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门下书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着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1#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活着》给我感觉就是,一whore从业时间长了,不但慢慢习惯了SM,竟从中得到了些许快乐,遂称恩客。自此,虽不说对恩客感恩戴德,但认为这么活着也不赖,反抗什么的早抛诸脑后。
  
  豆瓣说我评论太短了,但是我不想再说什么,就滥竽充数了。
  
  王小波说,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活着本身,还应该做点别的事,要不然,这很容易活成任何一种糟糕的模样。在这种糟糕的模样的和下地狱之间,我选择下地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2#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之后,总感觉心里很压抑,很沉重。作者用近乎冰冷的语调刻画了悲惨的一家。
  儿子死去,女儿难产死去,妻子死去,女婿死去,最后连外甥也死了。
  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这一切让我感觉愈发的压抑。这种压抑源于生命的沉重,源于对这的同情。
  命运也许就是这样,你无法也不能反抗,只能默默的忍受。命运就是这么让人无奈。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是风吹还是雨打,你都的走过去。好似一切都看淡了,与生命相比一切都不是那么重要。不管你遭受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至少还活着。活着让生活中的一切艰难困苦都显得微不足道。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3#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要看过多少本书才能遇见一本好书,哈~这回又让我遇见了。
  
  每个人活着都要学会面对各自人生,不论是苦是甜,都必须没有选择的喝下,独自品尝。这是上帝为每个人量身特调的饮品,不能回避,它是独一无二的,除了自己没人能代饮,当然永远也不知道别人喝到了什么。
  
  书中福贵在乱世中与亲人一一告别,走过奔溃的边缘又回到对生活的平静态度,洋洋洒洒10万多字竟道尽人生无限悲欢离合。
  
  有时候生活就像一朵小花,在手心慢慢酝酿,待他盛放,却又总是会发生忽如其来的变故,突然夭折。反复总是有人在与你做对,你却不服,想要看看生命的韧度究竟可以到哪里。
  
  一开始读就被吸引,许多地方十分有趣,却没想到往后读,书就开始变的越来越沉。啊,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如此沉重的故事。书中福贵所经历的苦难已经不是一位老人的个人回忆,那份苦难是动荡社会下整个时代的苦难。来的如此浩浩荡荡,冷面无情。
  
  想来如今面对的那些生活琐事,写不完的功课跟没日没夜的加班都是浮云,风一吹便可散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4#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写出了历史的嘴脸,人性的丑恶,都是最贴近我们的生活,最贴近人性的最真挚的那一面,生活是为了活着,最基本的目的,主人公经历了各种不幸,但仍然坚强地生存下来,饱经沧桑,以口述回忆的方式给我们在娓娓道来中感慨悲欢离合,生存不易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5#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老人跨越四代的生离死别,最终孤身一人,命运沉浮,正在按部就班愚弄他的一生。
  每次听到父辈说起那段峥嵘岁月,从地主到贫农的悲叹语气,往日的风光无在,往日的神气殆尽,无法相信他们经历了这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是如何一次次站立,可能就像富贵一样,依然活着是有人依靠,有人牵挂。
  原来我们自己是值得尊敬,因为我们坚韧地为了生活而活着。
  人生的终点其实一样,通往终点的道路仅仅两条,直路和弯路,走直路沿途风景乏味显得终点美丽至极,走弯路,可以寻欢作乐,尝遍春色,以至于结果单薄无谓。哪怕终了,凭借只言片语,也要流露出终了泛光的泪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6#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身边的人一个接着一个的意外离去,反衬着男主的活之不易~~~~
  到了结尾都已是欲哭无泪,只能借着老牛的相依为伴撑托起一丝记忆和安抚。。。。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
  《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承受三万斤的重担,它没有断;
  《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揭示了一种高尚:那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世界。正如本书的主角富贵,一生坎坷多折,经历了家境的破落,经历了国共的战斗,经历了文-革的动-乱,经历了所有亲人先后离他而去的苦痛,最后与一头与他同名的老牛相依为命,默默的活着,无牵无挂的活着,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
  生命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活着是一个如此宽广又如此沉重的话题,这世上的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活着,甚至已去世的人都活在亲人的心里;活着又是如此沉重,它凝聚了太多的责任、使命以及无尽的回忆。活着给人以一种力量,一种使人坚强的面对挫折、变故,甚至死亡的力量;一种支持人无论遭受怎样的打击,都坚持生存下去的力量,一种隐藏在人们骨子里的一种力量,一种精神的力量。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7#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遵循内心而写作。
  头一回看书没有老看着阅读进度,一气呵成看完了它。
  许是自己书看得太少了,读完这么一本小说,从头至尾,有些震撼。
  跟着“我”去仔细听老人回忆叙述自己的一生,
  又跟着老人的叙述而去经历。在一个晌午,
  最终孑然一身的老人就这么平和地讲完了他这一生的事情。
  印象最深的是,文末老人福贵对着老牛福贵说的那番话,“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两个福贵……
  另一处就是,对忽地知道自己败了家的少爷到最后的这么一个蜕变。
  始终是对这个福贵有着敬意。很多人说它是个悲剧,在我读完来,
  只是觉得一种震撼,同时是一种平和,活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8#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看书很少能体会到如此深刻的体验,我忍不住想写一些读后感。原来对这本书不抱有什么期待的,而且是一本小说。对于这些富有文学意义的小说,我总是不屑一顾的,莫名的对名著有些反感。包括中国的《红楼梦》,外国的《简爱》这些,高中时候只是按照老师要求的背了简介或者知道主要的故事情节罢了。今天心血来潮的看了开头,竟然无法抑制的往下看。全书的主线是通过一个老人自述他的一生,从一个富家公子哥败落之后的生活,还有一个一个亲人的离去,最后剩下自己一个人与老牛在田里耕作维持生计。
  
