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3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士兵突击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3:4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士兵突击》是一部展示军人的小说。这部小说中的士兵叫许三多,这个“阿甘”似的士兵,在中国军队严酷的训练中百炼成钢,演绎了一则从乡村到军营的成长故事。许三多像是两个人,可根子里的他还是让你佩服、让你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34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0 17:26:30 | 只看该作者
      兰晓龙,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因为《士兵突击》。
      记得,那是在2007年,在我初二,在《士兵突击》早已火了一年之后,我终于看了这部电视剧,我终于没有错过与《士兵突击》以及兰晓龙相遇的机会。
      其实我一直是不喜欢甚至是讨厌军旅剧的,看到绿色的军装,下意识的换台换台,一直如此,直到2007年。那一年,我机缘巧合看了三遍《士兵突击》的同一集,班长史今退伍的那一集,在没有任何前情铺垫甚至我连角色都认不清的情况下,我哭了三遍。就是那样,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只是觉得很伤心很伤心,只是觉得被勾起不知道哪来的情绪,只是觉得被与我生活看似完全没有交集的一群陌生人的故事打动了,然后我想,或者,我是不是该看了这部剧。
      然后,就是一发不可收拾。
      像是中了毒,上了瘾,着了魔,其实那明明并不是个悲剧的结局,可那种情绪徘回在我心里,挥之不去,总是会莫名其妙想起其中的情节、台词、人物,总是忘不了那部戏里的每一幕。
      然后,我用了三个月,我去看《士兵突击》的贴吧,我去看网友写的剧评、后续同人,然后在心里为每个人物编出完满的结局。我看到很多很多和我一样的人,因为怎么都放不下,所以在贴吧里交流沟通抒发表达,聊以“解毒”,于是我们有了一样的代称“突迷”。
      时至今日,我都忘不了那段日子里的种种感动。
      士兵突击吧是我见过素质最高的贴吧,在这里,没有没完没了的水贴脏话谩骂,只有一段段真心实意的表达,随意挑出一篇,都能让人读到声泪俱下;你见过贴吧网友的评论集结出书吗,这里就有,还远远不止一本;一次见面会,一个粉丝抱着半人高的网友文字打印版送给袁朗的饰演者段奕宏其实我们不是多么有才华,只是,被真正的打动,只是,真的有什么触及了心底最隐秘最真实的情感。
      “突迷”是我见过最善良最阳光的一群粉丝,那一年不知有多少好人好事捐款义工的留名就两个字“突迷”;到目前为止,“突迷”们正在为第五所幸福时光希望小学的筹款而努力其实不是我们多么善良多么高尚,只是,被真正的打动,只是,真的有什么教会了我们,别再混日子,好好活,做点有意义的事。
      然后,我成为了兰晓龙的脑残粉,我很骄傲的这样说。我愿意成为他的脑残粉,也很荣幸很庆幸成为他的铁杆粉丝。
      我看了他其他的作品:《零号特工》、《生死线》、《我的团长我的团》,看完了小说又等电视剧开播上星。
      他一直没有让我失望过,一直没有。
      前段时间又去回顾很多看过的片段,然后又一次次被吸引、被感动、被激发想再看一遍的欲望,然后我知道,很多东西我一直没忘记,很多东西打从我知道兰晓龙的第一天就被埋进了我的心底,然后和我长在了一起,再也扯不出来了。
      那是一粒种子。
      一粒种子,很小很小,却可以有不可预测的力量。
      为什么三个月都拔不出来,是因为多了一颗种子,它改变了或者说重立了我的三观,它让我迷茫,它让我困惑,它让我不知所措,然后它教会我如何思考,它教会我如何去面对生命里逃不掉的种种命题,它教会我要怎样看待自己看待人生看待这大千世界。就好像井底之蛙一旦有朝一日出了井,看到了广袤的天空与原野,会被震惊,会怀疑此前所有一切生存的意义一样,我震惊,我怀疑,我用了三个月,但我至少明白了一件事,无论如何,我不想再回到井里做那只井底之蛙。
      我可以很坚定地说,兰晓龙,是改变我人生的一个人。在考进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之前,我一直希望能进中央戏剧学院影视文学系做兰晓龙的师妹。种种原因我没能达成这个愿望,但他对我的影响一直都在。
      永远都记得他带给我的那些感悟。
      
