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门下书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着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余华的活着,自序所带给的领悟或许在最初时刻看来是透彻深刻的。但是这个看似平实一气呵成的故事、这个你在数小时中所了解的福贵的人生,所带给的关乎生命的忍耐和活着的意义的体悟,却比那些一针见血的金玉良言更厚实。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同样是从起点到终点,近似于冷酷的真实。
  
  比起神经病式的奔跑,打着对勾的跑鞋,光着脚的有庆更加冰冷。
  
  比起用小号的地质锤的坚持与精明会计的碧海蓝天 ,叫富贵的人与叫富贵的牛的苍凉结局并不圆满。
  
  简陋的直白,不可救药的顽强 ,欲哭无泪的压抑。
  清醒的继续远远难于混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以前讨厌的题材,最近疯爱,歇斯底里,活着,用最质朴的声音活着,用最基本的追求活着,生活让我多灾多难,但是得活着,好好活着,为自己,同时也看了张艺谋的电影,葛优和巩俐朴实无华,用最纯的表情表达了最崇高的生命的意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每一个我为之哭的人,不在于他的命运有多么悲惨,而是在他生前。都把该做的事做到好。
      我为之哭的人,他们都对该负责的人扛起坚实的臂膀。
     
  
      命运无法改变,但是可以改变对待命运的态度。
      最感动的便是 肩上那深沉的责任
     
      不论是非好坏,我也希望,这样的活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再次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很想问一问余华先生,究竟富贵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第一次读完全文,扣下书,盯着扉页,恍惚看到白马褂少爷、烟雾缭绕赌场、蹲在粪坑上呲牙咧嘴的老先生、跪着的女人、昏暗的茅屋·········回想着,表情不断的凝重,而神行亦不由得消沉,此后情绪低沉了好些时间。有时,同情主人公的遭遇,有时仿佛那就是生活中的自己,有时下意识认为那就是所谓生活,绝望的生活。
  再次的拿起这本书来读,是冲破了几次犹豫,积攒了些许勇气后,细细品之,仿佛每一阶段都暗含着“富贵”真实的快乐,也或这因为这些快乐时的快乐才加深了他痛苦时的痛苦,但与从未有过痛苦与快乐的人相比,他的快乐是真实的快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6#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用两天的时间,读完一本书,看尽福贵的人生起伏;用两天的时间,斟酌自己记忆里的过往,任情绪跌宕。只是不论我在最后怀着怎样的情绪或感慨,自己的生活却依然在继续,还是和昨天一样过去,同明天一样到来。
          如同作者在序言中所说的,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永远无法描述出福贵在遭遇这一切时的内心经历。因为那些哀愁,那些伤痛在外人看来都是那么的鲜血淋淋,除了遭遇的苦难和命运的不公便别无他物了。但是以主人公的角度来描述便有一些别样的东西从文字中流淌出来,那种在历尽生命浮沉后的坦然与豁达。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便一直纠结着,假使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又将如何去经历,去忍受,我是否能够如同主人公一样的在经历中成长并走到最后。
          安静的坐在自习室里,看夕阳从窗户斜斜的照在桌子上,叹了口气,然后便只是自己回忆了。
          感觉自己应当还是能够承受得了那般的伤痛。
          曾经在某本书上看到过一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王子的父亲被杀了,王国灭亡了,王子也在战中失去了双腿,只能靠乞讨为生。在王子为路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时,路人感慨说:“这样的事要是发生在我的身上我可受不了。”王子的回答是:“如果这种事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一定得受着,并且必须受得了。”
          我们生命历程里的一切都是自己所必须忍受的,无论我们的生活在别人的眼里如何,幸福也好,苦难也罢,我们都得活着,都得过。
          生活的一切就如同安排好的剧本,那样过去,再那样到来。我们总是在高兴的时候笑,伤心的时候哭;没有的时候想要得到,得到了之后又不加珍惜。
          回到了寝室,灯光有些昏暗,学校的日光灯或许有些年头了,打开电脑又合上,听着歌,没有哭,没有笑,只是回忆。
          又是一年春天了吧,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还是在家乡,还和某人一起去看过鲜艳得如血色一般的桃花,今年的桃花应该仍然开得那般艳丽吧。想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是正好印证了此情此景。只是应该过去的就那样过去了,将要到来的还是一样的到来。
          经历的意义不是在于让你意识到经历的重要性;恰恰相反,它的意义在于让你懂得你所经历的一切都不那么重要。
          没有想要就没有伤痛,一切都那么自然的到来,再自然的离去;不再挣扎着去获得什么,也不再试图逃避什么;生命便变得简单而快乐了起来。
          记得对于长大有这样的一个解释:曾经拼命想要得到的现在都不再想要了,那么你就长大了。小的时候,每年春天郊游都会去追蝴蝶,抓到了就开心,没抓到就伤心;长大后。每年依旧去郊游,还是会去抓蝴蝶,只是抓到了的时候很开心,没抓到却已不再伤心了。
          知道哪些是应该放手的,懂得那些是可以期待的。
          深夜了,书也翻到了最后一页,没有夕阳,没有月光。很平静的合上书,很踏实的从回忆里走了出来,掖了掖被角,便睡下了。仿佛是做了一个梦,梦里自己走过那么长长的一段路,蜿蜒起伏。
          只是,活着就是活着。
          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就那样过去,再那样到来,同最初说好的一样。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7#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看活着其实是张艺谋的电影,两个多小时的故事,那时的张艺谋正是崛起的时候,拍出的电影是以农民的视角讲的一部生动的故事了,乡土味十足,今天的商业化电影的失败,人们总是说他忘掉了本,其实这个本其实才是他真正的优势,而不是什么国际化。
  