  
  
  这明显是个悲剧,我哭了无数次,当他的每一个亲人死去,我都要哭一次。我热爱这个主题——“活着”,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这是个很深奥的问题。全书是以死来衬托活着的,却不是以悲衬喜,甚至让人感觉活着比死亡还要悲剧,我是那么认为的。很多人看完电影都是感觉要乐观的活着。主人公在叙述的故事的过程中,完全感觉不到他的悲伤,就是因为这种态度,更令人感到心酸。
  
  人怎么像个局外人一样讲诉自己的一生,或者说那是一种超脱,已经超越生死了,在我们看来苟延残喘的活着,却能达到神的境界。
  
  
  
  我们再问下自己“为什么”而活;又或者为——什么而活。因为活着,所以活着;为了——活着而活。
  
  答案就这么简单,就像动物般只是吃喝拉撒,一睁眼一闭眼一辈子过去了。
  
  
  
  我想到我这样活着就觉得可悲,因为我从来就不知道到活着的原因。活着这个词,比生存都来的卑微,更比不上生活了。
  
  前阵子看了电影《松子被抛弃的一生》,我就在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特别不理解的里面出现的一句话“生而在世,我很抱歉”。抱歉是因为觉得自己人生没有意义吗,那么是对谁说抱歉,自己吗。因为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活着,就像乞丐一样没什么尊严。我是那么悲观的想的,就像偏爱悲剧结局。可能我的年龄太小,还不能理解什么是人生的意义。活着,是个很沉重的词,所有人都背着它,有的人选择了庸碌平凡的一生,有的人选择了有意义的一生,可是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有意义的一生,我不接受像作文里举的一堆名人的例子,太恶俗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9#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当苦难接踵而至且愈来愈烈时,除了接受我们还还能做些什么呢?活着,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其实我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罢了。
  读一个人的人生就是读一部历史,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的命运结合的如此紧密,个人无法跳出时代。
  富贵的一生经历的苦难和打击是常人无法承受的,但是他还是活下来了,而且活的挺乐观,生活,你不能反抗就去享受,哪怕是痛苦,哪怕是无尽的苦难,因为生活本色如此。所幸的是这个家庭接连而至的灾祸还有有家人相伴。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0#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我看书,看电影都喜欢看到一半就去翻结尾。然后知道了结局后,过程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但《活着》这本书,却给了我另外一种选择。
    富贵的一生,几乎就是在莫大的绝望和平凡的希望中度过的。这样螺旋状的循环,周而复始的痛苦与希望,让人悲叹让人怜惜让身为读者的我多次希望富贵干脆死掉吧。可偏偏又是因为这种痛苦与希望,让我看见了身为人,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活着,本就是一场修行。
    有句话叫及时行乐,但在此书中我想说及时行苦更适合这个社会。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6 22:10 , Processed in 0.0557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