      
      《士兵突击》教我回归。
      一个傻傻的农村孩子在进入军营后,历经种种挫折,然后逐渐成长,变得坚强,学会担当。
      在太平安定的时代里,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许三多”,“他”很傻,很天真,很单纯不,不是,应该这么说,我们心里都曾经住过那样一个简单的“许三多”,但是人生,是很艰难的旅程,我们的生命里遇见过太多失望、伤心、无奈,然后,我们累了,我们绝望了,我们选择冷漠,我们选择放弃,对别人也对自己,我们不再坚持了,不再相信什么了,我们一天一天的“混日子”
      可是兰晓龙出现了,士兵突击出现了,他告诉我们:“别再混日子,小心让日子混了你。”他告诉我们:“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他告诉我们:“不抛弃,不放弃。”
      原来是这样吗?是这样吗?不是这世界太复杂,不是这人生太艰难,是我们自己,先绝望,先冷漠,先放弃。或者兰晓龙写的那个世界太美好太理想化,但他让我们看到希望,看到一种“可能”,可能并不是许三多运气多么好,只是我们自己,先封上了自己的内心,于是错过了生命里那些属于我们各自的“史今”“高城”“袁郎”“伍六一”;可能只是我们自己,先变得复杂冷漠功利浮躁,于是怎么也看不到那些明明就在我们身边的美好;只是我们自己,先放弃了一切,故作意兴阑珊看破一切的冷眼旁观,不作为,不愿作为,不想作为,于是我们痛苦着空虚着混过一天又一天,却固执着不肯改变
      《士兵突击》是写给“成年人”的童话,写给那些弄丢了自我的“大人们”,写给那些浑浑噩噩的“聪明人”,叫他们找回尘封已久的心底里的“许三多”。
      
      
      《生死线》教我坚持。
      有人说:“如果《士兵突击》教会我们‘不抛弃、不放弃’,那《生死线》教会我们越是困难越要活着,活着,才有希望,活下去就是胜利。”我很赞同,兰晓龙对于生命的见解总是很简单,简单到让人觉得荒谬,但细细想去,却有无限的深意。
      《生死线》,四大主角,智者、草莽、天才、将帅,在抗日的过程中相互扶持。
      八年抗战,那是个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时代——乱世。那个乱世,家国沦丧,前路茫茫。那是个真正令人绝望的时代,但不是所有人都绝望,乱世出英雄,英雄造时势,那四个人,愿意将民族兴亡,用一生担当。
      “一群只知道哭泣的人,如果有一个能继续坚持他的欢笑,那么所有没瞎的就都能看见星星。如果一千年的夜里只有一个晚上出现星星,那么从此便有人相信天堂。”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句话。
      那四个人相互扶持,一个人的相信变成一群人的坚持,然后变成很多很多人的信仰,然后一切慢慢变得不一样,然后相信的坚持的信仰的,变成了真相。
      原来很多事,坚持到底,真的就会有希望,真的就会变成真的,原来我们都是可以有改变的力量的,只要努力的好好活着,好好坚持着,很多事,远没有那么难以企及。
      “人这东西,他自个儿就是他自个儿的希望!”
      
      
      《零号特工》(兰晓龙最新重写版《好家伙》)教我宽容。
      “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他的学校是大地和山川。”
      “信仰和生活不是把自己烧光,学会仇恨不是把敌人烧光。”
      “我们本来可以让日寇的血染红大地,可我们倒在用中国人的血涂抹天空”
      日本虎视眈眈的年月里,军统中统共产党,多方势力相互角逐,老一代的人们,曾经有着少年中国梦想的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有的选择争权夺利,有的选择屈服苟且,还有的,还有那个清癯的老爷子“青山”,选择宽容,选择与军统中统求和,以期能够真正联合抗日,哪怕要付出的代价是生命,依旧虽千万人吾往矣。
      年轻的一代,看着上一辈的恩怨,愤怒过,绝望过,然后走上和上一辈或同或不同的道路。
      当“芦焱”明知军统的“屠先生”要除掉他却依旧为了中国的未来去破坏日方的阴谋,救了军统的领军人物,当他从容的被捕面临死亡,当他毫无畏惧的看着依旧要杀共产党的“屠先生”,大声地愤怒着:“大阴谋就是,日本人来杀我们了,日本人一直在杀我们。你们是聋子吗,你们听不见吗?你们是瞎子吗,你们看不见吗?你们是傻子吗?是白痴吗?”“从31年到41年,我他妈又老了十岁,而你们这帮不要脸的老不死的还在这同室操戈,自相残杀!”我看到“青山”的影子,他像是年轻的“青山”一般,愤怒过绝望过,但假如我的死亡可能会使这一切变得好上哪怕那么一点,那么好吧,送死的人,来啦。
      “芦焱”坚持着“青山”的路,而“时光”忘不了“青山”说的那句:“原来你心里还有山河破碎这四个字啊,为了你终于想了那么一下,我心甚慰”选了和他一直追随的“屠先生”不一样的未来——年轻的一代,不忍心给自己的民族那样的未来,所以走向合作,走向联合抗日。
      这世上有很多东西很重要,比如生命,但为了更多人更多生命,有些选择,有些宽容,是必要的。
      我经常觉得,美国是最会输出自己价值观的,我们逐渐被他们的价值感动接着认同。而中国,在这方面,往往用力过猛,说教痕迹明显,反而令人心生反感。但这部《零号特工》让我接受了他的价值输出,我认同我接受,并且深为震撼
      