  活着,讲的其实就是福贵自己一生的故事,从自己的赌徒生涯,到抓壮丁,到最后的一系列不幸,儿子,朋友,女儿,村长,女婿到自己的外孙纷纷离世,最后的最后只有富贵和家珍能够活下来也确实很具有讽刺意味。故事中最大的成分其实就是在讲那些富贵最亲的人是怎样离开的。
  
  与其说小说的名字叫做活着,我感觉名称改为,我们为什么活着这样的艰难更好,但是就题目本身而言,活着的内涵就深刻的很多,其实它也是在发问,我们为什么活,究竟该怎样活。
  
  儿子的死,有庆在小说中,我感觉是一个完美的化身,他聪明,勤奋,可爱,善良,但是他的可爱善良却将自己的生命葬送在了一群庸人手中,但是这些庸人没有名字,我们无从恨起,但是他们确实的存在,而且是一个群体,他们是一个体制下的牺牲者,他们贪婪并且畏惧权力,更重要的有人能够保证他们不受自己的谴责。
  
  村长和县长的死,在于他们是在很不济,生在那一个时代之中,他们都是一群很淳朴而且很善良的人,而且在社会中很受尊重,但是后来却是这分尊重让他们糟了罪,那一帮残忍的人让一个历经战争的人都没有信心活下来,活着对他们而言是那么的遥不可加,因为他们一点信心都没有。
  
  不得不提的细节。龙二在后来的枪毙前还嚷着自己是替福贵去死的,福贵吓的跑回了家,其实福贵心里也是为自己而庆幸,要不是当初自己输光了,自己可能就在上头了,一方面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一方面也是在说时代的悲哀。
  
  余华在文中谴责着,作为一个作家自己能做的也只能是无声的发泄自己的不满,并且还要把自己的不满巧妙的隐藏起来,这样才能够躲避住当权者的围追堵截,也只能这样才能渐渐地启发人们,推动人们的觉醒,从而更加的接近自己理想的社会。
  
  
  但是一个作文者的最大悲哀就是想表达,但是却遭受打压,在这个神的国度里,知识分子一度成为备受打压,不受尊重的群体,他们挣扎着抗争着,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群体才是真正能够推动这个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他们才真正的是这个社会的良心,所以那些在那些年艰难的活下来的是最受人尊敬的人们……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8#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时间过去三十年,同样的悲剧还在农村反复重演,只不过是在新的时代,以一种新的方式在演绎罢了。活在这个社会,不能叫“生活”,只能叫“活着”。余华带给我内心的是深深的触动和悲痛,还有无所作为的无力感,忙碌的间歇,也只能轻轻叹息:好好活着。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9#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余华的活着,看过两遍。
  
  头两年看的时候,年纪还小,在学校无忧无虑的一心只想着玩儿,崇尚个性,一个劲的让自己的生活跟别人的不一样,也很不屑传统思想和那些小心谨慎的人。那时候,对生活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太浮华喧噪。感情也丰富,像夏日骄阳下的湖水,灿烂得波光粼粼,也脆弱得因为一阵微风频起涟漪。
  
  于是看活着的时候,忍不住要放下书,深呼吸调整情绪,或者擦擦眼泪,才能接着阅读。脑子里也没有太清晰的思想,只是想着福贵命太苦,这命运放在自己身上,肯定承受不起。
  
  这两天,正好有时间再次阅读一遍,福贵的生命在这炎热的夏日午后慢慢展开。有那么一刻,我觉得我好像认识他一样,可能他是虚构出来的人物,但他的确又是真真实实的在我们身边那些坚强活着的人们的一个缩影。
  
  从抗日战争到国共内战,再经历60年的饥荒,到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这是个荒唐的时代,它让最底层人民无法选择任何形式的生活方式,尊严显得过分昂贵,活着变成了唯一的存在方式。福贵是渺小的,他无从改变时代轨迹,甚至从未真正理解过他生活的这个时代和社会,他有的,是朴实的意念和心怀敬畏的活着的意志,他对这个时代来说,是有尊严的。
  
  放下书,无法平静,脑中闪现着许多画面。
  
  二喜偏着脑袋,意气风发,或许还哼着歌儿,凤霞不会说话,也听不见二喜的调子,但他们手牵手,心里踏实,一起从村口那条路走来,回来看福贵和家珍。
  
  这个饱经风霜的家,该去的都已经去了,留下祖孙两人。福贵干完活,拉着苦根的小手,走在田间小埂上,回家已是黄昏,夏日的暑气已经过了,夕阳还没落下,有时习习微风吹来,让人感觉凉爽惬意,树叶子也跟着风起。福贵和苦根就坐在屋门前的门槛上,夕阳斜晖把祖孙俩的影子拉得老长,苦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说不完的问题问福贵。
  
  福贵老了,眼睛都看不清这个世界了,他说:现在心里踏实了,家人都是我亲手送走的,我也没有多少时间了,到时候可以安安心心的走了。也不用担心没人收尸,到时候尸体臭了村里人受不了会来给我下葬的,村里人都知道我要葬在家珍旁边,村里人也都知道我枕头底下那张饿死也不会动的十元钱是给来给我下葬的人的。
  
  ……
  
  每个人都在活着,而命运的安排时常让我们无从感叹。但我们应相信,活着的意志无法被剥夺,它给予我们力量,是我们与众不同、独立存在的唯一 前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0#
发表于 2012-9-28 20:38:54 | 只看该作者
  为了能够活着而活着,一个人的一生要遇到多少苦痛而他还必须为了活着而活着呢?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的过去,还能详细的记得每个细节,反正我早已不是了。
  从很小开始,我的记忆就就随着时间的远去而慢慢变淡,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我过去到底在做什么呢?是迷迷糊糊、昏昏沉沉还是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14:17 , Processed in 0.04919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