较多,几乎超过了三分之二,或许一战二战体现出的战争艺术水平更高罢。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28 01:17 , Processed in 0.0647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