      《我的团长我的团》教我
      教我,什么呢?其实我真的越发不知道我到底懂得什么了,其实兰晓龙每部书可挖掘的东西都很多,都绝不是一两句话可以概括出来的。
      兰晓龙的小说我个人都非常喜欢,可能最广为人知的是《士兵突击》,但我本人最喜欢的文本就是这一部《我的团长我的团》。
      看完这本书,我只有一个感慨:明明是那么好笑的场景,那么好笑的情节,那么好笑的对白,我却看出了满心的苍凉。
      看上去很矫情吧,是很矫情,但的的确确是我心里最真实的第一感受。
      书里的炮灰们在各种插科打诨浑浑噩噩聊以度日,而我们站在离那个年代很远的地方,站在更高一级的历史的台阶上,看着那些人物走向他们自己的命运,走向我们都知道的最终章——那不过就是个死而已,挣扎了那么久,想要活的愿望那么强烈,终归逃不掉,终归挣不脱,终归也不过就是个死而已。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1944年,中国西南怒江东岸,兰晓龙虚构了一个地名叫做“禅达”,然后把来自五湖四海的溃兵和那个说着“国难当头,岂能坐视”、“军人之命,与国同殇”、“仗打成这样,中国军人再无无辜之人”的虞啸卿带的一股精英放到一起,然后带着溃兵们逃回东岸的那个兵油子龙文章,那个只希望“让事情是它应有的样子”的龙文章,找到了能收复西岸的方法,然后本来可以就这么混下去的溃兵炮灰拼了命去争那个收复他们曾被迫放弃过的西岸的机会,去争那个去死的机会,他们说:“你让我们有了不该有的希望,明知道会死可还是在想胜利。”再然后,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国军高层的政治角逐让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成为了真正的炮灰,真正的牺牲品。
      “禅达”其实就是“China”的谐音,五湖四海的溃兵其实象征着这个民族。谁不怕死?谁都怕死,所以溃兵们放弃西岸后千辛万苦逃回东岸;可是某些时候某些东西比生命更另人难以舍弃,“把头抛过东岸,身子留在西岸”,所以溃兵们拼着死也要回去西岸,还这笔心里的债,也向日军讨这笔血债。兰晓龙写的其实不是国军,他要写的其实是中华民族的每一份子在那个凶险的乱世里,哪怕曾退缩恐惧,哪怕曾动摇犹豫,但终究为家为国,牺牲了曾经最珍视的一切,奉献了能够交付的全部。
      中国远征军,兰晓龙是中国最早去关注这段历史的作家,他带着这段被忽略的历史,这些被遗忘的人,从烦乱嘈杂的文学界里生生劈出一片干净安宁的空地,沉淀冷静了我们浮躁空洞的灵魂,带我们一遍一遍祭奠那些永远留在中国西南的英灵,带我们一次一次探索那慌乱年代里中华民族的内心,带我们一步一步追寻现今我们应怀揣怎样的信仰。
      凌晨写至此处,发现有时语言竟是如此这般苍白。心意难平,只能向着西南方向,深深一拜,遥敬腾冲国殇公墓下埋的十万忠骨,敬你们心中的家国大爱,这份大爱,融化在怒江水里,生根在高黎贡山,依附在腾冲城上,化作无形的却最坚实的壁垒,保卫着祖国,守护着中华民族,撑起了中国西南之上最高远明澈的天空。历经时间淘洗,依旧岿然不动。
      在我心里,兰晓龙在《我的团长我的团》里所倾注的笔力更胜从前,他的每一字每一句说的都好像是梦呓,是扯皮的浑话,是些无所谓的琐事,可是一点一点读下去,才发现那是张网,每一丝一线都在慢慢把你缠绕围裹,你好像并没看到什么,却有着无法表达却真实存在的情绪,只觉得很痛,很伤,或者深刻的东西,往往都不能令人感到愉悦。
       “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要安逸,就这毛病。多少年来这是个被人钉死了的死穴,一打一个准儿。”
      “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去过不少地方。北平的爆肚涮肉皇城根、南京的干丝烧麦、还有销金的秦淮风月、上海的润饼蚵仔煎、看得我直瞪眼的花花世界。天津麻花狗不理、广州的艇仔粥和肠粉、旅顺口的咸鱼饼子和炮台、东北地三鲜酸菜白肉炖粉条、火宫殿的鸭血汤臭豆腐、还有被打成粉了的长沙城……没了都没了,我没涵养。
          没涵养,不用亲眼看到半个中国都没了,才开始心痛和发急;
          没涵养,不用等到中国人都死光了才开始发急心痛。
      好大的河山,有些地方我也没去过,但是去没去过铁骊扶余、呼伦池贝尔池海拉尔和长白山,大兴安小兴安、营口安东老哈河呢、承德郭家屯、万全滦河白河桑乾河、北平天津济苑镇头包、历城道口阳曲开封郾城……
          我是个瞎着急的人,我瞎着急。仨俩字就是一方水土一方人,一场大败和天文数字的人命。
          南阳襄阳赊旗店长台关正阳关颖水汝水巢湖洪泽湖镇江南京怀宁,上海淮阴苏州杭州黄浦江太湖南通
          屯溪六安九江武昌汉口修水宜昌,怒江以西宝山腾越铜钹还有我们身处的禅达……
          不拉屎会憋死我们,不吃饭活七八天,不喝水活五六天,不睡觉活四五天,琐事养我们也要我们的命。
          家国沦丧,我们到已经活了六七年……我想让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样子。”
      有人说,《我的团长我的团》是部招魂剧,招中国人五千年的魂。
      也有人说,兰晓龙尽了文人的本分,却有超越太多中国文人的良心。
      记得兰晓龙曾有句话:“《士兵突击》讲了啥?我不知道。它是你们的,你们从中读到什么得到什么,也是你们的。“所以若说这部书真教给我什么,我想,大概,就是那种承担着家国责任感的人文情怀吧。
      
      
      兰晓龙,是我心中的一片森林,广阔辽远,无边无际。
      在我十四岁的时候,我与那片森林不期而遇,他在我心里洒下一枚温暖柔软的种子。
      他没有告诉我种子会长出什么,他只是静静地呆在那,他只是在展示着他自己的广阔辽远无边无际,他只是说你们读到什么得到什么都是你们自己的。
      然后,我永远忘不了他所创造出的那些人,那些故事,那些话语,那些心底蠕动的情绪
      然后,种子生根了,它在我心里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我知道,它爱着那片森林,它向往着那片森林,它梦想着成为相似的一片森林。
      
      兰晓龙,我是真的真的非常非常庆幸,在我苍白迷茫乏味空洞的青春年岁里,遇见了你。谢谢你,让我十四岁之后的生命,有了明晰的方向与无限的动力。
      种子,在朝圣着心里的那片森林。
      种子,在努力成为森林的路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 05:19:26 | 只看该作者
      电视剧看过n多遍,隔了很久,突然又想起里面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又一口气看了一遍电视剧,依然激动!带着强烈的热情买了书,最大的感觉,书比电视剧交代得更完整,尤其是人物行为发生转变和坚持时,思想上更有说服力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 05:49:3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次看这本书,之前是在高三。都是容易多想的阶段,都很颓。
            对于我来说,再看这本书依然会觉得沉重,觉得有很多东西没想明白。
            因为是军事题材的书而开始接触,到后来发现其实写的是人生,是一个人该怎么活的课题。
            刚开始觉得许三多傻,后来觉得他才是活的最明白的人。一个单纯善良的人开始懂得人生规则、懂得该珍惜的和该舍弃的,那么这个人将是无坚不摧的。
            看许三多的成长,就像在看自己。二十一岁他失去了班长,可学会了自立。二十二岁他没了七连,可懂得了荣誉。二十三岁他和从前断掉了联系,可得到了现在。
             我喜欢他的笨拙,那是一个人最为原始、最无保留的状态。很多时候看他的窘迫,我会看到过去某个时刻的自己。他只是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可是老犯错,手足无措中对自己失望、继而绝望,觉得自己不可救药。我们又何尝不是,当你费尽心思去表现自己,对父母、朋友,或是另一半,而得到的却是嗤之以鼻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这个状态吧,一言以蔽之——觉得一无是处。
            许三多是幸运的,他遇到他的班长、他的伍六一、他的袁朗,有人引导的成长还不算太惨淡。印象最深的应该是他独自看守七连的日子,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训练、自己跟自己说话。然后懂得做事不是表现给别人看的,自己的人生是做给自己的。身边的人再多,也终究会离你而去。只不过有的人是一段优美的旋律,而有的人则是刺耳的噪声,书写你自己乐谱的人只能是你。
            再反观成才,这个精明的有些过头的聪明人。当被老A拒绝,被袁朗狠批后,开始觉悟。他的目标太明确了,明确到他根本就不关心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一个人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做的所有的事都是为了表现给别人看,这样的人生多无趣,这样的人又何曾做过自己。
           做人应当是一棵树,而不是电线杆,不能为了出人头地,为了那个所谓的目标,而把所有的枝枝蔓蔓全部砍光。这样的人又怎么能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呢。
            看完整本书,从个人兴趣角度出发,还是最喜欢前60%的内容,比较容易让人热血沸腾。
            是本不错的书,听说是个文艺兵写的。那么,向你致敬,士兵同志。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5 08:04:15 | 只看该作者
      不管怎么说,许三多一直都打动我,入戏很深,每一次看电视,每一次看看书,都会有很深的感觉,自己失去的时候,是否可以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从来都缺少一种那样的气质来支撑自己的生活,除了坚持,一无所有。。。多好!值得我一直珍藏!!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5 16:03:16 | 只看该作者
      “我走了,能割掉你心里的最后一把草……”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里也是很痛的吧。他看着三多像无赖一样拖着他的行李箱,看着六一伫立在窗边手里把玩着那盒已经抽完再也舍不得扔掉的香烟,是的,他都看见了。他的小眼睛里流着那么多的泪,正如在天安门广场在老七的怀里。阿甘老白的心里铁定不会比三多好受吧,他是那样呵护着他们,而今似乎他的心里只有三多。他走后,六一几近哽咽地向那团扶不起的烂泥巴申讨“我唯一的朋友,被你枪走了……”他,当了九年兵,因为一个所谓的“承诺”,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对六一的情,他对三多的义,他对老七的无比顺从甚至崇拜换来了六一那条硬汉的眼泪和永远的友谊,换来了三多的成长和深深的眷恋,换来了老七的欣赏甚至溺爱。他说“每个人心里都开着花呢,一朵一朵的,多漂亮啊”,他说“有些事只有受过点伤后才会明白”,他说“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从天南到海北只是一抬腿的距离……”从一开始就习惯了他俗气暧昧的笑,习惯了他的奔跑,再也不会忘记他的眼泪,他那充满魅力的声音,他那雨中的背影,他那帅气的军礼,忘不了了,再也忘不了了……
      
              我不知道史今为什么会那样吸引我,他不是老七,没有那样显赫的家世,不会永远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虽然我们知道老七有足够的资本来为自己骄傲;他不是吴哲,没有军事外语双学士、光电学硕士的光环在身,不会被人称作是军中骄子;他不是六一,他不会宁折不弯到那样的境地,宁愿离开部队也不愿让自己这样一个瘸子在部队里混饭吃;他更不是袁朗,没有那样的魄力足以震慑所有的南瓜。也许你会问,那他有什么?
      
              记得史今第一次出场是在许三多体检的医院里,他的背影俨然是一个在部队里磨砺已久的老兵,大概谁都会为指导员何红涛对他的赞不绝口而感到惊异,一个士官,竟被他说道:“你看兵的眼色比你们连长还毒。”史今默笑不语,也许他对这样的评价已习以为常,但是他的眼里看不出丝毫骄傲,似乎指导员是在说别人。在成才的家里,史今似乎被成才略带滑稽的演讲感到难堪,看到村民们不停地鼓着掌,他也只能极为勉强地笑了笑。正如一切刻画英雄式人物的文艺作品,《士兵突击》也难落俗套,被他的父亲称作是龟儿子的许三多就这样和人生的第一位“伯乐”见了面。史今看着许三多笨拙地扒着碗里的饭,他再也不能将这样一个少年与中国军人联系到一起。史今无可奈何几欲夺门而出,然而许百顺似乎心有不甘,他开始对许三多拳脚相加。已在门外的史今再也无法忍受了,他冲进小院,歇斯底里地喊道:“一年,一年,一年的时间我把你的儿子培养成一个堂堂正正的兵!”之后的故事我不想再写,再写下去就是对兰小龙编剧的亵渎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17 14:29:4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剧本中有很多值得记下来的台词。249写的很煽情。把我想说的和没想到的都写出来了。
      这些话至少让我有感触,让我在大半夜看完辗转反侧热血沸腾头脑发热,会反思过去,唏嘘现在,展望未来,乱七八糟的想些问题。
      为此,我要把他们摘出来。与君共勉。
      老马复员走时,送给许三多的话:“你傻得就像猿人进了城市似的,大公无私得就跟个孩子似的,踏实起来跟个没知觉的石头似的。我羡慕你这份不懂事,无忧无虑的,我想你懂点事,又怕你懂了事就没这踏实劲。你不知道你那份踏实有多好,要有这份踏实劲,李梦那两百万字的小说就该写出来了......”
      成才跳槽去一连的时候,告诉三多他舍不得狙击步枪,做什么都要付出代价,而且这个代价肯定比你想到的......要贵。
      史今要走的时候,对许三多说:“看着你现在的样子,总想起你在下榕树的样子。我都记得。像只被骂晕的小狗,总找不到昨天埋的骨头,还总在找。未经许可,把你练成今天这样......也不知能不能让你更幸福。”
      伍六一跟许三多说:“他(史今)说你那么伤心,害他也伤心得要死了一样。死过去又活过来,忽然一看,世界好大,可以很有意思地活下去。他说谢谢你,有些事要受了伤才能明白。”
      高城要离开七连的时候对团长说:“最重要的是先做好手上的事情,我这两天刚接触一个人,错误之皇,每做对一件小事就被他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有一天我一看,好,他抱着的已经是让我仰望的参天大树。他教会了我这些。”“执拗是傻子的活力。可现在看来,信念这玩意真不是喊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我们也太聪明了点......”
      袁朗对许三多说:“不是守候一生的年岁嘛,二十二岁应该是跑着跳着,论追求就两字,新鲜。”
      许三多要离开七连去老A时。“从不抽烟的许三多,被烟呛得不住地流着眼泪。在泪水中看见一个自己,很多个自己,各种各样的自己,投降的自己,孱弱的自己,哀怜的自己,悲愤的自己,欢乐的自己。”“我来的时候只带了一肚皮患得患失,走的时候行李多了很多......我走的很富有,是一个有财产的人。”
      走前跟新兵们说:“我的父亲跟我说,好好活。我的班长跟我说,做有意义的事情。我是个笨人,偶尔做对一件事会让旁边人都替我庆幸。我只好跟自己说——尤其在这个要走的时候更得对自己说——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情。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好好活——这是傻话,傻人对自己说话......聪明人可能用不上,聪明人会问什么是意义......我不知道......”
      成才在老A被淘汰出局要走时,跟三多聊天。
      “许三多,当了三年兵,你能想起......每一天吗?”
      “能啊。每一天。”
      “我昨天拼命地在想,什么都想不起来。能想起咱们家想起咱们俩,其他全空白。我怀念钢七连,又臭又硬的钢七连,我的七班,可想不起他们,我把自己想哭了,可想不起一张脸一件事。你是一棵树,我是电线杆,为了出人头地,我把所有的枝枝蔓蔓全部砍光。”
      许三多:“不是的。”
      成才:“是的。离开家乡的时候,你把自己打开,我把自己关上。”
      许三多:“不是这样的。”
      成才:“是这样的。现在,我回去找我的枝枝蔓蔓。”
      许三多23岁生日,在执行任务,“成才、六一、班长、爸爸,你们知不知道?今天我二十三岁。像往常一样,又要在岗位上度过这一天,旁观、做分内的事,这样过了这一天。二十一岁我丢了班长,二十二岁我没了七连,二十三岁我会失去什么?”
      同一天,“这是我二十三岁的生日,似乎全世界都知道这个平平无奇的辉煌日子。二十一岁他失去了班长,可学会了自立。二十二岁他没了七连,可懂得了荣誉。二十三岁他和从前断掉了联系,可得到了现在。”
      “今天我二十三岁。二十三岁我失去了天真,一个杀死了同类的人再也不会天真,明白了死亡就没有天真。”
      许三多再见到五班时,“旗杆下的队形成才是队首,如果以前的成才一直紧张不安,一向计算得失,那么现在他有了另一种气质——一个比大多数人更清楚自己重心的人。”
      。。。。。。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8-18 02:29:1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除了不抛弃不放弃,我还能记得什么,我想就是这句:最后的最后,还是人与人的战争。
      
      太形象了
      
      这句话可以说在任何场合,任何职业,任何身份,任何时刻,都值得人反复去回味,此刻的我们,在武装的一切,最后还是人与人的战争。
      
      所以 我们需要武装自己,让自己进化成更好的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8-21 12:18:23 | 只看该作者
        因为看了太多的评论,太多别人的文字和思想,觉得自己的思想已经被融合,而且鉴于文笔平庸,所以本不打算写一篇总结。但在朋友的鼓励和期待下,加上本身喜欢总结的性格,还是决定为自己的这段突迷生活画上个句号。尽量讨论一些没人或少人关注的部分吧,因为其他的实在是讨论得太多而大家的想法基本大同小异。主要从戏里戏外2部分来阐述吧。
        先说说我与《士兵突击》的缘分,大约是在去年陆续听到有人在推荐在说好,大致了解些内容,一看就是我喜欢的类型。而且一次实验室seminar老板在训人后一个老师向他推荐看《士兵突击》,这就让我更好奇了。不过由于一直没去主动下载,所以直到去年12月初遇到拥有它的人之后才有机会欣赏了它的魅力。于是开始每晚和室友一起分享。
        第一集的开头演习部分过得很艰难,没头没尾的,节奏也很快,一直挺着终于等到了乡间部分的出场。和大部分人一样,一开始就被史班长的亲切、真诚及血性所打动。接下来让我有所诧异的是新兵连后许三多居然没能被班长带走,虽然这完全合情合理,但我就在纳闷儿了,许三多一人在草原上后面还怎么发展呢?
      
      草原五班
        看的评论发言中五班的比例是很小的,但细细想来我觉得这个集体其实可能是大家最熟悉接触最多的。整天浑浑噩噩的,没有明确的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我想现实中可能很多人都是在这样“混日子”。其实这种状态从学校就开始了,完全按规则办事的学生干部往往不受欢迎,甚至被排挤,因为他们不懂变通,不会替不想交作业的同学掩饰。生活中人们会对见义勇为却没得到好报的人表示叹息,甚至觉得他们傻。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偶尔会有些积极向上的人对身边的环境很不满,常常想为什么身边的人不能都像我一样呢?我身边就有一些这样的朋友,其实我曾经也是。看着李梦、薛林、老魏对着许三多吼着“白痴、二百五”时,我就想到了当初自己现在看来有些傻的执拗,后来我逐渐明白了你不可能改变环境,只可能改变自己、优化自己适应环境。但适应环境并不意味着要被环境同化。许三多在草原五班上那群很像我们身边的环境中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并最终影响了别人,我觉得这段特别有现实教育意义。每个正常人内心都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只是一开始许三多的作为让他们对照自己无颜以对,所以会有排斥甚至仇恨的心态。后来解开了心结--“我们为什么不能修路呢?”--就打开了他们通往美好的道路。我们很难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优化环境。比如选择出国留学,比如选择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但实现了之后你可能还是会发现新环境的缺陷,不如人意之处,所以调整自己的心态我觉得比调整环境更重要,如果你的心态不改变,可能很难找到百分百理想的环境。只有拥有良好的心态,你才能拥有人格魅力,更多地发现别人的长处,他人才会在这种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感化得到影响。不过生活中也的确有极难感化的人,对此我认为人各有志,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能够交流愿意交流的人你可以与之敞开心扉碰撞思想,而对于一块臭石头,我觉得还是敬而远之吧,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限度,热脸贴冷屁股我觉得大可不必。
        关于五班,我想提一个人,如果没这个人可能许三多会更难被大家接受,那就是--班长老马。因为老马曾经是个好兵,内心还保留有较强的正义感,所以对许三多有很多的袒护。大家都在咒骂许三多时他没有参与,而且“你们都想让我下命令让他别再修路了吧?我就不下这道命令!”在大家想夜晚偷偷去掘路时,他放大了大家内心的愧疚。在五班这样的环境中,有老马这点支持已经很不容易了,老马也是顶着破坏以往团结的巨大压力。所以许三多后来提到“我在五班其实就老马一个朋友”,说他傻,他真傻吗?我不觉得。因为单纯,所以反应迟钝,但等他反应过来就是大彻大悟醍醐灌顶,谁对他真心真意他完全感觉得到。
        关于许三多,一个朋友说我应该很喜欢,但事实并非如此。不知道是因为他身边有太多耀眼的光芒遮住了他,还是因为我拥有和他类似的傻,但看第二遍时他的很多很多还是让我无法不为之动容的。比如在遇到一个从五班调到团部这样一个天大的机会时,他嘴里说出的却是“我离开过家了,我不想再离开了。”
      
      钢七连
      史今班长--如此温暖,让人怎能不为之动容,也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太多的分析和讨论了,我就不再重复。只想提提最后走的那一段戏,经常看到很多朋友说看到那里都忍不住涌动(导演康师傅称“流泪”为涌动),甚至每看一次就涌动一次。说实在的,我也很想,但可能是由于看到班长复员之前,在网上看相关介绍时无意得知了班长即将复员,所以再看可能那种冲击就会小些吧。
        关于这场戏,饰演班长的演员张译在很多访谈中常说自己处理得不好,因为作为一个一直替他人着想的人,在退伍之际为了不让身边的人更伤心,史今应该忍住内心的悲痛用一副笑脸来缓释身边的人离愁。所以他为自己那场戏处理得不完美而遗憾。
        但我认为恰恰相反。在许三多被调去讲课时史今就已经意识到自己即将离去,因此在和许三多告别时对他的劝慰,告诉他天涯海角也阻拦不了他们,以及在雨中微笑着跟许三多敬礼告别已经充分表现了史今的伟大。而在许三多意外地提前回来时,史今完全出乎意料,这种没有准备的离别,让他崩溃了,积压在内心已久的需要释放的感情终于涌动出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史今此时此刻的泪让人伤心欲绝,却显得那么真实。倘若此时仍旧强忍住眼泪,微笑着安慰许三多反而让我觉得他太矜持,太不真实了。所以我觉得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方式是最佳的处理方式。
      
      伍六一(以下简称561)--开始的出现让我对他没什么好感,因为在史今的衬托下,他对许三多的种种排斥及恶言相向就显得那么地现实而又渺小了。对他的改观是从他帮了许三多对付许伯后,特别是完了后要去将战车入库,许三多说“我跟你一起去”“别烦我!”我才开始明白561就是用这种方式表现他的关爱,撑起一座山。全剧让我涌动2次的当然是最悲壮的那场选拔。看到那儿时,我就在想许三多若把561背到终点,该怎么算那3个名额呢?看着许三多的步履维艰,561突然拔出彩烟时,我真的被震撼了,如此期待的一个理想和目标,居然可以这样悲壮地放弃。令人汗颜,顿感自己的渺小。“身为一个瘸子不敢太偷懒了,否则将来瘸的就不只是腿了。”那我们呢?我们就可以挥霍我们所拥有的资源,天天混日子吗?561的认真,包括钢七连的认真,实在可以太好地鞭策自己认真地活。再看一遍时就像很多朋友一样了解了561对许三多那种态度的原因,也深刻理解他对最好朋友的关切,以及被霸占后的类似情敌的心态。因此561是我第二喜欢的角色。
      
      连长--一开始不喜欢他,跟561一样,理由相同。但之后发现了他对史今、561,对自己兵的爱护,护犊子,特别是连散了后对三多的发泄,夜谈,让我觉得他在铁骨之后还是很有柔情的,于是也就发现了他钢铁汉背后的可亲可敬。
      
      老A
      袁朗--网上人气可与史今媲美吧。但我不喜欢。可能因为班长的印迹太深厚,可能因为无法释怀他设计的种种吧。但他独特的挑选方式,对成才犀利深刻的剖析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的。而且最后“我酒量二两,陪你,舍命”还是让我对他稍有好感的。网上经常有将其与史今相比,我觉得有个朋友的分析我很赞同。他说两人各有各的方式,而且都很独特。但史今要比袁朗伟大得多,因为史今是用耐心和爱心将一个“龟儿子”激发成了训练尖子;而袁朗只是将一个尖子带成了更精尖的特种兵。所以前者的难度远大于后者。但在刚才打字的过程中突然想到袁朗不是也用他独特的方式替许三多切除了他的盲肠嘛?可能是对史今太多的偏爱而让我无法客观地评价了吧,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接受袁朗这种方式吧,看来我比吴哲更倔。
      
      吴哲--可能因为我跟他比较接近吧,学习经历、性格,所以可能会更喜欢一些互补型的,比如刚毅的。所以对他没特别的偏好。不过在挑战袁朗那儿挺过瘾的,我想每个人内心可能都有挑战权威的欲望吧。
      
        谈了那么多戏里的东西,在了解了戏外之后也发现了许多吸引我的地方。比如演员的认真执着,选拔中过河时三多差点真的溺水,老A训练里钻铁丝网背木头都是真刀真枪,为此吃了不少苦头。还有班长被砸一段戏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拍摄一直从中午进行到晚上。而且导演还是个性情中人,在监视器后看到演员的表演会情不自禁地涌动。人们常常会对男人流泪羞于启齿,但我很欣赏!
        当然最大最大的收获还是发现了类似史今的一个人--张译。虽然没有史今那么的无私,但张译所具有的谦和、真诚、体谅和不为荣誉所冲昏头脑都是令人同样久违、震撼所以喜爱的原因。他会非常爱惜别人送给他的花,因为他知道学生没几个钱,买束花用了很多钱;他非常清楚自己的不足,在别人的喝彩和掌声中他却依旧能说出自己的演技其实很欠缺,观众对他的喜爱甚至痴迷是因为观众从史今身上感受到的温暖无处散发,于是全释放到了他身上。但同时他又不失情趣,幽默诙谐的文字让人忍俊不禁,平淡生活也能玩儿出蔫儿坏的惊喜;犀利的文字也会像剖析自己演技一样剖析自己身上的缺陷;身上的血性也会让他不对假恶丑低头。这样的人怎么能不让人崇敬喜爱?
        再说个很搞笑的事情,班长被砸那里许三多说的“掌钎没意义”在制片人张谦听来就像“张谦没意义”,因此很郁闷。哈哈!
        最后,我想向至今还没看过《士兵突击》的朋友(应该不多了吧?)推荐一下我觉得比较好的欣赏方式。我觉得第一次看一定要尽量避免各种预知后续情节的可能,不然可能会像我一样看到班长走了悲痛却涌动不出来,很难受。(呀,好看完我这篇文字就泄露了好多吧?没辙了)看完后可以在网上观看一些访谈节目,《艺术人生》和《非常道》算是比较不错的。
      (非常道:http://itv.ifeng.com/itv/fcd_kanglan/index.html http://itv.ifeng.com/itv/fcd_wangzhang/index.html)
        有空推荐再了解一下生活中的张译,我觉得很值得。然后就是在百度贴吧里泡着,吸收百家之长,丰富自己对这部剧的理解。有几个帖子及文章挺不错的,推荐一下:
      有一种毒叫兵毒:http://news.sohu.com/20071119/n253341117.shtml
      我看《士兵突击》之逐集评论:http://tieba.baidu.com/f?kz=209085050
      你会吃成才手里的馒头吗?理由?:http://tieba.baidu.com/f?kz=318208140
        然后如果你觉得还有很多情节不理解,当然最好的就是看小说了。我看的是《士兵突击》,是经过原著《士兵》改编的,对理解剧情比较有帮助。但听一些朋友说想看更深刻的还是看《士兵》好。过段时间,我希望能抽空看看《士兵》,发现更多的天地。接着一定要做的就是看第二遍了,这样一部经典的剧一定要看第二遍,对剧情,对人物,以及更多地思考。迷了近3个月,我要整理一下,迎接即将来到的新生活了,拥有了那么多理论后,尽量将它们实践到我的生活中去。真的感激遇到这样一部好剧,一切尽在不言中。最后贴上钢七连的连歌,与大家共勉。
      
      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 钢铁的意志钢铁汉,铁血卫国保家园。
      杀声吓破敌人胆,百战百胜美名传。 攻必克,守必坚,踏敌尸骨唱凯旋。
      We are the blade of the sword, We are the light of the firebolt,
      We are the company of Steel Seven, And we are unconqurable.
      With our iron body, With our steel will,
      We guard our beloved country, And our treasured home.
      Let each and every one of our enermies, Tremble in our fiece roar,
      Let the hails of our fellow people, Carry our triumphs abroad.
      Our attacks are bound to conquer, Our defense is bound to hold,
      The enemies' bodies under our feet, Mark our victories at War!
      
      记于2008年2月20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8-22 00:52:50 | 只看该作者
      先看的电视剧,再去翻看的小说,加在一块看了不下十遍吧。很爱这个故事,更爱这里面的人物。国内的影视和小说常见的路线就是各种跑龙套去衬托主角,而这个故事中即使是男十号也让你印象深刻。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士兵突击》被这么多人爱着,是因为每个人都能在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吧
      ps:士兵突击的电视剧是少有的翻拍后仍然很有故事精髓的片子,导演康洪雷真是个nb导演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4:57 , Processed in 0.0646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